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旺代戰爭

指数 旺代戰爭

旺代戰爭(Guerre de Vendée)是法國大革命期間發生的保王黨反革命叛亂。也稱作旺代叛亂(Rébellion Vendéenne)。 旺代位於法國西部沿海,羅亞爾河以南。 1793年3月,反對30萬人徵兵令的農民蜂起,以法國西部旺代為中心逐漸擴大。但卻被巴黎的共和國政府視為反革命和保王黨起事,使在法國大革命戰爭期間苦戰的國民公會陷入危機。如同朱安黨人(Chouannerie)一般,由自封的天主教和皇家軍隊領導起事於盧瓦爾河北方,。 在獲得了他們的報酬後,旺代軍隊的缺陷變得更加明顯。從4月起,由於缺乏統一的戰略(或軍隊)展開防禦作戰,軍隊失去了凝聚力和其優勢。成功持續僅一段時間,五月初的及6月的,分別在Châtillon和Vihiers兩地取得勝利。在這一輪勝利之後,旺代轉向長期圍困南特,因缺乏足夠準備,功勢受到阻礙,反而給巴黎政府足夠的時間派遣更多的部隊和具經驗的將領。 共和國軍隊屠殺成千上萬的平民、共和國戰俘和同情革命者,但多數史家認為仍未達種族滅絕的程度。歷史學家François Furet評論,在旺代進行的綏靖,不僅展現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屠殺和破壞,而且還顯示出熱情是如此暴力,賦予當地大部分的地方特性......戰爭恰恰代表宗教傳統和民主革命的基礎之間,彼此存在深度衝突。 但是,1793年12月,保王黨在薩佛奈之戰敗北,有組織的抵抗就此結束。.

12 关系: 卢瓦尔河南特反革命九三年德塞夫勒省保皇黨發現之旅叢書農民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战争旺代省

卢瓦尔河

卢瓦尔河(Loire),法国最长的河流,发源于塞文山脉,流程1,020公里(630英里),先向北、西北,后向西注入比斯开湾,两岸有闻名世界的卢瓦尔河谷城堡群。.

新!!: 旺代戰爭和卢瓦尔河 · 查看更多 »

南特

南特(Nantes,布列塔尼語:Naoned)是法國西北部大西洋沿岸重要城市,城市主體坐落于盧瓦爾河下游北岸,距入海口(盧瓦爾河匯入比斯開灣)約50公里。南特是法蘭西第6大城市,作為法國第八大城市共同體,其人口為897,73人(2012)。2013年南特城市人口統計為292,718人,佔法國第六位。由於與聖納澤爾市郊聯合擁有盧瓦爾河入海口新港,南特成為法國西部最重要的大都市。 南特大部分歷史是與布列塔尼相關的。自原始時代起這裡便已經是一個重要的港口,也成為高盧羅馬Namnètes城邦的首府,也是公元五世紀主教管轄區所在地,之後成為法蘭克半傳奇性羅蘭伯爵領地首府。南特在851年被布列塔尼人諾米諾埃王攻克,布列塔尼崛起,從此開啟布列塔尼城市历史,包括南特城堡,成为十五世纪公爵主要府邸,那个时代南特已成为布列塔尼公國真正的首府,同时开始兴建至今仍存的主教堂。十六世紀初,由於布列塔尼歸屬法蘭西王國,南特漸漸失去其政治中心優勢讓位於雷恩。接下來的三個世紀,南特在國際貿易舞台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大部分是黑奴販賣生意,於十八世紀達到頂峰,為城容建設提供了巨大的財富。 同時是盧瓦爾河地區與大西洋盧瓦爾省的首府,無論在布列塔尼地區歷史還是文化上都是最重要的城市。南特這個名稱源自Namnètes,這是一個羅馬帝國攻占高盧之前定居於此的一個部落。 時代雜誌在2004年時將南特選為歐洲最適合居住的城市 Time Europe, 22 August 2004.於2007年8月4日查閱。.

