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秦滅趙之戰

指数 秦滅趙之戰

秦滅趙之戰是秦国对赵国开展一系列进攻战役后,在前228年取得最终胜利的战役。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年),秦王乘趙國進攻燕國之際,派王翦、桓齮、楊端和分兩路大軍攻趙,攻佔了趙國的閼與(今山西和順)、撩陽(今山西左權)、鄴(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境,今与赵都邯郸城同在邯郸市境)和安陽(今河南安陽西南)等9座城池城,趙國的實力大減。 秦王政十三年(前234年)十月,秦王嬴政擔心秦滅韓時,趙國仍有助韓的可能,再度攻打趙國的平陽(今河北磁縣東南)、武城(磁縣西南),斬首10萬,大敗趙軍,並殺死趙將扈輒。 秦王政十四年(前233年),桓齮率秦军在肥之战中被趙军全殲。次年(前232年),秦軍分兩路進攻番吾(今河北靈壽西南),亦被李牧擊敗,秦軍被斬首十餘萬,史稱番吾之戰。 趙國經過秦國數年的攻擊,死傷數十萬,再無組織進攻能力了,僅能退守邯鄲自保。秦軍南渡黃河轉攻韓國,攻克韓都郑城(今河南新鄭),虜韓王安,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韓國不戰而降,秦設潁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禹州市)。 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趙國代地發生地震。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趙國大饑。秦王政十八年(前229年),秦滅韓後第二年,秦軍乘趙國大旱,兵分兩路,南北合擊趙都邯鄲。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破趙軍,攻佔邯鄲,俘趙王,趙國滅亡。趙國公子嘉逃到代(今河北蔚縣東北),收拾殘部,自立為代王。 燕太子丹遣荊軻刺秦王失敗,秦將王翦領軍攻燕國,燕王喜和代王嘉聯合抵抗秦軍,聯軍由太子丹統領,兵敗易水,秦軍克燕都城薊(北京)。燕王喜與太子逃至遼東,秦將李信追擊燕王,代王嘉勸燕王喜“殺丹獻之秦王,秦王必解”。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賁、李信率軍在攻滅燕於遼東,俘燕王喜;不久又攻趙代殘餘勢力,俘代王嘉。建立代郡(今河北蔚縣西南)和遼東郡(今遼宁省遼陽市老城區)。 Category:秦国战役 Category:赵国战役 Category:河北历次战争与战役 Category:前220年代中国战役 Category:前228年.

23 关系: 司馬尚太子丹平阳城代郡王翦王賁秦始皇秦国秦灭六国之战燕国韓王安荆轲行政中心颍川郡辽东郡郑韩故城赵国赵邯郸故城肥之战邺城遗址李信李牧桓齮

司馬尚

司馬尚可以指:.

新!!: 秦滅趙之戰和司馬尚 · 查看更多 »

太子丹

太子丹(),姬姓,名丹,又稱燕丹,战国末年燕王喜的太子。.

新!!: 秦滅趙之戰和太子丹 · 查看更多 »

平阳城

平阳城,春秋时期秦国都城。在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东南阳平,一说在岐山县西南。 秦宪公二年(前714年)秦宪公从汧渭之会徙居平阳。秦武公元年(前697年)秦国国君“居平阳封宫”。秦宪公、秦出子、秦武公、秦德公四代君主居住在平阳,平阳建都三十七年。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德公从平阳徙都雍城(在今陕西凤翔县南)。一直到前383年秦献公迁都栎阳,秦国二百九十四年的都城都在雍城。.

新!!: 秦滅趙之戰和平阳城 · 查看更多 »

代郡

代郡,中國古郡名。 战国时代赵国首设,今河北蔚縣一帶。秦朝四十八郡之一。西漢時屬并州刺史部轄;东汉时属于幽州刺史部管辖。户五万六千七百七十一,口二十七万八千七百五十四。下领十八县:桑乾县、道人县、当城县、高柳县、马城县、班氏县、延陵县、狋氏县、且如县、平邑县、阳原县、东安阳县、参合县、平舒县、代县、灵丘县、广昌县、卤城县。 曹魏、西晉、北魏、北齊、北周沿之,轄區日益縮小。隋文帝時廢郡,其屬地劃入朔州,「代郡」之名從此走入歷史。.

