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莫札特歌劇列表

指数 莫札特歌劇列表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创作的歌剧作品总计有22部。这些歌剧的类型以及规模各有不同。其中既有莫扎特早年临摹之作,也有他后来技巧纯熟时的作品。这些歌剧中有三部没有最终完成,并且直到他去世多年后才得以上演。莫扎特几齣成熟时期的歌剧都是世界各地上演不息的经典剧目。 莫扎特幼年即有采撷吸收各种风格作品中养分的能力。在写给父亲的一封信中,他说:“您知道,从任意一个类型或风格的作品中,我都可以多多少少地学习模仿一些东西。”他善于运用这种天赋来同化与完善学习内容,并由此创新进而实现更大的突破。因而,他早年虽然会循规蹈矩地按照正歌剧、喜歌剧以及歌唱剧的传统去创作作品,但在成熟后就会凭借自己的创造力来改良这些体裁。比如《唐·喬望尼》就结合了正歌剧与喜歌剧两种体裁的特点:这部剧既有正歌剧型的角色唐娜·安娜,也有喜歌剧型的角色莱波雷洛与泽琳娜,更有二者的混合体唐娜·埃尔薇拉。 莫扎特也常发展与提炼其早期作品中的一些创意与亮点。例如,一些研究者认为其晚期歌剧中的一系列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特别是那些既有魅力又谙于世故的“威尼斯风流妇人”,都能在莫扎特早期作品中发现她们的影子:比如巴斯蒂妮(《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妮》)与桑德里娜(《假女园丁》)就是康斯坦策(《后宫诱逃》)与帕米娜(《魔笛》)的原型。桑德里娜的配角塞尔佩塔则是布隆德(《后宫诱逃》)、苏珊娜(《费加罗的婚礼》)、泽琳娜(《唐·喬望尼》)以及蒂丝皮娜(《女人皆如此》)这些光彩照人的配角的前身。 这些歌剧取材广泛。早期作品的剧本大多改编自己有的作品。由莫扎特自己挑选的第一个剧本是1781年神父所写的《依多美尼欧》。五年后,他开始与其最重要的伙伴,洛伦佐·达·彭特,的合作,并迎来了自己的“凤凰涅槃”。此前曾有达·彭特早在1783年即为未完成的《失望的新郎》写过剧本的说法,但目前的研究否定了这种说法的真实性。莫扎特认为,作为作曲家,他也应该为剧本投入大量精力,以令其更好地为音乐服务。音乐学家这样写道:“达·彭特可能确实在对于戏剧性的需求方面与莫扎特一拍即合。但在与达·彭特合作前,莫扎特曾带些威胁意味地要求过几个作家在剧本中安排其所爱的充满戏剧性的合唱。”.

40 关系: 城堡剧院埃及王塔莫斯博马舍卡洛·哥尔多尼变形记后宫诱逃多米尼科·奇马罗萨奥格斯堡女人皆如此女高音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妮布拉格乡村中的占卜师伊曼紐爾·席卡內德伏爾泰喜歌剧唐·喬望尼克歇尔目录米歇尔·海顿美泉宫男高音牛津大學出版社萨尔茨堡萨尔茨堡大学西塞罗魔笛让-雅克·卢梭让·拉辛贤者之石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路德维希·里特尔·冯·克歇尔阿波罗与雅辛托斯阉伶正歌剧歌唱剧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法兰克福洛伦佐·达·彭特清唱劇慕尼黑

城堡剧院

城堡剧院(Burgtheater)是奥地利的国家剧院,世界上最重要的德语剧院之一。位于维也纳 。 城堡剧院成立于1741年,由哈布斯堡王朝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建立在皇宫之邻。有三部莫扎特歌剧在此首演:《后宫诱逃》(1782)、《费加罗的婚礼》(1786)和《女人皆如此》(1790)。1800年4月2日,第1號交響曲 (貝多芬)在此首演。 1888年10月14日,城堡剧院迁移到戒指路的新建筑。 1943年,纳粹时期,在城堡剧院上演威尼斯商人,以迎合当时的反犹太主义。 1945年3月12日,城堡剧院遭到空袭,严重受损,4月12日又发生火灾。 战后,在1953-1955年修复。.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城堡剧院 · 查看更多 »

