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西溫哥華

指数 西溫哥華

西溫哥華(英文:West Vancouver),簡稱西溫,是加拿大卑詩省大溫哥華地區内的一個地方自治體,位於布勒内灣的北岸,西臨豪灣,隔岸分別與溫哥華市和寶雲島對望,並與北溫哥華市和北溫哥華區組成大溫地區的(North Shore)。據201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西溫哥華的人口為42,694人。.

32 关系: 加拿大加拿大橫貫公路健力士卑詩卑詩省卑詩省1號公路卑詩省99號公路卑詩渡輪大溫哥華大溫哥華區域局威士拿寶雲島不列颠哥伦比亚布勒内灣北溫哥華區北溫哥華市国家獅子灣獅門橋經濟大蕭條纳奈莫運輸聯線馬蹄灣高速公路豪灣英屬哥倫比亞英语溫哥華溫哥華市中心2010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10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單板滑雪比賽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新!!: 西溫哥華和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橫貫公路

加拿大橫貫公路 (Trans-Canada Highway,Route Transcanadienne),又稱橫加公路,是一个自西向东橫貫加拿大全部十个省的公路系统。主線西起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省会維多利亞,東至纽芬兰和拉布拉多省的省会聖約翰斯,全長8,030公里。系统另有数条支线,例如连接溫尼伯和夏洛特皇后群島的耶洛黑德公路。 《加拿大橫貫公路法案》 (Trans-Canada Highway Act)在1948年獲議會通過。工程於1950年開始,1962年啟用,1971年完工。 由於加拿大國内公路系統的建造和管理都是由各省政府負責(而非聯邦政府),橫加公路系统中的幹綫編號亦因省而異。橫加公路沿綫設有綠底白楓葉的標記以作識別。 有別於美國的州際公路系統,橫加公路並未全綫達致高速公路標準,部分路段更只是雙綫行車。.

新!!: 西溫哥華和加拿大橫貫公路 · 查看更多 »

健力士

阿瑟·健力士公司(Arthur Guinness Son & Co.)(新加坡:紅舌狗 Âng-tsi̍h-káu;馬來西亞:烏狗 Oo-káu)是一家由阿瑟·健力士(Arthur Guinness)于1759年在爱尔兰都柏林建立的一家酿酒公司。 酿酒厂最著名的产品是一种黑色的司陶特啤酒(stout,属于黑啤酒,黑啤,或波特啤酒),名为健力士(Guinness)。.

新!!: 西溫哥華和健力士 · 查看更多 »

卑詩

#重定向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新!!: 西溫哥華和卑詩 · 查看更多 »

卑詩省

#重定向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新!!: 西溫哥華和卑詩省 · 查看更多 »

卑詩省1號公路

卑詩省1號公路是加拿大卑詩省的一條東西向公路,屬於加拿大橫貫公路的一部分,貫穿卑詩省南部,西起域多利市達拉斯道,東端在卑詩省與艾伯塔省省界駁上艾伯塔省1號省道,全長981公里,連同依靠卑詩渡輪橫渡喬治亞海峽的水路旅程則長1039公里。.

新!!: 西溫哥華和卑詩省1號公路 · 查看更多 »

卑詩省99號公路

卑詩省99號公路是加拿大卑詩省低陸平原的主要南北向省級公路。公路南起美加邊境,貫穿大溫哥華地區,在北端近卡士隙一處與卑詩省97號公路交匯。此公路編號為99號,與前美國99號國道對應;這兩條公路過往曾於美加邊境交接。現時卑詩省99號公路於邊界與5號州際公路交接。 卑詩省政府於1942年完成喬治王公路項目,並將之編號為99號公路,是省内首條獲發此編號的省級道路。當時99號公路介乎素里和溫哥華的路段與1號公路共構。另一方面,連接素里第八大道和菲沙河北支流的高速公路則於1962年開通,而此公路從1964年至1973年間編號為499號公路。原99號公路於1973年改為99A公路,而499號公路則同時改為99號公路。 99號公路的北端終點於1957年從溫哥華市中心改為西溫哥華的馬蹄灣,在西溫區内的路段跟隨海運大道。公路在西溫區内的走綫於翌年改為與1號公路共構,並伸延至不列顛尼亞灘。公路隨後於1959年伸延至史戈密殊,1966年伸延至彭伯頓,再於1992年伸延至尼魯逸。 99號公路的全程長度為409公里(254英里)。介乎西溫哥華和威士拿的一段99號公路又稱,並於2006年獲英國《衛報》評選為全球第五佳陸路旅程。.

