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專性需氧微生物

指数 專性需氧微生物

專性需氧微生物(obligate aerobe)是一類在有氧條件下才能存活的微生物。這類生物通過有氧呼吸將糖類或脂肪轉化爲其生活所需的能量,在其呼吸中,氧被用作電子傳輸鏈的末端電子受體。比起無氧呼吸和發酵,有氧呼吸在消耗同樣的葡萄糖的前提下能產生更多的ATP(三磷酸腺苷)。不過,專性需氧微生物常常遭受高水平的氧化應激。 結核分枝桿菌和星狀諾卡氏菌均爲專性需氧微生物。除酵母菌外,大多數的真菌都是是專性需氧微生物。另外,幾乎所有的藻類都是專性需氧微生物。.

13 关系: ATP厭氧生物專性厭氧菌微生物微需氧微生物呼吸作用兼性厭氧菌真菌結核桿菌过氧化氢酶藻類酵母氧化磷酸化

ATP

ATP是一个缩略语,在不同的领域指不同的事物,它可以代表:.

新!!: 專性需氧微生物和ATP · 查看更多 »

厭氧生物

厭氧生物,或稱厭氣生物,是指一種不需要氧氣生長的生物。牠們大致上可以分為三種,即專性厭氧生物、兼性厭氧生物及耐氧厭氧生物 。人體內的厭氧生物多存在於消化系統中,有些種類的厭氧細菌會產生毒素。 厭氧生物可以是單細胞的(例如原生生物和細菌),但也可以是多細胞的(例如一些多毛綱生物)。.

新!!: 專性需氧微生物和厭氧生物 · 查看更多 »

專性厭氧菌

專性厭氧菌(obligate anaerobes)是一類僅能進行無氧呼吸,且無法在正常大氣(氧含量21%)等富氧環境下存活的微生物。這類生物對氧氣的耐受力不同,部分專性厭氧菌可以在氧含量達8%的環境下存活,但有些專性厭氧菌則僅能在氧含量低於0.5%的環境下存活。值得注意的是,微需氧微生物雖然與專性厭氧菌一樣不能在正常大氣中存活(前者的生存環境中氧含量一般爲2%-10%),但它的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而不是專性厭氧菌的無氧呼吸或發酵。.

新!!: 專性需氧微生物和專性厭氧菌 · 查看更多 »

微生物

微生物通常是所有难以用肉眼直接看到或看不清楚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藻类等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也包括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无完整细胞结构的微生物。一般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研究。微生物个体微小(直径小于0.1毫米),种类繁多(99%都是未知品種,且不斷增加),之於生態圈卻非常重要(能量來源與物質循環利用),是地球最多的生命形式,可以佔據上所有生物(這裡包含植物、海草等)總重量的一半之多,与人类日常生活、健康关系密切。微生物应用领域日益拓展,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环保等领域。.

新!!: 專性需氧微生物和微生物 · 查看更多 »

微需氧微生物

微需氧微生物(Microaerophile)是一類必須要靠氧氣才能生存的微生物。但是,它們能生存環境中的氧氣含量低於現在大氣中的氧含量(大氣中氧含量通常爲20%-21%,而這種生物生存環境的氧含量一般爲 2-10%)。許多微需氧型微生物同樣也是需要高濃度二氧化碳(CO2)的嗜二氧化碳生物(比如說屬微需氧型的屬就生活在二氧化碳濃度爲10%的環境中)。.

新!!: 專性需氧微生物和微需氧微生物 · 查看更多 »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又称為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是生物体细胞把有机物氧化分解並转化能量的化學过程,也稱為釋放作用。无论是否自养,细胞内完成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来自呼吸作用。真核細胞中,粒線體是與呼吸作用最有關聯的胞器,呼吸作用的幾個關鍵性步驟都在其中進行。 呼吸作用是一種酶促氧化反应。雖名為氧化反應,不論有否氧气参与,都可称作呼吸作用(這是因為在化學上,有電子轉移的反應過程,皆可稱為氧化)。有氧气参与時的呼吸作用,稱之為有氧呼吸;没氧气参与的反應,則称为无氧呼吸。 呼吸作用的目的,是透過釋放食物裡之能量,以製造三磷酸腺苷,即細胞最主要的直接能量供應者。呼吸作用的氢與氧的燃燒,但兩者間最大分別是:呼吸作用透過一連串的反應步驟,一般的一次性釋放。在呼吸作用中,三大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質的基本组成单位──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被分解成更小的分子,透過數個步驟,将能量转移到还原性氢(化合价为0的氢)中。最後經過一連串的電子傳遞鏈,氢被氧化生成水;原本貯存在其中的能量,則转移到ATP分子上,供生命活动使用。.

