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生菜魚肉

指数 生菜魚肉

生菜魚肉,又稱生菜魚肉湯,是香港街頭小食之一,在香港1960年代至1980年代是街上小販常見售賣的熟食,有部分售賣生菜魚肉的小販,還會同時供應碗仔翅,當時有部份食客甚至會把碗仔翅與生菜魚肉混合一起進食。 生菜魚肉的主要材料為生菜絲、鯪魚肉及清湯。做法是把鯪魚肉加入生粉、蝦米及蔥花打至起膠,然後用筷子將魚肉削進熱湯內煮熟,魚肉落入湯內會呈條狀,最後把煮熟的魚肉、湯及生菜絲混合便成,可加入麻油及胡椒粉調味,不少食肆和小販售賣的生菜魚肉亦會加入味精調味。由於烹調生菜魚肉的過程簡易,所以香港有不少家庭會在家中自行製作。.

17 关系: 小吃味精碗仔翅筷子生粉燒賣煎釀三寶莴苣蝦米香港香港1960年代香港1980年代香港街頭小食麻油胡椒粉

小吃

小吃(Snack、Merienda),在香港或粵語地區稱為小食,是一类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风格特色的食品的总称,可以作为宴席间的点缀,或者早点、夜宵的主要食品。世界各地都有當地特殊的风味小吃,鲜明特色往往亦是當地觀光行銷的重點,以及所有游子对于家乡思念的“主要对象”。小吃單价多不高,一般人都可以买得起。有一些学者更将小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 有的小吃講求制作需时短或可以比较长时间储存,随吃随取,不必像烹调主餐那麽费事。有的中式小吃由于取材比较普遍,很快流行到其他地区;但有的小吃由于口味独特或只用本地材料,只能局限在一个地区。现代由于人口流动大,材料运输方便,许多原来局限在一个地区的小吃,迅速向各地扩散。著名小吃則靠著口耳相傳而與大眾文化緊密交纏,甚至可能成為當地代表的飲食。 然而,小吃發展到現在,在部份地區已經有了另外一種的意涵。雖然一樣是講究採用當地新鮮的食材,但是製作方法繁複、作工講究,比講究填飽肚子的主餐更為繁瑣,是追求利潤的餐廳不願意販賣的。這種小吃,已經是一種在地的飲食文化,絕非只是在三餐之間填飽肚子,追求不餓肚子的層次。.

新!!: 生菜魚肉和小吃 · 查看更多 »

味精

谷氨酸鈉也稱為MSG或味精,是一種谷氨酸的鈉鹽,屬於自然形成的最豐富的非必需氨基酸之一。美國(GRAS) 之列,而歐盟則視其為一種食品添加劑。MSG具有HS代碼29224220以及E編碼E621。MSG的谷氨酸鹽與其他食品來源的谷氨酸鹽均具有相同鮮味。它們在化學上是相同的。食品工業生產廠商視MSG為一種增味劑進行銷售和使用,因為它可以平衡、融合和使其他味覺的整體感受變得豐富。在日本、 韓國和中國菜中普遍使用。鰹魚(柴魚片)、雞肉、豬肉、牛肉等蛋白質或乾香菇、松茸等菇菌類經過熬煮,也可以獲取相當成分。.

新!!: 生菜魚肉和味精 · 查看更多 »

碗仔翅

碗仔翅是一種香港街頭仿魚翅羹小吃,其材料以粉絲為主,以澱粉將湯煮至濃稠,並加入老抽和生抽成棕色,冬菇絲和雞肉絲常被加入一起烹調,使湯羹的口感更為充實。進食碗仔翅時,可按個人喜好加入麻油、浙醋、白胡椒粉或辣椒油調味。.

新!!: 生菜魚肉和碗仔翅 · 查看更多 »

筷子

筷子是一種起源於中國的食具,古漢語稱箸、或挟提。用於将食物夾起並送入口中。在東亞、東南亞地區(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被作為主要餐具,而受傳統中華文化影響的新疆、西藏及部分蒙古的少數民族也有廣泛使用,以及世界各地的東亞裔移民群體所遍布的國家中常見。.

新!!: 生菜魚肉和筷子 · 查看更多 »

生粉

生粉是中菜,尤其是粵菜常用的食用澱粉,常用的生粉有玉米粉和太白粉(馬鈴薯粉)等等。生粉可以用來勾芡或上漿,令醬汁更粘稠。亦可以用作腌料,加在肉類食品產生滑潤鬆軟的口感。以及用來煎餅等等的材料。 生粉可以指:.

