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恪貞仁壽皇后

指数 恪貞仁壽皇后

恪貞仁壽皇后鄒氏(),順天人,福忠王正妃,在万历三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1604年1月13日)冊封。.

22 关系: 南京市南明史 (錢海岳)孟州市孟津县尊号崇祯万历弘光帝監國順天府馬士英貴州等處承宣布政使司黃奎黃調鼎杭州市洛阳市淮安市清朝朱常洵朱常淓明熙陵懷慶府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新!!: 恪貞仁壽皇后和南京市 · 查看更多 »

南明史 (錢海岳)

《南明史》共一百二十卷,全十四冊,紀傳體歷史書,錢海岳編著。倣歷朝正史體裁,分本紀五(安宗弘光帝本紀一、紹宗隆武帝本紀一、昭宗永曆帝本紀二、監國魯王本紀一)、志九(曆志一、禮志一、選擇志一、食貨志一、兵志一、藝文志四)、表十(諸王世表四、諸臣封爵世表四、宰輔年表一、七卿年表一)、列傳九十六。紀事自崇禎十七年(1644)五月弘光帝於南京登基起,至永曆三十七年(1683)八月嗣延平郡王鄭克塽降清止,首尾共四十年,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各個社會面,記載量達三百五十萬字(記載二百七十六年間史事的《明史》全文僅五百萬字),廣徵博引,紀事詳盡賅備,而因為文化大革命中很多書籍遭難,許多珍貴歷史文獻也只有在此書中略可尋得遺蹤。 作者錢海岳自1920年代初起便開始研究南明史事,二十餘年中參考3400餘種史料,1944年完成《南明史》初稿百卷(柳亞子曾於1950年將之抄錄,現藏於中華書局圖書館)。其後又增刪為百二十卷。文革時錢海岳遭受迫害,其畢生所藏萬卷天下珍本被紅衛兵們燒毀,於戰亂中也不離左右的《南明史》謄清稿與草稿悉數被查抄,文化大革命运动初因曾表彰郑成功,被诬为宣传蔣介石反攻大陆,造反派将其拉到明孝陵,从上面将其推下跌死。錢海岳死後,《南明史》終稿是否完成便成了謎。 顧頡剛對此書極為推崇。1971年,顧頡剛受命整理二十四史時,於《整理國史計劃書》中稱“《南明史》百數十卷,足備一代文獻”,“如能覓得,應置《明史》之後”,並猜測其書或許流落於無錫、南京之間。1979年,錢海岳女婿堵仲偉找回《南明史》謄清稿前96卷,合後24卷草稿,恰為120卷。顧頡剛曾與中華書局商榷出版事宜,因後24卷書寫潦草,點校有困難,故未成。及顧頡剛於1980年歿,猶以未見此書問世為憾。2004年,中華書局編輯俞國林與堵仲偉一同對錢氏手稿進行整理,終於將此書付梓。.

新!!: 恪貞仁壽皇后和南明史 (錢海岳) · 查看更多 »

孟州市

孟州市在中国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是焦作市下辖的县级市,总面积541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人。.

新!!: 恪貞仁壽皇后和孟州市 · 查看更多 »

孟津县

孟津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西北部、北靠黄河,是洛阳市的下属一个县。东距郑州134公里,南与洛阳市区毗临。 人口43万人,总面积为758.7平方公里。全县辖8镇4乡,226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城关镇长华村。 下辖小浪底镇,位于小浪底水利工程的南岸。.

新!!: 恪貞仁壽皇后和孟津县 · 查看更多 »

尊号

尊号是中国、朝鮮半島、越南及日本等漢字文化圈國家历史上君主、后妃在世时的称呼。一般用于外交、礼仪、祭祀等。皇帝的尊号不需避讳,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叫。.

