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腓力二世 (马其顿)

指数 腓力二世 (马其顿)

腓力二世(Φίλιππος Β' ο Μακεδών,),为馬其頓國王 (前359年-前336年),是阿敏塔斯三世和歐律狄刻最小的兒子,出生於佩拉。他是亞歷山大大帝和腓力三世的父親。.

60 关系: 厄利墨亞的菲拉古希臘同性戀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同盟者戰爭 (前357到355年)塞羅尼迦灣奧妲塔奧勒提斯的保薩尼亞斯奧林匹亞絲安菲波利斯尼刻西波莉絲巴耳底利斯希臘重裝步兵希腊语帖撒羅妮加帕曼紐亚历山大大帝亚里士多德亞歷山大一世 (伊庇魯斯)庫娜涅底比斯 (希臘)底比斯的帕曼尼斯伊巴密濃達伊索克拉底伯罗奔尼撒佩爾狄卡斯三世佩拉喀羅尼亞戰役克來塔卡斯克羅庫斯平原戰役福基斯州科林斯科林斯同盟狄摩西尼達達尼爾海峽菲莉涅西徐亞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馬其頓馬其頓的克麗奧佩脫拉馬格尼西亞州马其顿国王列表马其顿方阵近身護衛官阿吉德王朝阿契美尼德王朝阿特納奧斯阿明塔斯三世阿敏塔斯四世薩里沙長矛腓力三世 (马其顿)...腓立比色萨利色雷斯雅典查士丁溫泉關潘蓋翁山斯巴达攝政拜占庭 扩展索引 (10 更多) »

厄利墨亞的菲拉

菲拉(希臘語:Φίλα),可能是德達斯二世的女兒,有兩個兄弟德達斯三世和馬卡塔斯。菲拉可能是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第一任或第二任妻子,她明確育有子女。.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厄利墨亞的菲拉 · 查看更多 »

古希臘同性戀

同性戀文化在歐洲的發展以古希臘時期為最高峰,許多著名學者如希羅多德、柏拉圖、色諾芬與阿特納奧斯等都曾在著作與論述中提及或探討古希臘社會上盛行的同性戀文化。當時古希臘盛行成年男子與少年間的同性愛情,並對同性戀美學推崇備至,相關題材泛見於雕塑、繪畫與文學等,同時他們也不像現代那樣將性取向視為一種標籤。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夫妻年齡結構也大約是這樣的組成模式,即30歲左右的丈夫與10幾歲妻子的組合。 儘管當時也存在成年男子間的同性愛情,但戀人中處於被動地位者其社會地位也會較低,這是因為古希臘人的社會地位取決於其性角色,主動方通常社會地位較高,被動方則較低。這除了造成當時社會上普遍的少年愛好,也導致女性的社會地位往往不如男性,例如古希臘城邦的選舉權只有成年的男性自由民可以擁有。相較於男同性戀的盛行,女同性戀在當時的發展就較不為人所知,但仍留下一點線索,如女作家莎芙的作品等。.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古希臘同性戀 · 查看更多 »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种运动和宗教性的庆典。从公元前776年至公元393年它一直在古希腊城市奥林匹亚举行,共292届。.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 查看更多 »

同盟者戰爭 (前357到355年)

#重定向 同盟者戰爭 (前357至前355年).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同盟者戰爭 (前357到355年) · 查看更多 »

塞羅尼迦灣

#重定向 塞尔迈湾.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塞羅尼迦灣 · 查看更多 »

奧妲塔

奧妲塔(前四世紀人物),是伊利里亞公主,是達耳達尼亞國王巴耳底利斯的女兒。奧妲塔後來嫁給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更名為歐律狄刻(於婚禮上以腓力二世母親的名字命名,其母為伊利里亞人)。她育有一個女兒名為庫娜涅。.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奧妲塔 · 查看更多 »

奧勒提斯的保薩尼亞斯

保萨尼亚斯(Παυσανίας,Pausanias)亚历山大大帝之父腓力二世的近身护卫官。 公元前336年夏,马其顿王室聚集于旧都埃格,庆祝伊庇鲁斯的亚历山大一世和腓力女儿克丽奥佩脱拉的婚礼。当腓力二世进入剧院时保萨尼亚斯将其刺杀,但随后企图逃走,被腓力的卫士所杀。 Category:馬其頓帝國.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奧勒提斯的保薩尼亞斯 · 查看更多 »

奧林匹亞絲

奧林匹亞絲 (Ὀλυμπιάς, 約),是希臘伊庇魯斯地區摩羅西亞王國公主,父王是涅俄普托勒摩斯一世。奧林匹亞絲後來嫁給馬其頓王國腓力二世,成為他的第四位王后,她也是亞歷山大大帝的母親。奧林匹亞絲她對狂歡式的蛇崇拜信仰相當虔誠,羅馬傳記作家普魯塔克認為她曾與蛇同床共枕。.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奧林匹亞絲 · 查看更多 »

安菲波利斯

安菲波利斯 (- Amfipoli; Ἀμφίπολις, Amphípolis)  作为一个宏伟的古希腊城邦而广为人知,后来成为罗马帝国的一座城市,现在在这里仍然能看到很多其引人注目的遗迹。 在这座城市发生过的著名的历史事件,例如公元前422年,斯巴达人和雅典人在该地爆发的战斗。亚历山大大帝也在这里为领导对亚洲的征服而进行准备。 亚历山大大帝的三个最杰出的海军将领,尼阿库斯, 阿德洛屯厄斯和拉俄墨东居住在这个城市,这座城市也是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他的妻子罗克珊娜和他们的小儿子亚历山大四世被流放的地方,后来他们被谋杀。 在城市内和城市周边的发掘工作已经揭示了重要的建筑、古代城墙和陵墓。 这些发现在安菲波利斯考古博物馆中展出。 在附近的广阔的喀斯特埋葬冢,一个重要的古代马其顿墓最近重见天日。"安菲波利斯之狮"纪念碑是一个受观光者欢迎的目的地。 安菲波利斯如今位于依多尼斯,如今它是希腊的塞雷斯州的直辖市,市政府位于 Rodolivos。 Greece Ministry of Interior.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安菲波利斯 · 查看更多 »