新!!: 旺代戰爭和南特 · 查看更多 »

反革命

反革命的原意是指一切反对革命,与革命政权对立,进行破坏活动,企图推翻革命政权的行为属于「反革命」。最早出現在法國大革命,雅各賓派認為旺代省的保皇黨、天主教皇家部隊、大不列顛王国援軍等為反革命,是有帶貶意的。 原本「反革命」与「革命」一样同属于中性词,但在共產國家革命發展的過程中,反革命被視為嚴重的負面行為,成为政治犯的罪名。 「反革命」通常被用来对政敌的攻击。1924年前後,在中國國民黨聯俄容共時期的政治宣傳與演講中,這個詞彙本身已經轉向一種帶有嫌惡意涵的負面評述,在國共分途後,雙方互執過去齊心打造的「反革命」互相攻訐;最明顯的如国共内战期间,国共双方互指对方为“反革命”。1950年代,毛泽东發起「镇压反革命运动」,處決「反革命分子」,雖然在時空背景與政治條件殊異狀況之下,比對1930年代對反革命分子的審理,有某方面巧妙的相似。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有红卫兵派系宣称自己拥护毛主席而指责敌对派系为「反革命」。中共九届二中全会期间,林彪与毛泽东因是否重设国家主席问题上爆发冲突,毛泽东强调自己不当国家主席,将“设国家主席”定性为“反革命纲领”。1989年,北京市发生六四天安門事件,官方称北京市发生严重的「反革命暴乱」,因此戒严部队果断以武力开进天安门广场血腥鎮壓。 「反革命事件」的說法並非中國獨有,前蘇聯及其他國家的共產黨也使用:如1917年俄國革命後,一批批的帝俄貴族,多以反革命名目,執行死刑。.

新!!: 旺代戰爭和反革命 · 查看更多 »

九三年

《九三年》是法國作家雨果生平的最後一部小說。该书出版于巴黎公社之后的1874年,反映了作者对法国革命的思考。 《九三年》是指1793年,這一年是法國大革命之後,1792年9月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隔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保皇黨的軍隊(白军)與共和国军(蓝军)在旺代省展開一場戰爭。白軍指揮官是布列塔尼親王朗特納克侯爵,藍軍指揮官是其叔侄孫郭文子爵,監軍是郭文的恩師西穆爾登神父。儘管雙方首領有親戚關係,但都各自忠於自己的理想,誓言將對方送上斷頭台。 在郭文的妙計下,白軍節節敗退,退守圖爾格堡壘。經過一番頑抗,白軍放火燒城堡,朗特納克帶領手下從密道逃出。就在這時,他聽到一位母親的呼救聲,原來她的三個孩子還困在塔樓內。朗特納克經過一番考慮,毅然自暗道返回城堡,救出了那三個孩子,卻也遭到敵人逮捕。戰爭後,郭文與西穆爾登就朗特纳克的處置問題發生了爭執,西穆爾登是堅定的共和派,冷酷固執,深信流血對革命是必要的,主張將朗特納克處死;郭文卻認為人倫和家庭凌駕於一切,同時被朗特納克的義舉感動,希望饒他不死。最後,郭文獨自進入牢中,與朗特納克交換服裝,留在牢房裡代替犯人。由於當時巴黎曾頒布一項法令,嚴令「釋放戰俘者處死」,西穆爾登忍痛將郭文送上斷頭台。就在郭文的頭顱落地的一刻,他也朝自己的胸膛開了一槍。 1862年,雨果開始蒐集《九三年》的史料,1874年出版。艾茵·蘭德很贊揚本書,稱本書是《源泉》的寫作動機。 1921年林紓與毛文鐘合譯《雙雄義死錄》,即雨果的《九三年》,但僅是一部薄薄刪節本。.

新!!: 旺代戰爭和九三年 · 查看更多 »

德塞夫勒省

德塞夫勒省(Deux-Sèvres)是法國新阿基坦大区所轄的省份。該省編號為79。省会为尼奥尔。 省名的意思是「兩塞夫爾」,指的是兩條名為塞夫爾的河流:塞夫爾楠特河和塞夫爾尼奧爾河。兩條河皆發源於本省。.

新!!: 旺代戰爭和德塞夫勒省 · 查看更多 »

保皇黨

保皇黨,原意是指「保護皇帝的政黨」,本意是指在君主制國家裏,支持某個特定的君主或某個王朝作為國家元首。保皇黨與君主主義者並不同,後者擁護、支持保留和延續君主制,但不一定擁護某個特定的君主。.

新!!: 旺代戰爭和保皇黨 · 查看更多 »

發現之旅叢書

《發現之旅》(中譯版別名:Voyage D’exploration)是法國加利瑪出版社於1986年推出的圖鑑式百科全書《Découvertes Gallimard》(,直譯「加利瑪發現文庫」,「Découvertes」即「發現」之意)的中文譯本,由臺灣時報文化翻譯發行。首卷中譯本《文字與書寫:思想的符號》於1994年5月31日推出,歷時12年陸續編輯發行,截止到2006年2月20日出版的《達利:超現實主義狂想天才》,共計發行81冊。相較法文原版的700多冊(包含番外系列),這只是很小的一部份。法國原版的首部作品《À la recherche de l’Égypte oubliée》在中譯版裡被作為第2冊《古埃及探祕:尼羅河畔的金字塔世界》。.

