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洛克菲勒大學

指数 洛克菲勒大學

洛克菲勒大學(Rockefeller University)是一所私立大學,主要專注於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位於紐約曼哈頓,前身為洛克菲勒醫學研究所(Rockefeller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於1901年由石油巨人约翰·D·洛克菲勒創立,1965年改為現名。 許多生物医学領域的重大突破皆是在該校誕生。如確認DNA為遺傳現象的基礎,發現血型,發現病毒導致癌症的情況,並開發了現代細胞生物學。迄今有36位諾貝爾獎得主的研究與該校有密切關係。.

34 关系: 卡尔·兰德施泰纳古特·布洛伯爾各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大學大隅良典威廉·霍华德·斯坦乔舒亚·莱德伯格亚历克西·卡雷尔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保罗·纳斯保罗·格林加德喬治·埃米爾·帕拉德傑拉爾德·埃德爾曼克里斯汀·德·迪夫私立大學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普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纽约罗伯特·布鲁斯·梅里菲尔德罗德里克·麦金农爱德华·劳里·塔特姆血型裴頓·勞斯迈克尔·扬霍爾登·凱弗·哈特蘭阿爾伯特·克勞德赫伯特·斯潘塞·加塞脱氧核糖核酸温德尔·梅雷迪思·斯坦利戴维·巴尔的摩斯坦福·摩尔托斯坦·威泽尔拉尔夫·斯坦曼曼哈頓

卡尔·兰德施泰纳

卡尔·兰德施泰纳(Karl Landsteiner,),美国籍奥地利细菌学家。1900年他发现了人类的ABO血型系统,为此他于193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37年他又与亚历山大·所罗门·维纳(Alexander Solomon Wiener)一起发现了Rh血型系统。.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卡尔·兰德施泰纳 · 查看更多 »

古特·布洛伯爾

古特·布洛伯爾(Günter Blobel,),德裔美国生物学家。 因为发现信号肽被授予199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地址标签”信号肽引导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到达细胞内恰当的地点,这一机制被称为蛋白质导向。2018年2月18日,布洛伯爾因病在美国纽约去世,终年82岁。.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古特·布洛伯爾 · 查看更多 »

各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各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詳列了各個與諾貝爾獎得主有聯繫的大學(獲獎者可為該校的學生、校友或教職員)。院校的次序按聯繫人數的多寡排列顯示——由多至少。 值得注意的是,每所院校均有自己的計算法則,這些標準有些較為寬鬆而有些則較嚴謹。 例如:某些大學並不計算那些在得獎以後才加入的人,而有些則仍將其計算在內;有些亦不計算在校任教不足1年的教職員,但其他的卻仍視其為與該校有聯繫的得獎主。為了公平比較,這裡的數字為统一採用较寬鬆的方法計算後所得出的結果。下表中還會顯示“校方数据”的數字,此為該校自己的計算結果。這些校方統計亦可能與這裡所顯示的有很大的參差。 再者,亦很難斷定每所院校對培養諾貝爾獎得主所作出的貢獻的多寡。某些獲獎者在不同的大學裡完成其本科及研究生課程;某些得主亦曾在不同院校進行研究或任教。因此同一個名字或獲計算入不同的大學裡,而下面的數字亦僅供參考。 有些為“聯邦制”分若干個分校的大學,在這裡會以各個分校作計算單位。這裡包括英國的倫敦大學及美國的加州大學。前者分為倫敦大學學院、倫敦國王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而後者則包括十個地區的校園。 另外,諾貝爾基金會本身亦有類似的人物列表,只以得獎者獲獎時在職的教育機構為歸類準則。 為避免任何有關“聯繫者”定義的爭論,這裡將其界定為該校的:学生及校友、长期教职员和短期教职员。但聯繫者並不包括教學顧問(consultants),因其不屬於專任任教的職員。.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各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大學

