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新城采訊台

指数 新城采訊台

新城采訊台(Metro Plus)是新城廣播旗下的一個廣播頻道,於1991年7月啟播,為目前新城廣播的英語及外語頻道。該台頻率為AM 1044 kHz。 新城采訊台於開台時的名稱為AM1044 Metro News,於1994年改為現稱。 新城采訊台主要以英語廣播,也包括印尼語和菲律賓語,主要播放專為少數族裔而設的節目,另外亦有部份時段實時轉播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的節目。 新城采訊台目前利用坪洲的AM發射站發出廣播,另外,天氣較佳時或晚間時份,因為中波發射距離較遠,澳門居民亦可以直接收聽新城采訊台的節目。.

29 关系: 城門隧道印尼语南灣隧道坪洲大圍隧道大老山隧道大欖隧道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將軍澳隧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波九龍啟德隧道獅子山隧道菲律賓語西區海底隧道香港仔隧道調幅廣播黃埔花園長青隧道英語東區海底隧道澳門振幅調變海底隧道 (香港)新城知訊台新城財經台新城電台愉景灣隧道

城門隧道

城門隧道(Shing Mun Tunnels),簡稱城隧,於1990年4月20日通車,是連接香港新界西荃灣與新界東沙田的唯一隧道,也是9號幹線里程計算起始的路段,亦是'''新界的士'''指定可行駛的兩條收費行車隧道之一(另一條是大欖隧道),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行車隧道(政府)條例》。.

新!!: 新城采訊台和城門隧道 · 查看更多 »

印尼语

印尼语(Bahasa Indonesia),即印尼化的马来语廖内方言,是印度尼西亚的官方语言。属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全世界大约有4280万人使用这种语言,还有1.55亿人将印尼语作为第二语言。印尼語和馬來語非常相似。這兩種語言的祖先本來是東南亞的非官方通用語。因此,有關地區的人在加以學習之下,都很容易掌握這種語言。此外,隨着印尼移民四散,以及到國外工作的傭工,不少說印尼語的人都散播到其他地區去。 大多數印尼人能夠流利地把印尼語當第二語言使用。這些人在家裡或是當地社區使用當地語言(例如米南加保語、爪哇語等等),而在正式的教育機構、全國性媒體及其他種類的溝通傳播上使用印尼語。一些東帝汶人也會說印尼語。.

新!!: 新城采訊台和印尼语 · 查看更多 »

南灣隧道

南灣隧道(英文:Nam Wan Tunnel)是香港一條行車隧道,位於青沙管制區範圍,全程1.2公里,為一條雙程三線分隔雙管隧道,隧道內每隔100米有火逃生門,共12道相連逃生門,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青沙管制區條例》。隧道穿越青衣島青衣山,連接青衣西部西草灣及東南部南灣角,直接接駁昂船洲大橋。行政大樓位於南灣隧道西行出口(西機樓)下方的地面,須經限制道路(Ramp R)前往,地址為西草灣路21號南灣行政大樓,電話:3148 2300。 南灣隧道是青衣島上除長青隧道外另一條不收費的行車隧道。隧道早於2005年2月25日貫通,其青衣西及東南角連接路則於2008年9月14日落成,2009年12月20日與昂船洲大橋一併通車。城巴四條機場巴士線A10、A11、A12、A22亦由2010年1月31日起獲運輸署批准改行此隧道。 2009年11月15日通車前,公益金在昂船洲大橋和南灣隧道舉行百萬行。.

新!!: 新城采訊台和南灣隧道 · 查看更多 »

坪洲

坪洲(Peng Chau)是香港的一個島嶼,地區行政上屬於離島區,面積為0.99平方公里。.

新!!: 新城采訊台和坪洲 · 查看更多 »

大圍隧道

#重定向 青沙公路#大圍隧道 Category:香港隧道.

