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從三位

指数 從三位

從三位為日本品秩與神階的一種,位於正三位之下正四位(正四位上)之上。律令制度中曾任參議或從三位以上便可稱為公卿,追贈時則稱為贈從三位。.

42 关系: 加賀藩右大臣參議嫡長子子爵室町时代家司上杉景勝中纳言丰臣秀吉平安时代平氏平清盛伊東義祐從三品從二位從四位征夷大將軍御三卿德川御三家律令制品秩军人公卿管領織田信忠織田信長部長關白關東公方若狹國正三位正四位武田元信毛利輝元江户幕府源賴政源氏战国时代 (日本)斯波氏日向國

加賀藩

加賀藩()是日本江戶時代,領有加賀國、能登國、越中國三國大半(相當于現石川县、富山县全域)作為領土的藩,也是江戶時代最大的藩,被譽爲「加賀百萬石」。藩主夫人芳春院(前田利家正室,前田松)去世後,作爲芳春院的化粧領(化妝費用),近江國弘川村(現在的滋賀縣高島市今津町)也成為藩的領地之一。.

新!!: 從三位和加賀藩 · 查看更多 »

卿可以指:.

新!!: 從三位和卿 · 查看更多 »

右大臣

右大臣,日本律令官制名,太政官之一,又稱為右府、右相國、右僕射、太保。定員一人,權責和左大臣相同,平時負責輔佐左大臣,在左大臣出缺時則負責代理其政務。位階相當於正二位或從二位。和太政大臣、左大臣並稱為三大臣、三公、三槐。蘇我大臣死後,為分大臣之權,將之一分為二,稱為左右大臣。.

新!!: 從三位和右大臣 · 查看更多 »

參議

參議為政府機關的一種官職。於中國明清等朝代為官制之一,在清朝品等約為正四品,並於通政使司、外務部等機構均有配置;一般而言,通常為輔佐主官或從官的高級官員。例如通政使參議,就是輔佐通政使或通政副使的官員。 在日本同样设参议一职,无固定位阶,属于令外官。从大宝2年(702年)5月21日开始设立该职位,一直維持到明治时期。 朝鮮王朝施行一府六曹制,在六曹中皆設有參議之職,官階為正三品,位居判書、參判之下,與判書、參判並稱「堂上官」或「三堂上」。 目前在中華民國各級政府機關,仍設有參議一職,如總統府、各縣市政府等,主要功能亦為輔佐機關首長推行政務,性質近似於顧問。.

新!!: 從三位和參議 · 查看更多 »

嫡長子

嫡長子是指一夫一妻多妾制婚姻中,由嫡妻所生之子中年最长者。传统上只有嫡长子享有爵位及宗族继承权。 名称来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

新!!: 從三位和嫡長子 · 查看更多 »

子爵

子爵是中國古代爵位名,一些鄰近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歐洲中世紀以後,在中文裡也用“子爵”來翻譯歐洲貴族爵位中相應等級的稱號(例如英語Viscount、法語Vicomte等,和相似的德語Burggraf、荷蘭語Burggraaf等)。.

新!!: 從三位和子爵 · 查看更多 »

室町时代

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是日本史中世时代的一个划分,名稱源自於幕府設在京都的室町。.

新!!: 從三位和室町时代 · 查看更多 »

家司

家司()是日本親王、内親王家及從三位以上的公卿、将軍家設置的掌管家政的職員。 本来是律令制下規定的職員,平安時代中期以後公卿、官人、地下人中開始私用家司,結果形成的國家職員和權門私員兼任的混合形式。.

新!!: 從三位和家司 · 查看更多 »

上杉景勝

上杉景勝(、弘治元年11月27日-元和9年3月20日)。日本戰國時代、織豐政權和江戶時代的大名,岀羽米澤藩初代藩主。生父是上杉謙信的遠親長尾政景,母親是同族的上杉謙信的姊姊仙桃院,幼名卯松、通稱「喜平次」,元服後名為長尾顯景,生父死後成為上杉謙信的養子。正室是武田信玄的女兒菊姬,與菊姬之間沒有孩子,與側室四辻公遠的女兒桂岩院(原名不詳)生有一子上杉定勝,子嗣只有庶子定勝一人。.

