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宫内省

指数 宫内省

宮內省()是日本曾經設置的政府部會,主要掌管天皇、皇室及皇宮事務,存在於律令制時代、大日本帝國時期,1947年改制為宮內府,1949年再度改制為今天的宮内厅。.

58 关系: 古代史大宝令大藏省大正大日本帝国天皇太政官外交官外務大臣 (日本)子爵宫内厅宮內大臣少将岩倉具視岩波書店中央公論新社中宮職中將东京大学伊藤博文伯爵從六位下御璽律令制內務省公卿公爵皇族男爵華族親任官香淳皇后警視總監貞明皇后財務大臣采女司陵墓陆军李王職松平容保松平恒雄松平春嶽正七位上正三位正五位下正八位上正四位法務大臣明仁...明治昭和文部大臣文部省日本古代职官日本天皇日本皇室总理 扩展索引 (8 更多) »

古代史

古代世界,或者古代史一詞,用法相當模糊。.

新!!: 宫内省和古代史 · 查看更多 »

大宝令

《大宝令 》又稱為《大寶律令》(日文:たいほうりつりょう)日本古代的基本法典,701年(日本大宝元年)制定,包括律六卷,令十一卷,由藤原不比等纂,將日本至7世紀以來《近江令》、《天武令》等等制度與法規修正補訂成完備的法典。奠定日本做為一個中央集權國家的法治基礎,也是大化革新施行成功的重要註腳,直到757年(日本天平胜宝九年、天平宝字元年)《養老律令》頒行前,一直是國家基本法。現已不存。 所謂「律」,是關於刑罰的規定,相當於現在的刑法;「令」,是關於官制和其他行政上的規定,相當於現在的行政法、民法、訴訟法等等綜合體。 Category:日本古代法律 Category:日本漢文典籍 Category:日本律令制 Category:飛鳥時代典籍.

新!!: 宫内省和大宝令 · 查看更多 »

大藏省

大藏省()是日本過往的最高財政機關,成立於明治維新時期、至2001年隨著中央省廳再編而解散,為現今財務省之前身。.

新!!: 宫内省和大藏省 · 查看更多 »

大正

大正()是日本大正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使用時間從1912年7月30日至1926年12月25日止。承續年號為明治,接續年號為昭和。.

新!!: 宫内省和大正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国

大日本帝國(;中文又譯為日本帝國)是日本在1936年至1947年間所使用的國號,在法律使用上最早出現於1889年公佈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在1936年後才成為日本官方文件上的通用國號。現在「大日本帝國」一詞主要是指日本在1868年江户时代結束至1947年新憲法施行之間的歷史時期。 日本經過王政復古大號令及戊辰戰爭後,政治權力從武家(幕府)重回天皇手中,開始了明治維新現代化進程。《大日本帝國憲法》於1889年發布,至1890年11月29日召集了第1回帝國議會。由明治時代開始,日本積極向外擴展勢力範圍,國力逐漸壯大,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位於東方世界的列强。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日本曾经在中国的五个城市中开辟过专管租界,有天津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庆日租界和汉口日租界。1902年1月30日,日本與英國結成同盟,雙方的友好關係一直延续到1923年盟約失效。二十世紀初,加藤高明内閣於1925年3月公佈《普通选举法》,同年4月22日為抑制國內共產主義運動,公佈了《治安维持法》,於5月12日起施行。《普通选举法》在1928年2月20日舉行的第16回眾議院議員總選舉得到實行,自加藤高明以后的六代内阁皆为众议院多数党交替组成的政党内阁,由立憲政友會及立憲民政黨两大政党轮替执政,開始了「宪政之常道」的惯例。 1930年代中期後,自1912年第一次護憲運動以來的政黨政治日漸衰落。早年军部興起法西斯主義,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後,军部便乘機制造了一连串政变。1936年,日本爆发二二六政变事件,事後军部扶植了傀儡广田弘毅内阁掌政,广田弘毅按军部的意思改组政府,规定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必须由中将以上的现役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傀儡。日本自始确立了其军国体制,統制派與大政翼贊會掌控了政治權力。1936年11月与納粹德國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意大利加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向中國宣戰。1940年9月27日,大政翼贊會促成了《三国同盟条约》的簽定,日本成為軸心國成員之一。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與了太平洋戰爭。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向同盟国投降,成為軸心國陣營最後一個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这也意味着大日本帝国已名存实亡。隨後同盟國實施軍事占領,同時修改憲法與改造政治制度。1947年《日本國憲法》頒布後,日本官方不再以此為正式國號。1951年9月8日,《三藩市和約》簽定,日本才结束长达七年的盟军占领时期,并恢复正常国家地位。 這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大日本帝國自1868年明治天皇发表《五条御誓文》至1947年修改憲法為止,存在79年,帝国的疆域在1942年达到最盛,控制着大约7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億多的人口,这大約相当于当时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六。期間,大日本帝國在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达到很高的水平,自明治維新主張脫離亞洲開始的國力提昇,使日本很早就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日本經歷迅速現代化,出現空前的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對後世的發展有着深遠影響。這段時期的日本積極進行軍事擴張,先後經歷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戰爭,以及兩次世界大戰,塑造了近現代東亞的政治局勢,戰爭同時為世界各國遺留不少歷史爭端,至今仍未能平息。.