尼刻西波莉絲

尼刻西波莉絲(Νικησίπολις ;前四世紀人物),出身色薩利的費萊,可能是貴族之女。後來嫁給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她與腓力二世有一個女兒叫帖撒羅妮加。關於尼刻西波莉絲的出生背景和生平知道的不多,她很可能是費萊的伊阿宋之外甥女。.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尼刻西波莉絲 · 查看更多 »

巴耳底利斯

巴耳底利斯(; Βάρδυλις 前448-358)是伊利里亞地區達爾達尼亞國的國王、甚至是開國者與伊利里亞聯盟的統帥。 在巴耳底利斯治國期間,他使達爾達尼亞國勢達到巔峰,在他的領導下,伊利里亞數次擊敗馬其頓與摩羅西亞。前383年,位於東南面的馬其頓王阿明塔斯三世被伊利里亞襲擊、流亡在外,後在色薩利的伊阿宋協助下復位。此外他還曾對南面的伊庇魯斯短暫發動攻擊。前359年,馬其頓阿明塔斯三世的次子佩爾狄卡斯三世也死於與伊利里亞人的戰爭中。 從日後搜尋到的相關資料可以得知,巴耳底利斯相當長壽。他於前358年去世,可能是與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一戰中戰敗身亡,但可以確定他活過90歲或者更長。在此之前,巴耳底利斯為了保有自己的征服的領地而與年輕的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達成和平的協議,並將自己的女兒奧妲塔嫁給了腓力二世(奧妲塔是腓力二世的第一個或者第二個王后),腓力二世正是後世為人所知的亞歷山大大帝之父,其軍事才能絲毫不遜自己的兒子,在前358年,腓力二世主動破壞了協議,向達爾達尼亞發動攻擊,而這一場戰役可能使得御駕親征的巴耳底利斯戰死,更造成了達爾達尼亞7000名戰士的傷亡,等同於四分之三的軍力受損,伊利里亞人的土地也被占去了大部分。此後,伊利里亞人儘管趁腓力二世橫死試圖脫離馬其頓掌控,但腓力二世之子亞歷山大三世(大帝)於前335年再次重創伊利里亞人,迫使他們徹底臣服,結束了他們短暫的輝煌。 巴耳底利斯的子女包括腓力二世的妻子奧妲塔,已知的還有兒子克雷塔斯、女兒比爾肯娜。而他的一個孫子(克雷塔斯之子)巴耳底利斯二世、其女兒比爾肯娜之後嫁給了摩羅西亞國王、依庇魯斯統帥皮洛士,成為皮洛士的第四位王后。 Category:前358年 Category:前350年代逝世.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巴耳底利斯 · 查看更多 »

希臘重裝步兵

希臘重装步兵(ὁπλίται,hoplitai),是古希臘城邦的公民士兵,他們主要使用長槍並以密集方陣作戰,其字源古希臘語ὁπλίται,是從(hoplon)衍伸而來。「hoplon」是指當時常用的希臘式大圓盾,故「hoplitai」就是指持大圓盾的步兵,之後這一詞語衍伸為古希臘的重裝步兵。 希臘重裝步兵主要由城邦的公民組成,這些自由人需自行準備自己的武器和鎧甲,故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在許多希臘城邦中,公民都有接受基礎的軍事訓練,需服役常備軍一定時間,而當戰事發生時他們都要會被徵招起來。其中最令人知名的是斯巴達的公民,他們一生都在進行軍事訓練,並有相當強悍、恐怖的軍事力量。而斯巴達的勁敵雅典人,他們在六十歲以後就免除兵役。幾乎所有古希腊名人,包括哲學家和詩人,都曾加入過希臘重裝步兵。 希臘重裝步兵準確發展年代不是很確定,其中較流行的說法是希臘重裝步兵大約在前八世紀或前七世紀就發展出來,當時那個時代英雄式的戰鬥思維逐漸被廢棄,並引進偏重訓練的軍事系統,同時阿爾戈斯式的盾牌也開始流行。另外,學者Peter Krenz則認為希臘重裝步兵這個思維是從儀式化戰爭中所發展出來,且不是在前八世紀或前七世紀,而是在前480年以後發展的,當時在方陣中開始排除使用非重裝的士兵。 在馬其頓王國在前四世紀稱霸這個希臘後,希臘的城邦逐漸放棄希臘重裝步兵的作戰方式,並改用馬其頓式風格的步兵方陣。.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希臘重裝步兵 · 查看更多 »

希腊语

希臘語(Ελληνικά)是一种印歐語系的语言,广泛用于希臘、阿尔巴尼亚、塞浦路斯等国,与土耳其包括小亚细亚一帶的某些地区。 希臘语言元音发达,希臘人增添了元音字母。古希臘語原有26个字母,荷马时期后逐渐演变并确定为24个,一直沿用到現代希臘語中。后世希腊语使用的字母最早发源于爱奥尼亚地区(今土耳其西部沿海及希腊东部岛屿)。雅典于前405年正式采用之。.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希腊语 · 查看更多 »

帖撒羅妮加

帖撒羅妮加(Θεσσαλονίκη,約前352年或),馬其頓王國公主,國王腓力二世和出身色薩利費萊的王后尼刻西波莉絲所生的女兒保薩尼亞斯, Description of Greece, 。帖撒羅妮加與先後馬其頓三個權力舉足輕重男人都有所關連,父王腓力二世、兄長亞歷山大大帝、丈夫卡山德。.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帖撒羅妮加 · 查看更多 »