新!!: 秦滅趙之戰和代郡 · 查看更多 »

王翦

王翦,又作王赞,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主要战绩: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和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後,接著率領平楚大军南下平定百越。與白起、廉頗、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其曾孫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新!!: 秦滅趙之戰和王翦 · 查看更多 »

王賁

王賁(「賁」音同「奔」,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東北)人,秦代將領王翦之子。.

新!!: 秦滅趙之戰和王賁 · 查看更多 »

秦始皇

始皇()嬴政,趙氏,時稱秦王政和始皇帝,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邯鄲市),是秦莊襄王之子【史記索隱】莊襄王者,孝文王之中子,昭襄王之孫也,名子楚。按:戰國策本名子異,後爲華陽夫人嗣,夫人楚人,因改名子楚也。,商朝重臣惡來的第35世孫。出土《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第三卷中稱其為趙正。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引述《世本》稱其為趙政。曹植《文帝诔》最早称始皇帝为嬴政,後世通稱嬴政,亦被某些文學作品稱為「祖龍」。他是中國戰國末期秦國君主,十三歲即位,先後鏟除嫪毐與呂不韋,並重用李斯、尉繚,三十九歲時滅亡六國建立秦朝,自稱「始皇帝」,五十歲出巡時駕崩,在位三十七年。 秦始皇帝是中國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統一天下後,秦始皇繼承了商鞅變法的郡縣制度和中央集權,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及典章法制,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之專制政治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但另一方面,秦始皇在位期間亦進行多項大型工程,包括修築長城、阿房宮、驪山陵等,施政急躁,令人民徭役過重,是秦朝在他死後3年速亡之一原因。.

新!!: 秦滅趙之戰和秦始皇 · 查看更多 »

秦国

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嬴姓,趙氏。认为秦先祖蜚廉是商朝末年纣王的宠臣。据清华简《系年》的第三章,周初三监之乱平定后,蜚廉“东逃于商奄氏。成王伐商奄,杀蜚廉,西迁商奄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鉴于秦人和奄国同姓,同主少皞,李学勤先生认为秦人始祖可能起源东方,在西周初年被谪戍西方。据,西周周孝王因秦祖先非子善养马,因此将其封於秦,作为周朝分封国。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獲封为诸侯,為伯爵地位,秦正式成為一方諸侯国。周朝给其封地在今甘肃河东地区到陕西一带。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今甘肃天水到陇南一带)建都近300年。雍城遗址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國與西戎、義渠之間有通婚、結盟的關係,秦國崛起後,這些勢力皆被併入秦國。战国时期,秦孝公实施商鞅变法,为秦滅六國奠定基础。嬴政在前221年,統一諸夏,秦始皇使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君主制帝國,秦帝国较西方的罗马帝国还要早兩百年。.

新!!: 秦滅趙之戰和秦国 · 查看更多 »

秦灭六国之战

-- 秦灭六国之战,指中國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的秦国進行消灭山東六国、完成中国统一的战争。从前235年攻打趙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5年的时间,先后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中国歷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

新!!: 秦滅趙之戰和秦灭六国之战 · 查看更多 »

燕国

燕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国時期在中国北方的一個姬姓諸侯国,也作酀国、匽国或郾国,為戰国七雄之一,传国43王800年,於前222年被秦国消滅。.

