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小式部內侍

指数 小式部內侍

小式部內侍(),日本平安時代中期和歌歌人、掌侍,女房三十六歌仙之一。.

29 关系: 古今著聞集天橋立女房三十六歌仙宮津市寬弘中宮中纳言丹後國一條天皇平安京平安时代京都府和歌和泉式部禔子內親王百人一首藤原彰子藤原公任藤原道長藤原賴宗藤原教通長保掌侍橘道貞橘氏歌人日本敕撰和歌集

古今著聞集

古今著聞集(ここんちょもんじゅう)是鎌倉時代13世紀前半的伊賀守橘成季編纂的世俗說話集。也簡稱『著聞集』。由20巻30篇726話構成,僅次於『今昔物語集』的大部說話集。建長六年(1254),成立,後年增補。和『今昔物語集』・『宇治拾遺物語』並稱日本三大說話集。.

新!!: 小式部內侍和古今著聞集 · 查看更多 »

天橋立

天橋立(,亦譯作天之橋立)位於日本京都府北部的宮津市宮津灣,是一個特殊的自然景觀,因為地殼的推擠作用,在海上形成一個沙洲地形,被日本人譽稱為丹後之天橋立(丹後の天橋立),其與安藝之宮島(今稱嚴島)及陸奧之松島共同被稱為「日本三景」。至於「天橋立」這地名,相傳是指人們如果站在沙洲北端的傘松公園或南端的飛龍觀兩處地勢較高的山頭,背對著沙洲站立並低頭從自己的跨下朝後望時,會看到沙洲猶如一條往天上斜伸而去的橋樑,因而得名。.

新!!: 小式部內侍和天橋立 · 查看更多 »

女房三十六歌仙

女房三十六歌仙,指日本鐮倉時代中期「女房三十六人歌合」,撰者不詳。當中模倣公卿歌人藤原公任「三十六人撰」所載和歌名人36人的方式,選定36名女性歌人的作品。左方的中古歌人由小野小町至,右方的中世代初期歌人由至,選取每人三首和歌作「對戰」。所有入選歌人,其作品均有收入各敕撰和歌集。.

新!!: 小式部內侍和女房三十六歌仙 · 查看更多 »

妾,又稱陪房、偏房、側室、副室、妾侍、小妻、旁妻、下妻、庶妻、嬬、姬、簉室等,亦有小老婆的俗稱,中華民國初期又稱姨太、姨太太。狭义上指一夫一妻多妾婚姻中,获得法律认可,但地位低於正妻的女性配偶。广义上可包括,除情妇外,未获法律认可的姬妾在内。.

新!!: 小式部內侍和妾 · 查看更多 »

宮津市

宮津市()是位於日本京都府北部的行政區劃,鄰日本海,日本三景之一的天橋立位于此。 其轄區被與謝野町分成南北兩個不相連的區域,中間僅有天橋立的沙洲相連,但由於此段沙洲車輛無法通行,南北兩區域的往返都需經過與謝野町。.

新!!: 小式部內侍和宮津市 · 查看更多 »

寬弘

寬弘(1004年七月二十日至1013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指的是長保之後、長和之前,1004年到1011年這段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一條天皇與三條天皇。.

新!!: 小式部內侍和寬弘 · 查看更多 »

中宮

中宮,只見於古代中國及部分東亞地區,指的是紫微垣或天極星,「洛書軌跡」等風水或陰陽學,稱土為中宮,或九宮、洛書九星中間為中宮,秦漢以後王后演變成皇后,則稱皇后居住的宮室,或稱皇后本身。原來王后的宮室「後宮」,反而不在中宮之列。.