帕曼紐

帕曼紐(Παρμενίων;約前400年—前330年)為馬其頓王國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大帝時的著名將軍。他跟隨亞歷山大遠征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在士卒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在遠征軍中是僅次於亞歷山大的二號人物。帕曼紐參與多場與波斯的戰役,在高加米拉戰役中指揮馬其頓聯軍左翼。在前330年因其子菲羅塔斯被控訴對亞歷山大謀反,而使帕曼紐遭到株連,於埃克巴坦那處死。.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帕曼紐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大帝

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Ἀλέξανδρος Γ' ὁ Μακεδών,其名字亚历山大意为“人类的()守护者()”;),世称亚历山大大帝( 或 ),古希臘北部馬其頓國王。生於佩拉,到16歲為止一直由亞里士多德任其導師。30歲時,已經創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其疆域從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他一生未嘗敗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军事統帥之一。 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36年繼其父腓力二世王位成為馬其頓國王,并掌握王國的實際權力,因此有能力實現其父的擴土計劃。公元前334年,他向波斯帝國統治的小亞細亞地區發起進攻,開始長達十年的東征。他擊破波斯,并推翻大流士三世,征服整個波斯帝國。 為了尋找并抵達“世界的盡頭和大外海”,亞歷山大大帝在西元前326年侵略印度,但最終應軍隊要求不得不撤軍。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於巴比倫,沒能來得及實現他入侵阿拉伯的計劃。在他死後,由於無繼承人,他的將領們互相不服,最終引發內戰,亞歷山大帝國也就迅速瓦解,分裂成四個國家。亞歷山大死後,部將卡山德為了稱王,謀殺了亞歷山大的兒子亞歷山大四世,與亞歷山大的私生子海克力斯,澈底斷絕了亞歷山大的血脈 亞歷山大的遺產包括他擴張領土導致的文化融合。他建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最著名的就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他將希臘文化一直向東傳播,導致希臘化時代的到來,直到15世紀仍然能在拜占庭帝國中發現這些痕跡。他以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為偶像,最終自己也成為一個近乎神話的人物。後世有許多軍事領導人和軍校都參照過他的戰術。.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亚历山大大帝 · 查看更多 »

亚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Αριστοτέλης,Aristotélēs,),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圖的學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師。他的著作包含許多學科,包括了物理學、形而上學、詩歌(包括戲劇)、音乐、生物學、經濟學、動物學、邏輯學、政治、政府、以及倫理學。和柏拉圖、蘇格拉底(柏拉圖的老師)一起被譽為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廣泛系統,包含道德、美學、邏輯和科學、政治和形而上学。 亞里士多德关于物理學的思想深刻地塑造了中世紀的學術思想,其影響力延伸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雖然最終被牛頓物理學取代。在動物科學方面,他的一些意見仅在19世纪被确信是準確的。他的学术领域还包括早期关于形式逻辑理论的研究,最终这些研究在19世纪被合并到了现代形式逻辑理论裡。在形而上學方面,亞里士多德的哲學和神學思想在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傳統上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中世紀,它繼續影響着基督教神學,尤其是天主教教會的學術傳統。他的倫理學,虽然自始至终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后来也随着新兴現代美德倫理的到来获得了新生。今天亞里士多德的哲學仍然活躍在學術研究的各个方面。在經濟學方面,亞里士多德對於經濟活動的分類與看法持續影響到中世紀與重農主義,直到被亞當斯密的古典經濟學派取代為止。雖然亞里士多德寫了許多論文和優雅的對話(西塞羅描述他的文學風格為“金河”),但是大多數人認為他的著作现已失散,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原创作品保存了下來。.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亚里士多德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大一世 (伊庇魯斯)

亞歷山大一世(希臘語:Ἀλέξανδρος Α' της Ηπείρου,),是摩羅西亞國王,又被稱為摩羅西亞的亞歷山大,統治時間為前350年 - 前331年,屬於埃阿喀得斯王朝。他的父親是涅俄普托勒摩斯一世,有個姊妹是奧林匹亞絲,因此亞歷山大一世是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的舅舅。他在青年時來到馬其頓腓力二世的宮廷,後來腓力二世幫助他推翻他的叔叔阿利巴斯,讓他登上王位。前337年,奧林匹亞絲與腓力二世鬧翻的時候,奧林匹亞絲跑回摩羅西亞,她一直唆使亞歷山大一世,試圖讓他與腓力開戰。然而,腓力不願意兩國情勢惡化,並與亞歷山大一世締結第二次盟約,前336年還把女兒克麗奧佩脫拉嫁給他,不幸的是腓力在婚禮上遭到保薩尼亞斯刺殺。 前334年,義大利大希臘城邦塔蘭托向亞歷山大一世求救,請求幫助他們對抗義大利部落布魯蒂伊人(Bruttii)、盧查尼爾人(Lucani),因此亞歷山大一世渡過海峽,率領伊庇魯斯軍隊爭戰義大利半島。前332年,亞歷山大於帕埃斯圖姆附近擊敗盧查尼爾人和薩姆尼烏姆人(Samnium),並與羅馬共和國締約。亞歷山大一世之後仍然勝戰連連,他從盧查尼爾人手中解放赫拉克利亞,從布魯蒂伊人手中奪取西旁托(Sipontum)。前330年,最後他遭到一些盧查尼爾人流亡者背叛,被迫在不利的情況下與敵人作戰,在潘多西亞戰役吃了敗戰,亞歷山大一世在渡河時被其中一位盧查尼爾人流亡者所殺。 亞歷山大一世留有一個兒子,即涅俄普托勒摩斯二世。還有一個女兒卡德米婭(Cadmea)。.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亞歷山大一世 (伊庇魯斯) · 查看更多 »

