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文化一周

指数 文化一周

《文化一周》是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學生之實習報紙,在學年間的每星期四--刊。該報從採訪、編輯、排版及廣告經費等來源,由文化新聞系的學生獨立運作,非隸屬於文大校方或任何財團。該報於行政院新聞局登記為第一類新聞紙,中華郵政登記字號為「北台字1967號」。.

27 关系: 台灣立報報紙士林區大學報學年中國文化大學新聞暨傳播學院中華郵政中華民國世新大學廣告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四方報破報繁体字编辑銘傳大學行政院新聞局財團舆论鄭貞銘臺北市陽明山國家公園採訪排版新莊報導智能手机

台灣立報

《台灣立報》(Lihpao),簡稱《立報》,是一份台灣的中文報紙,由成-舍-我在台北市創辦,1988年7月12日創刊,隸屬於世新大學,目前由游梓翔教授擔任社長。.

新!!: 文化一周和台灣立報 · 查看更多 »

報紙

報紙,或稱报章、新聞紙,是一種以重量較輕,價值較低的紙張印刷而成,閱讀後即可任意處置的出版品。報紙上通常刊載不同主題的新聞、消息、評論、專欄等,並且常附帶有商業廣告。這些不同的主題包括政治事件、犯罪、體育、意見、天氣、星座運勢等等,報紙通常也包括卡通或其他娛樂,如數獨、填字遊戲。報紙的收入來源是來自讀者訂閱或購買,以及廣告的收入。 在2007年時,世界上有6,580種日報,每天銷售將近四億份。不過在2008金融危機時,由於經濟的不景氣加上網路媒體的快速發展,造成銷售及廣告的巨幅下滑,因此許多報紙停刊或縮小規模。但也有許多報社將報紙的內容放在網站中,即為電子報。 報紙是传播媒体的一種。绝大多数國家的人民都可以自由創辦報刊,屬於言論自由中的一部份,但也有例外:像中華民國在戒嚴時期曾有报禁,停止新報紙登記,一直到1988年才解除报禁。.

新!!: 文化一周和報紙 · 查看更多 »

士林區

士林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北方,區內東北為大屯火山群,以七星山為最高(1,120公尺);東南有大崙山及大直諸山。 士林區宜住宜商,市況繁榮,為臺北市十二行政區面積最大的區,其人口僅次於大安區。蔣中正生前居住的士林官邸與臺北唯一國家公園陽明山國家公園是市民假日的好去處,臺北捷運劍潭站旁的士林夜市揚名國際。臺灣著名高級住宅區天母外籍人士眾多,係因大使館以及臺灣四所外僑學校坐落之故。士林區文教設施亦豐,以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為首、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等社教場所均位於本區, 2010年臺北市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士林區為玫瑰,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新!!: 文化一周和士林區 · 查看更多 »

大學報

《大學報》是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的實習報刊,由新聞學系學生負責撰稿、組版、廣告、發行等工作,是一份以大學校園生活為主要訴求的刊物。 《大學報》創刊於1993年,由「大學報雜誌社」出版,每週五發行,寒假與暑假期間不出刊。報刊於行政院新聞局登記為第一類新聞紙,中華郵政登記字號為「北台字4020號」。.

新!!: 文化一周和大學報 · 查看更多 »

學年

學年有兩個意思:.

新!!: 文化一周和學年 · 查看更多 »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暨傳播學院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暨傳播學院(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College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是中國文化大學學院之一,創立於1989年,由社會科學院新聞學系、廣告學系,工學院印刷傳播學系三系獨立而成。 1993年新增設大眾傳播學系,大學部現有新聞學系、資訊傳播學系、廣告學系、大眾傳播學系,新聞傳播研究所、資訊傳播研究所等。是國內私立大學首創之學院 。.

新!!: 文化一周和中國文化大學新聞暨傳播學院 · 查看更多 »

中華郵政

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華郵政,俗稱郵局,是中華民國唯一的郵政事業機構,為中華民國交通部完全持股的國營企業。其業務除郵遞相關領域外,亦涵蓋儲匯、人身保險等簡易金融服務。其前身為交通部郵政總局,為突破既有的經營限制、並增加市場競爭力,中華民國政府在2002年7月修正《郵政法》,並於2003年1月1日將其改為今制。其標章由篆體的「郵」字構成。.

