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越南国

指数 越南国

越南国()是於1949年-1955年間存在於越南南部的一个法國傀儡政權,君主立憲制。1955年後由吳廷琰上臺,廢除了保大帝,將國家改組為越南共和國。.

32 关系: 南越反共主義吳廷琰君主立宪制中南半島东南亚保大帝傀儡政權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美國越南越南國民黨越南共和國國歌越南共和国越南盾越南语越南民主共和国胡志明市阮福宝蔍阮文心阮攀龍英屬香港老挝柬埔寨法属印度支那法屬印度支那法国法蘭西聯盟潘輝括流亡日內瓦會議1955年越南公民投票

南越

南越可以指:.

新!!: 越南国和南越 · 查看更多 »

反共主義

反共产主义或反共主义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特征是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上反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组织或政府。 在1950年到1991年很長一段时间内,它是美国围堵政策的主要部分。 反共主义的根据有时是因为共产主义理论内部的明显矛盾、以及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距。然而,大部分的反共主义者倾向于认为共产主义理论与共产主义当权者的行为一样是令人讨厌的。一些反共主义者认为,共产主义是法西斯主义的另一种形式,並把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并称为极权主义。 很多反共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保护人民的政治自由、经济自由,并认为共产主义中人民没有选举权、没有言论自由、社会缺乏法治是对基本人权的侵犯,然而在现实中许多共产主义政党对保障人权和民主的承诺在通过普选上台后均得到落实,例如圣马力诺共产党、圭亚那人民进步党、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摩尔多瓦共和国共产党人党和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等。 在美国国内,很多反共主义者担心共产主义会在全球取得胜利,并最终对美国政府造成直接的威胁。这种观点导致了多米诺骨牌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在任何国家实行共产主义都是不能容忍的,因为它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并最终导致共产主义在全球的胜利。有人担心一些强大的国家,例如苏联和中國大陸会使用它们的实力以一种新的帝国主义形式强迫其他国家实施共产主义。在苏联的历史上,苏联确实推翻了周围很多欧洲国家的政权,並为其他国家的共产主义游击队提供秘密援助。这些行动使得一些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持同情态度的政治家转而接受一些实用的反共主义策略:把反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作为限制“苏联帝国”膨胀的手段。.

新!!: 越南国和反共主義 · 查看更多 »

吳廷琰

吳廷琰(,,),其他華文媒體亦曾譯為「吳廷炎」或「吳庭艷」,聖名若翰(Gioan Baotixita),是越南共和國第一任总统(1955年—1963年),因為他的支持者來自自由之路行動南遷的天主教徒,因而相對偏袒天主教,歧視大多數越南人口信奉的佛教,引發佛教徒危機,造成多名佛教徒示威者死亡,並因而失去美國支持。吳廷琰在1963年南越政變中被殺,不少人認為吳廷琰死後,南越再也沒有政治強人治理南越,間接造成美軍介入越戰。.

新!!: 越南国和吳廷琰 · 查看更多 »

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憲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亦即有限君主制,是相對於君主專制的一種國家體制。君主立憲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務上的共和主義理想。可分為二元制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雖然是國家的元首,但君主的权利與產生的方式,會依各個國家的制度而不同;縱使是同一個國家,往往在不同時期,君主的產生方式與權利範圍也各不相同。.

新!!: 越南国和君主立宪制 · 查看更多 »

中南半島

中南半岛(中印半岛,印度支那半岛,印支半岛,L'indochine; Indochina 或Indo-China),指亞洲東南部東臨南海,西瀕印度洋的半島,因位于中国以南、印度以东而得名。中南半島包括今日的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马来半岛等地。.

新!!: 越南国和中南半島 · 查看更多 »

东南亚

东南亚是亚洲的一个地區,由中国以南、印度以東、新幾內亞以西與澳洲以北的國家組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東南亞分為兩個區域,陸域為中南半島,包括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與馬來半島,海域大致為馬來群島,包括东马来西亚、汶莱、東帝汶、印度尼西亚、菲律賓、聖誕島、新加坡。不過,東南亞國家往往也被西方學者和傳媒納入东亚的範圍。此區地處板塊交界,地震與火山活動頻繁。 台灣在歷史文化上則因臺灣原住民與菲律賓、印尼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同屬南島語系,人種上屬馬來人種,血液成分亦與東南亞較相近;地理上則位處東北亞與東南亞交接的東亞島弧中心位置。而可能因此有時會被視為東南亞的一部分。印度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也是如此,七姐妹州如曼尼普爾邦有時亦然。 南岛民族与马来裔占主导位置,区域内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与佛教,其它如基督宗教,包括印度教與泛靈論相關宗教等都可以在此区域内发现。印尼是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泰国则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国家。 除了新成立的东帝汶以外,區域內十国组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东--盟 」或「 亚细--安」)組織。.