庫娜涅

庫娜涅(Kυνανη 或Kυνα ;),是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同父異母的姊妹,由腓力二世和伊利里亞公主奧妲塔所生。 庫娜涅的母親奧妲塔訓練她騎馬、狩獵,並且教她伊利里亞傳統的作戰方式。腓力二世後來讓她與她的堂兄阿敏塔斯結婚,並育有一個女兒阿狄亞(Adea),即之後的歐律狄刻。阿敏塔斯後來於前336年去世,庫娜涅便成為寡婦。亞歷山大決定要把自己姊妹庫娜涅嫁給阿格瑞安國王蘭加羅斯,以慰勞他對馬其頓的功績。然而蘭加羅斯還未與庫娜涅結婚前就得病逝世。 庫娜涅之後就沒有再婚,她致力於教導她的女兒歐律狄刻,並教她騎馬、習武等。前323年,庫娜涅的兄長阿里達烏斯被選定為新國王,於是她決定讓自己女兒嫁給阿里達烏斯,成為王后,她隨即從馬其頓出發,經過小亞細亞,準備前往巴比倫。 當時庫娜涅的影響力可能相當大,這對亞歷山大的將軍佩爾狄卡斯和安提帕特來說不是好現象,於是佩爾狄卡斯派他的兄弟阿爾塞塔斯,趁著庫娜涅前來途中就殺了她。庫娜涅死前毫無畏懼,從容赴死,阿爾塞塔斯因此成功達成這項任務,但這個不義的行為引起軍隊不滿,佩爾狄卡斯只好讓庫娜涅女兒與新國王繼續舉行婚禮。許多年後,庫娜涅的女兒歐律狄刻,與腓力三世在繼業者戰爭期間被奧林匹亞絲所殺,卡山德擊敗奧林匹亞絲之後,把庫娜涅與歐律狄刻和腓力三世一同埋葬在王國舊都埃格的皇家墓園中。 二世紀馬其頓作家波利艾努斯寫道:「腓力的女兒庫娜涅,她以她的軍事知識而聞名,她指揮過軍隊,並且戰場上衝鋒時衝到最前頭。.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庫娜涅 · 查看更多 »

底比斯 (希臘)

底比斯 (Thebes,; Θῆβαι, Thēbai,;. Θήβα, Thíva)又译作忒拜,是一座位于中希腊维奥蒂亚州的城市。因为这座城市是关于卡德摩斯、俄狄浦斯、狄奥尼索斯、七将攻忒拜、特伊西亚斯等故事的发生地,所以它在希腊神话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底比斯境内以及周边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处迈锡尼定居点与写有“线性文字B”字符的泥板,显示了该城在青铜时期具有的重要地位。 在古代,底比斯曾经是维奥蒂亚地区的最大城市,也是维奥蒂亚邦联的领导城市。她也曾是古雅典城的主要对手之一,并且于前480年薛西斯一世入侵希腊的行动中支持波斯的作战。在伊巴密浓达的领导下,底比斯军队于前371年在留克特拉战役中击败了斯巴达军队。而底比斯圣队(一支精锐部队)在对抗亚历山大大帝与腓力二世的喀罗尼亚战役中大敗的事蹟亦廣為人知。在前335年,亚历山大大帝摧毁该城之前,底比斯是希腊历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并且是在马其顿征服希腊时勢力最大的城邦。在拜占庭时期,该城也因丝绸而著称。 现代的底比斯城設有考古博物馆,亦保留了遗址(青铜时代遗址与前线堡垒)与其他細碎的古代遗迹。同時,它也是希腊行政区划中维奥蒂亚州的最大城镇。.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底比斯 (希臘) · 查看更多 »

底比斯的帕曼尼斯

#重定向 潘美尼斯.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底比斯的帕曼尼斯 · 查看更多 »

伊巴密濃達

伊巴密濃達(Ἐπαμεινώνδας,又譯作埃帕米農達、義巴敏諾達,),古希臘城邦底比斯的將軍與政治家。其領導底比斯脫離斯巴達的控制,並且使底比斯躍升為一等強國。其於留克特拉戰役裡大敗斯巴達,並解放了受到斯巴達奴役的麥西尼亞的希洛人與其他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居住並受到斯巴達奴役達二百多年的人民。伊巴密濃達將希臘政治版圖重整,使舊的同盟解體,創立新的同盟,並監察各城邦的建設。其軍事影響力亦很大,為底比斯取得了數場主要戰役的勝利。 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稱其為希臘第一人,然而在今天其評價並不佳。其為希臘所創造的新政治秩序並不比其長壽很多,底比斯的霸權與其創立的同盟並不持久,在其死後27年,底比斯便被亞歷山大大帝消滅。所以伊巴密濃達雖然在其時代被認為是一位理想主義者與解放者,但在今天,人們大多--記得其十年戰事(前371年至前362年)大大地削弱了希臘的元氣,使希臘在其後無法抵抗馬其頓的進攻,並且被其征服。.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伊巴密濃達 · 查看更多 »

伊索克拉底

伊索克拉底(Isocrates),()。古希腊雅典著名的演说家之一。出生于没落的望族家庭。他的一生未曾参与政务,为维持生计,他多次替人撰写演说辞,以此在法庭上为他人辩护。公元前392年,他在雅典建立了修辞学校,吸引了包括安德罗提翁、希伯尔里德斯、伊塞埃乌斯、埃弗鲁斯、塞奥彭普斯及提莫塞乌斯等来自希腊及其附近地区的学生。现存其包括以论述教育为主的《斥智者》、《交换法》(公元前353年)和《节庆演说》(公元前380年)、《普拉提亚人》(倡导报复底比斯于公元前373年占领普拉提亚)、《论和平》(斥责霸权,拥护和平条约和殖民萨索斯,于同盟战争期间的公元前355年完成)、《致腓力书》(完成于公元前346年腓罗克拉泰斯和约后,主张与马其顿的腓力二世团结以抵抗波斯)、《泛雅典娜节献词》(作于公元前339年,评析了雅典与斯巴达的功业)等涉及政治内容的多篇演说辞及九封信件等作品。.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伊索克拉底 · 查看更多 »