新!!: 西溫哥華和卑詩省99號公路 · 查看更多 »

卑詩渡輪

卑詩渡輪公司(英語:British Columbia Ferry Services Inc.或BC Ferries,簡稱BCF)是加拿大卑詩省一個實際上(de facto)的公營機構,業務為經營連接省内沿岸城鎮的客運和汽車渡輪服務。卑詩渡輪公司於1960年成立,至今已發展成全世界最具規模的渡輪公司之一。,《Infoline Report》,BC Stats,2004年5月7日。於2010年4月17日查閱。現時卑詩渡輪的船隊達36艘渡輪,一共營運25條航綫,服務省内47個港口。 由於卑詩渡輪提供連接加拿大本土與其外島的渡輪服務,因此亦獲得加拿大交通部提供財政資助。聯邦政府於2004-2005年度向卑詩渡輪提供的資助達2500萬加元;當局是每年跟隨通脹率而對此金額作出調整。 卑詩渡輪的業務範圍並不涵蓋省内的内河和湖泊渡輪服務;這些航綫是由卑詩省運輸廳負責,並由該政府部門外判予其他營運商經營。.

新!!: 西溫哥華和卑詩渡輪 · 查看更多 »

大溫哥華

大溫哥華(或Metro Vancouver;亦稱大溫哥華地區)是加拿大卑诗省西南部海岸地區,包含溫哥華和周邊城鎮的都會區。由大溫哥華區域局管理。 在當地英文媒體里,「Greater Vancouver」同「Metro Vancouver」經常混用。但嚴格來说,「Metro Vancouver」指的是1966年建立的「大溫哥華區域局」(英文:Greater Vancouver Regional District),是一個有法律地位的機構。另一方面,一些不屬於大溫哥華區域局的城市,例如東邊的米逊、阿伯茨福德、奇利瓦克和北邊的惠斯勒、斯阔米什等市鎮,亦被当作大溫哥華地區的一部份。.

新!!: 西溫哥華和大溫哥華 · 查看更多 »

大溫哥華區域局

大溫哥華區域局(英語:Metro Vancouver)是加拿大卑詩省的一個區域局,位於卑詩省西南部的低陸平原,是包含溫哥華在内的都會區。就是大溫哥華地區。區域局的最大城市是溫哥華,行政中心則在本拿比。大溫區域局的主要職能是管理和協調區内各城鎮的共用資源以及應付各城鎮所面對的共同問題,如區域性規劃、食水供應、污水處理、交通、空氣質素等。 加拿大統計局所界定的溫哥華人口普查區與大溫區域局的界綫完全相同。根据2016年人口普查,大温地区的人口有2,463,431人,较2011年普查人口2,313,328人上升6.5%,大概占卑诗省人口一半。 省內30個人口最高的城鎮中,有13個都是位於大溫地區。 大溫地區的面積有2878.52 平方公里,是省內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局。.

新!!: 西溫哥華和大溫哥華區域局 · 查看更多 »

威士拿

威士拿(Whistler),為加拿大卑詩省轄鎮之一,位處溫哥華以北大概125公里的太平洋海岸山脈中。威士拿是一個度假地區,常住人口有大概9200人。每年到訪威士拿的遊人有大概二百萬人次,主要是為當地舉世聞名的高山滑雪和山地單車場地慕名而來。在過去十五年來,威士拿更多次被多份滑雪雜誌選為北美最佳滑雪場地之一。威士拿並於2010年冬季奧運會和2010年冬季殘奧會期間協辦部分賽事。.

新!!: 西溫哥華和威士拿 · 查看更多 »

寶雲島

寶雲島(Bowen Island)是加拿大卑詩省西南部一個島嶼,並是大溫哥華地區内的一個海島自治體(island municipality)。寶雲島位於豪灣南端,離溫哥華市西北約25公里,面積為49.94平方公里。根据2016年加拿大人口普查,岛上人口为3,680人。.

