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帝國議事廣場

指数 帝國議事廣場

帝國議事廣場(Fori Imperiali)是由一系列有紀念性意義的廣場組成的。這位于古羅馬帝國時期的羅馬城中心的廣場花費了近一個半世紀(公元前46年到公元113年之間)才興建完成。 雖然它並不屬於古羅馬議事廣場,這個共和國時期的古老廣場最早的雛形可以上溯到王政時代(公元前6世紀),作爲羅馬城政治、宗教及經濟的中心一直延續了好幾個世紀。隨著越來越多的新建築的興起及舊建築的重整,更不用說那些為之錦上添花的紀念碑的裝飾,古羅馬論壇不再只有個單一的形象;在凱撒與奧古斯都的統治時期,朱利亞集會堂的落成和艾米里亞神殿的重建完成為廣場劃定了一條邊界,也為其劃定了最終確定的範圍。.

26 关系: 埃涅阿斯卡比托利欧山奎里纳莱山奧古斯都安东尼奥尤利烏斯·凱撒亚历山大大帝廣場弥涅耳瓦儒略元老院議事堂图密善图拉真柱玛尔斯立面维纳斯罗马罗马共和国罗马斗兽场罗慕路斯与雷穆斯羅馬元老院韦斯巴芗腓立比戰役艾米利亚巴西利卡耶路撒冷涅尔瓦

埃涅阿斯

埃涅阿斯(希臘文:Αινείας,Aineías),也譯作「伊尼亞斯」,特洛伊英雄,宙斯7世孙,达耳达诺斯6世孙,厄里克托尼俄斯2世5世孙,特洛斯玄孙,阿萨剌科斯曾孙,卡皮斯孙,安基塞斯王子與愛神阿佛洛狄忒(相對於羅馬神話中的愛神維納斯)的兒子。埃涅阿斯的父親與特洛伊末代國王普里阿摩斯有著疏堂兄弟的關係。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描述了埃涅阿斯從特洛伊逃出,然後建立羅馬城的故事。他在希臘與羅馬神話及歷史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他也在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莎士比亞的《特洛伊圍城記》中出現。.

新!!: 帝國議事廣場和埃涅阿斯 · 查看更多 »

卡比托利欧山

卡比托利欧山(拉丁文:Collis Capitolinus,意大利文:Campidoglio)是義大利羅馬七座山丘之一,也是最高的一座,為羅馬建城之初的重要宗教與政治中心,介于古罗马广场与战神广场(Campus Martius)之间。在古罗马时代,山上曾建有朱庇特神庙、维约维斯(Veiovis)神庙等宗教建筑,档案馆(Tabularium),以及君士坦丁巨像(Statua colossale di Costantino I)。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在此兴建环绕卡比托利欧广场(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宫殿:元老宫(Palazzo Senatorio)、保守宫(Palazzo dei Conservatori)、新宫(Palazzo Nuovo),今天设有卡比托利欧博物馆。现在,古代残存遗址大多为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所覆盖,只遗留少数地基废墟。山上还有一座天主教堂天坛圣母堂(Santa Maria in Aracoeli)。.

新!!: 帝國議事廣場和卡比托利欧山 · 查看更多 »

奎里纳莱山

奎里纳莱山(Colle Quirinale,Collis Quirinalis)是罗马七座山丘之一,位于市中心东北方。这是意大利国家元首官邸奎里纳莱宫的所在地。 根据古罗马传说,奎里纳莱山是萨宾人的一个小村庄,他们立起祭坛,供奉他们的神“奎里努斯”,此山就因此得名。 奎里纳莱山的凉爽空气在古代就吸引贵族和教宗家族前来沙勒斯脱花园修建别墅。1573年教宗额我略十三世前来参观枢机主教Este的别墅,认为这里比梵蒂冈或拉特朗更有益健康,于是在次年开始修建自己的夏宫。沿奎里纳莱路延伸长达360米,前面是倾斜的奎里纳莱广场。1871年罗马并入意大利王国,教宗的宫殿改为意大利国王的王宫,1946年以后改为总统官邸。.

新!!: 帝國議事廣場和奎里纳莱山 · 查看更多 »

奧古斯都

#重定向 奥古斯都.