新!!: 越南国和东南亚 · 查看更多 »

保大帝

保大帝(,),名阮福永瑞(),在位期间名阮福晪(),是越南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阮朝第13任、也是末代君主,1926年至1945年在位。年號保大。其一生經歷深受時代政治格局變遷的影響,在位三十年間沒有多大的政治實權。 啓定十年(1925年),啟定帝逝世後,繼位为“大南皇帝”。保大二十年(1945年),日軍入侵印度支那之後,他發動政變,宣佈越南脫離法國獨立,改國號為越南帝國,稱“越南皇帝”。不久,日本戰敗投降,而胡志明所領導的越盟則發動八月革命,要求保大帝退位。如Stanley Karnow在“Vietnam - A History”中所述,保大帝自愿将象征天子地位的国玺和宝剑交給越盟代表,从而将权力和平地移交给胡志明,使得越盟和胡志明获得所急需的受人民认可为领导者身份的普遍合法性。没有保大的谦让,越盟和胡志明并不一定有足够的力量即刻统领越南。 不過,保大帝的政治生涯並未結束。他在1949年回到西貢(今胡志明市),成為越南国的臨時国家元首,控制越南南方。1955年,在首相吳廷琰私下操縱的公民投票中,越南的君主制被廢除,保大帝隨後流亡法國直至逝世。.

新!!: 越南国和保大帝 · 查看更多 »

傀儡政權

傀儡政权是指形式上獨立,但其内政外交卻受到外國指揮、控制的政權,是從屬國的一類。一些小國内政外交往往難免會受到大國的影響,但這並不意味著受到指揮控制,不可以視爲傀儡政權。 傀儡政权是一个特定意识形态和民族认同中产生的词汇,通常指某个政权,因为外国势力的扶持,或者由外国侵略者所建立和控制而导致其法统“非法”。當一個政權的最高首腦由外國勢力授意產生,而不是由本國公民選舉產生,該政權必然是傀儡政權。 傀儡政权一词有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的色彩,不少处于内战,或者有外国势力插手的战争中的政治实体,都互相指责对方是某一外国势力的“傀儡政权”,己方则是“合法政府”。比如說中華民國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就曾相互指責對方为美國或苏联的傀儡政權。韩國政府和朝鲜政府也是如此。 傀儡國家一詞很容易被誤用或濫用,因此需要一些規範以避免濫用的情況。.

新!!: 越南国和傀儡政權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

一次印度支那戰爭(Guerre d'Indochine),或稱法越戰爭,越南稱東洋戰爭()、反法抗戰(),是1945年9月至1954年7月间越南獨立同盟會为使越南独立与法國进行的一場戰爭,战争以越南獨立同盟會胜利,法國被迫簽訂日内瓦协定告终。.

新!!: 越南国和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越南国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新!!: 越南国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越南國民黨

