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樺山久高

指数 樺山久高

樺山久高()是日本戰國時代、江戶幕府時代初期島津氏家臣。通稱大野權左衛門尉,琉球的《歷代寶案》中稱之為「吳濟」(),是日語中「權左衛」()的轉訛。官位治部大輔、美濃守。 他是樺山忠助的次子,樺山善久之孫。不僅武藝高強,在和歌和蹴鞠方面造詣也頗深。 樺山氏本為島津氏的一族,久高為第十三代當主。早年久高以婿養子身份島津氏的重臣大野忠宗的女兒結婚,但後來忠宗失勢後離婚,回到原來的樺山氏。樺山久高的兄長規久早逝,其子又早夭,因此最後繼任了樺山家家督的位置。 島津忠恆繼任島津氏家督後,樺山久高被任命為家老,深受島津重用,並隨同島津義弘參加了萬曆朝鮮戰爭,曾擊敗朝鮮的李舜臣軍隊。1609年,薩摩藩藩主島津忠恆稟承德川家康的旨意,派遣樺山久高為總大將、平田增宗為副大將,率3000人進攻琉球,虜琉球王尚寧等一百餘人而還。這為日後薩摩藩支配琉球起了一定貢獻。 此後,樺山向島津忠恆請求加增領地,但遭到了無視。此後被迫將家督之位讓給了兒子久守,晚年失意而死。神號正森忠榮庵主。其墳墓在今鹿兒島縣日置市的多寶寺。 大日本帝國海軍大將樺山資紀就是樺山久高的後代。 Category:戰國武將 Category:薩摩藩 Category:樺山氏.

25 关系: 大日本帝國婿養子家老尚寧王岛津忠恒島津義弘島津氏平田增宗德川家康和歌琉球国美濃國萬曆朝鮮戰爭蹴鞠鹿儿岛县薩摩藩李舜臣 (朝鮮)樺山資紀歷代寶案江户幕府治部大輔战国时代 (日本)日置市日本慶長琉球之役

大日本帝國

#重定向 大日本帝国.

新!!: 樺山久高和大日本帝國 · 查看更多 »

婿養子

婿養子,一種領養和婚姻繼承制度,又稱上門女婿,屬招贅的一種,即將贅婿的法律地位改為養子,此種情形,常見於漢族、白族、傣族、彝族、瑤族、大和族、琉球族。.

新!!: 樺山久高和婿養子 · 查看更多 »

家老

家老是日本江户时代幕府或藩中的职位。家老一般有数人,采取合议制管理幕府和领地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在幕府或藩中地位很高仅次于幕府将军和藩主。.

新!!: 樺山久高和家老 · 查看更多 »

尚寧王

尚寧(;)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七代國王,1589年至1620年在位。神號日賀末按司添()。他是第三代國王尚真王的曾孫尚懿的长子,同时也是第六代国王尚永王的女婿。 前國王尚永王没有儿子,于是尚宁以女婿身份袭位,尚寧任命弟弟尚宏為攝政。此時日本關白豐臣秀吉欲征朝鮮,令薩摩琉球共出兵一萬五千相助,尚寧婉拒,改為提供軍費和七千人的後勤支援。1598年,琉球赴明朝的進貢船因遇颱風漂至日本境內。初執政權的德川家康將船隻送還琉球,並要求尚寧派遣謝恩使前來致謝。琉球大臣就是否遣使一事發生很大分歧,最終尚寧接受鄭迵的建議,拒絕了這一要求。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明神宗以夏子陽、王士楨為正副冊封使至琉球國,冊封尚寧為王。 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十四年),日本一支為數3000多人的薩摩藩軍隊在桦山久高的率领下,自九州岛山川港出发,入侵並攻佔琉球,而尚寧王等君臣百餘人也被擄到鹿兒島城。尚宁王被薩摩藩帶到江戶城,於1611年8月28日與征夷大將軍德川秀忠(德川家康次子)會面後被帶回鹿兒島。尚寧王被迫與薩摩簽訂《掟十五條》(掟十五ヶ条),承認琉球是薩摩的藩屬國,君臣發誓永遠忠於島津氏。隨後,尚寧王等人被釋返回琉球,任命天王寺長老菊隱為攝政。從此,琉球處於「中日(薩摩藩)兩屬」狀態。1613年,尚寧王被迫將奄美諸島割讓給薩摩藩。 尚寧王死後沒有按照慣例葬於第二尚氏的歷代王陵玉陵,而是葬於浦添極樂陵。其原因,一說是尚寧王因戰敗被俘自感愧見列代先王的緣故;另一說是希望歸宗於其出生的小祿御殿的緣故。.

