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横县

指数 横县

横县(邮政式拼音:Henghsien)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郁江横贯,具有2100多年历史。横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东经108°48’~109°37’,北纬22°08’~23°30’之间。.

46 关系: 县级市南宁市南宁道双瓣茉莉合浦郡大业 (年号)天监太康 (西晋)孫吳 (三國)宁浦郡丝绸中國乾元 (唐朝)广州 (古代)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省从化县开皇唐玄宗农业元贞元鼎知州玉米种植业简州简阳郡精耕细作缘州生薑甘蔗鬱林郡貞觀 (唐朝)茉莉花茶郁江郵政式拼音蒙泽县至元 (忽必烈)横州 (唐朝)横州路武德洪武浔州府散州

縣,在汉语中为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在中国先秦时代作为地名出现,至春秋战国时演变为行政区名称,并沿用至今。成为漢字文化圈传统意义上和法律地位上的地方行政單位名稱,歷史悠久。不過在今日的日本,縣是國家最高等級行政區。.

新!!: 横县和县 · 查看更多 »

县级市

县级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划单位,行政地位与县相同的县级行政区——市(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指的“不设区的市(即不设市辖区的市)”(略有差别,详情见下),县级市为省、自治区所设地方行政单位;作为区划术语,“县级市”自1983年开始正式固定下来。中国大陆自198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的步伐较快,大多数“市”都以撤县设市的方式建立。.

新!!: 横县和县级市 · 查看更多 »

南宁市

南宁市(Namzningz),简称邕,古称邕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具有1680多年历史。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穿域而过,介于北纬22°13′~23°32′,东经107°45′~108°51′之间。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和科技中心,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城市,以及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南宁素有“中国绿城”的美誉,曾於2007年荣获“联合国人居奖”,2013年11月荣获“中国最佳休闲城市”称号。全市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9,836平方公里,人口698.61万,其中壮族人口比例超过五成。.

新!!: 横县和南宁市 · 查看更多 »

南宁道

南宁道,中华民国初期设置的道。 1914年6月邕南道改置南宁道,属广西省。治邕宁县(今广西南宁市)。辖区约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大化(东部)、平果(东部)、隆安、扶绥、上思等县以东,马山、上林、宾阳、横县等以西,十万大山、钦江以北地区。1928年废。.

新!!: 横县和南宁道 · 查看更多 »

双瓣茉莉

雙瓣茉莉(學名:Jasminum sambac,梵文:Mallika)為木犀科素馨屬的植物,是一種高約1至3公尺的灌木。.

新!!: 横县和双瓣茉莉 · 查看更多 »

合浦郡

合浦郡,汉至唐的行政区划名。辖境大致包括今广西北部湾沿海和广东湛江地区。.

新!!: 横县和合浦郡 · 查看更多 »

大业 (年号)

大业(605年正月—618年三月)是隋朝政权隋炀帝杨广的年号,歷時13年餘。其名称来自《易经·系辞上》:「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隋书》、《北史》等记载到大业十三年,《资治通鉴》只记载到十二年。清朝学者赵翼则认为李渊虽然拥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但是隋炀帝仍在,大业年号并没有废。事实上隋炀帝当时在江都,未必知道李渊已另立皇帝,故仍以皇帝自居并继续使用大业年号。南京图书馆研究部主任徐忆农指出,《隋史》是唐太宗在位时修撰的,的确刻意回避“大业十四年”,但并非绝对禁止,如《隋史·许善心》传中写道:“十四年化及弑逆之日,隋官尽诣朝堂谒贺,善心独不至”,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学锋则指出有多种书写“大业十四年”的墓志,《卢文构夫人月相墓志铭》中,有“大业十四年遇疾”;而洛阳出土的王德备墓志上书写“于时大业十四年正月十五日……卒”,该墓志撰于贞观十八年。张学锋认为唐初朝廷对于“大业十四年”的使用比较宽容。.

新!!: 横县和大业 (年号) · 查看更多 »

天监

天监(502年四月—519年十二月)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一个年号。南朝梁使用这个年号共17年餘。 中兴二年,齐和帝蕭寶融禅位于萧衍,梁建国,改元。.