新!!: 小式部內侍和中宮 · 查看更多 »

中纳言

中納言(ちゅうなごん)為太政官中設置的令外官。在太政官中相當於四等官的次官。唐名為黄門侍郎,俗稱黃門。 天武天皇治世下有「納言」官職存在、飛鳥浄御原令之下亦設置有以「中納言」為名的職位,但跟後世的中納言可能有所不同。此中納言於大寶元年(701年)3月的大寶令施行時廢止。 慶雲2年(705年)4月、大納言定員由4人減為2人、為補不足於是設置新的中納言。基本職務與大納言同様為宣下和奏上、與各大臣議論政務。官位相當制於當初為正四位上,天平寶字5年(761年)2月改為從三位。定員為3人、其後設置權官(權中納言)、定員變為有名無實。 平安時代貴族人口增加、為應付求官位昇進的貴族,必須先當参議15年以上的中納言就任條件放寬,在任者亦增加。後白河院政期達10人、後白河之死後、九条兼實把其壓抑在8人。其後、後鳥羽院政期再回復為10人。 正治2年(1200年)由平基親著的『官職秘抄』記述中納言的昇進路徑有「五道」,包括「参議大辨。近衛中將。檢非違使別當。攝政·關白的兒子、二位三位中將。當参議十五年以上之輩。」。.

新!!: 小式部內侍和中纳言 · 查看更多 »

丹後國

丹後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山陰道,又稱丹州、北丹。丹後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京都府的北部。.

新!!: 小式部內侍和丹後國 · 查看更多 »

一條天皇

一條天皇(;),是日本第66代天皇,986年7月31日-1011年7月16日在位。名懷仁()。.

新!!: 小式部內侍和一條天皇 · 查看更多 »

平安京

平安京復元模型圖 平安京是日本在794年(延曆13年)桓武天皇從舊都長岡京遷都後至1868年明治天皇迁都东京期間的首都,位於現在京都府京都市中心地區。.

新!!: 小式部內侍和平安京 · 查看更多 »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它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長岡京(784年至794年)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平安时代的称呼来自其首都的名字。它之前是奈良時代,之后是镰仓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也是日本古代文学發展的顶峰。在平安时代中武士阶层得到發展,到这个时代的后期,武士阶层从贵族手中夺取权力,建立幕府。 平安时代日本在804年、838年有兩次遣唐使交往(894年未成行)。天台和真言密宗佛教得到發展。 894年废止遣唐使之后,開始發展日本独自的国风文化。.

新!!: 小式部內侍和平安时代 · 查看更多 »

京都府

京都府()是日本近畿地方的都道府縣之一。自794年遷都至此(平安京),京都就成為天皇的御所所在地。以令制國來說,京都府約當山城國的全域、丹波國的大半與丹後國的全域。.

新!!: 小式部內侍和京都府 · 查看更多 »

和歌

和歌是日本的一种诗歌形式,古稱倭歌或倭詩,又稱大和歌和大和言叶。作为在日本历史上的本土的诗歌形式,受汉诗影响而发展起来。創作和歌的作家稱為歌人。和每句音数相同的汉诗不同,和歌每句是5音和7音相交错。 和歌源于奈良时代(710年——794年)起的形式原有长歌、短歌、旋头歌、片歌、连歌等多种形式。平安时代(9世纪——12世纪)后,仅有短歌渐成优势。明治维新之后,和歌就是短歌了。 一首长歌有若干“联”,奇数联较常见。每联两句,分别是5音和7音。一首短歌有五句,每句音节数分别为5、7、5、7、7,共31音。其中前三句称为“上句”,后两句为“下句”。上下句分别由不同的歌人创作,称为连歌。多首连歌由多个歌人创作,称为长连歌。连歌可以加格式(如前句末字与后句首字用同音)和内容(如某句关于季节、某句关于花)上的限制。旋头歌有六句:5、7、7、5、7、7音。片歌有三句:5、7、7音。.

新!!: 小式部內侍和和歌 · 查看更多 »

和泉式部

和泉式部(),日本平安時代中期和歌歌人,中古三十六歌仙、女房三十六歌仙。她與《枕草子》作者清少納言、《源氏物語》作者紫式部並稱平安時代的「王朝文學三才媛」。除了長於和歌外,亦有代表作日記文學《和泉式部日記》傳世。.

