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曹鼐

指数 曹鼐

曹鼐(),字万锺,谥文忠,明朝北平承宣布政使司真定府寧晉縣(今河北省寧晉縣)人。正統十年(1445年)官吏部左侍郎兼學士。正統十四年(1449年)隨英宗親征,死于土木堡之變。.

30 关系: 吏部尚書吏部侍郎大学士太傅宣德三少代县建文修撰土木堡土木之变北宋北直隶典史翰林院真定府陳循杨溥 (明朝)楊士奇楊榮正统正统 (年号)河北省明史明英宗明朝内阁明朝首辅列表文渊阁曹利用曹鼐墓

吏部尚書

吏部尚书,中國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級長官,相當於今日的铨叙、人事部長、組織部長,雅称大冢宰,別名吏書、天官卿、六官之長。.

新!!: 曹鼐和吏部尚書 · 查看更多 »

吏部侍郎

吏部侍郎,別名吏侍、二銓、小天官、小宰、天官之貳、天官貳卿、倅天官、藻鏡,掌管文官任免、考課、升降、勛封、調動等事務。「吏部」乃六部之一,東漢始置吏曹,改自尚書常侍曹,魏晉以後稱吏部。隋唐列為“尚書省”六部之首。「侍郎」,相當於今日的副部長、次長。尚書是部長。今日,这一职位相当于中华民国銓敘部、考選部次長、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

新!!: 曹鼐和吏部侍郎 · 查看更多 »

大学士

大學士,主要是內閣大學士又稱殿阁大学士,一般有大學士或協辦大學士,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另外,左右春坊亦有大學士,故大學士不等於內閣大學士。此外,越南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新!!: 曹鼐和大学士 · 查看更多 »

太傅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辅弼官,国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和楚国也设有太傅。秦朝时期被废止。西汉曾两度短暂复置该职位;东汉则长期设立。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朝鮮高麗時代亦設有太傅,朝鮮王朝改稱大傅。.

新!!: 曹鼐和太傅 · 查看更多 »

宣德

宣德(1426年-1435年)为中国明朝第五个皇帝明宣宗的年号,前后共十年。 宣德十年正月明英宗即位沿用。.

新!!: 曹鼐和宣德 · 查看更多 »

三少

三少,又称三孤,古代对少师、少傅、少保的合称,周代置,为三公的辅官,后逐渐成为虚衔,用于加封重臣。从一品官。 Category:三师三少三公 Category:從一品.

新!!: 曹鼐和三少 · 查看更多 »

代县

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长城雁门关脚下。历来为中国北方的军事重镇,1994年被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西汉置广武县,东汉时为雁门郡治。隋雁门郡改为代州,广武县改名为雁门县。金后期,为蒙古占领,省雁门县入代州。清雍正年间升为直隶州,1912年废州改称代县。现隶属于忻州市管辖。 代县境内多为山地,地势险要,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重要的军事要塞之一。为了防御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骚扰和入侵,而筑有长城雁门关。李牧、薛仁贵、郭子仪、杨业等历代名将都曾在代州镇守,这里两千多年来共发生了一百五十多起战争。 今天,代县全县遍布着诸多的文物古迹。现存代州城墙修建于明朝初期,墙体基本保存完整。城中央的边靖楼,又称鼓楼,规模宏伟,在民间流传着“代州鼓楼应州塔(指应县木塔)”的歌谣。城内还有阿育王塔、文庙、文昌祠、城隍庙、武庙、慈云庵等古建筑。城外则有阳明堡、杨忠武祠、赵杲观等各种遗迹。 京原铁路穿越代县。经济以农业和采矿业为主。县境中部的滹沱河沿岸存在一片盆地,土地较为肥沃,适合于农业生产。主要作物有小麦、谷子、高粱、玉米等。盛产辣椒干,是中国四大辣椒产地之一。境内还有不少铁矿,其含铁量较高,因此采矿业也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由于代县地处边塞,历代多有文人骚士如李白、陈子昂、王昌龄、范仲淹等在此登临怀古,留下不少著名诗篇。当地的民间艺术如剪纸、绘画等亦颇有特色。.

新!!: 曹鼐和代县 · 查看更多 »

建文

建文(1399年-1402年6月)为中國明朝第二个皇帝朱允炆的年号,共四年。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成功后不承认建文年号,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明神宗在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下詔恢復建文年號。 值得注意的是,明成祖一直没有明诏宣布革除建文年号。一些学者认为革除年号不是朱棣的本意,而只是臣下所为。也有人认为明成祖通过重修《太祖实录》和修纂《奉天靖难记》对建文朝历史肆意篡改,实际上相当于革除了建文年号,只是又不愿亲自公开实施而承担历史责任。.