新!!: 從三位和上杉景勝 · 查看更多 »

中纳言

中納言(ちゅうなごん)為太政官中設置的令外官。在太政官中相當於四等官的次官。唐名為黄門侍郎,俗稱黃門。 天武天皇治世下有「納言」官職存在、飛鳥浄御原令之下亦設置有以「中納言」為名的職位,但跟後世的中納言可能有所不同。此中納言於大寶元年(701年)3月的大寶令施行時廢止。 慶雲2年(705年)4月、大納言定員由4人減為2人、為補不足於是設置新的中納言。基本職務與大納言同様為宣下和奏上、與各大臣議論政務。官位相當制於當初為正四位上,天平寶字5年(761年)2月改為從三位。定員為3人、其後設置權官(權中納言)、定員變為有名無實。 平安時代貴族人口增加、為應付求官位昇進的貴族,必須先當参議15年以上的中納言就任條件放寬,在任者亦增加。後白河院政期達10人、後白河之死後、九条兼實把其壓抑在8人。其後、後鳥羽院政期再回復為10人。 正治2年(1200年)由平基親著的『官職秘抄』記述中納言的昇進路徑有「五道」,包括「参議大辨。近衛中將。檢非違使別當。攝政·關白的兒子、二位三位中將。當参議十五年以上之輩。」。.

新!!: 從三位和中纳言 · 查看更多 »

丰臣秀吉

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原姓木下,之後將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將改姓羽柴。原為農民家庭出身,后来因事奉其主织田信长,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织田信長死后在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之後就任關白、太政大臣等官職,獲賜氏姓「豐臣」,興築大坂城,並透過不斷征伐與收編各方勢力,實現日本自15世纪中葉後首次的政治统一,是為豐臣政權。掌權期间通过太阁检地、刀狩令等政策强化武士阶层,稳固其统治基础;晚年發動朝鮮戰爭,在戰事末期逝世,被日本朝廷賜封「豐國大明神」。在日本歷史上,豐臣秀吉與其同时代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傑」。.

新!!: 從三位和丰臣秀吉 · 查看更多 »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它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長岡京(784年至794年)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平安时代的称呼来自其首都的名字。它之前是奈良時代,之后是镰仓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也是日本古代文学發展的顶峰。在平安时代中武士阶层得到發展,到这个时代的后期,武士阶层从贵族手中夺取权力,建立幕府。 平安时代日本在804年、838年有兩次遣唐使交往(894年未成行)。天台和真言密宗佛教得到發展。 894年废止遣唐使之后,開始發展日本独自的国风文化。.

新!!: 從三位和平安时代 · 查看更多 »

平氏

平氏是由日本天皇在平安時代賜姓的皇族之一,第一批改姓平氏由桓武天皇稱為桓武平氏、仁明天皇系屬稱為仁明平氏、文德天皇系屬稱為文德平氏以及光孝天皇系屬的光孝平氏,一般而言,平氏多指桓武天皇的平氏。 桓武平氏又分为很多支流。其中以葛原親王流最为繁盛,其他还有万多親王流、仲野親王流以及賀陽親王流。此后,葛原親王的长子平高棟的后裔又称为高棟王流;三子平高望的后裔则称为高望王流。日本昌泰元年(898年),平高望将其子国香、良兼、良将派往各个领地,此后平氏在地方上的势力更加巩固。这一时期以关东武士集团为基础形成了“坂東平氏”,其中,平高望的側室之子良文的子孙在关东地方分散成为三浦氏、土肥氏、秩父氏、千葉氏等武家,所以良文流也被称为“坂東八平氏”。平国香的孙子平維衡,为避乱迁往伊势地方,其后裔称为“伊勢平氏”,属于坂東平氏的庶流。 平維衡之曾孙平正盛的直系后裔,被称为平家。平安時代末期,平正盛之孙平清盛将平氏政权带到了荣华的顶峰,但随即衰落。在源平戰爭中,平家被源家击败后覆亡。由於池禪尼在平治之亂後曾保住了賴朝的性命,因此賴朝同意保住其子平賴盛官位和莊園,成為在壇之浦之戰後伊勢平氏中唯一倖存的一支。《平家物語》一书描写的就是这一支平氏。平家也泛指伊勢平氏。.

