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苏菲公主 (巴伐利亚)

指数 苏菲公主 (巴伐利亚)

苏菲公主,本名腓特烈卡·苏菲·多萝西·威廉敏娜(Friederike Sophie Dorothee Wilhelmine,),奥地利大公夫人,弗兰茨·卡尔之妻(1824年結婚),巴伐利亞王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和妻子卡洛琳·腓特烈卡·威廉敏娜之女。 1848年,丈夫的哥哥斐迪南一世退位后,苏菲敦促丈夫放弃继承权,而由自己的长子继位,苏菲也由此放弃成为奥地利皇后的机会。长子即是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而她也成為幕後掌權人、皇宮中的最高實權者。.

10 关系: 夫家奥地利大公奥匈帝国巴伐利亞王國弗兰茨·卡尔大公弗朗茨·约瑟夫一世马克西米利安一世 (巴伐利亚国王)茜茜公主斐迪南一世 (奧地利)拿破仑二世

夫家

夫家或婆家是指夫妻關係中丈夫之原生家庭。 東亞傳統的父系社會,夫家與夫妻關係要比娘家(妻之原生家庭)緊密,夫妻的家庭對婆家有許多經濟、勞動上的義務。.

新!!: 苏菲公主 (巴伐利亚)和夫家 · 查看更多 »

奥地利大公

奧地利大公(Erzherzog,Archduke)是奧地利大公國哈布斯堡王朝統治者的世袭爵位。它源自神圣罗马帝国,依照贵族等级,它在君主之下,但是它在德意志公爵之上。由奧地利大公或是女大公統治的領地稱為奧地利大公國,簡稱為大公國。代表奥地利大公的貴族象徵是,被保存在克洛斯特新堡修道院。.

新!!: 苏菲公主 (巴伐利亚)和奥地利大公 · 查看更多 »

奥匈帝国

奧匈帝國(Österreich-Ungarn;Ausztria-Magyarország)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立宪制二元君主国,由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组成,其建立源於1867年奧匈折衷方案,1918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而灭亡。奥匈帝国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匈双方在法定意义上是平等的,两国在立法、行政、司法、稅收、海關、鑄幣等领域分别享有自主權,外交和國防事务統一由帝國的中央政府處理。奥匈帝国是当时世界列强之一,国土地跨东欧、中欧和南欧,面积为欧洲次于俄国的第二大国,人口总数居欧洲第三,次于俄国和德国。 1908年,奥匈帝国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为帝国存续期间少有的领土扩张,酿成波斯尼亚危机",间接为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埋下祸根。事件中,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爾維亞黑手黨的激进民族主义者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殺,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和德国同属同盟国一方,于1918年战败而解体,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和匈牙利王国成为奥匈帝国的法理继承国,而在奥匈帝国故土上建立起来的独立民族国家还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和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等;亦有部分领土被波兰第二共和国和罗马尼亚王国继承。 奧匈帝國是多民族国家,其內政事务常需要由其国土范围内12个民族代表共同商議决定。其存续期间欧洲民族主義思潮盛行,各地民族独立思想已趨至成熟,国内民族起事和民族纠纷不断,民族问题严重,由之产生的语言分歧也使得战时军队指挥效率低下。雖然奧匈帝國在民族問題上舉步維艱,但在它所存在的约50年间整个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实现了近代化,许多开明的改革得以施行。奥匈帝国保有世界规模第四大的机械制造业体系,次于美国、德国和英国;其家用电器、电力工业设备及发电厂发电装置的制造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三,次于美国和德国。.

新!!: 苏菲公主 (巴伐利亚)和奥匈帝国 · 查看更多 »

巴伐利亞王國

巴伐利亞王國(德語:Königreich Bayern)是德意志地區曾經存在的一個王國,也曾是萊茵邦聯,德意志邦聯以及德意志帝國的組成國。該國是於1805年由原先的巴伐利亞選侯國升格而來,並持續存在到1918年。維特爾斯巴赫的巴伐利亞選帝侯馬克西米利安·約瑟夫在1805年成為巴伐利亞的第一位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約瑟夫(Maximilian I Joseph)。直到王國在1918年滅亡前,王權持續由維特爾斯巴赫家族掌控。現代巴伐利亞大部分的邊界是於1814年的巴黎條約簽署後確立的,其中巴伐利亞把蒂羅爾和福拉爾貝格讓予奧地利帝國,同時接收阿沙芬堡和維爾茨堡。 隨著德意志地區於1871年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王國成為新帝國的下屬邦國,並在規模、權力和財富上僅次於帝國內占主導地位的普魯士王國。 自1918年王國和帝國滅亡以來,巴伐利亞一直是德國的一部分。.

