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遠東聯邦管區

指数 遠東聯邦管區

遠東聯邦管區(Dalnevostochny federalny okrug)是俄罗斯位於远东的聯邦區。2017年的人口为618万人,总统特使是Олег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Сафонов。 该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东亚民族的活动地区,这块土地上曾先后存在肃慎、夫余、靺鞨、女真等民族,其部分地区歷史上也曾被中國历史上的唐、辽、金、元、明、清六朝所統治。自从该地区歸俄罗斯統治后,除了俄罗斯民族外,尚有赫哲族、达斡尔族等当地居民。另外該地原來的一些東亞民族,包括漢族、滿族、朝鮮族和大和族,不是遭到後來的蘇聯政府屠殺或強制遷徙,就是被驅逐出境回到自己的母國。.

49 关系: 南萨哈林斯克堪察加半島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堪察加邊疆區大和族大陆性气候大日本帝國太平洋外東北女真伯力俄罗斯俄羅斯聯邦管區唐朝农业元朝犹太自治州納霍德卡遠東萨哈共和国萨哈林州靺鞨马加丹马加丹州辽朝达斡尔族远东共和国阿穆尔州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阿纳德尔蘇聯赫哲族肃慎金朝苔藓植物雅库茨克林业比罗比詹清朝满族滨海边疆区漢族朝鲜族明朝海參崴海兰泡扶餘1972年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名变更2002年俄羅斯人口普查

南萨哈林斯克

南薩哈林斯克(Yuzhno-Sakhalinsk)是俄羅斯遠東聯邦管區薩哈林州的首府,位於庫頁島南部,是全島最大城市,名字的意思是南庫頁的城市。南哈薩林斯克位於鈴谷盆地,被東邊的鈴谷山脈和西方的南薩哈林斯克山脈給包圍,鈴谷河橫亙市內,全市人口約17萬4000人。.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南萨哈林斯克 · 查看更多 »

堪察加半島

堪察加半島(Полуостров Камчатка,Poluostrov Kamchatka),是位于俄羅斯遠東聯邦管區、东北亚的一个半岛,由堪察加邊疆區管辖,其首府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位于半岛的东南部。堪察加半岛長1,250公里,面積472,300平方公里。半岛西滨鄂霍次克海,東临白令海及北太平洋。半島與太平洋之間的千島海溝深達10,500米。堪察加半岛的堪察加火山群为俄罗斯的世界遗产。.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堪察加半島 · 查看更多 »

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

--(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Камча́тский)位於太平洋邊緣的阿瓦查灣海岸(經緯座標),是俄羅斯堪察加邊疆區首府,堪察加半島最大城市、俄羅斯遠東地區第四大城市,人口181,618(2013年),198,028(2002年)。 創建於1740年,名字出自丹麥裔俄國探險家維他斯·白令為其「第二次堪察加遠征」(«Вторая Камчатская экспедиция»)建造的聖彼得號和聖保羅號。 20世紀是蘇聯漁業加工中心(主要是鮭魚和螃蟹),但自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政府把捕魚權出售給外國。現在是到訪堪察加半島旅客的基地。有二十家公司提供由獵熊到滑翔傘的產品。由於交通不便(是世界上繼秘魯伊基托斯後第二大不能以公路到達的城市),致使旅費高昂,但堪察加半島的景色仍然吸引各地的旅客前來。.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 · 查看更多 »

堪察加邊疆區

堪察加边疆区 (Kamchatsky krai)是俄罗斯一个联邦主体,成立于2007年7月1日。2003年10月25日公民投票决定,原来堪察加州与科里亚克自治区合并为堪察加边疆区。面积472,300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为322,079人。首府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堪察加邊疆區 · 查看更多 »

大和族

大和族(大和民族/やまとみんぞく),又称日本民族、和人、大和人,是构成日本人的主体民族,以日本語為母語,约占當前日本人口总数的99%(其余为阿伊努族與琉球族),主要分布於整個日本列島。最早起源於阿伊努人對日本另一地區居民的稱呼,後來「大和」一詞有時成為日本的代稱,例如大和魂即指日本精神。在大日本帝国时代,大和人(内地人)是指不同于阿伊努族、琉球族、朝鲜族、蕃人、漢人的民族。.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大和族 · 查看更多 »