伯罗奔尼撒

伯罗奔尼撒(Peloponnisos)是希腊南部的一个半岛。行政區劃而言,半島東南部是伯羅奔尼撒大區,西北部是西希腊大区。面积15491平方公里,人口632,955.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伯罗奔尼撒 · 查看更多 »

佩爾狄卡斯三世

佩爾狄卡斯三世(希臘語:Περδίκκας,),前365年-前359年繼承他哥哥亞歷山大二世成為馬其頓國王。 佩爾狄卡斯是阿敏塔斯三世與歐里狄克二世所生的兒子,當阿歷山大被托勒密所殺時,他還未成年,托勒密於是以攝政王自居。佩爾狄卡斯將托勒密殺掉,自己當國王。 佩爾狄卡斯在與伊里利亞國王(Bardylis)的一場戰役中被殺,他的王位由他年幼的兒子阿敏塔斯四世承繼。王位很快便由佩爾狄卡斯的弟弟腓力二世篡奪。 Category:馬其頓國王.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佩爾狄卡斯三世 · 查看更多 »

佩拉

佩拉(希臘語:Πέλλα),古希臘馬其頓王國的首都。, Henry George Liddell, Robert Scott, A Greek–English Lexicon However, the local form of Greek was not Doric, and the word exactly matches standard Greek pélla "stone", undoubtedly referring to a famous landmark from the time of its fondation.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佩拉 · 查看更多 »

喀羅尼亞戰役

喀羅尼亞戰役(希臘語:Μάχη της Χαιρώνειας),是發生於前338年維奧蒂亞境內喀羅尼亞附近,為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稱霸希腊的決定性的戰役。腓力二世領導色萨利、伊庇魯斯、埃托利亞、北福基斯、羅克里斯聯軍,擊敗雅典和底比斯聯軍,馬其頓的大獲全勝確定了馬其頓崛起,也開始馬其頓在希臘的霸權序幕。此戰役由年僅18歲的亞歷山大擔任左派指揮官。 腓力二世在前346年與飽受戰亂的希臘城邦締結和約,結束第三次神聖戰爭,也和與他爭奪北爱琴海霸權而交戰了10年的敵人雅典,簽署另一個的和約。腓力二世廣大的王國、強盛的軍隊和富饒的資源,使他成為實際上的希臘霸主。對於較強盛的希臘城邦,如雅典等,他們在前346年後開始察覺腓力二世的野心與實力將是城邦獨立自主的一大威脅,而雅典的狄摩西尼也鼓吹反對腓力二世。前340年,雅典與一座正遭受到腓力二世圍攻的城邦結盟,讓腓力二世終於忍讓不住,宣布與阿提卡城邦交戰,腓力二世便在前339年夏季率領軍隊進入希臘,很快地許多希臘城邦組建了一個同盟來對抗,並以雅典和底比斯為首。 在數個月的對峙後,腓力二世最終進軍維奧蒂亞,企圖從此地進攻雅典和底比斯。而希臘聯軍在喀羅尼亞附近阻擋馬其頓軍,聯軍的兵力與馬其頓軍相差無幾且占據有利的位置。關於這場戰役詳細史料較缺乏,但可知此役經過長時間戰鬥後,馬其頓擊敗希臘盟軍左右兩翼,迫使他們潰敗而逃。 這場戰役被認為是古代世界最具決定性的戰役之一,此役之後雅典和底比斯的軍力遭到摧毀,也無法繼續抵抗,因此這場戰爭迅速結束。之後,強盛的腓力二世迫使希臘人接受他所提出的協議,除了斯巴达外,所有希臘城邦都接受這個協議,成立了科林斯同盟。這個同盟由所有的希臘城邦參與,並由腓力二世成為和平的保證人。接下來,腓力二世被舉為希臘世界的統帥,準備在未來與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的戰爭中統領希臘人。然而,當腓力二世準備要展開入侵波斯的行動時遭到暗杀,整個馬其頓王國和與波斯戰爭的重任都留給了其子亞歷山大。.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喀羅尼亞戰役 · 查看更多 »

克來塔卡斯

克來塔卡斯(希臘語:Κλείταρχος,前四世紀人物),是古希臘時期的歷史學家,也是亞歷山大大帝東征隨行的歷史學家之一。克來塔卡斯的父親可能是歷史學者狄農(Dinon of Colophon),他也可能是埃及生長的希臘人,不然就是希臘人但在埃及托勒密一世的宮廷待了很長一段時間。 克來塔卡斯寫了一些有關歷史的著作,但昆提利安評論他的能力遠高於他著作可信度。西塞羅批評他虛構了一個地米斯托克利之死的故事。但是無疑他的歷史著作很流行,並被後來的古代作家引用和參考,如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查士丁、昆圖斯·庫爾蒂烏斯·魯夫斯、普魯塔克等,和《亞歷山大大帝傳奇》不知名的作者。 克來塔卡斯的著作完全喪失了,但可從其他一些作家著作保留他的殘篇,如斯特拉波和克勞狄俄斯·埃利亞努斯。.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克來塔卡斯 · 查看更多 »

克羅庫斯平原戰役

克羅庫斯平原戰役(Battle of Crocus Field),又可被稱為沃洛戰役(Battle of Volo)。發生在古希臘第三次神聖戰爭期間的一場重要戰役,一方是奧諾馬爾庫斯(Onomarchus)所率領的福基斯軍隊,另一方是馬其頓王國和色薩利同盟聯軍,聯軍指揮官是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這場決定性戰役由腓力二世獲勝作收,藉由這次勝利腓力確定他在色薩利的統治地位,這場戰役也是古希臘歷史中馬其頓崛起的關鍵一環。對於這場戰役的發生年份,現代歷史學家分成兩派,分別認為戰役發生在前353年,或是前352年。.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克羅庫斯平原戰役 · 查看更多 »

福基斯州

|1.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福基斯州 · 查看更多 »

