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

指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

没有描述。

133 关系: 后周后唐大為國大韩民国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大韓帝國大韓民國 (年號)大正大昌天開 (妙清)天授 (高麗太祖)太平 (高麗景宗)太和 (新羅真德王)太陰太陽曆妙清宋朝峻豐崇祯主體曆年号仁平 (新羅善德王)延壽 (高句麗)延嘉建元 (新羅法興王)建福 (新羅真平王)建興 (高句麗)建陽 (朝鮮高宗)弓裔後百濟後漢北宋善德女王唐朝公历公曆元朝光德光武 (年號)真平王真德女王真智王甄神劍甄萱隆熙聖冊高句丽高丽景宗高麗高麗太祖高麗光宗...鴻濟辽朝開國開國 (朝鮮高宗)金梵文金朝金日成金憲昌長安國李氏朝鮮檀君紀元檀君朝鮮正開 (後百濟)武泰 (泰封)水德萬歲永康 (高句麗)泰封法興王清朝朝鮮朝鮮王朝朝鮮純宗朝鮮高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鲜王朝明治明朝昭和新罗新羅真興王日韓合併政開慶雲 (長安國)1135年1136年1894年1896年1897年1907年1910年1912年1926年1948年1962年1997年391年396年412年418年451年470年476年479年483年511年536年539年540年551年568年572年584年596年632年634年647年650年822年825年900年904年905年911年914年918年933年936年949年952年960年963年976年981年 扩展索引 (83 更多) »

后周

后周()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最后一个朝代,它从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开国到960年北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被取代共经历了三个皇帝,9年。后周的首都是开封。 统治地区包括今河南、山东、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以及安徽、江苏的长江以北地区。 郭威自称为周朝虢叔后裔,因此以「周」为国号,史称「后周」,以别于其他以周为国号的政权,又以郭威之姓,别称「郭周」。.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后周 · 查看更多 »

后唐

后唐(923年-937年)是中國五代時期的政權之一。923年,唐朝的赐姓宗室李存勖消灭後梁,聲稱重建唐朝。後為石敬瑭勾結契丹入侵而滅亡。後唐的建立至其亡國歷時十四年。史学家為了區別由李淵所建立的唐朝,因而稱之為後唐。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 另外,雖然后唐統治者的祖源是沙陀族,但當時的後唐統治的是漢族地帶,後唐也被稱為「漢國」。.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后唐 · 查看更多 »

大為國

大為國(1135年),高丽中期起事领袖妙清建立的政权。 1126年,因为李资谦之乱,高丽王宫起火。金安、文公仁推荐给高丽仁宗的佛教和尚妙清,晓知风水,向仁宗建议迁都西京平壤。由于金富轼等开京文官的反对,没有成功。1135年,妙清与柳旵、分司侍郎趙匡、司宰小卿趙昌言、安仲榮等在西京叛乱,国号大為國,年号天开,自称天遣忠义军,据守岊嶺。金富轼率军取得安州,包围西京,妙清被赵匡所杀。次年二月,攻克西京,叛乱平定。.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大為國 · 查看更多 »

大韩民国

大韓民國(,國際音標:,简稱韓國()、南--韓,是位于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的民主共和國家,首都為首爾。韓國三面環海,西南瀕臨西海,東南緊接朝鮮海峽,東邊是韩国東海,北面隔著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與朝鲜相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總面積的約45%),人口約5,000萬。 韓國是20國集團和經合組織(OECD)成員之一、亞太經合組織(APEC)和東亞峰會的創始國,亦是亞洲四小龍和未來11國之一。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經濟戰略,推動了韓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締造了舉世矚目的“漢江奇蹟” 。目前韓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國際匯率計算在世界排名第11,按相對購買力指標計算世界排名第1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27,600美元,名列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發達國家名錄。 韓國政治體系為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韓國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拥有最高行政权,自1987年起由韓國國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不能連任。韓國國會為一院制立法机关,通过單一选区制和比例代表制结合的方法選舉,每届任期为四年。韓國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機構和立法機構,其最高司法机构是大法院,成员由总统任命并由国会批准。另外韓國还设有宪法法院,用于保护宪法和保障国民的基本权利。 韓國實行多黨制,其中中間偏右的自由韩国党和中間偏左的共同民主黨是韓國兩個最大的主流政黨,左右着韓國的政壇。.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大韩民国 · 查看更多 »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北朝鲜称為上海臨時政府(),简称临政()、臨時政府()是朝鲜半岛在日韩并合后,于1919年在上海法租界成立,后搬迁至中華民國重庆的一个流亡政府。该政府未曾受到任何國家的承认,而国民政府当时虽也未正式承认,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其极大的援助,如协助训练地下武装及情报人员,并为其在国际范围扩大影响。在上海的旧址,被称为“韩民族独立运动的圣殿”。 現在的大韓民國憲法前言中即提到「吾等大韓國民繼承了在三一運動中成立的大韓民国臨時政府的法統」。另一方面,現在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則將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評論為「無人承認的流亡團體」、「利用同胞的愛國心收集大量錢財中飽私囊,組織針對共產主義者的恐怖襲擊、妨礙金日成組織領導的抗日武裝鬥爭的反動集團」。.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 查看更多 »

大韓帝國

大韩帝国(,1897年10月12日-1910年8月29日)是朝鲜王朝末期所使用的国号。国土与原朝鲜王朝相同(北方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与中国为界),国都同為汉阳(今首爾),其皇帝高宗亦为原朝鲜國君主。大韩帝国是朝鲜王朝历史的一部分,只是國號由「朝鮮國」改為「大韩帝国」,得名於古時的三韓。 1897年,亡命俄羅斯駐朝公使館的高宗回到德寿宫称帝。大韩帝国历经兩代十四年,至1910年8月被日本併吞而滅亡。由於二戰結束、日本投降後朝鮮半島的分裂,大韓帝國也是迄今最後一個實際統治整個半島的主權國家。.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大韓帝國 · 查看更多 »

大韓民國 (年號)

#重定向 大韓民國 (紀年).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大韓民國 (年號) · 查看更多 »

大正

大正()是日本大正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使用時間從1912年7月30日至1926年12月25日止。承續年號為明治,接續年號為昭和。.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大正 · 查看更多 »

大昌

大昌可以指:.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大昌 · 查看更多 »

天開 (妙清)

天開(1135年)是高丽反对军首领大為国君主妙清之年號。.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天開 (妙清) · 查看更多 »

天授 (高麗太祖)

天授(918年—933年)是朝鲜半岛高麗王朝国王王建之年號。.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天授 (高麗太祖) · 查看更多 »

太平 (高麗景宗)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太平 (高麗景宗) · 查看更多 »

太和 (新羅真德王)

