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有栖川宮幟仁親王

指数 有栖川宮幟仁親王

有栖川宫帜仁亲王(1812年2月17日(文化9年1月5日)-1886年(明治19年)1月24日),是日本幕末到明治时期的皇族,是有栖川宫韶仁亲王的第一王子。.

26 关系: 大勳位菊花大綬章幕末五條御誓文伏見宮貞愛親王弘化彥根藩德川家慶德川慶篤國學 (日本)元治光格天皇国学院大学禁門之變猶子胃癌東亞書法歌道水戶藩有栖川宫韶仁亲王有栖川宮威仁親王有栖川宮熾仁親王明治明治天皇文化 (年號)日本元服礼慶応

大勳位菊花大綬章

大勳位菊花大綬章(大勲位菊花大綬章,Grand Cordon of the Supreme Order of the Chrysanthemum),日本勳章的一種。僅次於大勳位菊花章頸飾。1876年制定,2003年11月3日更正。.

新!!: 有栖川宮幟仁親王和大勳位菊花大綬章 · 查看更多 »

幕末

幕末,即德川末年、江戶末年,是指日本历史上德川幕府统治的末期。19世紀起,長期實施锁国政策的日本,開始被列強叩關,導致德川幕府在1854被迫開國,日本傳統的政治與社會體系開始受到現代化發展的西方文明衝擊。經過一連串的騷亂後,德川幕府最終在1867年結束,日本進入現代化開展的明治時代。 幕末是日本從尚處於封建與農業社會的江户时代邁入明治时代的转折期。这时期,力主尊皇攘夷的维新志士与公武合一的德川幕府是两大政治与意识形态的势力,先後德川幕府出現許多改革聲音,如公武合體。除了他们之外,其他党派也借着幕末时期的政经混乱而争夺权力。1867年大政奉還,1868年1月戊辰战争的第一戰鸟羽伏见之战爆發。末代幕府将军德川庆喜由大阪湾搭乘幕府軍艦返回江户(今东京),最後江戶城無血開城,天皇和維新派掌握政治權力,開始進行後世所稱的明治維新。.

新!!: 有栖川宮幟仁親王和幕末 · 查看更多 »

五條御誓文

五條御誓文(日文:五箇条の御誓文)是日本明治天皇於慶應4年陰曆3月14日(1868年4月6日)发表的誓文。明治天皇親率文武百官在京都御所的正殿紫宸殿向天地、人民宣誓,揭示國是方針,開啟了明治維新的歷史序幕。 誓文由福井藩的由利公正起草宗旨大意,土佐藩的福岡孝悌初修,木戶孝允、岩倉具視、三條實美續修加訂,最後呈付明治天皇裁決定案。木戶孝允並提議由天皇親率百官在神前宣誓。 誓文正本由明治天皇的書道師範有栖川宮幟仁親王撰寫,三條實美代表天皇宣讀,之後文武百官一一於奉答書上簽名。誓文及奉答書皆記載於太政官日誌。 Category:明治維新 日.

新!!: 有栖川宮幟仁親王和五條御誓文 · 查看更多 »

伏見宮貞愛親王

伏見宮貞愛親王(安政五年四月二十八日(1858年6月9日)- 大正十二年(1923年)2月4日)是一位日本皇族與陸軍軍人。他是伏見宮邦家親王第14王子,母親為鷹司政熙之女鷹司景子。為伏見宮第22代以及第24代親王,其官位為元帥陸軍大將大勳位功二級内大臣。.

新!!: 有栖川宮幟仁親王和伏見宮貞愛親王 · 查看更多 »

弘化

弘化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天保之後、嘉永之前。指1844年到1847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仁孝天皇、孝明天皇。江戶幕府的將軍是德川家慶。.

新!!: 有栖川宮幟仁親王和弘化 · 查看更多 »

彥根藩

彥根藩()是日本江戶時代的一個藩。位於近江國北部(今滋賀縣彥根市)。藩廳是彥根城(當初配置時是佐和山城)。藩主是井伊氏。支藩是彥根新田藩,在短時間內存在。.

新!!: 有栖川宮幟仁親王和彥根藩 · 查看更多 »

德川家慶

德川家慶(),江戶幕府第十二代征夷大將軍,在位時間:1837年-1853年。父親是第十一代將軍德川家齊,母親是側室堀田氏(本是旗本押田氏)從二位香琳院於樂御方(於樂之方),是次子,不過由於兄長早夭,得以繼承將軍。正室是有棲川宮織仁親王的女兒樂宮喬子女王,側室約七人。與正側室之間生有德川家定、德川慶昌等十四男十六女,不過,能長大成人的只有家定。乳名敏次郎。.