科林斯

科林斯(Κόρινθος,),在新約聖經中又譯哥林多或格林多,是希腊的歷史名城之一,位于连接歐洲大陸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科林斯地峡上,西面是、东面是萨罗尼科斯湾,距離首都雅典約78公里。現今為科林西亞州的首府,人口约2.4萬人。 環繞該城的其他小鎮,依順時針方向次序,是位於海岸的Lechaio、Isthmia、Kechries及位於内陆的Examilia及科林斯古城。地理上环绕该城的是沿海狭窄的沃恰(Vocha)平原、科林斯湾、科林斯运河、萨罗尼科斯湾、奥涅亚山(Oneia),和建有中世纪卫城的独石“科林斯卫城”(Acrocorinth)。.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科林斯 · 查看更多 »

科林斯同盟

科林斯同盟,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于公元前338/337年冬季创建的希腊城邦同盟。旨在联合整个希腊世界的军事力量与波斯较量。.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科林斯同盟 · 查看更多 »

狄摩西尼

德摩斯梯尼(Δημοσθένης,),也译作--或德摩斯提尼,古希腊著名的演說家,民主派政治家。.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狄摩西尼 · 查看更多 »

達達尼爾海峽

達達尼爾海峽(Dardanelles Strait),土耳其称恰纳卡莱海峡(Çanakkale Boğazı),Δαρδανελλια,古称赫勒斯滂(Hellespont),是连接马尔马拉海和愛琴海的海峡,属土耳其内海,也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之一,常与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并称土耳其海峡,並且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達達尼爾海峽 · 查看更多 »

菲莉涅

菲莉涅(Φιλίνη 或Φίλιννα ;前四世紀人物),她原是色薩利拉里薩的舞者,後來成為馬其頓腓力二世的王后。她生有腓力·阿里達烏斯。.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菲莉涅 · 查看更多 »

西徐亞

#重定向 斯基泰人.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西徐亞 · 查看更多 »

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

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前1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 据狄奧多羅斯自述,他生于西西里阿吉拉。除了他自己的著作 Bibliotheca historica,古文献中有关于其生平活动鲜有记载。只有耶柔米在 Chronicon(《纪年史》)中亚伯拉罕1968年(前49年)下记有:“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希腊历史作家,享盛名”。其作品的英译者 Charles Henry Oldfather 则提到古阿吉拉留下的仅有的两块碑铭中的有一块(I.G. XIV, 588)即“狄奧多羅斯,阿波罗尼奥斯之子”的墓志。.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

其顿(Macedonia )是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上的地理和历史地区。长期以来,它的界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现在认为该地区涉及六个巴尔干半岛国家:希腊(北部的馬其頓地區)、北马其顿共和国、保加利亚(布拉格耶夫格勒州)、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它占地约,人口约476万。 馬其頓共和國自立國以來,一般簡稱為“馬其頓”;但馬其頓共和國和馬其頓地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存在名称争议。希臘方面認為“馬其頓”是希臘歷史的一個概念,反對馬其頓共和國使用“馬其頓”名稱,所以暫名為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现在普遍认为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为史高比耶。 马其顿地区其已知的最古老定居点可追溯到约9000年前。公元前4世纪中叶,马其顿王国统治了巴尔干半岛;从那之后,马其顿的历史便开始多元化。.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馬其頓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的克麗奧佩脫拉

克麗奧佩脫拉(Κλεοπάτρα,約),馬其頓王國公主,後來嫁到伊庇魯斯成為王后。她是亞歷山大大帝唯一一位同父同母的親妹妹,在繼業者戰爭中地位舉足輕重,影響許多事件。.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馬其頓的克麗奧佩脫拉 · 查看更多 »

馬格尼西亞州

馬格尼西亞州(Μαγνησία;)是希臘色薩利大區的一個州,東南臨帕加西蒂科斯灣,並包括了除斯基羅斯島以外的斯波拉澤斯群島。面積2,636平方公里,2005年人口210,330人。首府沃洛斯。 下分22市、4鎮。1947年自拉里薩州分出。 Μ.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馬格尼西亞州 · 查看更多 »

马其顿国王列表

没有描述。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马其顿国王列表 · 查看更多 »

马其顿方阵

其顿方阵是由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前359年-前336年),所創的军队方阵阵型,以16乘16共256名手持長矛及盾牌的步兵所構成的正方形陣形。.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马其顿方阵 · 查看更多 »

近身護衛官

近身護衛官 (古希臘語:Σωματοφύλακες;Somatophylakes),是馬其頓國王的近身護衛軍官。 最為知名的近身護衛官是在馬其頓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大帝時,當時近身護衛官成員共有七名,成員來自馬其頓貴族。近身護衛官在軍隊中位階相當高,地位等同於將軍或千夫長。雖然近身護衛官通常只有七名,但亞歷山大大帝在征服印度後破例任命樸塞斯塔斯(Peucestas)為第八名成員。.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近身護衛官 · 查看更多 »

阿吉德王朝

阿吉德王朝(希腊语:οἱ Ἀργεάδαι)是古希腊北部国家马其顿王国的一个王朝。这个王朝自称是海格力斯的后代。腓力二世和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均出自这个王朝。在继任者之战中亚历山大的妹妹克麗奧佩脫拉打算接受埃及国王托勒密一世的建议逃往埃及与托勒密一世成婚,结果在萨迪斯被当地驻军长官谋杀,阿吉德王朝由此结束。阿吉德王朝的最后一位合法男性国王是亚历山大的儿子亚历山大四世,他被当时安提帕特王朝的卡山德谋杀。卡山德本来与亚历山大的其他将军们达成协议,等到亚历山大四世成人后就结束他们的独立性,遵奉亚历山大四世为统治者。 亚历山大大帝与波斯貴婦巴耳馨还有一个私生子海格力斯。他手下的将军之一波利伯孔曾一度支持立海格力斯为合法的国王,但是卡山德收买了波利伯孔,将希腊南部的一小块地方交给波利伯孔,并允许他拥有自己的军队,作为交换波利伯孔杀死了海格力斯,这样阿吉德王朝就完全断后了。.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阿吉德王朝 · 查看更多 »

