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辽中京遗址

指数 辽中京遗址

辽中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是辽朝陪都中京的城池遗址。城市建造仿北宋汴京开封城布局,分外城、内城和宫城。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撤销卫所后,成为废墟。1961年3月,中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

13 关系: 大定府 (辽朝)大明塔宁城县巴林左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北宋东京城遗址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上京遗址辽朝赤峰市陪都永乐 (明朝)

大定府 (辽朝)

大定府是辽朝时设置的一个府。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 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建城,号曰中京,府曰大定。下辖九县、十州:大定县、长兴县、富庶县、劝农县、文定县、升平县、归化县、神水县、金源县、恩州、惠州、高州、武安州、利州、榆州、泽州、北安州、松山州、成州。.

新!!: 辽中京遗址和大定府 (辽朝) · 查看更多 »

大明塔

大明塔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辽中京遗址内的一座塔,位于辽中京城的外城南部。为八角十三层砖砌密檐式,通高81.14米,为国内现存第二高塔,仅次于河北省定州市料敌塔。塔座下部为阶级式,上部砌有仰莲瓣。.

新!!: 辽中京遗址和大明塔 · 查看更多 »

宁城县

宁城县()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4305平方千米,人口61万。邮政编码024200。县人民政府驻天义镇。.

新!!: 辽中京遗址和宁城县 · 查看更多 »

巴林左旗

巴林左旗(),古稱临潢,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下辖的一个旗,面积6713平方千米,人口36万,邮政编码025450,旗人民政府驻林东镇。.

新!!: 辽中京遗址和巴林左旗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下简称国务院)即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施后的中央人民政府,前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也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实行总理负责制。.

新!!: 辽中京遗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查看更多 »

北宋东京城遗址

东京城遗址中国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汴梁城的遗址。北宋时以五代开封府为基础,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使东京成为与洛阳一样的帝都规模。.

新!!: 辽中京遗址和北宋东京城遗址 · 查看更多 »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中華人民共和国北部的一个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从清朝中期开始,瀚海以南,長城以北,東至哲里木盟,西至伊克昭盟的蒙古各旗被称为內札薩克或內札薩克蒙古,后来简称為内蒙古。1947年,由中共解放區控制的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内蒙古正式成為政區名。.

新!!: 辽中京遗址和内蒙古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1961年3月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共180处。1964年10月26日撤销1项(太平天国忠王府),1981年10月16日恢复1项(太平天国忠王府)。.

新!!: 辽中京遗址和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查看更多 »

辽上京遗址

辽上京遗址,为辽代五京的上京的遗址,曾是辽代的第一座都城。该城最早由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于918年,926年时扩建后正式成为辽代的一座京城。此后该城池曾作为金代的北京,并于此后被多次降格。1214年,该城池被蒙古军队攻占并遭到全毁。1912年,该城池再次被重新发现并得到确认。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座城池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皇城,南部为汉城,皇城内留有宫城遗址。该城池曾多次被考古发掘,并出土了大量钱币等文物。.

新!!: 辽中京遗址和辽上京遗址 · 查看更多 »

辽朝

遼朝(916年-1125年),國號大遼,又稱大契丹國(契丹國,契丹大字:),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國祚從西元916年至1125年,長達210年。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併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屢次南下中原,946年攻滅後晉後確定國號為「大遼」,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張正明(1979年):《契丹史略》,225頁。,直到1125年3月26日為金朝所滅為止。除了遼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關國家。1122年,天祚帝北逃夾山,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為帝,史稱北遼。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1132年建立西遼。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 史學界對「契丹」含義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國名為“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因與南方的中原政權長期對峙,而稱“北朝”,而稱中原王朝為“南朝”徐俊(2000年):《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225頁–261頁。遼朝滅後晉,因此自居為繼承後晉正統。依據五行德運說的五行相生規律,後晉的「木」德之後為「水」德,因此遼朝以水為德運,並相應以黑色為正色。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成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英語作Cathay)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新!!: 辽中京遗址和辽朝 · 查看更多 »

赤峰市

赤峰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原为昭烏達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总面积8.69万平方公里,人口429.95万,是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市政府驻松山区。.

新!!: 辽中京遗址和赤峰市 · 查看更多 »

陪都

陪都(性質相同或相近的有「行都」、「留都」、「副都」或「別都」等)指一個國家在首都之外另外设立的都城,一般不設中央政府機構,通常不是全國的政治中心。陪都至少都是区域性的中心城市,个别陪都实际就是全国性的政治中心或实际上的首都。与此相关的陪都制度是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 行都、留都、別都、陪都等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但含義略有差別。如通常是首都遷徙後原來的首都作為留都,具有臨時性質的實際首都稱為行都。比如,南宋紹興八年定臨安為行都,建康改為留都。明朝遷都北京後南京作為留京(又稱留都)。1932年淞滬抗戰後曾以洛陽為行都,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以西京(即西安)為陪都,同年還都南京。1937年11月因中日全面開戰,日軍快要進犯南京而將中央政府遷移到重慶,之後重慶市成為中華民國陪都直到二戰結束還都南京為止。 东亚汉字文化圈的“陪都”、“留都”、“副都”制度相对现代地缘政治分析来说有些是临时首都。.

新!!: 辽中京遗址和陪都 · 查看更多 »

永乐 (明朝)

永乐(1403年-1424年)为中国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的年号,共二十二年。永乐年间,明朝国势强盛,经济持续发展,史称永乐盛世。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明仁宗即位沿用。.

新!!: 辽中京遗址和永乐 (明朝)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