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鄂温克语

指数 鄂温克语

鄂温克语(又译埃文基语或索伦语、Evenki,1930年代前与鄂温语合称通古斯语)是鄂温克族的传统民族语言,为通古斯语族中最多人使用的语言,使用人口约2.9万人。鄂温克世居地区跨越俄罗斯联邦、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三国,其中居住于中蒙二国的族民根据民族语言汉译作“鄂温克族”,而俄罗斯境内的族民则根据俄罗斯语汉译为“埃文基族”,并衍生出“鄂温克语”、“埃文基语”两个语言名称。.

44 关系: 宾格尤卡吉尔语系工具格与格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賓格語言主格布里亞特共和國布里亞特語俄罗斯俄语國際音標呼伦贝尔市内蒙古自治区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离格科里亚克语萨哈林州西里尔字母讷河市越橘黑龙江省阿尔泰语系赫哲族蒙古国蒙古语蒙古语字母锡伯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鄂温克族自治旗色楞格省雅库特语通古斯通古斯语族SOVƟ楚科奇语汉语满语满-通古斯语族满族滨海边疆区拉丁字母

宾格

宾格(accusativus, accusative case,又称:直接受格)表示一个动词直接宾语的名词或一个前置词的宾语。 几乎所有的语言都有宾格,但通过名词变格表达宾格的语言比较少,其中包括拉丁语、希腊语、德语、俄语、芬兰语、维吾尔语、蒙古语、满语、土耳其语、冰岛语、古典阿拉伯语、波兰语、匈牙利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克罗地亚语、塞尔维亚语、阿尔巴尼亚语、羌语、锡伯语、鄂伦春语、赫哲语、韩语和藏语(通过变化施动者为具格而间接体现宾格)等等。世界语也用名词变格表达宾格。 不通过变格体现宾格的语言,则会使用虚词和语序来表达这个意义。例如:漢語, 英语、荷兰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泰语、越南语等等。 例如,名词词尾变化较少的英语,在少数一些代词中存在宾格(例如whom是who的宾格形式;him是he的宾格形式)。但是在英文的名词中,主格和宾格形式完全一致,没有任何变化,因此必须通过“SVO”的结构,区分主语和宾语。德语或拉丁语就不需要这样。 舉例來說,「The hunter kills the tiger.(猎人杀死老虎。)」與「The tiger kills the hunter.(老虎杀死猎人。)」此二句中,主语及宾语完全是由语序的正反区别的(和汉语一致),因此这两句的主宾相反是因为语序相反造成的。 以德語舉例,「Der Jäger tötet den Tiger.」與「Der Tiger tötet den Jäger.」(語意同上)此二句中,主语及宾语是由名词的变格(在此二句中体现在冠词上)区别的,因此这两句的主宾相反不是因为语序相反造成的,而是名词的格位不同造成的。因为在德语中,將这两句话颠倒,意思也完全不变(和汉语相反):「Den Tiger tötet der Jäger.」與「Den Jäger tötet der Tiger.」这两句话的意思分别和前述两句话意义相同。 在英語裡,who / whom和he / him在不仅仅是主格和宾格的关系,也是主格和与格的关系(例如:「I gave him the present.」);在古英语中有很明显的区分,him是与格,hine是宾格,这个双重性使得很多學習英语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英语中宾格和与格的不同。.

新!!: 鄂温克语和宾格 · 查看更多 »

尤卡吉尔语系

尤卡吉爾語系在17世紀(虛線紅色)及20世紀(塊狀紅色)的分佈範圍. 尤卡吉尔语系是俄罗斯尤卡吉尔人(西伯利亚人之一)的几种语言,他们生活在科雷马河(Kolyma)盆地。 现时只有北尤卡吉尔语和南尤卡吉尔语两种语言存在。其他的已经消亡。.

新!!: 鄂温克语和尤卡吉尔语系 · 查看更多 »

工具格

工具格(instrumental case, 也叫做第八格)是用來指示名詞是主語達成或完成一個行動所憑借或使用的工具或方法。這個名詞可以是物理物體也可以是抽象概念。.

