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廉悌臣

指数 廉悌臣

廉悌臣(염제신,),字愷叔,小字佛奴,元朝及高麗王朝末期官員、將領。本貫坡州廉氏。 廉悌臣是中贊廉承益之孫,少孤,在姑夫元朝平章末吉家長大。泰定帝自晉王府邸入繼元朝大統之時,末吉帶著廉悌臣在和林迎接,泰定帝見廉悌臣之面相,以之為奇,命令他在禁中宿衛。居於禁中數年後,廉悌臣以多年未見母親為由,請求回高麗,泰定帝命降香金剛山。回到元朝後,授予尚衣使。第二次歸鄉回來之後,授予征東省郎中。同僚們作威作福,廉悌臣力爭阻止他們,田民詞訟悉還攸司,高麗忠肅王認為他為官很清簡。 後來廉悌臣擔任翊正司丞,奉旨出使江浙行省。會計中政院錢貨的許多官吏向他行賄請求說好話,廉悌臣一概拒絕,丞相別哥不花待以殊禮。別哥不花入相後,向元順帝推薦廉悌臣,說他為官清白。元順帝要重用他,他卻以母親得病為由請求回到高麗。高麗忠穆王拜他為三司右使,賜輸誠翊戴功臣號,轉都僉議評理、進贊成事。 高麗恭愍王即位後,拜廉悌臣為左政丞,賜端誠守義同德輔理功臣號。蔡河中在元朝圖謀復相,當時元朝南征紅巾軍,蔡河中秘密見太師脫脫,請求回國徵調高麗兵助陣。恭愍王畏懼脫脫之勢,乃派柳濯、廉悌臣等率軍出兵,行至鴨綠江時,部將康允忠舉兵返回松都,誅殺蔡河中。 1356年,恭愍王肅清了奇轍等親元派勢力。由於奇轍是元朝奇皇后的兄長,恭愍王畏懼元朝報復,任命廉悌臣為西北面都元帥,假節鉞。 1364年,領都僉議司事。當時辛旽專權,廉悌臣不附,辛旽對他非常討厭。而幸臣金興慶也因為廉悌臣不把錢借貸給他而結怨。二人便都向恭愍王告發,恭愍王不聽信這些讒言。禑王繼位後,讓他領三司事,尋領門下府事。禑王服喪結束後,廉悌臣對他說:「爲君難,爲臣不易,親賢遠佞」等話,禑王為之動容,加賜忠誠守義同德論道輔理功臣號。北元遣使拜其為將作院使。1382年病危時,禑王派中官前去賜藥,不久卒,年七十九,諡號忠敬。 廉悌臣有三子,廉國寶、廉興邦、廉廷秀。後來由於廉興邦謀反,皆被滅族。.

24 关系: 同平章事坡州廉氏奇皇后奇轍北元哈拉和林元順帝元朝祖籍節鉞紅巾軍高丽忠穆王高丽忠肃王高麗史高麗王朝高麗禑王高麗恭愍王谥号鸭绿江辛旽脱脱金剛山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泰定帝

同平章事

同平章事,全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级官職。.

新!!: 廉悌臣和同平章事 · 查看更多 »

坡州廉氏

坡州廉氏(파주 염씨),是以韓國京畿道坡州市為本貫的朝鮮氏族,根據2015年的調査有63350人。 始祖是後唐人廉邢明,他為避亂遷入新羅峰城定居,因協助高麗太祖王建統一三韓有功,被封三韓壁上功臣。 本氏族名人包括高麗末年的廉悌臣和獨立運動家廉東振。.

新!!: 廉悌臣和坡州廉氏 · 查看更多 »

奇皇后

奇皇后(),是元朝皇帝元惠宗(元顺帝)的第三任皇后。蒙古名字完者忽都()。高丽人。谥号为普顯淑聖皇后。.

新!!: 廉悌臣和奇皇后 · 查看更多 »

奇轍

奇轍(기철,),高麗王朝官員,元朝奇皇后之兄。蒙古名伯顏不花(),本貫幸州奇氏。 奇轍是奇子敖的次子,母親為李行儉之女李氏。奇皇后被元順帝封為第三任皇后後,奇子敖被追封為榮安王,李氏追封榮安王大夫人。奇氏一門都得到榮華富貴,奇轍被元朝任命為征東行省叅知政事、德城府院君,其弟奇轅為翰林學士、德陽君。 奇轍與趙日新、權謙、盧頙等人壟斷了高麗的國政,奇轍的弟弟奇轅、奇輈、奇輪也仗著奇皇后勢力在國中頗為驕橫。恭愍王新繼位,來到征東行省賀聖節,趙日新欲剷除奇氏勢力,遣人捕殺,奇轅被殺,奇轍逃跑藏起來得以倖免。元朝將趙日新逮捕處決,恢復了奇氏一門權力,封奇轍為大司徒。 1356年,奇轍與權謙、盧頙等人圖謀在宮廷宴會舉事推翻恭愍王,事洩,恭愍王令密直姜仲卿、大護軍睦仁吉埋伏於路旁,用椎突然擊到奇轍,旋即將其殺死。權謙、盧頙逃跑,在紫門前也被殺。奇轍、權謙、盧頙三人的族人都被逮捕滅族。奇轍被暴屍於朱橋示眾,百姓對其恨之入骨,紛紛用刀毀損他的屍體。 《高麗史》將其列為叛逆之臣。.