大陆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是地球中纬度大陆腹地的一种气候类型,由于受海洋的影响较小,有年溫差大、降水少的特点。除了北美东海岸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以外,本气候的冬季通常有一个固定的降雪周期,降水量小且相对主要集中在夏季。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大陆,其中以亚洲和北美最典型,此外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理想型大陆性气候年較差、日較差、日際極端溫差均大,反之則為理想型海洋氣候。.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大陆性气候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

#重定向 大日本帝国.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大日本帝國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

太平洋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面積1.813億平方公里,它從北極海一直延伸至南極洲,其西面为亞洲、大洋洲,東面为美洲,覆蓋着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加起來還要大。赤道将太平洋分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北面連接白令海峽,南面則以南緯60度為界。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 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由航海家麥哲倫命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面,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太平洋 · 查看更多 »

外東北

外滿洲(Приамурье),又稱俄屬滿洲、外東北,是指外興安嶺(斯塔諾夫山脈)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加上江東六十四屯和庫頁島合计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歷史上外满洲先後為夫余、室韦、黑水靺鞨、女真等部族與遼朝、金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等政权的统治。到了十九世纪,清政府與沙俄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俄國逐步取得了這片土地。 以清國視角,上述地区位于满洲外側,與「內滿洲」對應,故名。外滿洲的城市名稱,中國官方出版的地圖採用俄語地名的音譯稱呼之;一些傳統地名較為知名的城市,如海參崴、伯力、雙城子、海蘭泡、廟街、尼布楚、雅克薩等,則會在後面括注傳統地名,而民間則多直接以傳統地名稱之。.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外東北 · 查看更多 »

女真

女真(; 拼音: Rǔzhēn),又作女直與女贞,可能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隋至唐時期称黑水靺鞨,辽至金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辽朝女真有生女真、熟女真之分。到明朝后期仍然自稱為女真,清朝时改为满洲。 “女真”一名最早见于唐初。 “女真”在明朝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依接近漢化程度及活動區域南北:多漢化程度、南境者為熟女真,少漢化程度、北境者為生女真。生女真活動在鄂霍次克海一帶,有人稱呼為通古斯。女直之名,见于《辽史》者,“又有北女直、南女直、长白山女直、鸭绿江女直、濒海女直,黄龙府女真,曷苏館女真,順化国女真,回跋女真,盖各就其地名之。” 《金史·世纪》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车骨部,曰拂涅部,曰号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称靺鞨,而七部并同。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其五部无闻。”“渤海盛强,黑水役属之。渤海灭,复役属契丹。在南者系籍,号熟女直;在北者不籍,号生女直。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也。”而也有观点认为生女真和熟女真的方位不是一北一南,而是一东一西。《大金国志》云:“世居混同江之东长白山下;南邻高丽,北接室韦,西界渤海,东濒海。”按照《大金国志》的记载,完颜阿骨打所在的生女真的方位为朝鲜史所载的东女真(又称为东北女真)大致相同。.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女真 · 查看更多 »

伯力

伯力(v),也稱「哈巴羅夫斯克」(a),位於黑龍江及烏蘇里江交界處東側,中俄边界处,北距海参崴,為俄羅斯聯邦遠東聯邦管區行政中心(2002年起)、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首府。其俄文名源於俄國人葉·帕·哈巴羅夫。根據1989年蘇聯人口普查,伯力的人口數量達600,623人;到了2002年俄羅斯人口普查,伯力的人口數量降至583,072人。.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伯力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俄羅斯聯邦管區

俄罗斯联邦管区(federal'ny okrug)于2000年5月设立,最初有7个联邦管区,2010年增设北高加索联邦管区,2014年再增设克里米亚联邦管区(未获国际社会普遍承认,2016年併入南部管區),现有8个联邦管区,其中5个位于欧洲(中央联邦管区、西北联邦管区、伏尔加联邦管区、南部联邦管区、北高加索联邦管区),3个位于亚洲(乌拉尔联邦管区、西伯利亚联邦管区和远东联邦管区)。联邦管区实际并不是正式的一级行政区,而是类似于行政监察区,各个聯邦管區都會由一位總統委派的全權代表管治。每一个联邦管区都包含两个或更多联邦主体,分为自治共和国(республика)、州(область)、自治州(автономная область)、自治区(автономный округ)、边疆区(край)和联邦直辖市(федеральный город)。目前全国共有22个自治共和国(含未被国际普遍承认归属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共和国);46个州;1个自治州;4个自治区;9个边疆区;3个联邦直辖市(含未被国际普遍承认归属俄罗斯的塞瓦斯托波尔市)。.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俄羅斯聯邦管區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农业