新!!: 宫内省和大日本帝国 · 查看更多 »

天皇

天皇()是日本的君主,以其為首的日本皇室則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皇室。在明治維新至1947年為止而施行的《大日本帝國憲法》中,明定其為國家元首;之後接續施行至今的《日本國憲法》中則被定義為「日本國以及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為有名無實的虛位元首。 天皇的族系號稱「萬世一系」,從首任的神武天皇以來一脈相傳,並不像中国、朝鮮、越南等周邊國家经历過改朝换代,這是由於天皇在歷史上能掌握實權的時間很短,所以反而能避過戰亂,使皇室更加長壽。由於天皇與整個皇室在古代被認為是超乎於普通人的存在,因此時至今日都是沒有姓氏的(历史学研究上称其为天皇氏或天皇家)。而在神道教傳統中,天皇被認為是天照大神後裔,故具有「神性」;但二戰後,昭和天皇發表《人間宣言》,完全放棄天皇在過往被賦予的神性。 通常,現任天皇會被稱為「今上天皇」,敬稱「陛下」。當天皇退位,他會被稱為「太上天皇」(簡稱上皇);倘若天皇退位後出家,他會被稱為「太上法皇」(簡稱法皇);如果天皇駕崩,他會先被稱為「大行天皇」,之後再正式諱稱為「[在位時年號]天皇」(例如明治天皇)。 現任天皇(今上天皇;第125任)為明仁,是昭和天皇的長子,年号平成,於1989年1月7日即位。.

新!!: 宫内省和天皇 · 查看更多 »

太政官

太政官是日本舊設的機關,始於大寶律令及終於內閣制的施統行。太政官是一個理立法、行政、司法與及管轄八省百官的機關,相當於中國隋唐的尚書省,或元明的中書省,自大寶律令律令施行後,就是朝廷中最上位的機關。太政官與神祇官合稱二官,地位比神祇官為高。太政官有幾個別稱,分別是尚書省、鸞台、蘭省、乾政官。太政官自從平安時代中後期,攝政與關白的出現,已經是一個有名無實的機關直至明治時代短暫的中興。.

新!!: 宫内省和太政官 · 查看更多 »

外交官

外交官是一个国家派往他国办理外交事务的人员。外交官的任务是代表他的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双边或多边谈判。外交官有临时性的、只为商讨一件特定事务而到他国去的,也有在另一个国家常驻的。常驻外交官的办公地一般是一个大使馆或一个领事馆。常驻外交官往往还有为本国公民提供服务或管理本国公民事务的任务。往往也有外交官在他国从事间谍或其他情报工作,这种行動一般視為对駐在国不友好的做法。 按照1961年4月18日签署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外交官在他国享受豁免权,其所在的国家不允许将外交官加以逮捕、扣留或审问,若該外交官有犯罪等行為,僅能將其驅逐出境。外交官在进出国界时不受海关搜查,也不必交关税,並於其驻在地享有治外法权。 当两国因宣战或其他原因断绝外交关系时,或驻在国的局势紧张、无法保障外交官的安全时,外交官通常會撤離。 两个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恶化时,召回驻他国的首席外交官(大使)、驅逐駐在國的外交官或者降低外交等级,一般而言是代表一种对他国表示非常不满的姿态。最嚴重時則會斷交。.