新!!: 旺代戰爭和發現之旅叢書 · 查看更多 »

農民

農民指以农业为职业的人,其中包括以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自然经济产业为职业的人,又有称牧民、渔民等。 農民则是指世代定居於鄉村地區的居民。農民未必以農業為職業,不過大都以家庭(戶)為單位,具有生產糧食與滿足自我食用需求的能力,但在其他生活方面卻須仰賴外在的大環境,特別是在安全保障的需要上。由於如此,農民們的生活圈往往自成一體,但屬於外在大社會的一個部份,一般稱此獨立卻又依賴的生活群體為農民社會。 在12000年前农业开始发展,而漫长的古代社会史,民众大都从事农业。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业化,人口开始向城市转移。近代城市化进程,使得更多的人口从土地上脱离出来。.

新!!: 旺代戰爭和農民 · 查看更多 »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République française)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歷經以下階段.

新!!: 旺代戰爭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Révolution française, 1789年-1799年)是法國的一段社會激進與政治動盪的時期,對於法國歷史以及全歐洲都留下深刻廣泛影響。法国政治体制在大革命期间发生了众多转变: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绝对君主制與封建制度在三年内土崩瓦解,过去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左翼政治團體、平民和鄉村農民的冲击,传统君主制的階層觀念、貴族以及天主教會統治制度被自由、平等、博愛等新原則推翻。整個歐洲的皇室因而心生恐懼,因此在1814年發起反法討伐,並成功恢復君主制,但很多重大改革已成永久。革命導致各界對立,特別是共和派和保皇派在往後長達二百年的政治對立。 面對財政危機,越來越多的法國平民被國王路易十六強加稅賦,以及教士貴族之輩的壓榨激怒。這種不滿與蓬勃發展的啟蒙思想所結合,助長激進的情緒,終於使得法國大革命在1789年5月的三級會議中爆發。革命的第一年,第三等级的民眾在6月发表网球場宣言,7月14日發生攻佔巴士底監狱事件,於8月進行的凡尔赛妇女运动迫使法国王室在10月从凡尔赛返回巴黎。接下來的幾年則由不同的立法會議及跟右翼的君主制擁護者鬥爭主導。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路易十六在次年被推上斷頭台。不断出现的外部压力在法国革命中成為主导,法国大革命战争从1792年开始,这次战役為過去一个世纪以来法国首次胜利,并使法国间接控制意大利半岛和莱茵河以西的土地。在国内,派系斗争及民众情绪的日益高涨导致1793年至1794年恐怖统治的产生。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覆亡以後,热月党人建立督政府,于1795年掌权,直至1799年拿破仑執政後結束。 法国革命中拉开现代社会的帷幕,共和国的成长、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现代思想的发展以及各国之间大规模战争都成為革命的标志。作为近代伟大民主革命而受到赞扬的同时,法国大革命也因期间一些暴力专政行为而为人诟病。革命随后导致拿破崙戰爭、两次君主制复辟以及两次法国革命。从法国大革命开始(1789年)直至1870年,法国在先后兩次共和国政府、君主立宪制及帝国政權下交替管治。 历史学家《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托克维尔认为,1789年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代表法国的“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它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当时欧洲的需要,其作用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權,更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因此需要同时改變所有既存的权力机构,毁灭所有公认的影响,祛除种种传统,更新风尚与习惯。和等西方学者认为,法国大革命受到激进主义思潮影响。.

新!!: 旺代戰爭和法国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法国大革命战争

法国大革命战争()指的是1792年到1802年间新建立的法兰西共和国和反法同盟之间的一系列戰爭。法國大革命战争在军事史上有重大意义,是历史上的第一场“现代战争”。在民族主义激励下的法国公民组成的軍隊打败了歐洲各国的职业军人,显示了民族主義和徵兵制相结合的巨大威力。法國軍队开创了以普遍征兵制,就地补给制和多兵种合成编制为核心的现代军事体制,成为现代军事体制的先导。新兴的民族主义和军事制度,随着拿破仑战争传遍了欧洲,彻底改变了人类战争的形态,使得席卷全民的残酷的世界大战成为可能。.

新!!: 旺代戰爭和法国大革命战争 · 查看更多 »

旺代省

旺代省(法文:Vendée)是法國卢瓦尔河地区大區所轄的省份。該省編號為85。.

新!!: 旺代戰爭和旺代省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