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欧仁·鲍狄埃

指数 欧仁·鲍狄埃

欧仁·鲍狄埃(Eugène Edine Pottier;)是法国革命家、詩人,巴黎公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国际歌》的词作者。.

15 关系: 工人巴黎巴黎公社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共产主义共和制勞工運動国际歌童工革命家诗人波旁王朝法国法国工人党拉雪兹神父公墓

工人

工人,若指從事某種職業的勞動者,則是體力工,內部稱為職員或員工。多指工业生产领域,依靠出卖劳动获取报酬的人,通常指“体力劳动者”。工人一般指工厂中生产工序的人,除了工厂的管理者外,都称为工人。在某些國家和地區,工人有時不單是指在工廠中從事生產工作的人,也指在社會服務行業工作的人,如服務員、電工、銷售員等在最前線工作的人員都被定為工人階層,而且工人的收入也僅維持在最低工資上下。有些地區工人與勞工同義,泛指受薪階層,其中包括收入非常高的中產人士。.

新!!: 欧仁·鲍狄埃和工人 · 查看更多 »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新!!: 欧仁·鲍狄埃和巴黎 · 查看更多 »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la Commune de Paris)是一个在1871年3月18日(正式成立的日期为同年的3月28日)到5月28日的2个月中,短暂地统治巴黎的政府。到后来它宣布要接管法国全境。由于公社卫队杀死了两名法国将军加上公社拒绝接受法国当局的管理,终于导致了被称为“血腥一周”的严厉镇压。 由于评价者意识形态的不同,对它的描述也存在很大分歧,倾向于资本主义或中立者认为它是无政府主义;而倾向于社会主义或自由主义者则认为它是社会主义的早期实验;更有被认为標誌當代世界政治左翼運動崛起光輝起始里程碑,影響廣大深遠。马克思认为它是对他的共产主义理论的一个有力证明,而俄罗斯无政府主义之父巴枯寧则对此持反对意见,因为它既没有依赖于一个先锋队,也没有掌控国家或者企图建立一个新的革命政府,所以它实际上还是无政府主义。.

新!!: 欧仁·鲍狄埃和巴黎公社 · 查看更多 »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p;),通稱列寧(a),是俄羅斯共產主義革命家、政治家和政治哲學理論家,曾擔任俄羅斯共和國(1917年-1918年)、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18年-1924年)及蘇聯(1922年-1924年)人民委員會主席(總理)。在他治理下,俄羅斯和往後的蘇聯成為接受布爾什維克(後來的蘇聯共產黨)統治的一黨制社會主義國家。列寧的思想體系根基於馬克思主義,而其發展的政治理論則稱為「列寧主義」。 列寧出身於富裕的辛比爾斯克中產階級,在兄長亞歷山大·烏里揚諾夫於1887年遭到處決後,他決定接受革命社會主義的政治立場。由於參與反對俄羅斯帝國沙皇專制制度的抗議活動,導致他遭喀山國立大學除名,他在隨後幾年則專注於法律學位上。1893年,他搬到聖彼得堡,成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高級幹部,主張馬克思主義。1897年,他因為而遭逮捕,至度過長達3年的流放生涯,期間迎娶娜傑日達·克魯普斯卡婭為妻。他在流放結束後搬往西歐,透過出版而成為著名的政黨理論家。1903年,他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意識形態分裂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領導布爾什維克對抗尤里·馬爾托夫的孟什維克。他鼓舞了1905年俄國革命的爆發,爾後則發起活動,以讓第一次世界大戰轉為整個歐洲的無產階級革命;作為馬克思主義者,他相信這將推翻、且由社會主義社會替代。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並建立俄國臨時政府,列寧則返回俄羅斯。之後他領導發動十月革命,使布爾什維克推翻新政權。 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組成人民委員會(最高行政機關),部分權力則由民選的全俄羅斯蘇維埃代表大會擁有。新政府曾為俄國立憲會議進行選舉,但隨後遭到廢除。在與同盟國簽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後,俄羅斯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並在俄羅斯控制下,承認非俄羅斯民族國家獨立。然而契卡也組織暴力行動以鎮壓反對者,造成數萬人死亡、或關押至古拉格的集中營,史稱「紅色恐怖」。右派和左派團體共組反對布爾什維克的軍隊,但在1917年至1922年的俄國內戰中戰敗。儘管俄羅斯政府決定重新分配農民、國家銀行與大型工業的土地,不過為了應對戰爭破壞、與民眾暴動,列寧在1921年推行混合經濟體系的新經濟政策,以促進經濟成長。為了設法推進世界革命,列寧政府創辦第三國際,期間發動波蘇戰爭。1922年,俄羅斯和鄰近國家簽署《蘇聯成立條約》,宣告蘇聯成立。隨著健康越來越惡化,列寧對於其繼任者新當選總書記的約瑟夫·史達林權力不斷增長表示反對,最後他於逝世。 列寧被廣泛視為20世紀最重要且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也是評價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

