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耳川之戰

指数 耳川之戰

耳川之戰是在天正6年(1578年),豐後國的大友宗麟與薩摩國的島津義久以日向高城川原(宮崎縣木城町)為主戰場發生激烈衝突的合戰。別稱「高城川之戰」、「高城川原之戰」。與今山之戰、沖田畷之戰同屬九州三強爭霸間的著名戰役。.

38 关系: 基督教大友宗麟大友義統大友氏大隅國天正宮崎縣山田有信島津家久島津以久島津義久島津義弘島津歲久島津氏丰臣秀吉九州今山之戰伊集院忠棟伊東義祐球磨秋月種實立花道雪田原親貫田原親賢田北鎮周萨摩角隈石宗豐後國齋藤鎮實龍造寺隆信龍造寺氏薩摩國蒲池鑑盛肥前國沖田畷之戰木城町战国时代 (日本)日向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新!!: 耳川之戰和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大友宗麟

大友宗麟,出生於享祿3年正月初三(1530年1月31日),卒於天正15年五月初六(1587年6月11日),是日本戰國時代九州的戰國大名、並同時是位天主教大名。大友氏第二十一代領主。本名大友義鎮。因大友氏始祖出自上古名門藤原氏,故正式姓名又可記為藤原義鎮。最初他皈依禪宗、之後改信天主教接受洗禮。 父親是大友義鑑、母親是義鑑的續弦(出自大内氏)。同父異母的弟弟是大内義長。宗麟的正室是奈多八幡宮奈多鑑基的女兒、田原親賢的妹妹奈多夫人。其子有大友義統、大友親家及大友親盛。官位至正四位下左衛門督。幼名塩法師丸。佛教法名宗麟、天主教洗禮名Don Francisco(普蘭師司怙)。 透過海外貿易蓄積經濟實力以及優秀的家臣團、巧妙的外交策略等,將版圖擴大,並在大内氏及毛利氏等土豪・守護大名勢力錯綜複雜的戰國時代,將北九州東部完全平定。版圖最盛期包括支配北九州六國。但是建立「天主教王國」的美夢,於遭遇島津義久受挫,晩年為豐臣秀吉傘下的一位大名,僅領有豐後一國,勢力大幅衰退。.

新!!: 耳川之戰和大友宗麟 · 查看更多 »

大友義統

大友義統(1558年-1610年9月2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前期在豐後國的戰國大名。大友氏第22代當主。父親是大友氏第21代當主大友義鎮(宗麟)。母親是奈多夫人(奈多鑑基的女兒)。.

新!!: 耳川之戰和大友義統 · 查看更多 »

大友氏

大友氏是指跨越鎌倉時代和日本战国時代、以九州丰后国(现大分县)为根据地的日本氏族。曾经支配丰后・筑前・筑後以及北九州的守护職・守護大名。战国时代成长为丰后地区的战国大名,但在丰臣政权时期期被改易。.

新!!: 耳川之戰和大友氏 · 查看更多 »

大隅國

大隅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西海道,又稱隅州。大隅国的領域大約相當於鹿兒島縣的東南部。.

新!!: 耳川之戰和大隅國 · 查看更多 »

天正

天正在历史上是多个年号的称呼:.

新!!: 耳川之戰和天正 · 查看更多 »

宮崎縣

宮崎縣()位於九州東南部,東瀕太平洋、南接鹿兒島縣、西接熊本縣、北接大分縣。首府位於宮崎市。前任宮崎縣知事為日本藝人東國原英夫,無黨籍,任期為2007年1月23日至2011年1月20日。現任宮崎縣知事為,無黨籍,任期自2011年1月21日至今。.

新!!: 耳川之戰和宮崎縣 · 查看更多 »

山田有信

山田有信是戰國時代及江戶時代前期的武將。薩摩大名島津氏的家臣。.

新!!: 耳川之戰和山田有信 · 查看更多 »

島津家久

島津家久()是日本戰國時代及安土桃山時代的島津氏武將。島津貴久的四子、母親是本田丹波守親康的女兒。島津義久、島津義弘及島津歲久是他的異母兄長。幼名又七郎。受領官位為中務大輔,為永吉島津家的始創人。.

新!!: 耳川之戰和島津家久 · 查看更多 »

島津以久

島津以久(1550年8月2日—1610年5月31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的武將、大名。日向國初代藩主。父親是島津忠將。.

新!!: 耳川之戰和島津以久 · 查看更多 »

島津義久

島津義久是日本戰國時代的薩摩國的大名。父親是島津貴久,幼名虎壽丸。.

新!!: 耳川之戰和島津義久 · 查看更多 »

島津義弘

島津義弘()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岛津家大名,島津氏第十七代當主。島津貴久的次子,《裂帛 島津戰記》。母親是雪窗夫人。幼名又四郎,官位為兵庫頭、侍從、參議。死後更被追贈正三位。育有兒子久保、忠恒、萬千代丸以及忠清。.

