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空韻

指数 空韻

韻(亦稱零韵母)和零聲母相對,汉语中有些音节只有声母,没有韵母,称为零韻母音节。而這韻母自然就是空韵。如“哼”(hm、hng)。相应地,这些声母也可称为“零韵母声母”:有h、m、n、ng四个。书面上,零韵母声母均能独立对字注音,前面一般无其他附带部分,故“零韵母”常是“无形”的。 一般人认为zi, ci, si, zhi, chi, shi, ri後面的i是零韵母,但事实上汉语言学界认为zi, ci, si的韵母是平舌音ɿ(舌尖前音),而zhi, chi shi ri的韵母是翘舌音ʅ(卷舌音或舌尖后音),不过这一理论已不再被国际语音学协会接受,已失效与非标准国际音标符号,由此语音学界提出了多种说法。 以sī、shī和rī为例。传统的语言学者描述它们有buzzing声。很多现代的语言学者描述它们是音节化的辅音,即使有很弱的摩擦。相应地写作。 而对于多数人来说,擦音仅持续在元音之前,舌头和牙齿的位置不变,但是舌头的接触略微降低以从一开始排除高度近似的元音。UCLA的John Wells使用了更详细的转写,即将si写作,shi写作,用一个上标表示元音化的特征,并在下面加上低降符号表示发音时舌头足够放松以除阻。另有学者建议将si写作、shi写作以表示擦音的发音机制会衍生为元音。 有的读者还会有更宽松的发音方式,牙齿放松并明显压低舌头,使 sī shī rī 读作,带有相同的元音且没有儿化。.

11 关系: 威妥瑪拼音平舌音國際音標香港語言學學會齿音ɿʅ零聲母汉语西里尔化拼音汉语拼音注音符號

威妥瑪拼音

威妥瑪拼音(Wei1 Tʻo3-ma3 Pʻin1-yin1,Wade–Giles system),習慣稱作威妥瑪或威式拼音、威氏拼音、韋氏拼音、威翟式拼音,是一套在英文中用羅馬拼音於拼寫中文官话(現代標準漢語)讀音的音譯系統。此系統由19世紀中葉時英國人威妥瑪建立,在翟理斯的漢英字典(1892年)完成。 威妥瑪拼音系統為20世紀翻譯中文主要的英文音譯系統。1979年以前,威妥瑪拼音廣泛運用於英文標準參考資料與所有有關中國的書籍當中。至今,絕大多數的威妥瑪拼音應用都已被漢語拼音所取代,但仍有部份區域(尤其是中華民國直轄市、縣市級行政區的地名),以威妥瑪拼音拼寫。.

新!!: 空韻和威妥瑪拼音 · 查看更多 »

平舌音

#重定向 齿龈音 Category:辅音.

新!!: 空韻和平舌音 · 查看更多 »

國際音標

國際音標(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縮寫:IPA),早期又稱萬國音標,是一套用來標音的系統,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由國際語音學學會設計來作為口語聲音的標準化標示方法。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IPA), Handbook.

新!!: 空韻和國際音標 · 查看更多 »

香港語言學學會

香港語言學學會 (Linguistic Society of Hong Kong,LSHK)為一非營利学术協會,于1986年3月8日在香港正式登記註冊為一慈善社會組織。 香港語言學學會在1993年制定“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又簡稱粵拼(Jyutping).

新!!: 空韻和香港語言學學會 · 查看更多 »

齿音

齿音(或舌尖前音、舌齒音)是舌尖音的一种。发音时,舌尖接触上门牙。若发音时舌尖在上门牙和下门牙之间则又称为齿间音(Interdental)。 齿擦音(国际音标为θ和ð)出現在英語、冰島語等語言中,如英语中常见为齿间擦音和。现代标准汉语的s是齿擦音而不是齿龈擦音,因而又称作舌尖前音, 与舌尖中音、舌尖後音相对而言。 齿塞音、鼻音、边音的附加符号即在辅音下加一个形如“横卧的左方括号”(英语称bridge)的符号:.

