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後威馬奴企鵝屬

指数 後威馬奴企鵝屬

後威马奴企鹅属(屬名:Muriwaimanu,意為「威馬奴企鵝之後的」)是生存於古新世中前期(贊尼特階-塞蘭特階)的原始企鹅,化石发现于紐西蘭南島的流域附近的 Greensand 組地層。 後威馬奴企鵝屬名中的「muri」在毛利語中意為「後方」,這是因為後威馬奴企鵝的化石一開始被認為屬於威馬奴企鵝,模式種第一後威馬奴企鵝(Muriwaimanu tuatahi)被視為威馬奴企鵝屬的另一個物種,而其生存年代比威馬奴企鵝屬的模式種曼納林威馬奴企鵝(Waimanu manneringi)晚了至少200萬年。.

10 关系: 动物古新世威马奴企鹅属企鵝脊索动物模式種毛利语新西兰

动物

動物是多細胞真核生命體中的一大類群,統稱為動物界。動物身體的基本形態會隨著其發育而變得固定,通常是在其胚胎發育時,但也有些動物會在其生命中有變態的過程。 大多數動物能自發且獨立地移動探索,只有極少數的動物(如珊瑚)是固定在一點無法移動。動物行為學是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較著名的行為理論為康納德·洛倫茨提出的本能理論。 已發現的動物化石,多是在五億四千萬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時的海洋物種。.

新!!: 後威馬奴企鵝屬和动物 · 查看更多 »

古新世

古新世(Paleocene)是地質時代中古近紀(Paleogene)的第一個主要時期,大約開始於6500萬年前,終於5580萬年前,介於中生代白堊紀的马斯特里赫特階(Maastrichtian)與始新世(Eocene)之間。古新世來自希臘文的“παλαιός”(palaios,古)與“καινός”(kainos,新)。古新世接續在白堊紀末期的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之後。.

新!!: 後威馬奴企鵝屬和古新世 · 查看更多 »

威马奴企鹅属

威马奴企鹅属(屬名:Waimanu)也譯做威馬努企鵝或威瑪努企鵝,是一种已灭绝的企鹅,化石发现于新西兰南島威帕拉(Waipara)附近的 Greensand 組,是已知最古老的企鹅之一。屬名來自毛利文的「wai-manu」,意思是「水裡的鳥」。 威马奴企鹅生活於約 6000 萬年前的古新世中期(塞蘭特階),時間離白堊紀滅絕事件尚不算久,因此有學者推論企鹅可能是在此事件中倖存的鳥類。威马奴企鹅属是大型的企鹅目成员,有较长的翼,但從翼部骨骼显示它们对水性的适应程度不如其他生存年代較晚期的企鹅类,反而比較近似於早期某些不會飛的潛鳥。.

新!!: 後威馬奴企鵝屬和威马奴企鹅属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属.

新!!: 後威馬奴企鵝屬和屬 · 查看更多 »

企鵝

企鵝屬於企鵝目(学名:Sphenisciformes)企鵝科(Spheniscidae 企鵝主要生活在南半球,目前已知全世界的企鵝共有19种,另有两种已灭绝。多數分布在南極地區,而其中環企鵝屬的漢波德企鵝、麥哲倫企鵝與黑腳企鵝分布在緯度較低的溫帶地區,至於加拉帕戈斯企鵝的分布則更接近赤道;完全生活在極地的只有皇帝企鵝及阿德利企鵝兩種。.

新!!: 後威馬奴企鵝屬和企鵝 · 查看更多 »

