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弘昼

指数 弘昼

弘昼(v;),雍正帝第五子,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廿七出生,生母纯悫皇贵妃耿氏,时为王府格格,而由乾隆帝的生母崇慶皇太后撫養成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封和亲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设办理苗疆事务处,弘历与弘昼、鄂尔泰等共同办理苗疆事务。。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帝去世,内侍取出谕旨,宣布弘历即位。十月,乾隆命弘昼管理内务府、御书处的事务。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庚寅七月十三日申時薨,年五十八歲,諡恭,是為和恭親王,由第二子永璧承袭他的爵位。 弘昼为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王爷,喜好「辦假喪事,吃祭品」,但亦有歷史學家指他其實是為免捲入弘時和弘曆對皇位的爭奪而以“荒唐”为名韬光养晦、自污。乾隆帝即位后,乾隆把父皇的旧邸及财物全赐给了弘昼。弘昼倚着兄长的威势,傲慢任性,肆意妄为。有一次上朝,弘昼因事与军机大臣、获封一等公的讷亲有了小争执,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殴打讷亲,乾隆目睹了整个事情的经过,既不怪罪,也不出声阻止。见状,文武百官从此无人敢惹弘昼。乾隆年间受命参与议政。 弘昼五世孫溥良為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進士,六世孫毓隆為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進士,八世孫启功為當代書法家、國畫大師。 弘昼存世作品很少,精品更少。《金樽吟》是其代表作,这首诗表述了自己无意皇权帝位、只想把酒言欢及时行乐的心迹,被历史学家誉为“救命诗”。诗云: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和亲王府旧址位于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 孫女愛新覺羅氏,即永琨之女,嫁烏梁罕丹巴多爾濟。.

30 关系: 十一月廿七启功奕亨孝聖憲皇后乾隆乾隆帝康熙弘時御书处和硕和婉公主和親王军机大臣光绪章佳氏純愨皇貴妃綿循綿倫載容铁将军阿贵鄂尔泰苗疆雍正雍正帝正蓝旗毓璋毓隆永璧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溥廉溥良

十一月廿七

十一月廿七,农历十一月第二十七天。.

新!!: 弘昼和十一月廿七 · 查看更多 »

启功

啟功(),愛新覺羅氏,字元白(或作「元伯」),滿族正藍旗人。清世宗嫡派後裔,幼孤,自称学习上得益于姑姑甚多。 是一位中國的古典文獻學家。他曾任職輔仁大學附屬中學美術教師、輔仁大學中文系教師、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九三學社顧問、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佛教協會顧問、故宮博物院顧問、國家博物館顧問、西泠印社社長等職務。 此外,他還在業餘從事書法、中國畫和詩詞創作,並參與故宮博物院、國家文物局等機構組織的文物鑑定。今日,他的字跡被方正公司製成電腦漢字字體的方正啟體。.

新!!: 弘昼和启功 · 查看更多 »

奕亨

貝勒奕亨(),和恪郡王綿循第三子,母側室金佳氏,其父為金全,和親王系第五代。 他在乾隆四十八年九月(1783年)出生,嘉慶七年十一月(1802年)受封為頭等輔國將軍,嘉慶十二年七月(1817年)接替父親成為和親王第五代,但因為和親王並非世襲罔替的爵位,因此他的封爵只是貝勒。 道光十二年六月(1832年)他去世,虛齡五十岁,由四子載容襲封和親王系第六代,不過需遞降至貝子襲封。.

新!!: 弘昼和奕亨 · 查看更多 »

孝聖憲皇后

孝聖憲皇后(),钮祜禄氏(原姓:錢氏),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凌柱的長女。雍正帝的妃子,乾隆帝的生母。.