新!!: 小式部內侍和和泉式部 · 查看更多 »

禔子內親王

禔子内親王(西元1005年(長保五年)-西元1048年(永承三年)),日本第六十七代三條天皇與藤原娍子皇后的第二皇女,與敦明親王、敦儀親王、敦平親王、當子內親王同母。長保五年生,寬弘八年封為內親王。萬壽三年,下嫁關白藤原教通。長久二年,授正二品。永承三年,薨,年四十三。 category:平安時代內親王 Category:御堂流 Category:1003年出生 Category:1048年逝世.

新!!: 小式部內侍和禔子內親王 · 查看更多 »

百人一首

《百人一首》()原指日本鎌倉時代歌人藤原定家私撰的和歌集。藤原定家挑選了直至《新古今和歌集》時期100位歌人的各一首作品,彙編成集,因而得名。這份詩集今稱為《小倉百人一首》。後來,集合100位歌人作品的一般私撰集,亦稱作「百人一首」,如《後撰百人一首》《源氏百人一首》《女房百人一首》等。 今日的「百人一首」多指印有百人一首和歌的紙牌,或是用這種紙牌來玩耍的歌留多遊戲。 「百人一首」,通常指的是「小倉百人一首」,日本平安時代末期到鎌倉時代初期,在京都・小倉山的山莊中的藤原定家所集結而成的和歌集。他將飛鳥時代以後的貴族與歌者間所吟詠的5・7・5・7・7之31個文字組成的和歌之中,每個人選出一首優異作品,完成合計100首的和歌集。内容包含戀愛心情,生活等非常廣泛,讓人能了解當時人們的樣子,並想像當時的生活情景。.

新!!: 小式部內侍和百人一首 · 查看更多 »

藤原彰子

藤原彰子(平假名:ふじわらのあきこ(しょうし)(Fujiwara Akiko),),日本第66代一條天皇的中宮。第68代後一條天皇、第69代後朱雀天皇生母。院號“上東門院”。.

新!!: 小式部內侍和藤原彰子 · 查看更多 »

藤原公任

藤原公任(,966年–1041年2月4日)是日本平安時代中期的公卿、歌人。関白太政大臣藤原頼忠的長子。官至正二位权大納言。.

新!!: 小式部內侍和藤原公任 · 查看更多 »

藤原道長

藤原道長(道長去世於萬壽4年12月。萬壽4年是1027年,但月份則採舊曆,換算成西元則屬1028年。道長去世見)日本平安時代的公卿,藤原北家藤原兼家的第五子。官至從一位攝政太政大臣,准三宮。出家後法名行觀,後改名行覺。別名法成寺攝政、御堂殿大日本史 ,或稱御堂關白。 道長是攝關政治、外戚掌權的最具代表性人物。他最為有名的事跡是「一家立三--」。藉著姻親關係,道長掌握了極大的權勢,其在權勢達到頂峰的時期,曾寫下一首和歌「此世即吾世,如月滿無缺」來描述自己的心境。.

新!!: 小式部內侍和藤原道長 · 查看更多 »

藤原賴宗

藤原賴宗(ふじわら の よりむね,),日本平安時代公卿。藤原北家出身,藤原道長次男。官至從一位右大臣。世稱堀河右大臣。大日本史.

新!!: 小式部內侍和藤原賴宗 · 查看更多 »

藤原教通

藤原教通(),是日本平安时代中期的公卿。父藤原道长,母源伦子。同母兄藤原赖通,同母姐妹为道长家有名的“--”藤原彰子、藤原妍子、藤原威子以及后冷泉天皇之母藤原嬉子。虽然在兄弟中排行第五,但是嫡出第二子,故官位和待遇一直压制着三位庶兄,紧随同母兄之后。.

新!!: 小式部內侍和藤原教通 · 查看更多 »

長保

長保(999年一月十三日至1004年七月二十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指的是長德之後、寬弘之前,999年到1003年這段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一条天皇。.