新!!: 秦滅趙之戰和燕国 · 查看更多 »

韓王安

韓王安(?─前226年),姬姓,韩氏,名安,在位9年。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韓王安獻出南陽(今河南境王屋山(太行山餘脈)南、黃河以北地區),同年九月,秦王任命韓國降將內史騰為南陽守。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國派內史騰率師十萬南下渡過黃河攻韓,一路勢如破竹,幾無抵抗,俘虜韓王安,以韓地建置潁川郡,建郡治于陽翟(今河南禹州),韓國滅亡。 之後,前226年,在韓国故都新鄭的前韓国貴族發動叛亂,後被平定,而韓王安也在這年被處死。.

新!!: 秦滅趙之戰和韓王安 · 查看更多 »

荆轲

荆轲(),战国末期卫国人,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受燕太子丹之托入刺秦王嬴政,失败被杀。荊軻其人典故被收錄在司馬遷《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列傳·第二十六》之中,「圖窮匕見」的典故即來自此。.

新!!: 秦滅趙之戰和荆轲 · 查看更多 »

行政中心

行政中心又稱治所,即「政府所在地/驻地」,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城市为载体,如首都、首府、省會等。不同层级的政府可能聚集于同一城市,亦或在同一行政区内处于不同的下级行政区内。.

新!!: 秦滅趙之戰和行政中心 · 查看更多 »

颍川郡

川郡 穎川郡,常訛誤成“潁川郡”,是中国秦朝至唐朝设置的一个郡,地处今天的河南省中部,因颍水流过境内而得名。 『說文解字注』 顈水。出潁川陽城乾山。東入淮。各本作乾山。韻會引作耿山。晉書音義引作陽城少室陽乾山。則兼用水經、漢志改說文也。爾雅音義引字林作陽城乾山。與今說文合。潁川以水名郡。字當從水。而漢碑郡名多從禾。葢漢時相習如此寫。 依據《說文解字》裡面的解釋,可見在漢代的時候就已經有書寫穎川的現象存在了。支持「穎川」的人認為,雖然穎川得名於潁水,但是潁水與穎川是不同的概念,潁水指的是潁水河流,穎川指的是河流兩岸廣闊的地帶。還舉例說明如舞陽縣、女陽縣等,都因㵲水、汝水而得名,卻不稱作㵲陽、汝陽(與現在的汝陽沒有關係)。並且漢代時候的石碑就有「穎」川的寫法了,所以郡望堂號為「穎川」不會錯。.

新!!: 秦滅趙之戰和颍川郡 · 查看更多 »

辽东郡

遼東郡,中國古代的郡,主要在今辽宁省境内。.

新!!: 秦滅趙之戰和辽东郡 · 查看更多 »

郑韩故城

郑韩故城遗址是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及韩国都城的遗址。位于河南新郑洧水与黄水河交汇处。1923年在西城南部李家楼发现春秋晚期郑君墓葬,出土莲鹤方壶等精美青铜器(如新郑彝器)。东城为郭城,有铸铜、冶铁等手工业作坊遗址。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后勘察发掘。平面呈不规则形,分为东、西二城。西城中部是宫城,其中的梳妆台基址,南北长135米,东西宽80米,高8米。 Category:周代诸侯国国都遗址 Category:郑州文物保护单位 Category:郑州城池遗址 Category:战国建筑 Category:郑国 Category:韓國 (戰國) Category:新郑市 Category: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新!!: 秦滅趙之戰和郑韩故城 · 查看更多 »

赵国

赵国,戰國七雄之一的諸侯國,也作勺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又迁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西有秦国,南有魏国、韩国,东有齐国,东北燕国,北方则是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地域。另外赵国附近还有小国中山国。.