新!!: 文化一周和中華郵政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文化一周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世新大學

世新大學(Shih Hsin University,中文簡稱世新、英文簡稱SHU)位於中華民國台北市文山區的一所私立大學。創辦人為成舍我。.

新!!: 文化一周和世新大學 · 查看更多 »

廣告

廣告(advertising或advertizing),从狭义上讲是一种市场营销行为,用于勸說阅听人,通常以引發产品購買,即商业广告。另一方面从广义上认识广告,它是一切为了沟通信息、促进认识的广告传播活动,无论是否具有作用于商业领域,是否将营利作为运作目标,只要具备广告的基本特征,都是广告活动,如为增加政治或意识上的支持,例如竞选广告和公益广告。每則廣告由訊息與傳遞訊息的媒介構成。廣告僅是全部行銷(即营销,市场营销)策略中的一環。行銷其他方面包括宣传、公关、推销、竞销等。 在2010年,廣告公司估計於美國的支出達1425億美元,而估計於全球的廣告支出亦達4670億美元。 適度的廣告能使公眾更好地認知產品的特性,但過多的廣告(廣告轟炸)一般會引起人們的的厭煩和反感。.

新!!: 文化一周和廣告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大,該校是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為臺灣第一所綜合大學、以及臺灣學生人數最多的高等教育機構 。大學建制始於1928年日治時代中期創校的「臺北帝國大學」,因為今日建制歷經戰後整併,故若拆開檢示,最早可追溯的部分為醫學院前身-1899年建立的「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由於帝大時期,日本人在行政、招生都佔有優勢地位(類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帝國大學),因此臺大校方在2007年以前不認同帝大的建校時間,以1945年戴運軌等人主持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為校史起點。,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經改制與兩次易名始用現名。現設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下分54個學系、109個研究所;另設有3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以及進修推廣部、臺大醫院等附屬機構。是全臺唯一學生人數超過三萬的高等教育學校。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76名,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98名。 此外,臺大擁有臺北市境內的3大校區、以及多處散布於全臺的分支校區與校地,總面積約3萬4千公頃,佔臺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一。 臺大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並在臺灣具有重要學術地位。校友涵蓋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4名中華民國總統(公民直選後的所有總統)與近百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職員則有多位各國科學或工程學院的院士。除了學術榮譽得主之外,臺大師生校友亦包括數百位行政院院長、縣市首長、部會首長、立法委員、縣市議員等政界人士,對臺灣社會具高度影響力。 2015年1月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並於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新!!: 文化一周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政治大學

國立政治大學,簡稱政大,1927年建校於江蘇南京市,1954年由行政院核定,復校於臺灣臺北市,為中華民國首間在臺復校的國立大學。創校任務為負責培養國家政治、管理及法學人才的中央院校之一,其後發展為臺灣地區人文學科及社會科學領域為主的國立大學,也成為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重要智庫之一。 學術及校務發展方面,國立政治大學始建於南京的國立中央大學基礎之上,在臺灣復校後亦與臺北的國立臺灣大學等校,皆享有良好的社會評價。並與臺北的國立陽明大學在心智與腦科學研究上,有緊密合作關係。 國立政治大學除了以海峽兩岸地區華人為主要學生來源以外,同時也吸引不少海外國際學生入學就讀。.