越南國民黨(,簡稱:VNQDD),簡稱越國()是越南一個在二十世紀早期的爭取越南脫離法國統治的革命政黨。它在1920年代中已建立了雛型,當時一群青年知識份子在河內建立了一家發行革命刊物的出版社。1927年,該出版社因為受宗主國法國壓迫及查禁而被迫終止運作,其後,該黨在阮太學的領導下而成立。該黨參照中華民國的中國國民黨,並在北方吸納了不少追隨者,尤以教師及知識份子為眾;可是在吸納農民及工人方面則不太成功。 自1928年起,越南國民黨便因為不斷暗殺殖民地官員及其合作者而受到當地的居民及政府注意。1929年2月受越南人憎恨的殖民地勞工販子被暗殺的事件,則是其黨發展的轉捩點。雖然該暗殺的主事者的身分在當時尚未明朗,但法國殖民地政府則指越南國民黨要負上責任,而採取掃蕩行動。在大約1500名黨員中,有300至400人因此而被捕;當中更包括黨內不少領袖,阮太學成功逃脫。 在1929年底,該黨因為內部分裂而被削弱。鑑於法殖政府加以施壓,越南國民黨改變了政策,由零星及針對特定人士的暗殺行動,改變為一次性的大規模起義,藉此驅逐法殖政府。在儲備了自製的武器後,越南國民黨在1930年2月10日發動了,目的是引起一連串的衝突,以推翻現有殖民政府。越南國民黨軍隊聯合了一些越南軍隊起事,可是這場起義卻很快地被法國殖民政府平息。阮太學及其他在起義中的領袖則被拘捕及處決,自此,越南國民黨在當地的政治勢力便一厥不振了。 黨內一些殘餘勢力繼續以和平的手段抗爭,而其它的黨員則逃到中华民国在雲南省的基地獲得軍火及接受軍事訓練。在1930年代中期,該黨因為胡志明的越南共產黨成立而進一步式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其間,越南被日本佔領,而兩黨的軍隊則稍有合作抗敵,爭取越南獨立。可是在一次爭執後,胡志明則清算了越南國民黨,而他所領導的越盟則成為當時唯一的反殖武裝力量。在大戰及法越戰爭後,法軍全面撤離;而越南則分為南北越南。越南國民黨的餘部逃到反共的南越,直到1975年西貢淪陷及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為止。.

新!!: 越南国和越南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越南共和國國歌

越南共和國國歌,或稱南越國歌,曲名為青年行曲()。由刘友福( ,1921年-1989年)所作。這首曲子後來更名為通告公民()。目前,這首曲子仍廣泛的被海外反對共產政權的越南人所傳唱。.

新!!: 越南国和越南共和國國歌 · 查看更多 »

越南共和国

越南共和国()常简称为南越,是越南南方越南国政权通过1955年越南公民投票而改制建立的总统制共和国,首都为西贡(今胡志明市),首任总统为吴廷琰,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87个国家的外交承认。越南战争中,南越与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对立,1975年為北越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所滅。 越南在1887年成为法国殖民地,二战期间又受日本所支配。1945年,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建立共产主义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并与法国爆发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1949年,反共势力在越南南方扶持阮朝废帝保大帝成立越南国,与北方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对峙。1955年,首相吴廷琰通过1955年越南公民投票取代保大帝成为南越的国家元首,建立越南共和国。 1960年12月,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美国称之为“越共”)成立,号召推翻越南共和国政权,在南方乡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从事颠覆活动,北越政府则通过胡志明小道对其进行支援。南越逐渐失去了对乡村的控制,1961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因而决定在南越实施“特种战争”清剿越共。1963年11月1日南越军方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並槍殺了吳廷琰,新上台的军政府不甚稳定,南越政局一时陷入持续约一年半的混乱局面。期间的1964年发生北部湾事件,美国的林登·约翰逊总统派兵对北越作战,越战全面升级。直至1965年6月14日阮文绍上台执政,南越政局才有所缓和。 1973年美国、北越、南越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签署《巴黎和平协约》,不久后美军基本撤离越南,越战成为南北越双方的决战。1975年,越南人民军发动春季攻勢、攻占首都西贡,越南共和国灭亡。越共之后建立越南南方共和国临时革命政府,并改西贡为胡志明市。1976年,在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领导下,越南南方共和国与之合并,统一为如今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新!!: 越南国和越南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越南盾

(),越南的貨幣單位。国際貨幣符號(ISO 4217)為VND。用“₫”記號表示。補助單位有“毫”(hào)和“樞”(xu),1.

新!!: 越南国和越南盾 · 查看更多 »

越南语

越南語()又稱越語()、京語()及國語(),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現代少用的前法國殖民地名稱安南語()。 越南語是越南的國家語言,有85至90%的越南人將之作為母語,另外居住在海外的3百萬越僑、住在中國廣西的京族亦使用越南語。歷史上,越南語曾經使用漢字與喃字表記(即漢喃文),現代則使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添加若干個新字母及聲調符號的國語字()書寫。.