新!!: 耳川之戰和島津義弘 · 查看更多 »

島津歲久

島津歲久(1537年-1592年8月25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島津貴久的三子,島津義久、島津義弘之同母弟,島津家久之兄。幼名又六郎,官位為正五位上左衛門督。日置島津家的始創人。.

新!!: 耳川之戰和島津歲久 · 查看更多 »

島津氏

島津氏是日本的氏族之一。在鎌倉時代到江戶時代期間是大名,另外其家族亦有不少分支。.

新!!: 耳川之戰和島津氏 · 查看更多 »

丰臣秀吉

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原姓木下,之後將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將改姓羽柴。原為農民家庭出身,后来因事奉其主织田信长,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织田信長死后在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之後就任關白、太政大臣等官職,獲賜氏姓「豐臣」,興築大坂城,並透過不斷征伐與收編各方勢力,實現日本自15世纪中葉後首次的政治统一,是為豐臣政權。掌權期间通过太阁检地、刀狩令等政策强化武士阶层,稳固其统治基础;晚年發動朝鮮戰爭,在戰事末期逝世,被日本朝廷賜封「豐國大明神」。在日本歷史上,豐臣秀吉與其同时代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傑」。.

新!!: 耳川之戰和丰臣秀吉 · 查看更多 »

九州

九州可以指:.

新!!: 耳川之戰和九州 · 查看更多 »

今山之戰

今山之戰(日語原寫:今山の戦い),是大友氏與龍造寺氏之間的戰爭,與耳川之戰、沖田畷之戰同屬九州三強爭霸間的著名戰役。.

新!!: 耳川之戰和今山之戰 · 查看更多 »

伊集院忠棟

伊集院忠棟(),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武將。他是島津氏家臣,伊集院氏當主。又稱源太、掃部助、右衛門大夫、忠金、幸侃。 伊集院忠棟是伊集院忠倉之子,早年出仕島津義久,任處理政務的筆頭家老。而作為武將,他曾參與島津氏對肥後國、筑前國等地的出兵,戰功赫赫。此外他擅長歌道,與細川藤孝私交甚好。在豐臣秀吉的九州征伐以前主張與豐臣家進行和睦交涉。 1587年,豐臣秀吉率領大軍向九州島進發,島津義久和島津義弘都主戰,忠棟卻認為島津軍處於完全的劣勢,主張向秀吉求和。同年4月17日,義久、義弘親率二萬人的精銳部隊,突襲豐臣秀長的陣地。左軍北鄉時久奉命發起進攻,但右軍的伊集院忠棟卻以未聽見進攻的號角為由按兵不動。結果北鄉軍大敗,傷亡極為慘重,島津氏被迫撤退。這就是歷史上的根白坂之戰。 在島津氏戰敗之後,伊集院忠棟自願剃髮,前去向豐臣秀吉投降,並留在豐臣軍中做人質。豐臣秀吉也同意繼續保留島津氏。 豐臣秀吉非常讚賞伊集院忠棟的能力,在九州征伐之後,給予肝屬一個郡作為其領地。以後作為島津家的宿老,多次參加同豐臣家的談判。1595年,在島津氏領內進行檢地,代領了北鄉氏在日向諸縣郡莊內的八萬石所領。其檢地的一系列行為受到了島津家家臣等人的不滿。他還強迫肝付兼盛認定自己的兒子兼三為嗣子。由於其權力日漸膨脹,島津氏兄弟也將其視為重大威脅。 1599年4月4日(慶長4年3月9日),忠棟在伏見城的島津家邸中被島津忠恒斬殺。嫡子伊集院忠真據守領地日向國都之城叛亂,史稱莊內之亂。後忠真被誘殺滅族。 伊集院忠棟,被薩摩藩的《本藩人物誌》認定為「國賊」。不過新井白石在《藩翰譜》中則認為他在九州征伐中挽救了島津氏的滅亡,是忠義之士。.

新!!: 耳川之戰和伊集院忠棟 · 查看更多 »

伊東義祐

伊東義祐為日本戰國時代的九州大名,伊東氏第十代當主。通稱六郎五郎,晚年自號三位入道,義祐時代為伊東氏最強盛之時期,官至從三位,但領土日向國之後被島津氏所併吞。.

新!!: 耳川之戰和伊東義祐 · 查看更多 »

球磨

球磨可以是指:.

新!!: 耳川之戰和球磨 · 查看更多 »

秋月種實

秋月種實()為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筑前國秋月氏的第16代當主。.