农业是第一級產業,在現代有廣狹之分。廣義上的農業是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的總稱,而狹義上的農業則是純粹指種植業(而這亦符合中文裡「農」字的意思)。农業的產品一般會是食物、纖維、生物燃料、藥物或是其他利用自然資源而來,可以維持或提昇人類生活的物品。此專頁的內容為廣義上的農業。 農業屬初級生產,為人類最大和最重要之經濟活動之一。簡單地說是人類運用其智慧去改變自然環境,利用動植物的生長繁殖來獲得產品,更進一步換取經濟收益的一種系統。農業是人類定居文明興起的關鍵因素,種植或養育馴化後的物種,可以增加食物,有助於文明的發展。有關農業的知識稱為農業科學。農業史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農業的發展隨著不同地區的氣候、文化及技術有很大的不同。不過所有的農業都需要技術可以擴展及維持可以種植作物或養殖動物的土地。若是種植植物,一般就需要灌溉技術,不過也有些植物可以。動物畜養是個龐大的產業,約佔了地球不被冰或是水覆蓋的面積的三分之一。在已開發國家,一般是採取單一作物的集約農業方式,不過藥物與肥料使用量巨大,進入21世紀後可持續農業的比例也在漸漸提高,包括樸門(Permaculture)及有機農業,著重在生態平衡與就近百里飲食。 依據中華民國農業發展條例第三條第一款定義,農業:指利用自然資源、農用資材及科技,從事農作、森林、水產、畜牧等產製銷及休閒之事業。.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农业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犹太自治州

犹太自治州(Evreyskaya avtonomnaya oblast;ייִדישע אווטאָנאָמע געגנט,),是俄罗斯目前唯一一个自治州,属于远东联邦管区,与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穆尔州和中国黑龙江省接壤。面积36000平方公里,首府比罗比詹。人口根据2010年普查為176558人(占俄罗斯全国人口0.1%),其中犹太人只有1628人,占全州总人口1.0%,信奉犹太教的则只占全州总人口的0.2%。犹太自治州目前是除以色列外世界上唯一的一处犹太人官方地区。.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犹太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納霍德卡

納霍德卡(Нахо́дка),,是一个位於俄羅斯聯邦滨海边疆区、面對日本海的不凍港,以軍事設施與水產養殖為主,也是泰舍特-納霍德卡輸油管道(泰納線)的東邊終點。人口约20万。从1950年到1991年邻近的海参崴被作为军事基地封锁后,納霍德卡成为苏联远东最主要的民用深水港。 納霍德卡的经济主要靠其港口和与港口有关的设施比如渔业。1991年海参崴重新开放后納霍德卡的经济受到打击。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使卢布贬值再次使当地工业受到打击。近来经济有所恢复。納霍德卡被设立为自由经济区,莫斯科和海参崴(作为当地行政中心)似乎都有意继续开放納霍德卡来吸收外资。 泰納線被視為俄羅斯的戰略資產,莫斯科通過該線路不僅可以將原油出口到日本,還可以輸出到南韓、印尼、澳大利亞以及美國西海岸,這是俄羅斯未來極重要的設施。 1859年一艘俄罗斯战舰“亚美利加”在避风暴时偶然发现了納霍德卡,納霍德卡在俄语中是“发现”的意思。1950年前納霍德卡是一个小渔村,但苏联决定对外国船只关闭海参崴的港口后納霍德卡发展迅速,市内许多建筑是1950年代造的,日本战俘被强迫建造港口工人的住房。1970和1980年代是納霍德卡的黄金时期,它是苏联在远东唯一对外开放的民用港口。它也是西伯利亚铁路的终端客运港口。.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納霍德卡 · 查看更多 »

