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鄭道傳

指数 鄭道傳

鄭道傳(정도전,),字宗之(종지),號三峯(삼봉),是高麗王朝末期和朝鮮王朝初期的文臣、政治家、詩人、革命家、儒學學者,朝鮮王朝的首任宰相(都評議使司事:1392年7月-1398年8月26日),本貫奉化。他在李成桂奪取高麗政權、建立朝鮮王朝的事件中立下了功勳。.

34 关系: 占卜南韓吉再宗庙丹陽郡张良忠清北道咸興市儒家兴宣大院君科举第一次王子之乱經筵经国大典領議政首爾高麗王朝議政府谥号辛昌郑梦周金剛山恭讓王李仁任李穡李成桂朝鮮王朝朝鮮正祖朝鲜太宗流亡景福宮

占卜

占卜(英語:Divination)是藉由超自然或以術數運算方法來推測未來或探究事物的神祕學活動。.

新!!: 鄭道傳和占卜 · 查看更多 »

南韓

#重定向 大韩民国.

新!!: 鄭道傳和南韓 · 查看更多 »

吉再

吉再(길재,1353年—1419年),字再父,号冶隐、金乌山人。高麗末期理學家、政治家,也是朝鲜王朝早期作家。庆尚道善山人。 他号冶隱,与圃隱郑梦周、牧隐李穡被稱為麗末三隱。1386年(禑王12年)文科及第,1388年(禑王14年)官拜成均馆博士,1392年李成桂登位后辞官返回故乡创办书堂,致力于教育事业,成为朝鲜私学教育之先驱。他既是李氏朝鲜初期私学创始人,也是後來士林派的始祖。其教育理论是以心理学为主、排斥佛教为基础,故得到李朝统治者的支持,学生众多。.

新!!: 鄭道傳和吉再 · 查看更多 »

字可以指:.

新!!: 鄭道傳和字 · 查看更多 »

宗庙

宗庙是漢字文化圈国家君主、貴族供奉祖先灵位的祠庙。“宗,尊也;庙,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之说。宗庙在中国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明清时期宗庙被称为太庙。位于河南安阳境内的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是迄今发掘出来的最早的宗庙遗迹。上古至中古時期只有皇室和貴族才可以有宗廟,數目也有嚴格規定,不能僭越,《禮記·王制》載:“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大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大祖之廟而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大祖之廟而三。士一廟”。當時平民沒有設置宗廟的權利,《荀子·禮論》載:“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國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廟,所以別積厚者流澤廣,積薄者流澤狹也。” 在古代,宗廟被視為國家的象徵,常與「社稷」並稱,毀壞宗廟往往會受到重罰。如《唐律疏議》把毀壞宗廟視為「謀大逆」之罪。.

新!!: 鄭道傳和宗庙 · 查看更多 »

丹陽郡

#重定向 丹楊郡.

新!!: 鄭道傳和丹陽郡 · 查看更多 »

张良

张良,字子房,封为留侯,谥号文成,颍川城父(今河南许昌)人,生于新郑。出身戰國韓國門閥,祖父張開地與父親張平,作了五任韓王的相國,即所謂五世相韓,韓國被秦朝滅亡後,曾暗殺秦始皇失敗,後成為汉高祖劉邦的谋臣,是汉朝的開國元勳之一,与萧何、韩信同为漢初三傑。.

新!!: 鄭道傳和张良 · 查看更多 »

忠清北道

忠清北道(),是位于韩国中部的一个行政道,东与江原道和庆尚北道以小白山脉为界,西与忠清南道以锦江为界,南与全罗北道接壤,北与江原道和京畿道毗邻,是韩国唯一不靠海的内陆行政道,面积7,407.1平方公里,人口超160万,首府位于清州市。 地处韩国中部的忠清北道在古代是高句丽、百济和新罗的角逐之地。高丽和朝鲜王朝时期,忠清北道是连接汉阳和岭南地区的重要隘口。忠清北道的两大城市清州市和忠州市分别是统一新罗五小京中的西原京和中原京。 忠清北道自古就属于韩国的中部文化圈。清州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本《直指心体要节》的发祥地,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记忆遗产中心(ICDH)未来的所在地。忠州市每年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办的以“世界武术和文化的相遇”为主题的世界武术节,弘扬韩国传统武术跆跟,并且每年举办世界跆跟大赛及全国跆跟大赛。忠州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顾问机构世界武术联盟(WoMAU)的总部所在地,建有以及园内的世界武术博物馆。 月岳山国立公园、小白山国立公园、俗离山国立公园、丹阳八景、、、等都位于忠清北道。堤川市每年仲夏举办的是韩国唯一的音乐电影节。.