新!!: 西溫哥華和寶雲島 · 查看更多 »

不列颠哥伦比亚

#重定向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新!!: 西溫哥華和不列颠哥伦比亚 · 查看更多 »

布勒内灣

布勒内灣(英語:Burrard Inlet)是一個位於加拿大卑詩省西南部的峽灣,於對上一次冰河時期時形成,並是溫哥華港的所在。 内灣西起喬治亞海峽,東至滿地寶,從西至東長約25公里,沿岸大部份地區皆已都市化。内灣沿岸的城鎮包括溫哥華市、本拿比、滿地寶、西溫區、北溫區和北溫市;後三者坐落内灣的北岸,並合稱北岸城鎮(North Shore Municipalities)。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印第安灣則於滿地寶以西約12公里處與布勒内灣匯合,並向北伸延約20公里。 現時共有三條天橋橫跨布勒内灣,由西至東分別為獅門橋、鋼鐵工人紀念第二海峽橋和第二海峽鐵路橋。此外,海上巴士亦提供來往溫哥華市中心和北溫市的載客渡輪服務。.

新!!: 西溫哥華和布勒内灣 · 查看更多 »

北溫哥華區

北溫哥華區(英文:District of North Vancouver)是加拿大卑詩省大溫哥華地區的一個區域市鎮,從三邊包圍著北溫市。.

新!!: 西溫哥華和北溫哥華區 · 查看更多 »

北溫哥華市

北溫哥華市(City of North Vancouver)是加拿大卑詩省大溫哥華地區内的一個城市,位於布拉德內灣(Burrard Inlet)的北岸。它是大溫地區三個(North Shore)中面積最小但也最都市化的一個市鎮。雖然它有自己的航運、化工、影音等重要製造產業,但它普遍仍被認為是溫哥華郊區的小城鎮。.

新!!: 西溫哥華和北溫哥華市 · 查看更多 »

国家

国或国家,有時又作邦。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权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參見主權國家。 一般国家行政管理当局是国家的象徵,它是一種擁有治理一個社會的權力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內擁有外部和內部的主權。.

新!!: 西溫哥華和国家 · 查看更多 »

獅子灣

獅子灣(Lions Bay)是加拿大卑詩省大溫哥華地區西北角一個村落。獅子灣座落豪灣東岸,離西溫哥華的馬蹄灣約11公里,面積有2.55平方公里,據2011年人口普查有1318名居民。卑詩省99號公路為獅子灣的主要對外運輸綫,而村内的巴士服務則由西溫藍巴士系統營運,並與運輸聯線轄下的其他公共交通系統衡接。 獅子灣一帶地勢崎嶇,早年因交通不便而人煙稀少。豪灣沿岸的--域灘於1908年被勘測,而首批居民則於1911年抵達此處。他們大多為季節性居民,通常在夏季乘船到此避暑,秋季來臨時再返回原居地。太平洋大東方鐵路和史戈密殊公路(現99號公路)分別於1954年和1958年開通後,獅子灣的對外交通大為改善,而電力和電話服務於1950年代末接通後為獅子灣帶來更多常住居民。獅子灣於1971年1月2日正式設村,並於翌年加盟大溫哥華區域局。.

新!!: 西溫哥華和獅子灣 · 查看更多 »

獅門橋

獅門橋(Lions' Gate Bridge)是加拿大卑詩省内一條懸索吊橋,橫越布勒内灣的第一海峽,連接溫哥華市中心及北岸市鎮(北溫市、北溫區和西溫區)。大橋隸屬卑詩省1A及99號公路,是大溫地區内的一條重要交通動脈,亦是溫市的主要地標之一。大橋名稱來自北岸山脈(North Shore Mountains)中的雙獅峰(The Lions)。 獅門橋全長1517.3米(4978英尺),連同北岸引道則長1823米(5890英尺)。主橋跨為472米(1550英尺),橋塔高度為111米(364英尺),離海面高度則為61米(200英尺)。大橋有三條行車綫,中央行車綫為調撥車道,可轉換方向以迎合交通流量。平日早上繁忙時間有兩條行車綫前往溫市中心,下午繁忙時間則有兩條行車綫前往北岸。.

新!!: 西溫哥華和獅門橋 · 查看更多 »

經濟大蕭條

#重定向 大萧条.

新!!: 西溫哥華和經濟大蕭條 · 查看更多 »

纳奈莫

纳奈莫(Nanaimo)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南部乃磨地區一座城市,是該地區的行政中心。據201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所示,乃磨市內人口為83810人,是温哥华岛上人口第二多的地方政體。乃磨都會區人口則達98021人,是溫哥華島上人口第二多的都會區。 “纳奈莫”这个名字来源于印第安原住民的薩利希语,其中一個意思为“聚会之地”。因其天然的深水良港,纳奈莫的官方綽號為“海港之城”(Harbour City);1986年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到訪時簽署官方聲明正式確立此綽號。.

新!!: 西溫哥華和纳奈莫 · 查看更多 »

省,可以指:.