埃及王塔莫斯

《埃及王塔莫斯》(Thamos, König in Ägypten,K. 345/336a)是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为托比亚斯·菲利普·冯·格布勒的剧作所做的配乐,作于1773年至1780年间。.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埃及王塔莫斯 · 查看更多 »

博马舍

皮埃尔-奥古斯坦·卡隆·德·博马舍(Pierre-Augustin Caron de Beaumarchais,),出生于巴黎钟表匠家庭。13岁时就辍学在家,但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终于成为知识渊博,才气横溢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博马舍是法國继莫里哀之后又一杰出的喜剧作家,他的优秀剧作起着从古典主义向近代戏剧过渡的桥梁作用。1772年完成了以费加罗为主人公的第一部戏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又名《防不胜防》);1778年完成了《费加罗的婚礼》(又名《狂欢的一日》),于1784年在法兰西剧院首次公演,取得惊人成功。1792年完成《费加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有罪的母亲》,思想性艺术性都不如前两部,反映了剧作家革命精神的衰退。 Category:法国作家 Category:安葬于拉雪兹神父公墓者.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博马舍 · 查看更多 »

卡洛·哥尔多尼

卡罗·奥斯瓦尔多·哥尔多尼(Carlo Osvaldo Goldoni,)是出生于威尼斯共和国的意大利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剧本,以《一仆二主》、《女店主》和《老顽固们》为代表的一批喜剧作品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歌颂了中下层人民的勤劳机智,讽刺了贵族阶级的愚蠢与自大。他在剧作中大量使用贴近民间的威尼斯方言,以个性鲜活的人物和富含矛盾冲突的结构取代了即兴喜剧中的假面人物和按部就班的结构。其剧本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上演。.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卡洛·哥尔多尼 · 查看更多 »

变形记

《变形记》可以指:.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变形记 · 查看更多 »

后宫诱逃

后宫诱逃(K.384;德语:Die Entführung aus dem Serail / 英语:The Abduction from the Seraglio)是奥地利作曲家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创作的三幕德语歌剧。 德语唱词由克里斯多夫·弗雷得里希·布里茨那(Christoph Friedrich Bretzner)创作,故事讲述了英雄贝尔蒙特在仆人佩德利奥的帮助下,前往土耳其塞利姆帕夏的后宫营救被海盗掳走的爱人康斯坦斯。.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后宫诱逃 · 查看更多 »

多米尼科·奇马罗萨

多米尼科·奇马罗萨(Domenico Cimarosa,),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奇马罗萨1772年毕业于那不勒斯音乐学院,开始创作歌剧,1787年赴俄任圣彼得堡宫廷作曲家,1791年任维也纳宫廷乐长,1799年法军占领那不勒斯,奇马罗萨因支持法军后被驱逐,客死威尼斯。他是18世纪最重要的喜歌剧作曲家之一,作品旋律优美丰富,情调幽默机智,唯感情深度不及莫扎特。其歌剧创作对罗西尼,多尼采蒂等都有较大影响。.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多米尼科·奇马罗萨 · 查看更多 »

奥格斯堡

奥格斯堡(Augsburg,又譯奧古斯堡)是一座位於德国南部、巴伐利亚西南的城市。在神聖羅馬帝國時代奧格斯堡就被劃定是一帝國自由城市,直屬於皇帝。今日的奧格斯堡除了是施瓦本行政区的地区政府所在地之外,也是奥格斯堡县的县府。 奥格斯堡自称是继特里尔之后德国第二古老的城市,其名称来源于前15年罗马皇帝屋大维统治时期建立的古罗马兵营奥古斯塔-温德利科伦(Augusta Vindelicorum),而該兵營的命名由來則是屋大維的稱號「奧古斯都」。 2015年12月31日奥格斯堡有286,374名居民,是巴伐利亚州继慕尼黑和纽伦堡后第三大城市。1906年奥格斯堡的人口数量超过十万人,在德国属于大城市。它是巴伐利亚的23个地区中央之一。其附近的大城市有慕尼黑(东南约57千米)、纽伦堡(北约121千米)和斯图加特(西北约133千米)。奥格斯堡的都市地区在巴伐利亚也是第三大的,其总人口约为83万。 奥格斯堡是德国唯一一座有自己的官方节日的城市:8月8日是奥格斯堡和平节,因此奥格斯堡是德国节假日数量最高的城市。 奥格斯堡是天主教主教的驻地。.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奥格斯堡 · 查看更多 »