新!!: 帝國議事廣場和奧古斯都 · 查看更多 »

安东尼奥

安东尼(Antonius)重定向至此,关于古罗马氏族参看安东尼氏族与马克·安东尼。 托尼(Tony)重定向至此,关于美国戏剧奖项参看托尼奖,意大利足球运动员参看卢卡·托尼,日本插畫家參看Tony (插畫家),英國投資家參看東尼 (投資家)。 关于法国城市安东尼(Antony)和其所管辖的区以及其境内的火车站,参看安东尼 (上塞纳省)、安东尼区、安东尼站。 关于美国城市与篮球球队圣安东尼奥(San Antonio),参看圣安东尼奥与圣安东尼奥马刺。 关于经验方程,参看安托万方程。 安东尼(源自拉丁語:Antonius)可以指:.

新!!: 帝國議事廣場和安东尼奥 · 查看更多 »

尤利烏斯·凱撒

乌斯·尤利乌斯·凱撒¹(拉丁文:Gaius Julius Caesar²,),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军事统帅、政治家,為羅馬尤利乌斯家族成员。 凱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大祭司、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用了8年時間征服高卢全境(现在的法国),亦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西元前49年,他率军佔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制定了《儒略历》。 前44年,凱撒遭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凱撒身后,其甥孫及養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并且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Imperator)。.

新!!: 帝國議事廣場和尤利烏斯·凱撒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大帝

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Ἀλέξανδρος Γ' ὁ Μακεδών,其名字亚历山大意为“人类的()守护者()”;),世称亚历山大大帝( 或 ),古希臘北部馬其頓國王。生於佩拉,到16歲為止一直由亞里士多德任其導師。30歲時,已經創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其疆域從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他一生未嘗敗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军事統帥之一。 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36年繼其父腓力二世王位成為馬其頓國王,并掌握王國的實際權力,因此有能力實現其父的擴土計劃。公元前334年,他向波斯帝國統治的小亞細亞地區發起進攻,開始長達十年的東征。他擊破波斯,并推翻大流士三世,征服整個波斯帝國。 為了尋找并抵達“世界的盡頭和大外海”,亞歷山大大帝在西元前326年侵略印度,但最終應軍隊要求不得不撤軍。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於巴比倫,沒能來得及實現他入侵阿拉伯的計劃。在他死後,由於無繼承人,他的將領們互相不服,最終引發內戰,亞歷山大帝國也就迅速瓦解,分裂成四個國家。亞歷山大死後,部將卡山德為了稱王,謀殺了亞歷山大的兒子亞歷山大四世,與亞歷山大的私生子海克力斯,澈底斷絕了亞歷山大的血脈 亞歷山大的遺產包括他擴張領土導致的文化融合。他建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最著名的就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他將希臘文化一直向東傳播,導致希臘化時代的到來,直到15世紀仍然能在拜占庭帝國中發現這些痕跡。他以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為偶像,最終自己也成為一個近乎神話的人物。後世有許多軍事領導人和軍校都參照過他的戰術。.

新!!: 帝國議事廣場和亚历山大大帝 · 查看更多 »

廣場

廣場是在傳統城市中的一個廣闊、平坦的露天空間,主要用途是讓民眾聚集,或用作政治用途。在廣場中通常會設有一些銅像、雕塑、紀念碑或噴泉等裝飾。在現代,「广场」一詞也被作為、购物中心甚至商業大廈以及私人屋苑的稱呼。.

新!!: 帝國議事廣場和廣場 · 查看更多 »

弥涅耳瓦

弥涅耳瓦(拉丁語:Minerva),也译作密涅瓦、米奈娃,為智慧女神、戰神和艺术家與手工艺人的保护神,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雅典娜。美國加州州徽中的女神即是弥涅耳瓦。馬克斯-普朗克學會會徽即用此女神之頭像。.

新!!: 帝國議事廣場和弥涅耳瓦 · 查看更多 »

儒略

儒略(Gens Iulia或Iulii),一譯“尤利烏斯”,是古罗马的一个贵族氏族,现今也被用作該氏族成员儒略·凱撒的代名词。這個氏族成员在罗马共和国早期享有尊贵地位,第一位成为罗马执政官的是公元前489年的Gaius Julius Iulus,但最为人熟知的是儒略·凱撒。Dictionary of Greek and Roman Biography and Mythology, 威廉·史密斯, Editor.