太和(647年—650年)是新羅君主真德王之年號。.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太和 (新羅真德王) · 查看更多 »

太陰太陽曆

#重定向 阴阳历.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太陰太陽曆 · 查看更多 »

妙清

妙清(),高丽中期起事领袖。 妙清本来是佛教和尚,晓知风水,研究风水图谶法,自称承袭禅师道诜所传太一玉帐步法。被金安、文公仁称为圣人,推荐给了高丽仁宗。妙清与其法弟日者白寿翰通阴阳之术,诡诞不经之说惑众。郑知常等人深信其说。仁宗为他建道场。他向国王建议迁都西京平壤,没有成功。靖康之变后,高丽谣传宋军北伐,金兵大败。妙清建议联络刘齐共同伐金。仁宗怕是谣言不从。1135年,妙清与柳旵、分司侍郞趙匡、司宰小卿趙昌言、安仲榮等叛乱,国号大為國,年号天开,自称天遣忠义军。金富轼平乱,翌年妙清被赵匡所杀。.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妙清 · 查看更多 »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宋朝 · 查看更多 »

峻豐

峻豐(960年—963年)是朝鲜半岛高麗王朝皇帝光宗王昭之年號。.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峻豐 · 查看更多 »

崇祯

崇祯(1628年—1644年)是明朝皇帝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崇祯是明朝的最后一个年号。 朱由檢於天启二年(1622年)九月被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即皇帝位。 内阁拟定的年号为“--圣”、“兴福”、“咸嘉”、“崇贞”,朱由检圈定“崇贞”,并改为“贞”为“祯”。一说呈上的四个年号为“永昌”、“绍庆”、“咸宁”、“崇贞”。次年(1628年)改元。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京师,思宗自缢。李自成建立確立大順,改年號為永昌;吳三桂則擁立朱慈烺為帝,改元義興。 明朝滅亡之後,李氏朝鲜的士族出於反清情緒及小中華思想,在國中仍然使用崇禎年號,如崇禎紀元後八十三年(1710年)、崇禎後再癸丑(1733年)、崇禎紀元後四乙丑(1865年)等等,這被稱作「崇禎紀元」。.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崇祯 · 查看更多 »

主體曆

主體曆(주체력)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自1997年起用的曆法,紀年方式為追尊主體思想創立人及朝鮮建國者金日成的出生年1912年為主體元年。月份、日子等同公历(格里高利曆)。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以來,一直以公历紀元。1997年7月8日,「为了永远传颂和发扬创立了永恒不灭的主体思想,把革命和建设引向胜利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的革命生涯和不可磨灭的业绩,继承并完成金日成的革命事业」,朝鲜开始实行主体年号。因此,主體曆頒布的1997年是主體86年(1997年),而非主體元年。 主體曆的紀年,跟中華民國曆的紀年之年份一致;因此1912年即「主體元年」,相當於中華民國「民國元年」。這是因為金日成的出生年份、中華民國建國年份均為1912年。.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主體曆 · 查看更多 »

年号

年号是君主時代帝王纪年所立的名号《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5年11月臺灣學術網路第五版試用版,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緣起于中国漢武帝時期,后来朝鮮新羅在6世紀、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近代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蒙古国建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都還使用过年号,目前仍使用年号的是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中國(範圍為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朝鮮半島和越南因為已經廢除君主制已經全面廢止年號。另外中華民國所用的民國紀年和朝鲜使用的主体纪年也常被误认为是年号。.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年号 · 查看更多 »

仁平 (新羅善德王)

仁平(632年或634年—647年)是新羅君主善德王之年號。.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仁平 (新羅善德王) · 查看更多 »

延壽 (高句麗)

延寿,在大韩民国慶尚北道慶州市瑞鳳塚出土的銀製盒(瑞鳳塚出土銀盒)銘文中提到的年号。发现当時以为是新羅的年号,学术界认为是高句麗長寿王的年号。.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延壽 (高句麗) · 查看更多 »

延嘉

延嘉,是朝鲜三国时代的一个年号,估计是高句丽安原王从533年到539年使用的年号。 1963年,在庆尚南道出土的金铜光背的背面,有“延嘉七年”、“己未”的汉字铭文。据推测是高句丽安原王时代,估计延嘉七年即539年(安原王9年)。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延嘉与建兴年号冲突,所以一些学者认为是延嘉七年即479年的长寿王时代。.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延嘉 · 查看更多 »

建元 (新羅法興王)

#重定向 建元 (新羅).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建元 (新羅法興王) · 查看更多 »

建福 (新羅真平王)

建福(584年—634年)是新羅君主真平王與善德王之年號。632年善德王繼位沿用。.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建福 (新羅真平王) · 查看更多 »

建興 (高句麗)

建興,是朝鲜三国时代的一个年号,推测为高句丽使用。 1915年,在忠清北道出土的金铜光背的背面,有“建兴五年”、“丙辰”的汉字铭文。在开始出土地点认为是百济圣王(圣王14年,536年)、威德王(威德王43年,596年)或法王时代的年号。但是,由于发现忠州的中原高句麗碑,确认是高句丽的佛菩萨。估计建興五年即536年(安原王6年)。此外有观点认为是长寿王(476年)、婴阳王时代(596年)。.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建興 (高句麗) · 查看更多 »

建陽 (朝鮮高宗)

建陽(1896年1月1日—1897年8月16日)是朝鲜王朝国王(1896年1月1日至1月7日)、大君主(1896年1月7日及以後)高宗之年號,開国504年十一月十七(西曆1896年1月1日)1896年採用西曆,同時改元建陽。建陽二年8月16日改元光武。.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建陽 (朝鮮高宗) · 查看更多 »