新!!: 廉悌臣和奇轍 · 查看更多 »

北元

北元(蒙古語:,1368年-1388年)(《明史》说法为1402年)指明朝建立并遣徐达大军攻陷元朝首都大都(汗八里)后,退居蒙古高原的原元朝宗室的政權,因国号仍叫大元,以其地处塞北,故稱“北元”。明朝虽承认其独立性,但否认其为元朝的继承者。明人认为明兴代元,元运已终,明朝才是中国的正统王朝。因此,明初人称北元大汗为“元君”,称其国为“残元”、“故元”,后来称之为鞑靼或北虏。 北元始于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终于脱古思帖木儿天元十年(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为蒙古(明人稱鞑靼)所代替。.

新!!: 廉悌臣和北元 · 查看更多 »

哈拉和林

哈拉和林(Karakorum)(),又称哈剌和林,簡稱和林,位於今蒙古國境內前杭爱省西北角,曾是蒙古首都。.

新!!: 廉悌臣和哈拉和林 · 查看更多 »

元順帝

#重定向 元惠宗.

新!!: 廉悌臣和元順帝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廉悌臣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祖籍

籍是指一個家族族群以父系共同認定的一位祖先的生長地。一些已經離開了祖先的生長地或已經離開了家鄉的人,他們的後代,仍然追溯遙遠祖先的出生地或家鄉,來作為自己祖籍。 祖籍与籍貫、戶籍的意義不太相同。 祖籍通常是追認極遙遠的祖先生長地,籍貫則是父親與祖父的長居之地,戶籍則是其本人現在登記於政府的居住地地址。 如逝於中南海的毛澤東,由於遠祖毛太華避戰亂,從江西吉水遷徙到湖南韶山,故祖籍乃江西吉水,籍貫是湖南韶山,戶籍為北京西城。 另外明朝抗倭名將俞大猷,因先祖俞敏跟從明太祖打天下,以開國功臣襲泉州衛百戶官,便從家鄉南直隸霍丘落戶當地,故祖籍是南直隸霍丘,籍貫為福建泉州。由此可知,祖籍、籍貫、戶籍三名詞為不同的概念,不可同語。.

新!!: 廉悌臣和祖籍 · 查看更多 »

節鉞

#重定向 符节.

新!!: 廉悌臣和節鉞 · 查看更多 »

紅巾軍

紅巾軍,又稱作紅軍、紅巾賊,是中國元朝末年起來反抗元朝的主要起事力量,因樹立紅旗,頭綁紅巾,故稱作「紅巾」或「紅軍」,又因焚香聚眾,又稱作香軍。.

新!!: 廉悌臣和紅巾軍 · 查看更多 »

高丽忠穆王

丽忠穆王(;),是高丽王朝第29任君主(1344年—1348年在位),讳王昕(),蒙古名字八思麻朵儿只()忠惠王长子,為德寧公主亦憐真班所生。 王昕曾經長期在元大都充任元朝皇帝的宿衛。1343年,忠惠王因為無道而被綁架到元大都問罪。資政院使高龍普(高麗人)抱王昕朝見元順帝。元顺帝问他是以自己的父亲还是母亲为榜样。王昕选择了母亲。元顺帝高兴地称赞他明事理,并立他为高丽君主,是為忠穆王。 忠穆王繼位後由德寧公主攝政,一改先王的弊政,將先王寵信的佞臣全部罷免。同時任命了一些賢臣,並將忠惠王建造的新宮拆毀,改建為崇文館。對祿科田的制度的弊端進行改革,設立賑濟都監救濟百姓。閔漬等增修《編年綱目》,下令編纂忠烈王、忠宣王、忠肅王三代的實錄。 1346年又整治都監。由於元朝奇皇后的族弟奇三萬非法奪占他人田地,被下獄死。元朝因此遣使前來調查,罷免了一些官員,並任命王煦為判事,下令整治都監。 1347年,忠穆王向元朝朝廷請求先王的諡號,但被元廷拒絕了。於是又遣金那海前往元朝,請求改正先王之罪。不久忠穆王就逝世了,葬於明陵,諡顯孝大王(),元朝賜諡忠穆。庶弟忠定王繼位。.