新!!: 越南国和越南语 · 查看更多 »

越南民主共和国

越南民主共和國()俗稱北越,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共產主義國家。北越建立於1945年,但直到1954年才開始獲得廣泛承認。1975年,北越擊敗南越贏得內戰。1976年7月2日,北越與其主導的越南南方共和國合併,改国名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完成了越南的統一。 1945年八月革命後,在同年9月2日,越南獨立同盟會領袖胡志明發表《獨立宣言》,宣佈越南從法國獨立及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成立。但法國仍然想維持在法屬印度支那的殖民統治,最終與越盟爆發武裝衝突,發展成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1951年,在印度支那共產黨分裂後,越盟中的共產主義者改組成立了越南勞動黨(),並開始在政府中將非共產主義者邊緣化。從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後期開始,越南勞動黨當局還開展了一系列諸如等政治運動,造成大量民眾被迫害致死或被處決。 1954年,在越盟於奠邊府戰役中取勝後,法國與越盟達成日內瓦協定,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以法國撤出越南告終,按照協議,越盟的越南民主共和國控制北緯十七度線以北的越南地區,因而此後也稱爲「北越」,而反共的越南國(後來的越南共和國,即南越)則控制北緯十七度線以南的越南。日內瓦協議規定的300天自由遷徙期中,法國和美國發起了自由之路行動,幫助大量居住在越南北部的基督徒和地主、商人等居民逃往南方。這些居民因擔心居住在北方會受到越南勞動黨主導的北越的迫害而逃離。 日內瓦協定後,南越和北越雙方武力衝突不斷擴大。1959年,北越當局開始放棄和平統一方針,開始謀求武力統一越南。1960年,越南勞動黨三大確立加強武力統一越南的方針。北越控制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從1960年開始大幅活躍,在南方進行破壞等遊擊活動。北部灣事件後,美國全力介入越南內戰,協助南越對抗北越,但最後卻深陷戰爭泥潭,國內反戰聲浪高漲,最後在1973年簽署巴黎和平協定,並於同年撤出越南。隨後,北越加強對南越攻勢,最終在1975年佔領西貢,並在1976年完成越南的統一,國名亦改爲延續至今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新!!: 越南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胡志明市

胡志明市(),原名西貢(),曾是南越首都,現是越南最大的城市及其五个中央直辖市之一,為越南經濟、貿易、交通及文化中心。該市現名是為了紀念越南民主共和国建國領導人、越南劳动党主席兼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 都會區包括了胡志明市市區、平陽省土龍木市、以安市社、順安市社、同奈省邊和市和周邊城鎮,人口超過900萬人。是越南與前法屬印度支那最大的都會區。在胡志明市都會區,大都市區覆蓋大部分地區。東南部加前江和隆安省正在規劃一個面積達30平方公里,人口20萬居民的城區,到2020年根據在美世人力資源諮詢、經濟學人信息部和非洲國際經委會,胡志明市在世界上最昂貴的城市名單上排名132。.

新!!: 越南国和胡志明市 · 查看更多 »

阮福宝蔍

阮福宝蔍(;),中文又譯作“阮福寶祿”、“寶洛”,是越南阮朝末代皇帝保大帝的远房叔父,明命帝第11子绥理王阮福綿寊的曾孫,著名诗人阮福膺苹的侄子,詩人阮福膺蓀之子,范玉石博士的外甥。 維新八年(1914年),阮福寶蔍出生於順化。保大十六年(1941年),阮福寶蔍從法國蒙彼利埃大學畢業。1948年,他作為保大帝的參謀,被任命為越南國駐聯合國的特別代表。1951年,代表越南國政府重申越南擁有黃沙群島的主權。1953年,被保大帝任命為內務部長。1953年12月17日,總理阮文心辭職後,阮福寶蔍被授權組閣。1954年1月12日,公佈內閣名單,開始行使總理職權。6月16日,他因吳廷琰逼迫而宣佈辭職。 1990年2月27日,阮福宝蔍在法國巴黎去世,享年75歲。.

新!!: 越南国和阮福宝蔍 · 查看更多 »

阮文心

阮文心(;)是越南政治人物,越南國民黨黨員。 阮文心是西宁省人,1893年出生。他曾在法国殖民的南圻为官,1952年6月25日-1953年12月16日,任越南国(南越)首相,君主是保大帝。其子阮文馨为越南国民军将领。 Category:越南越戰人物 Category:越南国首相 Văn Category:西寧省人.