新!!: 鄂温克语和工具格 · 查看更多 »

与格

与格(casus dativus; dative case)、或謂第3格,是指名词的语法上的格。与格通常表示动词的间接宾语。与格存在于古希腊语、拉丁语、俄語、古英语和德语中。在德语中,一些介词要求其后的名词使用与格,例如 "aus", "außer", "bei", "mit", "nach", "seit", "von" 和 "zu" 之后,总是跟随与格。 在克丘亚语中,用在词尾加上-paq来表示与格,比如wasi(房屋)的与格就是wasipaq。 在现代英语中,与格不再是英语语法的一部分,它只出现在一些表达用语中。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单词methinks(据我看来)。它来源于古英语的与格形式变化:me(与格的人称代词)+thinks(to seem,与动词词组to think很接近的一个词组)。 与格在英语中可以不要前置词,例如在“He built me a snowman.”中一样。在这个例子中,“me”是与格。.

新!!: 鄂温克语和与格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鄂温克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主賓格語言

主賓格語言(Nominative–accusative、對格語言)是一類語法形態學上的配列(Morphosyntactic alignment)方式,在其中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的主詞,與及物動詞的受詞,藉由語序、格位標記或動詞人稱一致的形式等的方式來做區別的。主賓格語言可藉由形態學、可見成份、在不同結構下各成份間的行為方式來理解。這種配列法在全球範圍內有著廣泛的分佈,是世界語法配列的主要形式之一,世界上最多數的語言屬主賓格語言的行列。 一個及物動詞會同時與兩個名詞片語(或所謂的論元)發生關係,也就是施事者和直接受詞;一個不及物動詞只會和一個論元發生關係,也就是主詞。主賓格語言配列對及物動詞的施事者和不及物動詞的主詞用同樣的標記,並對及物動詞的直接受詞用不一樣的標記。.

新!!: 鄂温克语和主賓格語言 · 查看更多 »

主格

主格(casus nominativus; nominative case)是指名词的语法的格。主格通常表示动词的主语。 主格在拉丁语和古英语中都有。现在的英语中仍然存在于与宾格相反的主格代名词:I(宾格为me)、we(宾格为us)、he(宾格为him)、she(宾格为her)以及they(宾格为them)。古英语的用法包括ye(宾格为you)以及单数第二人称代词thou(宾格为thee)。.

新!!: 鄂温克语和主格 · 查看更多 »

布里亞特共和國

布里亚特共和国(Respublika Buryatiya;布里亚特语:Буряад Улас)是俄罗斯的一个自治共和国,屬於西伯利亞聯邦區和東西伯利亞經濟區。南鄰蒙古國,西鄰圖瓦共和國,北部與西北部與伊爾庫茨克州接壤,東鄰後貝加爾邊疆區。其官方语言为俄语和布里亚特蒙古语。面积351,300平方公里。该地区首府为乌兰乌德,重要城市有恰克图等。.

新!!: 鄂温克语和布里亞特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布里亞特語

布里亞特語(Буряад хэлэн)——被中國和蒙古國視作蒙古語的一種方言,布里亞特人的語言,與俄語同為布里亚特共和国的官方語言。也通行于烏斯季奧爾登斯基布里亞特自治區、阿加布里亞特自治區、蒙古的北部,及中國的内蒙古。 在國際語種代號標準ISO 639-3裡,布里亞特語被視為大語言(若干种语言组成的语言)。使用布里亞特語的人口總數大約有59萬人(2004年統計),包含俄羅斯有368,807人(2002年的普查,其中在布里亞特的有23萬1千人),在中國大約有10萬人,而蒙古有6萬6千人左右。 布里亞特語為蒙古語族的一個分支。一些人把蒙古語分成中、东、西、北四个方言,布里亚特语是北部方言。中国的布里亚特语也称为蒙古语巴爾虎布里亞特方言(為中國巴虎古蒙古人所講的)。 就語音學而言布里亞特語存在有母音和諧的特性(在標準語而言為顎音及唇音)。蒙古语布里亚特方言,与内蒙古方言、喀尔喀方言在交流上没有障碍,但与西部方言(卫拉特语)差异较大。.