大學是提供教學和研究條件和授權頒發學位的高等教育機構。現代的大學通常包括授予學士學位的一個本科生院,下設不同學院及學系,以及授予碩士和博士學位的研究生院或研究所。.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大學 · 查看更多 »

大隅良典

大隅良典(,),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学家。現任東京工業大学前沿研究機構特聘教授、第6位東京大學特別榮譽教授等職。文化勳章表彰。文化功勞者。 大隅教授曾獲得京都獎、蓋爾德納國際獎及威利獎。2016年他因「對細胞自噬機制的發現」成為21世紀第2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單人得主,中央社,2016年10月3日,中央社,2016年10月3日,中央社,2016年10月3日。.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大隅良典 · 查看更多 »

威廉·霍华德·斯坦

威廉·霍华德·斯坦(William Howard Stein,),美国生物化学家,1972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威廉·霍华德·斯坦 · 查看更多 »

乔舒亚·莱德伯格

乔舒亚·莱德伯格(Joshua Lederberg,),美国分子生物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遗传学、人工智能和太空探索。因发现细菌遗传物质及基因重组现象而获得195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奖项的另一半授予了乔治·韦尔斯·比德尔和爱德华·劳里·塔特姆。.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乔舒亚·莱德伯格 · 查看更多 »

亚历克西·卡雷尔

亚历克西·卡雷尔(Alexis Carrel,)是一位法國外科醫生、生物學家與優生學家。曾經在1912年因為對於血管以及器官移植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此外他也曾是法國群眾黨(Parti Populaire Français)成員。此政黨是維琪法國時期的親納粹政黨。.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亚历克西·卡雷尔 · 查看更多 »

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

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Fritz Albert Lipmann,),生於德国的猶太裔美國籍生物化学家,由于发现辅酶A及其作为中间体在代谢中的重要作用而获得195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 · 查看更多 »

保罗·纳斯

保羅·麥克西姆·納斯爵士,(Paul Maxime Nurse,),通稱保羅·納斯(Paul Nurse),英国細胞生物學家、皇家學會前會長和任現行政總裁及主席。由於發現調節細胞週期的關鍵蛋白質,他和利蘭·哈特韋爾與蒂姆·亨特一同獲頒2001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保罗·纳斯 · 查看更多 »

保罗·格林加德

保罗·格林加德(Paul Greengard ,),美国生物医学家。.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保罗·格林加德 · 查看更多 »

喬治·埃米爾·帕拉德

喬治·埃米爾·帕拉德(George Emil Palade,),出生於羅馬尼亞雅西的美國細胞生物學家。由於對細胞胞器功能與構造的研究,而與阿爾伯特·克勞德(Albert Claude)及克里斯汀·德·迪夫(Christian de Duve)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喬治·埃米爾·帕拉德 · 查看更多 »

傑拉爾德·埃德爾曼

傑拉爾德·埃德爾曼(Gerald Maurice Edelman,)是一位美國生物學家。由於關於免疫系統的研究,而獲得了197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東京工業大學教授大隅良典曾受其指導。.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傑拉爾德·埃德爾曼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汀·德·迪夫

克里斯汀·德·迪夫(Christian René de Duve,)),出生於英國的細胞學家與生物化學家,是比利時移民的後裔。1920年,他與家人一起回到比利時。 他主要的研究領與在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他偶然地發現了真核生物的兩種細胞器,包括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與溶酶体(lysosome)。1974年,由於對細胞構造的研究,而與阿爾伯特·克勞德(Albert Claude)及喬治·帕拉德(George Palade)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近年的研究則主要在於生命的起源,例如內共生學說。.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克里斯汀·德·迪夫 · 查看更多 »

私立大學

私立大學(Private University)是主要由民間資本維持經營的大學,一般指非由地方或者國家政府管理,其主要經費來源仰賴學費、捐款、募款等非政府資金,以維持其獨立非營利組織之特性。.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私立大學 · 查看更多 »