女人皆如此

《女人皆如此,或戀愛學堂》(Così fan tutte, ossia La scuola degli amanti,作品號K.588)為莫札特所作喜歌劇,劇本由洛倫佐·達·彭特(Lorenzo da Ponte)撰寫。莫札特有三部歌劇作品的劇本都由彭特所作(女人皆如此、唐·喬望尼與費加洛婚禮)。這齣劇是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Emperor Joseph II)的建議下進行創作,原本規劃是由作曲家薩列里(Antonio Salieri)為這劇本譜曲,但不知何故,在他完成第一幕的部分後即中斷創作。這個標題「Così fan tutte」原意為「女人們都這麼做的」,不過通常翻譯為「女人皆如此」,這段文字在劇中第二幕終曲前由三名男士所唱出。.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女人皆如此 · 查看更多 »

女高音

在音乐,女高音(soprano)音域指成年女歌手能达到的声音频率(而非响度)最高的(通常是C4-C6)范围。注意,英文中soprano一词还表示一个系列的乐器中声音频率最高的一种。.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女高音 · 查看更多 »

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妮

《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妮》(Bastien und Bastienne,K. 50)是由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创作的一部单幕歌唱剧,写于1768年。当时他只有12岁。这部作品是受一位来自威尼斯的医生与催眠术士的委托创作的,讽刺了当时时兴的“田园风”,其中特别还对让-雅克·卢梭的歌剧《乡村中的占卜师》进行了戏拟。这部剧的剧本由F·W·魏斯克恩与J·H·穆勒等人创作,编译自夏尔·西蒙·法瓦的剧作《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妮的爱情故事》(Les Amours de Bastien et Bastienne)。依所著的莫扎特的传记,该剧是在梅斯梅尔的花园中进行的首演。但这个说法没有其他的证据支持。该剧首次可以证实的演出是1890年于柏林建筑之家(Architektenhaus)进行的。 这部歌剧序曲的主题与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题类似。其中的唱段则兼具法德两国作品的特点:作品的旋律大多是法国式的,但也有德语艺术歌曲风格的唱段,比如巴斯蒂妮的第一段咏叹调。这段旋律后来还在莫扎特1788年写的G大调三重奏(K.564)中出现。另一个纯艺术歌曲风格的唱段是巴斯蒂妮的咏叹调《我对于他的心思已了如指掌》。除了主角二人和解的场景外,莫扎特对于乐队的运用都较为保守。 莫扎特尽管当时尚年幼,但已经熟练掌握声乐作品写作技巧以及戏拟的诀窍。这些都会在他后来的作品中开花结果。《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妮》可能是莫扎特少年时写的歌剧中,较为容易表演的一部。.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妮 · 查看更多 »

布拉格

布拉格(Praha,Prag)是捷克首都和最大城市、欧盟第十四大城市,和历史上波西米亚的首都,位于该国的中波希米亚州、伏尔塔瓦河流域。该市地处欧洲大陆的中心,在交通上一向拥有重要地位,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也相当密切(特别是在地理上恰好介于柏林与维也纳这2个德语国家的首都中间)。2006年3月,布拉格的面积为496平方公里,人口为118.3万。 布拉格是一座欧洲历史名城。城堡始建于公元9世纪。1345—1378年,在查理四世统治时期,布拉格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兼波希米亚王国的首都,而达到鼎盛时期,并兴建了中欧、北欧和东欧第一所大学——查理大学。15世纪和17世纪,在布拉格先后由于宗教原因发生2次將人扔出窗外的事件,分别引发了胡斯战争和影响深远的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工业革命以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布拉格属于欧洲工业较发达的城市之一,在奥匈帝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布拉格也曾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城市,多元文化是其显著特色,不过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布拉格已经基本上成为单一捷克民族的城市。在冷战时期,布拉格又发生过数次震动世界的事件:1948年共产党夺权、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和1989年的天鹅绒革命。 布拉格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市内拥有为数众多的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从罗马式、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风格到立体派和超现代主义,其中特别以巴洛克风格和哥特式建筑更占优势。布拉格建筑给人整体上的观感是建筑顶部变化特别丰富,并且色彩极为绚丽夺目(红瓦黄墙),因而拥有“千塔之城”、“金色城市”等美称,号称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1992年,布拉格历史中心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每年,有4.4万旅客慕名而来,是欧洲第六受欢迎来旅游的城市2013年,布拉格入选世界首座“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布拉格也是欧洲的文化重镇之一,历史上曾有音乐、文学等诸多领域众多杰出人物,如作曲家沃尔夫冈·莫扎特、贝多伊奇·斯美塔那、安东尼·德沃夏克,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瓦茨拉夫·哈维尔、米兰·昆德拉等人在该城进行创作活动,今天该市仍保持了浓郁的文化气氛,拥有众多的歌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电影院等文化机构,以及层出不穷的年度文化活动。.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布拉格 · 查看更多 »