新!!: 恪貞仁壽皇后和尊号 · 查看更多 »

崇祯

崇祯(1628年—1644年)是明朝皇帝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崇祯是明朝的最后一个年号。 朱由檢於天启二年(1622年)九月被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即皇帝位。 内阁拟定的年号为“--圣”、“兴福”、“咸嘉”、“崇贞”,朱由检圈定“崇贞”,并改为“贞”为“祯”。一说呈上的四个年号为“永昌”、“绍庆”、“咸宁”、“崇贞”。次年(1628年)改元。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京师,思宗自缢。李自成建立確立大順,改年號為永昌;吳三桂則擁立朱慈烺為帝,改元義興。 明朝滅亡之後,李氏朝鲜的士族出於反清情緒及小中華思想,在國中仍然使用崇禎年號,如崇禎紀元後八十三年(1710年)、崇禎後再癸丑(1733年)、崇禎紀元後四乙丑(1865年)等等,這被稱作「崇禎紀元」。.

新!!: 恪貞仁壽皇后和崇祯 · 查看更多 »

万历

萬曆(1573年-1620年8月27日)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万历前期,张居正主导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後由於國本之爭,神宗受权臣阻止不能立愛子為儲君,一怒之下三十年不上朝,史稱萬曆怠政,此時期也因為神宗容許朝廷官員羣黨的對立,而出現了東林黨爭,並利用明末三大案互相鬥爭。.

新!!: 恪貞仁壽皇后和万历 · 查看更多 »

弘光帝

明安宗朱由崧(),又稱弘光帝,為南明首位皇帝,原為福王。朱由--是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檢堂兄弟,福忠王朱常洵之子。思宗殉国後,朱由--在南京即位,改元弘光,在位僅一年。弘光元年清军南攻,朱由--被俘,押往北京,翌年被處決。南明永历帝为其上庙号安宗,谥号奉天遵道宽和静穆修文布武溫恭仁孝簡皇帝。.

新!!: 恪貞仁壽皇后和弘光帝 · 查看更多 »

監國

監國,是君主制國家的制度,相當於君主的代理人。通常是指君主出外巡狩時,由儲君留守宮廷處理政務。或者指君主因故未能親政,由皇族宗室代理朝政;也有可能是君主已死,但新任君主尚未即位,由大臣或宗室暫時代理朝政。 亦有君主把一些政務交由儲君處理,稱之監國,為將來繼位作準備。有些政權的太子在登基之前,先稱監國才即位。 一個藩鎮或諸侯國的代理人,往往稱為留後。 Category:君主制 Category:储君 Category:摄政.

新!!: 恪貞仁壽皇后和監國 · 查看更多 »

順天府

順天府,中国明清行政区划单位之一,相当于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市区,但管辖面积不同。“順天府”也指该地区地方政府衙門,相当于现今北京市政府。.

新!!: 恪貞仁壽皇后和順天府 · 查看更多 »

馬士英

士英(),字瑤草,貴州貴陽人,明末鳳陽總督;南明弘光朝內閣首輔。祖籍廣西梧州。.

新!!: 恪貞仁壽皇后和馬士英 · 查看更多 »

貴州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贵州等處承宣布政使司,简称贵州布政司,是明朝在贵州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下辖9府14县。布政使司衙门驻贵阳府。.

新!!: 恪貞仁壽皇后和貴州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黃奎

黃奎,是《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字宗文。 董卓暗殺謀議参加者黄琬之子,黄琬在李傕之乱时被殺害,黃奎官至黄門侍郎。曹操派黄奎为馬騰的行军参谋。黄奎向馬騰说曹操是反贼,建议在曹操点视官兵时,将他杀死。黄奎的妻弟苗泽和黄奎之妾李春香私通,发现黄奎回来恨气不收,李春香在黄奎醉酒时得知黄奎想杀曹操。苗泽于是向曹操告发黄奎。曹操得知黄奎、馬騰密計,杀死黄奎、馬騰一族。苗泽说:“不愿加赏,只求李春香为妻。”曹操笑着说:“你为了一妇人,害了你姐夫一家,留此不义之人何用!”将苗泽一同处死。.

新!!: 恪貞仁壽皇后和黃奎 · 查看更多 »

黃調鼎

#重定向 弘光帝.

