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室內空氣品質

指数 室內空氣品質

室內空氣品質(IAQ)是指建筑物及建筑物內以及附近的空氣品質,這會影響在建築物內生活人們的健康及舒適。 室內空氣品質會受氣體(特別是一氧化碳、氡、挥发性有机物)、懸浮粒子、微生物(黴菌、细菌)或是其他會影響健康情形的物質所影響。主要提昇室內空氣品質的主要方式是生成源的控制、過濾、再配合通風來稀釋污染物質。住宅單位可以通過定期清潔地毯來進一步提高室內空氣質量。 室內空氣品質的確認需要收集空氣樣本、監控人們暴露在污染原中的情形、收集建築表面的樣本、並針對建築物內的空氣流動建立電腦模型。 室內空氣品質是室內環境品質(IEQ)的一部份,室內環境品質除了空氣品質外,也包括室內生活的其他生理或是心理層面議題(例如照明、視覺品質、聲音以及溫度的舒適性)。 是這些國家的主要健康危害之一。開發中國家的主要室內污染源是為了取暖或是烹調燃燒的生物质(木材、焦炭、糞或作物殘渣)。因此造成人們 高度暴露在污染物中,也使得2000年有一百五十萬至二百萬人死亡.

14 关系: 室內空氣污染一氧化碳建筑物微生物空氣污染綠色建築细菌環境資源管理生物质黴菌通風挥发性有机物懸浮粒子

室內空氣污染

室內空氣污染,是指在密閉空間中分佈著對人體健康有影響的有害物質。一般常見室內空氣污染來源可能包括抽菸、燃香、食物烹食、使用不同類型燃料支暖爐與火爐、清洗頻率不足的空調系統及冷暖氣、裝修工程、傢俱與裝潢所使用的材質、塑膠物質、噴霧型的殺蟲劑與清潔劑、芳香劑、油漆、地毯、影印機等。 室內空氣污染可能引發的人體傷害有:免疫系統損害導致的各種癌症、喉嚨乾燥、鼻部刺癢、喉痛、咽及氣管灼熱感、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臟血管病變、發育障礙、生殖毒性等。常見的室內空氣污染物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二氧化氮、甲醛、石棉及揮發性有機物等。當出現這種情況,可以適用空氣過濾產品控制空氣品質,或是種植盆栽,利用植物葉面呼吸作用的方式來吸收污染粒子。.

新!!: 室內空氣品質和室內空氣污染 · 查看更多 »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分子式CO,是無色、無嗅、無味的无机化合物氣體,比空氣略輕。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但易溶于氨水。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 一氧化碳是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也可以作为燃料使用,煤和水在高温下可以生成水煤气(一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合物)。有些現代技術,如煉鐵,還是會產生副產品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可用作身體自然調節炎症反應的三種氣體之一(其他兩種是一氧化氮和硫化氫)。 由于一氧化碳与体内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3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较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慢3600倍,当一氧化碳浓度在空气中达到35ppm,就会对人体产生损害,會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又称煤气中毒)。 雖然一氧化碳有毒,但動物代謝亦會產生少量一氧化碳,並認為有一些正常的生理功能。.

新!!: 室內空氣品質和一氧化碳 · 查看更多 »

建筑物

建筑物一般指人们或为了其可观赏之形象、或为了其可使用之空间的,相对于地面固定且有一定存在时间的人造物。它是建筑学或建筑设计研究的对象。汉语中,建筑物和建筑学都有时会被简称为“建筑”,从而引起某种程度的混淆。 一般情况下,建筑物建造出来的目的既侧重于得到人可以活动的建筑空间——建筑物内部的空间(现代主义建筑非常强调这点)或/和建筑物外部之间围合而成的空间(比如城市中的市民广场);也侧重于获得建筑形象——建筑物的外部形象(如纪念碑)或/和建筑物的内部形象(如教堂)。这其中,重在获得可使用的内部空间和/或可观赏的外部形象的建筑物往往是多数。那些并不重在获取内部空间也不重在获得外部形象,而是重在行使除前所述外的其它特定作用的人造物,则可能被称作“构筑物”或“构造物”,比如水坝、电线铁塔等。而有些则可能介于“建筑物”和“构筑物”之间,比如电视塔,一方面它重在电视信号的发射、一方面它也比较被人们重视于展示其外部形象。 人類藉著興建各種建築群,提供社會運作的空間或機能需求。它们往往都具备人能居住、宗教、商业、生产等活动的稳定空间,是人造自然的主体。.