乡村中的占卜师

乡村中的占卜师(法语:Le devin du village)是让-雅克·卢梭创作的一部法语单幕歌剧。这是國立巴黎歌劇團的第一部作品。 该剧首演于1752年10月18日的枫丹白露宫,1753年3月1日在巴黎圣奥诺黑街皇宫剧院向公众演出。国王路易十五非常喜欢这部歌剧,为卢梭提供了养老金的巨大荣誉,为卢梭所拒绝。 这部歌剧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歌剧之一,为卢梭带来财富和荣誉。这部歌剧还在后来的路易十六和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婚礼上演出。 1762年,这部歌剧的英语版本在伦敦上演。.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乡村中的占卜师 · 查看更多 »

伊曼紐爾·席卡內德

伊曼紐爾·席卡內德(Emanuel Schikaneder;),18世紀德意志劇作家、戲劇歌唱家、演員,曾任維也納河畔劇院經理,委託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替德語歌劇《魔笛》作曲,其本人則擔任編劇及作詞工作,並在1791年該劇首演時親自扮演劇內的男中音角色——。.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伊曼紐爾·席卡內德 · 查看更多 »

伏爾泰

伏尔泰(Voltaire,,),原名弗朗索瓦-瑪利‧阿鲁埃(François-Marie Arouet,,法国启蒙時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與盧梭、孟德斯鳩合稱「法蘭西啟蒙運動三劍俠」。他不仅在哲学上有卓越成就,也以捍卫公民自由,特别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闻名。尽管在他所处的时代审查制度十分严厉,伏尔泰仍然公开支持社会改革。他的论说以讽刺见长,常常抨击天主教教會的教条和当时的法国教育制度。伏尔泰的著作和思想与托马斯·霍布斯及约翰·洛克一道,对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主要思想家都有影响。.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伏爾泰 · 查看更多 »

喜歌剧

喜歌剧(Opera buffa)指前古典主义时期在意大利首先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歌剧形式。通常包括的角色不多,常对喜剧性的人物进行讽刺,脚本多采用现实题材,通常用方言写成。咏叹调的旋律比较简单而动听,并使用宣叙调代替对白。意大利的喜歌剧(Opera buffa)最早作为正歌剧的幕间剧出现,19世纪前半叶趋于衰落。法国喜歌剧成型于18世纪初,早期具有喜剧性内容,以说白与歌唱并用为特征。19世纪末,与法国大歌剧已无显著区别。 Category:歌剧 Category:樂曲形式 en:Comic opera it:Opera comica.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喜歌剧 · 查看更多 »

唐·喬望尼

《唐·喬凡尼》(Don Giovanni;全名《浪子終受罰,或唐·喬望尼》,Il dissoluto punito, ossia il Don Giovanni,作品號K.527;又譯喬望尼先生、唐璜),是一部由沃尔夫冈·阿瑪迪斯·莫札特譜曲,洛伦佐·达·彭特作詞的二幕義大利語歌劇,首演於1787年10月29日的布拉格城邦劇院,由莫札特本人親自指揮。 《唐·喬凡尼》雖然和很多其他歌劇一樣,以唐璜為主要人物,但這個版本被普遍認為是在眾多版本中最為出類拔萃的。而达·彭特為歌劇準備的劇本,把該劇歸類為「詼諧戲劇(dramma giocoso)」,而莫札特自己則把該劇收入「喜歌劇(Opera buffa)」的分類下。雖然常歸類為喜劇,但是實際上該劇融合了喜劇、悲劇甚至超自然事件的元素。 丹麥哲學家索倫·奧貝·克爾凱郭爾在《非此即彼(Enten-Eller)》裡的一篇長篇論文中,引用夏尔·古诺的說話,指出《唐·喬凡尼》是一套「沒有瑕疵,毫無間斷的完美(作品)」。該劇的終曲,當中唐·喬凡尼拒絕悔改,引起了成為不少作家筆下的哲學性和藝術性主題,當中包括蕭伯納在《人與超人(Man and Superman)》當中反諷地模仿這一幕,還詳細地列出最後這一幕的樂譜。 1979年,約瑟夫·羅西(Joseph Losey),曾將整套歌劇搬上大螢幕。著名的唐·喬凡尼扮演者包括男低音艾齐欧·平扎(Ezio Pinza)、西萨·西艾皮(Cesare Siepi)、諾曼·特雷哥(Norman Treigle)以及男中音迪特里希·费雪尔-迪斯考、托馬斯·漢普遜和托馬士·阿倫等等。 根據美國歌劇協會的數據顯示,現時《唐·喬凡尼》在北美地區上演的頻率,名列第七。.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唐·喬望尼 · 查看更多 »