新!!: 樺山久高和尚寧王 · 查看更多 »

岛津忠恒

島津忠恒/島津家久()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武將、江戶時代的外樣大名,初代薩摩藩藩主。 《繪本太閤記》中記載名稱是島津亦七郎忠常,其祖父是令島津氏發展為戰國大名的島津貴久。後來改名家久,但是為免與叔父島津家久混淆,現代史學界通常稱之為島津忠恒,與其叔父相區別。.

新!!: 樺山久高和岛津忠恒 · 查看更多 »

島津義弘

島津義弘()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岛津家大名,島津氏第十七代當主。島津貴久的次子,《裂帛 島津戰記》。母親是雪窗夫人。幼名又四郎,官位為兵庫頭、侍從、參議。死後更被追贈正三位。育有兒子久保、忠恒、萬千代丸以及忠清。.

新!!: 樺山久高和島津義弘 · 查看更多 »

島津氏

島津氏是日本的氏族之一。在鎌倉時代到江戶時代期間是大名,另外其家族亦有不少分支。.

新!!: 樺山久高和島津氏 · 查看更多 »

平田增宗

平田增宗()日本安土桃山時代末期至江戶時代初期的武士。島津氏家臣、薩摩藩老中。通稱平田太郎左衛門尉,琉球的《歷代寶案》稱之為「他魯濟」(),是日語「太郎左衛」()的轉訛。官職美濃守。 平田增宗出生在薩摩平田氏家族,為平田歲宗與側室羽島氏女所生。他是平安時代公卿平宗盛的後裔。其祖父平田宗仍、父親平田歲宗都擔任島津氏的家老。1598年(慶長三年)父親平田歲宗逝世後繼任薩摩平田氏家督之位,同時擔任島津氏的老中。領日置郡郡山領地以及知行高三千石。 平田增宗是島津義久的親信。他曾參加1600年關原之戰,戰敗後力救島津義弘歸國。1609年薩摩入侵琉球之際擔任薩軍的副將,隨樺山久高出征,俘虜琉球國王尚寧及其大臣而歸。然而次年卻在島津氏內部的爭權中被指為圖謀不軌,島津忠恒派遣押川公近埋伏於土瀨戶越(今鹿兒島縣鹿兒島市入來峠附近),用鐵銃將平田增宗暗殺。 平田增宗死後,薩摩平田氏的嫡流斷絕。薩摩藩將平田增宗認定為「國賊」。.

新!!: 樺山久高和平田增宗 · 查看更多 »

德川家康

没有描述。

新!!: 樺山久高和德川家康 · 查看更多 »

和歌

和歌是日本的一种诗歌形式,古稱倭歌或倭詩,又稱大和歌和大和言叶。作为在日本历史上的本土的诗歌形式,受汉诗影响而发展起来。創作和歌的作家稱為歌人。和每句音数相同的汉诗不同,和歌每句是5音和7音相交错。 和歌源于奈良时代(710年——794年)起的形式原有长歌、短歌、旋头歌、片歌、连歌等多种形式。平安时代(9世纪——12世纪)后,仅有短歌渐成优势。明治维新之后,和歌就是短歌了。 一首长歌有若干“联”,奇数联较常见。每联两句,分别是5音和7音。一首短歌有五句,每句音节数分别为5、7、5、7、7,共31音。其中前三句称为“上句”,后两句为“下句”。上下句分别由不同的歌人创作,称为连歌。多首连歌由多个歌人创作,称为长连歌。连歌可以加格式(如前句末字与后句首字用同音)和内容(如某句关于季节、某句关于花)上的限制。旋头歌有六句:5、7、7、5、7、7音。片歌有三句:5、7、7音。.