新!!: 横县和天监 · 查看更多 »

太康 (西晋)

太康(280年四月-289年)是西晋皇帝晋武帝司馬炎的第三个年号,共计10年。 咸宁六年四月,消灭孙吴政权,统一中国,改元太康元年。.

新!!: 横县和太康 (西晋) · 查看更多 »

孫吳 (三國)

#重定向 孫吳.

新!!: 横县和孫吳 (三國) · 查看更多 »

宁浦郡

宁浦郡,中国古代的郡,属广州。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地。 東漢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時分鬱林、高涼及合浦三郡之地置郡,郡治平山縣(今橫縣東北,一說郡治寧浦縣,今橫縣南),領平山、昌平(今橫縣南)二縣。後廢郡,併入合浦郡。 孫吳永安三年(260年)以合浦郡平山縣置合浦北部都尉,都尉治平山縣(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橫縣北),領平山、興道、昌平3縣。吳末時興道縣已廢,領平山、昌平2縣。 西晋太康七年(286年)改都尉置寧浦郡,領寧浦、連道、吳安、昌平、平山五縣。南齐移治安广县(今横县西北)。后复移治宁浦县。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唐朝天宝、至德时亦曾改横州为宁浦郡。.

新!!: 横县和宁浦郡 · 查看更多 »

丝绸

丝绸是用蚕丝编製而成的纺织品。丝绸著名的光泽外表来自于蠶絲三棱镜般的纤维结构,这令布料能够以不同的角度折射入射光,并将光线散射出去。在中国,丝绸一词也指代人造的、具有与天然丝绸一样光泽的纺织品。.

新!!: 横县和丝绸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横县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乾元 (唐朝)

乾元(758年二月-760年閏四月)是唐肅宗的年号,共计三年。 乾元元年二月复载为年。(参看天寶、至德)元年七月发行乾元重宝。.

新!!: 横县和乾元 (唐朝) · 查看更多 »

广州 (古代)

广州,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州,位於漢族地區南部,其范围曾覆盖今天的广东省和广西北部。.

新!!: 横县和广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自治区之一,首府为南宁市。1958年,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1965年,改用现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南地区,南濒北部湾,與越南接壤。廣西壮族自治区有中國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通用普通话,地方語言有廣西平話、桂柳官话、壮语、粤语、客家話、闽语等各種民族語言和方言。.

新!!: 横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广西省

#重定向 廣西省.

新!!: 横县和广西省 · 查看更多 »

从化县

#重定向 从化区.

新!!: 横县和从化县 · 查看更多 »

开皇

开皇(581年二月—600年十二月):隋朝政权隋文帝杨坚的年号,歷時20年。.

新!!: 横县和开皇 · 查看更多 »

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唐朝第九代皇帝(712年-756年在位);在位44年,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宋代避聖祖趙玄朗讳,清代避諱康熙帝「玄燁」,皆称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性格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儀表雄伟俊丽。 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之变,诛韦皇后,擁立睿宗李旦,並掌握朝政與京師實際兵權。公元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是為玄宗,隨即發動先天之變,赐死可能爭奪大位的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玄宗在位44年間,前30年開元之治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由於怠政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導致了後來長達8年的安史之亂,出奔四川,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自立為帝,即肅宗,尊玄宗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新!!: 横县和唐玄宗 · 查看更多 »

农业

农业是第一級產業,在現代有廣狹之分。廣義上的農業是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的總稱,而狹義上的農業則是純粹指種植業(而這亦符合中文裡「農」字的意思)。农業的產品一般會是食物、纖維、生物燃料、藥物或是其他利用自然資源而來,可以維持或提昇人類生活的物品。此專頁的內容為廣義上的農業。 農業屬初級生產,為人類最大和最重要之經濟活動之一。簡單地說是人類運用其智慧去改變自然環境,利用動植物的生長繁殖來獲得產品,更進一步換取經濟收益的一種系統。農業是人類定居文明興起的關鍵因素,種植或養育馴化後的物種,可以增加食物,有助於文明的發展。有關農業的知識稱為農業科學。農業史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農業的發展隨著不同地區的氣候、文化及技術有很大的不同。不過所有的農業都需要技術可以擴展及維持可以種植作物或養殖動物的土地。若是種植植物,一般就需要灌溉技術,不過也有些植物可以。動物畜養是個龐大的產業,約佔了地球不被冰或是水覆蓋的面積的三分之一。在已開發國家,一般是採取單一作物的集約農業方式,不過藥物與肥料使用量巨大,進入21世紀後可持續農業的比例也在漸漸提高,包括樸門(Permaculture)及有機農業,著重在生態平衡與就近百里飲食。 依據中華民國農業發展條例第三條第一款定義,農業:指利用自然資源、農用資材及科技,從事農作、森林、水產、畜牧等產製銷及休閒之事業。.

