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蓝山起义

指数 蓝山起义

蓝山起义(),也称蓝山蜂起(),是公元1418年至1427年发生在越南的一次反抗中国明朝统治的民族起义。 公元1400年越南陈朝的陈少帝被权臣胡季犛逼迫禅让,胡季犛继位,建立胡朝。中国明朝趁越南政权更迭之际,于1407年出兵侵略打败了胡朝,侵佔越南(当时国土相当于现今中、北部),设立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明朝采取了暴力征服、压迫剥削与屠殺、分化、同化等手段治理越南,引起了越南人民的不满,各地相继爆发暴动起义。1418年2月7日,来自越南清化省梁江蓝山乡的豪族黎利,在蓝山发动起義,自称“平定王”。明军获悉黎利起義,便派马骐领兵征讨。黎利引诱明军到洛水(清化锦水),用伏兵将之击退,这是黎利最初尝到的胜果。从1419年至1424年,黎利以至灵山、蓝山乡等地为为主要据点,多次领兵与明军交战,各有胜负。1424年,黎利听从少尉阮只的建议,制定了“先取茶隆(在今越南乂安省),略定乂安,以为立脚之地,资其财力,然后返斾东都”的方略,在越中地区日渐坐大,包围西都,进占顺化、新平等地,明廷也不得不多派兵员赴越增援。1426年,黎利军进迫河内,在崒洞之役(Trận Chúc Động)大败明军。1427年明廷派柳升再加兵十万前来增援,黎利又在支棱之役中大败明军,击杀柳升。随后黎利派出使节入明,要求册封其所立的傀儡君主陳暠为王。明朝最终决定退兵。明封陈暠为“安南国王”,征夷将军王通先前就已领兵逃離越南,蓝山起義勝利结束。.

45 关系: 劉仁澍安南屬明時期崒洞之役中國乂安乂安省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後黎朝後陳朝北京大学北京市王通 (明朝)順化西都城越南越南社會科學委員會黎察黎來黎利黎石黎銀黃福范文巧胡季犛胡朝阮廌阮隻蓝山陳元扞陳暠 (越南君主)陳朝 (越南)陳智柳升李安 (明朝)李慶梁銘沐晟河內市清化省明入越明越戰爭明朝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方政 (明朝)支棱之役

劉仁澍

劉仁澍(,),即黎仁澍,越南后黎朝初期将领,为蓝山起义时黎利麾下重要将领之一。 劉仁澍是太原府大慈县人。1416年,清化豪族黎利舉行,劉仁澍與黎慎、黎文安、黎文零、鄭可、張雷、黎柳、裴國興、黎寧、黎獫、武威、阮廌、丁列、黎來、黎涪、阮理、張斕等十八人一起,與黎利一同祭拜東王公,發動藍山起義以反抗明朝的統治。此后,先后追随黎利到至灵山和乂安。1425年,丁礼奉黎利之命攻打演州,劉仁澍与黎察一起率兵接应。1427年,明朝派柳升讨伐黎利,劉仁澍与黎察、黎冷、丁列、黎受奉命带兵一万战象五只设伏于支棱关(在今谅山省),大败明军,将柳升击毙。 后黎朝建立之后,劉仁澍被认定为功臣,赐国姓黎。1429年,黎利封长子开郡公黎思齐为国王,次子梁郡公黎元龙(即后来的黎太宗)为皇太子,令黎仁澍(刘仁澍)与黎察、黎银、黎理(阮理)和黎国兴(裴国兴)五人一起辅佐黎元龙。1431年,被封为司寇。 1433年黎元龙继位,是为黎太宗,因年幼,由黎察执掌朝政。劉仁澍与黎察不和,被黎察诛杀。1484年黎圣宗为他平反,追赠太傅、永国公的爵位。.