新!!: 弘昼和孝聖憲皇后 · 查看更多 »

乾隆

乾隆(z;,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中国清朝第六位(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清属蒙古尊其为腾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执政时间第二长的中国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為尊敬其祖父康熙,提前讓位於嘉慶帝,之后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四年。 嘉庆帝登基后改元嘉庆,但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新!!: 弘昼和乾隆 · 查看更多 »

乾隆帝

清高宗弘曆(a)(),又稱乾隆帝,爱新觉罗氏,諱弘曆,镶黄旗满洲人,汗號「腾格里特古格奇汗」(Тэнгэрийг Тэтгэгч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号「乾隆」,廟號高宗(v),諡號簡稱純皇帝(v)。 乾隆帝乃雍正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子時。登基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18日),在位至乾隆六十年(1735至1796年)。因其继位之时有在位时间不越祖父康熙帝之誓言,故而禅位于其子颙琰(即後來的嘉庆帝)。此时的乾隆虽为太上皇,但依然“训政”,在宫内仍然沿用乾隆年号,成為事實上的最高统治者,直至驾崩於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辰刻,享壽89岁。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是清朝第五位皇帝,也是清兵入关以来的第四位皇帝,以及中国历史上掌權時間最长的皇帝(合共63年)。.

新!!: 弘昼和乾隆帝 · 查看更多 »

康熙

康熙(a;,公元1662年至1722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前后共61年。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清世宗即位沿用。.

新!!: 弘昼和康熙 · 查看更多 »

弘時

弘時(《》,中国网。),清朝雍正帝第三子,乾隆帝的哥哥,母親是齊妃李氏,知府李文輝的女兒。 相比其弟弘历,弘时在政治上毫无建树,未得封爵;又与叔父也是父皇政敌允禩过往甚密。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雍正帝認為弘時品行有問題,命過繼為允禩之子。弘时被逐出紫禁城,交由叔父允祹监管。據載他年少放縱,行事不謹慎而在雍正五年(1727年)被削除宗籍,獲罪監禁至死,年方二十四歲。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清高宗(乾隆帝)即位之後,追復弘時的宗籍。 正妻棟鄂氏,是禮部滿洲尚書席爾達的女兒,康熙五十七年完婚。有兩個妾,一是鐘氏,是鐘達的女兒,一是田氏,有一子永珅,3歲夭。 关于弘時之死,曾任清史館協修的历史学家唐邦治,在1923年出版的《清皇室四譜》一书中,首先提出是被雍正赐死。不过,更可信的说法是,弘时并非为雍正所杀,而是除籍之后郁郁而终。.

新!!: 弘昼和弘時 · 查看更多 »

御书处

#重定向 御書處.

新!!: 弘昼和御书处 · 查看更多 »

和硕和婉公主

和硕和婉公主(),乾隆帝养女。 乾隆帝弟和亲王弘昼长女,母福晋乌札库氏,雍正十二年六月二十四生。乾隆初年,抚养宫中,封和硕和婉公主。乾隆十五年(1750)二月嫁巴林博尔济吉特氏德勒克。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十七去世。 养女 Category:和硕公主 Category:清朝皇帝养女 ~.

新!!: 弘昼和和硕和婉公主 · 查看更多 »

和親王

和碩和親王(a),清朝世袭宗室爵位和碩親王。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第五子弘晝封和碩親王,封號和,死後諡號恭,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共传襲七代八位。.

新!!: 弘昼和和親王 · 查看更多 »

军机大臣

軍機大臣(v),雅稱為樞密,負責為清朝皇帝「跪受筆錄」提供建議的職務。中國清代中樞職務名稱;該頭銜屬於任務性質,而非定制官銜,無品階可言,擔任者亦無俸祿。.

新!!: 弘昼和军机大臣 · 查看更多 »

光绪

光緒(a;;公元1875年至1908年)為清朝第十一位皇帝載湉的年号,前後三十四年。同治、光緒兩朝,常被合稱為同光,如同光體、同光中興。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溥仪即位之初沿用。.