新!!: 新城采訊台和大圍隧道 · 查看更多 »

大老山隧道

大老山隧道(Tate's Cairn Tunnel),是香港現時最長的行車隧道,全長達3.95公里,車速限制每小時70公里,是連接九龍與沙田的5條隧道或道路中,唯一通往九龍東之一,另外4條為獅子山隧道、沙田坳道、青沙管制區及大埔公路。隧道穿過大老山,連接新界東沙田小瀝源和九龍東黃大仙鑽石山,為一條雙程雙線分隔雙管隧道,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香港法例393章《大老山隧道條例》。 雖然隧道在九龍的實際入口位於鑽石山南蓮園池旁,但連接隧道鑽石山入口以南和九龍灣麗晶花園(彩虹交匯處)之間,穿越介乎彩虹邨和采頤花園中間的一段約一公里長高架引道,屬隧道區域一部分,並非屬於觀塘繞道,故實際起點是在麗晶花園,故此大老山隧道連同引道全長5.85公里。.

新!!: 新城采訊台和大老山隧道 · 查看更多 »

大欖隧道

大欖隧道(英語:Tai Lam Tunnel),簡稱欖隧,於1998年5月25日通車,承建商是日本西松建設及香港寶嘉建築,是香港新界西的重要交通樞紐,與青朗公路同為三號幹線郊野公園段的一部份。亦是'''新界的士'''繼城門隧道後唯一指定可行駛的收費隧道,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大欖隧道及元朗引道條例》。 大欖隧道的興建主要是為紓緩屯門公路及青山公路的交通負荷,同樣亦大大緩和大老山隧道在1994至96年間的交通壓力,並將元朗與港九市區、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荃灣以至葵涌貨櫃碼頭的距離拉近,市民可以直接由荃灣、九龍西和香港島經大欖隧道進入元朗區各市郊區域,不需再經大老山隧道、青山公路或屯門公路。.

新!!: 新城采訊台和大欖隧道 · 查看更多 »

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

尖山隧道(英文:Eagle's Nest Tunnel)及沙田嶺隧道(英文:Sha Tin Heights Tunnel),是香港的一組行車隧道,均為三線雙程分隔雙管隧道,車速限制分別為每小時80公里和70公里,於2008年3月21日早上7時正通車。此組隧道是連接市區與新界東的主要5條道路之一,同樣也是第二組連接九龍西和新界東之行車隧道,另外4條為獅子山隧道、大老山隧道、城門隧道及大埔公路。這兩條隧道是8號幹線青沙公路的主要部份,屬青沙管制區範圍,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青沙管制區條例》。.

新!!: 新城采訊台和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 · 查看更多 »

將軍澳隧道

將軍澳隧道(Tseung Kwan O Tunnel),是貫通香港九龍觀塘區和新界西貢區將軍澳新市鎮的一條雙程雙線分隔雙管隧道,也是香港第三短的行車隧道(最短為大圍隧道,其次為愉景灣隧道),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行車隧道(政府)條例》,於1990年11月9日通車,限速每小時70公里。.

新!!: 新城采訊台和將軍澳隧道 · 查看更多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简称国际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及其所属中央电视台提到时称国广;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英文简称CRI)成立于1941年12月3日,前身是北京广播电台(Radio Beijing/Radio Peking),是中国唯一国家级从事对外广播的国家电台,它隶属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同為全国性广播电台网络。.

新!!: 新城采訊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 查看更多 »

中波

中波(Medium wave,MW),是无线电的一个波长范围,其对应的频率范围称为中频。一般来说中波的波长范围为100米至1000米,中频则为0.3MHz到3MHz,其中用于广播通信的通常是550-1605kHz波段。电离层也能反射中波波段的电磁波,不过晚间时效果才比较显著,利用中波电磁波在电离层传播时的交叉调制效应还可对电离层进行研究。.

新!!: 新城采訊台和中波 · 查看更多 »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新!!: 新城采訊台和九龍 · 查看更多 »

啟德隧道

啟德隧道(Kai Tak Tunnel,簡稱啟隧、機隧,因前稱為機場隧道,故啟德機場停用後亦被稱為舊機場隧道)是香港一條雙程雙線分隔管道行車隧道,位於前啟德機場跑道下方,全長1.26公里,車速限制為70公里,連接馬頭角及九龍灣。啟德隧道的一大特色,就是東行管道內有支路,通往宋皇臺道。隧道交通督導員獲授權在隧道範圍內執行香港法例368章《行車隧道(政府)條例》。.