鸟(通俗名:Bird)是两足、恒温、卵生、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翅膀、具有坚硬的喙、擁有色彩鮮艷的羽毛或者流線型的身軀,根據品種的不同可陸生、飛行或者潛水的一種有脊椎動物。鳥類的學名曾經作為獨立的鸟纲(Aves)、和哺乳綱等並列,但現在比較常用鳥翼類(學名:Avialae)代替ギル 『鳥類学』 (2009)、30頁。目前鳥類共有8600種,如果算入未被分類和不確定的有9000多種。用科學上最嚴謹的說法,鳥類被定義為鳥形恐龍(學名:Avian Dinosauria),是已經滅絕的恐龍總目在地球上一個僅存的分支ギル 『鳥類学』 (2009)、626頁山階鳥研 (2006)、16頁。鳥類從年前的侏羅紀、到年前白堊紀這一段時間內,所有的鳥類都由獸腳亞目虛骨龍類近鳥型恐龍進化而來。 鸟的体型大小不一,最大的鴕鳥體高可達2.5公尺,而最小的吸蜜蜂鳥體長最小僅5公分。目前全世界为人所知的現存鸟类一共有一萬多种,有鸚鵡,蜂鳥,相思,等雀鳥。僅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特有种至少有70幾種。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相比,鸟是一个拥有很多独特生理特点的种类。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其他的鸟甚至包括垃圾。大多数的鸟是在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例如夜鷹、猫头鹰等)。许多鸟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例如北极燕鸥),也有一些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例如信天翁)。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少数平胸类鸟不会飞,特别是生活在岛上的鸟,基本上也失去了飞行的能力。不能飞的鸟包括鸵鸟、奇異鳥、以及被人類捕食而绝种的渡渡鸟等。 当人类或其他的哺乳动物侵入到他们的栖息地时,这些不能飞的鸟类将更容易遭受灭绝,例如大海雀和新西兰的恐鸟;也有一些鳥類隨著恐龍滅絕而一同滅亡例如始祖鳥、孔子鳥和黃昏鳥。.

新!!: 後威馬奴企鵝屬和鸟 · 查看更多 »

脊索动物

脊索动物门(学名:Chordata)是指有脊索,或其在演化过程退化而被脊椎取代的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门。脊索动物的共同特征包括:在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具有脊索、中空的背神经管、咽鳃裂以及肛后尾。 脊索动物门可以分为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亚门三个亚门。其中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可以合称为“原索动物”,生活在海洋中。尾索动物幼虫期具有脊索和神经索,但在成体消失。头索动物终生保留脊索和神经索。在脊椎动物中,脊索作用由骨质脊柱代替。 少数学者提出将半索动物门也置于脊索动物门下,并命名为口索动物亚门。 通常说的脊椎动物学主要是指研究脊索动物的一个动物学分支,不單單是研究脊椎动物门。.

新!!: 後威馬奴企鵝屬和脊索动物 · 查看更多 »

模式種

模式種是生物分類學上的一個名詞,是用來代表一個屬或屬以下分類群的物種,又称典型种。模式種可以指示出該生物分類單元下的生物學特徵,它既是一個概念,也是一個生物分類法上實際存在的系統。.

新!!: 後威馬奴企鵝屬和模式種 · 查看更多 »

毛利语

毛利語是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的語言、也是紐西蘭的三種官方語言之一,另两种是英语和手语。毛利人從太平洋诸岛來到紐西蘭之後、語音基本上變化很少。基本上各地的人都可以溝通无碍。.

新!!: 後威馬奴企鵝屬和毛利语 · 查看更多 »

新西兰

新西兰(New Zealand),又譯--,又称奥特亚罗瓦(Aotearoa),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屿国家,首都为惠灵顿,但最大的城市为奥克兰都会区。新西兰主要由兩大島嶼组成,即北岛(Te Ika-a-Māui)和南岛(Te Waipounamu),两岛以庫克海峽分隔,首都惠灵顿即位于北岛末端处,除此之外还包含了一些其他小的岛屿。 新西兰与澳大利亚隔塔斯曼海相望,距離澳大利亚東海岸約1500公里,与南太平洋群岛的新喀里多尼亚、汤加和斐济相隔大约1000公里,所以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新西兰成为最后几个被人类聚居的地区之一,也因為人口都是以歐洲裔移民為主,是少數不位於歐洲的白人國家。野生生物由於長時間的與世隔離,新西兰发展出了与众不同且具有多样性的生態環境。由於陆地构造隆升(Tectonic uplift)及火山噴發,新西兰地形多變,南阿爾卑斯山脈縱貫南島中西部。新西兰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旅遊勝地遍佈。在2014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佈的人類發展指數報告中,新西兰排名全球第7位。.

新!!: 後威馬奴企鵝屬和新西兰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後威馬奴企鵝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