新!!: 蓝山起义和劉仁澍 · 查看更多 »

安南屬明時期

安南屬明時期(1407年─1427年)本條目的「安南屬明時期」一名,參考自郭振鐸、張笑梅《越南通史》第四編第十一章第二節及附錄大事年表(年表裡將之列為1407年至1427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版,389頁及656頁。,另亦有称为「第四次北屬時期」()或「屬明時期」(),是越南(安南)被中國明朝永樂、洪熙、宣德三代皇帝統治的歷史時期,共20年,是越南北屬時期的一部分。在此一期間,明朝消滅越南胡朝,改稱越南為「交址」(又作「交阯」及「交趾」,當時國境相當於現今的中部及北部),掃平意圖恢復陳朝統治的後陳朝勢力,建立起府、州、縣的中央直轄方式,採取移風易俗及推行儒學教化的政策。但明朝的統治激起越南人民反感及叛變,尤以藍山豪族黎利最具影響力,並於抗明十年戰爭(1418年─1427年)後結束屬明時期。後世歷史學家,如中國的郭振鐸、張笑梅,指出明朝佔領越南之舉實屬「非正義」,不過該時期裡,中越兩國的文化、經濟、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对越南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新!!: 蓝山起义和安南屬明時期 · 查看更多 »

崒洞之役

#重定向 崒洞祝洞之戰.

新!!: 蓝山起义和崒洞之役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蓝山起义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乂安

乂安可以指:.

新!!: 蓝山起义和乂安 · 查看更多 »

乂安省

乂安省(),是越南的一個省,屬中北沿海地區,北與清化省相鄰,南接河靜省,西臨寮國,東臨北部灣。.

新!!: 蓝山起义和乂安省 · 查看更多 »

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重定向 交趾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新!!: 蓝山起义和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後黎朝

後黎朝(),越南的一個朝代,由黎利於1428年(中國明宣宗宣德三年)創立,国号大越。後黎朝可以分為前期和後期兩部份。前期與莫朝南北對峙;到了後期,阮主和鄭主分據南北對峙,後黎朝皇帝僅為鄭主的傀儡。 部份越南的歷史學者,先將1428年至1527年的前期稱作黎初朝(),後將1533年至1789年的後期稱作黎中興朝(),以示區別。.

新!!: 蓝山起义和後黎朝 · 查看更多 »

後陳朝

後陳朝()是安南屬明時期由陳朝後裔建立的抗明政權,被越南歷史學家認為是一個朝代(1407年-1413年)。 1407年,明朝攻滅胡朝,吞併越南。陳藝宗的次子陳頠在謨渡(在今越南寧平省安謨縣安謨村)與陳肇基起兵,自稱「簡定帝」,建元興慶,建立後陳朝。陳頠的軍隊活躍於今寧平省一帶與明軍對抗。不久被明軍擊敗,陳頠逃往清化。次年,原陳朝重要將領、曾經投降明朝的鄧悉前來投軍。因鄧悉在越南人中頗有威望,陳頠的勢力越來越壯大。 隨著實力的壯大,陳頠試著向北發動進攻,並於1409年逋姑一戰中擊敗明軍,明將呂毅陣亡。陳頠計畫將戰線推進到昇龍。但鄧悉堅決反對這麼做,認為此時陳軍勢力依然比明軍弱小,不適合打消耗戰。另一名重要將領阮景真也力諫不應該與仍然控制大部分領土的明朝對立。陳頠拒絕接受他們的意見,並將他們逮捕處決。這導致了陳頠軍隊的軍心渙散。鄧悉之子鄧鎔更是到達清化,找到陳藝宗之孫陳季擴,與阮景異一起在支羅縣(在今越南河靜省)尊立陳季擴為帝,年號重光,與陳頠抗衡。陳季擴趁陳頠進攻明朝之機擊敗並俘虜了他,尊之為太上皇。 1409年,明朝見陳軍出現內亂,遣張輔等人前往鎮壓。陳頠兵敗出奔演州,於美良縣被俘虜,解送金陵,次年被斬首。陳季擴見明軍強大,遣使向明朝求和,並請求冊封。張輔將使者斬首。明軍由黃江、阿江、大安海口至福成江,轉入神投海口,一路勢如破竹,先後多次擊敗陳軍。1413年,明軍攻破清化,陳季擴與相國陳季揝、將軍鄧鎔、阮景異等相繼被擒。陳季擴在解送燕京途中投海自盡。.