弓裔

弓裔(궁예,)是朝鮮半島後三國之一泰封國(後高句麗)的建立者,也是唯一一位統治者。姓金氏,名善宗(선종)。因眇一目,人稱一目大王(일목대왕)。 根據《三國史記》的記載,弓裔是新羅第四十七代王憲安王的庶子,其母為憲安王的嬪御。另有说法他是景文王庶子。弓裔的母親宮人張氏,是張保皐的女兒。弓裔於五月五日出生於外家,剛出生時就有了牙齒。其出生時,屋有白光如長虹一般,直達天上。掌管星象的官員認為他將來不利於國家,建議國王不要撫養。憲安王派人至其家,要將他殺害。使者將弓裔扔到樓下,乳婢偷偷將他接住,自己作養母,逃往外地撫養。因為接的時候不小心戳到眼睛,致使弓裔瞎了一隻眼睛。弓裔十多歲時遊戲不止,養母以實情告訴他,勸誡他不要如此張狂,以免惹禍上身。弓裔為了不讓養母受到牽連,去了興教寺出家為祝髮為僧,法名善宗。年長後,不遵守戒律,軒輊有膽氣。一次赴齋行次,有烏鳥銜物,落所持鉢中。視之,牙籤上寫著一個「王」字。善宗隱秘不言,但自此頗為自負。 真聖女王五年(891年),弓裔見新羅衰敗、綱紀廢弛、盜賊蜂起,便前往竹州投奔箕萱。箕萱對他非常輕慢,善宗鬱悒不自安,私下結交箕萱麾下的元會、申煊等人為友。 892年(景福元年),投奔北原(今江原道原州市)賊帥麾下,深得信任,令他分兵向東攻略郡縣。於是出宿雉岳山石南寺,攻取了酒泉、奈城、鬱烏、御珍等縣。894年(乾寧元年),攻入溟州,得到部眾三千五百人。弓裔將他們分為十四隊,以金大、黔毛、盺長、貴平、張一等為舍上(部長)。弓裔與士卒同甘共苦,且公私賞罰分明,因此獲得部眾的愛戴和畏懼,被推戴為將軍。攻下猪足、狌川、夫若、金城、鐵圓等城,軍聲甚盛,浿西賊寇紛紛歸附。弓裔自認為勢力強大,可以開國稱君,便建立後高句麗,設置內外官職。王建自松岳郡前來投軍,被任命為鐵圓郡太守。 896年(乾寧三年),攻取了僧嶺、臨江兩縣。翌年仁物郡歸降。弓裔認為松岳郡是漢北名郡,山水奇秀,遂以之為都城。隨後攻取了孔巖、黔浦、穴口等城。當時梁吉在北原,佔據了國原等三十餘城。聽說弓裔地廣民眾,大怒,欲率兵攻打。弓裔先發制人,大敗之。 898年(光化元年)春二月,修葺松岳城,任命王建為精騎大監,攻打楊州、見州。冬十一月,始作八關會。901年,派王建攻下了廣州、忠州、唐城、青州,因功,授予王建阿飡之職。 904年(天祐元年)甲子,弓裔建立國號摩震,年號武泰,設置百官。秋七月,在鐵圓建立都城(今鐵原朝韩非军事区內)遷徙青州一千戶居民至鐵圓。同時,攻取尚州等三十餘州縣,公州將軍弘奇來降。 905年,弓裔正式搬入新的都城,修建宮殿,窮奢極侈,改年號為聖冊。又出兵北方,拓展取得浿西十三鎭。平壤城主將軍黔用來降,甑城赤衣、黃衣賊明貴等也歸服。弓裔便希望吞併新羅,令國人呼新羅為「滅都」(멸도)。凡自新羅來者,盡誅殺之。 911年弓裔改國號為泰封,改年號為水德萬歲。派王建攻取錦城等地,改錦城為羅州。論功行賞,封王建為大阿飡將軍。弓裔自称弥勒佛,头戴金帻,身披方袍,以长子为青光菩萨,以季子为神光菩萨。他曾经自述佛经二十余卷,其言妖妄,荒誕不經。一次講說的時候,僧人批评其所授皆为“邪说怪谈”,弓裔大怒,用铁锥将他打死。 913年(乾化三年),封王建為波珍飡侍中。914年,改元政開,封王建為百船將軍。 弓裔性格殘暴,夫人康氏見他多行非法,正色而諫之。弓裔大怒,問她:「汝與他人姦,何耶?」康氏說:「安有此事?」弓裔說:「我以神通觀之。」於是用烈火加熱了鐵杵,撞其陰部殺之,又殺害了兩個兒子。此後,弓裔多疑急怒,百官、將吏、平民等多有無故受害者,斧壤、鐵圓之人不堪忍受。 918年夏六月,申崇謙、、卜智謙、等人秘密謁見王建,聲稱弓裔暴虐,欲推戴王建為新的國王。王建最初拒絕,夫人柳氏得知後,說:「以仁伐不仁,自古而然。今聞衆議,妾猶發憤,況大丈夫乎?今羣心忽變,天命有歸矣。」手提鎧甲為王建披上。諸將簇擁著王建出門,聲稱王建已經舉義,眾人紛紛前來追隨。到宮門前鼓噪以待之人,亦有一萬餘人。王建遂被推戴為王,建立高麗王朝。弓裔聞變不知所措,微服逃入山林之中,被斧壤(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江原道平康郡)的百姓殺害。.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弓裔 · 查看更多 »

後百濟

后百济(900年—936年),朝鲜半岛后三国之一。892年,新罗西南军阀甄萱起兵,攻占武州。900年,甄萱入完山州,自立为王,建立后百济国。936年九月,后百济国为高丽所灭,传国二世三十六年。.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後百濟 · 查看更多 »

後漢

後漢()是五代十國的第四個朝代,同时也是最后一个由沙陀人建立的中原王朝。亦称刘汉。後漢承自後晉,根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後晉的「金」德之後是「水」德,因此後漢以「水」為王朝德運。.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後漢 · 查看更多 »

北宋

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国宋朝的一个時期,自趙匡胤發動陈桥兵變強迫后周末帝禅让(960年)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于次年灭亡,共历9帝,167年。后以应天府為首都建南宋,与北宋合称“两宋”。北宋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别于南宋而史称北宋。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後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宋朝以「火」為五行德運,並取紅色為王朝正色。 北宋的最大统治区域包括东、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北宋是面積最少的中原统一皇朝,亦無法統治河西走廊及燕雲十六州。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一亿一千二百七十五万。.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北宋 · 查看更多 »

善德女王

善德女王(선덕여왕,),姓金名德曼,號聖祖皇姑,是新羅國的第27代君主,性格寬仁明敏。她是真平王金白淨之長女,母親為王妃摩耶夫人金氏(葛文王金福勝之女),在真平王及聖骨出身的王族男子都過世後,德曼繼承了王位,成為新羅及韓國有歷史記載以來的首位女王。.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善德女王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公历

#重定向 格里曆.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公历 · 查看更多 »

公曆

#重定向 格里曆.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公曆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光德

光德(949年—952年)是朝鲜半岛高麗王朝皇帝光宗王昭之年號。.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光德 · 查看更多 »

光武 (年號)

光武(1897年8月16日—1907年8月2日)是朝鲜王朝大君主、大韩帝国皇帝高宗之年號,1897年8月16日改元光武,10月12日高宗称帝,改国号大韩帝国,1907年8月2日改元隆熙。.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光武 (年號) · 查看更多 »

