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指数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簡稱動植物防疫檢疫局、防檢局)是中華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附屬機關,成立於1998年8月1日,負責動植物的防疫檢疫工作。.

20 关系: 动物口蹄疫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台灣日治時期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中華民國經濟部中華民國農業部中正區 (臺北市)世界贸易组织和平西路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隔離檢疫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重慶南路 (臺北市)臺北市臺灣省政府臺灣戰後時期植物新臺幣

动物

動物是多細胞真核生命體中的一大類群,統稱為動物界。動物身體的基本形態會隨著其發育而變得固定,通常是在其胚胎發育時,但也有些動物會在其生命中有變態的過程。 大多數動物能自發且獨立地移動探索,只有極少數的動物(如珊瑚)是固定在一點無法移動。動物行為學是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較著名的行為理論為康納德·洛倫茨提出的本能理論。 已發現的動物化石,多是在五億四千萬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時的海洋物種。.

新!!: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和动物 · 查看更多 »

口蹄疫

口蹄疫(学名:Aphtae epizooticae,foot-and-mouth disease (FMD) 或 hoof-and-mouth disease)是牛和猪的一种非致命的病毒传染病。由于历史因素,在中国大陆该病也称为“五号病”或“W病”。它也可以感染鹿、山羊、绵羊和其它偶蹄动物,比如象、鼠和刺猬。马和人類感染病例則非常少。1897年,Friedrich Loeffler首先揭示口蹄疫起因为病毒。他将感染动物的血液穿过良好的瓷玻璃过滤器,发现收集到的液体还能够在健康动物中致病。.

新!!: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和口蹄疫 · 查看更多 »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重定向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新!!: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和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新!!: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和台灣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

中華民國的中央行政機關共分為三級,主要以行政院為首,下設34個機關,通稱部會,是中華民國政府首要的組成部分;其中行政院負責統轄所有的中央行政機關,被視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與各部會之首長,在總統的任命與監督之下推行政務。.

新!!: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和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經濟部

經濟部為掌管中華民國工商業發展及國際貿易等產業事務的部會,民國元年(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實業部」是現今經濟部的前身。下設商業司、礦業司、中小企業處、工業局、國際貿易局、智慧財產局、標準檢驗局等單位,並同時負責管理所屬國營事業臺電、中油、臺水、臺糖。.

新!!: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和中華民國經濟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農業部

#重定向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新!!: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和中華民國農業部 · 查看更多 »

中正區 (臺北市)

中正區是臺灣臺北市的區之一,位於臺北市西南側,其涵蓋臺北府城大部份區域,為臺北市區較早開發的區域,也是台北都會區的核心,除了首都核心的博愛特區與中央政府機關多座落於此區外,加上本區內的臺北車站為全國最大交通樞紐,確立其政經中樞的特殊地位 2010年,臺北市政府配合舉辦花博而制定各區區花,中正區為木棉花,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新!!: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和中正區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簡稱世贸组织或世贸;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縮寫为 WTO;Organisation Mondiale du Commerce,縮寫为 OMC;Organización Mundial del Comercio,縮寫为 OMC)是负责监督成员經濟體之间的各种贸易协议得到执行的一个国际组织,前身是1948年起實施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秘书处。 世贸总部位于瑞士的日内瓦,現任总干事是羅伯托·阿澤維多。截至2016年7月29日,世界貿易組織共有164個成員。世界贸易组织的職能是調解紛爭,而加入WTO不算簽訂一種多边貿易協議,但其設置的入會門檻可以做為願意降低關稅、法政上配合、參與國際貿易的門票,它是贸易体制的组织基础和法律基础,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是各成员贸易立法的监督者,是就贸易提供解决争端和进行谈判的场所。該機構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其成员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绝大多数,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新!!: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和世界贸易组织 · 查看更多 »

和平西路

和平西路,為台北市的重要幹道之一,為東西向道路,共有三段。羅斯福路為分界,以東為和平東路,以西則為和平西路,設有捷運古亭站。東接和平東路,西接華江橋,和平西路三段全線也屬於省道台三線一部分。.

新!!: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和和平西路 · 查看更多 »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簡稱標準局、標檢局),前身為1930年成立的「全國度量衡局」,是為中華民國之國家最高檢驗機關,負責中華民國國家標準、度量衡和商品檢驗等工作。.

新!!: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和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 查看更多 »

隔離檢疫

離檢疫 是風險管理的一種設施。 當人類、動物、植物等,由一個地方進入另一個地方,為防帶有傳染病等,所以必須進行隔離檢疫,尤其當地可能發生傳染病。.

新!!: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和隔離檢疫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是中華民國全國農業行政事務之最高主管機關,其前身為1948年創立的「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除了主管農、林、漁、牧及糧食行政事務之外,對於地方政府執行農業相關事務亦有指示、監督之責。.