新!!: 蓝山起义和後陳朝 · 查看更多 »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为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中华民国建立后,校名改为北京大学校,后又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与清华、南开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日本战败后,北京大学回到北平。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聚集了原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学、人文学者,奠定了北大文理两科长期领先的地位。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如今北京大学是一所兼具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医学以及新型工科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现有六个校区。北京大学校址原本在沙滩红楼、公主府等地,1952年院系调整后迁入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原燕京大学校园(燕园)。燕园兼收中国古典韵味和西方规划理念,主要景观有未名湖、博雅塔等。.

新!!: 蓝山起义和北京大学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蓝山起义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王通 (明朝)

王通(),陝西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咸寧縣(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明朝军事将领,成山侯。.

新!!: 蓝山起义和王通 (明朝) · 查看更多 »

順化

順化可以指:.

新!!: 蓝山起义和順化 · 查看更多 »

西都城

西都城(),又名西街城()、胡城(),是一座越南古城,為胡朝(1400年-1407年)統治者所建。其名稱源自漢越語素的「城」、「西」、「都」。.

新!!: 蓝山起义和西都城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新!!: 蓝山起义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越南社會科學委員會

#重定向 越南社會科學翰林院.

新!!: 蓝山起义和越南社會科學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黎察

黎察(,),越南后黎朝初期将领,蓝山起义时黎利麾下重要将领之一。 出生在清化的寿春县。黎利发动蓝山起义的时候前往投奔,成为麾下重要将领。1425年,丁礼率军攻打演州时,黎利派黎察、刘仁澍一起带兵去接应他。1426年,参加支棱昌江之战,与黎受一起攻破了昌江城。1427年,与刘仁澍、黎冷、丁列、黎受等人率兵一万、战象五头埋伏于支棱关,大破明军;并与陈榴等人乘胜追击,斩首一万余级。 后黎朝建立之后,黎察被封为大司徒,列为开国功臣之一,与阮廌、郑可、陳元扞、--、丁列、黎银等人获得穿红绯的特权。1429年,黎利封长子开郡公黎思齐为国王,次子梁郡公黎元龙(即后来的黎太宗)为皇太子,令黎察、黎银、黎仁澍(刘仁澍)、黎理(阮理)和黎国兴(裴国兴)五人辅佐黎元龙。1433年黎利驾崩,临终前,将黎思齐降为郡王,指定黎元龙为皇太子。黎太宗继位后,黎察专断朝政。 黎察是将领出身,学识浅薄,且多行不法、骄横跋扈、排斥异己。1437年,年齿已长的黎太宗亲政,以此罪名将其罢官赐死。.

新!!: 蓝山起义和黎察 · 查看更多 »

黎來

黎來(,),越南屬明時期人物。他曾參加黎利領導的藍山起義,為黎利起兵初期的重要將領之一。 黎來,越南芒族人,出生在今日清化省境內,父名黎喬,有一兄長名黎爛。1416年,當地豪族黎利舉行,黎來與黎慎、黎文安、黎文零、鄭可、張雷、黎柳、裴國興、黎寧、黎獫、武威、阮廌、丁列、劉仁澍、黎涪、阮理、張斕等十八人一起,與黎利一同祭拜東王公,發動藍山起義以反抗明朝的統治。 藍山起義軍遭到明軍的圍攻,雖曾一度擊退明軍,但軍勢薄弱,被迫退守至靈山。1418年,明軍圍攻至靈山,形勢極為危急。黎來自願假扮黎利以赴國難,穿上黎利的王袍,騎著戰象出陣交戰。明軍誤以為他是黎利,對其圍攻,將他擒獲斬首,隨後退兵,黎利因而倖免於難。 黎利建立後黎朝之後,追封他為太傅、俠郡公。越南民間將他稱為民族英雄,黎來救主的故事在越南民間廣泛流傳著。越南人將其故事與中國的紀信救漢高祖的事蹟相提並論。.