真平王

真平王(),姓金名伯淨,是新羅國的第26代君主。真興王孫,真智王侄。元年(陳太建十一年)八月封同母弟金伯飯爲真正葛文王,金國飯爲真安葛文王。六年二月改元建福,八年置禮部,他在位時期建立和完善各種新羅官制,在位五十四年,諡真平,無嗣子,女善德王繼位。 在位建立花郎,由報良法師創立。 624年受唐高祖冊封為樂浪郡王、新羅王。.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真平王 · 查看更多 »

真德女王

真德女王();姓金名勝曼,是新罗國的第28代君主。真平王同母弟真安葛文王金國飯與月明夫人--氏之女,即真平王的姪女,善德女王的堂妹。《三國史記》記載她姿質豐麗,長七尺,垂手可過膝。 元年(唐朝貞觀二十一年)即位。二年改元太和,派遣伊飡金春秋(武烈王)到唐国請攻百濟,三年正月始号令全国服中國衣裳,四年織錦作五言《太平頌》遣使獻給唐高宗,並开始行中國永徽年號。在位八年,無嗣,群臣請伊飡閼川攝政,閼川固讓曰:「臣老矣,無德行可稱,今之德望崇重莫如春秋公,實可謂濟世英傑。」遂奉立金春秋为王。.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真德女王 · 查看更多 »

真智王

真智王(),姓金名舍轮(金輪),是新罗國的第25代君主。立宗葛文王與只召太后之孫,真兴王與思道王后朴氏之次子,妃為起烏公與興道夫人之女智道王后,陳大建八年即位,在位四年,579年農曆7月17日薨,諡眞智。在《三國遺事》的紀錄裡,真智王因為荒淫無道,為國人所廢。 真智王過世後,雖然有子金龍春,但是卻是由其侄子金白淨(真智王兄長銅輪太子與萬呼太后之子)繼位,即真平王。多年後其孫金春秋登上王位,也就是新羅第29代王武烈王。.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真智王 · 查看更多 »

甄神劍

劍(,),朝鲜半岛后三国时代,后百济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任国王,935年—936年在位。和弟弟甄良剑、甄龙剑同谋,夺取了父亲甄萱的王位,並杀死了父親甄萱最疼愛的弟弟甄金刚。甄神劍強行流放父親甄萱監禁到金山寺,甄萱从中脱逃后投降高丽太祖王建。936年,甄萱引高丽军在今龟尾市善山邑大败甄神劍的军队,后百济灭亡。高丽太祖王建认为甄良剑、甄龙剑才是主谋,所以给了甄神劍一个爵位,而甄良剑、甄龙剑是被流放还是处死,不同的史料记载不同。 |-style.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甄神劍 · 查看更多 »

甄萱

萱(;),是朝鮮半島後三國中後百濟的建立者,900年至935年在位。 根據《三國遺事》記載,甄萱本姓李,後以甄為氏,咸通八年出生於新羅尚州的加恩縣。其父阿慈介是黃澗甄氏始祖,以農自活,光啟中據沙弗城(今尚州)自稱將軍。《李磾家記》則記載阿慈介是新羅真興王彡麥宗和思道夫人朴氏第三子的曾孫《원문과 함께 읽는 삼국유사》, 후백제 견훤(後百濟 甄萱), 한국인문고전연구소(2012년)。阿慈介有五子一女,分別是:長子甄萱、二子將軍能哀、三子將軍龍蓋、四子寶蓋、五子將軍小蓋。一女大主刀金。四子皆知名於世。 甄萱成年後體貌雄奇,志氣倜儻不凡。他加入新羅軍隊,進入王京金城(今慶州市)。後被派往西南海防衛,因為作戰勇敢,常常身先士卒,被昇為裨將。 當新羅政治混亂,綱紀廢弛,又加上饑荒,百姓流離失所,盜賊蜂起。甄萱便有了覬覦天下之心。他在892年聚眾起兵,攻取了京西南州縣,所到之處紛紛響應。旬月之間得到了部眾五千多人。於是襲破武珍州(現光州)作為根據地,自封為新羅西面都統指揮、兵馬制置、持節都督、全武公等州軍事、行全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上柱國、漢南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此時,北原的叛亂者中良吉的兵馬比較強壯,弓裔投奔在良吉麾下。甄萱聽說後,遙授良吉為裨將。 900年,甄萱西巡至完山州(現全州),受到當地百姓的歡迎。甄萱大喜,自認為自己繼承了百濟的江山,遂稱後百濟王,建立職官制度。同時,甄萱派使者出使吳越朝貢。吳越王錢鏐報聘,並授予他檢校太保的官職。 901年(天復元年),甄萱圍攻大耶城,但無法攻克。910年(開平四年),錦城歸順弓裔的泰封國,甄萱以步騎三千人圍攻,經旬不解。912年(乾化二年),甄萱與弓裔戰於德津浦。 918年,泰封國發生政變,大將王建奪取王位,建立高麗。甄萱得知後,於秋八月派一吉飡閔郃前往高麗慶賀,並贈送孔雀扇及地理山竹箭。同年遣使赴吳越進獻馬匹,吳越王報聘,加授中大夫。 920年,甄萱率領步騎一萬攻破大耶城,移軍進禮城。新羅的景明王派阿飡金律前往高麗求救。王建出兵支援新羅,甄萱得知後率軍撤退。自此,後百濟與高麗表面和平,實際上關係緊張。而新羅因為國力衰弱難以復興,便私下與高麗結好,以為外援。 924年(同光二年)秋七月,甄萱遣子須彌强徵調大耶、聞韶二城之兵攻打高麗的曹物城。曹物城固守且戰,須彌强失利而歸。八月,遣使向高麗獻上驄馬。翌年冬十月,甄萱親率三千騎兵至曹物城,王建也率精兵前來。王建希望暫時和解,以老其師,便遣使求和,並以堂弟王信為人質。甄萱同意和解,並送外甥眞虎交質。十二月,後百濟攻取了居昌等二十餘城,遣人出使後唐稱藩。後唐策授甄萱為檢校太尉、兼侍中、判百濟軍事,依前持節、都督全武公等州軍事、行全州刺史、海東四面都統指揮兵馬制置等事、百濟王,食邑二千五百戶。 926年,眞虎在高麗暴卒,甄萱懷疑是王建故意殺害,便將王信囚禁在監獄中,又派人出使高麗,討還了前年所送的驄馬。秋九月,甄萱大舉進攻新羅,新羅向高麗求救。冬十月,王建親自率軍救新羅。後百濟之兵突襲並攻破了新羅的都城金城,俘虜了景哀王脅迫其自殺,並強行逼迫新羅王后與自己淫亂,又立新羅金氏王族的金傅為敬順王。隨後,俘虜王弟孝廉、宰相英景,取新羅的國帑、珍寶、兵仗、子女百工之巧者而歸。王建率精兵五千人在公山截擊甄萱,與之大戰。高麗大敗,將軍金樂、申崇謙戰死,王建僅以身免,甄萱乘勝攻取了大木郡。契丹使者裟姑、麻咄等三十五人來聘,甄萱派將軍崔堅送乘船其歸國,途中遭遇風暴,飄至後唐的登州,全部被後唐誅殺。 928年(天成三年)夏五月,甄萱潛師突襲高麗的康州,殺死三百餘人,將軍有文生投降。秋八月,派將軍官昕率軍築陽山。王建派將軍王忠攻擊,後百濟兵退至大耶城。冬十一月,甄萱選拔勁卒,攻破缶谷城,殺守卒一千餘人,將軍楊志、明式等生降。翌年秋七月,甄萱以五千人攻破義城府,高麗守將洪術陣亡。又率大軍,在古昌郡瓶山之下與王建交戰,失敗,損失八千餘人。翌日,甄萱迅速聚集殘兵攻破了順州城,高麗將軍元逢逃跑。甄萱將順州百姓全部遷移到了全州。 清泰元年(934年)春正月,甄萱得知王建屯兵運州,便率五千人前來。高麗將軍庾黔弼乘其尚未佈陣,率勁旅騎兵數千人突襲,斬殺三千餘人。自此後百濟開始衰退,熊津(今公州)以北三十餘城聞風歸降高麗,甄萱麾下的術士宗訓、醫者訓謙、勇將和崔弼等人也紛紛歸降王建。 甄萱多有娶妻,這些妻妾為其生下了十多個兒子,其中兒子甄金剛身材高大而且多有智謀,最受甄萱寵愛。甄萱欲將王位傳給金剛,引起另外三個兒子神劍、良劍、龍劍的不滿。當時良劍為康州都督、龍劍為武州都督,只有神劍一人在甄萱身邊。伊飡能奐派人前往康、武二州,與良劍、龍劍等人合謀,於清泰二年(935年)春三月,同與波珍飡新德、英順等人,勸神劍將甄萱囚禁在金山寺,並派人殺死了金剛,自稱後百濟大王。甄萱被囚禁了三個月後,與季男能乂、女子哀福、嬖妾姑比等逃脫,來到高麗的錦城,派人求見王建。王建大喜,派將軍庾黔弼、王萬歲等人前去將他接來,待之以厚禮。因為甄萱年長王建十歲,王建尊其為尚父,授館以南宮,位在百官之上,賜楊州為食邑。 936年,甄萱之婿朴英規在後百濟得知此事後,便遣人送款於高麗,表示願為內應。夏六月,甄萱上表王建,請求出兵討伐逆子。王建同意了這個要求,先派太子王武、將軍朴述希領步騎一萬至天安府。秋九月,王建率領三軍至天安會合,進軍一善。神劍率兵抵抗,隔一利川相對佈陣。王建與甄萱觀兵,以大相堅權、朴述希、金山,將軍龍吉、奇彦等,領步騎三萬為左翼;大相金鐵、洪儒、守鄕,將軍王順、俊良等,領步騎三萬為右翼;大匡王順式,大相兢俊、王謙、王乂、庾黔弼,將軍貞順、宗熙等,以鐵騎二萬、步卒三千及黑水鐵利諸道勁騎九千五百為中軍;大將軍公萱,將軍王含允,以兵一萬五千為先鋒,鼓行而進。百濟將軍孝奉、德述、明吉等見勢力強大,棄甲歸降。王建得知神劍在中軍,讓將軍公萱直搗中軍。後百濟大敗,神劍與二弟及將軍富達、小達、能奐等四十餘人生降。王建受降後,誅殺了能奐,赦免了神劍,另有神劍兄弟三人皆被誅殺的說法。甄萱憂懣發疽,數日後卒於黃山寺。.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甄萱 · 查看更多 »