新!!: 專性需氧微生物和呼吸作用 · 查看更多 »

兼性厭氧菌

兼性厌氧菌是一類既可以進行有氧呼吸,也能夠進行無氧呼吸或發酵的微生物。在氧氣充足時,它們會通過有氧呼吸來產生ATP(三磷酸腺苷),但當氧氣缺乏時,它們的呼吸方式就會變為無氧呼吸 。與其不同,專性需氧微生物在無氧環境下無法產生ATP;專性厭氧微生物則因為無過氧化氫酶等物質而會在有氧環境下死亡。 常見的兼性厭氧菌包括葡萄球菌屬、鏈球菌屬、大腸桿菌、 李斯特菌奧奈達湖希瓦氏菌、弧菌屬等。一些真核生物,比如像酵母菌這樣的真菌亦屬兼性厭氧菌之列。此外,沙蠶等部分水生無脊椎動物的呼吸方式亦與兼性厭氧菌相同。.

新!!: 專性需氧微生物和兼性厭氧菌 · 查看更多 »

真菌

真菌即真菌界(学名:Fungi)生物的通称,又稱菌物界,是真核生物中的一大類群,包含酵母、黴菌之類的微生物,及最為人熟知的菇類。真菌自成一界,與植物、動物和原生生物相區別。真菌和其他三種生物最大不同之處在於,真菌的細胞有含幾丁質為主要成分的細胞壁,而植物的細胞壁主要是由纖維素組成。卵菌和黏菌、水黴菌等在構造上和真菌相似,但都不屬於真菌,而是屬於原生生物。研究真菌的學科稱為真菌學,通常被視為植物學的一個分支。但事實顯示,真菌和動物之間的關係要比和植物之間更加親近。 雖然真菌遍及全世界,但大部分的真菌不顯眼,因為它們體積小,而且它們會生活在土壤內、腐質上、以及與植物、動物或其他真菌共生。部分菇類及黴菌可能會在結成孢子時變得較顯眼。真菌在有機物質的分解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對養分的循環及交換有著基礎的作用。真菌從很久以前便被當做直接的食物來源(如菇類及松露)、麵包的膨鬆劑及發酵各種食品(如葡萄酒、啤酒及醬油)。1940年代後,真菌亦被用來製造抗生素,而現在,許多的酵素是由真菌所製造的,並運用在工業上。真菌亦被當做生物農藥,用來抑制雜草、植物疾病及害蟲。真菌中的許多物種會產生有的物質,稱為(如生物鹼和聚酮),對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有毒。一些物種的孢子含有精神藥物的成份,被用在娛樂及古代的宗教儀式上。真菌可以分解人造的物質及建物,並使人類及其他動物致病。因真菌病(如)或食物腐敗引起的作物損失會對人類的食物供給和區域經濟產生很大的影響。 真菌各門的物種之間不論是在生態、生物生命周期、及形態(從單細胞水生的壺菌到巨大的菇類)都有很巨大的差別。人類對真菌各門真正的生物多樣性了解得很少,預估約有150萬-500萬個物種,其中被正式分類的則只有約5%。自從18、19世紀,卡爾·林奈、克里斯蒂安·亨德里克·珀森及伊利阿斯·馬格努斯·弗里斯等人在分類學上有了開創性的研究成果之後,真菌便已依其形態(如孢子顏色或微觀構造等特徵)或依生理學給予分類。在分子遺傳學上的進展開啟了將DNA測序加入分類學的道路,這有時會挑戰傳統依形態及其他特徵分類的類群。最近十幾年來在系统发生学上的研究已幫助真菌界重新分類,共分為一個亞界、七個門、及十個亞門。.

新!!: 專性需氧微生物和真菌 · 查看更多 »

結核桿菌

結核桿菌,即結核分枝桿菌(學名: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專性需氧微生物,1882年德国微生物學家罗伯·柯霍在柏林宣告它是結核病的病原體。他憑着此發現獲得了19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新!!: 專性需氧微生物和結核桿菌 · 查看更多 »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氢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体中的酶,它是一类抗氧化剂,其作用是催化过氧化氢转化为水和氧气的反应。过氧化氢酶也是具有最高转换数(与底物反应速率)的酶之一;在酶達飽和的狀態下,一个过氧化氢酶分子每秒能将四千萬个过氧化氢分子转化为水和氧气。 过氧化氢酶是一个同源四聚体,每一个亚基含有超过500个氨基酸残基;并且每个亚基的活性位点都含有一个卟啉血红素基团,用于催化过氧化氢的反应。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接近7,最适温度则因物种而异。.