新!!: 從三位和平氏 · 查看更多 »

平清盛

平清盛(、元永元年-治承5年閏2月4日),日本平安時代後期的武將、公卿、政治家。伊势平氏的栋梁平忠盛的嫡长子。1156年的保元之乱後贏得後白河天皇的信賴,1159年的平治之乱中打败了源义朝巩固其地位。1167年升任太政大臣(相國),隔年出家,女儿平德子嫁給高仓天皇成為皇后,開創了誇稱「除了平氏一族之外,其他人都不配當人」(平氏にあらずんば人にあらず)的平氏政權輝煌時代,但逐渐平氏的独裁引起了贵族、僧人、武士的反对。后来他对後白河法皇十分不满,治承三年(1179年)發動政變,幽禁後白河法皇於鳥羽殿。治承4年(1180年)2月,他迫使高仓天皇退位,拥立自己的外孙安德天皇即位。平清盛于1181年死于热病,三年后平氏被河内源氏打败,兵权也被夺取。.

新!!: 從三位和平清盛 · 查看更多 »

伊東義祐

伊東義祐為日本戰國時代的九州大名,伊東氏第十代當主。通稱六郎五郎,晚年自號三位入道,義祐時代為伊東氏最強盛之時期,官至從三位,但領土日向國之後被島津氏所併吞。.

新!!: 從三位和伊東義祐 · 查看更多 »

從三品

從三品是中国、朝鮮、越南、琉球古代官位的一个级别,属于次于正三品、高于正四品的官员。.

新!!: 從三位和從三品 · 查看更多 »

從二位

從二位為日本品秩與神階的一種,位於正二位之下正三位之上。.

新!!: 從三位和從二位 · 查看更多 »

從四位

從四位為日本品秩與神階的一種,位於正四位之下正五位之上,勳等上相當於勳四等,追贈時則稱為贈從四位。.

新!!: 從三位和從四位 · 查看更多 »

征夷大將軍

--夷大將軍在日本历史上,原為大和朝廷為對抗蝦夷族所設立的臨時的高級軍官職位,本應於停戰時即功成身退。「夷」其实是指曾在本州和北海道居住的蝦夷族(阿伊努族),而「将军」一词指军阶中的高級領導職。征夷大將軍的衙門称为幕府,故中文俗稱征夷大將軍為「幕府將軍」,也常簡稱其為「將軍」。 12世紀末,幕府將軍轉為所有武士與軍人的首領、總代表。1192年,源賴朝於消滅把持朝政的武家政權伊勢平氏及東北豪族奧州藤原氏之後出任征夷大將軍,創立镰仓幕府,一時間能夠統領各地諸侯與軍人,故一直保留著將軍之頭銜,以後的幕府將軍皆襲用「征夷大將軍」之官位。由1192年开始,大部分幕府将军或武家取代日本皇室與天皇,掌握日本實際政權,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為止,相关政治地位日后由太政大臣及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取而代之。 由於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際政權,明朝朝廷也封一部分室町幕府将军为“日本国王”(例如足利义满)。而鎌倉幕府和江戶幕府将軍時不受封日本國王,江戶幕府将軍大多自號為“日本國大君”。在歐美,由於將軍的長期世襲統治,到後來歐洲人執訪日本,一直誤以為「將軍」就是日本的天皇。直到江戶幕府末年,美國派到日本的特使也還沒有弄清楚。.

新!!: 從三位和征夷大將軍 · 查看更多 »

