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泰山石刻

指数 泰山石刻

泰山石刻位于中国山东省泰安市,是泰山上石刻的总称,主要分布在泰山南麓,其中最重要的是经石峪摩崖刻经和唐摩崖刻石,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泰山刻石,又称封泰山碑,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东巡泰山时所立,现仅存残石2块,共10字,存于岱庙。 经石峪摩崖刻经位于泰山斗母宫东北龙泉峰下的山坳中,刻于北齐时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摩崖刻经,面积达2064平方米。所刻经文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共44行,2799字,现存1069字。 唐摩崖刻石位于岱顶南100米处的大观峰崖壁,刻于唐开元十四年(726年),由唐玄宗撰并书《纪泰山铭》,高12.3米,宽5.3米,24行,现存1008字。 唐摩崖东南侧德星岩上为北宋摩崖刻石,刻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由宋真宗篆额并真书《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现仅存篆额12字。.

14 关系: 大中祥符宋真宗山东省岱庙开元北齐唐玄宗唐朝石窟秦泰山刻石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剛經泰安市泰山

大中祥符

大中祥符(1008年—1016年)是宋真宗的第三个年號,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9年。.

新!!: 泰山石刻和大中祥符 · 查看更多 »

宋真宗

宋真宗趙恒(),原名趙德昌,又曾名趙休、趙元侃,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開封府尹(即後來的宋真宗趙恆,淳化五年(994年)九月加檢校太傅行開封尹,至道三年(997年)四月登基後離任)。997年以太子身份继位,在位25年。 宋真宗是著名諺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作者。.

新!!: 泰山石刻和宋真宗 · 查看更多 »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新!!: 泰山石刻和山东省 · 查看更多 »

岱庙

岱庙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南麓,也称东岳庙,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

新!!: 泰山石刻和岱庙 · 查看更多 »

开元

开元(713年十二月—741年十二月)为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29年。开元意思是开辟新纪元。开元年间,唐朝国力處於最强盛的時期,史称开元盛世。.

新!!: 泰山石刻和开元 · 查看更多 »

北齐

北齊(550年—577年)是中国北朝之鲜卑化汉人政权。550年6月9日(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建國號齊,建元天保,遷都鄴城,以晉陽為別都。史稱北齊或後齊,以別於南齊。以皇室姓高,又稱高齊。北齊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緯、幼主高恆六帝,577年被北周消滅,共享國二十八年。 幼主高恆時期,北周在北周武帝的统治下日渐兴盛,而北齐则衰落。577年北周統一北方,北齊滅亡。北齊滅亡後,境内的士族大多遷到關中,成为北周臣民。 三年後北周外戚楊堅篡位,建國號隋並南下滅陳結束中原自魏晉南北朝長達四百年的分裂局面。.

新!!: 泰山石刻和北齐 · 查看更多 »

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唐朝第九代皇帝(712年-756年在位);在位44年,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宋代避聖祖趙玄朗讳,清代避諱康熙帝「玄燁」,皆称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性格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儀表雄伟俊丽。 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之变,诛韦皇后,擁立睿宗李旦,並掌握朝政與京師實際兵權。公元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是為玄宗,隨即發動先天之變,赐死可能爭奪大位的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玄宗在位44年間,前30年開元之治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由於怠政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導致了後來長達8年的安史之亂,出奔四川,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自立為帝,即肅宗,尊玄宗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新!!: 泰山石刻和唐玄宗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泰山石刻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石窟

石窟是在山崖壁上开凿的洞窟,用于宗教等目的。.

新!!: 泰山石刻和石窟 · 查看更多 »

秦泰山刻石

泰山刻石,又称封泰山碑,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东巡泰山时所立。 碑高四尺五寸、宽一尺四寸,字型工整、笔画圆健,是秦始皇统一文字后的小篆,相传为宰相李斯所书。刻石北、东、西三面为秦始皇诏书,共144个字,南面为秦二世元年(前209年)所刻二世诏书78个字。 刻石原立於岱頂,至明只存29字。清乾隆五年(1740年)遭火,刻石遂失;嘉庆二十年(1815年)在山顶玉女池中搜得残石2块,尚存10字,移至岱庙;现在位于泰山岱庙东御座的露台前西侧,仅存二世诏书中的10个残字:斯、臣、去、疾、昧、死、臣、请、矣、臣。最著名的拓本为宋拓百六十五字本,收165字,曾由明朝大收藏家安国收藏,现藏于日本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

新!!: 泰山石刻和秦泰山刻石 · 查看更多 »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1年6月2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共518处。2002年11月22日增補里耶古城遺址;2003年3月2日增補阿爾寨石窟;2003年4月3日增補焦裕祿烈士墓。.

新!!: 泰山石刻和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查看更多 »

金剛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譯《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vájra-cchedikā-prajñā-pāramitā-sūtra),简称《金剛經》,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經典之一。南北朝時代的開善智藏,持誦該經,多有靈驗感應,加之以禪宗後來大力弘揚,使得金剛經成為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最多人日常早晚課誦的佛經。 早期天台宗和華嚴宗皆視金剛經為不了義的經典,唐朝以後的僧人,則多將該經視為闡揚佛性密意的經典,民間則極尊此經,認為讀通之後可以成就佛果,就是單純念誦時也能感召八大金剛護法。明朝末年的祕密宗教大力推崇金剛經,將「空」等同於「道」,視之為能源出萬物的「真空家鄉」。 20世纪初出土于敦煌的《金刚经》,为唐代咸通(868年)年間印刷,世界最早的印刷品之一,藏于大英图书馆。.

新!!: 泰山石刻和金剛經 · 查看更多 »

泰安市

泰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中部,黄河之东。北界济南市,东邻莱芜市,东南与临沂市相接,南与济宁市毗邻,西与聊城市及河南省濮阳市隔黄河相望。全市总面积7,761平方公里,人口560.08万。泰安之名取“国泰民安”之意,因泰山而驰名。主城区位于泰山南麓,山城一体,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以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新!!: 泰山石刻和泰安市 · 查看更多 »

泰山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古名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境内,矗立在鲁中群山间;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 泰山是中國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1987年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双遗产之一。.

新!!: 泰山石刻和泰山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