新!!: 新城采訊台和啟德隧道 · 查看更多 »

獅子山隧道

獅子山隧道(Lion Rock Tunnel),簡稱獅隧,是香港最早通車的行車隧道,亦是第一條連接九龍西及新界東的重要行車隧道之一。獅隧穿過獅子山以南的九龍坳,連接九龍西九龍塘和新界東大圍。其餘兩條連接九龍與新界的隧道分別為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與大老山隧道。車速限制每小時70公里,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行車隧道(政府)條例》。 嚴格而言,獅子山隧道只是指南行管道(往九龍方向);相隔超過10年後才通車的北行管道(往沙田方向),正式名稱為第二獅子山隧道(Second Lion Rock Tunnel)。但不論傳媒、香港政府還是一般市民,也甚少分開兩條管道為不同的隧道,而是和其他隧道一樣,把兩條管道視為一體。 2012年4月23日,越運亨(香港)有限公司成功取得獅子山隧道為期6年的營運管理合約,並於2012年8月1日起正式生效。.

新!!: 新城采訊台和獅子山隧道 · 查看更多 »

菲律賓語

菲律賓語(Pilipino或Wikang Filipino)是菲律賓自1987年菲律賓憲法規定的國語。事實上,菲律賓語是標準化的他加禄语,馬可斯倒臺後在阿基諾夫人推動之下成為菲律賓的國語。.

新!!: 新城采訊台和菲律賓語 · 查看更多 »

西區海底隧道

西區海底隧道(Western Harbour Crossing),簡稱西隧,是香港第3條過海行車隧道,也是香港首條和唯一一條3線雙程行車、分隔沉管式過海隧道。隧道全長2公里,連接香港島的西營盤干諾道西和九龍佐敦附近的西九龍填海區。九龍出入口附設有21個繳費亭的收費廣場,其中4個可隨時改變行車方向的人手收費亭,11個為單一方向的人手收費亭,餘下6個為快易通專用的自動繳費亭,繁忙時間可為同一行車方向提供12條行車線,並在油麻地交匯處連接西九龍公路;西營盤出入口的交匯處包括17條接駁天橋、一條下通路和多段引道,連接4號幹線,隧道可拉近中西區與油尖旺區、九龍城區和深水埗區之間的距離。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西區海底隧道條例》。 西隧是香港3條過海隧道中容量最大的一條,採用3線雙程行車設計及較其餘兩條過海隧道寬鬆的每小時80公里限速,於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落實後一併興建,除了提供港島接駁九龍西、新界西的更快捷途徑外,亦是為了紓緩紅磡海底隧道、東區海底隧道的交通壓力。然而此隧道與紅隧及東隧一樣,採用「建造-營運-移交」模式經營,落成後專營權由香港西區隧道有限公司持有至2023年。.

新!!: 新城采訊台和西區海底隧道 · 查看更多 »

香港仔隧道

香港仔隧道(Aberdeen Tunnel,俗稱香隧)是香港香港島島上唯一行車隧道,穿過聶高信山,貫通黃竹坑及銅鑼灣,連接黃竹坑黃竹坑道及跑馬地黃泥涌峽天橋;隧通於1979年動工,兩條管道分別於1982年及1983年啟用,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行車隧道(政府)條例》。 收費廣場設於黃竹坑舊圍故址,共有12個收費亭,其中8個為人手收費亭,餘下4個(南行的1、4號和北行的9、12號)為快易通專用自動繳費亭。2017年9月24日起,駕車人士可以在香港仔隧道的人手收費亭,以八達通或本地發行的非接觸式信用卡(包括Visa payWave、感應式Mastercard及銀聯閃付)拍卡繳付隧道費。隧道為一條雙程雙線分隔雙管隧道,啟用初期是先通行北行管道,實行單管雙程行車,1年後南行管道才開放使用。 在港鐵南港島綫尚未通車前,這條隧道成為南區的香港仔、鴨脷洲和黃竹坑居民來往銅鑼灣、北角等港島其他地區和兩條海底隧道的重要依賴。 2016年,香港仔隧道平均每日行車量達63,646架次。.