御三卿

御三卿是指田安德川家、一橋德川家和清水德川家 。這三家和早前創設的'''御三家'''相同,都是作為德川幕府將軍繼承人之列選。 這三家的當主都是從三位、相當於「卿」的官位,所以被合稱為御三卿。姓氏其實都是德川,而田安、一橋和清水的通稱,其實是取自於離其住宅所在地最近的江戶城城門名稱。 在初代將軍德川家康生前創設御三家之後,第8代將軍德川吉宗時又讓自己的次子德川宗武創設了田安家、四子德川宗尹則創設了一橋家,之後的第9代將軍德川家重又讓次子德川重好成立清水家,此後即確立了御三卿的體制,其家格僅次於'''御三家'''。 第8代將軍德川吉宗(原本為御三家中的紀州藩第5代藩主)創設田安家和一橋家的目的,是鑑於「自己與御三家中的尾張藩第7代藩主德川宗春的對立」與「向來提供將軍家(德川宗家)繼承人人選的御三家,與將軍家的血緣關係已日漸疏遠」,所以想要讓御三家之外的德川家家族作為將軍家新的屏障和靠山。並規定此後在將軍家沒有子嗣繼承將軍之位時,要從御三家與御三卿中選定適當的繼承人。而實際上,第11代將軍德川家齊與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就是出自一橋德川家,後來繼承德川宗家的德川家達則是從田安德川家而來。.

新!!: 從三位和御三卿 · 查看更多 »

德川御三家

德川御三家()),是指日本德川幕府的尾張德川家、紀州德川家和水戶德川家。這三家和後來的御三卿相同,都是作為德川氏幕府將軍繼承人之列選。.

新!!: 從三位和德川御三家 · 查看更多 »

律令制

律令制,又稱律令體制,是東亞古代中央集權的統治制度,源於中國後來傳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儒家文化圈地區山内昌之・古田博司。實行律令制的國家又稱律令国家菊池秀明p8 (日中歷史共同研究報告書 p153)。.

新!!: 從三位和律令制 · 查看更多 »

品秩

品秩又稱品位,是官僚制度當中,用以定義官階大小及俸祿多少的級化/量化方式。東亞地區中,以中國先行創立採用,後傳至東亞其他地區如朝鮮半島和日本等。.

新!!: 從三位和品秩 · 查看更多 »

军人

军人,是对在国家军队中服役的军职人员的称呼,包括戰鬥人員和軍官,類似古代的武士、騎士。其职责是保卫国家安全,保卫及守护国家边境,政府政权稳定,社会安定,有時亦參與非戰鬥性的包括救災等工作。 丘八與兵痞是中國古代对兵士的贬义旧称。兵油子是长期当兵并沾染了恶习的士兵。.

新!!: 從三位和军人 · 查看更多 »

公卿

公卿是指公家和基於日本律令規定的太政官當中之最高幹部職位,即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大納言、中納言、参議(或從三位以上(非参議))等高官(總稱議政官)。平安時代起稱為公卿。.

新!!: 從三位和公卿 · 查看更多 »

管領

管領,室町幕府的一種職稱,原來稱為「執事」,到3代將軍足利義滿時改稱管領。 名義上管領負責輔佐將軍管理、支配領地,將軍對於地方守護的命令,皆須透過管領來傳達,管領並掌有許多中央機構〔見下文〕,因此可說是幕府中央最高行政官。 依照慣例,管領這個職位由足利氏下的有力守護細川氏、斯波氏、畠山氏三個家族來擔任,直到幕府後期力量衰微,方有私相授受的情形發生。 管領之下設置侍所〔統領御家人、負責警備任務〕、政所〔掌管財政〕、問注所〔保管紀錄文書〕、引付眾〔管民事訴訟〕等等機構,處理不同政務。 侍所的長官〔所司〕則由赤松氏、一色氏、山名氏、京極氏四個家族的人出任,其實權僅次於管領。 前述的三個管領家和四個所司家合稱為「三管四職」,這些大名們掌有相當大的權力,影響著中央政務的決定。.

新!!: 從三位和管領 · 查看更多 »

織田信忠

織田信忠(1555年/1557年-1582年6月21日)是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和大名。父親是織田信長。.

新!!: 從三位和織田信忠 · 查看更多 »

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是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於1568年至1582年間,作為掌握日本政治局勢的領導人,推翻了名義上管治日本逾200餘年的足利幕府,使從應仁之亂起持續百年以上的亂世步向終結。在日本歷史上,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英傑」。 織田信長於1534年在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一說那古野城)出生。幼名吉法師,通稱三郎。在父親織田信秀死後,以嫡長子身份繼承家督。在國內爭亂中打敗同母弟信行(別稱信勝)、清洲城主織田信友、犬山城主織田信清和岩倉城主織田信安尾張分家等勢力,成功統一尾張。於擊破周邊敵對勢力三河今川氏與美濃齋藤氏與南近江六角氏後,擁立足利義昭為將軍上洛(到京都)。 之後義昭與信長為敵,下令給武田氏、淺井氏、朝倉氏、比叡山延曆寺、鈴木雜賀眾、石山本願寺等勢力,組成第一次信長包圍網。信長逐一消滅各個勢力,瓦解了包圍網,並放逐義昭。正當信長逐漸把勢力由京畿一帶擴展至中國地方時,1582年(天正十年)遭家臣明智光秀背叛(本能寺之變)而死,屍首下落不明,通說是遭大火焚毀。.

