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王宗特

指数 王宗特

王宗特(),又名王宗时、王宗霸,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前蜀高祖王建的第十子,陈妃所生。王宗智母弟。 光天三年(918年),王宗特被父亲封为资王。前蜀后主乾德六年(924年),王宗特改封为莒王。次年,后唐庄宗李存勖派李继岌、郭崇韬率军灭前蜀。伶人景进向庄宗进言翦除王衍,庄宗便杀害了王衍及其亲族,三月十八甲戌(926年5月2日),王宗特、王宗輅、王宗紀、王宗智、王宗澤、王宗鼎、王宗平、王衍兄弟八人一起死在秦川驿,葬于长安县三赵村。.

23 关系: 十国春秋后唐中國三月十八乾德 (前蜀)五代十国光天 (前蜀)前蜀王宗平王宗紀王宗鼎王宗輅王宗澤王宗智王建 (前蜀)王衍 (前蜀)甲戌郭崇韬長安縣李存勖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景进

十国春秋

《十國春秋》,共114卷,清人吳任臣編撰紀傳體取書。 《十國春秋》,寫十國君主之事蹟,采自五代、两宋时的各种杂史、野史、地志、笔记等文獻資料,計有吳十四卷,南唐二十卷,前蜀十三卷,後蜀十卷,南漢九卷,楚十卷,吳越十三卷,閩十卷,荊南四卷,北漢五卷,十國紀元表一卷,十国世系表一卷,十国地理表二卷,十国藩镇表一卷,十国百官表一卷。康熙八年(1669年)完成。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载:“吴任臣撰《十国春秋》,搜采极博。”《越缦堂读书记》日记曰:“此书三过阅矣,丙辰(1856)读之尤细,甚薄其体载之疏;至壬申(1872)复阅,始叹其博不可及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任臣以欧阳修作《五代史》,于十国仿《晋书》例为载记,每略而不详,乃采诸霸史、杂史以及小说家言,并证以正史,汇成是书。” 吳任臣自序曰:“任臣以孤陋之学,思取十国人物事实而章著之,网罗典籍,爰勒一书,名曰《十国春秋》,为本纪二十,世家二十二,列传千二百八十二。人以国分,事以类属。又为《纪元》、《世系》、《地理》、《藩镇》、《百官》五表,总一百一十四卷。虽世远人湮,书册难考,乃鉴观诸邦,略得而论。……书成,聊著纂述之大指如此。康熙八年(1669年)己酉孟夏,仁和吴任臣撰。”又有周跋:“余校刊吴氏《十國春秋》,附刻《拾遺》、《備攷》二卷,鋟板發十方後,復補錄數條,亦未印行,年末採摭舊聞,則記載沿有闕。”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周昂重刊《十国春秋》。 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也指出了本书的一些瑕疵。比如由于作者吳任臣在杭州生长,对吴越国统治者称某某王,而对其他国家的统治者直呼其名。又如在后唐伐荆南时,虽然荆南时为后唐属国,仍然称后唐为“入寇”等。.

新!!: 王宗特和十国春秋 · 查看更多 »

后唐

后唐(923年-937年)是中國五代時期的政權之一。923年,唐朝的赐姓宗室李存勖消灭後梁,聲稱重建唐朝。後為石敬瑭勾結契丹入侵而滅亡。後唐的建立至其亡國歷時十四年。史学家為了區別由李淵所建立的唐朝,因而稱之為後唐。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 另外,雖然后唐統治者的祖源是沙陀族,但當時的後唐統治的是漢族地帶,後唐也被稱為「漢國」。.

新!!: 王宗特和后唐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王宗特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三月十八

三月十八,农历三月第十八天。.

新!!: 王宗特和三月十八 · 查看更多 »

乾德 (前蜀)

乾德(919年-924年)是前蜀后主王衍的年号,共计6年。.

新!!: 王宗特和乾德 (前蜀) · 查看更多 »

五代十国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实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个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况,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这是五代十國的开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后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发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时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後周,後周世宗柴荣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後周随后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则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据。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后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其中一些政权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对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于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发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新!!: 王宗特和五代十国 · 查看更多 »

光天 (前蜀)

光天(918年,或作光大、广大)是前蜀高祖王建的年号,共计1年。 918年六月后主王衍即位沿用。.