新!!: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重慶南路 (臺北市)

重慶南路是臺北市重要道路之一,共有三段,北接重慶北路,南接中正橋通往新北市永和區。自襄陽路以南屬雙向道路,一向兩道;襄陽路以北、北平西路以南與館前路搭配為往南單行道,館前路為往北單行道,均為四線道。另外,重慶南路二端到中正橋北端是屬於市道111號的一部分。 重慶南路在清代稱「府前街」(Hú-tsiân-ke),日治時期稱「本町通」(本町通り)。沿路座落許多中央行政機構,其中一段與凱達格蘭大道所交之丁字路口便是總統府,其他如法務部、最高行政法院、司法院。一段有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以及許多書店聚集,故有「書店街」、「重慶南路書市」之稱。二段有總統官邸、郵政博物館及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第二分局。三段有中正橋,中正橋下有自強市場,自強市場對面為舊貨街。此路之所以取名「重慶」,是因蔣中正要取法八年抗戰的「重慶精神」來治理台灣(因為抗戰時期重慶是中華民國的陪都,總統府便在本路段)。重慶南路大部分位在臺北市博愛特區(中央直轄區),又因許多重要機關座落於此,故為台灣相當重要的道路。 重慶南路書街全盛時期是1970年代,整條路沒有一間不是書店,人潮比起後來興起的臺北東區一點都不遜色;後來連鎖書店興起,各地書店增加,重慶南路書街重要性式微;網際網路普及以後,重慶南路書街不敵網路書店興起、民眾閱讀習慣改變等衝擊,從全盛時期逾100間書店至2017年4月只剩12間書店,整條街的餐廳、旅館數量已經比書店多。2017年4月21日,臺北市商業處與台北市重南書街促進會宣布合作推動重慶南路書街轉型為「重南閱讀商圈」。.

新!!: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和重慶南路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政府

臺灣省政府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最高行政機關,由行政院直接管轄,成立於1947年4月22日,前身為1945年9月1日成立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原具有完整的地方政府功能,在1998年實施精省後,改制為行政院的派出機關,僅專責中央政府交辦之指定業務,不具備施行地方自治的能力。.

新!!: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和臺灣省政府 · 查看更多 »

臺灣戰後時期

臺灣戰後時期,是指臺灣歷史上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迄今、由中華民國管轄的時期,也稱為中華民國時期及國民政府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將軍依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元帥發佈的軍事命令《一般命令第一號》第一條甲項規定,於1945年10月25日在臺北公會堂以在臺日軍主官身分,接受蔣中正的代表何應欽委派的臺灣地區受降主官陳儀將軍發布的《署部第一號命令》並簽署受領文件,此舉為中華民國政府官方所謂的「臺灣光復」,自此臺灣由中華民國政府統治迄今。 1945年8月15日至10月25日之間,因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仍在中國大陸及其它戰區處理戰後事宜(國共戰爭),官派接管臺灣的專責人員則需要一段行政流程與等待命令的作業時間,同時大日本帝國在臺灣駐警、駐軍及所有日籍人員則是於1945年9月之後,才開始分批被遣回日本(日方稱引揚歸國),這使得臺灣在這段時期既不屬於日方治理,又無中華民國接管,臺灣處於無政府狀態,但因戰事已於1945年8月15日結束,使得這段兩個月的空窗期在臺灣歷史上也被納入「臺灣戰後時期」。.

新!!: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和臺灣戰後時期 · 查看更多 »

植物

植物(Plantae)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並包含了如乔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擬蕨類等植物,據估計現存大約有350000個物種。直至2004年,其中的287655個物種已被確認,有258650種開花植物15000種苔蘚植物(参见条目中表格)。綠色植物大部份的能源是經由光合作用從太陽光中得到的。.

新!!: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和植物 · 查看更多 »

新臺幣

新臺幣,簡稱臺幣,是中華民國現行的法定貨幣,於1949年6月15日起發行流通,當時定位為限定臺灣使用的區域貨幣,目前則在整個中華民國有效統治區域(臺灣地區)均可流通使用。原始發行機構為臺灣銀行,2000年起由中華民國中央銀行收回負責。基本單位為圓(簡作元)。貨幣代碼採行ISO 4217標準編為TWD,符號為NT$或NTD,並使用NT$100、NTD100之類方法表示(中間無空格)。 新臺幣現行的發行幣值自民國70年(1981年)起使用,硬幣單位包括:0.5圓(五角)、1圓、5圓、10圓、20圓及50圓,紙鈔單位有:10圓、50圓、100圓、200圓、500圓、1000圓與2000圓,塑膠鈔單位則為50圓。換算基準為:1圓=10角=100分。5角硬幣(角圓)至今已不常使用,日常生活只有郵票、汽油等在計算單價時會用到角,實際上的價金交付會四捨五入至1圓,例如3.5圓郵票的售價四捨五入為4圓,存款利息也是四捨五入至1圓。角圓雖然仍可流通使用,現在多為收藏用,故價值比面額還要貴。.

新!!: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和新臺幣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動植物防疫檢疫局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防檢局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