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毛姓

指数 毛姓

毛姓,漢姓之一,出自於周朝姬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06。2007年毛姓人口在中国大陆排名第87。.

64 关系: 姬姓孝明帝中國共產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布依族九龍西選區彝族佤族土家族北地郡周文王傣族公民黨 (香港)前秦回族立法會百家姓韶山市西域西河郡马日事变高山族蒙古族苻登苗族毛孩毛宁毛岸青毛岸英毛亨毛人凤毛俊輝毛忠毛玠毛炅毛瀛初毛遂毛鼎亨毛远新毛舜筠毛阿敏毛致用毛河光毛治國毛泽东毛泽民毛澤東...毛新宇毛文龙毛晋河州河陽郡滎陽郡满族朝鲜战争明史明宪宗明成祖文化大革命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扩展索引 (14 更多) »

姬姓

姬姓是中国上古八大姓之一,周朝的国姓,同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魏国、韩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取于有蟜氏,生黄帝,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史记·三代世表》记载: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后稷承继姬姓,是周朝的始祖,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姬姓国有53个。.

新!!: 毛姓和姬姓 · 查看更多 »

孝明帝

中國歷史上有兩位孝明帝,分別是:.

新!!: 毛姓和孝明帝 · 查看更多 »

中國共產黨

#重定向 中国共产党.

新!!: 毛姓和中國共產黨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的国家武装力量,由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组成。解放军由中国共产党建立,自成立起坚持“党指挥枪”原则,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所领导,中央军委主席统率全军。 从其前身中国工农红军成立之时起,该军队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就发挥了重要影响,并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朝鲜战争、中越战争等历次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当前,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有兩百萬名现役軍人,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正规军队。同时,中国是世界上国防预算第二高的国家,年度官方軍事預算總額達152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約為美國的四分之一。此外,解放军还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陆军,军舰数量世界第一、吨位总数世界第三的海军以及规模庞大的空军,并拥有洲際彈道飛彈、彈道飛彈潛艇、战略轰炸机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2018年4月中旬其综合军事实力也位居世界第二超越俄罗斯,仅次於美国。.

新!!: 毛姓和中国人民解放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是中国共产党在1945年七大到1982年十二大召開前,最高负责人职务的正式职称,简称中共中央主席。党主席领导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工作,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上的最高决策者。 1945年6月19日,中共中央举行第七届一中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共中央书记处主席兼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在会上被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此后毛泽东终身担任中央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集中制被破坏,中共中央主席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对国家大小事务拥有最终决定权,成为事实上的独裁者。在国家主席和国防委员会被废除后,党主席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法律上的最高统帅。 1982年9月1日,中共召開十二大,为完善集体领导制度,决定修改中国共产党章程,不再设立中央委员会主席,只设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并规定,中共中央总书记职能为负责召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工作。 中共八大党章中曾经表示,可以设立“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一职(設而未任);不过,当时任职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泽东最终没有出任中央委員會名誉主席,反而在中共七大、八大、九大、十大中连任四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直到逝世。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也成为毛泽东终身任职的职务。.

新!!: 毛姓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简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是中国共产党最高军事领导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上的最高军队统帅。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重要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 該職務根據《中国共产党章程》設立,前身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及副主席、委員的連任屆數在党章上並沒有限制。根据历史惯例,这一职位的担任者通常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新!!: 毛姓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 毛姓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布依族

布依族(布依文:Buxqyaix,国际音标:;壮文:Bouxyaej;Bố Y)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邻近的桂边壮族在语言上很相似,但民族风俗,生活习惯,民间艺术,起居建筑等等别具一格,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布依族人口主要集中于贵州,该省布依族占布依人口的94.11%,另外云南的罗平、四川的宁南、会理等地也有布依族聚居区。其他省份均有布依族分布,以杂居为主。中国布依族总人口2,973,217人(2000年人口普查),列第11大民族。 布依族也是越南的54个民族之一,在越南有1864人(1999年统计)。分为布依、都依两个支系,居住在河江省官坝县和老街省孟康县。其祖先系19世纪从中国贵州经云南迁到越南。由于人数较少和居住分散,越南布依族已逐渐融合于其他民族。越南另有热依族,是从布依族中分化出来,融合其他民族而形成的。 另外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使用莫語的莫家人、在貴州省使用錦語的錦人,皆不使用布依語,屬於中國未識別民族,但為了民族政策上的方便,便將這兩支民族劃分為布依族。.

新!!: 毛姓和布依族 · 查看更多 »

九龍西選區

九龍西選區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的選區之一,範圍包括整個九龍半島和新九龍西部以及地理上處於九龍東的啟德,即包括九龍城區、深水埗區及油尖旺區。.