遠東

遠東(Far East)西歐人使用的地理概念。以西歐為中心,东欧、东南欧、北非、安納托利亞稱為「近東」,東非、黎凡特、阿拉伯半島、中亞一帶稱為「中東」,西伯利亞、東亞、中南半島、馬來群島等其餘更遠的東方稱為「遠東」。後來中東和近東常合稱「中近東」;現在有時“中東”指的是“中近東”。类似地,中国過去称西方國家为“泰西”。 遠東一般指的是今天的東亞,即阿富汗、哈薩克以東、北緯20度以北、太平洋以西、北緯50度以南的地區。在日、韓語則使用極東之譯名(日:極東;韓:극동)。廣義上的遠東還包括北亞,即澳洲以北、國際換日線以西、北冰洋以南的地區。.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遠東 · 查看更多 »

萨哈共和国

萨哈(雅庫特)共和国(Respublika Sakha (Yakutiya))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屬於遠東聯邦管區的一員。1922年4月27日,蘇聯在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境內成立了雅庫特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91年,雅庫特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正式更名為薩哈(雅庫特)共和國。 雅庫特是俄羅斯聯邦最大的行政區,此外,雅庫特是世界上最大的行政区划单位,它的大小如同五個法國;並且面積仅次于它隶属的俄联邦,而大于第二位的哈薩克斯坦;这也意味着它比所有非联邦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面积都要大。但是雅庫特的人口大約100萬人,是全俄羅斯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區之一(人口密度更低者僅有楚科奇自治區和涅涅茨自治區)。 雅庫特─是一個相具有天然經濟資源潛力的地區。.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萨哈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萨哈林州

萨哈林州(Sakhalinskaya oblast)是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隶属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包括萨哈林岛(库页岛)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从日本获得的千岛群岛。总面积87,100平方公里,2010年统计人口497,973人,首府是南萨哈林斯克。萨哈林州的主体萨哈林岛本名库页岛,曾为大清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根据1858年所签订的《瑷珲条约》及1860年所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而割让与俄罗斯帝国。 1904年日俄战争之后,萨哈林岛南部被割让给日本,二戰期間,日本,1945年8月被苏联根据《雅尔塔协议》进攻日军,占领了萨哈林岛南部和南千岛群岛。目前日本对南千岛群岛,包括伊圖魯普島、庫納希爾島、希科坦島、哈博邁群島)的主权归属持有争议。.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萨哈林州 · 查看更多 »

靺鞨

靺鞨,是活跃于中国古代东北地区一个民族,南北朝之前稱勿吉。靺鞨的一个主体部落粟末靺鞨于唐代建立了渤海国。 《旧唐书》卷一九九下《靺鞨传》记载:“靺鞨,盖肃愼之地,后魏谓之勿吉,在京师东北六千余里。东至于海,西接突厥,南界高丽,北邻室韦。其国凡为数十部,各有酋帅,或附于高丽,或臣于突厥。”《新唐书》的记载略同。 隋代靺鞨大体以吉林松花江流域为中心,分布在东至今俄罗斯东部滨海边疆州,北至黑龙江、乌苏里江的广大地区。 历史上的靺鞨有数十个部落,主要的部落有7个——伯咄部、安车骨部、拂涅部、号室部、白山部、黑水部、粟末部,各部相距二三百里,史称“靺鞨七部”。.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靺鞨 · 查看更多 »

马加丹

加丹(Магада́н)是俄羅斯馬加丹州首府、科累馬地區的中心城市,位於鄂霍次克海沿岸。2010年人口為95,925人。 經濟以造船和捕魚為主。交通方面港口5月至12月可以通航。有兩個機場。只有一條公路通往雅庫茨克。.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马加丹 · 查看更多 »