新!!: 蓝山起义和黎來 · 查看更多 »

黎利

黎利(,),越南後黎朝開國君主,后人称為黎太祖()。他起兵驅逐了明朝的驻军,使越南(當時“大越”國土相當於今越南中、北部)最终取得獨立地位。 黎利生于越南清化地區,在他的青年時期,陳朝被權臣胡季犛所篡,中國明朝籍此於1407年出兵佔領越南(當時國土相當於現今中、北部),設立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使之成為中國轄地。與此同時,越南群雄並起,黎利亦於1418年發動藍山起義,從而展開了抗明十年戰爭。結果,明宣宗決定罷兵,黎利稱帝,使越南重獲獨立,開創後黎朝(1428─1789年)。另外,黎利獲明朝承認其對越南的統治,以保持中越的邦交關係。.

新!!: 蓝山起义和黎利 · 查看更多 »

黎石

黎石(;),越南属明时期人物。他曾参加黎利领导的蓝山起义,并任将军。 黎石的父亲黎學是黎利的哥哥。黎利发动蓝山起义之后,黎石也参加了。由于作战勇猛,黎石经常受到黎利的称赞。1418年,黎石与黎银一起,率起义军3000人大破明军于洛水(今和平省乐水县),明君主将马骐逃往灵山。1419年,又以游击战战术,率300人攻打俄乐堡(今清化峨山县),杀死明将阮抄。 1421年,明将陈智率数万人围攻黎利于波凛册,并且得到了哀牢(今老挝)的支援。黎利率军夜袭明营,击败明军。但哀牢人诈称前来支援,并且在晚上对蓝山军的军营发动袭击,黎石力战,中箭身亡。 后黎朝建立之后,黎利追封他为忠武大王(一作中勇王),即忠武洞主。他在后黎朝时期颇受朝廷的尊崇,其靈位被附祀於清化太廟之內。 越共对黎石也十分尊崇,称他为英雄。今河内有一条以他名字命名的「黎石路」。.

新!!: 蓝山起义和黎石 · 查看更多 »

黎銀

黎银(,),越南后黎朝初期将领。 黎银是清化寿春人,与另一位将军黎察是同乡。蓝山起义后,黎银前去投奔黎利。1425年,黎利派陳元扞和尹弩攻打新平、顺化二州,黎银率领战船七十余艘,泛海直抵其地,帮助他们攻下此二州。 后黎朝建立之后,黎银被封为大司马,位列开国功臣,与阮廌、郑可、陳元扞、--、丁列、黎察等人获得穿红绯的特权。1429年,黎利封长子开郡公黎思齐为国王,次子梁郡公黎元龙(即后来的黎太宗)为皇太子,令黎察、黎银、黎仁澍(刘仁澍)、黎理(阮理)和黎国兴(裴国兴)五人辅佐黎元龙。1433年黎利驾崩后,黎元龙继位,是为黎太宗。黎思齐失势,被降为郡王。黎银被封为大司寇。黎察将政敌黎仁澍诛杀,得专朝政。黎银与黎察相友善,因而保全。1437年黎太宗亲政,以骄横不法、排斥异己为由将黎察罢官赐死。随后,又称黎银、黎察与黎思齐勾结谋反,将黎银与黎思齐都逮捕杀死。.