新!!: 毛姓和九龍西選區 · 查看更多 »

彝族

彝族(ꆈꌠ),曾称倮倮,主要居住于中国西南地区,少数分布在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地区,总人口约900多万人(2010年)。中国大陆现有彝族871万4393人(2010年),为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中国彝族聚居区和人口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贵州三省,其余各省市区也均有散居分布。越南的彝族支系被称为“倮倮族”(LôLô),人口3,307人(1999年),为官方承认的54个民族之一,分布在河江、高平和老街等省。缅甸、老挝、泰国等地亦有近百万彝族,部分居住地还留存有少许指路经和古彝文。 彝族内部有“尼苏(崇尚黑色)”、“纳苏”(凉山彝族,纳苏颇)、“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倮倮”等多种称谓,部分不同称谓代表不同支系,各个支系族群之间主要以方言和服饰区别。彝族语言属緬彝語群彝语支,有六种方言。越南的倮倮族大多数属于说彝语南部方言的尼苏人。彝语原有一种表意文字,史称爨文,也有人认为它是音节文字,其中比较通用的有一千多个。1975年的四川《彝文规范试行方案》确定了819个规范彝字,该方案1980年被国务院批准,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推行。 彝族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学、历法等著作中,不乏价值极高的珍贵文献。.

新!!: 毛姓和彝族 · 查看更多 »

佤族

佤族(佤文:publisher / si viex / Brāog / Vax Ba Rāog / Vāx qux (口语) / Vā (文学语),旧佤文:Praok / Va;中国标准罗马字母:Va)是亞洲的一個跨國民族,主要分佈在瀾滄江與薩爾溫江之間的山地,分屬於緬甸與中國。在緬甸境內超過60萬人,主要分佈於佤邦,也分布於撣邦。在中國約43萬人,主要分佈在雲南省西南部的西盟佤族自治縣和滄源佤族自治縣,其餘分佈在瀾滄、孟連、雙江、耿馬、鎮康等縣。传统上佤族人信仰萬物有靈,现在则多信仰基督教或佛教。有木鼓崇拜。佤族使用佤語,佤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有巴饒克、佤和阿佤3個方言。中國的佤族原來沒有文字,1956年創製了一套以巴饶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岩帅语音为标准音的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

新!!: 毛姓和佤族 · 查看更多 »

土家族

土家族是拥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一支古老民族,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及武陵山方圆10万余平方公里区域,分布于湘、鄂、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共有8,353,912人(2010年)。人口数仅次于汉族、壮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列第八大民族,也是湖南、湖北与重庆三省市仅次于汉族的第二大民族,贵州省第五大民族。土家族本民族语言为两种土家语(畢基語和孟茲語),但现时大部分人口仅使用当地汉语西南官话,但土家族聚居地区使用的西南官话与汉民族的西南官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均有差别,尤以词汇最为突出,除了新近传入词汇,几乎不含临近汉民族巴蜀文化或两湖文化的特色词汇,取而代之则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遗留词汇。.

新!!: 毛姓和土家族 · 查看更多 »

北地郡

北地郡,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前271年)滅義渠後所置,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義渠縣(在今甘肅慶陽市西南)。西漢時北地郡治馬嶺縣(在今甘肅慶陽市環縣東南的馬嶺鎮)。東漢時由於羌族作亂,北地郡徙池陽(在今陝西泾陽西北)。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北地郡遷回原地。東漢建安十八年(213年),北地郡改治富平縣(在今寧夏吳忠市西南),至曹魏、西晉時,析馮翊郡僑置,郡治亦名富平縣(今陝西富平)。.

新!!: 毛姓和北地郡 · 查看更多 »

周文王

周太祖文皇帝,'''姬'''姓,名昌,中國商朝末期周氏族首领,兒子周武王追諡他為周文王,後世視之為道統的傳人之一。.

新!!: 毛姓和周文王 · 查看更多 »

傣族

傣族(傣仂语:ᦺᦑᦟ ;傣那语:ᥖᥭᥰ ;ไทย或ไท),可以指称泰老民族,又可指称中国境内的泰老民族。傣族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稱作泰族。傣族是中国跨境民族之一,與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關,与缅甸的掸族、坎底傣、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ไทย ),印度阿萨姆阿豪姆人系出同源。 中国境内的傣族,包括有傣泐(云南西双版纳、普洱)、傣阮(云南西双版纳,有几个村寨是傣阮村寨,而傣阮的主体主要位于泰国北部,此外还有老挝北部、缅甸掸邦)、傣龙(即掸族,缅甸掸邦云南德宏)、黑泰(云南金平)、傣痕(云南普洱,傣痕的主体主要位于缅甸掸邦景栋)等等。佤族对傣族称呼为“Siam”。 泰老民族按照地区和文化的不同,有各自的称呼,可以划分为30多个群体,主要的是: Shan(掸族/傣龙)、Tai Ya(傣亚/花腰傣)、Tai Nüa(傣讷/花腰傣);Khamti、Tai Laing、Tai Phake、Tai Aiton、Khamyang、Ahom、Turung(以上为7支为印度和印缅边境) Laos(老族,老族又有6个支系老龙、老允、老康等等)、Lao Isan(泰国伊桑地区老族)、Nyaw(泰国伊桑地区)、Phu Thai(普泰,泰国伊桑地区和老挝中部) Tai Dam(黑傣)、Tai Dón(白泰)、Tai Daeng(红泰)、Phuan(傣Phuan)、Thai Song(松) Tai Yuan(傣沅)、Tai Lü(傣泐)、Khun(傣痕) Siamese(暹罗泰族)、Southern Thai(泰国南部泰族)、Khorat(克拉泰族).