马加丹州

加丹州(Magadanskaya oblast)是俄羅斯遠東联邦区的一個州。面積461,400 km²,人口182,726 (2002年)。首府马加丹,距離俄羅斯首都莫斯科5911公里。是俄罗斯面积第13大的一级行政区,也是人口最少的联邦主体之一。为马加丹时区(东12时区) 馬加丹州建於1953年12月3日,領土面積為46.14萬平方公里,占俄羅斯聯邦總面積的2.7%。 州內行政單位數量有8個行政區、1個州附屬市、1個區附屬城市、34個城鎮、33個行政農莊。州中心是馬加丹,建市時間為1939年,是俄最偏遠、最年輕的州首府之一。主要城市有馬加丹、蘇蘇曼。 馬加丹州主要的出口產品是魚類和其他海產品其次是黑金屬和有色金屬。從地域分佈上講,出口面向的國家主要是日本、韓國、美國、英國。 由於馬加丹州地處偏遠,且自然氣候條件惡劣,州境內沒有鐵路。科里姆公路將馬加丹州和俄羅斯其他地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公路總長度2500公里,其中硬化路面長達2200公里。公路運輸在州內的運輸方式中佔有主導地位。其次是依靠空運和水運。由汽車、海船及飛機進行貨物和旅客運送。 馬加丹州最大的電力製造單位是科雷馬河上的科雷馬水電站。目前正在建設第二個水電站,中坎河河口電站,其投產裝置已於2012年建成。整個水電樞紐預計於2017年完工。電站的發電功率為570兆瓦,平均年發電量25.5億千瓦時。州內還有阿爾卡戈林斯克發電站和科雷馬克國營發電站。 在2002年人口普查中,俄罗斯族有146,511人,占80.2%为第一大民族。其它人口由104个民族组成。第二大民族是乌克兰族18,068人 (9.89%), 第三大民族埃文基族2,527人(1.38%), 第四大民族白俄罗斯族2,169人 (1.19%),第五大民族鞑靼族2,006人 (1.1%).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马加丹州 · 查看更多 »

辽朝

遼朝(916年-1125年),國號大遼,又稱大契丹國(契丹國,契丹大字:),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國祚從西元916年至1125年,長達210年。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併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屢次南下中原,946年攻滅後晉後確定國號為「大遼」,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張正明(1979年):《契丹史略》,225頁。,直到1125年3月26日為金朝所滅為止。除了遼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關國家。1122年,天祚帝北逃夾山,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為帝,史稱北遼。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1132年建立西遼。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 史學界對「契丹」含義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國名為“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因與南方的中原政權長期對峙,而稱“北朝”,而稱中原王朝為“南朝”徐俊(2000年):《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225頁–261頁。遼朝滅後晉,因此自居為繼承後晉正統。依據五行德運說的五行相生規律,後晉的「木」德之後為「水」德,因此遼朝以水為德運,並相應以黑色為正色。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成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英語作Cathay)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辽朝 · 查看更多 »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以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一带;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目前约有13.1万人。亦分佈於俄羅斯(石勒喀河與伯力一帶),俄羅斯稱相關地区為(Даурия),即外贝加尔。.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达斡尔族 · 查看更多 »

远东共和国

远东共和国(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ДВР)是蘇維埃俄羅斯政府在俄国远东和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建立的一个共和国。该共和国于1920年4月6日成立,虽然名义上是独立国家,但实际上是受苏俄控制,主要作用是在苏俄和被日本西伯利亞出兵行動中占领的海参崴等地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地带。1922年11月15日,日本从海参崴撤退后,远东共和国合併到苏联苏维埃俄罗斯内。 远东共和国的地域大致为现在俄罗斯联邦的赤塔州、阿穆尔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滨海边疆区。在1920年10月之前它的首都是上乌金斯克(即现在的乌兰乌德),之后迁至赤塔。.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远东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阿穆尔州

阿穆尔州(Amurskaya oblast),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是远东联邦管区的一个州。面积36.37万平方公里,人口88.11万,首府海兰泡(俄方稱布拉戈维申斯克,Благовещенск)。.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阿穆尔州 · 查看更多 »

阿穆尔河畔共青城

阿穆尔河畔共青城(Komsomolsk-na-Amure),简称共青城,,是位于俄罗斯东部伯力边疆区黑龙江畔的一座城市,距离首府伯力404公里(道路),距离莫斯科8700公里(道路)。在2015年共青城有253,030人,是俄罗斯远东人口第4多的城市。 阿穆尔河畔共青城是一个工业占主导的城市,自1932年大规模建设以来成为在苏联时代就是及其重要的军工中心,有着“青年人之城”的别称。自1959年至1993年期间阿穆尔河畔共青城也被禁止向外国人开放。目前共青城核心工业有船舶制造、飞机制造厂和钢铁冶炼业。有来自库页岛的油气输入管道经过。阿穆尔河畔共青城也是贝阿铁路和区域重要性的公路运输枢纽。.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阿穆尔河畔共青城 · 查看更多 »