新!!: 蓝山起义和黎銀 · 查看更多 »

黃福

黃福(),字如錫,号後樂,諡忠宣,中書省益都路濰州昌邑縣(今山東省昌邑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黃福為工部尚书。安南屬明時期,任首位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兼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贈太保。.

新!!: 蓝山起义和黃福 · 查看更多 »

范文巧

范文巧(,),越南后黎朝初期将领,为蓝山起义时黎利麾下重要将领之一。 范文巧早期事迹不详。1426年,明军尽出攻打乂安。黎利见东关城(今河内市)空虚,派李篆、范文巧、郑可、杜秘等人攻打国威、广威、嘉兴、归化、沱江、三带(白鹤)、宣光等地。李篆攻取国威和三带之后,兵锋直指东关城。明将陈智被李篆击败于宁桥,败走宁江之西岸。云南兵一万多人前来救援,范文巧领兵千余人前去阻击。李篆击败陈智后,率兵来到宁江同范文巧会合,击败云南兵于车辘桥,迫其退往三江城。 1427年,因明军在崒洞祝洞之战中大败,明廷派遣柳昇、沐晟分兵两路攻打黎利。范文巧与郑可奉命带兵至梨花关(在今宣光省),与沐晟的云南兵对抗,坚守关隘不出战。柳昇在支棱昌江之战中兵败被杀后,黎利派人将柳昇的印信送到沐晟军中。沐晟得知后率兵撤退,遭到蓝山起义军的追击,斩首万余级、俘人马各千余。 后黎朝建立之后,范文巧被封为太保,认定为功臣,与阮廌、郑可、黎察、陈元扞、丁列、黎银等人获得穿红绯的特权。然而,黎利对功臣非常猜忌。1430年,将范文巧借故处死。 1451年,黎仁宗恢复他的名誉。1484年,黎圣宗追封他为太保、胜郡公。 Category:黎初朝將領 Category:被處決的越南人 M.

新!!: 蓝山起义和范文巧 · 查看更多 »

胡季犛

胡季犛(,),本名黎季犛(),即位后又改名胡一元(),字理元(),越南胡朝开国君主。年号聖元 。 他本是陳朝的一位權臣和外戚,1400年篡奪了皇位,改國號為大虞。不久讓位給次子胡漢蒼,以太上皇的身份仍掌朝政。1407年胡朝在同明朝的戰爭中滅亡,他同親屬一同被俘虜,被明軍執送京師應天府。 胡季犛也是一位儒學學者和詩人,他對越南的民族文字喃字的發展起著重要貢獻。.

新!!: 蓝山起义和胡季犛 · 查看更多 »

胡朝

胡朝(Nhà Hồ),是越南史上一个仅有7年存在时间的短暂王朝,其经历了两代皇帝的治理,初代皇帝胡季犛于1400年废陈朝的陈少帝自立,立国号为大虞,年号聖元,定都西都城。同年底传位于子胡汉苍,其自1400年至1407年在位。传位于指定的皇子(而非惯例上的传位长子)的情况同先前的陈朝较为相似,都是为了避免兄弟相争。胡季犛的长子胡元澄之后成为了胡朝的军事首领。因该朝君主姓胡,故历史上称为胡朝。.

新!!: 蓝山起义和胡朝 · 查看更多 »

阮廌

阮廌(,),號抑齋,藍山起義勝利後受後黎皇室賜姓,故又名「黎廌」,是越南後黎朝開國君主黎太祖黎利的策士與摯友,也是越南著名的政治家、儒學者以及文學家,亦通漢文。他輔佐黎利成功脫離中國明朝的統治,使越南取得再度獨立,是後黎朝的主要開國功臣。.