隆熙

隆熙(1907年8月2日—1910年8月29日)是大韩帝国皇帝纯宗之年號,1907年8月2日改元隆熙。1910年8月29日日韓併合,废除隆熙年号。.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隆熙 · 查看更多 »

聖冊

聖冊(905年—911年)是朝鲜半岛后三国摩震君主弓裔之年號。.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聖冊 · 查看更多 »

高句丽

句丽(、注音:ㄍㄠ ㄍㄡ ㄌㄧˊ、韩文:고구려)是位于东北亚的一个古国,发源于今日中国吉林省一带,鼎盛时期疆域曾覆盖到朝鲜半岛北部、满洲及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一部分。七世纪被唐朝和新罗联军所灭。高句丽在公元5世纪到7世纪的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中国近代史学家认为是东北历史上的割据政权,亦被朝鲜半岛史学家称为朝鲜三国之一。 高句麗後又稱高麗;“高句骊”最早見於《漢書》,“句骊”是它的簡稱;“高句麗”最早見於《三國志》,“句麗”是它的簡稱;“高麗”最早見於《宋書》、《魏書》,是南北朝至唐朝的正式稱號;中原王朝開始以“句骊”作為“高句骊”的簡稱,後以“句麗”作為“高句麗”的簡稱,南北朝時期應高句麗統治者的請求,改以“高麗”作為“高句麗”的正式簡稱,高句麗的統治者也被冠以“高麗王”的稱號,並且逐漸以“高麗”作為正式國號,常被中原王朝封為“高麗王”,取代了“高句麗”的稱號。自此“高麗”长期作为历史地理名称,对朝鲜半岛产生了重大影响;弓裔称后高丽王,王建称王国号高丽,金日成提出“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设想,都是高丽概念的延续。 据《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引用记载(一些史籍推论是公元前37年),扶餘王子朱蒙建立高句丽。高句丽建国后,迅速扩张,逐步吞并了其周边的扶餘、沃沮、东濊並吞併汉四郡。5世纪好太王和长寿王统治期间,高句丽进入全盛时期,之后的1个世纪里,保持了在朝鲜半岛对新罗、百济的压倒性优势,控制了今朝鲜半岛大部和今中国东北的南部地区。隋唐时期,高句丽不断与隋唐王朝交战,国力陷落,668年八月为唐朝与新罗联军所灭。有三万多户高句丽人被唐迁移至唐朝,成为中国内地一股重要的武人集团,在唐末五代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留在原地的高句丽遗民被渤海国和新罗吸收。 高句丽立国700余年,曾成功在与倭和与隋战争中获胜,在东亚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高句丽独特的历史文化已经成为朝鲜半岛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80年代起,高句丽争议浮出水面,由于高句丽本源于中国境内,后扩展至朝鲜半岛的特殊地理位置,国土橫跨今日的中國东北、-zh-hans:朝鲜;zh-hant:朝鮮;-大部及-zh-hans:韩国;zh-hant:韓國;-北部。三国都认为高句丽自始至终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或地方政权。另外日本学者的骑马民族征服王朝说也认为高句丽、扶余可能为日本民族的起源。.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高句丽 · 查看更多 »