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普

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普(John Howard Northrop,1891年7月5日纽约州扬克斯 - 1987年5月27日亚利桑那州威肯堡),美国化学家,194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普 · 查看更多 »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英文:John Davison Rockefeller,),美国实业家,慈善家,因革新了石油工业和塑造了慈善事業現代化結構而闻名。1870年创立标准石油,在全盛期壟斷了全美90%的石油市場,成為歷史上的第一位億萬富豪與全球首富。1914年巔峰時,其財富總值達到美國GDP的2.4%(9億美元,美國GDP365億美元),折合今日之3000億美元以上,普遍被視為西方世界史上首富。 他受到记者與各種輿論的攻击,標準石油最後被判决違反反托拉斯法并在1911年被拆分為34家公司(事實上,反托拉斯法正是針對標準石油而制定的)。規模之巨大,其後繼企業之一艾克森美孚在百年後的今天仍是全美第2大企業。 另一方面,洛克菲勒在人生的后40年致力于慈善事业,主要是教育和醫藥领域,而在1897年结束对标准石油的直接管理。他出資成立洛克菲勒研究所資助医学研究,主要貢獻包括;成立约翰霍普金斯公共卫生学院、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根除北美鉤蟲和黄热病,贊助野口英世的梅毒病原體研究,贊助亞歷山大·弗萊明的青黴素研究。他也對黑人族群特別關照,斥巨資提升黑人教育。他是虔诚的北浸礼会教友,並支持了很多教会背景的机构。 今天的兩所美國頂尖大學:芝加哥大學與洛克斐勒大學都是他創辦的。現今的紐約市也有許多洛克菲勒家族出資建立的地標,如聯合國總部大樓、洛克菲勒中心等等。 洛克菲勒坚信他人生的目的是「盡力的賺錢,盡力的存錢,盡力的捐錢」。他以許多負面手段成為了空前絕後的巨富,但他私生活嚴謹,終身不菸不酒,一生勤儉自持,在晚年將大部分財產捐出資助慈善事業,開美國富豪行善之先河,給今天如比爾·蓋茨與沃倫·巴菲特等富豪寫下了先例,成為美國近代史上最富傳奇色彩與爭議性的人物之一。.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 · 查看更多 »

纽约

纽约(New York)是位於美國紐約州的城市,為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紐約都會區的核心、以及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对全球的经济、商业、金融、媒体、政治、教育和娱乐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国际大都会。纽约还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因此紐約也被认为是世界外交的中心。纽约还被称为「世界文化之都.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纽约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布鲁斯·梅里菲尔德

罗伯特·布鲁斯·梅里菲尔德(Robert Bruce Merrifield,),美国生物化学家,198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最主要的贡献是发明了固相接肽技术。.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罗伯特·布鲁斯·梅里菲尔德 · 查看更多 »

罗德里克·麦金农

罗德里克·麦金农(Roderick MacKinnon,),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分子神经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教授。因对细胞膜中的离子通道功能的物理化学属性的研究,尤其是X射线晶体学的蛋白质结构的研究而分享获得了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与之分享这一奖项的是彼得·阿格雷,他因对離子通道的相關研究而获奖。.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罗德里克·麦金农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劳里·塔特姆

爱德华·劳里·塔特姆(Edward Lawrie Tatum,),美国遗传学家。他与乔治·韦尔斯·比德尔发现基因受到特定化学过程的调控而获得195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奖的另一半授予了乔舒亚·莱德伯格。.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爱德华·劳里·塔特姆 · 查看更多 »

血型

血型是对血液分类的方法,通常是指红细胞的分型,其依据是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某些可遗传的抗原物质。抗原物质可以是蛋白质、糖类、糖蛋白或者糖脂。通常一些抗原来自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或密切连锁的几个基因的编码产物,这些抗原就组成一个血型系统。在人类,目前已经发现并为国际输血协会承认的血型系统有30種,其中又以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恒河猴因子)最為重要。血型系统对输血具有重要意义,以不相容的血型輸血可能导致溶血反應的发生,造成溶血性貧血、腎衰竭、休克以致死亡。新生儿溶血症也和血型密切相关。.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血型 · 查看更多 »

