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無盡意菩薩

指数 無盡意菩薩

無盡意菩薩(Akșayamati),是東方佛國的大菩薩。在密宗,密號無盡金剛,居金剛界曼荼羅北方四尊之首,亦为賢劫十六尊之一。亦是《藥師如來經》八大菩薩之一。無盡意菩薩發心無盡,欲將五濁惡世等等無量世界,轉化為佛國淨土,又要調伏無限剛強眾生,使他們成就佛果,故稱為無盡意菩薩。無盡意菩薩,在《妙法蓮華經》普門品中亦曾出現,與釋迦佛對話,並供養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本願經中,亦有提到無盡意菩薩的地方,其時化身為羅漢,與地藏菩薩的其中一世有所接觸。「羅漢福度光目者,即無盡意菩薩是...

12 关系: 妙法莲华经密宗五濁佛土菩萨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藥師如來經释迦牟尼金刚界淨土曼荼羅

妙法莲华经

《妙法蓮華經》(梵文:सद्धर्मपुण्डरीकसूत्र ),簡稱《法華經》,法華三部經之一,其餘兩部經為《無量義經》與《觀普賢菩薩行法經》。梵文 Sad-dharma,中文意為「妙法」。Puṇḍárīka 意译為「白蓮花」,以蓮花(蓮華)出淤泥而不染,比喻佛法的洁白、清净。Sūtra 意為「經」,故此經之全名為《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說一乘圓教,表清淨了義,究竟圓滿,微妙無上。全文共二十八品,前十四品說一乘之因,後十四品說一乘之果。《法華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所說的教法,佛陀弘法《法華經》和《涅槃經》共八年,屬於開權顯實的圓融教法,大小無異,顯示所有眾生皆可成佛之一乘了義。在天台宗五時教判中,屬於法華、涅槃之最後一時。.

新!!: 無盡意菩薩和妙法莲华经 · 查看更多 »

密宗

密大乘佛教,又名金剛乘(वज्रयान ;;蒙古语:Очирт хөлгөн),是大乘佛教的一个支派,與印度教的怛特羅密教同時,在印度笈多王朝時期興起。印度的這一系教派,在修行方式上而非在教理上有很多不許公開的秘密傳授,及充滿神秘內容的特徵,因而又被稱為密教;而相對於密教,之前的佛教流派包括其他的大乘佛教、上座部佛教,則被稱为顯教。它的別名甚多,又稱為怛特羅佛教、密宗、秘密教、秘密乘、密乘、金刚乘、真言乘、瑜伽密教、真言宗。 歷史上密教流傳地域十分廣大,目前密教在日本和西藏最為興盛。日本密教傳承自中國的唐密,唐密傳承自印度的前期、中期密教。日本有東密(真言宗)和台密(天台密教)兩大分支,东密的道场在東寺、高野山,台密在比叡山、三井寺,本尊是大日如来。西藏密教則是傳承印度的後期密教,藏密流傳於西藏、青海、蒙古和四川西部,本尊是普贤王如来、金剛總持等。南诏大理国还盛行过阿吒力教,俗称滇密。.

新!!: 無盡意菩薩和密宗 · 查看更多 »

五濁

五濁:佛教術語,是指五種渾濁不淨之法,包括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合稱五濁。.

新!!: 無盡意菩薩和五濁 · 查看更多 »

佛土

佛土,又作佛国、佛国土、佛界、佛刹。为佛教术语。指佛所住的位处,或佛教化的国土。。古時印度有釋迦摩尼傳道解惑,中國僧人如玄奘,法顯等前往取經,故經文上亦有佛土,佛國,淨土,天竺稱呼。 日本語中,佛國指的是法國。見《佛國陸海軍人戰死者紀念碑》。 佛土包括净土与秽土(凡夫居住的现实世界)。上座部的说一切有部主张佛土意指释迦牟尼佛诞生的娑婆世界,其后佛身演变成真如之理体为法身,历史性之佛陀为应身、化身等。故因应化身观,而有真佛土、应佛土之说。佛土因佛身的解释不同,遂有二种、三种、五种等说。.

新!!: 無盡意菩薩和佛土 · 查看更多 »

菩萨

菩薩,即菩提薩埵(बोधिसत्त ;बोधिसत्त्व )之略稱,過去曾譯作菩提索多、冒地薩怛縛、或扶薩。Bodhi(菩提)意為「覺悟」,satto或sattva意為「有情」,譯成漢語的意思為註定走向覺悟的有情眾生。 此外,受到佛教傳入的影響,在中国民间信仰中,也常泛称非佛教的神明为菩薩。.