阿契美尼德王朝

阿契美尼德王朝(古代波斯语: ;现代波斯语:شاهنشاهی هخامنشی ;前550年-前330年),也稱波斯第一帝國,是古波斯地区第一个把領土擴張到大部份中亞和西亚領域的王朝,也是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极盛时期的領土疆域東起印度河平原,西至小亚细亚、欧洲的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西南至埃及、利比亚、努比亚和阿比西尼亚。公元前480年的波斯帝国,领土面积约为600万平方公里,人口峰值约为1800万。.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阿契美尼德王朝 · 查看更多 »

阿特納奧斯

阿特納奧斯(Ἀθήναιος),活躍於1至2世紀的羅馬帝國時代作家,生活埃及的瑙克剌提斯(Ναύκρατις),生平不詳,用希臘文寫作,留下《歡宴的智者》(Δειπνοσοφισταί)一書,該書以對話體寫成,為後世保留了大量珍貴的風俗和文學資料。 A.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阿特納奧斯 · 查看更多 »

阿明塔斯三世

阿敏塔斯三世(希臘語:;),前393年到前369年的馬其頓君主及阿吉德王朝成員,他是阿克大由斯的兒子,阿敏塔斯王子之孙,亚历山大一世之曾孙。亞歷山大大帝的祖父。 在阿奇拉二世死後經過十年的混亂後,阿敏塔斯登上主位。他在本土有很多敵人;前383年,他被伊里利亞人驅趕,但在次年,在色薩利人的幫助下重奪他的王國。 阿敏塔斯與斯巴達人達成協議,斯巴達人在前379年協助他攻陷奧林索斯。他又加入了色薩利國王伊阿宋的同盟,以及積極地與雅典建立友誼。 阿敏塔斯與妻子歐里狄克二世生有三子:長子亞歷山大二世、次子佩爾狄卡斯三世及第三子著名的腓力二世。.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阿明塔斯三世 · 查看更多 »

阿敏塔斯四世

阿敏塔斯四世(希臘語:Αμύντας,约),前359年馬其頓的掛名国王及阿吉德王朝成員。 阿明塔斯是國王佩爾狄卡斯三世的兒子。他在前359年父親死後繼位,但他仍只是一個幼兒。佩爾狄卡斯的弟弟腓力二世當他的導師及攝政王。同年,腓力二世佔了姪兒王位,宣稱自己當國王。腓力二世並不認為阿敏塔斯對他有太大的威脅性,他甚至將女兒庫娜涅下嫁給阿敏塔斯。亞歷山大在前336年繼位後却改變了一切──他即時處死了阿敏塔斯。 Category:馬其頓國王.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阿敏塔斯四世 · 查看更多 »

薩里沙長矛

薩里沙(希臘語:σάρισα)長約3.6到6.4米(12-21英尺)。其經由腓力二世引入馬其頓方陣,來取代先前的希臘長槍(Dory)。薩里沙長矛光是槍尖的部份即約有50公分,其尾部裝有銅釘使重心後移保持平衡,當槍尖折斷時,可迅速用槍尾繼續作戰。又因薩里沙長矛相當長,需要一個金屬環把兩根普通長槍相接而成。薩里沙這個名詞到了拜占庭時期也被使用,指步兵所持的長矛。 在馬其頓騎兵中也配屬類似薩里沙長矛的騎槍,稱之為緒斯同(Xyston)。.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薩里沙長矛 · 查看更多 »

腓力三世 (马其顿)

腓力三世(希臘語: Φίλιππος Αρριδαίος;約公元),馬其頓王國國王(前323年-前317年),是國王腓力二世與拉里薩的菲莉涅(據說是色薩利的一個舞者)所生的兒子、亞歷山大大帝同父異母的哥哥。出世時名為阿里達烏斯,登基後取名腓力。 阿里達烏斯很明顯地是有智力障礙的。根據普魯塔克的記載,他在腓力二世的妻子奧林匹亞絲王后企圖下毒後便變成弱智及癲癇;奧林匹亞絲是要消除她兒子亞歷山大的潛在競爭者。這些可能只是一些惡意的傳聞,因為並無證據顯示奧林匹亞絲與這個丈夫與前妻所生的孩子的病況有關。亞歷山大非常喜歡阿里達烏斯,也帶他一起,為了保護他,也為避免他成為政治人質,而威脅到自己的王位。當亞歷山大死於巴比倫後,他被在亞洲的馬其頓軍隊立為國王。但他只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國王,及一個又一個實力軍人手上的人質。 月球上的阿里達烏斯隕石坑就是以他命名。.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腓力三世 (马其顿) · 查看更多 »

腓立比

腓立比(Φἱλιπποι,转写:Philippoi)是在東馬其頓的一個城市,在主前356年由腓力二世建立。在十四世紀的鄂圖曼帝國統治之下被摒棄。.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腓立比 · 查看更多 »

色萨利

色萨利大区(Thessalia)位于希腊中部偏北,大区总面积14037平方公里,下轄四個州:卡尔季察州、拉里萨州、马格尼西亚州、特里卡拉州,大区首府设在拉里萨。 色薩利在鄂圖曼帝國統治達四個半世紀後,於1881年成為現代希臘的一部分。 *.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色萨利 · 查看更多 »