新!!: 弘昼和光绪 · 查看更多 »

章佳氏

佳氏(v)是满族姓氏,《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将其列为满族八大姓之一,源自地名章佳,以地为氏。其可考始祖为穆都巴颜,早年居住于长白山俄穆和苏鲁,其五子迁至瓦尔喀什罗尔锦后又各居一地,长子扎克丹巴颜居费雅郎阿、次子章库相继定居于马尔墩章佳、穆奇倭赫昂巴、第三子辉色迁宜汉阿拉、第四子萨穆什库迁牡丹村、第五子瓜喇迁舍伦村。其后裔等在明末后金崛起之际先后归附。民国以后,各支系主要以张、尹、章、车、姜、英、宁、敦等为汉姓。.

新!!: 弘昼和章佳氏 · 查看更多 »

純愨皇貴妃

纯悫皇贵妃(),耿氏,管领耿德金的女儿,雍正帝妃子之一。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入侍雍王府为妾,号格格,時年十四歲。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初封裕嫔,雍正八年晉裕妃。乾隆二年(1737年)九月,尊为皇考裕贵太妃。耿氏与皇太后钮祜禄氏的关系很好,情如姐妹。乾隆四十二年,皇太后崩。四十三年(1778年)十月,乾隆念裕贵妃慈爱恩情,在庆祝皇考裕贵妃九十岁大寿,尊封耿氏为皇考裕皇贵太妃,十二月二十八日为耿氏举行了册封典礼。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十七日病逝,享高壽九十五歲。僅次於康熙帝定妃萬琉哈氏的九十六歲。谥号纯悫皇贵妃,寻葬泰陵妃园寝,位列诸妃之上。生育皇五子和恭亲王弘昼。.

新!!: 弘昼和純愨皇貴妃 · 查看更多 »

綿循

和恪郡王綿循(),和勤親王永璧第四子,母側室李佳氏,其父為唐古塞,和親王系第四代。 他在乾隆二十三年七月(1758年)出生,乾隆四十年正月(1772年)接替兄長綿倫成為和親王第四代。 嘉慶二十二年四月(1817年)他去世,虛齡六十六岁,由三子奕亨襲封和親王系第五代,不過需遞降為貝勒襲封。.

新!!: 弘昼和綿循 · 查看更多 »

綿倫

和謹郡王綿倫(),和勤親王永璧第一子,母妻博爾濟吉特氏,其父為布倫泰,和親王系第三代。 他在乾隆十七年十一月(1752年)出生,乾隆三十七年九月(1772年)接替父親成為和親王第三代。 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合1775年)他去世,虛齡二十三岁,因為他無子,故由四弟綿循襲封和親王系第四代。.

新!!: 弘昼和綿倫 · 查看更多 »

載容

貝勒銜敏恪貝子載容(v;),貝勒奕亨第四子,母側室康氏,其父為康玉成,和親王系第六代。 他在道光四年閏七月(1824年)出生,道光十二年閏九月(1832年)接替父親成為和親王第六代,但因為和親王並非世襲罔替的爵位,因此他的封爵只是貝子。 同治十一年九月(1872年)朝廷賞賜他貝勒頭銜,至光緒七年二月(1881年)他去世,虛齡五十七岁,由長子溥廉襲封和親王系第七代,不過需遞降至奉恩鎮國公襲封。.

新!!: 弘昼和載容 · 查看更多 »

铁将军阿贵

《铁将军阿贵》,又名《铜筋铁骨傻阿贵》或《糊塗王爺鐵將軍》。由北京紫风阳光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出品,由文龟编剧,蒲腾晋执导。片长35集。.

新!!: 弘昼和铁将军阿贵 · 查看更多 »

鄂尔泰

鄂爾泰(v;),字毅庵,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清朝官員。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太保。.

新!!: 弘昼和鄂尔泰 · 查看更多 »

苗疆

#重定向 苗族#中国的分布.