新!!: 恪貞仁壽皇后和黃調鼎 · 查看更多 »

杭州市

杭州市,简称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之一,浙江省交通枢纽、长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中国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國際知名的旅遊城市。杭州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下辖10区、1个县级市和2个县,总面积16,853.5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92.31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946.8万,其中市区824.1万。 以杭州为中心的杭州都市圈,面积达到34,585平方公里,居住的人口已经达到2,152.1万人。根据201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2年中国都市圈评价指数”,杭州圈在中国大陆是仅次于上海圈、广州圈、首都圈(北京)的第四大都市圈。2015年杭州经济总量位居中國大陸第十,并被《福布斯》多次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杭州正在以“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为总体发展目标,由“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前进。 相传当年大禹在这里停靠过船泊,故其地称“禹航”,谐音为“余杭”;一说“禹航”只是后人附会,“余”字与“无锡”之“无”、“勾吴”之“勾”一样,实为古吴越语中的发语词,江浙地名中常见。隋朝取余杭县之“杭”字,改该县所在的钱唐郡为杭州,此名辗转沿用至今。杭州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著名的良渚古城便坐落于此;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中央管辖史。古时曾称“临安”(南宋)、“钱塘”、“武林”等。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市内有西湖、西溪湿地等景區,其中西湖周邊還有文瀾閣等眾多名勝古蹟。因為風景秀麗,自古有“人間天堂”的美誉。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主办了2016年G20峰会,2018年世界短道游泳錦標賽、2022年亚洲运动会也将在杭州举办。.

新!!: 恪貞仁壽皇后和杭州市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 恪貞仁壽皇后和洛阳市 · 查看更多 »

淮安市

淮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层城市,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属于江淮淮扬文化,自古为水运及漕运枢纽、南北要冲,明清时期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大运河沿线四大都市,有“运河之都”之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恪貞仁壽皇后和淮安市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恪貞仁壽皇后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朱常洵

朱常洵(),是明朝明神宗的三儿子,是神宗寵愛的鄭貴妃之子,在神宗支持下一度與皇長子朱常洛爭為皇太子,而慈聖太后、王皇后也支持立常洛,是為國本之爭,万历廿九年(1601年)朱常洵封為福王,崇祯十四年(1641年)被入侵的大順軍烹殺,清兵入關後,常洵子朱由崧成為南明弘光帝。.

新!!: 恪貞仁壽皇后和朱常洵 · 查看更多 »

朱常淓

朱常淓(),字敬一。潞简王朱翊鏐三子,母楊次妃。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闰四月袭封潞王。甲申之變後逃難,弘光帝被清兵所俘後,自稱監國,後被清兵攻破,斬於燕京。.

新!!: 恪貞仁壽皇后和朱常淓 · 查看更多 »

明熙陵

熙陵,中国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父亲朱常洵的陵墓。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廿一日,李自成攻克洛阳,杀福王朱常洵。崇祯帝辍朝三日,丧礼较其他藩王倍厚,赐谥号“忠”,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初八日葬于邙山之原。次年,崇祯帝自杀後,朱由崧在南京即位,追谥父亲朱常洵为贞纯肃哲圣敬仁毅恭皇帝,陵号熙陵。1924年孟津县麻屯乡庙槐村出土“明福忠王圹志”,现藏孟津文管会。盖顶“明福忠王圹志”为篆书。志石高79厘米、宽79厘米、厚10厘米。志文楷书二十一行,满行二十五字,撰文者为朱由崧。.

新!!: 恪貞仁壽皇后和明熙陵 · 查看更多 »

懷慶府

怀庆府,明朝时设置的府,隶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 元朝,稱為怀庆路,属于中行省。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十月,设立,领六县:河内县、济源县、修武县、武陟县、孟县、温县。清朝初期沿袭明制,下领六县,后割开封府的原武县、阳武县来隶,共领八县河内县、济源县、原武县、修武县、武陟县、孟县、温县、阳武县。考评:冲,繁。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

新!!: 恪貞仁壽皇后和懷慶府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鄒太后鄒夫人 (明恭宗)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