新!!: 有栖川宮幟仁親王和德川家慶 · 查看更多 »

德川慶篤

德川慶篤(天保3年5月3日(1832年6月1日) - 慶應4年4月5日(1868年4月27日))江戶時代後期的大名。常陸國水戶藩10代藩主。水戶德川家9代德川齊昭的長男,母親為有栖川宮織仁親王之女貞芳院。幼名鶴千代。正室線姬(有栖川宮幟仁親王之女)、繼室鋭姬(廣幡基豐之女)。子德川篤敬(長男)、德川篤守(次男、清水德川家)、隋子(桑名藩主松平定敬繼室與蜂須賀茂韶繼室)。 江戶出生且受世子的教育。父親齊昭的軍事力強化革新的藩政改革(天保改革)實行,因為言行過度偏激而被幕府下令隱居,弘化元年(1844年)慶篤12歳時繼承家督。慶篤的成長中政務由保守派的重臣輔佐,齊昭被禁止干涉藩政。幕府在馬休·佩里率領美國軍艦隊來航要求通商後與13代將軍德川家定的將軍後繼問題引起了御三卿之一的一橋家的養子慶喜(德川慶喜)與紀州德川家德川慶福(後來的德川家茂)在推舉上與南紀派對立。一橋派的支持者老中阿部正弘去世,安政5年(1858年)井伊直弼成為大老,井伊對於一橋派開始展開安政大獄彈壓。慶篤與其父齊昭及尾張藩主德川慶恕登城對井伊詰問,結果齊昭被下了隱居幽閉的處分,而慶篤則是停止登城。 文久2年(1862年)藩內的過激派發動坂下門外之變,襲擊老中安藤信正,慶篤起用武田耕雲齋對尊皇攘夷派有懷柔的意圖。同年14代將軍家茂一同上洛,同年薩摩藩的島津久光的一行人殺傷英國人所引起的生麥事件之際,應對賠償問題。 元治元年(1864年)由過激派組成的天狗黨,在筑波山上舉兵(水戶天狗黨之亂)。慶篤在行動上支持天狗黨,幕府決定討伐天狗黨,武田被罷免,支藩的宍戶藩主松平賴德等名代被派遣去討伐。在家中與幕府的尊王派與佐幕派之中,立場左右為難下,不知如何獻策。慶應4年(1868年)去世,享年37。家督由其弟德川昭武繼承。 墓所位於茨城縣常陸太田市的瑞龍山墓地。.

新!!: 有栖川宮幟仁親王和德川慶篤 · 查看更多 »

國學 (日本)

日本國學是日本江戶时代民间学術,不同于江戶幕府倡导的日本朱子学与兰学。.

新!!: 有栖川宮幟仁親王和國學 (日本) · 查看更多 »

元治

元治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文久之後、慶應之前。指1864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孝明天皇。江戸幕府的將軍是德川家茂。.

新!!: 有栖川宮幟仁親王和元治 · 查看更多 »

光格天皇

光格天皇(),幼名祐宮(さちのみや),名諱最初為師仁(もろひと),但因其汉字读法與死人(しにん)音相近而於即位時改名兼仁(ともひと)。 出身自旁系的閑院宮家,為閑院宮典仁親王第六皇子。復興中世紀以後消失的朝廷儀式。與生父閑院宮典仁親王同樣擅於歌道。.

新!!: 有栖川宮幟仁親王和光格天皇 · 查看更多 »

国学院大学

国学院大学(),簡稱國大、國學大,是日本一所私立大学,位于东京都涩谷区东四丁目10-28,1920年设置,現为首都圈西部大学单位互换协定会学校之一。.

新!!: 有栖川宮幟仁親王和国学院大学 · 查看更多 »

禁門之變

禁門之變(日語:禁門の変)是日本江戶時代末期元治元年(舊曆)7月19日(1864年8月20日)的事變,也稱為蛤御門之變。以「藩主冤罪向帝申訴」的名義出兵到京都的長州藩,和試圖阻止長州軍入京的會津藩、桑名藩及薩摩藩在現在的京都御所西側蛤御門附近發生戰鬥,長州藩戰敗;以真木和泉為首的十七人也於此自裁。事變後德川幕府發動第一次長州征討。 Category:幕末事件 Category:日本叛亂 Category:山城國 Category:1864年 Category:京都市歷史.

