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第一世班禪額爾德尼

指数 第一世班禪額爾德尼

克主杰·格勒巴桑(,Khedrup Gelek Pelzang,,),通称克主杰(,Khedrup Je),于藏曆第六绕迥之木牛年(1385年,明洪武十八年)生于后藏拉堆多雄的曲沃地方(今西藏昂仁境内);父名根噶札西,是后藏贵族,母名乌占嘉姆。幼年拜凯珠僧格吉村为师,受沙弥戒,得到法名克珠杰·格勒巴桑。然后到昂仁寺、萨迦寺研究相宗、旁通二乘。1401年和俄洞班青举行大辩论,得受显密诸要。1403年,探望宗喀巴,受大灌顶,跟从杰日达哇受比丘戒。1407年,22岁时,到前藏正式拜宗喀巴为师,成为宗喀巴的第二大弟子,从此成为宗喀巴的忠实追随者。佛法精深,在昂仁和博东班钦辩论,在江孜和曲吉绒青巴辩论,获胜。1432年,贾曹杰圆寂后,甘丹寺的全体僧众公推克珠杰继任甘丹寺第三任甘丹赤巴(即法台);克珠杰任甘丹赤巴长达8年之久。他到江孜乃宁寺传播佛教,建立宗喀巴灵骨塔之金顶。他辅佐宗喀巴改革教风,弘扬佛法,遵照宗喀巴遗嘱,世世以呼毕勒罕度世,振兴黄教。著有《时轮大疏》《喜金刚大疏》等九种著作。 克主杰于藏历第七绕迥之土马年(1438年,明正统三年)三月二十一日圆寂,终年54岁。灵塔存于甘丹寺。公元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朝政府追认克主杰为“第一世班禅额尔德尼”。 01 Category:昂仁人 Category:甘丹赤巴.

18 关系: 宗喀巴佛教具足戒班禅额尔德尼绕迥甘丹寺甘丹赤巴萨迦寺顺治衛藏西藏賈曹·達瑪仁欽转世灵童藏曆正统 (年号)江孜县洪武昂仁县

宗喀巴

宗喀巴 (,意為「宗喀」人,),法名罗桑札巴,意为 “善慧”,通稱宗喀巴 、宗大師,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42歲時,得到佛護的《中論釋》,認識到月稱和清辯兩家見解的異同,了悟到「緣起性空」,提倡「中觀應成」,並依此批判當時西藏流行之各種中觀學說,主張「一切法唯名分別安立」,建立他在中觀思想方面的獨特主張。其弟子克主傑开班禪转世之先河,其弟子根敦朱巴即達賴转世之初尊,宗喀巴是藏傳佛教一代祖師,被藏族人認為是文殊菩薩的化身。.

新!!: 第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和宗喀巴 · 查看更多 »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新!!: 第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和佛教 · 查看更多 »

具足戒

具足戒(Upasampadā),指佛教信眾在出家加入僧團成為出家眾後,成為比丘或比丘尼時所应接受與遵行的戒律,也就是指波羅提木叉。發誓遵守波羅提木叉,是成為僧團成員的先決條件。一般的在家居士,可以依照自己的環境與自我期待,選擇遵守或不遵守某些戒律;但是成為出家眾,就必須要遵守完整的波羅提木叉,故称为“具足”。接受具足戒之後,正式成為僧團成員,才能被稱為比丘或比丘尼。.

新!!: 第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和具足戒 · 查看更多 »

班禅额尔德尼

班禅喇嘛(),又称班禅额尔德尼,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中轉世傳承的領袖,與达赖喇嘛並稱。班是梵文“班智达”(意为博学)禅是藏文“欽波”(;意为大)的简称。班禅喇嘛与同属西藏的达赖喇嘛、外蒙古的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和内蒙古的章嘉呼图克图并称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活佛。 1645年,蒙古固始汗入藏,封四世班禅为“班禅博克多”,「博克多」是蒙古語(;意即睿智英武),即为第一班禅。格鲁派确认他为四世班禅,追认宗喀巴的门徒克珠杰为一世班禅,索南却朗为二世班禅,罗桑丹珠为三世班禅。班禪作為活佛,其影響力略遜于達賴,在藏傳佛教學者中已成為共識,扎什倫布寺的輝煌程度也遠不及布達拉宮。 1713年清朝康熙帝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额尔德尼”(a)是满语的蒙古语借词,意为“珍宝”,并加封以前各世班禅,从此这一活佛系统得此封号。其驻跸地为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班禅的影响主要在后藏,以日喀则为中心。.