新!!: 文化一周和國立政治大學 · 查看更多 »

四方報

《四方報》是在臺灣的越南文、泰文、印尼文、菲律賓文、柬埔寨文、緬甸文之報紙型月刊。越南文《四方報》於2006年創刊,創刊發行人為成露茜、總編輯為張正。越南文名稱為「Báo Bốn Phương(報𦊚方)」;泰文《四方報》於2008年4月的潑水節創刊,泰文名稱為「สี่ฝั่ง」;印尼文菲律賓文柬埔寨文四方報於2011年5月創刊,名稱分別為Empat Arah(印尼文),Lakbay(菲律賓文),បួនទឹស(柬埔寨文);緬甸文《四方報》於2015年1月創刊,並與原先的柬埔寨報合併為中、柬、緬三語刊物。 《四方報》隸屬於世新大學,社址位於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一段17巷1號世新大學傳播大廈CB206室(已於2015年7月搬遷,舊址為新北市新店區北新路三段225號13樓),發行人成嘉玲。前發行人成露茜於2010年1月27日辭世。 《四方報》在2016年4月13日後,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兼《四方報》社長彭懷恩表示是為了轉型為社會企業及改變報紙形態,為四方報進行重整編制,由張龍宇擔任總編輯的職務,目前有越南文、印尼文兩個版本的月刊型雜誌。 2016年8月起,由於智慧手機的行動通訊已成為新住民、移工的重要媒介,復刊的《四方報》將採網路新聞與紙本月刊雙軌併行模式,賡續發揮資訊提供、外事服務、雙語教育的功能。在報導主軸上,為了彰顯新住民及移工在台灣的生命力,故將主軸改為「LIFE-活」,實踐『四方皆朋友、報導兼服務』的經營理念,持續關注東南亞移民/工朋友,強調執著及前瞻性的堅持,延續四方報的公司經營。目前官方網站為http://4wayvoice.com/ 2017年元月,四方報搬遷到新北市汐止區福德二路359巷7號5樓,採社會企業的經營型態持續服務東南亞移民、移工與關注東南亞的朋友。.

新!!: 文化一周和四方報 · 查看更多 »

破報

《破報》(Pots Weekly),正式名稱為《破週報》(英文名稱相同),是在台灣發行的免費週報,是目前全台灣最具左派思想的刊物,報導以藝術、勞工運動、環保運動、性別運動等社會議題的消息與評論為主。 該報創辦人為成舍我的女兒成露茜,成露茜逝世後社長由其姐成嘉玲擔任。目前該報網站上自詡為「具有左派關懷與全球視野的文化實驗行動」,並稱其為「全台灣唯一一份另翼刊物」。 2014年3月20日,《破報》在臉書粉絲頁上貼出公告,自3月底停刊重整,復刊804期為休刊號。.

新!!: 文化一周和破報 · 查看更多 »

繁体字

本文介绍的是与简化字对应的汉字字汇。 繁体字(unsimplified Hanzi《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第二版),un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与简化字相对,指已有简化字代替的通常笔画较多的汉字。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77页在实际生活中谈到的繁体字,实际上是指繁体字和传承字的集合。 ,或作傳統中文,與簡體中文(Simplified Chinese)相對,是使用繁體字作为書寫的最基本單元的文字系统。.

新!!: 文化一周和繁体字 · 查看更多 »

编辑

没有描述。

新!!: 文化一周和编辑 · 查看更多 »

銘傳大學

銘傳大學(Ming Chuan University, MCU),是中華民國一所由家族興辦的私立大學,校址位於臺北市士林區、桃園市龜山區及金門縣金沙鎮等地,1957年由包德明與李應兆共同創辦,現任校長李銓為創辦人之子。 「銘傳」校址,因為得知先賢劉銘傳的嫡孫女劉德齡在臺北市圓山開設一所「銘傳育幼院」,迫於種種原因導致該校無法繼續維持,寄望有人能伸出援手協助解決困境。創辦人包德明乃接手「銘傳育幼院」,將校舍加以改建,仍沿用銘傳作為校名。除紀念清朝先賢劉銘傳巡撫於清末治理臺灣,奠定現代化基礎,以表達對先賢崇敬之意外;更期望以其為典範,激發師生的壯志雄心、見賢思齊。106學年度註冊率93.13%。.

新!!: 文化一周和銘傳大學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新聞局

行政院新聞局(簡稱新聞局)為中華民國行政院曾經設置的附屬機關,具有部會級地位。成立於1947年5月2日,後隨著政府遷台而有多次的縮編與恢復。其主要負責行政院的公共關係、政策宣傳、形象推廣、政府發言等工作,因而有「政府化妝師」之別稱;除此之外,並負有協助大眾傳播產業發展的任務。為配合行政院組織調整,新聞局於2012年5月20日裁撤,改為在行政院本部內設置發言人辦公室。.