阿纳德尔

阿納德爾(俄語:Ана́дырь、拉丁字母轉寫:Anadyr’),俄羅斯最東端的楚科奇自治區的首府,位於該區的東南部。楚科奇語謂之卡基林(Кагыргын、Kagyryn)。 經緯度為北緯64度44分;東經177度30分,為俄羅斯最東的都市。地處阿納德爾河注入白令海的河口位置,瀕臨阿納德爾灣。1889年8月3日,新馬林斯克(Novo-Mariinsk)在此開始市鎮建設;1923年8月5日,正式更名為阿納德爾——即17世紀由發現該地的探險家謝苗·伊凡諾維奇·迭日涅夫沿河岸所建的阿納德爾村名稱。1930年自治區成立,阿納德爾於1932年成為首府。1965年1月12日升格為市。 人口11,038人(2002年),比1989年統計的17,094人有所減少。自俄羅斯最大的寡頭資本家之一羅曼·阿爾卡季耶維奇·阿布拉莫維奇於2000年當選自治區區長以來,在當地開展雞舍等農漁業設施的建設、2001年發掘天然氣田且於2002年開通輸氣管道、充實新行政區的廳舍和醫療以及初等教育,改建賓館等,使當地經濟獲得快速發展。.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阿纳德尔 · 查看更多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蘇聯 · 查看更多 »

赫哲族

赫哲族 是中国与俄罗斯共和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之一,在俄罗斯称为那乃人(нанайцы),分布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至鄂霍次克海。赫哲族在中国境内的人数较少,现有5354人(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同江市(1060人)、饶河县(529人)、抚远县(468人)和佳木斯市市辖区(936人),聚居在街津口、四排、八岔三个民族乡。.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赫哲族 · 查看更多 »

肃慎

肃慎,亦称息慎、稷慎,是夏代及商代生活在黑水(今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一带的一个部族。與漢族、濊貊、东胡同被称为古代东北地區及外满洲的四大民族,也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被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民族之ㄧ。.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肃慎 · 查看更多 »

金朝

金朝,国号大金(女真文: ;1122年-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女真人原為遼朝的藩屬,女真人首領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統一女真諸部後,1115年於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建都立國。大金立國後,與北宋定「海上之盟」向遼朝宣戰,於1125年灭辽,然北宋两次战辽皆败,金隨即撕毀與北宋之約,兩次南下中原,於1127年灭北宋。迁都中都時,領有華北地區以及秦嶺、淮河以北的華中地區,使南宋、西夏與漠北塔塔兒、克烈等政权和部落臣服而稱霸東亞。金朝佔領華北中原,因此以中國正統王朝自居。因其滅北宋,金朝從意識形態上認為宋朝正朔已亡,不承認南宋為正統,並根據五行相生的原則選取生自宋朝「火」德的「土」德為王朝德運。 金世宗與金章宗時期,金朝政治文化達到最高峰,然而在金章宗中後期逐漸走下坡。金軍的戰鬥力持續下降,即使統治者施以豐厚兵餉也無法遏止。女真人與漢族的關係也一直沒有能夠找到合適的道路。金帝完顏永濟與金宣宗時期,金朝受到北方新興大蒙古國的大舉南侵,內部也昏庸內鬥,河北、山東一帶民變不斷,最終被迫南迁汴京(今河南开封)。而後為了恢復勢力又與西夏、南宋交戰,彼此消耗實力。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南北夾擊之下滅亡。 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時對群臣說:「遼以賓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於是,以“大金”為國號,望其永遠不變不壞也。一说女真兴起于金水,故国号名金,在部份文献中,“金源”因此成為金朝的代稱,現代學者研究指出,「金」實為女真的漢譯,大金國意同「女真國」。 金朝作為女真族所建的新興征服王朝,其部落制度的性質濃厚。初期採取貴族合議的勃極烈制度。而後吸收遼朝與宋朝制度後,逐漸由二元政治走向單一漢法制度,使金朝的政治機制得以精簡而強大。軍事方面採行軍民合一的猛安謀克制度,其鐵騎兵與火器精銳,先後打敗許多強國。經濟方面大多繼承自宋朝,陶瓷業與煉鐵業興盛,對外貿易的榷場掌控西夏的經濟命脈。女真貴族大肆占領華北田地,奴役漢族,使得雙方的衝突加劇。當金朝國勢衰退時,漢族紛紛揭竿而起。 金朝在思想文化方面也逐漸趨向漢化,中期以後女真年輕人改漢姓、著漢服的現象普遍,金廷屢禁不止。金世宗積極倡導學習女真字、女真語,但仍無法挽回女真漢化的趨勢。雜劇與戲曲在金朝得到相當的發展,已盛行以雜劇的形式作戲。金代院本的發展,為後來元曲的雜劇打下了基礎。醫學與數學都有長足的發展,金元四大家的學說為中醫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天元術的精進與《重修大明曆》的修編為後來元朝數學帶來重要的影響。.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金朝 · 查看更多 »