新!!: 鄭道傳和忠清北道 · 查看更多 »

咸興市

咸興市()位於咸鏡南道中部海邊,位於朝鮮半島東海岸咸鏡灣畔,是僅次於平壤的朝鮮第二大城市,擁有化學、紡織、機械等大規模的重工業和輕工業基地,有許多觀光名勝。 亦是咸鏡南道的道府所在地。有人說這裡是阿蘭弗勸解夫婁立國的地方(即是東扶餘)。也是李成桂龙兴之地。.

新!!: 鄭道傳和咸興市 · 查看更多 »

儒家

儒家,又稱儒學、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起源於中國並同時影響及流傳至其他周遭東亞地區國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與宗教體系。前5世紀由孔子創立,脫胎自周朝禮樂傳統,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輕徭薄賦,抨擊暴政,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保國安民,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 儒家尊崇孔子為聖人,以四書五經為經典,得孟子、荀子、董仲舒、韓愈、二程、朱熹、王陽明、顧炎武、朝鮮李退溪、日本山崎闇齋等等大儒加以發揚,歷久而猶新,對東亞政治文化與道德教育都有重大貢獻。20世紀中國內憂外患,國力衰弱,儒家普遍受到知識份子及一般民眾的批評和唾棄,遭受前所未有的打擊和破壞(如「打倒孔家店」、迂腐且「吃人的禮教」)。儒家失去可供託身的制度或組織,脫離於平民百姓的生活,僅獲新儒家等少數學者仍獻身和發揚。這也導致現代中國人在生活經驗中實際甚少接觸儒家價值,也很難有參與儒學的機會,使得相關教育沒有寄身之所,其價值觀也和日常生活越來越疏遠。海外華人接觸儒家,來自書本亦遠多於來自生活經驗。現代儒家趨向學術轉型,學者多著重探討儒家究竟屬於什麼形態的宗教或哲學,以及現代人怎樣才能在儒學中安身立命。學者一般推斷儒家在現代世界中勢必難以重拾昔日光輝,但其倫理思想對東亞乃至世界的文化教育經濟發展仍將有所貢獻。 主要負責推動執行教育 《漢書藝文志》記載:「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儒家初出現時聲勢微弱,起初僅是諸子百家中不甚起眼的學派,經過幾百年的發展,自百家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學術思想主流和官方意識形態,逐漸滲透到專制政治的各個層面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此段說明正可代表其發展歷程。 儒家在秦代大受迫害,自漢代起卻得到朝廷獨尊,成為官學與國教,掌握文化教育與入仕之途,奠定儒家在中國歷史文化的崇高地位。在兩晉南北朝和唐代,儒家與佛、道二家並稱三教,儒學一度失去在哲理思想領域的領導地位,繼後經宋儒重新闡釋,形成理學,發展心性之學,儒家得以重振聲勢,倫理思想滲透到中國社會各個層面,並流傳到朝鮮、日本、越南、琉球等地,大受尊崇,成為東亞一大學術思想體系,在朝鮮尤其深入民心,其流佈較在中國本土更為普及。.

新!!: 鄭道傳和儒家 · 查看更多 »

兴宣大院君

興宣大院君()是朝鮮王朝的宗室成員與政治家,為朝鮮王朝第26代君主高宗的生父。本貫全州李氏,諱--應,字時伯,號石坡、海東居士,居於雲峴宮,清人稱之雲峴君(운현군),諡獻懿。.

新!!: 鄭道傳和兴宣大院君 · 查看更多 »

元可能是指:.

新!!: 鄭道傳和元 · 查看更多 »

科举

科举是一種通過考试來选拔官吏的制度,源自中國,並傳播至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直接催生不論門第、以考试產生的“士大夫”阶层。除中國科舉外,鄰近中國的亚洲國家如越南、日本和朝鮮半岛也曾引入這種制度來選拔人才 。 科举始于605年时的隋朝,发展并成型於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在1905年才被廢除;在越南更遲至阮朝末年的1919年才廢除,整个科举共持续1300多年。现代社会公務員的选拔制度亦是从科举制间接演变而来。.