高丽景宗

麗景宗(;),諱王伷(),字長民。高麗國的第五任君主,975年─981年在位。 他是光宗長子,母為大穆王后皇甫氏。死後廟號景宗,諡號至仁成穆明惠顺熙靖孝恭懿献和大王,葬於荣陵。.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高丽景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

麗可以指:.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高麗 · 查看更多 »

高麗太祖

麗太祖(;),諱王建(),字若天(),是高麗王朝的開國君主,918年至943年在位。王建原是泰封國建國者弓裔的大將,家族是朝鮮半島西南岸專門作貿易和商業活動的豪族,死後廟號太祖,諡號神聖大王。 高麗穆宗五年(1002年)四月加諡元明,高麗顯宗五年(1014年)三月加光烈,十八年(1027年)四月加大定,高麗文宗十年(1056年)十月加章孝,高麗仁宗十八年(1140年)加仁勇,高麗高宗四十年(1253年)十月加勇烈,通称應運光烈大定睿德章孝威穆仁勇神聖大王(),葬於显陵。.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高麗太祖 · 查看更多 »

高麗光宗

麗光宗(;),諱王昭(),字日華,高麗的第四代君主,949年至975年在位。 光宗是太祖王建第四子,為神明太后劉氏所生,也是第三代王定宗王堯同母弟。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削弱豪族權力,殘酷鎮壓反對者,並對內政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高麗的經濟和軍事都有很大發展。外交上,確定了「外王內帝」的方針,即對中原王朝自稱國王,在國內自稱皇帝。死後,由景宗繼位。.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高麗光宗 · 查看更多 »

鴻濟

鴻濟(540年或572年—584年):是新羅君主真興王、真智王與真平王之年號。576年真智王繼位沿用。579年真平王繼位沿用。.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鴻濟 · 查看更多 »

辽朝

遼朝(916年-1125年),國號大遼,又稱大契丹國(契丹國,契丹大字:),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國祚從西元916年至1125年,長達210年。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併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屢次南下中原,946年攻滅後晉後確定國號為「大遼」,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張正明(1979年):《契丹史略》,225頁。,直到1125年3月26日為金朝所滅為止。除了遼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關國家。1122年,天祚帝北逃夾山,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為帝,史稱北遼。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1132年建立西遼。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 史學界對「契丹」含義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國名為“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因與南方的中原政權長期對峙,而稱“北朝”,而稱中原王朝為“南朝”徐俊(2000年):《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225頁–261頁。遼朝滅後晉,因此自居為繼承後晉正統。依據五行德運說的五行相生規律,後晉的「木」德之後為「水」德,因此遼朝以水為德運,並相應以黑色為正色。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成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英語作Cathay)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辽朝 · 查看更多 »

開國

開國(551年至568年)是新羅君主真興王之年號。.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開國 · 查看更多 »

開國 (朝鮮高宗)

開國(1894年—1895年)是朝鲜王朝国王高宗之年號,以朝鲜王朝開國之年(1392年)为元年,金弘集进行甲午改革,1894年7月27日採用。1896年採用西曆同時改元建陽。.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開國 (朝鮮高宗) · 查看更多 »

金梵文

金梵文(),9世纪新罗王族。是武烈王金春秋的后裔,其父金憲昌。 憲德王十四年(822年)熊川州(今忠清南道公州市)都督金憲昌反叛新罗,建立長安國。熊川城陷,金憲昌被杀。金梵文逃出,憲德王十七年(825年)正月,金梵文與高達山賊壽神等百餘人謀叛,想在平壤立都,攻北漢山城。都督聰明率兵捕殺金梵文。.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金梵文 · 查看更多 »

金朝

金朝,国号大金(女真文: ;1122年-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女真人原為遼朝的藩屬,女真人首領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統一女真諸部後,1115年於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建都立國。大金立國後,與北宋定「海上之盟」向遼朝宣戰,於1125年灭辽,然北宋两次战辽皆败,金隨即撕毀與北宋之約,兩次南下中原,於1127年灭北宋。迁都中都時,領有華北地區以及秦嶺、淮河以北的華中地區,使南宋、西夏與漠北塔塔兒、克烈等政权和部落臣服而稱霸東亞。金朝佔領華北中原,因此以中國正統王朝自居。因其滅北宋,金朝從意識形態上認為宋朝正朔已亡,不承認南宋為正統,並根據五行相生的原則選取生自宋朝「火」德的「土」德為王朝德運。 金世宗與金章宗時期,金朝政治文化達到最高峰,然而在金章宗中後期逐漸走下坡。金軍的戰鬥力持續下降,即使統治者施以豐厚兵餉也無法遏止。女真人與漢族的關係也一直沒有能夠找到合適的道路。金帝完顏永濟與金宣宗時期,金朝受到北方新興大蒙古國的大舉南侵,內部也昏庸內鬥,河北、山東一帶民變不斷,最終被迫南迁汴京(今河南开封)。而後為了恢復勢力又與西夏、南宋交戰,彼此消耗實力。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南北夾擊之下滅亡。 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時對群臣說:「遼以賓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於是,以“大金”為國號,望其永遠不變不壞也。一说女真兴起于金水,故国号名金,在部份文献中,“金源”因此成為金朝的代稱,現代學者研究指出,「金」實為女真的漢譯,大金國意同「女真國」。 金朝作為女真族所建的新興征服王朝,其部落制度的性質濃厚。初期採取貴族合議的勃極烈制度。而後吸收遼朝與宋朝制度後,逐漸由二元政治走向單一漢法制度,使金朝的政治機制得以精簡而強大。軍事方面採行軍民合一的猛安謀克制度,其鐵騎兵與火器精銳,先後打敗許多強國。經濟方面大多繼承自宋朝,陶瓷業與煉鐵業興盛,對外貿易的榷場掌控西夏的經濟命脈。女真貴族大肆占領華北田地,奴役漢族,使得雙方的衝突加劇。當金朝國勢衰退時,漢族紛紛揭竿而起。 金朝在思想文化方面也逐漸趨向漢化,中期以後女真年輕人改漢姓、著漢服的現象普遍,金廷屢禁不止。金世宗積極倡導學習女真字、女真語,但仍無法挽回女真漢化的趨勢。雜劇與戲曲在金朝得到相當的發展,已盛行以雜劇的形式作戲。金代院本的發展,為後來元曲的雜劇打下了基礎。醫學與數學都有長足的發展,金元四大家的學說為中醫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天元術的精進與《重修大明曆》的修編為後來元朝數學帶來重要的影響。.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金朝 · 查看更多 »