新!!: 鄂温克语和布里亞特語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鄂温克语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俄语

俄语(russkij jazyk,发音)為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俄語属于斯拉夫语族的东斯拉夫语支,是斯拉夫语族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俄羅斯、白俄羅斯、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的官方語言,主要在俄羅斯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使用,且在華沙公約組織的成员国裡曾經被学校广泛列为第一外语教学。在蘇联時代,苏联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非常强调俄语的重要性。虽然这些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现在很多开始强调使用当地语言的重要性,在部分國家俄語已不再是官方語言,但俄语仍然是这些地区最广泛使用的共通语言。俄语屬於印欧语系,是东斯拉夫语支中三個目前仍在使用的語言之一。目前發現最早的古東斯拉夫語文字是在第十世紀的內容。 俄语是歐亞大陸中分布區域最廣的語言,也是斯拉夫語中最多人使用的語言。俄语也是歐洲最多人使用的母語,是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1.44億人的母語。俄语是母語人口排名的第八名,是以人口排列的語言列表中的第七名。.

新!!: 鄂温克语和俄语 · 查看更多 »

國際音標

國際音標(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縮寫:IPA),早期又稱萬國音標,是一套用來標音的系統,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由國際語音學學會設計來作為口語聲音的標準化標示方法。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IPA), Handbook.

新!!: 鄂温克语和國際音標 · 查看更多 »

呼伦贝尔市

呼伦贝尔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原为呼伦贝尔盟,以境内呼倫湖和貝爾湖得名,首府海拉尔清朝时称呼伦布雨尔。市境南接兴安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邻黑龙江省黑河市,北界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西与俄罗斯及蒙古国相邻。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北部,大兴安岭纵贯市境,将市境分为三大部分,西部为呼伦贝尔草原,中部为大兴安岭林区,东部为低山丘陵及河谷平原。西缘额尔古纳河为中俄界河,于市境北端与石勒喀河交汇后称黑龙江,东缘嫩江为与黑龙江省的界河。全市总面积25.28万平方公里,人口252.65万,市人民政府驻海拉尔区。有滨洲铁路等多条铁路和111国道、301国道经过。 呼伦贝尔市曾经是名義上全世界陸地面積最大的城市級行政單位,这一纪录被2018年成立的那曲市打破,呼伦贝尔市實際上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僅有10人左右,是人口密度相對較低的城市。.

新!!: 鄂温克语和呼伦贝尔市 · 查看更多 »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中華人民共和国北部的一个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从清朝中期开始,瀚海以南,長城以北,東至哲里木盟,西至伊克昭盟的蒙古各旗被称为內札薩克或內札薩克蒙古,后来简称為内蒙古。1947年,由中共解放區控制的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内蒙古正式成為政區名。.

新!!: 鄂温克语和内蒙古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Krasnoyarsky krai)位於西伯利亞中部,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根據2005年4月17日的公民投票,兩個主體級自治區泰梅尔(多尔干-涅涅茨)自治区和埃文基自治区於2007年1月1日合併入本区。面積2,339,700 km² (俄羅斯第二,佔國土面積13%),人口2,966,042 (2002年),首府克拉斯诺亚爾斯克。.

新!!: 鄂温克语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 · 查看更多 »

离格

离格(又称奪格或从格,ablative case;拉丁:casus ablativus)在語法功能上為表示某些意義的狀語。有出现在拉丁语、梵语、俄语等原始印欧语系语言中,, The Latin Library, accessed 06-01-14但是蒙古语,藏语、芬兰语中也有类似的格。拉丁语的离格混合了印欧语系中的离格(表明来源)、工具格(表明使用)和方位格(表明在)。从这些最初的来源意思上,又有一些其它的意思发展起来,包括原因的离格(表明由什么产生)、时间的离格(表明“在某一时间”,来源于位置格)、做某些動詞的受詞以及绝对离格。.