新!!: 生菜魚肉和生粉 · 查看更多 »

燒賣

賣,又稱稍麦、燒麥、捎卖、稍美、乾蒸、烧梅、肖米、鬼蓬頭,是一種以燙麵(以開水和成的半熟麵團)為皮帶餡上籠蒸熟的小吃。傳說源起於元代北京,一說呼和浩特。現在,燒賣在除内蒙古和北京外,在中國東北、天津、山西、山東、湖北、江蘇、浙江、福建、廣東、香港乃至日本、越南等地均可见到各种风味的烧卖。 燒賣用温水和面(燙麵),其后再加入冷水和麵,以增加成型能力。面团用稍美棰(一種中間粗兩頭有把類似棒槌的特殊擀麵杖)擀开,擀出的皮薄而不平,四邊如同花邊。中間放餡,并不用手包,由下向上一提即可成型。蒸熟。形若杯,底为圓,腰收細,頂部開口為花邊。大小通常約直徑1寸,以一口吃完為標準。.

新!!: 生菜魚肉和燒賣 · 查看更多 »

煎釀三寶

釀三寶是廣東、香港和澳門地區的常見的粤式街頭小吃,頭條日報,又是一種香港傳統小吃。這種小吃過去大多讓顧客以「七蚊三件」或「十蚊四件」,但現在售價不時隨通脹而調整)的價錢,從一堆煎釀食物裡挑選三件,其中又以茄子、青椒和豆腐最受歡迎。除了以上三種食材之外,有部分店鋪還會供應鯪魚肉釀香菇、燈籠椒、苦瓜、香腸和紅腸等。 這種小吃的做法是把新鮮打做的鯪魚肉釀在切件的茄子、青椒和豆卜這三種食品或其他較為少見的食物上,放在鐵板上煎香,再蘸上豉油吃,喜歡吃辣的可加點辣椒油;有時亦會使用竹籤串著,像吃魚蛋一樣。一般街邊小吃攤位出售的煎釀三寶內的鯪魚膠(肉泥的鯪魚肉),都會加入大量的麵粉,以減低成本。.

新!!: 生菜魚肉和煎釀三寶 · 查看更多 »

莴苣

莴苣(学名:Lactuca sativa),又名萵菜、春菜,是菊科莴苣属之一年生或二年生蔬菜。在台灣原來萵苣僅只指菜心,現在泛指莴苣属類蔬菜。它是一种很常见的食用蔬菜,中国、日本等国的人往往烹熟后食用,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往往放在沙律、漢堡包等食品中生食(称--)。在香港,為了跟西--(結球萵苣)區分,叶用的莴苣又稱為唐--。.

新!!: 生菜魚肉和莴苣 · 查看更多 »

蝦米

#重定向 蝦仁.

新!!: 生菜魚肉和蝦米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生菜魚肉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1960年代

#重定向 1960年代香港.

新!!: 生菜魚肉和香港1960年代 · 查看更多 »

香港1980年代

#重定向 1980年代香港.

新!!: 生菜魚肉和香港1980年代 · 查看更多 »

香港街頭小食

#重定向 香港街頭小吃.

新!!: 生菜魚肉和香港街頭小食 · 查看更多 »

鲮(学名:Cirrhinus molitorella)为鲤科的一種,俗名土鲮、雪鲮、鲮公、花鲮、鯁魚、青鱗魚。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

新!!: 生菜魚肉和鲮 · 查看更多 »

麻油

#重定向 芝麻油.

新!!: 生菜魚肉和麻油 · 查看更多 »

胡椒粉

胡椒粉(又名古月粉)是胡椒的果实成熟晒干后磨碎制成的,用于烹饪的调味料,味道辛辣。通常分为黑胡椒粉和白胡椒粉。.

新!!: 生菜魚肉和胡椒粉 · 查看更多 »

-- 蔥(学名:Allium fistulosum),別名青蔥、大蔥、葉蔥、胡蔥、蔥仔、菜伯、水蔥和事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圆筒形,中间空,脆弱易折,呈青色。在東亞國家以及各處亞裔地區中,蔥常作為一种很普遍的香料调味品或蔬菜食用,在東方烹調中佔有重要的角色。 亞洲人习惯于在炒菜前将蔥和薑切碎一起下油锅中炒至金黄(俗稱之為「爆香」或“炝锅”),爾後再将其他蔬菜下入锅中炒。此外,将葱生吃在中国山东省和东北三省的某些地区也比较流行并且是一种常见的飲食習慣(或食疗手段),比如山东的传统名吃“煎饼卷大葱”。在做汤麵如清湯麵或牛肉麵时,在麵條熟后可将切碎的葱末(也称葱花)撒在麵上。日本料理中,比如味噌湯,碎蔥也是不可或缺的。.

新!!: 生菜魚肉和葱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生菜魚肉湯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