新!!: 毛姓和傣族 · 查看更多 »

公民黨 (香港)

公民黨(Civic Party)是香港民主派的第二大政黨,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其成立於2006年3月19日,現時是香港立法會第四大黨。 現任主席為前公民黨黨魁、資深大律師梁家傑。黨魁則是新界東民選立法會議員、大律師楊岳橋,內務副主席為香港明愛九龍社區中心擔任督導主任的註冊社工賴仁彪,外務副主席為香港島民選立法會議員、大律師陳淑莊,秘書長為前東區區議員陳啟遠,副秘書長則是北角丹拿選區民選議員鄭達鴻。.

新!!: 毛姓和公民黨 (香港) · 查看更多 »

前秦

前秦(350年—394年)是十六国之一。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352年苻健称帝,定都长安,国号“秦”。370年起,先後灭前燕、前凉及代国,统一北方。394年被西秦或後秦註所灭。當時朝鮮半島由高句麗、百濟、新羅割據,接受前秦册封。北方外族有柔然、庫莫奚、契丹及高車。西有吐谷渾及白蘭。 因其所据为战国时秦国故地,故以此立国号。前秦之称最早见于《十六国春秋》,后为别于其他以“秦”为国号政权,而袭用之。又以其王室姓苻,故又称为苻秦。.

新!!: 毛姓和前秦 · 查看更多 »

回族

回族(小儿经:;轉寫:khui khui),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至1953年的民族识别过程中官方确认的一个少数民族。回族一词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民族”的另一常用简称是“回民”。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目前在中国大陆人口数目为10,586,087人,人数现列中国第三。回族以散居为主,大部分省份均有回族。.

新!!: 毛姓和回族 · 查看更多 »

立法會

立法會可以指:.

新!!: 毛姓和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漢姓的书,成书於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新!!: 毛姓和百家姓 · 查看更多 »

韶山市

韶山市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湘潭、宁乡、湘乡3县市交界处,是湘潭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韶山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毛泽东的家乡。.

新!!: 毛姓和韶山市 · 查看更多 »

西域

西域,古代地理名称,中国汉朝时多指天山南麓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國家和地區,隋唐时的西域扩大,北至拂菻,中至波斯,南至婆罗门,元朝时更将欧洲和非洲的一部分包括在内。 在絲綢之路影響下,西域特指兩漢、隋唐兩代中原王朝朝廷設置的行政機構所管轄的位於今中國新疆大部及中亞部分地區,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化特徵依然可見于現在新疆地區的遺址及中国敦煌的壁畫。该地對東西方國家的貿易文化交流起到中轉站的重要作用。.

新!!: 毛姓和西域 · 查看更多 »

西河郡

西河郡,中国古郡名。 漢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分上郡北部置西河郡。治所在平定縣(縣治在今内蒙古鄂爾多斯東南),屬朔方刺史部。領三十六縣:富昌、騶虞、鵠澤、平定、美稷、中陽、樂街、徒經、臯狼、大成、廣田、圜陰、益闌、平周、鴻門、藺、宣武、千章、增山、圜陽、廣衍、武車、虎猛、離石、穀羅、饒、方利、隰成、臨水、土軍、西都、平陸、陰山、觬氏、博陵、鹽官。東漢初年改隷幷州。永和五年(140年)移治離石縣(在今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僅轄十三縣。置南匈奴單于庭於美稷縣。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之乱爆发后,匈奴侵邊,西河“百姓南奔”,其郡遂廢。 三國魏黃初三年(222年)割太原郡玆氏等縣復置西河郡,領漢代西河郡南部故地,治玆氏。晉置西河國,改玆氏為隰城。後趙置永石郡,前秦復改爲西河郡。北魏置西河郡,治隰城(今山西省汾陽市),屬汾州。隋因之。唐,以西河郡置汾州。.

新!!: 毛姓和西河郡 · 查看更多 »

马日事变

日事變是在1927年5月21日(馬日)晚上發生於長沙的一場兵變。 1926年7月北伐军攻克湖南长沙之后,共產黨和国民党左派在湖南實行土地改革,进行阶级斗争,消灭有产者;隨即展開階級鬥爭和屠殺政策,諸如長沙工商界鉅子金裕華、軍界聞人李佑文、以及素有文名久與章太炎齊名的葉德輝,李立三的父親,都被開會公審加以罪名,予以就地槍決。 1927年4月,长沙的几个地主李佑文、叶德辉、俞诰庆等被革命法庭判处死刑后,消息更是刺激了何键《》。被各地农运,赤卫队处决的地主中有一部分是北伐军官中家境较殷实者亲属,於是引起軍內極為不滿,北伐军向蒋提出抗议。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清党”。当时长沙属于汪精卫武汉国民政府,尚未分共。 5月21日下午,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第三十三团团长許克祥得到情报,称中国共产党计划在5月25日開始實行大烧杀,許遂于5月21日当晚发动“铲共行动”,指揮王東原、周榮光、李仲任、陶柳等人包圍封鎖中国国民党湖南省黨部、省特別法庭、共產黨黨部、總工會、農民協會等二十多處共黨機關,解除了工人糾察隊和農民自衛軍武裝,但滥杀左倾者,释放所有在押的地主,並宣布擁護蔣中正的南京國民政府,是為「馬日事變」。 5月23日,許克祥等人組成“中國國民黨湖南救黨辦事處”,5月28日又組成“中國國民黨湖南救黨委員會”,引發部份縣市遂有類似之舉。5月29日,唐生智態度轉變,通電反共,同時表示擁汪反蒋立場不變。「馬日事變」實際上就是武漢分共的一個開端。事变发生后,唐生智回师湖南,欲治许克祥擅自行动之罪,许率军南逃投蒋。.