新!!: 蓝山起义和阮廌 · 查看更多 »

阮隻

阮隻(,),即黎隻(),越南後黎朝初期將領,為藍山起義時黎利麾下重要將領之一。 阮隻是芒族人,出生在清化的東山縣。明朝吞併安南之後,他在東山縣的Hoàng Nghiêu建立據點,反抗明朝統治,後投奔黎利的藍山起義軍,被封为少尉。1425年,阮隻建立黎利先攻取茶隆,再攻佔險要而且土地廣闊、人口眾多乂安,以其為立足之地,獲得了黎利的採納。此後,乂安成為藍山起義軍的根據地。 後黎朝建立後,阮隻成為功臣,獲封廷上侯,賜國姓黎。1448年逝世,黎仁宗追封他為憲國公,諡貞武。 Category:黎初朝官員 Category:阮姓 Category:黎姓 Category:越南賜姓名者 Category:諡貞武.

新!!: 蓝山起义和阮隻 · 查看更多 »

蓝山

蓝山可以指:.

新!!: 蓝山起义和蓝山 · 查看更多 »

陳元扞

陳元扞(,),越南后黎朝初期将领,为蓝山起义时黎利麾下重要将领之一。 陳元扞是山西广威人(今越南河内市巴位县),是陈元旦的孙子,为陳朝宗室陳光啓的后代。黎利举行蓝山起义后,他在清化投奔了黎利,获封为司徒。1425年,陳元扞与上将尹弩(后赐姓黎弩)一起,带兵千余人攻打新平州和顺化州,在布政用伏兵击败了明将任能。随后,在黎银率领的水军的支援下,陳元扞率水陆两军攻下二城,募得数万名士兵并北伐。 在崒洞祝洞之战获胜之后,黎利率兵攻打东关城,陳元扞率水军战船数百艘屯兵于步头作为后援。在1427年的支棱关之战中,乘明军与蓝山起义军交战之机,陳元扞率军攻占明军重要据点昌江城(在今谅江),并切断了明军粮道,使蓝山军得以大胜。 后黎朝建立之后,陳元扞被封为左相国,与阮廌、郑可、黎察、--、丁列、黎银等人获得穿红绯的特权。然而,黎利对功臣非常猜忌。陳元扞私下将黎利比作越王勾践,被黎利得知,大怒,在1429年将他处死。 Category:越南陳朝宗室 Category:黎初朝將領 Category:被處決的越南人 Category:陳姓.

新!!: 蓝山起义和陳元扞 · 查看更多 »

陳暠 (越南君主)

陳暠(,)是安南属明时期被蓝山起义首领黎利擁立的傀儡君主。據《大越史記全書》所說,陳暠原叫胡翁(),是「丐者之子」,「假稱陳氏之後」。陳暠在宣德元年(1426年)十一月被黎利擁立为主,改元天慶。黎利擁立陳暠的原因,是由於黎利在起義時鑑於「人心思陳,故立之以從人望」,並且「欲籍辭以應明人」。1427年(明宣德二年)農曆十一月,黎利派出使節入明,要求冊封陳暠為王,明宣宗隨即封陳暠為「安南國王」。1428年,黎利驅逐明軍後,便先殺陳暠,然後登基稱帝,建立了后黎朝。關於陳暠的死因,一說是遁逃時被朝廷所獲,便飲毒藥而死;一說是他「潛駕海船而卒」;一說是潛逃時被黎利令人追殺;一說是黎利曾說「我以百戰得天下,而暠居大位」,陳暠在驚惶下潛逃,最終被黎利追殺。.

新!!: 蓝山起义和陳暠 (越南君主) · 查看更多 »

陳朝 (越南)