新!!: 曹鼐和建文 · 查看更多 »

修撰

修撰,中國古代官職之一。.

新!!: 曹鼐和修撰 · 查看更多 »

土木堡

土木堡是位于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土木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新!!: 曹鼐和土木堡 · 查看更多 »

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或称土木之役、己巳之变,是指發生於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慘敗被俘的事变。发生于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土木堡,亦称土木堡之变。英宗遭俘后被拘往北方囚禁,因此明朝史学家在史书中将该事件讳之为北狩,土木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

新!!: 曹鼐和土木之变 · 查看更多 »

北宋

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国宋朝的一个時期,自趙匡胤發動陈桥兵變強迫后周末帝禅让(960年)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于次年灭亡,共历9帝,167年。后以应天府為首都建南宋,与北宋合称“两宋”。北宋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别于南宋而史称北宋。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後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宋朝以「火」為五行德運,並取紅色為王朝正色。 北宋的最大统治区域包括东、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北宋是面積最少的中原统一皇朝,亦無法統治河西走廊及燕雲十六州。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一亿一千二百七十五万。.

新!!: 曹鼐和北宋 · 查看更多 »

北直隶

北直隶,明朝的地理名词,原稱北平,并设北平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北平等处提刑按察使司和北平等处都指挥使司管理。永乐五年起改称北直隶,为八府、二直隶州统称,與南直隸並稱,是明朝南北两大直辖区之一。.

新!!: 曹鼐和北直隶 · 查看更多 »

典史

典史是中國古代官制,设于州县,为县令的佐杂官。典史始设于元朝,原本職責是「典文儀出納」。明清两代均有设置典史,掌管缉捕、稽查狱囚,属于未入流(九品之下)的文职外官,但在县里的县丞、主薄等职位裁并时,其职责由典史兼任。因此典史职务均由吏部铨选,皇帝签批任命,属于“朝廷命官”。 洪武十三年,典史的月俸是月米三石。清代典史年俸银31两5钱2分,养廉银80两。.

新!!: 曹鼐和典史 · 查看更多 »

翰林院

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明以后被内阁等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歷朝歷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唐朝的李白、杜甫、张九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張居正,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翰林制度和科举制度是封建中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架构。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然而,成为翰林的辉煌前景也使得大量知识分子投身科举,造成了人才浪费。社会重文士轻技工,拖缓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此外,翰林制度也使得文学界和思想界的主流处于皇帝的监管之下,对学术自由和知识分子的思想独立起了压抑作用,有利于皇帝进行专制统治。.

新!!: 曹鼐和翰林院 · 查看更多 »

真定府

真定府,中国古代的府。 五代后唐改镇州置,曾建为北都。其后省复多变。后晋改恒州,后汉复改镇州,又升真定府,后周又改为镇州。北宋时辖境略有变动,庆历八年(1048年)升为真定府,治所在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井陉、元氏、栾城、藁城、新乐、行唐、阜平之间地。为真定府路治。北宋、金朝时为河北西路治。 元朝时,改为真定路。明朝洪武初年,复为府。辖境东部扩至今定州、深州及南宫等市境。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避雍正帝讳,改为正定府。.

新!!: 曹鼐和真定府 · 查看更多 »

陳循

陳循(),字德遵,号芳洲,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泰和縣(今江西省泰和縣)人,明朝政治人物,景泰年间重臣。官至华盖殿大学士。.

新!!: 曹鼐和陳循 · 查看更多 »

杨溥 (明朝)

楊溥(),字弘濟,號南楊,一號澹庵,谥文定,湖廣等處行中書省荊州府石首縣(今湖北省石首)人。明朝內閣首輔、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與楊榮、楊士奇共稱“三楊”,是仁宣之治的締造者之一。.

新!!: 曹鼐和杨溥 (明朝) · 查看更多 »

楊士奇

楊士奇(),名寓,字士奇,以字行,號東里,諡文貞,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吉安路太和州(今江西省泰和縣)人。明朝內閣首輔、兵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與楊榮、杨溥合稱“三楊”,是仁宣之治的締造者之一。.

新!!: 曹鼐和楊士奇 · 查看更多 »

楊榮

杨荣(),原名子荣,字勉仁,號東楊,谥文敏,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建寧府建安縣(今福建建甌縣)人。明朝內閣首輔、工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與楊士奇、杨溥共稱“三楊”,是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的締造者之一。《了凡四訓》言楊榮祖父有大恩于民,後世繁榮昌盛,連綿不絕。.