新!!: 毛姓和马日事变 · 查看更多 »

高山族

山族是外來政權依歸化程度對台灣原住民執行分類管理所使用的稱呼。其範圍大概等同相於清朝時期所謂的「生番」,以及日本殖民當局所謂的「蕃人」、「高砂族」。中華民國政府概稱「17世紀漢人移民臺灣前即已在台灣島定居的族群」為台灣原住民族。此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定義下,高山族屬於「中華民族」,但因其治權未及台灣、蘭嶼,故其高山族官方人口數僅包含歷史因素而移往大陸各省之台灣原住民及其後裔。 與「高山族」對應的另一稱呼為「平埔族」,而這種二分法是外來政權依歸化程度對台灣原住民執行管理所使用的政治性劃分,並無任何人類學等分類根據,因此「高山-平埔」的二分法在台灣是被認為有種族主義與殖民主義的色彩。 。不過,目前無論是台灣普遍社會認知,或是各政府核准的教課書籍中,仍不乏使用此分類。目前原住民族意識抬頭,近年族人都致力於打破此政治性歸類,以回復呈現傳統文化樣貌。.

新!!: 毛姓和高山族 · 查看更多 »

蒙古族

蒙古族()是东亚及中亞的主要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蒙古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全球蒙古族人口约为一千万人,其中六百萬人居住在中国大陸境内,其餘的分佈于蒙古國以及俄罗斯。於中國大陸的蒙古族人主要居住於內蒙古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而在俄罗斯的則主要居住於布里亞特和卡爾梅克。 到近代19世紀末以後,由於「民族」一詞的含義引入,「蒙古族」便就取代「蒙古人」成為這一族群的正式名稱。 蒙古族所說的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現代蒙古人的祖先稱為。.

新!!: 毛姓和蒙古族 · 查看更多 »

苻登

帝苻登(),字文高,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氐族人,十六国前秦皇帝,苻堅族孫,建節將軍苻敞之子。在苻堅遭後秦君主姚萇殺害後,苻登曾領率氐族殘餘力量於關隴地區對抗後秦,後更被擁立為前秦皇帝。苻登起初屢次獲勝,但終敗給後秦,更遭俘殺。死後獲上廟號太宗,諡高皇帝。.

新!!: 毛姓和苻登 · 查看更多 »

苗族

苗族(苗语湘西方言:Ghaob Xongb;黔东方言:Hmub;川黔滇方言:Mongb;แม้ว / ม้ง;H'mông),是發源於东南亚的國際性民族,主要聚居於中國華南及東南亞。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中国大陆有苗族9,426,007人,占总人口的0.70%,为中国第五大民族。在越南和老撾名為赫蒙族(H'mông),人口78万7604人,列第8位。美国也有大约27万人的苗族裔美国人。.

新!!: 毛姓和苗族 · 查看更多 »

毛孩

没有描述。

新!!: 毛姓和毛孩 · 查看更多 »

毛宁

毛宁(),中国流行音乐歌手,辽宁沈阳人。1990年代的成名曲是〈涛声依旧〉。2000年11月22日晚,在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遇刺受伤。2005年复出。2007年参加香港回归十周年的相关演出。.

新!!: 毛姓和毛宁 · 查看更多 »

毛岸青

毛岸青(),初名永寿,譜名遠義,字岸青,以字行。参见《毛泽东的翻译师哲眼中的高层人物·毛泽东和他的爱子岸青和岸英》,人民出版社,2005年湖南湘潭人,生於長沙市,毛澤東與其第二位妻子楊開慧的次子,患有精神疾病,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毛岸青之兄毛岸英1950年11月下旬參與朝鲜战争陣亡後,毛岸青是毛澤東唯一在世的兒子,直至其於2007年去世。.

新!!: 毛姓和毛岸青 · 查看更多 »

毛岸英

毛岸英(),譜名远仁,字岸英,以字行,曾化名杨永福。祖籍湖南湘潭,生于湖南长沙,是毛泽东与其第二位妻子杨开慧的长子。朝鲜战争時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机要秘书兼俄语翻译,1950年11月25日在朝鮮平安北道昌城郡東倉面大榆洞(現在的東倉郡大榆勞動者區)的志愿军司令部遭空袭阵亡。.

新!!: 毛姓和毛岸英 · 查看更多 »

毛亨

毛亨,生平不詳,秦末汉初学者,是“毛詩”的開創者。毛遂侄儿,战国末期赵人(今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

新!!: 毛姓和毛亨 · 查看更多 »

毛人凤

毛人凤(),字齐五,浙江省江山縣(今浙江省江山市)人,中華民國陸軍上將,軍統局長。.