新!!: 空韻和齿音 · 查看更多 »

ɿ

ɿ,是表示舌尖前不圓脣母音的音標符號。 这个音標並不被現在的國際音標標準接受,取而代之的是音節化的濁齒齦擦音(即 )。在汉语中,这个音就是資、疵、斯(漢語拼音依序為:zī、cī、sī)的元音。.

新!!: 空韻和ɿ · 查看更多 »

ʅ

ʅ,是表示舌尖後不圓脣母音的音標符號。 这个音标並不被現在的国际音標標準接受,取而代之的是音節化的濁捲舌擦音(即 )或是闭央不圆唇元音(即 )。在汉语中,这个音就是ㄓ、ㄔ、ㄕ、ㄖ(漢語拼音依序為:zhī、chī、shī、rì)四个字的元音。.

新!!: 空韻和ʅ · 查看更多 »

零聲母

零聲母(zero consonant、silent initial、null-onset letter、聲門塞音)是一個汉语語音學的名詞。汉语由于一般为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其中「前置辅音」称为声母,而元音和「后置辅音」(韻尾)一起称为韵母。每个字都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但当一个字只有元音或元音和「后置辅音」,而没有「前置辅音」时,即认为这个字的声母为零声母,例如:啊、喔、骯……等字。但實際上,很多漢語分支以韻母為起始音時,其實包含了一個前置輔音聲門塞音,在古代韻書中稱為影聲母,亦即「影」這個字的聲母,所以實際上是有一個聲母,只是並不將它寫出。而在華語中,以介音開頭的字,實際上介音會弱化為輔音,作為聲母,例如華語的「雅」,弱化為來做聲母;「挖」的弱化為做聲母;但在注音上,並沒有做轉換,仍然省去聲母,而在漢語拼音中,則會將/i/改寫為/y/,/u/改寫為/w/來表示。.

新!!: 空韻和零聲母 · 查看更多 »

汉语西里尔化拼音

#重定向 汉语西里尔字母转写系统.

新!!: 空韻和汉语西里尔化拼音 · 查看更多 »

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Hànyǔ Pīnyīn),簡稱为拼音,是一種以拉丁字母作普通话(現代標準漢語)標音的方案,為目前中文羅馬拼音的國際標準規範。汉语拼音在中国大陆作为基础教育内容全面使用,是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海外,特别是常用現代標準漢語的地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美国唐人街等,目前也在汉语教育中进行汉语拼音教学。臺灣自2008年開始,中文譯音使用原則也採用漢語拼音,但舊護照姓名和部分地名仍採用舊式威妥瑪拼音。 汉语拼音同时是将汉字转写为拉丁字母的规范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汉语普通话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转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无论是中国大陆的规范还是国际标准,都明确指出了汉语拼音的性质和地位,即汉语普通话的拉丁拼写法或转写系统,而非汉语正寫法或汉语的文字系统。汉语拼音字母只是对方案所用拉丁字母个体的称谓,并不意味着汉语拼音是一种拼音文字(全音素文字)。.

新!!: 空韻和汉语拼音 · 查看更多 »

注音符號

注音符號,原名注音字母,簡稱注音,是標準漢語標音系統之一,以章太炎編創的「紐文」、「韻文」為藍本,1912年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制定、1918年正式發佈,1930年改為現名。經過百年演變,現有37個字母(聲母21個、介音3個及韻母13個)。中華民國以此為國語(現代標準漢語)的主要拼讀工具,也是小學國語教育必修內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58年在中國大陸推行漢語拼音方案後停止使用注音,《新華字典》等標準漢語工具書虽然也会使用注音符号进行標音,不過基本上仍以汉语拼音为主流。.

新!!: 空韻和注音符號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空韵零韵母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