金日成

金日成(朝鮮語:김일성,),原名金成柱(김성주),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國父」、先后任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和总书记。由1948年开始,直至其去世一直担任朝鲜最高领导人,掌權長達46年之久,也是金日成主義的核心。其子金正日和孙金正恩亦先后接掌政权。 執政期間在其與蘇聯、中國兩邊交好下,朝鮮透過外交往來、經貿手段獲得大量援助,生活水準一直高過韓國,直到1970年代末情況才被扭轉。1992年被朝鲜授予“共和国大元帅”军衔,1998年修改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宪法规定他为“共和国永遠的主席”。.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金日成 · 查看更多 »

金憲昌

金憲昌(),9世纪新罗王族。是武烈王的后裔,其父金周元。 哀莊王八年(807年)正月,伊飡金憲昌爲侍中。憲德王五年(813年)正月,伊飡金憲昌爲武珍州(今光州廣域市)都督。憲德王六年(814年),武珍州都督金憲昌入爲侍中。憲德王八年(816年)正月,侍中金憲昌出爲菁州(今庆尚南道晋州市)都督。憲德王十三年(821年)四月,菁州都督金憲昌改爲熊川州(今忠清南道公州市)都督。 憲德王十四年(822年)三月,熊川州都督金憲昌因为自己的父亲金周元没当上国王,反叛新罗,自號王,國號長安,建元慶雲元年。使武珍、完山(今全罗北道全州市)、菁、沙伐(今庆尚北道尚州市)四州都督及諸郡縣守令作为自己的部属。憲德王派军围攻熊川。熊川城陷,金憲昌在一古墓被擒,新罗军将他诛杀。.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金憲昌 · 查看更多 »

長安國

長安國(장안국),新羅王族金憲昌建立的叛變政權。.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長安國 · 查看更多 »

李氏朝鮮

#重定向 朝鲜王朝.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李氏朝鮮 · 查看更多 »

檀君紀元

檀君紀元,簡稱檀紀,是一個以朝鮮半島歷史為基準的紀年單位,像西方慣用的「公元」。計算方法是在公元年份加上2333,便是該年份的檀紀。 《三国遗事》以下,各种史料建国年度没固定。不过,在1485年著述的《東国通鑑》特别指定「是唐尧戊辰岁也」以来,公元前2333年建国这个认识变得固定下来。 大韩民国獨立後,曾短暂使用大韓民國紀年,但随后转用檀紀作为公用纪元的年号,並定阴历十月初三為开天节。檀紀在1961年仍然使用,但到了1962年的新宪法修改(第三共和制)时候,檀紀被公曆取代了。 檀纪,是以傳說及神話中的建国故事为基础,和公元纪年、中国黄帝纪元及日本皇纪一样,幾乎不能反映历史事实。.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檀君紀元 · 查看更多 »

檀君朝鮮

檀君朝鮮(단군조선)是一个关于朝鲜族起源的神話傳說,是後世朝鲜半岛对传说中檀君所建立的国家的一种称呼。朝鲜半岛现存有关这一传说的最早文字记录見於1280年代高麗国师一然所著的《三国遺事》。.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檀君朝鮮 · 查看更多 »

正開 (後百濟)

正開(901年—936年),朝鲜半岛後三国後百濟王甄萱,子甄神剑使用年号。 根據《片雲和尚浮圖》碑銘:“正開十年庚午歲”推算,正開元年為901年。.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正開 (後百濟) · 查看更多 »

武泰 (泰封)

武泰(904年—905年)是朝鲜半岛后三国摩震(泰封)君主弓裔之年號。.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武泰 (泰封) · 查看更多 »

水德萬歲

水德万歲(911年—914年)是朝鲜半岛后三国泰封君主弓裔之年號,在改元水德万歲的同时,弓裔改国号摩震為泰封。.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水德萬歲 · 查看更多 »

永康 (高句麗)

永康,是朝鲜三国时代的一个年号,估计是高句丽使用的年号。 在1946年在平壤出土的金铜光背的背面发现“永康七年”的铭文,但不知道确切日期,也没有干支。永康作为对超过七年的年号,中国历代只有西秦(永康七年,418年)和柔然(永康七年,470年)。一些学者推断是高句丽自建的年号,推测永康七年是396年、418年、483年,551年等。.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永康 (高句麗) · 查看更多 »

泰封

泰封(901年-918年)是新罗贵族弓裔在朝鲜半岛建立的政权。891年弓裔起兵反对新罗,894年称将军,898年建都松岳(今开城),901年称王。904年弓裔立国号摩震,905年遷都鐵圓城(今鐵原朝韩非军事区內),911年又改国号泰封。疆域北及平壤,南至尚州。后世史家多称“泰封国”或“後高句麗”(因弓裔自稱是後高麗王),中国史书《资治通鉴》中作“大封国”。918年被大將軍王建所建的高丽所灭。《高丽史》开篇即定后三国之说,后世史家多以新罗、后百济、泰封为后三国。.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泰封 · 查看更多 »

法興王

法興王()姓金名原宗,是新罗第23代君主,智證王與延帝夫人的长子,妃保道夫人乃炤知麻立干與善兮夫人之女。梁天監十三年即位。法興王四年(517年)四月开始置兵部。十五年因近臣異次頓从高句麗引进佛教。十九年降服金官國主金仇亥(即駕洛國,又稱伽倻後改稱金官),二十三年(536年)始稱年號建元元年,二十七年七月王薨,真兴王嗣位,時年七歲,由太后攝政。 Category:三國時代新羅君主 category:540年逝世 Category:庆州金氏.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法興王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朝鮮

#重定向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朝鮮 · 查看更多 »

朝鮮王朝

#重定向 朝鲜王朝.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朝鮮王朝 · 查看更多 »

朝鮮純宗

朝鮮純宗(;)姓李,諱坧(),字君邦,號正軒,是朝鮮高宗李㷩的兒子、大韓帝國第2代皇帝、鮮王朝第27代(末代)君主,於1907年7月20日-1910年8月29日期間在位。年號隆熙,所以又名隆熙皇帝(),谥号文溫武寧敦仁誠敬孝皇帝。 由於二戰結束、日本投降後朝鮮半島的分裂,純宗也是迄今最後一位實際統治整個半島的國家元首。.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朝鮮純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高宗