新!!: 毛姓和毛人凤 · 查看更多 »

毛俊輝

毛俊輝(Fredric Mao Chun Fai,),生於中國上海,毛氏自2001年4月1日起擔任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至2008年3月31日卸任,歷時七年。現為香港話劇團的桂冠導演。.

新!!: 毛姓和毛俊輝 · 查看更多 »

毛忠

毛忠(),字允誠,初名哈喇,陝西行都指揮使司涼州衛(今甘肅省武威縣)人,明朝军事将领。伏羌伯。.

新!!: 毛姓和毛忠 · 查看更多 »

毛玠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東漢末年人物,主要效力於曹操掌握下的東漢朝廷。.

新!!: 毛姓和毛玠 · 查看更多 »

毛炅

毛炅(),建宁(郡治今云南省曲靖市)人,是蜀漢至西晉初期將領。 毛炅本為蜀漢南中都督霍弋帳下牙門將,蜀亡後隨霍弋降魏,晉代魏後又归屬於晉朝。吳交阯郡吏呂興起事反抗吳國統治,引發「交阯之亂」,毛炅受霍弋派遣與爨谷、馬融、楊稷、董元等人率軍前往交阯支援叛吳的呂興,安撫了交阯等三郡。寶鼎三年(268年,晉泰始四年),吳國派劉俊等引兵來討伐,毛炅隨時任交阯太守的楊稷數次擊敗吳軍,後又與董元一起攻擊吳軍駐地合浦,在古城大敗吳軍,毛炅在戰中陣斬吳國大將修則,吳將劉俊也在戰鬥中陣亡。此戰取勝後,九真、鬱林兩郡也歸附晉國,毛炅被任命為鬱林太守。 建衡三年(271年,晋泰始七年),吳將虞汜、陶璜等再次率大軍前來,毛炅等人不敵,退守交阯,後糧盡不得已而投降。陶璜看中他武勇,想要赦免他,而修則的兒子修允堅持要處死他,毛炅寧死不屈,被剖腹割心依然叫罵不止。晉武帝聽說後,除令其長子襲爵外,將他其餘三子也賜封為關內侯。.

新!!: 毛姓和毛炅 · 查看更多 »

毛瀛初

毛瀛初(),中國浙江奉化縣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新!!: 毛姓和毛瀛初 · 查看更多 »

毛遂

毛遂,東周戰國時期趙國邯郸人(今河北邯郸)。為平原君趙勝的門客,战国时期著名说客。.

新!!: 毛姓和毛遂 · 查看更多 »

毛鼎亨

毛鼎亨(),字溯汾,號春門,江蘇長洲(今蘇州)人。 他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奉旨接替葉世倬擔任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為台灣清治時期這階段的地方統治者。.

新!!: 毛姓和毛鼎亨 · 查看更多 »

毛远新

毛远新(现用名:李实,外号小豆豆,),湖南省湘潭县人,生于新疆省迪化,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是毛泽东弟毛泽民和中共地下党员朱旦华之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革时期重要政治人物。.

新!!: 毛姓和毛远新 · 查看更多 »

毛舜筠

毛舜筠(Teresa Mo Shun Kwan,),香港著名演員,出道作品為佳藝電視的重頭劇——《紅樓夢》,後為香港無綫電視藝員,後轉戰影壇,近年曾為香港無綫電視部頭合約藝員。其大多拍攝喜劇電影,是香港首席女笑星,演出经验丰富,演技备受赞赏,亦為電視及電台主持。毛舜筠近年从商,经营化妆品业务。因其爽朗、率真的性格,使其廣結好友,故也是香港演艺界团体“至八会”的成员之一。2006年憑《早熟》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真正的笑匠 毛舜筠《TVB周刊》第921期專訪;2018年則藉由敘述自閉症患者之家庭困境為主題的電影《黃金花》,榮獲從影以來首座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

新!!: 毛姓和毛舜筠 · 查看更多 »

毛阿敏

毛阿敏()生于上海,是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乐坛天后級女歌唱家,代表作有〈渴望〉、〈思念〉、〈绿叶对根的情意〉等。伯乐是侯耀文,恩师为谷建芬。.

新!!: 毛姓和毛阿敏 · 查看更多 »

毛致用

毛致用,湖南岳阳人。中共前黨和國家領導人。 1977年9月至1988年5月擔任湖南省委书记,1977年11月-1979年4月擔任第四屆湖南省政协主席,1988年至1995年,接替萬紹芬擔任江西省委书记,1995年至1998年出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1998年至2003年,擔任第九屆全国政协副主席。 M毛 M毛 M毛 Category:江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Category:中共湖南省委书记 Category:湖南省政协主席 Category: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ZHI.

新!!: 毛姓和毛致用 · 查看更多 »

毛河光

毛河光(Ho-Kwang Mao,),地球物理学家,美國科學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目前是美國地球物理實驗室的負責人。.

新!!: 毛姓和毛河光 · 查看更多 »

毛治國

毛治國(),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浙江省奉化縣,乃1990年代李登輝執政時期重要的交通事務幕僚,馬英九政府第五任及最後一位國民黨籍行政院院長。他也是至今最後一位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前出生的行政院院長。.