新!!: 帝國議事廣場和儒略 · 查看更多 »

元老院議事堂

元老院議事堂(Curia Iulia,Curia Iulia)是位於羅馬古羅馬廣場的一座建築,也是古羅馬時期元老院的議事堂。最早的元老院建築赫斯提亞元老院因面積狹小不敷使用而被拆除,現在的元老院議事堂是第三代元老院建築。283年,元老院議事堂被火災燒毀。在284年至305年時重建。現在看到的元老院議事堂即為這一時期修建。7世紀時,元老院議事堂被改為教會,建築也因此改建。.

新!!: 帝國議事廣場和元老院議事堂 · 查看更多 »

图密善

提圖斯·弗拉維烏斯·多米提安努斯(Titus Flavius Domitianus),英語化作「多米提安」、「圖密善」(Domitian),漢文神學書籍譯作豆米仙或多米田,。他繼承父親維斯帕先與兄長提圖斯的帝位,為弗拉維王朝的最後一位羅馬皇帝,81年-96年在位。由於他執政中後期曾嚴酷處決許多元老以及迫害基督徒,因此他在後世史書中的評價普遍不佳。.

新!!: 帝國議事廣場和图密善 · 查看更多 »

图拉真柱

图拉真柱(COLVMNA·TRAIANI,Colonna Traiana,Trajan's Column),或译作图拉真凯旋柱,图拉真纪功柱,位于意大利罗马奎里纳莱山边的图拉真广场,为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所立,以纪念图拉真胜利征服达西亚。该柱由大马士革建筑师大马士革的阿波罗多洛斯建造,于113年落成,以柱身精美浮雕而闻名。 圖拉真柱淨高30米,包括基座總高38米。柱身由20個直徑4米、重達40噸的巨型卡拉拉大理石壘成,外表由總長度190米浮雕繞柱23周;柱體之內,有185級螺旋樓梯直通柱頂。根據古幣的描繪,早期圖拉真柱的柱冠為一隻巨鳥,很可能是鷹,後來被圖拉真塑像代替,漫長的中世紀奪去了圖拉真塑像。1588年,教皇西斯都五世下令以聖彼得雕像立於柱頂至今。.

新!!: 帝國議事廣場和图拉真柱 · 查看更多 »

玛尔斯

玛尔斯(拉丁語:Mars),羅馬神話中的战神,朱比特與茱諾之子,貝羅納之丈夫,维纳斯的情人,他是羅馬軍團崇拜的戰神中最重要的一位,重要程度僅次於朱比特。瑪爾斯的節日是在三月和十月。拉丁语的「火星」和英語的「March」正是源自瑪爾斯。但拉丁語「Mars」一詞並非源自原始印歐語,似乎是從伊特拉斯坎神話中的瑪里斯(Maris)拉丁化而成的。起初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繁殖與植物之神,同時亦是牲畜、農田與農夫的守護神。在公元前2世紀,大加圖曾說「好好飼養你的牲畜,每年要向瑪爾斯·西爾瓦諾斯(Mars Silvanus)奉獻。」後來,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瑪爾斯成為了戰爭的象徵,等同希臘神話中的阿瑞斯。但與阿瑞斯不同,瑪爾斯一般備受敬畏,跟朱庇特一樣是最受尊崇的神祇。 玛尔斯被視為是傳說中建立罗马的羅穆盧斯和瑞摩斯的父親,所以罗马人有时自称為“玛尔斯之子”。 在许多欧洲语言,星期二是由玛尔斯而来,意为玛尔斯之日或者火星之日,如意大利语(martedi)、西班牙语(martes)、法语(mardi)。.