新!!: 鄂温克语和离格 · 查看更多 »

科里亚克语

俄罗斯远东地区科里亞克語主要分佈區域 科里亚克语 (Нымылан、Корякский язык) 楚科奇-堪察加语系,是科里亚克族使用的语言。它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科里亚克区科里亚克族的语言。科里亚克语使用经修改过的西里尔字母。 人口:5200人。(2001年) 20世紀30年代,科里亞克語文學(Коряк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誕生;而且在20世紀70年代進一步的發展。.

新!!: 鄂温克语和科里亚克语 · 查看更多 »

萨哈林州

萨哈林州(Sakhalinskaya oblast)是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隶属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包括萨哈林岛(库页岛)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从日本获得的千岛群岛。总面积87,100平方公里,2010年统计人口497,973人,首府是南萨哈林斯克。萨哈林州的主体萨哈林岛本名库页岛,曾为大清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根据1858年所签订的《瑷珲条约》及1860年所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而割让与俄罗斯帝国。 1904年日俄战争之后,萨哈林岛南部被割让给日本,二戰期間,日本,1945年8月被苏联根据《雅尔塔协议》进攻日军,占领了萨哈林岛南部和南千岛群岛。目前日本对南千岛群岛,包括伊圖魯普島、庫納希爾島、希科坦島、哈博邁群島)的主权归属持有争议。.

新!!: 鄂温克语和萨哈林州 · 查看更多 »

西里尔字母

西里尔字母(Кирилли́ческий алфави́т或Кири́ллица,转写:Kirilličeskij alfavit或者Kirillica),也译作基里尔字母,又称斯拉夫字母,是通行于斯拉夫语族大多数民族中的字母书写系统。2011年時在歐亞大陸約有二億五千萬人的國家語言是以西里尔字母為標準文字,其中有半數在前蘇聯疆域範圍內。 西里尔字母大部分是以安色爾體希腊字母為基礎,並包括一些來自格拉哥里字母的字母,還包括一些連字。增添的字母用於古教會斯拉夫語且希臘語沒有的輔音。其名稱出於對先前創立格拉哥里字母的來自拜占庭的聖西里爾和美多德兄弟的敬意。學者們認為西里尔字母是由聖西里爾和美多德早期的門徒發展出來並規範化的。 在2007年1月1日歐盟東擴後,由於新加入的保加利亞使用西里尔字母,因此西里尔字母成為繼拉丁字母及希臘字母後的第三種歐盟官方字母。.

新!!: 鄂温克语和西里尔字母 · 查看更多 »

讷河市

讷河市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

新!!: 鄂温克语和讷河市 · 查看更多 »

越橘

越橘(学名:Vaccinium vitis-idaea),又名温普(盛京通志)、红豆(黑龙江)、牙疙瘩(大兴安岭),是杜鵑花科的落葉灌木植物,有“北國紅豆”讚譽;性耐寒,味熟时略酸甜,未熟略苦,生長在海拔900-2000米針葉林與闊葉樹交混區,紅果實可當果醬、鮮食,葉可製成茶葉泡茶,葉含烏蘇酸、鞣質成分。中医学认为它“利尿消炎”。喜酸性潮濕土壤。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維他命C、B族維他命等營養量,野生欧洲越橘大量分布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挪威和瑞典)。.

新!!: 鄂温克语和越橘 · 查看更多 »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满语:Sahaliyan ula),简称黑,位于内满洲北部,是全国最北和最东的省份, 省会驻地为哈尔滨。中俄界河黑龙江为境内最大河流,黑龙江之名由江名而来。省界北、东与外贝加尔边疆区、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接壤,南接中国吉林省,西邻内蒙古自治区,土地面积共约47.3万平方公里(含加格达奇、松岭),排名全国第6。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省常住人口约3831万人,其中汉族占95%以上,另有回、满、蒙、朝等53个少数民族。 黑龙江是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能源工业与农业基地,工业门类以机械、能源、食品、医药工业为主;粮食总产量和商品粮调出量均居全国首位。.