新!!: 室內空氣品質和建筑物 · 查看更多 »

微生物

微生物通常是所有难以用肉眼直接看到或看不清楚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藻类等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也包括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无完整细胞结构的微生物。一般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研究。微生物个体微小(直径小于0.1毫米),种类繁多(99%都是未知品種,且不斷增加),之於生態圈卻非常重要(能量來源與物質循環利用),是地球最多的生命形式,可以佔據上所有生物(這裡包含植物、海草等)總重量的一半之多,与人类日常生活、健康关系密切。微生物应用领域日益拓展,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环保等领域。.

新!!: 室內空氣品質和微生物 · 查看更多 »

空氣污染

-- 空氣污染(或大氣污染)指一些危害人體健康及周邊環境的物質對大氣層所造成的污染。這些物質可能是氣體、固体或液体懸浮物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呼吸的空氣,由多種化學物質組成,最普遍的元素是氮,其次是氧,然後是其他氣體。每種氣體的成份並不是固定的,會有輕微的轉變,當轉變出來的物質過多時,我們就會視它為空氣污染。如果空氣中的污染物數量少的話,對人體和環境的影響會比較輕微,但當這些污染物增加至危險的水平,我們就要想辦法把他們從空氣裡消除。 空氣污染主要可以分為化學污染和生物污染兩部份。也有人把噪音、熱量、輻射和光的污染歸入空氣污染的類別裡。 2008年,布莱克史密斯研究所在世界污染最严重地区报告中将室内空气污染和城市空气质量被列为世界最严重的有毒污染问题。根据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12年空气污染导致全球700万人死亡。.

新!!: 室內空氣品質和空氣污染 · 查看更多 »

綠色建築

綠色建築或綠建築(Green Building),是指本身及其使用過程在生命週期中,如選址、設計、建設、營運、維護、翻新、拆除等各階段皆達成環境友善與資源有效運用的一種建築。換言之,綠色建築在設計上試圖從人造建築與自然環境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這需要設計團隊、建築師、工程師以及客戶在專案的各階段中緊密合作。而綠色建築的實作擴充並補足古典建築設計對於經濟效益、實用性、耐用度以及舒適度方面的不足。 相近觀念為自然建築,是指正常用於較小的比例,並偏向集中於使用當地所可取用的材料。其他常見的用詞包括了永續設計及綠色建築物。 現代的綠色建築已經不止單純的建築,也包括建築材料以及建築方式等,綠色建築與電梯也存在關聯。.

新!!: 室內空氣品質和綠色建築 · 查看更多 »