新!!: 毛姓和毛治國 · 查看更多 »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亦是中國現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战略家和思想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终身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被尊称为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兼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暨国防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暨名誉主席等职。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之一。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实践过程中,早先曾借鑑斯大林主義探索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道路,後來其运用經驗和總結的成果被发展称作毛泽东思想,被後繼無產革命參考成為蘇共以外的另一重要左派思想。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他所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游击战十六字诀和运动战战略、三个世界理论、矛盾论、实践论等,其核心内容为新民主主义和無產階級专政理论。此外,毛泽东在文學和书法方面也有一定造诣。然而,他的专政統治和階級鬥爭備受批評,因主导或发动的反右运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等各类政治运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而使後世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

新!!: 毛姓和毛泽东 · 查看更多 »

毛泽民

毛泽民()字咏莲,后改为润莲,湖南湘潭韶山人,中国共产党财经干部,毛泽东之弟。抗日戰爭時期被转而采取反苏反共政策的盛世才势力杀害。.

新!!: 毛姓和毛泽民 · 查看更多 »

毛澤東

#重定向 毛泽东.

新!!: 毛姓和毛澤東 · 查看更多 »

毛新宇

毛新宇(),谱名毛世新,毛澤東之孫,毛岸青与邵华之子。籍贯中國湖南湘潭,生於北京。他于2010年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是目前解放军中最年轻的少将,也是第一位1970年代出生的少将。他还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副部长。对于晋升少将和一系列荣誉性头衔,毛新宇坦承其中有家庭因素。 2017年9月9日中共十九大召开前,中共军报公布毛新宇落选十九大代表。而在2018年1月公布的第13届全国政协委员名单中,亦被除名。.

新!!: 毛姓和毛新宇 · 查看更多 »

毛文龙

毛文龙(),一名伯龙,字振南,浙江布政司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祖籍山西布政司平阳府太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為明朝抵抗后金的名将,历仕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官至「钦差平辽便宜行事总兵官征虏前将军左军都督」。辽东失陷后,毛文龙率100多人偷襲敌后,以东江镇,專門游擊與掠奪沿海,有“海外长城”之誉《大明熹宗实录》卷42天启三年十二月:“今日所恃海外长城者,非毛文龙者乎?”,但正面攻防不曾贏過,后被袁崇焕矫诏杀害,其東江鎮與當地人民皆哭泣悲鸣不已。.

新!!: 毛姓和毛文龙 · 查看更多 »

毛晋

毛晋(),明末藏书家。原名凤苞,後改名晉,字子晋,号潜在,隱湖,室名綠君亭、汲古閣,江蘇常熟昆承湖七星橋(亦名曹家濱)人(今江苏常熟)。 早年師從錢謙益。家藏图书八万四千余册,多为宋、元刻本,建汲古阁、目耕楼藏之。曾校刻《十三经》、《十七史》、《津逮秘书》、《六十种曲》等书,流布甚广,居历代私家刻书者之首。尤嗜好抄录罕见秘籍,缮写精良,后人称为“毛钞”。编著甚多,有《毛诗陆疏广要》、《苏米志林》、《海虞古今文苑》、《毛诗名物考》、《明诗纪事》、《隐湖题跋》等。 毛晉終生致力於刻書,可說是鞠躬盡瘁,他在刻完《十三經》、《十七史》之後說:“回首丁卯至今三十年,卷帙從衡,丹黃紛雜,夏不知暑,冬不知寒,晝不知出戶,夜不知掩扉,迄今頭顱如雪,目睛如霧,尚不休者,惟懼負吾母讀盡之一言也。”晚年時,曾對其子毛扆說:“吾縮衣節食,遑遑然以刊書𤔡急務,今板逾十萬,亦云多矣。”葉德輝《書林清話》說:“明季藏書家以常熟毛晉汲古閣為最著者。當時曾遍刻《十三經》、《十七史》、《津逮秘書》、唐宋元人別集。以至道藏、詞曲,無不搜刻傳之。”.

新!!: 毛姓和毛晋 · 查看更多 »

氐(; 上古漢語: *tˁij),是古代中国西北部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活动于今陕西、甘肅、四川三省的交界地区。.

新!!: 毛姓和氐 · 查看更多 »

河州

河州,可以指.

新!!: 毛姓和河州 · 查看更多 »

河陽郡

河陽郡,西晉永嘉五年(313年),寧州刺史王遜析永昌、雲南2郡置,郡治河陽縣(今雲南省大理市東鳳儀鎮),領河陽(與郡同時建立,今雲南省大理市東鳳儀鎮)、楪榆(原屬雲南郡,今雲南省大理市北)、永寧(原屬雲南郡,今雲南省寧蒗彝族自治縣北)、比蘇(原屬永昌郡,今雲南省雲龍縣)4縣。晉成帝時分比蘇置西河陽郡。至南朝劉宋時改稱東河陽郡,下領東河陽、楪榆2縣。蕭齊因之。蕭梁承聖二年(553年)西魏取蜀,南寧酋帥爨氏據有其郡。.