新!!: 宫内省和外交官 · 查看更多 »

外務大臣 (日本)

外務大臣是主管日本外務省的國務大臣,是內閣中最重要的職位之一,一般由執政黨內的實力派國會議員擔任。如果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有事、出訪或生病,在沒有副首相的情況下,往往會指定外務大臣代理首相職務。日本歷史上,許多曾經擔任過外務大臣的議員後來都成為首相。 外務大臣的職權有:.

新!!: 宫内省和外務大臣 (日本) · 查看更多 »

子爵

子爵是中國古代爵位名,一些鄰近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歐洲中世紀以後,在中文裡也用“子爵”來翻譯歐洲貴族爵位中相應等級的稱號(例如英語Viscount、法語Vicomte等,和相似的德語Burggraf、荷蘭語Burggraaf等)。.

新!!: 宫内省和子爵 · 查看更多 »

宫内厅

宮內廳(、Imperial Household Agency)是日本政府中掌管天皇、皇室及皇宮事務的機構,其前身為「宮內省」與「宮內府」。 宮內廳除了負責與皇室有關的國家事務外,還有協助天皇接見外國使節與舉行儀式相關事務;保管御璽、國璽也是宮內廳的職責。 宮內廳過去是舊總理府的外局,但現在非內閣府的外局(內閣府設置法第49條),而是內閣府下的獨立機關(內閣府設置法48條)。官報上會列在內閣府的「外局」第一位。.

新!!: 宫内省和宫内厅 · 查看更多 »

宮內大臣

宮內大臣可能指:.

新!!: 宫内省和宮內大臣 · 查看更多 »

少将

少將是軍隊的軍階,中将以下准將或上校或大校以上的一階,在沒有准將的國家中,少將為將官最初階。在有准將的國家中,准将是将官中最低階,少将則是兩顆星。根據國家不同,少將為將官中的第三階或第四階。中文裡的少將一詞是來自於日本軍制,日本軍制中的少將來自日本古代官職。當代日本自衛隊中的少將稱作「將補」。在北約軍隊中,相當於OF-7。 在中华民国,少將是將級最初階,肩、領章為一星,由上校所升任。他们在軍中通常擔任各司令部的副司令、國防部各下屬單位的高階主官(主管)、軍團副指揮官,地區指揮官、指揮部指揮官、旅長、軍醫院院長和軍校校長等一職。.

新!!: 宫内省和少将 · 查看更多 »

岩倉具視

岩倉具視()是日本政治家,对日本皇室有很大的影响力,也影响明治维新的发展。.

新!!: 宫内省和岩倉具視 · 查看更多 »

岩波書店

株式會社岩波書店是一家日本出版社,以學術研究及佛學書籍的出版起家。書店總部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隔鄰是一橋出版集團(一ツ橋グループ)的小學館與集英社。公司標誌取材自法國畫家讓-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的畫作《播種者》。 該書店以往的薪資水準為日本出版業界公認最高,但現在只與中堅水準的出版社相近。.

新!!: 宫内省和岩波書店 · 查看更多 »

中央公論新社

中央公論新社(),簡稱「中公」,是日本的著名出版社。.

新!!: 宫内省和中央公論新社 · 查看更多 »

中宮職

中宮職,又稱后--宮職,是日本律令制中,中務省轄下的家政機關,專司與服侍后妃的相關事務。中宮職原本是為了所有--妃而開設的機構,後來分別為了皇后、皇太后與太皇太后而各自創設皇后宮職、皇太后宮職與太皇太后宮職,而原本的中宮職則轉成專屬中宮的機構。.

新!!: 宫内省和中宮職 · 查看更多 »

中將

中將是許多國家軍隊中的職銜,介於少將和上將之間。這個職銜的來源可追溯至中世紀中,在戰場上接受上將的命令,再傳達下去的那個人。中文里的中将一词是来自于日本军制,日本军制中的中将来自于日本古代官职。 在美國等國,陸軍、空軍及陸戰隊的中将称为Lieutenant General,海军中将称为Vice Admiral;英国空军中将则特称为Air Marshal。 在中華民國國軍、中国人民解放军、俄羅斯聯邦軍及英国皇家海军(2001年后改为3星)等国中将的军衔标志为两颗星,在美国军队及韩国國軍、德國聯邦國防軍及日本自衛隊等受美军影响较深的軍隊中,中将級別的军衔标志通常為三颗星,而法国军队及其他前法属殖民地国家,中将军衔标志为四颗星。 中華民國國軍中将主要主要担任军长的职务,以及區域指揮官、司令官等。德國聯邦國防軍除了一般中將外,尚存在有「軍醫中將」此一特定軍銜名稱(陸、空軍軍醫中將稱Generaloberstabsarzt,海軍軍醫中將稱Admiraloberstabsarzt)。 在美國建國初期,中將為美國陸軍的最高軍銜。因為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生前所擔任的最高軍銜就是中將。.