新!!: 專性需氧微生物和过氧化氢酶 · 查看更多 »

藻類

藻類,又稱作懸浮植物,包括數種不同類以光合作用產生能量的生物,其中有屬於真核細胞的藻類,也有屬於原核細胞的藻類。它們一般被認為是簡單的植物,並且一些藻類與比較高等的植物有關。雖然其他藻類看似從藍綠藻得到光合作用的能力,但是在演化上有獨立的分支。所有藻類缺乏真的根、莖、葉和其他可在高等植物上發現的組織構造。藻類與細菌和原生動物不同之處,是藻類產生能量的方式為光合自營。 藻類涵蓋了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界和植物界。原核生物界中的藻類有生活在無機動物中的原核綠藻。屬於原生生物界中的藻類有裸藻門、甲藻門(或稱渦鞭毛藻)、隱藻門、金黃藻門(包括矽藻等浮游藻)、紅藻門、綠藻門和褐藻門。而生殖構造複雜的輪藻門則屬於植物界。屬於大型藻者一般僅有紅藻門、綠藻門和褐藻門等為大型肉眼可顯而易見之固著性藻類。此類大型藻幾乎99%以上之種類棲息於海水環境中,故大型藻多以海藻稱之。另外,有些肉眼可見的固著性藍綠藻和少數之矽藻嚴格而言應該亦屬於大型藻的範圍。.

新!!: 專性需氧微生物和藻類 · 查看更多 »

酵母

酵母(拼音:中國大陆:jiàomǔ、台灣:xiàomǔ;台語:kànn-bó;注音:中國大陆:ㄐㄧㄠˋ ㄇㄨˇ、台灣:ㄒㄧㄠˋ ㄇㄨˇ;德文: Hefen;英文:Yeast)是非分类学术语,泛指能发酵糖類的各种单细胞真菌,不同的酵母菌在进化和分类地位上有异源性。酵母菌种类很多,已知的约有56属500多种。一些酵母菌能夠通過出芽的方式進行無性生殖,也可以通過形成孢子的形式進行有性生殖。酵母經常被用於酒精釀造或者麵包烘培行業。目前已知有1500多種酵母,大部分被分類到子囊菌門。酵母菌屬兼性厭氧菌。.

新!!: 專性需氧微生物和酵母 · 查看更多 »

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縮寫作 OXPHOS)是细胞的一种代谢途径,该过程在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内膜或原核生物的细胞膜上发生,使用其中的酶及氧化各类营养素所释放的能量来合成三磷酸腺苷(ATP)。虽然地球上的生物消耗的能源物质范围极广,为合成代谢直接提供能量的分子却几乎都是ATP。几乎所有的好氧性生物都以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作为制造ATP的主要过程。该途径如此普遍的原因可能是:与其他的代谢途径,特别是糖酵解之类的无氧发酵途径相比,它能更高效地释放能量。 氧化磷酸化期间,电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从电子供体转移到电子受体,例如氧。氧化还原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合成ATP。在真核生物中,这些氧化还原反应在一系列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复合体的参与下完成,而在原核生物中,这些蛋白质存在于细胞膜间隙中。这一串蛋白质称为电子传递链。真核生物包含五种主要的蛋白质复合体,而原核生物中存在许多不同的酶,以便利用各种电子供体和受体。 在“电子传递”过程中,质子被电子流过电子传递链所释放的能量泵出线粒体内膜。这会以pH梯度和跨膜电势差的形式产生势能。储存的能量通过让质子顺梯度跨膜内流,由称为ATP合酶的大型酶所使用;这个过程称为化学渗透。这种酶在磷酸化反应过程中就像一台机械马达,酶的一部分在质子流的驱动下不停旋转,将二磷酸腺苷(ADP)合成为三磷酸腺苷。 虽然氧化磷酸化是新陈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却会产生活性氧如超氧化物和过氧化氢,使自由基扩散开来,破坏细胞及造成病变,还有可能导致老化。该代谢途径中的酶也是许多药物和毒物所抑制的目标。.

新!!: 專性需氧微生物和氧化磷酸化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好氧細菌專性需氧菌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