新!!: 鄂温克语和黑龙江省 · 查看更多 »

阿尔泰语系

阿尔泰语系(Altaic language, ),別译阿勒泰语系,是19至20世紀一些语言学家按照语言系属分类方法所划分的一组语群,现如今普遍认为该分类并不成立。 该分类主要将突厥语族、蒙古语族和通古斯语族划为一个语系,有時一些语言学家也将朝鮮語、日語包括其中。此外,也曾有语言学家将其和乌拉尔语系划分为一组语群即乌拉尔-阿尔泰语系。该分类方法包括的语言主要集中于中亚及其临近地区,包括60多种语言。该分类方法曾流行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但在当今语言学专家中已几乎没有支持者。.

新!!: 鄂温克语和阿尔泰语系 · 查看更多 »

赫哲族

赫哲族 是中国与俄罗斯共和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之一,在俄罗斯称为那乃人(нанайцы),分布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至鄂霍次克海。赫哲族在中国境内的人数较少,现有5354人(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同江市(1060人)、饶河县(529人)、抚远县(468人)和佳木斯市市辖区(936人),聚居在街津口、四排、八岔三个民族乡。.

新!!: 鄂温克语和赫哲族 · 查看更多 »

蒙古国

蒙古國(西里尔字母Монгол улс,传统蒙古文:)是一個亞洲單一議會共和制國家,位於俄羅斯聯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會處,首都與最大城市為烏蘭巴托。蒙古國由行政區劃分為21個省一個直轄市兼首都的烏蘭巴托所構成,其領土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里。 當前蒙古國的國土是古代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等,多個游牧民族生活和曾經建立政權的地區。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國,1271年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滅亡後蒙古人退回蒙古草原,但經常在邊境與明朝發生衝突。 16到17世紀起蒙古開始受到藏傳佛教影響,17世紀末時蒙古全境被納入清朝統治範圍,1911年清王朝崩潰後,蒙古曾宣布獨立,但未得到眾多國家承認,直到1921年人民革命取得在俄國控制下的獨立,並至1961年加入聯合國開始取得國際確認。 1924年成立的社會主義蒙古人民共和國受到蘇聯很大影響,成為蘇聯的衛星國。 1989年東歐劇變後,蒙古亦在1990年初發生了民主革命,導致1992年頒布了一個實行多黨制的新憲法,並開始向市場經濟過渡。 蒙古國國土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19大的國家,也是僅次於哈薩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 ,人口約300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主權國家。蒙古國可耕地較少,大部分國土被草原覆蓋,北部和西部多山脈,南部為戈壁沙漠,約30%的人口從事游牧或半游牧。蒙古國的主要宗教為藏傳佛教,主要民族為蒙古族,亦有哈薩克、圖瓦等其他少數民族分佈於西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660美元(2016年)。 蒙古於1997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繼續尋求增大其在地區經濟和貿易的參與度。.

新!!: 鄂温克语和蒙古国 · 查看更多 »

蒙古语

蒙古语是蒙古民族说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語族。蒙古语有很多方言,主要分为中部方言、西部方言(卫拉特语)、北部方言(布里亚特语)和东部方言(科尔沁-喀喇沁)。蒙古语接近辽国的契丹语,但是由于契丹文尚未完全解读,很难进行语言历史比较。 现在中国内蒙古以傳統蒙古語字母书写,並和簡體中文一起並列使用,而蒙古國在蒙古人民共和國時期由於苏联影响,废除了传统蒙文,主要使用西里尔字母,現已恢復使用傳統蒙文,使用量較少。 为了方便,这里使用的是蒙古文的转写,这种写法代表蒙古语在13世纪的发音,与现在的方言有明显的区别。但是,从这种写法可以推断现在各种方言的读音,而进行相反的转换(从现在的发音推断古蒙古语的发音)则很困难。.