裴頓·勞斯

弗朗西斯·裴頓·勞斯(Francis Peyton Rous,),美國生物學家,出生於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他發現了病毒在某些癌症中所扮演的角色,因而獲得1966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裴頓·勞斯 · 查看更多 »

迈克尔·扬

迈克尔·沃倫·扬(Michael Warren Young,),美国遗传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5年获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博士学位,1978年起任洛克菲勒大学教员,后成为该校副校长。2013年获得邵逸夫生命科学及医学奖,後再於2017年與同屬美國籍的迈克尔·罗斯巴什和杰弗里·霍尔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84年他的团队克隆出果蝇的周期基因,这个基因能够调节果蝇的生物钟。扬之后的研究还揭示了更多生物钟相关基因,以及它们产物的运作情况。.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迈克尔·扬 · 查看更多 »

霍爾登·凱弗·哈特蘭

霍爾登·凱弗·哈特蘭(Haldan Keffer Hartline,)是一位美國生理學家,由於關於視覺的神經生理學機制的研究,而與拉格納·格拉尼特及喬治·沃爾德共同獲得了196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霍爾登·凱弗·哈特蘭 · 查看更多 »

阿爾伯特·克勞德

阿爾伯特·克勞德(catIdx),比利時生物學家,1974年因為對細胞構造的研究,而與他的學生克里斯汀·德·迪夫(Christian de Duve)及喬治·帕拉德(George Palade)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阿爾伯特·克勞德 · 查看更多 »

赫伯特·斯潘塞·加塞

赫伯特·斯潘塞·加塞(Herbert Spencer Gasser,)是一位美國生理學家,於1944年因為關於神經細胞動作電位的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G G Category: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校友.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赫伯特·斯潘塞·加塞 · 查看更多 »

脱氧核糖核酸

--氧核醣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縮寫:DNA)又稱--氧核醣核酸,是一種生物大分子,可組成遺傳指令,引導生物發育與生命機能運作。主要功能是資訊儲存,可比喻為「藍圖」或「配方」。其中包含的指令,是建構細胞內其他的化合物,如蛋白質與核醣核酸所需。帶有蛋白質編碼的DNA片段稱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本身構造發揮作用,有些則參與調控遺傳訊息的表現。 DNA是一種長鏈聚合物,組成單位稱為核苷酸,而糖類與磷酸藉由酯鍵相連,組成其長鏈骨架。每個糖單位都與四種鹼基裡的其中一種相接,這些鹼基沿著DNA長鏈所排列而成的序列,可組成遺傳密碼,是蛋白質氨基酸序列合成的依據。讀取密碼的過程稱為轉錄,是根據DNA序列複製出一段稱為RNA的核酸分子。多數RNA帶有合成蛋白質的訊息,另有一些本身就擁有特殊功能,例如核糖體RNA、小核RNA與小干擾RNA。 在細胞內,DNA能組織成染色體結構,整組染色體則統稱為基因組。染色體在細胞分裂之前會先行複製,此過程稱為DNA複製。對真核生物,如動物、植物及真菌而言,染色體是存放於細胞核內;對於原核生物而言,如細菌,則是存放在細胞質中的拟核裡。染色體上的染色質蛋白,如組織蛋白,能夠將DNA組織並壓縮,以幫助DNA與其他蛋白質進行交互作用,進而調節基因的轉錄。.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脱氧核糖核酸 · 查看更多 »

温德尔·梅雷迪思·斯坦利

温德尔·梅雷迪思·斯坦利(Wendell Meredith Stanley,),出生于印第安纳州里奇维尔,美国化学家,194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S S S S Category:富兰克林奖章获得者.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温德尔·梅雷迪思·斯坦利 · 查看更多 »