色雷斯

色雷斯(希腊语:Θρκη,保加利亚语:Тракия,土耳其語:Trakya)是东欧的历史学和地理学上的概念。今天的色雷斯包括了保加利亚南部(北色雷斯)、希腊北部(西色雷斯)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东色雷斯)。色雷斯濒临三个海,分别是黑海、爱琴海和马尔马拉海。在土耳其,它也被称为鲁米利亞(Rumeli)。 希腊北部西色雷斯为希腊东马其顿和色雷斯大区的一部分,称色雷斯地区,辖埃夫罗斯州、克桑西州、罗多彼州。 东色雷斯面积24,476km²,西色雷斯面积8,578km²,北色雷斯面积42,155km²。 历史上色雷斯的边界经常发生变化。古色雷斯(即古色雷斯人居住的地域)包括了现在的保加利亚、土耳其的欧洲部分、希腊东北部、塞尔维亚东北部的一部分以及马其顿共和国的东部,北至多瑙河,南濒爱琴海,东至黑海与马尔马拉海,西达瓦达河和大摩拉瓦河。而作为罗马行省的色雷斯面积则相对较小,北部边界退至了巴尔干山脉,西部边界则位于美斯塔河。.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色雷斯 · 查看更多 »

雅典

雅典(Αθήνα,,;Άθῆναι|Athēnai)是希腊首都,也是希腊最大的城市。雅典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三面环山,一面傍海,西南距爱琴海法利龙湾8公里,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基菲索斯河和伊利索斯河穿城而过。市内多小山。 雅典是世界上最老的城市之一,有记载的历史就长达3000多年。现在雅典是欧洲第八大城市。雅典是希腊经济、财政、工业、政治和文化中心。雅典也是欧盟商业中心之一。市区人口330万,加上郊区人口共有380万人口。城市的面积为39平方公里,加上郊区为412平方公里。 古雅典是一个强大的城邦,是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希腊是西方哲学的搖籃,是柏拉图学院和亚里士多德的讲学场所的所在地。苏格拉底、希罗多德、伯里克利、索福克勒斯、阿里斯托芬、欧里庇得斯、埃斯库罗斯和其他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都在雅典诞生或居住过南方网, - 于2007年7月2日查阅,雅典也因此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和民主的起源地。公元前5世纪和4世纪在文化和政治上的成就对欧洲及世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雅典至今仍保留了很多历史遗迹和大量的艺术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是西方文化的象征。 雅典是現代奥运会起源的地方。1896年曾举办过第一届夏季奥运会。2004年,第二十八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CNN,,发表日期1997年9月5日,于2007年7月3日查阅.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雅典 · 查看更多 »

查士丁

查士丁、積斯汀、賈斯汀或側田(Justin / Justine)可以指:.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查士丁 · 查看更多 »

溫泉關

溫泉關(古希臘語:Θερμοπύλαι,拉丁化:Thermopylae;現代希臘語:Θερμοπύλες,拉丁化:Thermopyles),或音譯德摩比利,意為「熱的入口」、「熾熱的門」,希臘的一個狹窄的沿海通道中存在渡河關口。它的名字源自於幾個天然溫泉。.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溫泉關 · 查看更多 »

潘蓋翁山

潘盖翁山(Παγγαίο, Pangaeon, Pangaion, Pangaeum)是位于希腊东马其顿-色雷斯卡瓦拉州的一座山脉,其最高峰海拔1956米。东距卡瓦拉约40公里。其西为斯特鲁马河及其冲积平原,主要种植烟草、棉花、水稻及橄榄等。其东北十余公里是古城腓立比遗址。.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潘蓋翁山 · 查看更多 »

斯巴达

斯巴达(希腊语:Σπάρτη),又称拉刻代蒙,拉栖代梦(Λακεδαίμων, Lakedaímōn)是古代希腊城邦之一,斯巴达城位于中拉哥尼亚平原的南部,埃夫罗塔斯河的西岸。斯巴达城是个战略要冲,三面环山,扼守着塔伊耶托斯山脉,塔伊耶托斯山脉上的隘口是进入拉科尼亚和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必经之路,斯巴达城并不靠海,离她的海港吉雄有27英里的距离。 斯巴达以其名。斯巴达是寡头政治,和当时雅典的民主制度形成鲜明对比。斯巴达规定所有男人必须从军。斯巴达拥有众多国有奴隶,称为黑劳士,因此「斯巴達式」也成為艱苦地進行的代名詞。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及其同盟者战胜雅典军队并霸权整个希腊。但斯巴達在稱霸希臘不久後便被新興的底比斯打败,在北方的馬其頓崛起後,斯巴達失去了在希臘的影響力。.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斯巴达 · 查看更多 »

攝政

攝政是指在君主制下,一個國家的即位君主不能管理國家時,由他人代替君主處理國政。攝政最常见的情况即是君主仍然幼小而不能親自定奪裁批朝政。在君主患病或不在國內等情況下也会偶尔出现。攝政者多由在位君主的直系亲属担任职务,如儲君(多稱為監國)或母親(多稱為垂簾聽政),或是通常由称为摄政王的皇族所担任。除此之外,摄政者也有由君主的外祖父等外戚,或是德高望重、深具資歷經驗的大臣(多称为辅政大臣)所擔任的。 有些攝政者攝政時,國家並沒有君主在位,這種情況下的攝政者是國家的實際統治者,只是沒有君主身份。 在摄政期间,摄政者給予建議、並讓皇帝從各項建議與執行中進行學習,直至年歲更長,而能親自執政為止。然而,於很多情況,攝政者都會獨攬大權不放,甚至把皇帝當作傀儡。故皇帝長大後,亦往往與這些攝政者產生權力矛盾,而引發權力鬥爭。單以清朝為例,就有清初康熙帝除去鰲拜,清末光緒帝嘗試與慈禧太后爭權(但失敗)等例子。.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攝政 · 查看更多 »

拜占庭

拜占庭(Βυζάντιον,Byzantium)是一個古希臘城市,也為現今土耳其伊斯坦堡(君士坦丁堡)的舊名,相傳是從墨伽拉來的殖民於公元前667年建立的。拜占庭的名字據說出自他們的王「拜占斯(Βύζας或Βύζαντας)」,直至4世纪中期,該城發展成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的中心,更名為君士坦丁堡,直至1453年又更名為伊斯坦堡。.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拜占庭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腓力二世 (馬其頓)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