新!!: 鄂温克语和蒙古语 · 查看更多 »

蒙古语字母

#重定向 蒙古語文字.

新!!: 鄂温克语和蒙古语字母 · 查看更多 »

锡伯族

錫伯族(z)是55个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辽宁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约19万人(2010年)。.

新!!: 鄂温克语和锡伯族 · 查看更多 »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a)是中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使用鄂伦春语,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小兴安岭中。人口约8700人(2010年)。“鄂伦春”是民族自称,意为“山岭上的人”,或“有驯鹿的人”。鄂伦春族人过去普遍信仰萨满教,崇拜自然物,相信万物有灵。盛行对祖先的崇拜。.

新!!: 鄂温克语和鄂伦春族 · 查看更多 »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俄语:Эвенки,旧称通古斯或索伦)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中国鄂温克人主要信仰萨满教,俄罗斯鄂温克人除少数信仰萨满教外,主要为东正教信徒。鄂温克人讲鄂温克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 无文字。历史上曾使用满文。.

新!!: 鄂温克语和鄂温克族 · 查看更多 »

鄂温克族自治旗

鄂温克族自治旗()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呼倫貝爾市中部下轄的一個自治旗,面积1.91万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为14万。旗政府驻巴彦托海镇,邮政编码021100。該旗以鄂温克族為主,近年以旅遊與貿易為主。其中與俄羅斯與蒙古國的貿易來往為主軸。.

新!!: 鄂温克语和鄂温克族自治旗 · 查看更多 »

色楞格省

色楞格省(Selenge aimag)位於蒙古國北部,面積41,152平方公里,人口97,585 (2011年)。首府苏赫-巴托尔。 得名於流經該省的色楞格河。 省内有城市阿勒坦布拉格(即买卖城)。.

新!!: 鄂温克语和色楞格省 · 查看更多 »

雅库特语

雅库特语 或称为萨哈语,是雅库特人的语言,属于突厥语族,是俄罗斯联邦之薩哈共和國的官方语言之一。.

新!!: 鄂温克语和雅库特语 · 查看更多 »

通古斯

通古斯一词可以有以下几个意思.

新!!: 鄂温克语和通古斯 · 查看更多 »

通古斯语族

#重定向 满-通古斯语系.

新!!: 鄂温克语和通古斯语族 · 查看更多 »

SOV

#重定向 主賓動語序.

新!!: 鄂温克语和SOV · 查看更多 »

Ɵ

(带横划的o)是在1929年至1939年期间,阿塞拜疆语的一个拉丁字母,用来代表半開前圓唇元音 。ɵ 後来被西里尔字母 Ө ө 和1991年之後的拉丁字母 Ö ö 取代。 ɵ 也是非洲参考字母之一。 而在國際音標中,小写 用来代表半閉央圓唇元音。 注意,这个字母不同於 Ø ø 或希腊字母 Θ θ。.

新!!: 鄂温克语和Ɵ · 查看更多 »

楚科奇语

楚科奇语(ԓыгъоравэтԓьэн йиԓыйиԓ、Chukchi 、чукотский язык)為俄罗斯联邦远东地区楚科奇自治区楚科奇人的语言,屬古西伯利亞語言的一種,2010年俄羅斯普查使用人口约5,100人。根據UNESCO的瀕危語言紅皮書,楚科奇語被列為瀕危語言之中。.