新!!: 宫内省和中將 · 查看更多 »

东京大学

東京大學(;英語譯名:The University of Tokyo),简称東大(),是日本第一所以現代學制成立的綜合大學,其前身是幕末時期創辦的與。1877年改制大学後使用現名,但1886年更名為「帝國大學」,1897年再更名為「東京帝國大學」,至1947年復用現名。2004年4月1日起依據《国立大学法人法》改制,以國立大學法人形式運作。.

新!!: 宫内省和东京大学 · 查看更多 »

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日本近代政治家,首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明治维新元老,中日甲午战争策划者,日本首任朝鲜统监府统监。1909年10月26日,在哈尔滨火车站被安重根击毙。.

新!!: 宫内省和伊藤博文 · 查看更多 »

伯爵

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鄰近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歐洲中世紀以後,在中文裏也用“伯爵”來翻译歐洲貴族爵位或國君的相應等級的称号(例如法國Comte、英國Earl、德國Graf、北歐Jarl等)。.

新!!: 宫内省和伯爵 · 查看更多 »

從六位下

#重定向 從六位.

新!!: 宫内省和從六位下 · 查看更多 »

御璽

没有描述。

新!!: 宫内省和御璽 · 查看更多 »

律令制

律令制,又稱律令體制,是東亞古代中央集權的統治制度,源於中國後來傳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儒家文化圈地區山内昌之・古田博司。實行律令制的國家又稱律令国家菊池秀明p8 (日中歷史共同研究報告書 p153)。.

新!!: 宫内省和律令制 · 查看更多 »

內務省

内務省是日本在1873年11月10日設置、1947年12月31日廢止的中央官廳,其職掌是地方行政和财政、警察、土木工程、衛生等等國内行政。从一开始就反映了初代内务卿大久保利通的思想,在行政事务的框架下, 对公众的社会活动进行监控是一项挑战。.

新!!: 宫内省和內務省 · 查看更多 »

公卿

公卿是指公家和基於日本律令規定的太政官當中之最高幹部職位,即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大納言、中納言、参議(或從三位以上(非参議))等高官(總稱議政官)。平安時代起稱為公卿。.

新!!: 宫内省和公卿 · 查看更多 »

公爵

公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鄰近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在中文裏用“公爵”來翻译歐洲中世纪貴族等级系统中相應等級的称号(例如英語Duke、德語Herzog、法語Duc等)。.

新!!: 宫内省和公爵 · 查看更多 »

皇族

皇族是指皇帝的親屬,即皇室成員,定義隨著時代、地域有所不同。如君主為國王則稱為王族。.

新!!: 宫内省和皇族 · 查看更多 »

男爵

男爵,依據《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之一,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漢字文化圈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歐洲中世紀以後,在中文裏也用“男爵”來翻译歐洲貴族爵位中相應等級的称号(例如英格蘭、西班牙等國的Baron(女爵和男爵夫人皆稱為Baroness)、意大利的Barone、蘇格蘭的Lord of Parliament、德國的Freiherr等)。.

新!!: 宫内省和男爵 · 查看更多 »

華族

華族可以指:.

新!!: 宫内省和華族 · 查看更多 »

親任官

親任官是大日本帝國憲法下的官僚階級之一。明治憲法下的官僚制度的最高位置、由日本天皇經親任式任命。必須使用閣下這一敬稱。 現在日本國憲法下,内閣總理大臣與最高裁判所長官亦是經親任式由天皇任命。隨著同憲法的施行,親任官・勅任官的區分被廢除,現在不存在「親任官」的官職。.

新!!: 宫内省和親任官 · 查看更多 »

香淳皇后

香淳皇后(;),名良子(),是日本昭和天皇的皇后,也是今上天皇明仁之母。為日本最後一位皇族出身的皇后與皇太后。 香淳皇后是皇族久邇宮親王家出身,生父是久邇宮邦彥王,生母是島津家出身的邦彥王妃俔子。昭和天皇即位之前,她的頭銜是良子女王。昭和天皇繼位後被封為皇后。.