新!!: 毛姓和河陽郡 · 查看更多 »

滎陽郡

荥阳郡,三国到隋朝的郡。.

新!!: 毛姓和滎陽郡 · 查看更多 »

满族

满族(a),全稱滿洲族 ,清代官称满洲,因以红缨为传统帽饰,故有红缨满洲之名,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通古斯民族中最大的一个支系,普查人口数量为10,410,585人,为中国的第四大族群,仅次于壮族和回族的第三大少数民族。满族及其先民靺鞨、女真曾经在中国历史中先后建立渤海国、金朝和清朝。 目前满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及华北地区,以散居为主,其中居住在辽宁的人口最多。此外,河北、黑龍江、吉林、內蒙及北京等31個省市自治区也有广泛的人口分布。除了散居之外,满族也有自己的聚居区,如新宾、岫岩、青龙、丰宁、伊通、清原、围场、宽城、本溪、宽甸、桓仁满族自治县,还有凤城及北镇两个享有民族县待遇的县级市和满族的民族自治乡镇300余个。.

新!!: 毛姓和满族 · 查看更多 »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与大韓民國之间,自1950年6月25日开战至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的一场战爭,因未有和平協議,战争在理论上上仍未結束。 朝鲜半岛自1910年起被日本统治,直至1945年二战结束。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随后根据与美国协议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接受日本投降,占领朝鲜半岛。在1948年,南北两占领区内分别成立两个政府。南北双方均自认为全朝鮮半島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时对整个朝鮮半島声称主权,拒绝承认以北纬38度线划分的苏美对日受降分界线为边界。在冷战初期的紧张国际形势背景下,南北双方都企圖武力統一朝鮮半島,沿三八线两边各自囤积大量军队,苏美占领军撤军后,自1949年1月起双方频繁發生小規模武装衝突,至朝鮮在充足准备后發動大规模攻势。它是冷战的第一场大規模“热战”。 朝鲜在1950年6月25日以反擊為理由越过三八线,一般以此為韩战(韩国内战)/朝鲜战争(朝鲜半岛战争,联合国当时用语)/朝韩内战(现今用语)之起点。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隨即介入,当时苏联、美国、中华民国为联合国成员,而朝鲜、韩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均非联合国成员。联合国只承认美国支持的大韩民国为朝鲜半岛上唯一合法政府,不承认苏联支持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而认为是前者领土内的地方政治军事力量。25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蘇聯因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國席位問題而抵制出席會議,大韩民国向联合国控诉受到入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第82号决议,声明此举为北朝鲜部队对大韩民国的武装攻击,并敦促其立即停火。6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第83號決議,要求北朝鲜军队撤回38度線,“建议联合国会员国给予大韩民国以击退北朝鲜武装攻击及恢复该区内国际和平与安全所需之援助”。随后1950年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过第84号决议,由21个会员国组成“联合国军”参战,包括美国、英国等16个国家的军队,外加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5个国家派遣的医疗队或医疗船,其中美国提供88%的战斗人员,占据主导地位。这支部队不听命于秘书长,而是受美国统一指挥,联合国要求由美國提交戰鬥行動報告。由此,以保卫和平的名义,韓戰演变为捲入数十个国家的国际武力争端。随后苏联空軍开始秘密參戰,而中方則譴責、呼籲雙方停火并保持一定中立。 朝鲜人民军在战争首兩個月占尽优势,三日內攻陷韩国首都汉城,韩国国军遭受巨大损失,不断后撤。至8月,朝鲜军队已抵达釜山环形防御圈。美军于9月15日在仁川登陸後迅速扭轉戰局,朝鲜军队後路被切斷,陷入不利地位,金日成向苏联集團請求協助,苏联也积极施压中国参战。随后,中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出警告,指出若聯合国軍越過38度线侵入北方,其中立政策可能改變;还谴责美国飞机进入中国领空,抗议美国飞机轰炸中国丹东的文物市场。 10月初,聯合國軍逆轉戰情,向北開進,越過38度線,終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決定出兵介入。10月1日,韩国国軍越过三八線,美军则于10月8日正式越过三八线。10月19日,联合国军奪取包括平壤在内的朝鲜大部分地区,逼近中朝边境。同日晚,首批中国人民志願軍也秘密越過鴨綠江,開始激烈的攻防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参战后长驱直入,在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第三次战役中连续击败联合国军,将战线推回三八线,并于1951年1月4日一举攻占韩国首都汉城。其后,1951年1月13日,联合国提出停战建议,但战争双方均未对此有进一步回应,战争继续进行。联合国军在此后的第四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中阻滞志愿军的进攻,使戰線在開戰一年後再次回到三八线并陷入胶着。蘇聯首先主張停火,而中、美双方均表贊同并开始停战谈判,但双方边打边谈,构筑堑壕,并在上甘岭和金城等地展开拉锯,双方皆有重大损失。 1953年7月27日,参战方三边——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鮮人民军、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宣布停战。协定建立朝韩非军事区作為緩衝區,并就战俘遣返问题作出安排。随后,朝韩双方仍继续保持外交冲突和军事对峙,持续至今。由于李承晚的反对,大韩民国国军并未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而以1950年7月李承晚将大韩民国国军指挥权交给联合国军为由,于金城战役后,在行动上遵守了朝鲜停战协定。因朝韩之间未直接签署停战协定或和平协议,韩国名义上自1953年后军队指挥权仍归联合国军而停止作战,所以理论上朝韩双方仍然处于战争状态,战争並未正式結束。至2018年4月2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与大韩民国总统文在寅,签署《为促进韩半岛和平、繁荣、统一的板门店宣言》,其中提出将在2018年年内宣布结束战争状态。 朝鲜战争結束后及中美關係正常化後,隨著冷戰緩和,各方重新考慮在朝鲜半岛的政策,联合国和大多数國家逐渐改变为同时承认以停战分界线划疆而治的朝鲜、韩国两个政权,而不介入双方的领土争端。联合国于1991年同时首次接纳朝韩为会员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则于1992年与韩国建交。.