新!!: 横县和农业 · 查看更多 »

元贞

元贞(元年:1295年 - 末年:1297年二月)是元朝时元成宗的年号,共3年。.

新!!: 横县和元贞 · 查看更多 »

元鼎

元鼎(元年:前116年 - 末年:前111年)是汉武帝的第五个年号。汉朝使用元鼎这个年号一共六年。.

新!!: 横县和元鼎 · 查看更多 »

知州

知州指的是中国宋朝以及之后、越南后黎朝和阮朝州的行政长官,雅稱為太守或刺史。.

新!!: 横县和知州 · 查看更多 »

玉米

玉米(学名:Zea mays)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重要粮食作物。同時也可以當作飼料使用,還有在生物科技產業作為乙醇燃料的原材料。而且玉米更在各個化工領域被大量利用著,做成塑膠等等不同的物品。.

新!!: 横县和玉米 · 查看更多 »

种植业

种植业,一种物质生产部门,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第一产业。通过培育植物并施肥、浇水、除草等帮助植物生长发育,最后收获种子、叶片或茎干等。种植业的产品包括粮食、蔬菜、经济作物、草药、水果和各种观赏植物。 比如:种植粮食,种植蔬菜,种植棉花,种植西瓜,种甘薯,种蘑菇等经济作物。.

新!!: 横县和种植业 · 查看更多 »

稻或米或飯(已煮熟米),俗称大米,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耕種及食用的歷史相當悠久,分為水稻和光稃稻。稻的栽培起源于約西元前8200年南中國珠江中游的聚落地帶Huang, Xuehui; Kurata, Nori; Wei, Xinghua; Wang, Zi-Xuan; Wang, Ahong; Zhao, Qiang; Zhao, Yan; Liu, Kunyan et al.

新!!: 横县和稻 · 查看更多 »

简州

州,可以指:.

新!!: 横县和简州 · 查看更多 »

简阳郡

简阳郡,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郡。 南朝梁置,治所在简阳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西南、郁江南岸)。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西南一带。属龙州。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 Category:南梁的郡 Category:南陈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广西的郡 Category:南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横县.

新!!: 横县和简阳郡 · 查看更多 »

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intensive farming),或簡稱精耕,指农业上采取各种手段,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以取得最大限度产出的耕作方式。东亚是世界上典型的精耕细作农业区,与北美粗放農業有所不同。.

新!!: 横县和精耕细作 · 查看更多 »

缘州

缘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十八年(598年)以简州改名,治所在宁浦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南、郁江南岸)。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一带。大业二年(606年)废。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南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横县 Category:59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0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横县和缘州 · 查看更多 »

生薑

生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薑(Zingiber officinale)的新鮮根茎,別名有薑根、百辣雲、勾裝指、因地辛、炎涼小子、鮮生薑、蜜炙薑。薑的根莖(乾薑)、栓皮(薑皮)、葉(薑葉)均可入藥。生薑在中醫藥學裡具有發散、止嘔、止咳等功效。.

新!!: 横县和生薑 · 查看更多 »

甘蔗

蔗是禾本科的单子叶植物,为甘蔗属(学名:Saccharum)的总称。甘蔗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煉乙醇作為生質能源。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出产甘蔗,最大的甘蔗生产国是巴西、印度和中国。中国最常见的食用甘蔗为中国竹蔗。.

