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於越人

指数 於越人

於越,又稱于越、越,古代部落,原居於今天中國浙江一帶,是百越的一支,在夏代時曾建立越國。漢朝時屬於會稽郡,後演變為今日吳越地區的漢族。.

18 关系: 吴国吴芮吴越民系壯侗語系夏朝大泽乡起义夫差何休周成王四夷竹書紀年百越越人歌越國陈胜楚汉战争江浙漢族

吴国

吴国,也叫句吴、工吴、攻吾等,是前1096年—前473年位于长江下游的一个古国。.

新!!: 於越人和吴国 · 查看更多 »

吴芮

吳芮(),中國西漢長沙國第一代王。秦朝時任番陽令,號曰番君。戰國末期,父吳申曾任楚國大司馬。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吳芮率部將梅鋗及女婿英布響應陳勝起義。前206年,項羽攻入咸陽,因其率百越人民起兵,又從入關,封其為衡山王,都邾(今湖北黃岡)。不久受項羽密令與臨江王共敖,九江王英布擊殺義帝於郴州(今湖南郴州)。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二月,徙封長沙王,都臨湘(今湖南長沙)。領長沙郡(今湖南省)、豫章郡(今江西省)、象郡、桂林郡(今廣西壮族自治区)及南海郡(今廣東省)五郡。但當時象郡、桂林郡及南海郡已被南越王趙佗所佔,豫章郡又早已封給淮南王英布,長沙國實際上版圖只有長沙一郡。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七月,奉命率兵定閩,病死於途中,諡文,長子吳臣襲位。.

新!!: 於越人和吴芮 · 查看更多 »

吴越民系

吳越人,即吳越民系,或為江浙民系,江南民系,是以華夏部落为主体的中原人与江南百越诸部落融合而成的漢族內部一个民系。一般指稱说吳語(包括有系属争议的徽语)的汉族民系。吴越民系所操的方言称为“江浙话”或“江南话”,学术上称为“吴语”、“吴方言”。吴越民系主要分布于江苏东南部、安徽东南部、浙江省大部分地区、上海市全境和江西東北部及福建北部的部分乡村,吴越地区也称江浙,即古代文化地理上的江南,现代经济地理上的长三角。吴越人人口大约7000万。.

新!!: 於越人和吴越民系 · 查看更多 »

壯侗語系

#重定向 侗台語.

新!!: 於越人和壯侗語系 · 查看更多 »

夏朝

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夏部族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依據史書記載,夏、商、周三代皆为封建王朝,君主與諸侯分而治之,而夏朝是第一個世襲的氏族封建王朝。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製的礼器,其年代約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器时代初期。 虽然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且迄今为止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历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夏朝的存在性始终无法被证实。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有可能是夏朝都城的遗迹,不過目前仍在尋找確鑿的依據来釐清。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夏代共传十四朝,十七--,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夏朝作为中国传统历史的第一个王朝,拥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后人常以“华夏”、“诸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新!!: 於越人和夏朝 · 查看更多 »

大泽乡起义

大澤鄉起義,簡稱大澤起義,又稱大澤之變、陳勝吳廣起義、陳勝吳廣起事或陈胜吴广之乱,是公元前209年陳勝與吳廣發動的反秦起事,亦是秦末民变的一部分。起义沉重打擊了秦朝政權,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记录的大規模的平民起義。.

新!!: 於越人和大泽乡起义 · 查看更多 »

夫差

吴王夫差矛 夫差(),姬姓,春秋时期吴国第25任君主,在位时期为前495年—前473年。.

新!!: 於越人和夫差 · 查看更多 »

何休

何休,字邵公,東漢任城樊(鄰近曲阜)人。父何豹,曾任九卿之中的少府,何休依據漢代官員子弟可蔭任為中低層官吏的制度開始任官。 何休的學問淵博,時人譽之“精研六經,世儒無及者”,對孔子遺留下的經書有十分精闢的瞭解。當時的帝師陳蕃邀請何休擔任幕僚,由於陳蕃在宮廷鬥爭中失敗,何休黨錮之禍中被禁錮而禁止任官,返歸家鄉。 何休被禁錮在家時,開始註解孔子的經書,目前僅存的唯一文本是他歷時十七年才寫成的《春秋公羊解詁》。.

新!!: 於越人和何休 · 查看更多 »

周成王

周成王,姬姓,名誦,西周第二代天子。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攝政,引起管叔和蔡叔不滿,聯合武庚,發動叛亂,周公旦出兵平定三监之乱。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雒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西周王朝的统治。成王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 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成王在位時間定為前1042年至前1021年,在位22年。劍橋中國史推測其在位時間為前1042至前1006年。.