新!!: 欧仁·鲍狄埃和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 查看更多 »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communism;communismus)是一种共享經濟結合集體主義的政治思想,主張消滅生产资料私有制,並建立一個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進行集體生產),而且主张一种沒有階級制度、國家、政府和家庭的社会。在此一體系下,土地和資本財產為人民共同所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37~638页:“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不同于一切反动的社会主义的原则之一就是下面这个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实际信念,即人们的头脑和智力的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由此可见,‘按能力计报酬’这个以我们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理应当——因为这个原理是仅就狭义的消费而言——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换句话说:活动上,劳动上的差别不会引起在占有和消费方面的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权。”在科學共產主義(馬克思主义以及其各流派)的理論中,它在发展上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即没收私有制财产为国有化并为公有制社会的起步铺垫基础;中期阶段是公有制社会战胜私有制世界的阶段,由于公有制社会体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优势,能够极大地吸引了私有制社会里的广大中下层人民,使得公有制社会能够在私有制世界的包围圈里得到蔓延与扩展,并不断的突破、战胜私有制世界后,最终公有制世界完全代替私有制世界;高级阶段是在公有制社会更加稳定、成熟的基础上开始步入自由发展的阶段,即迈入自由世界的阶段,当公有制世界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后,自由世界形成雏形,也就是世界上不再有阶级、国家和政府,政府的职能几乎被消耗到社会的各领域里。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也就是共产主义的自由世界。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歷史唯物主義),资本主义必将为共產主义所取代,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因隨著工業革命後各種機械自動化生產所帶來的高生產力,長期而言經濟生產所需的人力將愈來愈少,在私有財產制度下絕大多數人口將會失業,因此社會若想繼續和平發展就必須進入共產主義,將愈來愈少的工作量分配給各工作人口,除了為興趣而自願長期工作的人之外,基本上多數人可減少許多工作時間后,每个人都有机会自我发展个人素质。共产主义思想在实行上,需要人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精神,而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达到充分的发展和极度的发达。.

新!!: 欧仁·鲍狄埃和共产主义 · 查看更多 »

共和制

共和制(Republic),是一種政體。與神權及君主制政權的正當性、取得方式和政體形式不同,該政體下國家的最高執政者不是君主,而是依法律選出的最高執政者。施行共和制的国家通常称作「共和国」。世界上的206個國家中,有135個國家的官方名稱中有「共和国」(「republika」、「république」、「республика」、「جمهورية」等等」)字樣。 古代及現代的共和制不論在意識形態或是組成上都有很大的變化。在歐洲古典時代及中古時期,許多國家都想建立羅馬共和國的體制。義大利中古時期及文藝復興時期的政治傳統類似現在的「公民人文主義」,有時也用來表示直接從像撒路斯提烏斯及塔西陀等古羅馬政治家傳下來的制度。不過受希臘影響的羅馬作家,例如波利比烏斯及西塞羅有時也用這個詞來翻譯希臘文中的πολιτεία,這個詞可能是指一般性的政體,但也可能是指不對於羅馬共和制的特定政體,共和制不完全等同於雅典式民主的古典民主,不過有一些民主的概念在內。 共和制在十九世紀初開始在歐洲盛行,最後取代了許多國家的君主專制。在現代的共和國中,政府是依宪法,由公民选举產生的。孟德斯鸠將所有公民共同統治國家的民主,以及只有部份人統治國家的贵族政治及寡頭政治都視為共和國的政體。 大多數的共和國是主权国家,不過也有一些半主权的政體稱為共和國。例如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四条提到:「保證本聯邦各州實行共和政體」(guarantee to every State in this Union a Republican Form of Government)。同様的,蘇聯的苏联宪法也將政體描述由15個苏联加盟共和国組成的聯邦,而且其中的烏克蘭及白俄羅斯當時在聯合國中就已有席次。 在政治思想上,共和主義指以共和制來治國的一個意識型態。在現代國家興起後,共和主義在世界各國的實踐及理論發展上各異,但大多數有幾項特徵:人民不是統治者的所有物或附屬品,並且大多有一有效憲法確定人民基本的權利不受政府侵犯。政府權力是公有物,國家的治理是所有公民的共同事業。.