新!!: 廉悌臣和高丽忠穆王 · 查看更多 »

高丽忠肃王

丽忠肃王(;),是高丽王朝第27任君主( 1313年—1330年,1332年—1339年在位),讳王焘(),小字宜孝(),蒙古名字阿剌忒訥失里()。.

新!!: 廉悌臣和高丽忠肃王 · 查看更多 »

高麗史

《高麗史》是一本記載有關朝鮮半島上高麗王朝歷史的紀傳體官史,於朝鲜王朝初期成書,從1392年起至1451年,經歷太祖、太宗、世宗、文宗四朝,歷時59年才完成。期間史書經過多次修訂,編纂者有郑麟趾等多人。全書於文宗元年八月(1451年)完成。 高麗王朝傳32代君主,歷時475年。在此期間,存在著與《朝鮮王朝實錄》相類似的歷代國王實錄——《高麗王朝實錄》。《高麗史》是參照多種官方和私人文獻、書籍而編纂而成的,這些書籍大部份在朝鮮王朝期間因為政治需要被焚毀而失傳。此外,在《高麗史》編纂期間,朝鮮王朝還組織編纂了《高麗史節要》。.

新!!: 廉悌臣和高麗史 · 查看更多 »

高麗王朝

#重定向 高麗 (918年-1392年).

新!!: 廉悌臣和高麗王朝 · 查看更多 »

高麗禑王

麗禑王(;)是高丽王朝第32位国王(1374年—1388年在位),高丽恭愍王和奴婢般若所生之子。初名牟尼奴()。.

新!!: 廉悌臣和高麗禑王 · 查看更多 »

高麗恭愍王

丽恭愍王(;),是高丽王朝第31任君主(1351年—1374年在位),諱王颛(),原名王祺(),蒙古名伯顏帖木儿()。高丽忠肃王次子,高丽忠惠王之弟。諡号恭愍仁文義武勇智明烈敬孝大王。.

新!!: 廉悌臣和高麗恭愍王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新!!: 廉悌臣和谥号 · 查看更多 »

鸭绿江

鸭绿江(满语: ;汉语拼音:,)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之间的一条界江。入海口地区,朝方岛屿——绸缎岛和薪岛等与中方陆地接壤,因此鸭绿江江面末段完全在朝方一侧。目前河口为双方共用。.

新!!: 廉悌臣和鸭绿江 · 查看更多 »

辛旽

辛旽(신돈,)是高麗王朝末期的僧人,高麗恭愍王時期的寵臣。法名遍照,辛旽是其還俗後的名字。號清閑居士。.

新!!: 廉悌臣和辛旽 · 查看更多 »

脱脱

脱脱(,,清代以後改譯托克托或托托帖木兒,蔑兒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曾出任御史大夫和中書省右丞相。任內恢復科舉制度、反正前丞相伯顏時的冤案,減輕剝削、放寬稅政,乃元朝末年有為的高級官员,後世稱為「脱脱更化」。脱脱汉文化修养极高,亦是二十四史中《宋史》、《辽史》、《金史》的主编。.

新!!: 廉悌臣和脱脱 · 查看更多 »

金剛山

金剛山可以指:.

新!!: 廉悌臣和金剛山 · 查看更多 »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江浙行中书省),为直属元朝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简称江浙或江浙省,在当时民间多简称为江浙省、江浙行省。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府(在今杭州市),俘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此时的南宋几乎全境已纳入大元版图,元朝在南宋的核心地区置江淮等处行中书省,统两淮(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两浙(两浙东路、两浙西路)地。省会治于原淮南东路首府扬州。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以地理民事非便,徙省治于杭州。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割江北扬州等地隶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改曰江浙行省。此为原文所载。原江淮行省江北部分,自此至元亡(1368年)都属于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从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划福建地入江浙行省。辖境包括今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福建二省全境及江西部分地区。 江浙行中书省为元朝中国本部的10个行中书省(不含征东行省)之一,辖境包括今长江以南之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福建全省江西東北部及上海。统有杭州路等三十路,江阴州等二十一州及松江府一府。福建泉州的澎湖寨巡检司也隶属于江浙行省。今江苏,安徽江北地区隶属于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管辖。.

新!!: 廉悌臣和江浙等处行中书省 · 查看更多 »

泰定帝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是元朝第六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位大汗,在位5年,自1323年10月4日至1328年8月15日。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譯遼、金、元三史中的音譯專名,改譯伊蘇特穆爾,今日學界已無人使用。 他去世后不久,其子元天顺帝被元文宗打败,以致於他沒有庙号和谥号,遂以其年號稱為泰定帝。.

新!!: 廉悌臣和泰定帝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