新!!: 帝國議事廣場和玛尔斯 · 查看更多 »

立面

立面(facade、façade,IPA: /fa 'sad/),建筑学术语,一般指建築物的外牆——尤其是正面,但亦可指側面或背面。這個詞彙源自法文,意思是房子的正面或面孔。 在建築學中,建築物的立面經常都是其設計的重點,因其決定了建築學其餘部分的風格。很多立面都因具有歷史價值而受到法律的保護,禁止對其修改。 在电影场景中,许多建筑實際上僅有“立面”而沒有內部的管線、房間或樓板設施,这样比建一个真的建筑便宜的多,也不必满足建筑规范。在立面布景板的后面有简单的支撑物,还有供演员站立的箱子,以及进入场景的门。.

新!!: 帝國議事廣場和立面 · 查看更多 »

维纳斯

维纳斯(拉丁語:Venus)是羅馬神話裡的愛神、美神,同時又是執掌生育與航海的女神,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阿芙蘿黛蒂(Aphrodite)。拉丁语的「金星」和「星期五」等词都来源于祂。 維納斯是從海裏升起來的。據說世界之初,統管大地的蓋婭女神與統管天堂的烏拉諾斯結合生下了一批巨人。後來夫妻反目,蓋婭盛怒之下命小兒子克洛諾斯用鐮刀割下其父陽具丢入大海。陽具和海融合後生出泡沫,维纳斯就這樣誕生了。希臘語中“维纳斯”的意思就是泡沫,而且維納斯還生下一個女兒依洛絲、一個兒子邱比特。 在罗马,维纳斯的纪念日定在每年的四月,帝国时期的罗马对维纳斯的崇拜尤为盛行。凯撒大帝自称埃涅阿斯后裔,尊维纳斯为罗马人祖先。.

新!!: 帝國議事廣場和维纳斯 · 查看更多 »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新!!: 帝國議事廣場和罗马 · 查看更多 »

罗马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是古罗马在前509年到前27年之间的政体,其正式名称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也有观点主张尤利乌斯·恺撒担任终身独裁官的前44年作为共和国的结束时间。.

新!!: 帝國議事廣場和罗马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罗马斗兽场

羅馬競技場(Colosseo,Colosseum,又譯作罗马--鬥獸场、罗马大角鬥场、罗马圆形競技場、科洛西姆或哥罗塞姆;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Anfiteatro Flavio / Amphitheatrvm falvvm)是古罗马时期最大的圆形角鬥场,建於公元72年-82年间,现仅存遗迹位於現今意大利罗马市的中心。羅馬競技場是卵形的圓形劇場,也是目前最大的圓形劇場,使用材料包括洞石、凝灰岩及砖饰面的混凝土。 羅馬競技場估計可以容納五萬至八萬名觀眾,平均觀眾約六萬五千人, The Local。罗马斗兽场用來進行角鬥士的比賽、(不過只有短暫的時間,後來斗兽场地下室就開始安裝其他的設備了)、處決、重要戰役的歷史重演、以及演出以羅馬神話為基礎的戲劇。在中世紀前期已不再將羅馬競技場用在娛樂用途,後來用作住宅、工作坊、聖職人員宿舍、防御工事、採石場以及基督教聖地等用途。 罗马斗兽场中有部份因為地震以及盜石賊的破壞而受損,不過仍然是羅馬帝國的代表性建築物。罗马斗兽场是羅馬著名的之一,也和天主教教會有關,教宗在每年聖週五帶領的苦路遊行都會從罗马斗兽场附近開始。義大利版本的5歐分硬幣上面就是以罗马斗兽场為主題。罗马斗兽场也列名在中古世界七大奇蹟及世界新七大奇蹟中。1980年,罗马竞技场以罗马历史中心,该城中享有治外法权的圣座房地产和城外圣保禄大殿之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新!!: 帝國議事廣場和罗马斗兽场 · 查看更多 »