新!!: 王宗特和光天 (前蜀) · 查看更多 »

前蜀

前蜀(907年—925年),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由王建建立的政权,十国之一。前蜀疆域辽阔,东控荆襄,南通南诏,西达维州(今四川理县),北过秦州(今甘肃天水),占领了今天四川、湖北、陕西以及甘肃大部,贵州全部以及云南部分地区,方圆数千里。 前蜀是唐朝的“蜀王”、西川节度使王建在成都建立的,早在891年,王建就开始统辖全川。903年,唐昭宗封王建为蜀王。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王建不服后梁统治,建国号“蜀”,史称“前蜀”,定都成都。917年,行刘备在成都称汉故事,改国号为汉,次年又恢复国号蜀。 王氏父子共统治两川35年。前蜀初年,王建励精图治,开拓疆土,兴修水利,注重农桑,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在拥有沃地千里、丰饶五谷的成都平原的情况下,前蜀的经济、文化、军事大大的发展,成为了当时的一个强国。可是王建死后,继承人王衍奢侈无度,残暴昏庸,后唐趁机伐蜀,蜀军溃败,成都沦陷,前蜀灭亡。 今日成都前蜀永陵(王建墓)規模頗可觀。.

新!!: 王宗特和前蜀 · 查看更多 »

王宗平

王宗平(),又名王宗贤,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前蜀高祖王建的第九子,褚姬所生。王宗澤母弟。 光天三年(918年),王宗平被父亲封为忠王。前蜀后主乾德六年(924年),王宗平改封为薛王,罢军使。次年,后唐庄宗李存勖派李继岌、郭崇韬率军灭前蜀。伶人景进向庄宗进言翦除王衍,庄宗便杀害了王衍及其亲族,三月十八甲戌(926年5月2日),王宗平、王宗輅、王宗紀、王宗智、王宗澤、王宗鼎、王宗特、王衍兄弟八人一起死在秦川驿,葬于长安县三赵村。.

新!!: 王宗特和王宗平 · 查看更多 »

王宗紀

王宗纪(),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前蜀高祖王建的第四子(一说第三子)。 武成三年(910年),王宗纪被父亲封为褒王。前蜀后主乾德六年(924年),王宗纪改封为赵王。罢军使。次年,后唐庄宗李存勖派李继岌、郭崇韬率军灭前蜀。伶人景进向庄宗进言应翦除王衍,庄宗便杀害了王衍及其亲族,三月十八甲戌(926年5月2日),王宗紀、王宗輅、王宗智、王宗澤、王宗鼎、王宗平、王宗特、王衍兄弟八人一起死在秦川驿,葬于长安县三赵村。.

新!!: 王宗特和王宗紀 · 查看更多 »

王宗鼎

王宗鼎(),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前蜀高祖王建的第七子(一说第八子),褚姬所生。一说其母为花蕊夫人(翊圣太妃)徐氏。 武成三年(910年),王宗鼎被父亲封为彭王。当时前蜀后主即位后,各位兄长都兼任军使,王宗鼎对兄弟说不可主少臣强,辞去军使,经营书舍,以种松竹自娱。乾德六年(924年),王宗鼎改封为鲁王。次年,后唐庄宗李存勖派李继岌、郭崇韬率军灭前蜀。伶人景进向庄宗进言翦除王衍,庄宗便杀害了王衍及其亲族,三月十八甲戌(926年5月2日),王宗鼎、王宗輅、王宗紀、王宗智、王宗澤、王宗平、王宗特、王衍兄弟八人一起死在秦川驿,葬于长安县三赵村。.

新!!: 王宗特和王宗鼎 · 查看更多 »

王宗輅

王宗輅(),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前蜀高祖王建的第三子(一说第四子),宋氏所生。 武成三年(910年),王宗輅被父亲封为雅王。他的二哥太子王元膺死后,王建以王宗輅的相貌像自己,王宗傑有敏才,想选一个立为太子,最后无果而终。王建幼子王衍即位为前蜀后主。乾德六年(924年),王宗輅改封为邠王。罢军使。次年,后唐庄宗李存勖派李继岌、郭崇韬率军灭前蜀。伶人景进向庄宗进言应当翦除王衍,庄宗便杀害了王衍及其亲族,三月十八甲戌(926年5月2日),王宗輅、王宗紀、王宗智、王宗澤、王宗鼎、王宗平、王宗特、王衍兄弟八人一起死在秦川驿,葬于长安县三赵村。.

新!!: 王宗特和王宗輅 · 查看更多 »

王宗澤

王宗泽(),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前蜀高祖王建的第六子(一说第九子),褚姬所生。 武成三年(910年),王宗泽被父亲封为兴王。前蜀后主乾德六年(924年),王宗泽改封为宋王,罢军使。次年,后唐庄宗李存勖派李继岌、郭崇韬率军灭前蜀。伶人景进向庄宗进言翦除王衍,庄宗便杀害了王衍及其亲族,三月十八甲戌(926年5月2日),王宗澤、王宗輅、王宗紀、王宗智、王宗鼎、王宗平、王宗特、王衍兄弟八人一起死在秦川驿,葬于长安县三赵村。.