新!!: 新城采訊台和香港仔隧道 · 查看更多 »

調幅廣播

調幅廣播(Amplitude Modulation Broadcast,常縮寫為AM廣播)是一種利用振幅調變技術的廣播方式,通常专指中波广播。.

新!!: 新城采訊台和調幅廣播 · 查看更多 »

黃埔花園

黃埔花園(Whampoa Garden)是香港一個大型私人屋苑,由和黃地產發展,位於九龍西九龍城區紅磡,於1985年至1991年間落成,被視為香港十大藍籌私人屋苑之一,同樣也是和黃在西九龍區旗艦屋苑之一,一共88座,吸引不少中產階級人士居住,亦有不少日本及韓國駐港工作的家庭租住。黃埔新天地則為黃埔花園的附設購物區,由多個主題商場所組成。.

新!!: 新城采訊台和黃埔花園 · 查看更多 »

長青隧道

長青隧道(Cheung Tsing Tunnel)是香港第二條免費行車隧道及第一條三線行車的雙管隧道,現時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擁有,隧道於1993年開始修建,1997年5月22日通車。隧道位於新界青衣島上,為3號幹線青衣段的一部份,屬青馬管制區範圍,並由交通基建管理合約有限公司負責管理,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青馬管制區條例》。.

新!!: 新城采訊台和長青隧道 · 查看更多 »

英語

#重定向 英语.

新!!: 新城采訊台和英語 · 查看更多 »

東區海底隧道

東區海底隧道(Eastern Harbour Crossing),簡稱東隧,為香港第2條過海隧道,穿越維多利亞港,連結香港島的鰂魚涌及九龍東的茶果嶺。東隧是香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道路及鐵路(觀塘綫;現時改由將軍澳綫使用)的隧道,也是香港3條過海隧道中最長的一條,是2號幹線的起始段,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香港法例368章《行車隧道(政府)條例》。.

新!!: 新城采訊台和東區海底隧道 · 查看更多 »

澳門

澳門(Macau;Macao),簡稱澳,古稱濠鏡澳,或稱濠江、海鏡、鏡海、媽港、梳打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别行政区之一,位於南海北岸、以及珠江口西側,北接廣東省珠海市,東面與鄰近的香港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澳門全境由澳門半島、氹仔以及路環三個區域所組成,2000年後氹仔與路環之間開發出以賭業為主的路氹城區域:澳門半島是澳門發展的核心,其東北面一小部份陸地與中国大陸連接,氹仔和路環原本分別為兩座離島,後來連陸而成為了路氹城。 澳門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也是最後一塊屬地。澳門自秦始皇三征嶺南後屬中國版圖,從明朝中葉的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但明朝设置官府管理。直至1887年,葡萄牙與清朝簽訂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1980年代,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探討澳門前途問題,其後於1987年簽署《中葡聯合聲明》,葡萄牙根据声明於1999年12月20日將澳門主權移交中國,實行一國兩制,享有「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權利。 澳門為獨立之經濟體,其中旅遊業與博彩業為重要產業,尤其主權移交後開放賭權,現在發展為「世界上第一大賭城」。澳門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每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萬。2015年澳門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爲78,586美元,名列世界第三。澳門2015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依购买力平价爲102,480美元,名列世界第三。.

新!!: 新城采訊台和澳門 · 查看更多 »

振幅調變

振幅調變(Amplitude Modulation,AM),也可簡稱為调幅,是在电子通信中使用的一种調變方法,最常用于无线电载波传输信息。在振幅调制中,载波的振幅(信号强度)是与所发送的波形成比例变化的。例如,该波形可能是与揚聲器再现的声音相对应,也有可能与电视像素的光强度相对应。这种方法与载波頻率变化的频率调制,以及相位变化的相位调制均形成对比。 AM是最早用于通过无线电传送声音的调制方法。它在20世纪头二十年间发展,开始于Roberto Landell De Moura与范信達的在1900年的无线电话实验。 在今天,它仍在多种通信形式中使用;例如用在便携式、VHF航空无线电、与电脑的调制解调器中。 “AM”通常指中波调幅无线电广播。.