新!!: 横县和甘蔗 · 查看更多 »

鬱林郡

-- --郡,為中國古代行政區劃之一,秦朝時置「桂林郡」,漢武帝以後改稱「鬱林郡」。秦、漢時郡治設於布山縣,即今廣西桂平市西,轄境集中在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

新!!: 横县和鬱林郡 · 查看更多 »

貞觀 (唐朝)

貞觀(627年正月—649年十二月)是唐朝第二代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共23年。 貞觀二十三年六月唐高宗即位沿用。 《周易.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韓康伯注:「天地萬物莫不保其貞以全其用也。」孔穎達疏:「天覆地載之道以貞正得一,故其功可為物之所觀也。」陳夢雷淺述:「觀,示也。天地常垂象以示人,故曰貞觀。.

新!!: 横县和貞觀 (唐朝) · 查看更多 »

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是属于花茶类和再加工茶的一種,又稱為茉莉香片。製作材料為茶葉以及茉莉花,因此能兼有二者的香味。 茉莉花茶,窨花茶中之名品。茶中加入茉莉花朵窨制而成,故名。茉莉花茶是众多花茶品种中的一种,所谓茉莉花茶就是用含苞欲放的茉莉鲜花加入绿茶中窨制而成的。用不同的绿茶品种去做茶胚,例如用龙井茶,用茉莉花去窨制就叫龙井茉莉花茶,如用玫瑰花朵去窨制的,就叫龙井玫瑰花茶,以此类推。 茉莉花茶,有“在中国的花茶--,可闻春天的气味”之美誉。茉莉仙桃更是在泡茶时会像花一样打开。.

新!!: 横县和茉莉花茶 · 查看更多 »

郁江

郁江可以指:.

新!!: 横县和郁江 · 查看更多 »

郵政式拼音

邮政式拼音是一个以拉丁字母拼写中国地名的系统。始於晚清,1906年春季於上海举行的帝国邮电联席会议通过其使用。此系统对中国地名的拉丁字母拼写法进行统一和规范。帝国邮电联席会议决定,基本上以翟理斯所编《华英字典》(1892年上海初版)中的拉丁字母拼写法为依据。《华英字典》所用的拼音实际为威妥玛拼音。为了适合打电报的需要,会议决定不采用任何附加符号(例如送气符号等)。 邮政式拼音规定,广东以及广西、福建一部分地区的地名,一律按当地的方音拼写(翟理斯《华英字典》中,附有各个汉字的广东、客家、福州、温州、宁波等9个方言区的方音拼法)。而1906年“帝国邮电联席会议”统一地名拼法以前,有一部分地名已经有了拉丁字母的习惯拼法,这部分地名保留不变。例如Foochow(福州)、Canton(广州)、Amoy(厦门)等。 粤式的邮政式拼音与香港政府粤语拼音大致相同,所以广州在1949年以前的地图英文拼法和今天香港官方仍然使用的拼法几乎一样(參見廣州地名)。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继续使用邮政式拼音,因此它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国家拼写中国地名时最常用的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於1958年通過漢語拼音方案後,邮政式拼音作为中国大陆地名的音译标准仍然在国际上通行,直至聯合國於1977年起正式改用漢語拼音拼寫中國大陸地名。 緃然如此,中國歷史較久的機場所用的IATA代碼仍然是以郵政式拼音為基礎,如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IATA代碼PEK。 邮政式拼音以威妥玛拼音为根据,不过采用一些已经普及化的地名拼法。此外,一些地方使用当地方言或古音来拼写其地名。.

新!!: 横县和郵政式拼音 · 查看更多 »

蒙泽县

蒙泽县,可以指:.

新!!: 横县和蒙泽县 · 查看更多 »

至元 (忽必烈)

至元(元年:1264年八月—末年:1294年)是元世祖忽必烈在建立元朝以前创制的年号,共连续使用了31年。.