新!!: 秦滅趙之戰和赵国 · 查看更多 »

赵邯郸故城

赵邯郸故城(赵王城遗址),中国战国时期赵国国都遗址,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当时的赵都邯郸也是战国后期黄河以北人口众多、商业繁荣的最著名的大都会之一。自周安王十六年(前386年)赵敬候从晋阳城迁都邯郸,至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赵国为秦所破,邯郸作为赵国国都历经八代王侯,延续时间长达158年,扮演了春秋战国历史上的重要角色,为邯郸成为秦汉时期中国五大都市奠定了雄厚物质基础。 赵邯郸故城位于滏阳河支流沁河与渚河的冲击扇区,就是在今邯郸市主城区范围内。沁、渚二河南北两侧丘陵的东端及其以东地区,包括各自独立的赵王城和大北城的两大部分。占地总面积约1887.6万平方米,由“赵王城”(宫城)和“大北城”(居民城、郭城)组成,其中,“大北城”的占地面积就可达到15平方公里,比20世纪70年代的邯郸主城区面积还大,被后世称为「雄国之都」。根据对赵邯郸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在战国时期,除了邯郸之外还有十余处古城遗址,例如:永年阳城、磁县讲武城、峰峰界城、武安的固镇和午汲古城以及西店子古城、涉县寨上、马头台城等,这足可以说明,当时赵都邯郸不仅仅是一座孤城,而是形成了以邯郸城为中心,辐射周边十余城邑拱卫赵都邯郸的密集城市群。 从故城的布局上可以看出来,王城和大北城是两个互不相连各自独立的城区。大北城位于东北,王城位于西南,中间间隔60多米。这种局面的原因,要不就是因为沁河和渚河的流向影响形成;第二就是大北城早于王城,王城遗址内至今未发现战国之前的文化层,而大北城大部分地区出土的遗物可以看出都超过战国文化层。而完王城的布局也反映了北、东、西三城的先后关系。.

新!!: 秦滅趙之戰和赵邯郸故城 · 查看更多 »

肥之战

#重定向 肥之戰.

新!!: 秦滅趙之戰和肥之战 · 查看更多 »

邺城遗址

邺城遗址或称邺城,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境,由南北两座相连的城池组成(即邺北城、邺南城)。邺北城自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由曹操在旧城基础上开始营造。是为曹魏五都之一。后为后赵、冉魏、前燕都城。东魏时,兴建邺南城。为东魏、北齐都城。 邺城主体位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20公里的漳河北岸,在今河北省临漳城区20公里,距河南省安阳市主城区18余公里。遗址范围包括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北城、邺南城、铜雀台)和河南省安阳市东北(曹操高陵、西门豹祠)。1988年,以邺城遗址之名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邺城旧址附近,即临漳县及相邻的磁县和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交界处,还经常有重要的东汉與魏晋南北朝相关的考古學发现。.

新!!: 秦滅趙之戰和邺城遗址 · 查看更多 »

李信

李信,字有成,生卒年不详,槐里(今陕西咸阳兴平东)人,戰國時代末期秦國著名將軍,幫助秦王政消滅六國。在灭燕国之战中立有大功。后领兵二十万攻打楚国,先是一路凯歌,后被楚将项燕大败。為漢飛將軍李廣的五世始祖。.

新!!: 秦滅趙之戰和李信 · 查看更多 »

李牧

李牧(),,战国後期军事家,赵国名将,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李牧驻守代郡、雁门郡期间,率军大破匈奴。在肥之战、番吾之战两次击败秦国,受封武安君,但最终被赵幽缪王杀害。而关于李牧的死因,史料记载也多有不同。李牧死后仅三个月,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被秦军攻破,赵幽缪王成为阶下之囚。.

新!!: 秦滅趙之戰和李牧 · 查看更多 »

桓齮

桓齮(),戰國末年秦國將軍。楊寬的《戰國史》認為桓齮就是樊於期。始皇十一年(前237年),桓齮与王翦和杨端和攻趙,取邺九城。秦始皇十四年,也就是赵王迁二年(前233年),桓齮從上黨越太行山進攻趙的赤麗、宜安(石家莊東南),與趙將李牧战于肥下(宜安东北),為李牧所敗,逃至燕國(《戰國策》說是戰敗被殺,司马光在《資治通鑑》记载“秦师败绩,桓齮奔还”)後無相關記載。.

新!!: 秦滅趙之戰和桓齮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秦灭赵秦灭赵之战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