新!!: 新城采訊台和振幅調變 · 查看更多 »

海底隧道 (香港)

海底隧道(Cross-Harbour Tunnel),簡稱紅隧、海隧,因隧道在九龍的出入口位于紅磡灣,故多稱為紅磡海底隧道,是香港首條連貫香港島銅鑼灣和九龍紅磡灣的過海行車隧道,是香港以至世界最繁忙的行車隧道之一。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香港法例368章《行車隧道(政府)條例》。.

新!!: 新城采訊台和海底隧道 (香港) · 查看更多 »

新城知訊台

是香港新城廣播旗下的一個廣播頻道,於1991年7月啟播,為目前新城廣播兩個粵語頻道之一,內容以資訊、娛樂和音樂為主。該台頻率為FM 99.7-102.1MHz,現時台長為程凱欣 (Karen),職銜名稱「高級執行總監」,創作顧問為周禮茂。.

新!!: 新城采訊台和新城知訊台 · 查看更多 »

新城財經台

新城財經台是香港新城廣播旗下的一個廣播頻道,由香港資深跨媒體文化人甘國亮創辦,於1991年7月啟播,為目前新城廣播兩個粵語頻道之一,也是香港唯一一個以財經資訊為主的電台廣播頻道。它主要報道香港及外地的股市和匯價行情,以及少量音樂與資訊節目。從2016年3月21日起,該台最新的口號為「聽財經,聽新城」。 該台頻率為FM 102.4-106.3MHz,也可透過澳門有線電視12頻道於交易日早上九時到晚上九時視像直播(已取消),其餘時間會作聲音廣播,電視畫面會有財經資訊;在2012年至2016年間新城為數碼聲音廣播而設立新城數碼財經台,作為新城財經台以外另一個財經資訊的廣播平台。期間在香港股市交易日上下午時段及至晚上部份時段兩台各自播放不同的財經資訊節目,其他時段多數與新城財經台聯播。新城數碼財經台停播之後,新城電台改以發展該台的網站、行動應用程式和、社交網站(Facebook)專頁,部份節目以多媒體形式在以上渠道播放。 新城財經台的前身,是於1991年開台時稱為新城金曲台,1994年改稱精選104,當時這條頻道是以播放懷舊金曲和歐美樂壇消息為主,目標聽眾為白領和專業人士。及至2001年1月2日,新城電台將該電台頻道改革,打造成以財經資訊為主幹,再輔以若干文化和健康資訊的節目。並將頻道名稱改作現稱。本--台長為趙國安(身兼總編輯和籌劃師),節目總監為劉婉芬,助理台長為呂婉瑩(2008年7月起,至2016年1月離職)。 現時「節目執行總監(財經)」由朱子昭擔任。.

新!!: 新城采訊台和新城財經台 · 查看更多 »

新城電台

新城電台(全稱新城廣播有限公司,Metro Broadcast Corporation Limited)是香港一家商業廣播電台,在1991年創辦,現時由長江和記實業旗下的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各持一半股權。 新城廣播有限公司目前營運三條頻道,分別為新城財經台、新城知訊台及新城采訊台。.

新!!: 新城采訊台和新城電台 · 查看更多 »

愉景灣隧道

愉景灣隧道(Discovery Bay Tunnel)是香港第二短的行車隧道,亦為唯一一條私人行車隧道,為一條雙程單線分隔單管隧道,由香港興業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愉景灣隧道有限公司全權管理,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香港法例520章《愉景灣隧道及連接道路條例》,於2000年啟用。隧道穿過二白坳,貫通大嶼山東部至東北部,連接小蠔灣和愉景灣。收費廣場設於小蠔灣。而隧道只供愉景灣居民專用車輛、香港政府的車輛、送貨或提供服務的貨車、市區的士及大嶼山的士使用。.

新!!: 新城采訊台和愉景灣隧道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