新!!: 鄭道傳和科举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王子之乱

一次王子之乱,是朝鲜李朝太祖八年(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发生的政变,又称戊寅靖社。.

新!!: 鄭道傳和第一次王子之乱 · 查看更多 »

經筵

经筵是中国、朝鮮古代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汉代以来即经久不绝,但到宋代始称经筵,讲官以翰林学士及其他官员兼任或充任讲官。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每年八月至冬至为经筵讲期,讲官每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元、明、清三代因袭此制度,其中尤以明代对此重视。朝鮮王朝也設置并重視經筵。 此外,太子出阁之后,亦可有讲筵之设。.

新!!: 鄭道傳和經筵 · 查看更多 »

经国大典

《經國大典》是朝鮮王朝的法律文献,被譽为“國家的立国磐石”。它确立了朝鲜的官职制度、官衙机构等,当中的官职在1469年制定以后虽然有所变动,但在总体上还是遵行《经国大典》的规定。.

新!!: 鄭道傳和经国大典 · 查看更多 »

領議政

議政(영의정),多雅稱「領相」(영상),是李氏朝鮮(1392年-1910年)於1400年所設立的官職,是最高行政機構議政府的首長,朝鮮王朝三公之首,辅助国王,統領百官。 領議政由一人擔任,權力相當於同時期其他國家的宰相。領議政為正一品官職,下設左議政及右議政,均為正一品,領議政、左議政、右議政並稱為「三公」、「三政丞」。时间最长的是黄喜,在任18年。1894年甲午更張後,受日本影響,此職務更名為「總理大臣」。.

新!!: 鄭道傳和領議政 · 查看更多 »

首爾

首尔(,官方英語拼法:Seoul,國際音標:),正式名稱為首爾特別市,為韓國首都,同時為韓國及朝鮮半島最大城市,位于韓國西北部的汉江流域,地處朝鮮半島中部。公元前18年,朝鲜三国时期的百济首先定都于此地,之後成為高麗王朝的南京和朝鮮王朝的國都,現今為韓國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截至2017年,全市人口約1千萬;以首爾為中心的首都圈人口則達2千4百萬。 首尔曾举办1986年亚洲运动会、198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與日本合辦)、2017世界棒球經典賽等国际体育赛事與2010年二十国集团峰会等国际会议,並獲選為2010年的世界设计之都。都會區內有昌德宮、水原华城、宗庙、朝--鲜王陵、南漢山城等5處古蹟列為世界遗产。.

新!!: 鄭道傳和首爾 · 查看更多 »

高麗王朝

#重定向 高麗 (918年-1392年).

新!!: 鄭道傳和高麗王朝 · 查看更多 »

議政府

議政府是李氏朝鮮時代的最高行政机构,源於高麗王朝時期的都評議使司(도평의사사),朝鮮定宗時改稱「議政府」。根據《經國大典》的規定,議政府職掌“總百官,平庶政,理陰陽,經邦國”。府內的領議政、左議政、右議政合稱三公(三政丞)。.

新!!: 鄭道傳和議政府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新!!: 鄭道傳和谥号 · 查看更多 »

辛昌

辛昌可以指:.

新!!: 鄭道傳和辛昌 · 查看更多 »

郑梦周

郑梦周(정몽주;4月),草名梦兰,9岁改名梦龙,字达可(달가),号圃隐(포은),庆尚北道永川人,高丽王朝末期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詩人、文学家,高丽王朝的最後的門下侍中(1390年-1392年4月)。被誉为韩国理学之中興祖。.

新!!: 鄭道傳和郑梦周 · 查看更多 »

金剛山

金剛山可以指:.

新!!: 鄭道傳和金剛山 · 查看更多 »

恭讓王

#重定向 高麗恭讓王.

新!!: 鄭道傳和恭讓王 · 查看更多 »

李仁任

李仁任(),本贯慶尚道星州,高丽王朝末期权臣,以贪渎著称。官至守门下侍中,谥“文肅”。.