新!!: 樺山久高和和歌 · 查看更多 »

琉球国

琉球国(),又稱琉球王國,是琉球历史上第一尚氏王朝和第二尚氏王朝两个朝代的统称和共有国号,也包括早期三山时代的山南、中山、山北三个王国(作为其共同的对外自称)。 琉球国的地理位置在臺灣和九州之间,曾经向中国的明、清两代朝贡,遭日本薩摩藩入侵後也向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琉球国多次遭受諸島外部勢力的入侵,特別是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十四年)萨摩藩的入侵以後,萨摩藩控制并干涉了琉球国的內政。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1871年,日本在全國實施廢藩置縣,琉球國被當作令制國編入鹿兒島縣。1872年,琉球國被改設為琉球藩。1879年3月11日,日本兼併琉球,廢除琉球藩,編入鹿兒島縣;同年,以琉球之地設置沖繩縣。.

新!!: 樺山久高和琉球国 · 查看更多 »

美濃國

美濃國(),又稱濃州,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山道,領域約為現今岐阜縣的南部。.

新!!: 樺山久高和美濃國 · 查看更多 »

萬曆朝鮮戰爭

#重定向 萬曆朝鮮之役.

新!!: 樺山久高和萬曆朝鮮戰爭 · 查看更多 »

蹴鞠

蹴鞠(,注音符號:ㄘㄨˋ ㄐㄩˊ),亦稱「蹋鞠」,翻译为现代汉语就是“踢球”,其中蹴是“踢”的意思,鞠是“球”。 蹴鞠是現代足球最早的形式,國際足球協會在2004年確認足球起源於中國山東。蹴鞠始於戰國時代,在唐朝開始盛行。.

新!!: 樺山久高和蹴鞠 · 查看更多 »

鹿儿岛县

鹿儿岛县()位于日本九州岛的最南端,除了九州岛的部分,还包括萨摩半岛和大隅半岛,以及薩南群島。古属萨摩国以及大隅国,鹿儿岛市为县政府所在地。 鹿儿岛县总面积918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722公里,共有岛屿605个。该县由19个市、20个町和4个村共43个市町村组成。鹿儿岛县分布着许多火山,约一半的土地被火山灰所覆盖。 鹿儿岛地区归入日本中央政权的时期比较晚,归入后统治度也比较低。鹿儿岛县对日本近代历史影响很大。在很久以前,它是一个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薩摩藩的领地。维新三杰中的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都是萨摩人,为明治维新的成功起了重大作用。.

新!!: 樺山久高和鹿儿岛县 · 查看更多 »

薩摩藩

薩摩藩(),正式名稱為鹿兒島藩,为日本江戶時代的藩属地,位于九州西南部,在江戶時代,其領地控有薩摩國、大隅國和部分日向國属地,此外琉球王國也受他們控制,領土包括今日的鹿儿岛县全域(含琉球國的奄美群島)與宮崎縣的西南部。 在德川幕府之前,这里是薩摩國、大隅國和部分日向國属地。关原之战之后成立薩摩藩。江户时代,和幕府关系亲近的大名藩属在江户即现在的东京附近,而关系越疏远其属地就离江户越远。薩摩藩位于日本四岛的最西,与幕府的关系可想而知。是故其青年武士阶层推动革新,与其附近的长州藩的青年武士一起在和西方列强的接触中发展壮大,被称为强藩。幕末时期,薩摩藩等强藩组成倒幕联盟,主张废除幕府,还政於天皇。在明治天皇掌握政权之后,日本内阁的大多数阁员均出身于长州藩和薩摩藩。 于此之前,1609年,薩摩藩派大将桦山久高入侵当时的琉球国,开始了日本对琉球的征服,为两百多年之后日本正式将琉球改称冲绳并入日本打下基础。.