克歇尔目录

克歇尔目录(Köchel-Verzeichnis)是奥地利音乐学家克歇尔对莫扎特的音乐作品所做的编年式编号系统。通常用缩写K或KV表示,例如 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编号为K.525。克歇尔目录不但將莫扎特的作品系統化作出整理,減少不必要的同調性、同類型作品的混淆外,亦能比對作曲家不同作品的創作風格和特色。.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克歇尔目录 · 查看更多 »

米歇尔·海顿

约翰·米歇尔·海顿(Johann Michael Haydn,),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海顿之弟。幼年即到维也纳的圣斯蒂芬大教堂唱诗班任歌手,后来先后到奥拉迪亚和萨尔茨堡任职。他在萨尔茨堡结识了莫扎特,兩人成为好友。1806年病逝于萨尔茨堡。米歇尔·海顿的作品不如其兄长的数量众多,主要写作宗教音乐。他的一部分作品被认为对莫扎特有一定影响。.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米歇尔·海顿 · 查看更多 »

美泉宫

美泉宫(Schloss Schönbrunn,又音译作申布伦宫)是座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西南部的巴洛克艺术建筑,曾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宫,如今是维也纳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 美泉宫的名字来源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1612年至1619年在位),传说1612年他狩猎至位于Meidling和Hietzing之间的凯特堡,饮用此处泉水,清爽甘冽,遂命名此泉为“美泉”,此后“美泉”成为这一地区的名称。1743年,奥地利女皇玛丽娅·特蕾西娅下令在此营建气势磅礴的美泉宫和巴洛克式花园,总面积2.6万平方米,仅次于法国的凡尔赛宫。.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美泉宫 · 查看更多 »

男高音

在音乐,男高音(tenor)是一名音域佔c-c2共15度的歌唱家。他们按音質、音色、音区等不同特点分为:抒情花腔男高音(lirico-Leggero tenor)、抒情男高音(lyric tenor)、英雄男高音(heldentenor)和戏剧男高音(dramatic tenor)。柴可夫斯基的歌剧《黑桃皇后》中的男主人公格尔曼,就是典型的戏剧男高音。.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男高音 · 查看更多 »

牛津大學出版社

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簡稱OUP)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大學出版社,排行第二的是劍橋大學出版社,每年出版的書刊逾4000種。該社是牛津大學其中一個部門 ,掌管該社的監督委員會的成員,均是由校長委任的牛津大學教職員。 該大學涉足印刷行業可追溯至1480年,初時為印刷聖經、祈禱書和學術著作的主要印刷商。在19世紀時承印了牛津英文字典的項目,而其業務亦不斷擴充,涉獵兒童讀物、教科書、音樂、雜誌、世界經典系列,以及英語語言文字教學書籍等。隨着開拓國際市場,該社開始在英國以外的地方開設辦公室,首間位於紐約(1896年)。又隨着電腦的普及和經營環境改變,該社位於牛津的印刷廠於1989年關閉。其印刷和訂裝工作早已外包。.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牛津大學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萨尔茨堡