新!!: 西溫哥華和省 · 查看更多 »

運輸聯線

運輸聯線(TransLink),簡稱運聯,是加拿大卑詩省大溫哥華地區的運輸服務機構。運輸聯線於1998年成立,並於1999年4月開始正式運作,取代卑詩公--局(BC Transit)於大溫地區的業務。運輸聯線負責管理及協調大溫地區内各樣公共交通服務、主要道路及橋樑,部分業務更伸延至鄰近的菲沙河谷區域局。 運輸聯線的正式名稱為卑詩省南岸運輸管理局 (South Coast British Columbia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1998年至2007年間正式名稱則為大溫哥華運輸管理局(Greater Vancouver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新!!: 西溫哥華和運輸聯線 · 查看更多 »

馬蹄灣

蹄灣(Horseshoe Bay)是加拿大卑詩省西溫哥華一個小海灣和社區,約有1000名居民。該區座落西溫的最西處,瀕臨豪灣,並且是卑詩省1號公路(橫加公路)大溫哥華段的西端。卑詩省99號公路從東面掠過馬蹄灣,向北通往獅子灣和威士拿等地。卑詩渡輪公司亦於馬蹄灣設有一個大型渡輪碼頭,服務前往乃磨、陽光海岸和寶雲島的航綫;每年使用此渡輪碼頭的汽車達250萬架次,年度人流更達700萬人次。 英國皇家海軍於19世紀在豪灣一帶進行勘察時,以沿岸白色的峭壁將馬蹄灣以西的小半島命名為「白崖角」(White Cliff Point)。後來一名叫亞爾伯·懷特(Albert Whyte)的上校在該處買地,並於1909年聯同查爾斯·塔珀在此建立白崖鎮址。太平洋大東方鐵路於1914年開通至此,懷特上校便乘機成功游說鐵路公司將車站的名稱從「White Cliff」改拼為「Whytecliff」。然而,當地民眾卻以海灣的形狀將該帶稱為「Horseshoe Bay」,「Whytecliff」一名則不被廣泛使用,因此區内郵局的名稱於1942年從「Whytecliff」改為「Horseshoe Bay」。 馬蹄灣一帶早期交通不便,因此人煙稀少。丹·塞威爾於1931年在馬蹄灣建立一個小艇碼頭後,該區的常住人口才有所上升。前往乃磨的黑球渡輪航綫從1950年代起停靠馬蹄灣,而連接馬蹄灣和史戈密殊的鐵路綫也於同期開通,令馬蹄灣的對外交通有所改善。卑詩渡輪於1960年在馬蹄灣建立碼頭後,更鞏固其大溫地區對外門戶的地位。.

新!!: 西溫哥華和馬蹄灣 · 查看更多 »

高速公路

速公路一般是指双向2條车道以上、雙向分隔行驶、完全控制出入口、全部采用两旁封闭和立体交叉桥梁、地下隧道与匝道,时速限制比普通公路較高的行駛道路。特点是车速快、交通量大和有较高的运输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新!!: 西溫哥華和高速公路 · 查看更多 »

豪灣

豪灣(英語:Howe Sound)是加拿大卑詩省一個呈三角狀的海灣。豪灣位於溫哥華市的西北方,南端在西溫哥華和陽光海岸之間注入喬治亞海峽,自此向北伸延約42公里至史戈密殊為止。 豪灣沿岸一帶為史戈密殊族和史沙爾族原住民的傳統根據地。西班牙探險隊於1791年航行至海灣南端,並將海灣命名為「Boca del Carmelo」。英國船長喬治·溫哥華於翌年帶領船艦駛進海灣,並以豪伯爵之名將之命名為豪灣。"Howe Sound".

新!!: 西溫哥華和豪灣 · 查看更多 »

英屬哥倫比亞

#重定向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新!!: 西溫哥華和英屬哥倫比亞 · 查看更多 »

