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伏見城

指数 伏見城

伏見城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和江戶時代初期的城堡。別名為桃山城或伏見桃山城。現時在京都府的伏見區。.

22 关系: 城堡大坂之役大阪城太閤宇喜多秀家安土桃山时代丰臣秀吉主題公園京都府五奉行伏見城伏見區伏見桃山陵德川家康德川家光聚樂第豐臣秀賴豐臣秀次豐臣政權鳥居元忠江户时代战国时代 (日本)

城堡

城堡是中世纪欧洲和中东地区的一种武装建筑,一般特指作为领主和贵族私人住所的武装建筑,而非作为一个城镇公共防御设施的要塞。由于建筑时期和地点的不同,城堡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及特征,但一般来说都建有城墙和垛口等防御性工事。 城堡最初起源于公元9世纪至10世纪的欧洲,当时的卡洛林王朝倒台导致其领土分属于不同的领主和亲王。城堡被贵族们用来控制周围邻近的土地,作为发动袭击和对敌防御的基地,因此同时是攻击性和防御性的建筑。除了其军事用途外,城堡还作为行政管理的中心和权利的象征而存在。城镇中的城堡常常用于控制当地百姓及重要的通行路线。而乡下的城堡则常常位于对周边群落的生活十分关键的自然或建筑设施附近,例如磨坊和肥沃的土地。 许多城堡最初使用泥土和木材建造,中央的高塔為領主居住的地方,四周僅有些矮牆。因其防禦不足,後來往往用石材重修了防御工事。早期的城堡多数利用自然条件进行防御并只有中央城楼,缺乏塔楼和垛墙这样的防御工事。在12世纪晚期至13世纪早期,人们开始了对城堡防御的科学研究。这一研究强调了侧面的火力,在其影响下人们开始在城堡中设置大量的塔楼。因此,新的城堡常常呈多边形,且拥有一套可以同时集中火力的防御工事。这些防御工事的改进也受到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影响,例如十字军的城堡建设方式和古罗马要塞的启发等。城堡建筑的元素并非全部用于军事,像护城河这样的设计也逐渐从最初的防御目的成为了权力的象征,而一些大型城堡则特意设计了漫长蜿蜒的入口结构以在景观上显得雄伟而重要。 虽然火药在14世纪已经传入欧洲,但在15世纪的大炮威力强大到足以击碎城堡的石製城墙之前并没有对城堡建筑产生显著的影响。虽然进入16世纪以后人们仍然兴建城堡,但是为了对抗强大的大炮火力所采用的技术使得城堡不再适宜居住。因此,真正的城堡开始逐渐消亡,并被没有行政管理功能的火炮要塞和不具备防御功能的乡间别墅所代替。18世纪以后,作为浪漫主义的哥特式建筑复兴的一部分,人们开始重新对于城堡感兴趣,并开始建造仿城堡的建筑,但是这些建筑已经不再具有军事用途。.

新!!: 伏見城和城堡 · 查看更多 »

大坂之役

大坂之役是江戶時代早期(1614年-1615年,慶長19年-慶長20年)江戶幕府消滅豐臣家的戰爭,是戰國時期的最終戰役,戰爭主要範圍是大坂城附近(今大阪府大阪市中央區),其中包括在1614年11月-12月的大坂冬之陣以及1615年5月的大坂夏之陣(6月4日,即農曆五月八日結束),最常用的說法是大坂之陣,大日本帝國陸軍參謀本部著書稱為大坂之役。 大坂即今日的大阪,在代表武士時代結束的明治維新時,忌於「坂」字可拆為「士反」,有「武士造反」之諱,所以於明治三年(1870年)更名為「大阪」。在正體漢字地區,因為「坂」字未收錄於Big5編碼中,所以許多業者(例如光榮出品的戰國遊戲系列中文版)常以「阪」字代替,以致現時仍然有不少華人誤植為「大阪之陣」。.

新!!: 伏見城和大坂之役 · 查看更多 »

大阪城

大阪城,位於日本大阪市中央區(古屬攝津國東成郡)的大阪城公園內,為大阪名勝之一,和名古屋城、熊本城並列日本歷史上的三名城,別名「金城」或「錦城」。 在天下統一的桃山時代是豐臣秀吉的居城、豐臣政權的中心。後來德川家康以兩次大坂之役(冬之陣、夏之陣)消滅了豐臣家,此後大坂城成為江戶幕府控制西日本大名的重要據點。 城郭含城下町等周長約7.8公里,與江戶城初期(內郭)相當(江戶後期含城下町外郭周長約15.8km)。在豐臣時代,大坂城曾經是全日本規模最大的城郭。.