萨尔茨堡(Salzburg),奥地利共和国萨尔茨堡州的首府,人口约15万(2007年),是继维也纳、格拉茨和林茨之后的奥地利第四大城市。萨尔茨堡位于奥地利的西部,是阿尔卑斯山脉的门庭,城市的建筑风格以巴洛克为主,城市的历史相当悠久,据史料记载,萨尔茨堡是现今奥地利管辖地域内历史最悠久的城市。 萨尔茨堡是音乐天才莫扎特的出生地,莫扎特不到36年的短暂生命中超过一半的岁月是在萨尔茨堡度过的。萨尔茨堡也是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的故乡,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萨尔茨堡老城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萨尔茨堡 · 查看更多 »

萨尔茨堡大学

萨尔茨堡大学, University of Salzburg, Universität Salzburg, 也叫做 Paris Lodron University) 是位于奥地利萨尔茨堡的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萨尔茨堡大学 · 查看更多 »

西塞罗

庫斯·圖利烏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其名在拉丁语中读为(音译为基凯罗),西塞罗为英文音译,),是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哲学家、政治家、律师、作家、雄辩家。他出生于騎士阶级的一个富裕家庭,青年投身法律和政治,其后曾担任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同时,因为其演说和文学作品,他被广泛地认为是古罗马最好的演说家和最好的散文作家之一。在罗马共和国晚期的政治危机中,他是共和国所代表的自由主义的忠诚辩护者,马克·安东尼的政敌。他支持古罗马的宪制,因此也被认为是三权分立学说的古代先驱,公元前63年当选为执政官,后被马克·安东尼派人杀害于福尔米亚。 西塞罗因其作品的文学成就,为拉丁语的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他在当时是罗马著名的文学人物,其演说风格雄伟、论文机智、散文流畅,设定了古典拉丁语的文学风格。西塞罗也是一位古希腊哲学的研究者。他通过翻译,为罗马人介绍了很多希腊哲学的作品,使得希腊哲学的研究得以在希腊被罗马征服之后得以延续。 西塞罗在古罗马时代的影响在中世纪时代渐渐衰落,但在文艺复兴时被重新振兴。彼特拉克在14世纪重新发现了西塞罗的书信,由此开始了文艺复兴学者对西塞罗的重新研究。因此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在本质上是对西塞罗的复兴。西塞罗的影响在启蒙时代达到了顶峰,受其政治哲学影响者包括洛克、休谟、孟德斯鸠等哲学家。亚当斯、汉密尔顿等人也常在其作品中引用西塞罗的作品。 西塞罗深远地影响了欧洲的哲学和政治学说,并且至今仍是罗马历史的研究对象。.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西塞罗 · 查看更多 »

魔笛

《魔笛》(Die Zauberflöte),编号K.620。是莫扎特的最后一部歌剧,于1791年9月30日在维也纳維登劇院首演,作者于同年去世。 这部歌剧取材于诗人(C.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魔笛 · 查看更多 »

让-雅克·卢梭

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是啟蒙時代的瑞士裔法國思想家、哲学家、政治理論家和作曲家,與伏爾泰、孟德斯鳩合稱「法蘭西啟蒙運動三劍俠」。 盧梭所著的論文《科學和藝術的進步對改良風俗是否有益》及《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對哲學的發展極其重要;其《社會契約論》中所論述的人民主權及民主政治哲学思想的深遠影響可見於近代的啟蒙運動、法国大革命以至现代的政治、哲学還有教育思想。他認為不論是傳統和現代的公民社會,都一樣始於私人財產。 盧梭的小說作品《愛彌兒》(Émile)是一篇關於全人公民教育的哲學論文,其言情小說《新爱洛伊斯》對前浪漫主義(pre-romanticism)及浪漫主義時期的小說發展十分重要。盧騷的的自傳體作品《懺悔錄》是現代自傳的開端,而其文章《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也說明了十八世紀的一個「感性時代」(Age of Sensibility)運動,其特徵是更加注重主體性及自我反省,對現代寫作也有所影響。 盧梭同時亦精通作曲和樂理,作有七部歌劇以及若干其他形式的作品。其風格與克里斯托夫·維利巴爾德·格魯克及卡爾·飛利浦·愛馬努埃爾·巴哈屬於同一時期,融合了後巴洛克及古典時期的特徵。其著名作品有單幕歌劇《乡村中的占卜师》,其中一首為後來被貝多芬改編為獨立曲目的《Non, Colette n'est point trompeuse》。 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盧梭是雅各賓俱樂部中最受歡迎的哲學家,他在死後十六年(1794年)獲以國家英雄身份葬於巴黎先賢祠。.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让-雅克·卢梭 · 查看更多 »