新!!: 無盡意菩薩和菩萨 · 查看更多 »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अवलोकितेश्वर,),漢語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枳低濕伐邏」,名號意為「觀察世間音聲覺悟有情」,又譯為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在民間信仰中常被尊稱觀音佛祖、觀音大士、白衣大士。為大乘佛教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與大勢至菩薩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同時祂也是四大菩薩之一。.

新!!: 無盡意菩薩和觀世音菩薩 · 查看更多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梵文:Avalokiteśvara-vikurvạna-nirdeśaḥ),是《妙法莲华经》(七卷本)中的第二十五品,又被稱為《觀世音經》(觀音經)。由姚秦鸠摩罗什译长行,隋阇那崛多和笈多补译偈颂。因该经文说观世音菩萨普门圆通之德,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示现三十二应身,普使有情圆成佛道,开周遍法界之门,广济众生,故名“普门品”。河西王沮渠蒙逊时代,此品举世流通,功验最多,历久不衰。這部經典與〈觀自在菩薩章〉、〈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被稱為「觀音三經」。.

新!!: 無盡意菩薩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 查看更多 »

藥師如來經

#重定向 藥師經.

新!!: 無盡意菩薩和藥師如來經 · 查看更多 »

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शाक्यमुनि,,意為「釋迦族之聖者」),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公元前566年-公元前486年,Siddhāttha Gotama;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創始人,尊稱释迦牟尼佛,出生於今尼泊爾南部。被尊稱為佛陀(、意為「覺悟者」)、世尊(释尊)等;通稱釋迦如來、釋迦文佛、釋迦佛,从明朝开始,漢地還尊稱他為如來佛祖,或稱佛祖,即「佛教之創祖」,簡稱如來佛。清代的滿人則稱之為佛爺。在中國民間信仰中,被神化而視為至高神明,故在一般道教、民間信仰之廟宇也往往設有大雄寶殿供奉之,甚至是三寶殿,供奉含有釋迦牟尼佛之三寶佛及菩薩、羅漢、祖師等;然而在佛教中,神属于六道众生中的天眾,释迦牟尼佛是已经解脫出離六道輪迴的圓滿智者。.

新!!: 無盡意菩薩和释迦牟尼 · 查看更多 »

金刚界

金剛界(वज्रधातु ),密宗術語,藏傳佛教稱為瑜伽續、瑜伽怛特羅,是一個密宗流派,以密續《金剛頂經》為根本經典。它與胎藏界合稱二部純密。它是唐密的中心,後傳至日本,形成東密與台密。 金剛界是日本東密及台密的核心教義之一,在日本信奉者較多。藏傳佛教視它為下三部瑜伽之首,修習的人較少。.

新!!: 無盡意菩薩和金刚界 · 查看更多 »

淨土

淨土(Kṣetra),譯為剎、剎土,即地方或世界;是一个佛教術語。淨土即是清淨的地方,沒有染污的莊嚴世界。在大乘佛教裏指的是任何一個佛菩萨为渡化有情眾生,以本愿力成就的佛土,都可以稱淨土。 對於淨土的信仰,產生了淨土崇拜。在漢傳佛教中,「淨土」一詞常指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

新!!: 無盡意菩薩和淨土 · 查看更多 »

曼荼羅

曼荼羅(梵文: मण्डल,,原義為圓形),又譯為曼陀羅、慢怛羅、滿拏囉、曼達拉等,意譯“壇”、“壇場”、“壇城”、“輪圓具足”、“聚集”等;藏語譯為(dkyil-vkhor),音譯“吉廓”,意譯為“中圍”。原是瑜伽修行中,所需要而建立的一個小土台,後來也用繪圖方式製作。這個傳統被密宗吸收,形成許多不同形式的曼荼羅。 它是密教传统的修持能量的中心。依照曼荼羅的各種含意,它就是各個宗教,為了描述或代表其宗教的宇宙模型,或顯現其宗教所見之宇宙的真實,所做的「萬象森列,圓融有序的佈置」,用以表達宇宙真實「萬象森列,融通內攝的禪圓」。曼荼羅梵文字的意思是“本質”加上“有”或“遏制”,也意為“圓圈周長”或“完成”。 根據《大日經》和《金剛頂經》,密教在諸尊集會場所的佈置和宗教成就的次第方面,有大日經為胎藏界曼荼羅及金剛頂經為金剛界曼荼羅兩部曼荼羅,分別呈顯「原本是佛子的每個宗教人才都在上師祖佛保護栽培之中」和「金剛而不染的無上宗教成就需要教眾學人自立自強以求」的涵義。在能夠「即身成佛」的教義和教儀中,則有大曼荼羅,三昧耶曼荼羅,法曼荼羅,羯磨曼荼羅等四種。密教「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等五智和「身密、口密、意密」等三密,就以象徵的形式藏在這些曼荼羅之中。.

新!!: 無盡意菩薩和曼荼羅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無盡意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