新!!: 伏見城和大阪城 · 查看更多 »

太閤

太閤,正式名稱為太閤下,狹義上是對已經將攝政、關白官位讓給子弟的前攝政、關白,廣義上也可以指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這三個官職在古代日本統稱三公)。同攝政、關白一樣,太閤的敬稱為殿下,一般稱為太閤殿下。 出家的太閤稱為禪定太閤,簡稱禪閤。.

新!!: 伏見城和太閤 · 查看更多 »

宇喜多秀家

宇喜多秀家(1573年-1655年12月17日)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宇喜多直家之嫡子,母親是於福之方,曾為豐臣秀吉的養子。幼名和通稱均為“八郎”,正室為前田利家之女豪姬。豐臣政權五大老之一,受秀吉下賜羽柴氏,通稱「羽柴備前宰相」(《毛利家文書》)。.

新!!: 伏見城和宇喜多秀家 · 查看更多 »

安土桃山时代

安土桃山時代,又稱織豐時代,是1568年至1603年之間,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稱霸日本的時代。起於織田信長上洛扶植最後一位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為其傀儡,終於德川家康建立江戶幕府。以織田信長的安土城和豐臣秀吉的桃山城(又稱「伏見城」)為名。 他們作為強大的強勢大名,擊敗了其他大名,統一了日本,成為統一日本的實際政權的領導人。三位主要人物相繼成為這個時期的主導者:織田信長(1568年至1582年)、豐臣秀吉(1582年至1598年)、德川家康(1598年至1603年)。他們透過與京都朝廷的合作取得政治上的實權,並以天皇的名義征伐全國其他不服從的大名,即中國所說之「挾天子以令諸侯」。有時甚至也可以說,武家政權的首領才是當時代事實上日本的皇帝。.

新!!: 伏見城和安土桃山时代 · 查看更多 »

丰臣秀吉

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原姓木下,之後將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將改姓羽柴。原為農民家庭出身,后来因事奉其主织田信长,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织田信長死后在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之後就任關白、太政大臣等官職,獲賜氏姓「豐臣」,興築大坂城,並透過不斷征伐與收編各方勢力,實現日本自15世纪中葉後首次的政治统一,是為豐臣政權。掌權期间通过太阁检地、刀狩令等政策强化武士阶层,稳固其统治基础;晚年發動朝鮮戰爭,在戰事末期逝世,被日本朝廷賜封「豐國大明神」。在日本歷史上,豐臣秀吉與其同时代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傑」。.

新!!: 伏見城和丰臣秀吉 · 查看更多 »

主題公園

主題樂園,是環繞某個主題而建立的人造公園。“主題”意味由一个或几个相关主題所主導,再配合不同的人工设计景观和設施,讓遊客體驗到主題感覺。从旅遊業、服务业角度,主題公園是提供的旅遊體驗的旅遊產品、並且帶動周邊相關餐飲或者購物設施的經濟;在商業上,主題公園則是投資大、風險高的新型專案,經常和房地產一起配套出售;故此,成功的主題公園是需要商業和旅遊業共同開發,互惠互利;從城市建设角度,建设一个有名的、成功的主题乐园能够大力增加本区域的观光客人数,最具商业成功的例子莫过于位于安纳海姆的迪士尼乐园,一口气带动了当地95%以上的旅游人潮,位於日本大阪的环球影城亦有相同效;對主題公園的所在國家或城市來說,世界級的主題公園更是推廣城市在世界範圍的之民族、促進經濟發展,為所在城市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的重要推動力。.

新!!: 伏見城和主題公園 · 查看更多 »

京都府

京都府()是日本近畿地方的都道府縣之一。自794年遷都至此(平安京),京都就成為天皇的御所所在地。以令制國來說,京都府約當山城國的全域、丹波國的大半與丹後國的全域。.

新!!: 伏見城和京都府 · 查看更多 »

五奉行

五奉行是安土桃山時代豐臣政權時期制定的職務,是負責政權運作的工作。 一說是豐臣秀吉就任關白後的1585年(天正十三年)設立,。起初豐臣政權多以大谷吉繼與小西行長等人做行政奉行工作,後來從這些人裡挑出五個做年寄,職位大致和鎌倉幕府的「連署」、室町幕府的「管領」相當。後被德川家康方面稱為奉行,而家康稱自己為年寄。相同的在桃山安土年代並沒有「五大老」的稱謂,德川家康這五位有力大名應該相當於「武家清華家」,所以家康為「豐臣朝臣羽柴武藏大納言」,前田利家為羽柴加賀中納言,毛利輝元為羽柴安芸中納言,或類似室町裡「三管四職」裡的四職,江戶幕府亦對外樣大名設有相同的「清華成」。 1600年(慶長五年)五奉行裡的石田三成擁立五大老之一的毛利輝元發動關原之戰,長束正家跟隨三成,而淺野長政則從屬東軍的德川秀忠軍。前田、增田兩位則停留在大坂城。.