新!!: 從三位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部長

部長是指政府(特指中央政府或聯邦政府)部門的首長,在政府首腦之下負責特定範疇工作,如環境、財政、教育等,負擔起政府運作的重責大任。由於在實行內閣制的國家地區,部長是內閣的構成成員,故又稱為閣員或閣臣。如國家體制為君主制,則通常稱為大臣。 其副手通稱「副部長」或「次長」,通常可分為兩種:政治任命的「政務次長」和公務員性質的「常務次長」。.

新!!: 從三位和部長 · 查看更多 »

關白

白為日本的古代職官。關白本為「陳述、稟告」之意,關白一詞由中國傳入日本,典故出自《漢書·霍光金日磾傳》「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天子」,也就是說任何大事皆先陳述或稟報給霍光知道,然後上奏於皇帝。因霍光受封博陆侯,故又名博陸。中國亦有許多官位,原本只是個動作,即動詞變成名詞的事例,如總督、巡撫、提督、巡按。 關白作為實際職務的名稱始於日本的獨創,為攝政一职在天皇成年後的称呼。在古代日本,攝政並不常見,後至平安時代,藤原氏始開關白一例。而攝政與關白,合稱攝關。當時藤原氏掌控朝廷並且架空天皇,所以攝關一變為常設職位,幾乎每一代天皇皆有攝關執政。藤原氏的嫡派後裔繼承攝關之職,即稱為攝關家。 後來太上天皇的院政與武士興起,攝關家的權力衰落。藤原氏再分為五支,他們是近衛、九條、二條、一條和鷹司。自此五家輪替此職,稱五攝家。到室町時代後,攝關與朝廷一樣變成有名無實。關白退位後稱太閤,若太閤出家为僧,则称为“禪閤”,自豐臣秀吉後,有鷹司政通適合此稱。關白除豐臣秀吉(1585年-1591年)(因他買通近衛前久收他為猶子)及豐臣秀次(1591年-1595年)兩任外,概由藤原氏或五攝家所任。日本最後一任關白是二條齊敬,任職於孝明天皇文久三年(1863年)至慶應二年(1866年)。.

新!!: 從三位和關白 · 查看更多 »

關東公方

東公方(かんとうくぼう)是日本室町時代關東地方各足利氏分支的稱號。「公方」是日本武家對征夷大將軍的敬稱;關東公方源於室町幕府派出機關鎌倉府的長官,最初稱為鎌倉公方(かまくらくぼう),管轄範圍包括關八州及伊豆(今靜岡縣東部的半島部份)、甲斐(今山梨縣)等十個令制國。 自15世紀後半葉的「享德之亂」,與幕府對立的五代鎌倉公方足利成氏遷往古河城(位於今茨城縣古河市)以來,改稱「古河公方」(こがくぼう),16世紀前半葉又分出駐在下總國小弓城(位於今千葉縣千葉市)的「小弓公方」。 另外,「享德之亂」期間,幕府派駐伊豆國堀越(位於今靜岡縣伊豆之國市)的「堀越公方」,也號稱是正統的關東公方,但在1467年應仁之亂勃發、幕府無力東顧的背景下,僅傳兩代、36年就為駿河國(今靜岡縣中部)今川氏客將伊勢盛時所滅。.

新!!: 從三位和關東公方 · 查看更多 »

若狹國

若狹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北陸道,又稱若州。若狹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福井縣的嶺南。.

新!!: 從三位和若狹國 · 查看更多 »

正三位

正三位為日本品秩與神階的一種,位於從二位之下從三位之上。.