英语

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言,诞生于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如今具有全球通用语的地位。“英语”一词源于迁居英格兰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Angles),而“盎格鲁”得名于临波罗的海的半岛盎格里亚(Anglia)。弗里西语是与英语最相近的语言。英语词汇在中世纪早期受到了其他日耳曼族语言的大量影响,后来受罗曼族语言尤其是法语的影响。英语是将近六十个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最常用的语言,也在加勒比、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它是世界上母语人口第三多的语言,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英语是学习者最多的第二外语跟學習者最多的第一外語,是联合国、欧盟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日耳曼族语言,至少70%的日耳曼语族使用者说英语。 英语有1400多年的发展史。公元5世纪,盎格魯-撒克遜人把他们的各种盎格鲁-弗里西语方言带到了大不列顛島,它们被称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始于11世纪后期的诺曼征服,这一时期英语受到了法语的影响。15世纪末伦敦对印刷机的采用、《钦定版圣经》的出版及元音大推移标志了近代英语的开端。通过大英帝国对全球的影响,现代英语在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通过各种印刷和电子媒体,随着美国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对话中居领导地位的世界語言。它还是许多地区和行业(如科学、导航、法律等)的通用语。 现代英语和很多其他语言相比屈折变化较少,更多地依靠助動詞和语序来表达复杂的时态、体和语气,以及被動語態、疑问和一些否定。英语的各种口音和方言在发音和音位方面有显著差异,有时它们的词汇、语法和拼法也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能基本无碍地沟通交流。.

新!!: 西溫哥華和英语 · 查看更多 »

溫哥華

溫哥華市(City of Vancouver)是加拿大卑詩省低陸平原地區一沿岸城市。根据2016年加拿大统计局人口普查,温哥华市人口有631,486人,而大溫哥華地區的人口为246萬,是卑詩省以至加拿大西部最大的都會區,以及全國第三大都會區;市內人口則在全國排行第八。 溫哥華以英國航海家喬治·溫哥華命名,歐洲人抵達溫哥華一帶後,區內經濟早期主要依賴於林木業。加拿大太平洋鐵路於1887年延至溫哥華後,溫哥華成為北美西岸水陸路交通的主要樞紐之一,更構成遠東地區、加拿大東部和英國之間貿易往來的重要一環。 溫哥華港現時是加拿大最大和最繁忙的港口,以貨物總噸數計也是北美第四大港口。此外,溫哥華的自然環境深受遊客歡迎,令旅遊業成為市內第二大經濟支柱。溫哥華也是北美第三大製片中心,有「北方好萊塢」之稱。也是20世紀後,與美國舊金山同為華人在北美最集中的地區。 溫哥華近年經常在各項世界最佳居住城市的調查中名列前茅。 溫哥華亦曾於2010年與125公里以外的威士拿聯手舉辦冬季奧運會和冬季殘奧會。 此外溫哥華還曾舉辦2015年女子世界杯足球賽,決賽場地即設在卑詩體育館。.

新!!: 西溫哥華和溫哥華 · 查看更多 »

溫哥華市中心

溫哥華市中心(Downtown Vancouver)位於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市中北方,是大溫哥華地區以至低陸平原的商業、金融和文娛中心。市中心座落布勒半島,佔地3.75平方公里,北臨布勒内灣、西鄰史丹利公園和西端區、南至福溪、東面與市中心東端和士達孔拿為鄰。坊間常將西端區和史丹利公園當成市中心一部分,但市政府對市中心的官方定義並不涵蓋該兩處地方。 市中心除了辦公大樓外,也有大量多層住宅樓房,尤以耶魯鎮和高豪港沿岸一帶為甚。市中心其他近鄰社區包括固蘭湖廣場(Granville Mall)、市中心南部、煤氣鎮、日本城和華埠。.

新!!: 西溫哥華和溫哥華市中心 · 查看更多 »

2010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二十一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2010年2月12日至28日間在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舉行,而部分項目則會於鄰近的威士拿舉行。此屆奧運會是繼1976年蒙特利爾夏季奧運會和1988年卡加利冬季奧運會後,加拿大第三次舉辦的奧運會,亦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首次舉辦的奧運會。 最終,東道主加拿大憑冰球、冰壺、有舵雪橇等項目反超挪威,以14金7銀5銅完成賽事,除了成功登上獎牌榜首位外,也成為了歷屆冬季奧運中成績最傑出的主辦國,德國和美國則排名次位和第三。加拿大同時也是歷屆冬季奧運中取得最多金牌的國家,打破了前蘇聯在1976年創下的13金以及挪威在2002年同樣創下的13金紀錄,另外也一掃1976年蒙特利爾夏季奧運會和1988年卡加利冬季奧運會身為東道主卻沒得金牌的窘鏡。.

新!!: 西溫哥華和2010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 查看更多 »

2010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單板滑雪比賽

2010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单板滑雪比賽由2月15日至27日在赛普勒斯度假区舉行,共會頒發6枚金牌。.

新!!: 西溫哥華和2010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單板滑雪比賽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西温市西温哥华区西溫西溫區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