新!!: 第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和班禅额尔德尼 · 查看更多 »

绕迥

绕迥(),又称为胜生周,是藏历中的一种纪年法,最初起源于印度。它以六十年为一周期,其中第一年名为绕迥(意译为胜生年),故得名。同时因胜生年对应干支纪年中的丁卯年,因此还可称为丁卯周。第一绕迥自公元1027年开始算起,至今已历经十七绕迥。 由于六十年周期中每一年各有一名且互相之间没有关联,记忆、计算相当不便,故在实际使用中一般与天干地支及阴阳、五行、生肖相配合,如胜生年被称为阴火兔年(简称为火兔年)。.

新!!: 第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和绕迥 · 查看更多 »

甘丹寺

丹寺(),一譯噶丹寺,旧譯钆灯寺、噶登寺、噶尔丹寺、噶勒丹寺等,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达孜区境内拉萨河南岸卓日吾齐山的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顶上,距拉萨57公里。清朝雍正年间清世宗曾为该寺赐名“永泰寺”。 1966年8月19日,被中國北京當局認定為「社會主義的絆腳石」開始拆寺工程,大批西藏僧侶與民眾流亡至印度,1969年中國再次下令傾盡全力將甘丹寺完全摧毀。十四世达赖在印度又重建了另一間甘丹寺。.

新!!: 第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和甘丹寺 · 查看更多 »

甘丹赤巴

丹赤巴(),也譯為甘單赤巴、噶丹赤巴,藏傳佛教格魯派頭銜,意為「甘丹法座持有者」,甘丹寺住持,擁有這個頭銜者將成為「格魯派教法」的領導者。這個職位並非經由轉世傳承,本是經由選舉產生,現在是經由達賴喇嘛與西藏噶厦政府經由考試而決定,任期七年。2017年起此職位由洛桑丹增仁波切接任甘丹赤巴法座,為第104任。.

新!!: 第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和甘丹赤巴 · 查看更多 »

萨迦寺

萨迦寺(),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本波山下,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也是萨迦派的主寺。.

新!!: 第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和萨迦寺 · 查看更多 »

顺治

順治(p;;公元1644年至1661年)为中国清朝在清軍入關後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福临的年号,前后共18年。 顺治十八年正月清圣祖即位沿用。.

新!!: 第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和顺治 · 查看更多 »

衛藏

衛藏或译乌思藏(),是藏区傳統和文化上的一個地區,也是西藏文化的中心地域。今日中国的西藏自治区大致包含了卫藏和康区的西部地区。 卫藏位于大藏区的中部和西部,包含了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向西延伸至冈仁波齐峰,向北到达羌塘,南部则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界。有时候,羌塘和阿里地区也被包括在卫藏之内。.

新!!: 第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和衛藏 · 查看更多 »

西藏

#重定向 西藏自治区.

新!!: 第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和西藏 · 查看更多 »

賈曹·達瑪仁欽

賈曹·達瑪仁欽(;),經常被尊稱為贾曹杰(),格鲁派高僧,是宗喀巴大师的大弟子之一,继宗喀巴大师之后任甘丹寺,为第二任甘丹赤巴。.

新!!: 第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和賈曹·達瑪仁欽 · 查看更多 »

转世灵童

转世灵童(;蒙古语:xubilgan,汉语音译“呼毕勒罕”、“呼弼勒罕”、“呼必勒罕”),是藏传佛教活佛转世过程中的一个称谓,是藏傳佛教轉世修行者在正式成為祖古之前的稱謂。该称谓至“转世灵童”坐床完成时取消,自此该“转世灵童”正式繼任活佛並改称活佛名。贺其叶勒图,藏传佛教呼图克图职衔考释,中国藏学1997年第3期,第37-44页.