新!!: 横县和至元 (忽必烈) · 查看更多 »

横州 (唐朝)

横州,中国唐朝时始置的州。 贞观八年(634年)改南简州置,治所在宁浦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南,至德时移治今横县)。辖境相当今广西横县一带。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宁浦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横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峦州省入横州。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为横州路,元贞初降为州。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又降为横县,十四年复为横州。1912年改为横县。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南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横县 Category:63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横县和横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横州路

横州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唐朝贞观八年(634年),改南简州为横州。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横州为横州路。属湖广行中书省,治所在宁浦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等地。下辖宁浦县、永淳县等县。元贞(1295年—1297年)年间再改为横州。1912年改为横县。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广西的路 Category:南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横县 Category:127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9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横县和横州路 · 查看更多 »

武德

武德(618年五月—626年十二月)是唐高祖的年号,也是唐朝的第一个年号。唐朝使用武德这个年号一共8年餘。武德是唐朝建国的年代,在武德初期,中国境内的不同政权有14个之多,而武德年结束时,唐朝已经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稳定了其统治。 武德九年八月唐太宗即位沿用。.

新!!: 横县和武德 · 查看更多 »

洪武

洪武(1368年-1398年)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的年號,也是明朝的第一个年号。 洪武年间全国没有战乱,社会迅速从元末的战乱中恢复,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規定後代子孫登基後,在位時只能使用一個年號,故除明英宗因為退位後又復辟,故有兩個年號外,其餘均守祖制,參見一世一元制。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其嫡長孫朱允炆即位,翌年改元建文。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通过靖难之役即皇帝位的明成祖朱棣废除建文年号,改称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元永乐,夏燮《明通鑑》考異認為從朱棣在1399年北京起兵開始其征伐地区復稱洪武年號,靖難之役後下令全國復用洪武年號。.

新!!: 横县和洪武 · 查看更多 »

浔州府

浔州府,中国明朝时设置的府。 洪武元年(1368年)改浔州路置,治所在桂平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贵港、平南等市县地。清朝雍正年间,又划入今武宣县地。属广西省。1913年废。 Category:明朝的府 Category:清朝的府 Category:广西的府 Category:贵港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来宾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桂平市 Category:平南县 Category:武宣县 Category:136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横县和浔州府 · 查看更多 »

散州

散州,指元、明、清時代不直接隸屬於省的州;清代直接隸屬於省的州稱為直隸州,與散州相對。 元朝有路、府、州、縣等行政區劃單位。有的府、州直屬於中書省或行中書省,有的府、州則隸屬於路,隸屬於路的府、州稱為散府、散州。路下轄縣、散府、散州,散府、散州之下又可轄縣,層級關係相當混亂。 明初把路全部改為府,原有的散府或者撤銷,或者由省直轄。散府不復存在,散州則仍然保留。府下轄縣和散州,散州下還可轄縣。因此关于明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层级设置有「三級制」和「四級制」的争论;明朝的散州沒有附郭縣,元代所有散州的附郭縣在明初都“省入”州(即與州合併),因此散州的州治區域直屬於州,不屬於任何縣;明初還把許多元代散州降級為縣,產生了一批單字命名的縣(因州名多為單字),如曹州→曹縣、嵩州→嵩縣、萬州→萬縣等)。 清朝雍正年間實行一系列行政區劃改革,其中一項是規定散州不能轄縣,而直屬於省的直隸州可轄縣,以避免行政層級紊亂。此時一些散州升為直隸州;其他散州所轄的縣,有的併入州中,有的則改由府管轄。所以清代的散州層級與縣相當(但州官的品級仍然高於縣官),而地方制度也很明確地變成「三級制」,這在清代是很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改革。 清朝的“道”并不是正式行政区划,而是省的派出机关,其地位在省与府之间,但是清代中後期,「道」的權力又越來越大,介於省級與府州廳級之間,所以清中後葉,地方行政制度又演變成「準四級制」。 民國二年,全國實施廢府、州、廳,所有的散州、散廳都直接改制成了縣。 譬如:明代的廣東布政使司惠州府連平州曾管轄河源縣與和平縣兩縣;到清雍正年間,連平州依新規定就不能再轄縣,河源、和平兩縣改歸惠州府管轄,所以連平州就成了一個縣級單位。 到了民國時期,全國實施廢府、州、廳改縣(散州、散廳一律改為縣;廢除府、直隸州、直隸廳,所有縣由省直轄),連平州就改為廣東省連平縣。因此又產生了一批單字縣名,如直隸省順天府通州→直隸省通縣等。 清雍正以後,內地政區的層級關係為:.

新!!: 横县和散州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