新!!: 樺山久高和薩摩藩 · 查看更多 »

李舜臣 (朝鮮)

李舜臣(리순신/이순신,),字汝谐,本貫德水,朝鮮京畿开丰(今开城)人,朝鲜王朝‎時期名将,谥号忠武,死後追贈領議政,1604年朝鮮宣祖(李昖)追封其為孝忠仗義迪毅協力 宣武功臣,同列者有權慄和元均,加贈德豐府院君。 日本入侵朝鮮时期,李舜臣数次成功的在海上战术性的擊敗了日本人。改进了龟船,在近海骚扰日本朝鲜征伐军的海上供给,于国家即将完全沦陷的时刻,让日本知道朝鲜还是有一支抵抗力量的存在。其中鸣梁大捷和闲山岛大捷是李舜臣最负盛名的两场海战。1598年,李舜臣在露梁大捷中配合明军水师作战时,与明军鄧子龍老将军一起担任伏兵角色。日军失败后向外突围时在观音浦遭遇前来封堵的李舜臣和鄧子龍。两位将军不幸双双遇难,死後被朝鲜民族誉为民族英雄。.

新!!: 樺山久高和李舜臣 (朝鮮) · 查看更多 »

樺山資紀

樺山資紀(),本姓橋口,原名覺之進,是一位薩摩藩出身的大日本帝國軍事及政治人物。 他曾任第三任警視總監、第四及五任海軍大臣、第六任海軍軍令部長、第一任臺灣總督、樞密顧問官、第十五任內務大臣、第十四任等職務,並被敘勳從一位大勳位功二級伯爵。.

新!!: 樺山久高和樺山資紀 · 查看更多 »

歷代寶案

《歷代寶案》()本是琉球國的首里王府的外交文件,後經琉球王室委由當地學者加以整編編纂而成,為一部琉球漢文文獻。全書有262卷、目錄4卷及別集4卷,現存242卷、目錄4卷及別集4卷。 《歷代寶案》是1424年至1867年間共計443年的外交文件,以漢字、漢文書寫,共分為三大部,前半段共記載14世紀至17世紀期間琉球國與古中國及其週邊國家如日本、暹羅(現在的泰國)、土耳其、马六甲王国、蘇門答臘、爪哇等國的外交貿易往來書信。17世紀初,因受日本江戶幕府控制,該往來外交文件漸少;不過《歷代寶案》仍繼續編纂匯集後半部,直至琉球國覆滅為止。 1609年,為了害怕入侵琉球的日本薩摩藩毀損《歷代寶案》,加上火災焚燬《歷代寶案》正本的教訓,琉球國不但繼續編纂該書,還秘密手抄全書內文數份,藏放該國多處。其中詳細記載琉球國歷史的最完整的《歷代寶案》手抄本,1940年代間,輾轉流於台北帝國大學(今國立台灣大學)。.

新!!: 樺山久高和歷代寶案 · 查看更多 »

江户幕府

江戶幕府(),又称德川幕府(),是日本歷史上第三個、也是最後一个幕府政權,由德川氏開設於江戶(今东京)而得名。自創始者德川家康1603年受封征夷大將軍開始,直到1867年末任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於明治天皇為止。.

新!!: 樺山久高和江户幕府 · 查看更多 »

治部大輔

#重定向 治部省.

新!!: 樺山久高和治部大輔 · 查看更多 »

战国时代 (日本)

日本的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日本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一般是指1467年足利義政時期的應仁之亂开始的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政局紛亂及群雄割據的一段時期。最終,歷經一個半世紀的混戰,德川家康在1603年建立了江戶幕府,1615年滅豐臣氏,正式統一全國。.

新!!: 樺山久高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置市

日置市()是一個位於日本鹿兒島縣西部的城市,成立於2005年5月1日,由原日置郡的伊集院町、東市來町、日吉町和吹上町合併而成。 日置市處於薩摩半島的中西部,西部面向東海,並與鹿兒島市、薩摩川內市、市來串木野市,以及南薩摩市相鄰。日本三大砂丘之一位於海岸側的吹上濱。.

新!!: 樺山久高和日置市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樺山久高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慶長琉球之役

慶長琉球之役,又稱薩摩侵入、島津侵入、琉球征伐、琉日戰爭、己酉倭亂、己酉薩摩之亂等,指的是1609年日本薩摩藩入侵琉球國的事件。這次戰役使琉球成為薩摩藩的附庸國,直到1879年琉球國被日本吞併為止。.

新!!: 樺山久高和慶長琉球之役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