苔藓植物

苔蘚植物,是非維管植物中的有胚植物:它們有組織器官以及封閉的生殖系統,但缺少運輸水分的維管束。它們沒有花朵也不製造種子,而是經由孢子來繁殖。.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苔藓植物 · 查看更多 »

雅库茨克

雅库茨克(Яку́тск;雅庫特語:Дьокуускай)是俄羅斯薩哈共和國首府,位於勒拿河西岸,2010年人口269,601。.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雅库茨克 · 查看更多 »

林业

林业是对树木和森林(包括竹林)进行经营、管理,对与其相关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等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管理的行业和科学。它有利于维护和改善地球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能提高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质量。同时,对林木、森林进行合理和坚持“永续利用”原则的开发利用,可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木材的纸浆加工和家具生产等。 林业包括了天然林的监测管理、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等;人工林的育苗、栽植、抚育、采伐、更新、经营、管理等;森林资源的普查、生长、死亡、更新等变化情况监测等;林木采伐的控制、管理等;苗木繁育技术研究、运输等;森林病虫害防治、监测、预报、防疫等;野生动植物资源、原生植被资源保护等;林产品的研究、开发、利用、销售等及林业科学、生产技术和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等诸多工作。 在中国大陆,從20世纪90年代开始,國家明令禁止天然林采伐。許多国家也有類似的法律,但在森林充沛的地区,仍然出口林产品。目前主要出口的国家为加拿大、北欧国家和东南亚国家。.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林业 · 查看更多 »

比罗比詹

比罗比詹(俄語:Биробиджан;意第緒語:ביראָבידזשאן)是俄羅斯猶太自治州首府。2002年人口77,250人。 城名由比羅河和比詹河合併而成。西伯利亞鐵路經過本市。建于1928年。工业以轻工(针织、缝纫、制靴)、机械制造(农机、变压器)和木材加工为主。 比罗比詹市座落在黑龙江中游低地、比拉河畔,距伯力172公里。属季风气候带,1月平均气温-2l℃至-26.5℃,7月平均气温18℃2至21℃,年降水量500-700毫米。 比罗比詹是犹太自治州的教育和文化中心。这里有该州惟一的一所高等院校--师范学院。该州的中等专业学校也大都设在这里。 比罗比詹的文化机构和设施较齐全:剧院、俱乐部、图书馆、博物馆等。这里有犹太人歌剧院、"科切列特"剧团、自治州音乐协会。每年都举行传统的犹太人音乐会,1991年起音乐会成为国际性的音乐盛会。这里还有方志博物馆、美术博物馆。 比罗比詹是犹太自治州的经济中心,主要工业部门和企业大都集中在这里。比罗比詹是远东的轻工业中心之一。战前在这里建立了织袜厂、纺织厂、制鞋厂、制毡靴厂,60年代建成了远东最大的织袜厂。机器制造业的代表企业是远东农机厂(1960年建立,是远东最大的农机厂,现已改造为股份公司),还有重型变压器厂。此外还有一些汽车修配厂、木材加工厂、食品加工厂等企业。 该市是犹太自治州的交通枢纽。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过该市,并有支线通往黑龙江沿岸地区的下列宁斯科耶(主要农业区)。该市是公路运输枢纽站,有通往伯力和奥布卢奇耶的公路。该市有小型机场,与哈巴罗夫斯克和其他区中心有航空联系。.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比罗比詹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满族