朝鮮高宗(;)是朝鲜王朝‎的第26代君主,1897年朝鲜正式宣布脫離清國,建国号为大韓帝國。高宗是大韩帝国開國君主。姓李,諱㷩 ()寫作「李㷩」。「㷩」字為「熙」字的異體字,故而許多中文書籍寫作「李熙」。(;具體详见右表),本名載晃,乳名命福,是兴宣大院君嫡二子,母为骊兴府大夫人闵氏。 1863年,因朝鲜哲宗无子而逝,奉翼宗神贞王后赵氏之命,李㷩入承翼宗大统,封翼成君,12月13日即位。高宗在位期間先後由生父興宣大院君、妻子閔氏等執掌大權,自己並無實權。此時朝鮮正在受到列強的威脅,岌岌可危。國內則因政見不同,分為事大黨和開化黨兩派,互相爭權。 甲午戰爭日本勝利之後,高宗在1897年宣佈朝鮮脫離清朝的朝貢體系,建立大韓帝國,改元光武,因此又別稱「光武帝」()。高宗試圖進行改革,且多次試圖擺脫日本人的控制,但都失敗了。最終在1907年因為海牙密使事件而被日本人逼迫退位,成為太上皇,軟禁於慶雲宮(改名德壽宮)內。 1910年,日本吞併大韓帝國,高宗被封為「德壽宮李太王」。1919年,高宗在德壽宮突然逝世。他的死是朝鮮三一運動的導火線。.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朝鮮高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朝鲜王朝

朝鮮王朝(,1392年-1897年),又称朝鮮国明太祖《皇明祖训·首章》:“今將不征諸夷國名,開列於後:東北:朝鮮國(即高麗。其李仁人,及子李成桂今名旦者,自洪武六年至洪武二十八年,首尾凡弑王氏四王,故待之)”明神宗《平倭诏》:“朕念朝鲜,世称恭顺”()、李氏朝鮮,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君主制王朝,歷经27代君主共五百馀年,国土大体上涵蓋整個朝鮮半島。 1388年,受高丽禑王之命进攻辽东的右軍都統使李成桂发动政变威化岛回军,并废黜王禑而立其子王昌为王,控制高麗王朝军政大权。1392年,李成桂废黜恭讓王,在松京(后改名开京,今开城)寿昌宫自立为王,并由明太祖定國號為「朝鲜」《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卷223闰十二月乙酉条:“高麗權知國事李成桂,欲更其國號,遣使來請命。上曰:‘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最羙。且其來遠矣,宜更其國號曰朝鮮’”()。1395年迁都于汉阳,將國都更名為漢城。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后再度迁都开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乱后最终定都漢城。 朝鲜以儒教治國,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为国家统治理念。世宗大王时期,朝鲜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谚文的发明也为朝鲜平民的文化普及提供条件。朝鲜为明朝的不征國之一。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朝鲜由于遭到后金和日本的攻击而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19世纪开始,朝鲜的内部纷争使国家日益衰落。甲午战争后,高宗于1897年称帝登基,改国号为大韩帝国,结束了与清朝的宗藩关系。1910年,大日本帝国侵吞朝鲜半岛,实行日韓合併,大韩帝国灭亡,李家王朝告終。.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朝鲜王朝 · 查看更多 »

明治

明治是日本明治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時間為1868年10月23日(旧历9月8日)至1912年7月30日。.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明治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昭和

昭和是日本昭和天皇在位時所使用的年号,使用時間為1926年12月25日至1989年1月7日,是日本各年号中使用時間最長的,合共64年;但由於開始時是年底、終結時是年初,所以若嚴格計算,則為62年又13日。.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昭和 · 查看更多 »

新罗

新罗(前57年—935年)为朝鲜历史上的国家之一。 据《三国史记》记载,新罗于前57年由朴赫居世居西干所创建。532年兼并伽倻,在朝鲜半岛上开始与高句丽,百济形成三足鼎立。660年新罗联合唐消灭了百济。668年,新罗与唐又消灭了高句丽。罗唐战争后,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后成为统一的新罗。9世纪末期,统一的新罗被分裂成后三国。935年,后三国被高丽统一。.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新罗 · 查看更多 »

新羅真興王

#重定向 真兴王.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新羅真興王 · 查看更多 »

日韓合併

日韓合併是指1910年8月22日日本(大日本帝国)基於《日韓合併條約》,將朝鮮(大韓帝國)併入版圖的歷史事件;此舉象徵朝鮮歷史上長久做為獨立國家地位的中斷,以及朝鮮日治時期的開始。此事件在東亞史中依照各方用語及觀點不同,而有韓國併合、朝鮮併合、日韓併合/韓日併合、日韓合邦/韓日合邦等稱呼。韓國人本身則不使用此名稱,將日韓合併後由日本殖民統治的時期稱為「日帝強佔期」(일제 강점기)、「日帝時期」或是「日政時期」。.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日韓合併 · 查看更多 »

政開

政開(914年—918年)是朝鲜半岛后三国泰封君主弓裔之年號。.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政開 · 查看更多 »

慶雲 (長安國)

慶雲(822年)是新羅反对军首领長安国君主金憲昌之年號。.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慶雲 (長安國) · 查看更多 »

1135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1135年 · 查看更多 »

1136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1136年 · 查看更多 »

1894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1894年 · 查看更多 »

1896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1896年 · 查看更多 »

1897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1897年 · 查看更多 »

1907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1907年 · 查看更多 »

1910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1910年 · 查看更多 »

1912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1912年 · 查看更多 »

1926年

请参看:.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1926年 · 查看更多 »

1948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1948年 · 查看更多 »

1962年

请参看:.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1962年 · 查看更多 »

1997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1997年 · 查看更多 »

391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391年 · 查看更多 »

396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396年 · 查看更多 »

412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412年 · 查看更多 »

418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418年 · 查看更多 »

451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451年 · 查看更多 »

470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470年 · 查看更多 »

476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476年 · 查看更多 »

479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479年 · 查看更多 »

483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483年 · 查看更多 »

511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511年 · 查看更多 »

536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536年 · 查看更多 »

539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539年 · 查看更多 »

540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540年 · 查看更多 »

551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551年 · 查看更多 »

568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568年 · 查看更多 »

572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572年 · 查看更多 »

584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584年 · 查看更多 »

596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596年 · 查看更多 »

632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632年 · 查看更多 »

634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634年 · 查看更多 »

647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647年 · 查看更多 »

650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650年 · 查看更多 »

822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822年 · 查看更多 »

825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825年 · 查看更多 »

900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900年 · 查看更多 »

904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904年 · 查看更多 »

905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905年 · 查看更多 »

911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911年 · 查看更多 »

914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914年 · 查看更多 »

918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918年 · 查看更多 »

933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933年 · 查看更多 »

936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936年 · 查看更多 »

949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949年 · 查看更多 »

952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952年 · 查看更多 »

960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960年 · 查看更多 »

963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963年 · 查看更多 »

976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976年 · 查看更多 »

981年

没有描述。

新!!: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和981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朝鮮年號列表朝鲜半岛年号列表朝鲜年号朝鲜年号列表朝鲜年号索引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