新!!: 小式部內侍和長保 · 查看更多 »

掌侍

掌侍為後宮尚侍所內的三次官,其長官為典侍,最高長官則為尚侍。 在尚侍、典侍皆被收編為天皇嬪妃一員之後,便由掌侍接替成為尚侍所內最高女官。 |width.

新!!: 小式部內侍和掌侍 · 查看更多 »

橘道貞

橘道貞(,即長和五年四月十六日),日本平安時代中期官僚,下總守橘仲任之子。橘道貞曾擔任太皇太后昌子內親王的權大進《和泉式部及其──代序》,林文月,《和泉式部日記》,臺北三民書局版,1997年。,於長保元年(999年)出任和泉守,寬弘元年(1004年)出任正四位下陸奧守,2011年7月15日驗證。。他也曾是藤原道長的家司。 橘道貞曾與和歌歌人和泉式部有過一段婚姻。和泉式部約19歲時嫁給比她年長17歲的橘道貞為正妻,次年生下女兒──歌人小式部內侍。,2011年7月15日驗證。。和泉式部初期曾以他為對象寫和歌,記載新婚的甜蜜。例如: 然而橘道貞出任和泉守後,把和泉式部獨留在平安京,不久更與其他女子在別處共同生活。和泉式部因為夫妻失和、別居,便在年紀相若的為尊親王熱烈追求下與之相戀。橘道貞在流言蜚語下,憤然與和泉式部離緣。 在擔任陸奧守後一年,他與一位名字不詳的「左京命婦」結合。除了小式部內侍,他另有一子橘通道(生母不詳)。 他在長和五年(1016年)四月十六日去世。.

新!!: 小式部內侍和橘道貞 · 查看更多 »

橘氏

橘氏是日本其中一個氏族,其家紋為橘紋。自縣犬養三千代被賜名為橘宿禰。而葛城王亦改名為橘諸兄。其後成為了天皇貴族重要的一個家族。與源氏、平氏及藤原氏合稱源平藤橘。在平安時代成為了公卿,在平安時代後橘氏便沒落。 南北朝時期之後,橘氏宗家取為「薄」,薄家因此誕生,是橘氏唯一的堂上家。薄家最後一位當主薄諸光於1585年11月26日在豐臣秀吉的命令下自盡,薄家因此斷絕。1620年,九條幸家讓地下家出身的家臣信濃小路宗增改姓橘氏,讓信濃小路家成為橘氏的嫡流。 在江戶時代,青山氏、和田氏都自稱為橘氏的後代。.

新!!: 小式部內侍和橘氏 · 查看更多 »

歌人

歌人是日本傳統詩歌形式和歌的創作者。現多以結社的方式在雜誌等刊物上發表作品,形式涉及到短歌、歌論、歌集書評,內容有演講、批評、教育、啓蒙、選歌活動等等。.

新!!: 小式部內侍和歌人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小式部內侍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敕撰和歌集

敕撰和歌集是日本平安時代至室町時代期間,天皇或太上天皇下敕命編集的和歌集。由《古今和歌集》(延喜五年(905年)起編撰)開始,至《新續古今和歌集》(永享十一年(1439年)編撰)為止,共534年間編成21部敕撰和歌集,總稱二十一代集《日本文學史》,劉崇稜,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頁95-101。ISBN 9571131261。由南朝所編纂的《新葉和歌集》則稱為「準敕撰和歌集」。 二十一代集按編集時期,又可再分為「三代集」、「八代集」和「十三代集」。三代集包括第一部《古今和歌集》至第三部《拾遺和歌集》;八代集包括第一部《古今和歌集》至第八部《新古今和歌集》(三代集和八代集的首三部是重複的);十三代集包括第九部《新敕撰和歌集》至第二十一部《新續古今和歌集》。.

新!!: 小式部內侍和敕撰和歌集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