新!!: 有栖川宮幟仁親王和禁門之變 · 查看更多 »

猶子

子是日本明治時代以前存在的一種社會風俗,即自己與別人的兒子結為父子關係。猶子與養子不同的是,猶子僅僅是一種契約關係,猶子不必更改自己原本的姓氏,類似結誼,與結誼不同的是猶子可享有繼承權。根據現代的觀點解釋,猶子是一種「非血緣關係的指定繼承人」。 猶子一詞源於古代中國,本意指的是兄弟的兒子。但傳到日本之後意義就改變了。日本歷史上最早關於猶子的記載在平安時代,源定被淳和天皇指定為猶子。 成為猶子的目的是為了在官位上更順利地昇遷、在婚姻上佔便宜或者強化與其他氏族之間的關係。鐮倉時代以後,猶子與養子之間的界限被劃清。到了戰國時代,猶子的風俗更為盛行。例如豐臣秀吉就被公卿近衛前久收為猶子,從而成功地得到了關白的官位。.

新!!: 有栖川宮幟仁親王和猶子 · 查看更多 »

胃癌

胃癌(Stomach cancer、gastric cancer)是發生在胃部黏膜的癌症。 早期的症狀包括胃灼熱,上腹疼痛,惡心及食慾不振。 症狀與消化性潰瘍類似,是導致延誤就醫與高死亡率的原因,但其痛感與潰瘍還是有些許差異,胃潰瘍是食後痛而十二指腸潰瘍是空腹痛,但胃癌通常不受進食的明顯規律影響,且其痛感是一種咬合性疼痛並且制酸劑不能解除痛感,然而還是有較少數胃癌痛感會受進食有些許影響並且制酸劑能稍微緩解,導致診斷更難,所以說胃鏡還是唯一有效直接的診斷方法。而胃鏡中有一明顯區別方法就是十二指腸潰瘍的病灶極不可能是胃癌,因其成因是胃酸過強,反而有助殺滅很多產生亞硝酸類的細菌所以極少癌變,同時臨床上極稀少胃癌蔓延至十二指腸區域。但是胃潰瘍和胃癌就較難分辨很多時候只能靠切片,同時經驗較少的醫生也有誤判可能,而胃潰瘍成因是為胃酸過少和黏膜防禦力弱造成亞硝酸類的細菌孳生,這也可以視為一種有邏輯關係的癌前因子。晚期的症狀包括體重減輕(weight loss),皮膚及眼白泛黃,嘔吐(vomiting),難以吞嚥(difficulty swallowing),等症狀。癌細胞會從胃擴散到其他部位,特別是肝、肺、骨骼、腹膜、及淋巴結等部位。 最常見的輔助原因是因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將近六成的胃部腫瘤患者都檢查出感染這種細菌 某些種的幽門螺旋桿菌較為其他種來的危險。 其他致癌因素包含:食用醃漬蔬菜(pickled vegetables)、黴變、煙燻、油炸食物與抽菸。 另大約有10%的病例與家族遺傳有關,大概有1%~3%的的案例是因為源自雙親的基因性疾病,像是。 大多數的胃部腫瘤都是腺癌, 而這大致上又可再分為許多種類。另外淋巴瘤與間質瘤也可能在胃中分化。 大多時候胃癌會經年累月地持續惡化。 胃癌的診斷大多經由胃鏡採檢樣本來做診斷 -->,確診後才會再經由醫學影像確認是否轉移到其他地方。日本與南韓兩國胃癌的比率較高,可能因為他們會進行來發現疾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胃癌是全世界排名第四個最普遍被診斷的癌症,而且是所有癌症死亡率排名第二高,被視為國際間重要的健康危機。胃癌的高發生率包括東亞、南美洲和東歐國家。在中華民國,胃癌發生率尤其偏高,每100,000人口約有8.52人至9.68人,胃癌名列2006年癌症死亡原因第5位,約有2500人死於胃癌,每100,000人口死亡率為11.4% ,但胃癌若是極早期僅在表面型的五年存活率幾乎接近95%以上,而一旦擴散存活率會急降是其特性。 地中海式飲食和戒煙都能降低罹患胃癌的風險。有研究顯示,治療胃幽門桿菌也有可能可以降低未來罹患胃癌的風險 如果胃癌能夠早期治療,多數能夠痊癒。 治療方式包括: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以及標靶治療。 若到了疾病的末期,則可以考慮緩和療法。胃癌的治療成效不佳,全球平均的五年存活率在10%以下。這主要是因為多數患者都在疾病已相當嚴重時才發現罹癌。 在美國,五年存活率為28%,而在南韓五年存活率可達65%,致力於胃癌篩檢可能是存活率較高的原因之一。 全世界中,胃癌是癌症致病原因第五名,並且在癌症致死率排名中為第三名,分別占7%與9%的個案數。--> 在2012年中,有 950,000人發病,且723,000 人死亡。在1930年代以前,胃癌是世界許多地區(包含美國和英國)最常見的癌症死因,但後來各個地區的胃癌死亡率皆已下降。 一般認為和發明冰箱,因此人們使用鹽漬法來保存食物的比例降低有關。胃癌最普遍發生於東亞以及東歐地區,並且男性發病的機率是女性的兩倍。.