新!!: 從三位和正三位 · 查看更多 »

正四位

正四位為日本品秩與神階的一種,位於從三位之下從四位之上,勳等上相當於勳三等,追贈時則稱為贈正四位。.

新!!: 從三位和正四位 · 查看更多 »

武田元信

武田元信(,)是室町時代後期至戰國時代的守護大名,同時擔任若狹國、丹後國和安藝國分郡的守護,為若狹武田氏第5代當主,官至治部少輔、、伊豆守、從三位。.

新!!: 從三位和武田元信 · 查看更多 »

毛利輝元

毛利輝元(1553年2月4日-1625年6月2日)是安土桃山時代和江戶時代的大名。豐臣政權五大老之一,長州藩第一代藩主。父親是毛利隆元,母親是內藤興盛之女,幼名幸鶴丸。.

新!!: 從三位和毛利輝元 · 查看更多 »

江户幕府

江戶幕府(),又称德川幕府(),是日本歷史上第三個、也是最後一个幕府政權,由德川氏開設於江戶(今东京)而得名。自創始者德川家康1603年受封征夷大將軍開始,直到1867年末任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於明治天皇為止。.

新!!: 從三位和江户幕府 · 查看更多 »

源賴政

源賴政()日本平安時代末期武士、歌人。攝津守源賴光的玄孫、源賴光子源賴國,亦為攝津守,生子源賴綱。源賴綱善和歌,生子源仲政,是攝津源氏源仲政長子。源仲政善射,兼能和歌,為兵庫頭,聽昇殿,特詔守護大內,其後生源賴政。 保元之亂時,源賴政支持後白河天皇以抗崇德上皇,召武將十人,源賴政率部下兵勤王。二條天皇即位當日,有狂人入禁內,源賴政捕獲狂徒,以此功聽院昇殿。 平治元年,藤原信賴作亂。源義朝勸說藤原信賴招攬源賴政。源賴政初時答允,然而顧慮源義朝曾殺他的父弟,大乖人望,大事必定不成,心懷危疑。及後聽聞潛幸平清盛六波羅府第,決意屬禁旅。源義朝攻打六波羅,源賴政佈陣六條河原不向前進。源義平察覺賴政在觀望,以精兵衝向賴政的軍隊。賴政乃收兵前赴六波羅,出兵抵禦源義朝。源義朝大呼:「卿已稱源兵庫頭,今反屬伊勢平氏,玷辱我宗何也?」源賴政回答:「我世以弓箭奉仕皇家,未嘗失士節。卿與叛臣,不知自悛,是非辱我宗乎。」源義朝奔敗,遂死於尾張。 治承2年(1178年)晉陞為從三位,稱源三位入道,成為平氏專權時期位階最高的源氏朝臣。治承4年(1180年),平宗盛強奪其子源仲綱的愛馬「木下」,並在馬身烙上「仲綱」二字。因此賴政對平氏十分不滿,於同年與以仁王起兵反對平氏。雙方交戰於宇治川,源賴政戰敗,切腹而死,享年77歲。.

新!!: 從三位和源賴政 · 查看更多 »

源氏

源氏是日本一個著名的氏族,活躍於平安時代,最著名的分支為清和源氏。平安時代末期,與另外一支氏族平氏爆發了源平合戰,最終勝利,而開啟了幕府時代。.

新!!: 從三位和源氏 · 查看更多 »

战国时代 (日本)

日本的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日本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一般是指1467年足利義政時期的應仁之亂开始的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政局紛亂及群雄割據的一段時期。最終,歷經一個半世紀的混戰,德川家康在1603年建立了江戶幕府,1615年滅豐臣氏,正式統一全國。.

新!!: 從三位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斯波氏

斯波氏是日本武家氏族。源自清和天皇後代源義家之子義國足利氏的後代。是室町時代幕府三管領之一。曾經擁有尾張、山城、若狹、越前、加賀、越中、能登、遠江、信濃、佐渡、安房等地的守護大名。家族曾長時間出任奧州探題及羽州探題兩職,亦曾經短時間出任九州探題及關東管領。.

新!!: 從三位和斯波氏 · 查看更多 »

日向國

日向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西海道,又稱日州或向州。日向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的宮崎縣。.

新!!: 從三位和日向國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従三位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