新!!: 欧仁·鲍狄埃和共和制 · 查看更多 »

勞工運動

劳工运动或工人运动,簡稱工运,泛指某个或某些劳工团体为了己方或己方团体得到雇主与政府较好的待遇(例如制定劳动法令),而组织起来的活动。这些组织通常称为工联(trade unions)。许多知识份子与政治群体也介入劳工运动。工人运动的受益者并非整个无产阶级,而是某个工人集体,其政治意义在于争取更高的收入或法律上的利益保护,很大程度上是爭取工人的權益,而成功的工運不会对资产阶级统治格局造成根本性威胁或破坏。.

新!!: 欧仁·鲍狄埃和勞工運動 · 查看更多 »

国际歌

《国际歌》(L'Internationale)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最著名的一首歌曲或頌歌。原法语歌词由巴黎公社委员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所作,创作之初用《马赛曲》的曲调演唱,法国工人党党员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为其谱曲。这首歌曲颂赞了巴黎公社成员们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气概,被翻译成世界上的许多种语言,传遍了全球。 《国际歌》不仅仅被共产主义者所传唱,而且在很多国家中的社会主义者、社会民主党人和无政府主义者以及左派民主人士中也广泛流传,曾经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但共产国际(第三國際)並不採用《国际歌》做為會歌。.

新!!: 欧仁·鲍狄埃和国际歌 · 查看更多 »

童工

童工是指在工作场合下雇佣儿童,剥夺儿童的童年成长,干预他们正常上学,在精神上、身体上、社交上或道德上造成威胁或损害。许多国际组织都认为这一行为是剥削。世界立法机构都禁止童工。这些法律并不认为所有儿童从事的工作都是童工;例外如儿童艺术家、在监督下的训练,或是当地原著居民儿童所从事的劳动,等等。 童工在历史上广为流传。在1940年以前,5-14岁的儿童在欧洲、美国和其它殖民地劳动。这些儿童在农业、家庭作坊、工厂、矿山或做报童等。做夜班的有些一直做到12小时。随着家庭收入的上升,学校的兴起和童工法案的通过,童工率有所下降。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贫困和学校贫乏,童工依然泛滥。201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童工率最高,一些撒哈拉国家超过50%的儿童在5–14岁阶段工作。在世界范围内,农业是童工最常见的雇佣场所。绝大多数童工出现在农业地区和非正式城市经济地区;儿童大多数被父母雇佣,而不是工厂。贫穷和缺乏教育是童工的主要致因。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在1960-2003年间,世界童工率从25%下降到10%。不管怎样,童工总数依然高居不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际劳工组织承认2013年世界上年龄在5-17岁的童工人数约为1.68億人。.

新!!: 欧仁·鲍狄埃和童工 · 查看更多 »

革命家

革命家是指发起或参与了革命的人。通常用于政治领域,偶尔在科学、艺术领域使用。 社会学家詹姆斯·邱宁·戴维斯(James Chowning Davies)认为,政治革命家的分类有两种方式:.