新!!: 越南国和阮文心 · 查看更多 »

阮攀龍

阮攀龍(;)是越南政治人物。 阮攀龙1889年出生在西贡一个地主家庭。曾任保大帝为国家元首的越南国(南越)总理。1950年1月21日,被君主保大帝任命为南越首相。1950年4月26日,陈文友下台,阮文心继任。1960年7月16日阮攀龍巴黎去世。 Nguyễn Nguyễn Phan Category:胡志明市人.

新!!: 越南国和阮攀龍 · 查看更多 »

英屬香港

英屬香港(British Hong Kong)是指於1841年1月26日至1997年6月30日期間,由大英帝國統治香港的時期,該時期又稱為英殖時期、英治香港時期或者港英時代(British Administration)。英屬香港政府簡稱為香港政府,但因為與香港主權移交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簡稱一樣,香港傳媒將殖民地時期的政府稱為殖民地政府或港英政府等,以區別兩者。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英國統治香港的時期結束,取而代之的是香港特別行政區。 英屬香港時期曾在1941年12月25日至1945年8月15日被中斷,當時香港在二戰的局勢下被大日本帝國佔領,進入香港日佔時期,總計香港被英國統治近153年。.

新!!: 越南国和英屬香港 · 查看更多 »

老挝

寮人民民主共和國(,拉丁化:Sathalanalat Paxathipatai Paxaxon Lao;La République Démocratique Populaire Lao),簡稱寮國(ເມືອງລາວ,--),是東南亞國家中唯一的内陆国家。鄰國有西北部的緬甸、中國,東部的越南,南部的柬埔寨與西部的泰國。2015年10月人口約707萬人,首都永珍。 歷史上曾是真臘王国的一部分。14至18世纪是南掌王國,之后分裂成三個王國,並受暹罗和越南入侵。1893年淪為法國殖民地。1945年日本佔領結束時曾短暫獨立,但不久即恢復法國統治。1949年獲得自治,1953年成為獨立國家。 寮國目前是聯合國會員國、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

新!!: 越南国和老挝 · 查看更多 »

柬埔寨

柬埔寨王国(ព្រះរាជាណាចក្រកម្ពុជា;Preăh Réachéanachâk Kâmpŭchéa),简称柬埔寨(កម្ពុជា,Kâmpŭchéa),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首都金邊,為联合国会员国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 柬埔寨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则面向暹羅灣。柬埔寨领土为碟狀盆地,三面被丘陵與山脈環繞;中部為廣阔而富庶的平原,占全國面積四分之三以上。境内有湄公河和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又稱金邊湖)。.

新!!: 越南国和柬埔寨 · 查看更多 »

法属印度支那

#重定向 法屬印度支那.

新!!: 越南国和法属印度支那 · 查看更多 »

法屬印度支那

法属印度支那(Indochine française,ຝຣັ່ງແຫຼັມອິນດູຈີນ,សហភាពឥណ្ឌូចិន,越南語:、、),法兰西殖民帝国在东南亚的领土,由老撾保護國、柬埔寨保護國、三个越南人聚居地(东京,安南与交趾支那)和中國的廣州灣组成。 法屬印度支那的建立始於1862年越南割讓南圻地區予法國開始,1885年中法戰爭後越南正式成為法國保護國,成為法屬印度支那的主要部份。1887年,已為法國保護國二十年的柬埔寨加入法属印度支那,而老挝与广州湾分别在1893年与1900年加入。1902年,当地首府由南圻的西贡迁至东京河内,到了1939年,首府又由河内迁至安南大叻,二战结束之后,首府再次由大叻迁回河内。法国本土在二战期间沦陷之后,之前由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管理的印度支那,交给了维希法国在日本的监督之下管理。不过,在1945年3月至8月期间,印度支那是由日本全权管理的。自1941年5月开始,由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獨立同盟會就一直在越南进行企图推翻法国政府的叛乱,开始了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1949年,法国赋予了以保大帝为首的君主立宪国家,奉行反共;维持越南国独立地位。日內瓦會議结束之后,越盟在越南北部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而越南南部的越南国则继续维持独立地位。.