新!!: 曹鼐和楊榮 · 查看更多 »

正统

正统可以指:.

新!!: 曹鼐和正统 · 查看更多 »

正统 (年号)

正统(1436年-1449年)为中国明朝第六个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后的年号,前后共十四年。 正统十四年九月英宗于土木堡之变被俘,明代宗即位沿用。.

新!!: 曹鼐和正统 (年号) · 查看更多 »

河北省

河北省,简称冀,因其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而名。面积为18.88万平方公里。 地处华北、东临渤海,渤海之滨,地理上包围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门户,自金朝开始即是京畿要地。与北京市、天津市、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市區接壤。全省最高峰是小五台山的主峰北台(海拔2882米),全省面积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省会是石家庄市。因省境于《禹貢》为冀州之地,故简称冀。.

新!!: 曹鼐和河北省 · 查看更多 »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清朝明史馆官修,张廷玉等主撰,全書共三百三十二卷,計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记明代史事,起自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迄於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

新!!: 曹鼐和明史 · 查看更多 »

明英宗

明英宗朱祁鎮(《明英宗實錄》“以宣德二年丁未十一月十一日生。”,謚號「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是明朝的第6代與第8代皇帝;最初使用正统(1436年-1449年)年号,復位後使用天顺(1457年-1464年)年号,在位22年。.

新!!: 曹鼐和明英宗 · 查看更多 »

明朝内阁

明朝内阁,为明成祖首先確立。乃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永曆十六年(1662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輔臣奉使出外辦事,多自稱閣部。 明太祖廢除宰相。起初,內閣大學士只具有顧問身份,皇帝為最終決定的權力,而大學士很少有參決的機會。到明仁宗、明宣宗時期,大學士均因有太子經師的恩情,而得以累加至太子三孤身份,地位日益受尊崇。宣宗時期,朝廷事無大小,宣宗均悉數諮詢大學士楊士奇的看法而決定。雖然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原吉召見時得以參與各部事宜,然而其還遠不如楊士奇等內閣成員得以親自接見。自此,內閣的權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葉,夏言、嚴嵩等人執掌內閣,地位赫然為真正的宰相,亦可壓制六部。然而,雖然首席内阁大学士(或称内阁首辅)有票擬的權力,但卻不得不依賴於內部太監送達批紅。首輔大學士的職權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須與宦官合作,才能執掌大政,如張居正結合馮保。明朝內閣由始至終都不是明朝中樞的一級行政機構,所謂內閣只是文淵閣的別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黄宗羲對明朝內閣作出如此評價:“或謂後之入閣辦事,無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實也。曰:不然。入閣辦事者,職在批答,猶開府之書記也。其事既輕,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內授之而後擬之,可謂有其實乎!”.

新!!: 曹鼐和明朝内阁 · 查看更多 »

明朝首辅列表

明朝的首辅是指首席内阁大学士,名义上无宰相之职,后实有宰相之權。.

新!!: 曹鼐和明朝首辅列表 · 查看更多 »

文渊阁

文渊阁(a),位于紫禁城外朝东路、文华殿以北,是清朝皇宫藏书楼。.

新!!: 曹鼐和文渊阁 · 查看更多 »

曹利用

曹利用(?-1029年)字用之。曾與遼國簽定澶淵之盟。北宋大臣。 父曹諫,以明經得第,官至崇儀使。曹利用以父蔭任補殿前承旨,升遷為鄜延路走馬承受公事。景德元年,契丹南侵,真宗亲驻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市),曹利用與契丹人訂下澶淵之盟,用三十萬(每年白銀10萬兩、絹帛20萬匹)締結和約。累官至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左仆射兼侍中。 晚年恃功骄縱,因其侄曹汭之罪牽連,谪知随州(今湖北省随州市),又因私贷官钱,再贬房州(今湖北省房县),流放途中為宦官杨怀敏言語所激,曹利用個性刚強,至襄阳驿,自缢死。.

新!!: 曹鼐和曹利用 · 查看更多 »

曹鼐墓

曹鼐墓,是明初大臣曹鼐的墓葬,位于中国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东王里村。 曹鼐,字万锺,谥文忠,明初宁晋县人。正统十年(1445年)官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正统十四年(1449年)随明英宗亲征,死于土木之变。朝廷为其修建衣冠冢。嘉靖年间,御史蔡叆为其增立神道碑、置祭田五十四亩。文革期間,墓地倖存,成为宁晋现存唯一历史名人墓地。1982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 曹鼐和曹鼐墓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