满族(a),全稱滿洲族 ,清代官称满洲,因以红缨为传统帽饰,故有红缨满洲之名,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通古斯民族中最大的一个支系,普查人口数量为10,410,585人,为中国的第四大族群,仅次于壮族和回族的第三大少数民族。满族及其先民靺鞨、女真曾经在中国历史中先后建立渤海国、金朝和清朝。 目前满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及华北地区,以散居为主,其中居住在辽宁的人口最多。此外,河北、黑龍江、吉林、內蒙及北京等31個省市自治区也有广泛的人口分布。除了散居之外,满族也有自己的聚居区,如新宾、岫岩、青龙、丰宁、伊通、清原、围场、宽城、本溪、宽甸、桓仁满族自治县,还有凤城及北镇两个享有民族县待遇的县级市和满族的民族自治乡镇300余个。.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满族 · 查看更多 »

滨海边疆区

滨海边疆区(Primorsky krai)是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的一个边疆区,面积164,673平方公里,2010年統計人口1,956,497人。首府是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该区与中国黑龙江省及朝鲜接壤。 清代中国于1689年与俄罗斯帝国订立《尼布楚条约》,是中国首次与西方国家签订具现代国际法標准的条约,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具有主权性质边界,条约确定包括滨海边疆区等外東北地區劃入中国主权范围。1860年11月14日俄罗斯逼迫中国清朝政府簽署了《中俄北京條約》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同管理的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之地(包括库页岛以及海参崴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歸俄國所屬,从此中国失去了這片东北地区对日本海的出海口。.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滨海边疆区 · 查看更多 »

漢族

#重定向 汉族.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漢族 · 查看更多 »

朝鲜族

朝鮮族(),又稱韓民族()、高麗人()等。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及临近的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地区,乃-zh-hans:朝鲜; zh-hant:朝鮮;-和-zh-hans:韩国; zh-hant:韓國-的主体民族,两国共有七千多万人口的朝鲜族人。 朝鲜族人口过百万的国家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国,人口均在两百万以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是中國官方认定的一個少數民族,也被称为中国朝鲜族。在美國境內的朝鲜族属于美國亚裔少數民族,被称为韩裔美国人。.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朝鲜族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海參崴

海參崴(a),也稱「符拉迪沃斯托克」(a),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首府,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最多和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其人口達606,589人。海參崴临近俄、中、朝三国交界之处,三面临海,是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也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海參崴自新石器時代時起便有人類居住,原為遊牧民族居住地,後歷為渤海國、遼朝、金朝、元朝、明朝、清朝領土,1860年清朝與俄罗斯帝国簽訂《清俄北京条约》,改由俄罗斯帝国統治。.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海參崴 · 查看更多 »

海兰泡

--(a,滿語意为“榆樹家”),俄语名--(Благовещенск,拉丁转写:,意为“报喜城”),海兰泡位于精奇里江口西岸和黑龙江北岸交界处,与黑河市隔江相望,其名称源自于“哈喇泊”,意为黑泡子或者黑河。俄罗斯远东地区阿穆爾州首府。與中國黑龍江省的黑河市隔黑龍江相鄰。.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海兰泡 · 查看更多 »

扶餘

扶餘可以指:.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扶餘 · 查看更多 »

1972年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名变更

1972年以前,俄罗斯远东地区有许多以汉语或通古斯语族语言命名的地名,在经历了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后,俄罗斯为去中国化而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决定对该地区的一些地理实体名称进行俄罗斯化的变更。以下罗列了不完整的地名变更情况。.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1972年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名变更 · 查看更多 »

2002年俄羅斯人口普查

2002年俄羅斯人口普查(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2002 го́да) 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的第一份人口普查,由聯邦國家統計委員會於2002年10月9日至16日完成。普查数据以2002年10月9日午夜为准。.

新!!: 遠東聯邦管區和2002年俄羅斯人口普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俄羅斯遠東联邦区远东联邦管区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