新!!: 文化一周和行政院新聞局 · 查看更多 »

財團

財團乃多數財產的集合,可以指:.

新!!: 文化一周和財團 · 查看更多 »

舆论

舆论,或称民意(Public opinion),其定义非常多样化,人们都意识到舆论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什么是舆论却从来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就和其它社会科学一样,舆论学对舆论的定义决定了舆论学的发展。 一种定义是: 为了避免在定义上争论不休,学者开始转向舆论应该包含的若干要素:其中“议题”、“公众”和“共同意见”是学者们提出的众多要素的交集。 舆论学則是研究舆论这种复杂社会现象的交叉学科,它的理论资源来自社会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以及新闻和传播学。.

新!!: 文化一周和舆论 · 查看更多 »

鄭貞銘

鄭貞銘(),福建省林森縣(今福州市閩侯縣)人,筆名正鳴,台灣大眾傳播學者。曾任中國文化大學新聞暨傳播學院院長、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及其研究所的專任教授,兼任香港珠海學院新聞暨傳播研究所所長。.

新!!: 文化一周和鄭貞銘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文化一周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陽明山國家公園

陽明山國家公園是中華民國設置的第三個國家公園,前身為臺灣日治時期成立之大屯國立公園(1937-1945)。位於臺北都會區近郊,行政區域 包括臺北市北投區、士林區,新北市的萬里區、金山區、石門區、三芝區、淡水區一帶;地理上則屬於大屯火山彙區域,1985年9月1日公告計畫,1985年9月16日成立管理處,轄內面積經過三次通盤檢討,至2013年為11,338公頃。.

新!!: 文化一周和陽明山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採訪

採訪可以指:.

新!!: 文化一周和採訪 · 查看更多 »

排版

在固定版面內,排版擺置各種不同型態的資料,如數字、文字、表格、圖形和影像等等,以最合適的方法呈現。印刷品中的版面安排,網頁文案的編排,若要引人注意和閱讀上的舒適,皆應留意排版方面的問題。 例如LaTeX应该排版成LaTeX。 對網頁編輯器、電子郵件、作業系統等的軟體操作畫面編排,大都會以「使用者介面」(UI)來稱呼。.

新!!: 文化一周和排版 · 查看更多 »

新莊報導

《新莊報導》為臺灣新北市新莊區的地方報紙,在每個學年期間,由輔仁大學新聞學系三年級學生所組成。學生透過實習的方式,為新莊居民帶來報導外,也透過實際的編輯採訪經歷,讓學生們提早適應業界工作模式。.

新!!: 文化一周和新莊報導 · 查看更多 »

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Smartphone)是指具有移动操作系统,可透过安装应用软件、游戏等程序来扩充功能的手机。其运算能力及功能均优于传统功能手机。 最初的智能手机功能并不多,而且還有鍵盤,但后来iPhone以後的机型增加了便携式媒体播放器、数码相机和閃光燈(手電筒)、和GPS导航、NFC、重力感應水平儀等功能,使其成为了一种功能多样化的设备,透過這樣的破壞性創新,不只是手機產業被顛覆,而是智慧機徹底成為了電子市場主流硬體,取代或替代了相當多1990到2000年代所推出的各類電子產品。新一代的手機还拥有高分辨率触摸屏和网页浏览器,从而可以显示标准网页以及移动优化网页,--Wi-Fi和移动宽带,智能手机还能实现次世代高速数据访问,雲端存取等。自從具備連網能力後短短幾年內大大增加了手機的實用性,轉變成以網路行動端點為核心的通訊工具。 今日,行動應用程式市场及移动商务、手機遊戲產業、社交即時通訊網路的高速发展,促成了近年来移動網路的概念被實現,互聯網走向即時型態後,人人能夠隨時隨地接入線上,讓智慧手機成為了最重要的資訊產業相關平台,並逐步進駐了現代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了如衣服一般不可或缺的必須品。.

新!!: 文化一周和智能手机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