让·拉辛

让·拉辛(法语:Jean Racine,),法国剧作家,与高乃依和莫里哀合称十七世纪最伟大的三位法国剧作家。 拉辛出身于一个小官员家庭,自幼父母双亡,被外祖母和舅妈收养。拉辛天资聪颖,才思敏捷,他日后所得的成就归功于两件事:一是巴黎冉森派教士的培养,教他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对古代西方文化有精深的理解;二是莫里哀剧团排演了他的最初的剧本《德巴依特》(1664)、《亚历山大》(1665),使他掌握舞台剧的创作经验。拉辛的作品主要发表在1667年到1677年的十年间,如《昂朵马格》(1667)、《讼棍》(1668)、《布里塔尼居斯》(1669)、《蓓蕾尼丝》(1670)、《巴雅泽》(1672)、《米特里达特》(1673)、《伊菲莱涅亚》(1675)和《费德尔》(1677)。 1672年拉辛三十三岁时入选法兰西学院。第二年路易十四从弗朗什·孔泰战役凯旋,接着签订奈梅亨条约,西班牙拱手把瑞士边境的这一大片土地让给法国,确立了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路易十四也被巴黎尊为「路易大帝」。路易十四踌躇满志,在凡尔赛宫大宴群臣,拉辛的《伊菲莱涅亚》被选中在宫里演出,后来又在巴黎演出,使拉辛的名声盖过高乃依。三一律在拉辛手中运用自如,不感到丝毫约束。拉辛不但会写悲剧,也会写喜剧,《讼棍》至今读来还是非常生动,不比莫里哀的作品逊色。此外,拉辛还擅于写抒情诗,《心灵雅歌》(1694)使他成为如龙沙、雨果、波德莱尔一样伟大的诗人。 封建时代,艺术家像其他处处仰人鼻息的工匠一样,没有多少地位和尊严。拉辛的最后一部杰作《费德尔》;又受到保守贵族的攻击,以“有伤风化”而停演。由于国王干预事态平息,拉辛则辍笔达十二年之久。他在路易十四宫廷当史官。1689年应曼特農夫人要求,创作《爱斯苔尔》、《阿达莉》,又受到莫里哀在二三十年前讽刺过的伪君子和假道学的贬斥,直至1699年病故以前,没有再为他心爱的舞台创作过一个剧本。 拉辛的戏剧创作以悲剧为主,作品被称为古典主义戏剧代表作。.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让·拉辛 · 查看更多 »

贤者之石 (歌剧)

《贤者之石》(又称《魔岛》,Der Stein der Weisen, oder die Zauberinsel)是由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与约翰·巴普蒂斯特·亨内贝格、弗朗茨·克萨韦尔·格尔、贝内迪克特·沙克及伊曼紐爾·席卡内德合写的一部两幕歌唱剧。剧本作者是席卡内德。.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贤者之石 (歌剧) · 查看更多 »

费加罗的婚礼

《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是奧地利作曲家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之一,為一喜歌剧,完成于1786年,意大利语脚本由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费加罗的婚礼 · 查看更多 »

路德维希·里特尔·冯·克歇尔

路德维希·阿洛伊斯·费迪南德·里特尔·冯·克歇尔(德语:Ludwig Alois Ferdinand Ritter von Köchel,1800年1月14日多瑙河畔克雷姆斯 - 1877年6月3日维也纳),奥地利音乐学家、作家、作曲家、植物学家和出版商,因给沃尔夫冈·阿马多伊斯·莫扎特的作品进行编号的克歇尔目录而闻名。 克歇尔出生于多瑙河畔克雷姆斯,在维也纳学习法律。克歇尔在查理大公家担任家庭教师长达十五年,也为克歇尔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使之可以自由从事各种学术活动。克歇尔曾在北非、伊比利亚半岛、英国、北角和俄罗斯从事植物学研究。此外,克歇尔还致力于地理学和矿物学研究。当然,克歇尔对音乐最为喜爱,也是萨尔茨堡莫扎特大学的成员。 K K Category:奥地利音乐学家 Category:奧地利植物學家 Category:奧地利作家.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路德维希·里特尔·冯·克歇尔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与雅辛托斯