新!!: 有栖川宮幟仁親王和胃癌 · 查看更多 »

東亞書法

東亞書法是指東亞文化圈的傳統書法,其中漢字書法是東亞各地所共有的書法。中國、越南稱為「書法」,日本稱為「書道」、韩国稱為「書藝」。以毛筆舔墨書寫,並且常會以印章作為裝飾。 東亞書法的典型概念是「蘸墨水、握毛筆、寫漢字」,講求線條揮灑中透露出來的那股書卷氣。書法被認為是東亞的重要藝術和最優雅的寫字形式。寫好漢字,歷來都是一種素養。它源自中國,受東亞文明社會敬重並被廣泛實踐,包括:中國、日本、越南、韩国、琉球。它亦促成了其他東亞藝術發展,如:紙鎮、硯、圖章雕刻等,當中以水墨畫影響最深。 傳統毛筆書法需懸肘懸腕,現代人大多望而卻步。抄書是練習書法最好的方式,同一篇文可用不同字體抄寫。.

新!!: 有栖川宮幟仁親王和東亞書法 · 查看更多 »

歌道

歌道()是指和歌創作及關於和歌本身的學問(歌學)。.

新!!: 有栖川宮幟仁親王和歌道 · 查看更多 »

水戶藩

水戶藩()是日本江戶時代一個藩,位於常陸國(今茨城縣中部及北部),藩廳是水戶城。藩主是水戶德川家,與尾張藩及紀州藩並列為德川御三家,石高35萬石。.

新!!: 有栖川宮幟仁親王和水戶藩 · 查看更多 »

有栖川宫韶仁亲王

有栖川宫韶仁亲王(天明4年12月19日(1785年1月29日) - 弘化2年2月28日(1845年4月4日),是江户时代的日本皇族。有栖川宫的第七代当主。.

新!!: 有栖川宮幟仁親王和有栖川宫韶仁亲王 · 查看更多 »

有栖川宮威仁親王

有栖川宮威仁親王(ありすがわのみや たけひとしんのう、文久2年旧暦1月13日(1862年2月11日) - 大正2年(1913年)7月5日),日本的皇族和軍人。祖上是后阳成天皇的第7皇子,被封为高松宮,后改封有栖川宮。威仁是第10代当主,明治天皇的从子,官職至軍事参議官。被授予元帥荣誉称号,海軍大将军衔。勲等为大勲位。功級为功三級。 有栖川宫帜仁亲王的第四子,生母为家女房的森則子。有栖川宮熾仁親王的異母兄。 幼称稠宮(さわのみや)。王妃为加賀国金沢藩主前田慶寧之女慰子(やすこ)。.

新!!: 有栖川宮幟仁親王和有栖川宮威仁親王 · 查看更多 »

有栖川宮熾仁親王

有栖川宫熾仁親王(),第9代有栖川宫,八代幟仁長子,幼名歡宮。1849年親王宣下,以炽仁為名,旧日本军陆军大将。 曾與仁孝天皇女、孝明天皇妹——和宮親子內親王訂立婚約,但後因公武合體問題婚約被取消。 1868年(慶應四年)戊辰戰爭任征東大總督。 有栖川宮紀念公園内的熾仁親王像.

新!!: 有栖川宮幟仁親王和有栖川宮熾仁親王 · 查看更多 »

明治

明治是日本明治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時間為1868年10月23日(旧历9月8日)至1912年7月30日。.

新!!: 有栖川宮幟仁親王和明治 · 查看更多 »

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為日本第122代天皇(1867年-1912年在位)。諱睦仁,孝明天皇第二子,母為典侍中山慶子。出生時稱號為祐宮,徽印印號為永。.

新!!: 有栖川宮幟仁親王和明治天皇 · 查看更多 »

文化 (年號)

文化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享和之後、文政之前。指1804年到1817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光格天皇、仁孝天皇。江戶幕府的將軍是德川家齊。.

新!!: 有栖川宮幟仁親王和文化 (年號) · 查看更多 »

日本元服礼

元服礼是日本奈良时代以来男子成人礼意思,「元服」是冠禮的別稱。.

新!!: 有栖川宮幟仁親王和日本元服礼 · 查看更多 »

慶応

#重定向 慶應.

新!!: 有栖川宮幟仁親王和慶応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