戴维·巴尔的摩

戴维·巴尔的摩(David Baltimore,),美国生物学家,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他是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学教授,并曾在1997年到2006年期间担任校长。他還曾在1990年至1991年擔任洛克菲勒大學校長,並且在2007年他曾任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会长。1986年因為研究夥伴涉及偽造研究成果,受到波及,遭到美國國會調查,史稱巴爾的摩事件(Baltimore Case)。.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戴维·巴尔的摩 · 查看更多 »

斯坦福·摩尔

斯坦福·摩尔(Stanford Moore,),美国生物化学家,1972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M M Category: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校友.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斯坦福·摩尔 · 查看更多 »

托斯坦·威泽尔

托斯坦·威泽尔(Torsten Nils Wiesel,),瑞典神經科學家,與大衛·休伯爾(David H. Hubel)由於對視覺系統的訊息處理過程之研究,而和研究左右腦半球的羅傑·斯佩里(Roger W. Sperry)共同獲得1981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托斯坦·威泽尔 · 查看更多 »

拉尔夫·斯坦曼

拉尔夫·马文·斯坦曼(Ralph Marvin Steinman,),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免疫学家和细胞生物学家。他在1973年提出了樹狀细胞的概念與其在後天免疫系統運作機制,其时他在赞威尔·A·科恩的实验室做博士後研究。 2011年,史坦曼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一半獎項,以表揚他「發現樹狀細胞和其在後天免疫中的作用」,另一半獎項由布魯斯·比尤特勒與朱爾斯·霍夫曼平分。諾貝爾委員會於10月3日公布得獎名單,在這之前3天,史坦曼罹患胰腺癌病逝,因諾貝爾委員會維持授獎的決定,史坦曼成為繼埃里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特及道格·哈馬紹後,五十年來首位在過世後仍獲諾貝爾獎殊榮的學者。.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拉尔夫·斯坦曼 · 查看更多 »

曼哈頓

曼哈頓(Manhattan)是美國紐約市5個行政區之中最人口稠密的一個,與紐約縣(New York County)範圍相當。這個行政區主要由一個島組成,並被東河、哈德遜河以及哈林河包圍,並同時包括鄰近的一些小島嶼和唯一在北美本土大陸上的飛地大理石山。曼哈頓被形容為整個美國的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聯合國總部大樓的所在地。下曼哈頓的華爾街是世上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有高達1.2萬億的本地生產總值,並擁有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它的房地產市場也是全世界最昂貴之一,許多跨國企業也在此設立總部。 紐約縣是全國人口最稠密的縣。根據2010年的美國人口調查,它擁有1,585,873的居民,面积,即平均每平方英里有69,071的人口(26,668人/km²),也使它成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它也是全國其中一個最富有的地方,在2005年便有超過$100,000的GDP。它是紐約市僅次於布魯克林和皇后區後人口最多的行政區,卻是面積最小的。 由於每年有高達5,000萬的遊客到訪紐約市,故曼哈頓的不少景點都是世界知名的。其中,被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和「世界的中心點」的時代廣場是璀璨奪目的百老匯劇院的中心點、全世界其中一個最繁忙的行人過路處 以及世界娛樂產業的中心點。這個行政區也擁有很多世界知名的橋樑、摩天大廈以及公園;曼哈頓華埠是整個西半球最大的華人聚居地。格林尼治村的石牆酒吧被認為是LGBT權利運動的催化劑。曼哈頓也同時擁有大量的高中和大學,其中包括世界排名前50的知名學府如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以及洛克斐勒大學。由於紐約市是於曼哈頓的南端創立,故此紐約市政府的所在地紐約市政廳也位於此。.

新!!: 洛克菲勒大學和曼哈頓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洛克斐勒大學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