新!!: 第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和转世灵童 · 查看更多 »

藏曆

藏历()藏族人民的传统曆法。现行藏历起源于公元1027年,藏历纪年和农历的干支纪年法基本一致,但用阴阳五行代替天干,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为阳水,癸为阴水。用十二生肖代替地支。也是60年一轮回,不过不叫甲子而称为绕迥,第一绕迥从公元1027年开始,当时农历正是丁卯年,藏历为阴火兔年。 藏历纪月和农历略有区别,不是以朔日为初一,而是以月圆的望日固定为十五,所以有时和农历相差一两天。 藏历置闰基本和农历一样,但闰月可能放置不同,所以在闰年有时和农历相差达一个月左右。如2009年藏历新年(洛萨,Losar)是公历2月25号,与农历春节相隔1个月。 星期: 在上古时代,古人就以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为七曜,亦作七耀。东晋范宁《榖梁传序》中就有七曜为之“盈宿”的记载。敦煌发现的藏文卷中,七曜的名称是藏族至今通用的藏文名称,依次是:日曜、月曜、火曜、水曜、木曜、金曜、土曜。.

新!!: 第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和藏曆 · 查看更多 »

正统 (年号)

正统(1436年-1449年)为中国明朝第六个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后的年号,前后共十四年。 正统十四年九月英宗于土木堡之变被俘,明代宗即位沿用。.

新!!: 第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和正统 (年号) · 查看更多 »

江孜县

江孜(),位于西藏日喀则市的喜马拉雅山脚下,原称“杰卡尔孜”,意为“至高无上的王宫”,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三大城市。1994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江孜是西藏历史上地位仅次于拉萨、日喀则的第三重镇,是连接前藏和后藏的枢纽。城市的核心是位于古城中央的宗山。九世纪时,吐蕃王朝的后裔认为这里地形殊异,具有祥兆,便在山上建立了城堡。十四世纪萨迦王朝时,当地首领重修了宫殿和城堡,并起名为“杰卡尔孜”,藏语意为“至高无上的王宫”。江孜即为其简称“杰孜”的藏语变音,后来成为地名。清朝时,设置江孜宗政府于宫堡内,于是这座山便被叫作“宗山”。1904年,为抵抗英国军队进犯而在半山上修建了炮台等防御工事,但面对实力远强于己的英军,据守此地的军民最终只能弹尽粮绝、跳崖而死。江孜县于1960年设立,目前隶属于日喀则市,并与名城桑珠孜区相毗邻。 除江孜宗山抗英遗址外,江孜境内还有白居寺、帕拉庄园等名胜古迹。其中白居寺始建于十四世纪末,规模宏大。寺内有多个僧学院,分属藏传佛教的萨迦派、噶当派和格鲁派三大教派,极为罕见。 江孜坐落于西藏中南部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之间的山谷内,雅鲁藏布江的支流年楚河流经县境。全县气候温和,日照充足,物产丰富。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是西藏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有“后藏粮仓”之称。当地织造的藏毯,极富盛名,已风行1200年之久,至今不衰。.

新!!: 第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和江孜县 · 查看更多 »

洪武

洪武(1368年-1398年)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的年號,也是明朝的第一个年号。 洪武年间全国没有战乱,社会迅速从元末的战乱中恢复,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規定後代子孫登基後,在位時只能使用一個年號,故除明英宗因為退位後又復辟,故有兩個年號外,其餘均守祖制,參見一世一元制。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其嫡長孫朱允炆即位,翌年改元建文。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通过靖难之役即皇帝位的明成祖朱棣废除建文年号,改称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元永乐,夏燮《明通鑑》考異認為從朱棣在1399年北京起兵開始其征伐地区復稱洪武年號,靖難之役後下令全國復用洪武年號。.

新!!: 第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和洪武 · 查看更多 »

昂仁县

昂仁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西部,是日喀则市中北部的一个县;藏语中意思是“长沟”。.

新!!: 第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和昂仁县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克主杰·格勒巴桑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