陳朝(Nhà Trần),越南歷史上的一個朝代。1225年底(或1226年初),李朝末代君主李昭皇禪位給陳煚,建立了陳朝李昭皇讓位給陳煚的日期,有數種不同的說法。《越史略》記載在乙酉年(建嘉十五年)十二月初一日(西曆1225年12月31日)。《大越史記全書·李紀·昭皇》記載在乙酉年(天彰有道二年)十二月十一日(西曆1226年1月10日),而同書《陳紀·太宗皇帝》,則記載在十二月十二日(西曆1226年1月11日),而兩處都加上「戊寅」。見《越史略》卷下,收錄於《欽定四庫全書·史部》(第46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619頁;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李紀·昭皇》及《陳紀·太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316頁及321頁。中西曆轉換見。,至1400年終結,国号「大越」,首都位於昇龍(今河內)。因该朝君主姓「陳」,故历史上称为「陳朝」。 陳朝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被史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開國至1293年、第二階段為1293年至1341年、第三階段為1341年至1400年。郭振鐸、張笑梅《越南通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一階段裡在陳守度、陳太宗、陳聖宗、陳仁宗等統治者的經營下,內政得以鞏固及調整,採取太上皇主政的方式,以及近親通婚,以妨大權落入外戚之手;學術文教亦得以發展,如科舉的沿用、越南首部官方史籍《大越史記》的編撰等等。對外方面,蒙古帝國(元朝)於13世紀曾三度出兵攻越(分別為1257年至1258年;1284年至1285年;1287年至1288年),但在陳朝君主及名將陳興道等人的奮力抵抗下,成功撃退蒙古軍,陳朝與元朝保持朝貢關係,元封越南君主為安南國王。第二階段裡,陳英宗、陳明宗、陳憲宗等保持祖業,但亦未能化解國內的社會分歧,時治時亂。在第三階段,陳裕宗縱情享樂,朝綱紊亂,其後出現楊日禮被立及被廢內亂局面。陳藝宗、陳睿宗、陳廢帝時長期受占城國王制蓬峩的侵寇,國家元氣衰弱。陳朝晚期適值中國明朝建立,明廷繼續冊封陳朝君主為安南國王。陳順宗、陳少帝時,權臣黎季犛把持朝政。最後,在1400年,黎季犛廢少帝,自立為新君主,建立胡朝,陳朝遂亡。.

新!!: 蓝山起义和陳朝 (越南) · 查看更多 »

陳智

陳智(),字孟機,湖北咸寧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 永樂四年(1406年)丙戌科二甲第十二名進士,后授監察御史,巡按福建等地,有善政,升陝西按察使。后官至右都御史。.

新!!: 蓝山起义和陳智 · 查看更多 »

柳升

柳升(),一作柳--,字子漸,南直隸安慶府懷寧縣(今安徽省安慶市怀宁县)人,明朝军事将领,封爵為安遠侯。死後谥襄愍。.

新!!: 蓝山起义和柳升 · 查看更多 »

李安 (明朝)

李安,南京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懷遠縣)人,明朝军事人物,安平伯。李遠之子。 李安继承其父李遠的爵位。洪熙元年,担任交阯參將,因失律被贬為事官。之后跟随王通放弃交阯返回,被下狱并夺去世券,被贬至赤城。明英宗即位后,起任为都督僉事。之后征讨阿臺朵兒只伯,后升任都督同知,担任總兵,镇守松潘。正统六年,担任定西伯蔣貴的副将征讨麓川。蔣貴命其驻守潞江護餉,而自己帅部队破敌。李安耻于自己无功,听闻高黎貢山有余贼,自己率兵去征讨,却被败,损失上千士兵,都指揮趙斌等战死。李安于是被下诏入狱,謫戍獨石,后去世。.

新!!: 蓝山起义和李安 (明朝) · 查看更多 »

李慶

李慶(),字德孚,北平行省順天府順義縣(今北京市顺义区)人,明朝兵部尚書。 洪武年间,其以国子监监生署右僉都御史,后授刑部員外郎,迁紹興知府。永樂元年,召回为刑部侍郎。其性格刚硬,之后改为左副都御史。并弹劾都督譚青、朱崇、費瓛、梁銘贪污等。永乐十八年,晋升为工部尚书。明仁宗即位后,改任兵部尚书,加升太子少保。宣德二年,安遠侯柳升讨伐黎利,明宣宗命李慶參贊軍務。在抵达鎮夷關时,柳升轻敌不设防备。时李慶已重病仍强起劝柳升。柳升不听以致中伏战败而死。李慶得知后病重,次日亦死去,明军被灭。越南的《大越史记全书》称他是因兵败自杀身亡。.