新!!: 弘昼和苗疆 · 查看更多 »

雍正

雍正(p;,公元1723年至1735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清世宗胤禛的年号,前后共13年。因為雍正帝之前曾被封雍親王(v),即位後採用雍正一詞,除取其名「禛」之諧音外,亦有正統、名正的意思,以辟民間奪位的謠言。 雍正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新!!: 弘昼和雍正 · 查看更多 »

雍正帝

清世宗胤禛(z)(),又稱雍正帝,爱新觉罗氏,諱胤禛,法號破塵居士、圓明居士,汗號「纳伊拉尔图托布汗」(Найралт Төв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雍正」,庙号世宗(v),谥号簡作宪皇帝(v)。 雍正帝乃康熙帝第四子,於西元1722年12月27日登基(農曆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时置軍機處加強皇权,推行摊丁入亩、火耗歸公和打擊貪腐的王公官吏等一系列政策,对康雍乾盛世的延续具有重大作用。.

新!!: 弘昼和雍正帝 · 查看更多 »

正蓝旗

正蓝旗(a),又作“整蓝旗”,清代八旗之一,以旗色纯蓝而得名,与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并称为“下五旗”。.

新!!: 弘昼和正蓝旗 · 查看更多 »

毓璋

毓璋可以指:.

新!!: 弘昼和毓璋 · 查看更多 »

毓隆

毓隆(),满族,愛新覺羅氏,字绍岑,清朝宗室,為清雍正帝七世孫。其支系始祖為雍正帝五子、乾隆帝同父異母弟、和親王弘昼。 毓隆之父溥良请求革去封号、俸禄,參加科舉,并考中光緒六年(1880年)進士,改庶吉士,后入翰林。毓隆幼承家学,也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甲午恩科二甲109名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二十一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官至侍讀學士。曾任典礼院学士、四川学政和主考。民國十二年(1923年)卒。其孫為當代著名學者、書法家啟功。.

新!!: 弘昼和毓隆 · 查看更多 »

永璧

和勤親王永璧(v;),和恭親王弘晝第二子,母妻吳扎庫氏,其父為五什圖,和親王系第二代。 他在雍正十一年六月(1733年)出生,乾隆二十一年十二月(合1757年)受封為不入八分輔國公,乾隆三十五年十月(1770年)接替父親成為和親王第二代。 乾隆三十七年三月(1772年)他去世,虛齡四十岁,由長子綿倫襲封和親王系第三代,不過需遞降為郡王襲封。.

新!!: 弘昼和永璧 · 查看更多 »

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

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平安大街北侧张自忠路(原铁狮子胡同)3号,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不对外开放。.

新!!: 弘昼和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 · 查看更多 »

溥廉

奉恩鎮國公溥廉(),貝勒銜敏恪貝子載容第一子,母側室黃佳氏,其父為特通阿,和親王系第七代。 他在咸豐四年十一月(1824年)出生,光緒三年十一月(1877年)考封二等輔國將軍爵位,光緒七年閏七月(1881年)接替父親成為和親王第七代,但因為和親王並非世襲罔替的爵位,因此他的封爵只是奉恩鎮國公。 光緒二十四年閏三月(1898年)他去世,虛齡四十五岁,由次子毓璋襲封和親王系第八代。.

新!!: 弘昼和溥廉 · 查看更多 »

溥良

溥良(),字玉岑,愛新覺羅氏,清朝宗室,隸滿洲镶蓝旗,父頭等輔國將軍愛新覺羅載崇。 為清雍正帝六世孫。其支系始祖為雍正帝五子、乾隆帝同父異母弟、和親王弘昼。宗人府載溥良光緒元年乙亥科中式舉人,光緒六年庚辰科中式文進士,光緒十二年十一月考封奉國將軍。曾孫啟功在自述歷史的時候,說溥良為了考科舉,「請求革去封號、俸祿。」 光緒六年(1880年)二甲第三十七名進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後歷任广东学政、理藩院左侍郎、户部右侍郎、都察院满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察哈尔都统等職。民國十一年(1922年)卒。 其子毓隆為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二甲进士。其曾孫為當代著名學者、書法家啟功。.

新!!: 弘昼和溥良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弘晝和碩和恭親王爱新觉罗·弘昼爱新觉罗弘昼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