新!!: 耳川之戰和秋月種實 · 查看更多 »

立花道雪

立花道雪/戶次鑑連(永正10年3月17日(1513年4月22日)-天正13年9月11日(1585年11月2日))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九州島豐後國戰國大名大友氏的家臣。 父為戶次親家,母為由布惟常之女正光院,繼母為臼杵鑑速之姊養孝院。妻子為入田親誠之女波津為先妻、正室問註所鑑豐之女仁志姬(西姬/寶樹院)、側室為宗像氏貞之妹色姬。女兒為立花誾千代,婿養子為立花宗茂,另有猶子戶次鎮連,繼子立花道清、安武茂庵、吉子。幼名八幡丸、孫次郎。法號麟伯軒、道雪。原名戶次親守、親廉、鑑連。官稱左衛門大夫、丹後守、伯耆守、紀伊守。後世的人們以武勇稱道雪為九州軍神、雷神的化身、武神、鬼道雪及大友之魂。.

新!!: 耳川之戰和立花道雪 · 查看更多 »

田原親貫

原親貫(生年不詳—1580年11月?)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豐後國大友氏庶流田原氏的當主。大友氏家臣。父親是長野助盛。.

新!!: 耳川之戰和田原親貫 · 查看更多 »

田原親賢

原親賢(),日本戰國及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武藏今市城城主、妙見嶽城城督。大友氏的家臣。出家後改名為田原紹忍,號不思軒。養子為田原親虎及田原親盛。官位為尾張守、近江守、民部大輔。.

新!!: 耳川之戰和田原親賢 · 查看更多 »

田北鎮周

北鎮周(1543年—1578年)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大友氏家臣。父親是田北親員。 田北氏是豐後國大友氏的庶流,以直入郡田北村為本貫。.

新!!: 耳川之戰和田北鎮周 · 查看更多 »

萨摩

萨摩可以指:.

新!!: 耳川之戰和萨摩 · 查看更多 »

角隈石宗

角隈石宗(つのくま せきそう),戰國時代及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大友氏的家臣。.

新!!: 耳川之戰和角隈石宗 · 查看更多 »

豐後國

豐後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西海道,又稱豐州。豐後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大分縣北部以外的大部分。.

新!!: 耳川之戰和豐後國 · 查看更多 »

齋藤鎮實

齋藤鎮實(生年不詳—1578年12月8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大友氏家臣。父親是齋藤長實。.

新!!: 耳川之戰和齋藤鎮實 · 查看更多 »

龍造寺隆信

龍造寺隆信(),是日本戰國時代九州肥前國的戰國大名。有「五州二島太守」之稱、人們多稱他為肥前之熊。還俗前法號「中納言圓月坊」、還俗後拜領大内義隆之偏諱改名「隆胤」,之後改為「隆信」。自稱本姓為藤原北家中關白流高木氏,.

新!!: 耳川之戰和龍造寺隆信 · 查看更多 »

龍造寺氏

龍造寺氏是日本戰國時代在肥前東部(現在的佐賀縣)由國人成長為支配九州西北部的戰國大名之一族。.

新!!: 耳川之戰和龍造寺氏 · 查看更多 »

薩摩國

薩摩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西海道,又稱薩州。薩摩国的領域大約相當於現在的鹿兒島縣西部。長官為薩摩守。.

新!!: 耳川之戰和薩摩國 · 查看更多 »

蒲池鑑盛

蒲池鑑盛(1520年—1578年12月7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筑後國南部的戰國大名。第16代、後蒲池第7代當主。與父親蒲池鑑久同樣,受大友義鑑下賜偏諱(「鑑」字)。.

新!!: 耳川之戰和蒲池鑑盛 · 查看更多 »

肥前國

肥前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西海道,又稱肥州。肥前國的領域大約包含現在的佐賀縣及扣除壹岐島和對馬島後的長崎縣。.

新!!: 耳川之戰和肥前國 · 查看更多 »

沖田畷之戰

沖田畷之戰(おきたなわてのたたかい),為日本戰國時代的一場戰役。1584年(天正12年)3月時、在肥前國島原半島(今之長崎縣)九州的戰國大名龍造寺隆信與有馬晴信・島津家久聯軍之間的戰役。"畷"的意思為濕地中的小徑,漢音同"輟"。與今山之戰、耳川之戰同屬九州三強爭霸間的著名戰役。.

新!!: 耳川之戰和沖田畷之戰 · 查看更多 »

木城町

没有描述。

新!!: 耳川之戰和木城町 · 查看更多 »

战国时代 (日本)

日本的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日本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一般是指1467年足利義政時期的應仁之亂开始的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政局紛亂及群雄割據的一段時期。最終,歷經一個半世紀的混戰,德川家康在1603年建立了江戶幕府,1615年滅豐臣氏,正式統一全國。.

新!!: 耳川之戰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向

日向可以指:.

新!!: 耳川之戰和日向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耳川之战耳川合戰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