《阿波罗与雅辛托斯》(Apollo et Hyacinthus,K. 38)是一部由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创作的歌剧,作于1767年。莫扎特当时只有11岁。由于一些研究者认为《第一诫的义务》只是一部清唱剧,因而这部歌剧依照这种观点就应该是莫扎特第一部真正的歌剧作品。整剧分为三幕。故事情节取材于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在《变形记》中所记述的希腊神话故事。为了更好地诠释作品,鲁菲努斯·韦德(Rufinus Widl)以拉丁语编写了本剧的剧本。.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阿波罗与雅辛托斯 · 查看更多 »

阉伶

阉伶,也叫去勢男高音、閹人歌手等,是16世紀至18世紀期間在欧洲的一種獨特的藝人。他們是一些在童年時接受阉割手術的男性歌手,去勢的目的是為了保持童聲。 在16世纪的欧洲,由于婦女被禁止在教堂唱詩班和舞臺上演唱,於是由男性替代女性唱某些音域的歌曲。這些歌剧演唱者和教堂唱诗班的男性歌手为了不受青春期变声影响,使自己的嗓音永远保持清冽,而在青春期到来之前施行阉割手术。这类阉割过的歌手在整个17、18世纪非常盛行。在歌剧的发源地意大利,每年都有超过5000个男性歌者加入这一行列。阉伶的音域寬廣、靈活、有力,其獨特音色與高度歌唱技巧相結合,能演唱極困難的聲樂段落,大受當時觀眾歡迎。这些阉伶即使进入中年,仍可保持如女性般甜美、高亢的声音。18世纪之后,阉伶逐渐消失。世界上最后一个阉伶歌手于1922年去世。.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阉伶 · 查看更多 »

正歌剧

正歌剧起源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在巴洛克时代的1710年代至1770年代风行除法国之外的全欧洲,不过后来逐渐被轻歌剧所取代。 正歌剧体裁大多庄重、严肃,一般无外乎悲剧和历史剧,并有着一套比较严格规范的程序,用宣叙调叙述剧情,用咏叹调来刻画人物的思想感情。音乐风格崇高华丽,讲求歌唱技巧。巴洛克时期,歌剧舞台上大多是正歌剧,18世纪以后,正歌剧才逐渐淡出。历史上最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正歌剧作曲家为阿列克桑罗德·斯卡拉蒂、亨德尔等。 正歌剧一般为 A-B-A 结构,第一部分为显示主题,第二部分为互补部分,第三部分再现原主题,一般一场正歌剧不会超过30乐章。前三乐章为序曲,速度为快-慢-快,然后为叙事部分,包括角色的对话和抒情,一般要进行三场,最后在合唱中结束。.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正歌剧 · 查看更多 »

歌唱剧

歌唱剧(德语:Singspiel)是带有歌唱和乐器音乐演奏的小型的话剧,起源于英国的“叙事歌剧”和法国的“喜歌剧”,十八世纪后半期传入德国,逐形成后来的歌唱剧。其特点是以音乐化的对白代替宣叙调的形式,加入民谣的风格,内容多带有政治讽刺的含义。.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歌唱剧 · 查看更多 »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出生于奧地利大公國薩爾斯堡,逝世于維也納,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之一,他也是一位共濟會會員。.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 查看更多 »

法兰克福

#重定向 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法兰克福 · 查看更多 »

洛伦佐·达·彭特

洛伦佐·达·彭特('''Lorenzo Da Ponte'''.,),原名伊曼紐·科內利亞諾(Emanuele Conegliano),義大利裔美國人,18世紀及19世紀著名歌劇填詞家、詩人。他因和作曲家莫札特合作完成了三部著名義大利語歌劇而著名,包括《費加洛婚禮》、《唐·喬望尼》、《女人皆如此》。.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洛伦佐·达·彭特 · 查看更多 »

清唱劇

清--唱劇可以有兩個含意:.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清唱劇 · 查看更多 »

慕尼黑

慕尼黑(München),也稱明興,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2010年人口为130万,是德国南部第一大城,全德国第三大城市(仅次于柏林和汉堡);都会区人口达到270万。 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伊萨尔河畔,是德国主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慕尼黑同时又保留着原巴伐利亚王国都城的古朴风情,因此被人们称作“百万人的村庄”。.

新!!: 莫札特歌劇列表和慕尼黑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莫扎特歌剧列表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