罗慕路斯与雷穆斯

罗慕路斯(Romulus,约前771年出生,约前717年7月5日逝世)与瑞摩斯(Remus,约前771年出生,约前753年4月21日逝世)是罗马神话中罗马市的奠基人。在罗马神话中他们是一对双生子。他们的母亲是女祭司雷亚·西尔维亚,他们的父亲是战神玛尔斯。按照普魯塔克和蒂托·李维等的传统罗马历史记载罗穆卢斯是罗马王政时代的首位国王。 兄弟俩人后来因为就谁获得当地神的支持应该给新建的城市命名的问题而发生争执,甚至爆发战斗,结果罗穆卢斯将瑞摩斯杀死。此后罗穆卢斯还创立了罗马军团和羅馬元老院。通过抢劫附近的萨宾人的妇女他为新建的城市增加了人口,由此将罗马人与萨宾人融合为一个民族。罗穆卢斯成为古罗马最大的征服者,将大量地区及其居民纳入罗马的统治范围。 罗穆卢斯死后他被提升为象征罗马人的神奎利努斯。大多数人认为罗穆卢斯和瑞摩斯是传说人物,他们是从罗马这个名字引申出来得,而罗马原来可能是“河流”的意思。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罗穆卢斯的确是一个历史人物。这个理论的原因之一是1988年在罗马市帕拉蒂尼山北坡发现的“罗穆卢斯墙”(Murus Romuli)。.

新!!: 帝國議事廣場和罗慕路斯与雷穆斯 · 查看更多 »

羅馬元老院

羅馬元老院(Senatus)是一個審議的團體,它在羅馬共和国與羅馬帝國的政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新!!: 帝國議事廣場和羅馬元老院 · 查看更多 »

韦斯巴芗

提圖斯·弗拉維烏斯·維斯帕西亞努斯(Titus Flavius Vespasianus,),英語化作維斯帕先(Vespasian),羅馬帝國弗拉維王朝的第一位皇帝。他是四帝之年(69年)的最後一位皇帝,結束了自尼祿皇帝死後,帝國18個月以來的戰亂紛爭情勢。在他10年的統治期間,積極與羅馬元老院合作,改革內政,重建經濟秩序。後世普遍對這位皇帝有正面的評價。.

新!!: 帝國議事廣場和韦斯巴芗 · 查看更多 »

腓立比戰役

腓立比戰役是爆發於西元前42年的羅馬帝國內戰,一方是馬克·安東尼和屋大維,另一方是蓋烏斯·卡西烏斯·朗基努斯和马尔库斯·尤利乌斯·布鲁图斯,這場戰爭主要因為兩年半前凱撒遭後方人士刺殺,前者遂予以討伐弔罪。 在10月3日的戰役可細分為兩場對戰,都發生於古城腓立比平原西部。這次戰鬥結果各陣營都一勝一負(安東尼勝卡西烏斯,但屋大維敗給布鲁图斯),然而卡西烏斯誤信布鲁图斯戰敗自殺的假情報而自盡;後來在10月23日的第二輪戰役中,孤軍作戰的布鲁图斯終吞敗果,最後真地以自殺收場。安東尼與屋大維遂成為羅馬最有權勢的兩位統帥。 Category:罗马共和国内战.

新!!: 帝國議事廣場和腓立比戰役 · 查看更多 »

艾米利亚巴西利卡

艾米利亚巴西利卡(Basilica Aemilia)是意大利罗马市古罗马广场上的一座巴西利卡,今天只能看到地基和一些残存的构件。这座巴西利卡原有两层各16个拱门,通过三个出入口,长100米,宽30米。 艾米利亚巴西利卡的遗迹在文艺复兴时期仍可见到,后来用于建造吉劳德-Torlonia宫(也不复存在)。.

新!!: 帝國議事廣場和艾米利亚巴西利卡 · 查看更多 »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help,拉丁化:Yerushaláyim;help,拉丁化:al-Quds,漢譯:古都斯或古德斯,意為「神聖的」;唐朝時期的景教徒曾根據敍利亞語「Ūrišlem」譯作烏梨師斂)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境内的一座城市,位於地中海和死海之间,是古代巴勒斯坦中部的全球宗教重镇,也是完整保留人类信仰文明演进史的一个历史城市。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的聖地。自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王建成第一圣殿起,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自從公元前10世紀:.

新!!: 帝國議事廣場和耶路撒冷 · 查看更多 »

涅尔瓦

庫斯·寇克烏斯·涅爾瓦(Marcus Cocceius Nerva,30年11月8日-98年1月27日,又譯內爾瓦、教會文獻漢譯尼法王)。他是古羅馬帝國五賢帝時代的第一位君主(在位期96年-98年),也是最後一位在意大利半島出生的羅馬皇帝。.

新!!: 帝國議事廣場和涅尔瓦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