新!!: 鄭道傳和李仁任 · 查看更多 »

李穡

李穑(韩语:이색;),李榖子,高麗楊廣道韓州人,至正十三年(1353年)癸巳科中式征東行省鄉試第一名解元,至正十四年甲午科中式左榜二甲第二名進士,授應奉翰林文字。東返後,歷官諫官、判開成府事、政堂文學、判三司事,封韓山府院君,進門下侍中。李成桂放之韓州,冉放衿州,徙驪興,尋封韓山伯。卒,諡文靖。著有《牧隱先生文集》。高丽王朝末期的学者兼政治家、儒学家,本贯韩山李氏,字颖叔,号牧隐,谥号文靖。是他将程朱理学介绍到了朝鲜。 父亲贊成事李穀,李穑至正九年(1349年)在中国元朝国子监学习理学,至正十二年回国。他的老师是高丽儒生李齐贤。李穑回国后,在高丽朝廷屡任要职,如成均馆大司成、守门下侍中等。李穑是高丽末年“丽末三隐”之一,另两隐是他的学生圃隐郑梦周、冶隐吉再。 李穑崇尚朱子学,认为“理”是“太极”,是万物之本。在他的著作《牧隐集》中说过“太极,寂之本也”的言论。.

新!!: 鄭道傳和李穡 · 查看更多 »

李成桂

朝鲜太祖(;),諱李成桂(),字君晋(),号松轩(),即位后更名李旦()。朝鮮王朝的开国之君,庙号太祖,谥号康獻至仁啓運聖文神武大王(),累諡為康獻至仁啓運應天肇統廣勳永命聖文神武正義光德大王。光武三年(1899年),高宗追尊他為皇帝,改諡至仁啓運應天肇統廣勳永命聖文神武正義光德高皇帝()。 李成桂祖籍全罗道全州李氏。其父李子春是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戶兼达鲁花赤。1356年,李成桂与李子春帮助高丽恭愍王收复双城总管府后归附高丽。由于在随后抵御蒙元和红巾军的入侵中李成桂战功显赫而被提拔。1388年,李成桂由于不肯奉命发兵辽东,而起兵谋反。1392年,在高丽权臣郑道传的辅佐下,李成桂自立为王,创建朝鲜王朝。即位后,李成桂清除了原高丽禑王的势力,并通过招抚、武力征服朝鲜半岛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进一步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管辖,使其疆域达到图们江。《朝鲜王朝太祖实录》:“上即位,量受万户、千户之职,使李豆兰招安女真...

新!!: 鄭道傳和李成桂 · 查看更多 »

朝鮮王朝

#重定向 朝鲜王朝.

新!!: 鄭道傳和朝鮮王朝 · 查看更多 »

朝鮮正祖

朝鮮正祖(;1752年10月28日(農曆9月22日)-1800年8月18日(農曆6月28日)),名諱李--(),朝鲜王朝‎的第22代君主,1776年至1800年在位。他的父親是朝鮮英祖的次子莊獻世子(高宗追尊為莊祖),生母是惠慶宮洪氏(高宗追尊為獻敬王后、獻敬懿皇后)。.

新!!: 鄭道傳和朝鮮正祖 · 查看更多 »

朝鲜太宗

朝鲜太宗(;),即朝鲜太宗恭定大王、朝鲜恭定国王,朝鲜王朝的第三位国王,1400年至1418年在王位,1418年至1422年在太上王位。名諱李芳远(),字遗德(),庙号太宗,谥号恭定圣德神功建天体极大正启佑文武睿哲成烈光孝大王()。葬于京畿道广州內谷洞大母山献陵。.

新!!: 鄭道傳和朝鲜太宗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明朝.

新!!: 鄭道傳和明 · 查看更多 »

流亡

流亡或逃亡,指任何人或團體,因為自然災害、受到侵略、迫害或其他負面因素而離開出生或定居的國家、地區。流亡未必指在國外流亡,如唐玄宗幸蜀,也可以稱做流亡。 強迫他人流亡的刑罰稱為流放。世界各國都有流放的刑罰,流放地通常是離島或極為偏遠的地方,使被流放的人難以返回原定居或活動的地方。如大英帝國時常流放罪犯到澳大利亞、俄羅斯帝國則多將異議分子遷徙至西伯利亞,日本幕府將軍則多流放公卿、武士到北海道或佐渡島、隱岐島。中國,清初多流放罪人至東北盛京、寧古塔、尚陽堡,中葉以後則常常是伊犁或烏魯木齊。.

新!!: 鄭道傳和流亡 · 查看更多 »

景福宮

景福宮,可能是指以下建築:.

新!!: 鄭道傳和景福宮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郑道传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