新!!: 王宗特和王宗澤 · 查看更多 »

王宗智

王宗智(),又名王宗献,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前蜀高祖王建的第五子,陈妃所生。 武成三年(910年),王宗智被父亲封为荣王。前蜀后主乾德六年(924年),改封为韩王。次年,后唐庄宗李存勖派李继岌、郭崇韬率军灭前蜀。伶人景进向庄宗进言应翦除王衍,庄宗便杀害了王衍及其亲族,三月十八甲戌(926年5月2日),王宗智、王宗輅、王宗紀、王宗澤、王宗鼎、王宗平、王宗特、王衍兄弟八人一起死在秦川驿,葬于长安县三赵村。.

新!!: 王宗特和王宗智 · 查看更多 »

王建 (前蜀)

前蜀高祖王建(),字光圖,五代十國时期前蜀開國皇帝(907年—918年在位),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

新!!: 王宗特和王建 (前蜀) · 查看更多 »

王衍 (前蜀)

王衍(),本名王宗衍,字化源,前蜀末代皇帝(第二代,918年—925年在位),在位7年,史稱「後主」。前蜀灭亡后,入后唐。在押送途中全族被殺。.

新!!: 王宗特和王衍 (前蜀) · 查看更多 »

甲戌

戌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11个。前一位是癸酉,后一位是乙亥。論陰陽五行,天干之甲屬陽之木,地支之戌屬陽之土,是木尅土相尅。自1872年起,在廣東省中山小欖鎮,每一甲戌年均舉行一次菊花展。.

新!!: 王宗特和甲戌 · 查看更多 »

郭崇韬

郭崇韜(約865年),字安時,代州(今山西代縣)人。後唐侍中、成德節度使,討伐前蜀有功,卻因與後唐莊宗刘皇后不和而被族滅,時人以為冤。.

新!!: 王宗特和郭崇韬 · 查看更多 »

長安縣

長安縣,中國古縣名。 漢代初年置,其地在今陝西省西安市市區。隸屬於京兆尹。西漢、新、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唐等朝代曾定都於此。明清時期,長安縣與咸寧縣两县同城而治,為西安府府治。2002年,長安縣被撤销,设立西安市长安区。长安县之名经历两千两百年未改,西安之名是由唐宋的京兆府、元朝的安西路、奉元路而改,不是长安。.

新!!: 王宗特和長安縣 · 查看更多 »

李存勖

#重定向 唐庄宗.

新!!: 王宗特和李存勖 · 查看更多 »

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北宋歐陽脩撰,是唐代以後唯一私修正史。 尹洙与欧阳修打算合撰《新五代史》,但因史觀不同而作罷,尹洙后来独撰两卷的《五代春秋》。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新五代史》成书,原名《五代史记》。因為私撰,故藏於家。脩卒,家人上呈於朝廷。 乾隆时,因薛居正《舊五代史》列為正史,歐史改稱《新五代史》。共七十四卷,本紀十二卷、列傳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譜十一卷、四夷附錄三卷。記載自後梁開平元年(907年)至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歷史。 《新五代史》撰寫時,增加了《舊五代史》所未能見到的史料,如《五代會要》、《五代史補》、《五代史闕文》、《唐餘錄》、《九國志》等,因此《新五代史》在《舊五代史》的基礎上更加詳實。如王景仁、郭崇韜、安重誨、李茂貞、孔謙、王彦章、段凝、趙在禮、范延光、盧文紀、馬胤孫、姚顗、崔税、吕琦、楊渥等傳內容都有補強。但《新五代史》對舊“志”部分大加繁削,則不足為訓,故史料價值比《舊五代史》要略遜一籌。.

新!!: 王宗特和新五代史 · 查看更多 »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北宋薛居正等撰。原名《梁唐晋汉周书》,概称《五代史》。原本已佚,今本乃邵晉涵等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等文獻中輯出,是二十四史中唯一輯本。.

新!!: 王宗特和旧五代史 · 查看更多 »

景进

景进,五代时后晋伶人。后唐庄宗时,为伶官之首。在朝中掌握重权。参决军机国政。又曾出访于民间,探听宫内外消息,并曾奉命掳魏州(今河北魏县)诸营军士妻女数千人以充后宫。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等。 Category:後唐人 J Category:藝人出身的政治人物 Category:银青光禄大夫 Category:中國散騎常侍 Category:御史大夫 Category:上柱国.

新!!: 王宗特和景进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