新!!: 欧仁·鲍狄埃和革命家 · 查看更多 »

诗人

诗人是创作诗歌的人,屬於文学家一類。詩人創作的作品可以是紀事性的,描述人物或故事,如荷馬的史詩;也可以是比喻性的,隱含多種解讀的可能,如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歷史上自從有文字以來就開始有詩人,而不同國家和時代產生出許多不同的詩詞體裁。 英文的詩人(poet)一字來自於拉丁語的「poeta, poetae」,意指寫詩的人,或關於詩人的事。在中國,詩經和楚辭是現時所知的最早的詩詞集,孔子和劉向分別是詩經和楚辭的編撰者。中國的詩詞在唐朝和宋朝大盛,詩人輩出,唐代以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最為人所熟知。宋代詩人以寫詞為多,故又稱作「詞人」。古代的詩人對格律非常熟悉,無論在中國或西方詩詞都有特定的格式,例如唐代盛行的律詩,其對偶、押韻、聲調平仄的要求,都比小說或是散文來的嚴格。 中國的詩人通常賴以其它職業為生,如蘇軾本為翰林學士,岳飛本為將軍,但同時亦以詩作傳世。不少詩人亦是書法家,在不少中國建築,門柱上常常會有對聯,無論宮庭或一般文人皆愛在室內掛上字畫。每逢節慶喜喪之時,文人都喜歡題詩,亦常常立碑以紀念人物和事跡,這種傳統至今不絕,故此中國詩詞得以廣泛流傳。不少詩詞都是可以唱誦的,在宋代勾欄和教坊都是唱誦詩詞的地方。不少詩人對音樂亦有認識,如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的音樂是詩人自己譜寫。.

新!!: 欧仁·鲍狄埃和诗人 · 查看更多 »

波旁王朝

波旁王朝(Maison de Bourbon,)是一個在歐洲歷史上曾斷斷續續地統治納瓦拉(1555-1848)、法國(1589-1792、1815-1830)、西班牙(1700年至今)、那不勒斯與西西里(1734-1816)、盧森堡(1964年至今)等國和意大利若干公國的跨國王朝。由於其父系祖先為卡佩王室成員,因此亦稱卡佩王朝波旁分支。 值得一提的是,波旁王室的近代成員都以保守--著稱,因此在美式英語中,波旁一字成為對極端保守主義者的稱呼。波旁王朝的君主堪稱是历史上最为多灾多难的群体:亨利四世遭暗杀身亡,路易十三42岁便英年早逝,路易十六最终在一場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

新!!: 欧仁·鲍狄埃和波旁王朝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欧仁·鲍狄埃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工人党

法国工人党,法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有茹尔·盖得、保尔·拉法格、G·德维尔等,又称为“盖得派”或“马克思派”。1879年10月在马赛工人代表大会上宣布成立。1880年盖得、拉法洛共同制定了在勒阿弗尔党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党纲,纲领的理论部分由马克思口授。1882年P·布鲁斯领导的可能派与盖得发生分裂脱党。工党反对亚历山大·米勒兰进入内阁,在布朗热事件和德雷福斯事件中持中立态度。1902年与布朗基派等组成法兰西社会党。1905年又与改良派的法国社会党合并为工人国际法国支部。.

新!!: 欧仁·鲍狄埃和法国工人党 · 查看更多 »

拉雪兹神父公墓

拉雪兹神父公墓(法语:Cimetière du Père-Lachaise,官方名称:cimetière de l'Est,意指「东公墓」)是法國巴黎市區内最大的墓地,面积超過43萬平方米。比此墓園面積更大的墓地,都位於巴黎郊外。 拉雪兹神父公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墓地之一,位于巴黎第20区。在这里被葬的、在过去200年中为法国做出贡献的名人墓每年吸引数十万来访者。它也是五场大战争的纪念地。 建議旅游者坐地鐵2號線到腓力二世車站(Philippe Auguste)下車,这里是墓地的正门。2號线和3號線交會的同名車站—Père Lachaise实际上為后门。.

新!!: 欧仁·鲍狄埃和拉雪兹神父公墓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鲍狄埃鲍狄埃,E.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