新!!: 毛姓和朝鲜战争 · 查看更多 »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清朝明史馆官修,张廷玉等主撰,全書共三百三十二卷,計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记明代史事,起自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迄於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

新!!: 毛姓和明史 · 查看更多 »

明宪宗

明憲宗朱見濡(《明憲宗實錄》“英宗睿皇帝之长子,母今圣慈仁寿太皇太后,于丁卯十一月二日生。”),或稱成化帝,為明英宗皇長子,明朝第9代皇帝。谥号「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其年號成化有「成就德化」的意思。.

新!!: 毛姓和明宪宗 · 查看更多 »

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或稱永樂帝,是明朝第三任皇帝,公元1402年至1424年在位,在位二十二年,年号永乐。 明太祖皇四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洪武三十二年或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削藩,燕王遂發動靖难之役,起兵奪位,經過三年的战争,最終胜利,殺害方孝孺,驅逐其姪建文帝奪權篡位自封為帝。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明朝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使北京至此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至今。此外他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北征蒙古,南平安南。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另外,他加強太祖以來的專制統治,強化錦衣衛並成立東廠,此外,他在位期間重用宦官,也促成明朝中葉後宦官專政的禍根。 明成祖崩逝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九月,嘉靖帝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新!!: 毛姓和明成祖 · 查看更多 »

文化大革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通称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一场於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所发生的政治運動。文革是由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與中央文化革命小組,自上而下動員成千上萬紅衛兵在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发动的階級鬥爭。在此期間以四大指導原則為藉口,普及的批鬥、抄家、告密等行为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淪亡,整体经济受严重影响,受害人數以千萬計,亦有數不清的文物在1966年6月1日的破四旧中慘遭红卫兵的蹂躪。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十大元帥的彭德懷和賀龍等領導人被迫害致死,鄧小平、陳雲等黨內高層亦在此期間被下放。 1981年,这场运动遭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中共官方公開全盘否定。因其时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也随后被称为“十年动乱”或“十年浩劫”。这场运动当时也影響了阿爾巴尼亞、北韓、法國、埃塞俄比亞和智利等世界上一系列左翼勢力強大的地區。 广义上,一般認為文革正式開始於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出台,是毛澤東在1958年前后的三面紅旗的挫敗後、以及在反蘇修、反美帝等口號的情况下,以革命名義攻擊溫和派(當時衊稱走資派)並重回黨核心的嘗試,並在日後一兩年達到高潮,右派人物的影響力則多遭到剝奪,而當權派亦有內鬥,並導致了原定接班人林彪的死亡。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文革结束及經過包括粉碎四人帮等一連串政治鬥爭后,中共中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并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和改革开放,逐渐消减毛泽东时代的极左派色彩;也由於藉毛澤東權勢推動文革的極左派多被整肅,使中國社會經濟復苏并順利地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場經濟。不過為了確保共產黨治理的一致性,文革平反後中共認為改革開放是完成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并认为改革开放後中國直接步入长期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詞來擋駕路線變動。其允許資本再度开始活躍的做法,也令中國經濟回到了發展軌道上,讓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成為可能。1981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当局针对1966年至1976年文革阶段给予的立场和态度是,将其定性為「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全面而嚴重的危害」。至今,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大陆地区仍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中国官方和自由派人士认为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自由派人士甚至认为毛泽东要对此负主要责任。但极左派仍支持文化大革命的“正当性”,认为邓小平等“走资派”成功篡夺了党和国家权力,建立起了修正主义国家。.

新!!: 毛姓和文化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第五屆立法會選舉,於2012年9月9日舉行。根據第四屆香港立法會在2010年6月通過的2012年政制改革方案及2011年3月5日通過的立法會選舉修訂條例,是次選舉增加10席,全數70個議席,包括35席由地方選區直選產生之議席,以及30席原有由功能界別產生之議席,和5席由民選區議員提名、不屬於其他功能界別的絕大部分地方選區選民直選產生的5個區議會 (第二) 功能界別(超級區議會)議席。當中地方選區由5個大選區組成,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以全香港作為1個大選區選出5位議員,其他傳統功能界別議席分配保持不變。有關安排原則上讓所有選民均可在地方選區及功能界別各有一票,即「一人兩票」。.

新!!: 毛姓和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