新!!: 於越人和周成王 · 查看更多 »

四夷

四夷,分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原是上古中原華夏部落對九州境內四方部落(夷人)的稱呼。這個稱呼可能起源於周代,是周王朝用来区分“王母弟甥舅(華夏)”部族和四方“非王母弟甥舅(夷狄)”部族的称呼,後來華夏與九州境內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各部族融合成為漢族。 後來居住在汉地的漢民族繼承這種思想,認為本族居住在世界的中心,將主要原居於漢地九州以外的外族統稱為夷、夷狄,並以方位來區分外族外國。在地位上,汉地位居中心(漢地九州),外族外國依四方方位分為「四夷」,即中國漢族皇帝是天子,中國的皇朝是天朝,而其他國家和中國的關係是貢國和屬國關係,其首領只能稱「王」。秦汉时期閏始将漠北草原匈奴等民族称为胡,故之后漠北草原各民族又称为北胡、胡族、胡人。到了唐朝胡人又包括从西域来的各民族,并分为东胡、西胡。 至清代,满族以异族入主漢地,为维护自己的地位,自然要反對“夷”一類的稱呼,因此清廷对一些禁忌字眼考察之精细,堪称前无古人,如陈垣先生在《旧五代史辑本发覆》中所列清人忌字多达十余种,即:“ 忌虏第一,忌戎第二,忌胡第三,忌夷狄第四,忌犬戎第五,忌酋第六,忌伪忌贼第七,忌犯第八,忌汉第九,杂忌第十” 。 至晚清,依舊稱呼外國為夷。1858年,清朝和英國簽訂清英《天津条约》,其中第五十一款規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此後中國逐漸用洋人代替夷人一詞稱呼歐美人。.

新!!: 於越人和四夷 · 查看更多 »

竹書紀年

《竹書紀年》是中國西晋武帝时在汲郡古墓出土整理的戰國竹簡“汲冢书”的一部分,原無書名,因其編年體體例而命名為《紀年》,亦稱《汲冢紀年》。《竹書紀年》是一部於西晉太康二年(281年)被盜墓者不準(不作为姓氏音Fōu或Biāo、「ㄈㄡˉ」或「ㄅㄧㄠˉ」)所發現的古代史書,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編年體。它當時被埋藏於魏安-釐-王(一說應為魏襄王)的墓裡,記錄了從傳說時代的五帝到魏襄王(一說應為魏哀王)之間的重要歷史事件。竹书纪年於宋朝散佚。20世纪前后,经朱右曾与王国维等人考察先宋文献,重新輯錄了古本的主要内容。.

新!!: 於越人和竹書紀年 · 查看更多 »

百越

越部落从夏、商、西周时期开始就是一个他称。是指使用“戉”这种生产工具(或兵器)的南方部落。由于内部“各有种姓”。广泛分布于亚洲大陆南部大江大河的下游。故战国时将之称为“百越”。王文光:《百越民族史整体研究论述》,《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第75页。.

新!!: 於越人和百越 · 查看更多 »

越人歌

越人歌是一個中國古老於越民歌,記載於《說苑》,以漢字標记發音,其意義另由楚人译出,句式跟楚辞相近,相传是中国第一首翻译歌詞。.

新!!: 於越人和越人歌 · 查看更多 »

越國

越国(又稱作--越),傳說在公元前2032年由無餘於會稽一带所建立的古代諸侯國,至公元前222年,在被秦國發動的統一九州戰爭中滅亡。.

新!!: 於越人和越國 · 查看更多 »

陈胜

胜(),字涉,秦朝南陽郡阳城(今河南省方城县)人。秦末民變领袖。因秦法嚴苛,與吴广带领約九百名戍卒發動大泽乡起义,首先抗秦,後敗,遭車夫莊賈刺殺而死。.

新!!: 於越人和陈胜 · 查看更多 »

楚汉战争

楚汉战争,或稱楚漢相爭,是秦朝滅亡后,项羽和刘邦之间为争夺统治权力而进行的战争。時間一般認定為前206年-前202年,秦朝滅亡之后開始,一直到項羽於烏江邊自刎結束。楚汉战争结束了秦末民變之后短暂的分裂局面,是继秦灭六国之后的又一次中国统一战争。.

新!!: 於越人和楚汉战争 · 查看更多 »

江浙

江浙,顾名思义,指长'''江'''、'''浙'''江一带,為一個地理泛稱。指代長江以南,錢塘江以北的江蘇,上海,浙江以及周邊地區。 清朝初年为江南省(今天江蘇,上海,安徽)和浙江省的合称(全祖望的《江浙两大狱记》中记载的南山案发生在江北的桐城) 。古时多指代今苏南,皖南,赣东北和浙江省。 今天主要是指长江和钱塘江之间的近海地区。包括蘇南(南京,無錫,蘇州,常州,鎮江)上海、浙北(湖州,嘉興,杭州)等為核心的地區。同時這也是一個文化上的概念,江浙的主體居民為吳越人,該地區又被稱作吳越地區。.

新!!: 於越人和江浙 · 查看更多 »

漢族

#重定向 汉族.

新!!: 於越人和漢族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