新!!: 宫内省和香淳皇后 · 查看更多 »

警視總監

警視總監是依據日本《警察法》所制定的警察階級,為9階級中的最高位置,相當於自衛隊的幕僚長(上將),是警視廳的首長,只有1人。.

新!!: 宫内省和警視總監 · 查看更多 »

貞明皇后

貞明皇后可以指:.

新!!: 宫内省和貞明皇后 · 查看更多 »

財務大臣

財務大臣是日本財務省的最高長官,同時具有國務大臣身分,為日本內閣中最重要的職位之一。其職位可追溯至太政官制下的「大藏卿」,日本成立內閣後改為大藏大臣,為大藏省的最高長官,至大藏省改組為財務省後又改為現在的職稱。歷史上許多曾經擔任過大藏大臣或財務大臣的國會議員,後來都成為日本首相。.

新!!: 宫内省和財務大臣 · 查看更多 »

部是政府機構的一種,在現代通常是指政府中第一級的行政部門,如教育部、財政部等,其中文用法來自於中國古代的「六部」。部之最高首長稱為部長。.

新!!: 宫内省和部 · 查看更多 »

采女司

#重定向 采女.

新!!: 宫内省和采女司 · 查看更多 »

陵墓

陵墓,或稱陵園,古代是指皇帝的墳墓,今日是指王公貴族、國家領袖、民族英雄、偉人,或現代著名人物的墓地建築。古代安葬(入土為安方為安葬,不入土存放在地上者為厝)名稱分別,帝為陵、聖人為林、王侯將相為塚、士大夫為墓、平民百姓為墳。 陵墓一般規模宏大,建築華美。.

新!!: 宫内省和陵墓 · 查看更多 »

陆军

軍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一個軍種,主要在陸地上作戰,故也叫地面部隊。現代陸軍有多個兵科,包括步兵、裝甲兵、炮兵、航空兵、工兵、通訊兵、運輸等等,是目前世界上人數最多的軍種。 在冷兵器時代,陸軍主要以刀、劍、斧、矛、弓、弩等作為戰鬥工具。而到了現代,陸軍兵器則有槍械、火炮、飛彈、戰車、直昇機等類別,可謂多不勝數。.

新!!: 宫内省和陆军 · 查看更多 »

李王職

李王職,是朝鮮日治時期至盟军托管朝鲜时期期間(1911-1947),由日本宮內省管理李王家事務的職位,設於京城府,受朝鮮總督府監督。.

新!!: 宫内省和李王職 · 查看更多 »

松平容保

松平容保(;),是日本江戶時代會津藩第九代藩主,曾任京都守護職。官稱肥後守。號佑堂、芳山。幼名銈之允(けいのすけ) 松平容保是美濃國主之六子,母親為側室古森氏。與兄長德川慶勝、德川茂德、弟弟四人並稱為「」(高須松平氏為德川御三家之一尾張家的分支)。.

新!!: 宫内省和松平容保 · 查看更多 »

松平恒雄

松平恒雄(),日本外交家和政治家。歴任外務次官、駐英大使、駐美大使、宮内大臣、第一代参議院議長(国会议长)。.

新!!: 宫内省和松平恒雄 · 查看更多 »

松平春嶽

松平春嶽(),又名松平慶永,日本江戶時代後期的大名,第16代越前福井藩主。明治時期的政治家。諱慶永,號春嶽,係田安德川家第3代當主德川齊匡的八子、的養子。第12代幕府將軍德川家慶的堂兄弟。 由於為政清明,所以與宇和島藩第8代藩主伊達宗城、土佐藩第14代藩主山內豐信、薩摩藩第11代藩主島津齊彬並稱為「」。.

新!!: 宫内省和松平春嶽 · 查看更多 »

正七位上

#重定向 正七位.

新!!: 宫内省和正七位上 · 查看更多 »

正三位

正三位為日本品秩與神階的一種,位於從二位之下從三位之上。.

新!!: 宫内省和正三位 · 查看更多 »

正五位下

#重定向 正五位.

新!!: 宫内省和正五位下 · 查看更多 »

正八位上

#重定向 正八位.

新!!: 宫内省和正八位上 · 查看更多 »

正四位

正四位為日本品秩與神階的一種,位於從三位之下從四位之上,勳等上相當於勳三等,追贈時則稱為贈正四位。.