新!!: 鄂温克语和楚科奇语 · 查看更多 »

汉语

漢語,又稱中文、華文、唐話、中國話等,是漢藏語系漢語族下之一種語文,為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目前世界有六分之一人口做為母語。漢語有多種分支语言,當中現代標準漢語為現行的漢語通用語,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又稱為普通話)、以及中華民國的国语。此外,漢語還是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傳統華人社會習慣稱之為「漢語」,本文一律以漢族慣稱「漢語」來表示,國際間常稱中文。其他稱呼僅限特定人群使用,請另見相關條目。,并被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采用为官方语言。 汉字是汉语的文字書寫系统,又称汉文、中文、华文、唐文,在中华民国又称为国文,是一种意音文字,表意的同時也具一定的表音功能。漢語属分析语,有声调。漢語包含書面語及口語兩部分,古代書面汉语称为文言文,现代书面汉语一般指使用現代標準漢語語法、詞彙的中文通行文体(又称白话文)。 对于汉语的分支语言,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将汉语定义为语言,并将官话、贛語、闽语、粤语、客家语、吴语、湘语七大语言定义为一级方言;另一种观点则将汉语视为语族,其下無法互相溝通的視為語言,如國際標準化組織就將漢語族分為13種語言:闽东语、晋语、官话、莆仙语、徽语、闽中语、赣语、客家语、湘语、闽北语、闽南语、吴语、粤语。.

新!!: 鄂温克语和汉语 · 查看更多 »

满语

满语,又称满洲语,是满洲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是一种主宾谓结构的粘着语。 满语是满族人的母语。在清朝,满语被称为清语、国语,具有官方语言的地位,因而留下了数量庞大的满文文献。早期的清代文书全部使用满文书写,至中期开始使用满汉双文。至清末民初,大量满族人只会说汉语,满语逐渐式微。其后,大部分满族人不懂得这种语言,他们已经改说汉语,今日满语的母语使用者总数在五十人以下,大部分居住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的三家子村。满语因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重大危险”级别的濒危语言。.

新!!: 鄂温克语和满语 · 查看更多 »

满-通古斯语族

#重定向 满-通古斯语系.

新!!: 鄂温克语和满-通古斯语族 · 查看更多 »

满族

满族(a),全稱滿洲族 ,清代官称满洲,因以红缨为传统帽饰,故有红缨满洲之名,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通古斯民族中最大的一个支系,普查人口数量为10,410,585人,为中国的第四大族群,仅次于壮族和回族的第三大少数民族。满族及其先民靺鞨、女真曾经在中国历史中先后建立渤海国、金朝和清朝。 目前满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及华北地区,以散居为主,其中居住在辽宁的人口最多。此外,河北、黑龍江、吉林、內蒙及北京等31個省市自治区也有广泛的人口分布。除了散居之外,满族也有自己的聚居区,如新宾、岫岩、青龙、丰宁、伊通、清原、围场、宽城、本溪、宽甸、桓仁满族自治县,还有凤城及北镇两个享有民族县待遇的县级市和满族的民族自治乡镇300余个。.

新!!: 鄂温克语和满族 · 查看更多 »

滨海边疆区

滨海边疆区(Primorsky krai)是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的一个边疆区,面积164,673平方公里,2010年統計人口1,956,497人。首府是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该区与中国黑龙江省及朝鲜接壤。 清代中国于1689年与俄罗斯帝国订立《尼布楚条约》,是中国首次与西方国家签订具现代国际法標准的条约,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具有主权性质边界,条约确定包括滨海边疆区等外東北地區劃入中国主权范围。1860年11月14日俄罗斯逼迫中国清朝政府簽署了《中俄北京條約》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同管理的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之地(包括库页岛以及海参崴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歸俄國所屬,从此中国失去了這片东北地区对日本海的出海口。.

新!!: 鄂温克语和滨海边疆区 · 查看更多 »

拉丁字母

拉丁字母(也稱為罗马字母)是多數歐洲語言采用的字母系统,是世界上最通行的字母文字系統。拉丁字母作為羅馬文明的成果之一,隨著征服推廣到西歐廣大地區。.

新!!: 鄂温克语和拉丁字母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奥罗琴语埃文基語埃文基语比拉尔琴语比拉尔语索伦语索倫語牧尔琴语鄂溫克語通古斯語通古斯语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