新!!: 越南国和法屬印度支那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越南国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蘭西聯盟

法蘭西聯盟(Union française)是指法蘭西第四共和國體制形成之後,按照1946年10月27日憲法形成的法國和其殖民地之間的統治形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歐洲各殖民國家陷入疲敝,各殖民地地區民族獨立運動激化。法國效仿鄰國英國的英聯邦制度,給予殖民地和保護地平等的權利和義務。1958年,法蘭西聯盟改為法蘭西共同體。.

新!!: 越南国和法蘭西聯盟 · 查看更多 »

潘輝括

潘輝括(;)是越南政治人物。 潘辉括是河静省德寿府干禄县耕获总收获社人(今属河静省禄河县),维新二年(1908年)出生,父親是阮朝刑部郎中潘輝松,弟弟是越南著名史學家潘輝黎。 潘輝括曾任越南國首相和越南共和国总理。在越南国保大帝担任国家元首时,他担任教育部长、国防部长。1954年代理首相。后反对吴廷琰的政策。1964年,阮慶为总统时,潘輝括为外交部长。1965年,阮文绍夺权后,任命潘輝括为南越总理。不久阮高祺取代了他。1975年,北越攻陷西貢,潘輝括被捕。1979年4月27日,潘輝括在狱中去世。 Category:越南越戰人物 Category:越南共和國總理 Category:越南政治人物 Huy Category:越南國首相 Category:河靜省人.

新!!: 越南国和潘輝括 · 查看更多 »

流亡

流亡或逃亡,指任何人或團體,因為自然災害、受到侵略、迫害或其他負面因素而離開出生或定居的國家、地區。流亡未必指在國外流亡,如唐玄宗幸蜀,也可以稱做流亡。 強迫他人流亡的刑罰稱為流放。世界各國都有流放的刑罰,流放地通常是離島或極為偏遠的地方,使被流放的人難以返回原定居或活動的地方。如大英帝國時常流放罪犯到澳大利亞、俄羅斯帝國則多將異議分子遷徙至西伯利亞,日本幕府將軍則多流放公卿、武士到北海道或佐渡島、隱岐島。中國,清初多流放罪人至東北盛京、寧古塔、尚陽堡,中葉以後則常常是伊犁或烏魯木齊。.

新!!: 越南国和流亡 · 查看更多 »

日內瓦會議

日內瓦會議,可以指以下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

新!!: 越南国和日內瓦會議 · 查看更多 »

1955年越南公民投票

1955年越南国公民投票决定了越南国的未来政体,南越政权因此由君主制转变成为越南共和国。投票中竞争的双方:首相吳廷琰和保大皇帝分别主张实行共和制和君主制。最后吴廷琰通过舞弊的手段獲勝,得票率高达98.2%。在首都西贡,吴廷琰获得超过60万票,尽管选民名册上一共只有45万人。甚至在受到敌对陣營阻止投票的乡村地区,他获得的选票也超过登记选民的90%。 这次公民投票是保大皇帝與其首相之间权力斗争的最后对决。保大皇帝厌恶吴廷琰,频繁地试图罢免他,任命他为首相仅仅是由于他是获得美國援助的管道。在这期间,越南将要进入一个不安定时期,因为根据结束法越战争的《日内瓦协定》,越南被暂时分割,越南国控制国家的南半部,将举行全国大选组成共同的政府,来恢复国家统一。越南国民军未能完全控制整个国家,宗教派别高台教与和好教在乡村地区武装割据,各自拥有私人军队,而平川派控制着西贡的街道。吴廷琰不顾保大皇帝的干涉,到1955年中,设法征服了私人军队,在全国强化了政府的统治。 吴廷琰被他的成功所激励,开始策划让保大皇帝下台。他预定在1955年10月23日举行公民投票,将保大皇帝推出政治舞台。在投票的准备阶段,保大皇帝的竞选活动遭到禁止,而吴廷琰的竞选活动集中于针对保大皇帝的个人攻击。政府控制的媒体发起对保大皇帝的輿論攻击,而警察挨家挨户警告人们不投票的后果。吴廷琰的弟弟吴廷瑈協助他成功地在选举中舞弊,勝出後吴廷琰宣布由他本人担任新成立的越南共和国总统。.

新!!: 越南国和1955年越南公民投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法属南越越南國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