新!!: 苏菲公主 (巴伐利亚)和巴伐利亞王國 · 查看更多 »

弗兰茨·卡尔大公

弗兰茨·卡尔大公(Archduke Franz Karl of Austria)(),奧地利皇帝斐迪南一世之弟,是奧地利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生父。1848年无子的斐迪南退位后,他在妻子苏菲敦促下放弃继承权,而由自己的长子继位。.

新!!: 苏菲公主 (巴伐利亚)和弗兰茨·卡尔大公 · 查看更多 »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f I;),奧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國王(1848年-1867年),奧匈帝國締造者和第一位皇帝(1867年-1916年在位)。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從1850年至1864年間擔任德意志邦聯主席。 在他長達68年的統治中,獲得大多數國民的敬愛,因此在晚年被尊稱為(奧匈)帝國的「國父」,也成為奧地利的標誌性存在。.

新!!: 苏菲公主 (巴伐利亚)和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 查看更多 »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 (巴伐利亚国王)

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亦稱作馬克西米利安約瑟夫(Maximilian Joseph,1756年5月27日至1825年10月13日),是1775年至1799年的茨魏布吕肯公爵及巴伐利亞選帝侯(以 Maximilian IV Joseph之名,1799年至1805年),亦是巴伐利亞國王(以Maximilian I 之名,1806年到1825年 )。他是維特爾斯巴赫王朝統治家族之一普法爾茨 - 比肯費爾德家族的成員。.

新!!: 苏菲公主 (巴伐利亚)和马克西米利安一世 (巴伐利亚国王) · 查看更多 »

茜茜公主

#重定向 伊丽莎白皇后.

新!!: 苏菲公主 (巴伐利亚)和茜茜公主 · 查看更多 »

斐迪南一世 (奧地利)

斐迪南一世(Ferdinand I,)曾为奧地利皇帝(1835年-1848年),德意志邦联首相,匈牙利和波希米亚以及他的父亲弗朗茨一世相关的领地(1835年3月2日,他父亲驾崩后)的国王(Ferdinand V)。直到1848年革命后他退位。.

新!!: 苏菲公主 (巴伐利亚)和斐迪南一世 (奧地利) · 查看更多 »

拿破仑二世

拿破仑二世(Napoléon II,),即弗朗索瓦·约瑟夫·夏尔·波拿巴(François Joseph Charles Bonaparte),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Bonaparte)与他的第二位皇后玛丽·路易莎(Marie-Louise)之子,生于杜伊勒里宫。 他出世后即被封作“罗马王”(Roi de Rome),为拿破仑一世法兰西第一帝国皇位的继承人。1813年拿破仑一世在莱比锡戰役中战败,次年反法联军进入巴黎,法国元老院随即废除了拿破仑一世的帝位。拿破仑一世在枫丹白露宮宣布退位,在退位诏书中他希望由“罗马王”即位、路易莎皇后摄政。但是在保王的塔列朗游说下,反法同盟最终使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一世失败后,弗朗索瓦被母亲带到她位于帕尔马的领地,后来又被送到维也纳他的外祖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即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那里,他的封号也先后被改为帕尔马亲王(Prince of Parma,1814年-1818年)和莱希斯塔德公爵(Duke of Reichstadt,1818年-1832年)。尽管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继位,“”——拿破仑的支持者依然称弗朗索瓦为“拿破仑二世”或是“罗马王”。由于身患肺结核,弗朗索瓦身体状况一直很差,终于在1832年于维也纳去世。.

新!!: 苏菲公主 (巴伐利亚)和拿破仑二世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苏菲皇太后 (奥匈帝国)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