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東頭村

指数 東頭村

東頭村可以指 村落:.

11 关系: 九龍城廈村徙置區美東邨白鶴山香港平房區賈炳達道公園東頭平房區東頭邨東頭村 (十八鄉)東頭村道

九龍城

九龍城(Kowloon City)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九龍城區的中心部份,名稱起源於19世紀清政府駐軍的九龍寨城(Kowloon Walled City,即「九龍牆城」之意,早年英國人曾稱當地爲Chinese Town(意爲「中國城」),城牆後於二戰期間被日軍拆毀),當時九龍寨城爲九龍半島上唯一的城鎮,後來「九龍城」演變成城寨所在地一帶的地名。現時九龍城以住宅樓宇為主,由於相當鄰近前啟德機場,故該區樓宇一直設有相常嚴格的高度限制,儼如鄉郊,直至機場在1998年7月6日搬遷後,逐漸有高樓大廈落成。.

新!!: 東頭村和九龍城 · 查看更多 »

廈村

#重定向 厦村.

新!!: 東頭村和廈村 · 查看更多 »

徙置區

徙置區(Squatter Area)是香港第一代的出租公共房屋,於1954年至1975年間興建,主要分佈於較早開發的衛星城市和新市鎮(包括觀塘、葵涌、荃灣、屯門和元朗等),由徙置事務處管理。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成立後與其他政府出租房屋統稱「公共屋邨」:徙置區稱為「乙類屋邨」、屋建會廉租屋邨及政府廉租屋則稱為「甲類屋邨」。現時,第一至六型大廈絕大部份已拆卸或重建,而第七型大廈亦已有部分開始重建。.

新!!: 東頭村和徙置區 · 查看更多 »

美東邨

美東邨(Mei Tung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一個公共屋邨,位於九龍黃大仙區白鶴山側,東頭村道及聯合道交界。 美東邨為1973年4月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後,第一個建成的屋邨,雖然當時只有一幢樓宇,為當時最小的屋邨,但同時也反映出香港總督麥理浩帶領下的十年建屋計劃,有一個簡單的開始。同時,美東邨規模雖小,只有4幢樓宇,但卻是香港建設期最長的屋邨,首座及最後一座大廈入伙時間,卻整整相差了40年。在1970年代、1980年代和21世紀都相繼有大廈落成。 2017年8月24日,香港房屋委員會宣布計劃重建美東樓和美寶樓,預計於2020年11月開始工程;而此項目是香港第二個七型徙置大廈及首個1980年代完工公屋重建工程。.

新!!: 東頭村和美東邨 · 查看更多 »

白鶴山

白鶴山,又稱鶴嶺,是香港一座山峰,位於九龍黃大仙區西南面,即樂富以南、九龍城以北一帶,現為華人基督教永遠墳場、福德學校及美東邨美德樓的所在地。.

新!!: 東頭村和白鶴山 · 查看更多 »

香港平房區

平房區(Cottage Resettlement Area),俗稱徙置區,是香港房屋委員會(及其前身)所設置的一種單層式臨時房屋,是香港早期的公共房屋。.

新!!: 東頭村和香港平房區 · 查看更多 »

賈炳達道公園

賈炳達道公園(英文:Carpenter Road Park)位於香港九龍九龍城賈炳達道,鄰近九龍城廣場及九龍寨城公園,佔地2.68公頃。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於1989年4月落成,公眾可免費入場。電視節目《城市論壇》亦會間中在該處舉行。.

新!!: 東頭村和賈炳達道公園 · 查看更多 »

東頭平房區

東頭平房區是香港一個平房區,位於九龍黃大仙區西南的白鶴山,即九龍城以北一帶,建於1952年,並已於2000年拆卸。.

新!!: 東頭村和東頭平房區 · 查看更多 »

東頭邨

#重定向 東頭邨及東匯邨.

新!!: 東頭村和東頭邨 · 查看更多 »

東頭村 (十八鄉)

東頭村是在香港新界元朗區十八鄉的一个鄉村,临近蔡屋村。需注意的是本村並不接近青山公路元朗段上的東頭村巴士站。 交通工具:.

新!!: 東頭村和東頭村 (十八鄉) · 查看更多 »

東頭村道

東頭村道(Tung Tau Tsuen Road,又作東頭邨道)為香港九龍城區及黃大仙區的一條道路,部份路段單線行車,亦有路段有兩條行車線。 此路東正道以南屬九龍城區,以北屬於黃大仙區。.

新!!: 東頭村和東頭村道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