新!!: 伏見城和五奉行 · 查看更多 »

伏見城

伏見城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和江戶時代初期的城堡。別名為桃山城或伏見桃山城。現時在京都府的伏見區。.

新!!: 伏見城和伏見城 · 查看更多 »

伏見區

伏見區()是京都市11区之一,位於京都市南部,區內主要為住宅區,為京都市內人口最多的區。.

新!!: 伏見城和伏見區 · 查看更多 »

伏見桃山陵

伏見桃山陵(伏見桃山陵)位於日本京都市伏見區,是明治天皇的陵寢。大正元年(1912年)9月14日,明治天皇安葬於此。在其東側為昭憲皇太后的陵寢,稱為伏見桃山東陵。.

新!!: 伏見城和伏見桃山陵 · 查看更多 »

德川家康

没有描述。

新!!: 伏見城和德川家康 · 查看更多 »

德川家光

德川家光(),德川幕府第三代將軍。二代將軍德川秀忠次子,母為崇源院。家光有一位異母兄長,名叫長松丸,但是夭折。同母弟德川忠長(駿河大納言);同母的姐姐有千姬、珠姬(子子姬)、勝姬、初姬,同母的妹妹和姬(和子,幼名松姬,後水尾天皇的中宮東福門院)。異母弟保科正之(側室阿靜之方所生)。乳名竹千代。 乳母是春日局。乳弟兄是稻葉正勝和稻葉正吉(春日局所生的兄弟)。 正室是關白鷹司信房的女兒鷹司孝子,側室約八人。 在德川幕府十五代將軍裡頭,是正室所生的將軍,雖說共有初代家康、三代家光以及末代慶喜等三名,但這幾位當中,真正由已擔任將軍的父親與正室(御台所)所生下的嗣子,只有德川家光一位而已。.

新!!: 伏見城和德川家光 · 查看更多 »

聚樂第

聚樂第是安土桃山時代末期,豐臣秀吉於京都內野(平安京大內裏遺址東北,今京都市上京區)興建的城郭兼邸第,但是前後存在期間只有八年,至今尚有不少未知之處。天正15年9月13日(1587年10月14日),豐臣秀吉逐步統一日本後,將統治中心從大坂城遷移至此,天正19年12月28日(1592年2月11日),秀吉讓關白之位與豐臣家督職於外甥豐臣秀次,成為秀次的居城,秀吉則以太閤身分遷往伏見城,持續實際號令天下。文祿4年(1595年)7月,秀吉勒令驅逐至高野山(和歌山縣)出家後的秀次切腹,妻子與家臣大半處決。聚樂第亦於同年8月以降全面拆除,統治中心由聚樂第轉移至伏見城。.

新!!: 伏見城和聚樂第 · 查看更多 »

豐臣秀賴

豐臣秀賴(),豐臣秀吉之子,側室--(--夫人)所生,幼名拾丸。娶德川秀忠之女千姬为妻,但和側室之間生有國松與天秀尼,官至從一位右大臣,豐臣政權的第三代家督。.

新!!: 伏見城和豐臣秀賴 · 查看更多 »

豐臣秀次

豐臣秀次()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大名、關白,豐臣政權的第二代家督。.

新!!: 伏見城和豐臣秀次 · 查看更多 »

豐臣政權

豐臣政權(),或稱豐臣氏政權,是指日本自天正18年(1590年;一說天正13年/1585年)到慶長8年(1603年)為止,由豐臣秀吉建立的武家政權。.

新!!: 伏見城和豐臣政權 · 查看更多 »

鳥居元忠

鳥居元忠()是日本戰國時代及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德川家康的家臣。鳥居忠吉的兒子。兄長是鳥居忠廣。妻子為馬場信春的女兒,名字不明。育有兒子忠政、成次等,是德川十六神將之一。.

新!!: 伏見城和鳥居元忠 · 查看更多 »

江户时代

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又稱德川時代,是指日本歷史中在江户幕府(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時期,從慶長8年二月十二(1603年3月24日)德川家康被委任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現在的東京)開設幕府時開始,到慶應3年十月十四(1867年11月15日)大政奉還後結束,為期264年。.

新!!: 伏見城和江户时代 · 查看更多 »

战国时代 (日本)

日本的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日本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一般是指1467年足利義政時期的應仁之亂开始的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政局紛亂及群雄割據的一段時期。最終,歷經一個半世紀的混戰,德川家康在1603年建立了江戶幕府,1615年滅豐臣氏,正式統一全國。.

新!!: 伏見城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伏見桃山城伏见城伏见桃山城桃山城木幡山城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