新!!: 宫内省和正四位 · 查看更多 »

法務大臣

法務大臣,主管日本法務省的國務大臣,一般簡稱「法相」。 法務省雖僅次於總務省,但法務大臣一職被認為是日本內閣閣僚中份量較輕的職位,常安排參議院議員、女性、民間人士出任,甚至數次由內閣總理大臣短暫兼任。戰後,曾擔任法務大臣的人士中,沒有一人能成為內閣總理大臣。.

新!!: 宫内省和法務大臣 · 查看更多 »

明仁

明仁(;)是日本第125任天皇,為現任之天皇(今上天皇)。1989年1月7日即位,年號為平成。其為昭和天皇與香淳皇后的長子,出生時稱號繼宮(),御印為「榮」(,「榮」是桐的別稱)。.

新!!: 宫内省和明仁 · 查看更多 »

明治

明治是日本明治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時間為1868年10月23日(旧历9月8日)至1912年7月30日。.

新!!: 宫内省和明治 · 查看更多 »

昭和

昭和是日本昭和天皇在位時所使用的年号,使用時間為1926年12月25日至1989年1月7日,是日本各年号中使用時間最長的,合共64年;但由於開始時是年底、終結時是年初,所以若嚴格計算,則為62年又13日。.

新!!: 宫内省和昭和 · 查看更多 »

文部大臣

#重定向 文部科學大臣.

新!!: 宫内省和文部大臣 · 查看更多 »

文部省

文部省(もんぶしょう、Ministry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Culture)是曾經存在的日本中央省廳之一,管轄教育、文化、學術等。2001年(平成13年)的中央省廳再編之時,和科學技術廳統合成文部科學省。.

新!!: 宫内省和文部省 · 查看更多 »

日本古代职官

日本古代职官是指日本前近代、律令制廢止之前的統治機構。.

新!!: 宫内省和日本古代职官 · 查看更多 »

日本天皇

#重定向 天皇.

新!!: 宫内省和日本天皇 · 查看更多 »

日本皇室

日本皇室()包括天皇及皇族,具體的構成包括天皇與組成的「內廷」、與其他男性皇族及其家庭組成的數個宮家。皇室成員没有姓氏,無选举权,不受日本的户籍法律管理,而有专门的《皇室典範》規範皇室的運作。.

新!!: 宫内省和日本皇室 · 查看更多 »

总理

总理(英語對應詞:Premier / Prime Minister /Chief Chancellor等)是指一个國家或地區的行政首長,负责統領政府的行政工作,可通用于君主制或共和制國體。现代多数实行议会制、雙首長制、君主制以及其他虚位元首制度的国家都有总理或类似的政府首脑职位,但在一些總統制國家(例如美国),國家元首兼任政府首腦,賦有總理的職責,因此無須另設政府首脑官職。在漢語中會分為「首相」與「總理」,但其他语言中較少严格区分的对应,汉语中的首相一詞,意即位居第一的大臣,因此一般只用在君主制國家的政府首腦之稱,例如英国首相,但根据习惯用法有很多例外。各国政府首脑在中文裡的称呼更多是根据传统译法而定,有时更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君主立憲制下的泰国首相在漢語裡经常被称为「泰國總理」;同样君主立憲制下的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在日语中可以直接從全稱擷取為「总理」,或根據其義-總大臣-稱為「首相」,而在漢語圈較常使用後者(君主立憲制下的政府首腦)。总理与首相两者均可用閣揆一詞泛指,此用法來自中國古代將宰相別稱為「首揆」,明代也將內閣首輔稱為首揆,《明史·宰辅年表一》:“诸辅之中,尤以首揆为重。” 需要注意的是,加拿大、澳洲、新西蘭等英联邦国家,在英语中这些西敏制国家的政府首长,头衔和英国一样,稱為“第一大臣”(Prime Minister),並且共戴同一個君主,但事實上會由英王委派總督代表君王行使國家元首職務,因此實際政府首腦稱「總理」而非「首相」,是相對總督而來,而不是相對君主。 另外實施議會內閣制的區域政府首腦也可以译为“總理”(例如魁北克總理、昆士蘭總理等),但一般“州總理”、“州长”、“省长”或“首席部长”的用法更普遍,实际译法依照习惯而定。.

新!!: 宫内省和总理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