新!!: 蓝山起义和李慶 · 查看更多 »

梁銘

梁銘(),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汝寧府汝陽縣(今河南省汝南縣)人,明朝军事人物。保定伯。 靖难之役时,梁銘以燕山前衛百戶,跟从朱棣起兵,后從朱高炽守北平。李景隆圍城时,戰甚力。后積功至後軍都督僉事,侍太子監國。永樂八年,因事连坐下狱。永乐十九年后恢复职位,担任副都督辅佐胡原在廣東逮捕倭寇。明仁宗即位后,晋升为都督同知。之后以參將佩征西將軍印,同都督同知陳懷镇守寧夏,后论功封保定伯,俸禄千石,予世券。宣德初年,御史石璞劾其貪黷,后下狱,本当奪爵,明宣宗宽宥。之后,辅佐柳升征讨交趾,柳升兵败后次日梁銘死去,其死因,中國方面的史料稱是病亡;越南方面的史料則稱是被黎利的軍隊擊斃。.

新!!: 蓝山起义和梁銘 · 查看更多 »

沐晟

沐晟(),字景茂,明朝开国大将沐英次子,沐春弟、沐昂兄,祖籍安徽定遠,明朝军事人物。 沐晟早年继承其兄西平侯爵位。永乐年间,同张辅進攻并佔領安南,改其為交阯。正统年间,率军讨伐麓川叛乱战败,退军后病逝。.

新!!: 蓝山起义和沐晟 · 查看更多 »

河內市

河內市(,)是越南的首都,古稱「大羅」、「古螺」、「龍編」、「昇龍」、「昇隆」、「東京」等,位於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西北部,红河右岸和红河与天德江的汇流处,因處红河與蘇瀝江()之間而得名“河內”。四周分別與北江省、北寧省、兴安省、河南省、和平省、富寿省、永福省和太原省接壤。 河內是越南的工業、文化中心,同時也是越南歷史上的古都,其擁有1000多年歷史,從西元11世紀起就是越南北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市區歷史文物豐富,名勝古跡遍佈。人口約為620萬,多為越族。.

新!!: 蓝山起义和河內市 · 查看更多 »

清化省

清化省()位區屬中北沿海地區,北與山羅省、和平省、寧平省相鄰,南接乂安省,西為寮國,東為北部灣。.

新!!: 蓝山起义和清化省 · 查看更多 »

明入越

明入越,越南稱之為明與大虞戰爭(),指的是明永樂四年至五年 (公元1406年至1407年) 期間明成祖进攻越南胡朝(大虞國)的戰爭。這場戰爭最後以明朝勝利,胡朝滅亡告終。越南被併入明朝領土,標誌著安南屬明時期的開始。.

新!!: 蓝山起义和明入越 · 查看更多 »

明越戰爭

#重定向 明入越.

新!!: 蓝山起义和明越戰爭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蓝山起义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在中国云南省中部偏南,是玉溪市下属的一个县;位于北纬23°39'-24°27',东经101°17'-102°36'。.

新!!: 蓝山起义和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方政 (明朝)

方政(),諡忠毅,南京滁州全椒(今安徽全椒縣)人,明朝軍事將領。 襲濟陽衞千戶,靖難之役中,因功升任都指揮僉事,永樂年間,跟隨張輔平定交趾,晉升為都指揮使。正統三年,升任右都督,助沐晟征麓川之役,次年陣亡,謚忠毅。.

新!!: 蓝山起义和方政 (明朝) · 查看更多 »

支棱之役

#重定向 支棱昌江之戰.

新!!: 蓝山起义和支棱之役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抗明十年戰爭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