细菌

細菌(学名: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於細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5×1030個。細菌的個體非常小,目前已知最小的細菌只有0.2微米長,因此大多--能在顯微鏡下看到它們;而世界上最大的細菌可以用肉眼直接看見,有0.2-0.6毫米大,是一種叫納米比亞嗜硫珠菌的細菌。細菌一般是單細胞,細胞結構簡單,缺乏細胞核以及膜狀胞器,例如粒線體和葉綠體。基於這些特徵,細菌屬於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中還有另一類生物稱做古細菌,是科學家依據演化關係而另闢的類別。為了區別,本類生物也被稱做真細菌(Eubacteria)。古細菌與真細菌在生活環境、營養方式以及遺傳上有所不同。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以及螺旋狀。 細菌廣泛分佈於土壤和水中,或著與其他生物共生。人體身上也帶有相當多的細菌。據估計,人體內及表皮上的細菌細胞總數約是人體細胞總數的十倍。此外,也有部分種類分布在極端的環境中,例如溫泉,甚至是放射性廢棄物中,它們被歸類為嗜極生物,其中最著名的種類之一是海棲熱袍菌,科學家是在意大利的一座海底火山中發現這種細菌的。甚至在太空梭上也能生長。然而,細菌種類是如此多,科學家研究過並命名的種類只佔其中的小部份。細菌域下所有門中,只有約一半能在實驗室培養的種類。 細菌的營養方式有自养及异养,其中异养的腐生細菌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分解者,使碳循環能順利進行。部分細菌會進行固氮作用,使氮元素得以轉換為生物能利用的形式。細菌也對人類活動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細菌是許多疾病的病原體,包括肺結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等疾病都是由細菌所引發。然而,人類也時常利用細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釀的製作、部分抗生素的製造、廢水的處理等,都與細菌有關。在生物科技領域中,細菌有也著廣泛的運用。 總的來說,這世界上約有5×1030 隻細菌。其生物量遠大於世界上所有動植物體內細胞數量的總和。細菌還在營養素循環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像是微生物造成的腐敗作用,就與氮循環相關。而在海底火山和在冷泉中,細菌則是靠硫化氫和甲烷來產生能量。2013年3月17日,研究者在深約11公里的馬里亞納海溝中發現了細菌。其他研究則指出,在美國西北邊離岸2600米的海床下580米深處,仍有許多的微生物根據這些研究人員的說法:「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他們,他們的適應力遠比你想像的還要強,可以在任何地方存活。.

新!!: 室內空氣品質和细菌 · 查看更多 »

環境資源管理

境資源管理,是指人類社會與生態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影響評估管理;相對的是以應用科學與工程之方法來改善環境的環境工程學。而環境資源管理的目的是確保生態系統以得到保護和維持,以環境資訊與環境管理層面作為基礎,將環境管理與自然資源之間互相影響,同時考量環境層面、經濟層面及自然層面三方面的平衡發展理念,作為環境與自然資源管理領域之發展重點。.

新!!: 室內空氣品質和環境資源管理 · 查看更多 »

生物质

生物質 (Biomass)是指能夠當做燃料或者工業原料,活著或剛死去的有機物。生物質能最常見於種植植物所製造的生質燃料,或者用來生產纖維、化學製品和熱能的動物或植物。也包括以生物可降解的廢棄物(Biodegradable waste)製造的燃料。但那些已經變質成為煤炭或石油等的有機物質除外。 許多的植物都被用來生產生物質能,包括了芒草、柳枝稷、麻、玉米、楊屬、柳樹、甘蔗和棕櫚樹。。一些特定採用的植物通常都不是非常重要的終端產品,但卻會影響原料的處理過程。因為對能源的需求持續增長,生物質能的工業也隨著水漲船高。 雖然化石燃料原本為古老的生化質能,但是因為所含的碳已經離開碳循環太久了,所以並不被認為是種生物質能。燃燒化石燃料會排放二氧化碳至大氣中。 像是一些最近剛發展出來的生物質能製造的塑膠可以在海水中降解,生產方式也和一般化石製造塑膠相同,而且相較之下生產成本還更便宜,也符合大部分的最低品質標準。但使用壽命比一般的耐水塑膠還要短。.

新!!: 室內空氣品質和生物质 · 查看更多 »

黴菌

菌是非分類學名詞,是對菌絲體發達,而又不產生大型肉質子實體的絲狀真菌的俗稱。 黴菌的菌絲呈長管、分枝狀,無橫隔壁,具多個細胞核,並會聚成菌絲體。黴菌常用孢子的顏色來稱呼,如黑黴菌、紅黴菌或青黴菌。.

新!!: 室內空氣品質和黴菌 · 查看更多 »

通風

建築通風(building ventilation)是指建築物內部與外部的空氣交換、混合的過程與現象,為影響室內空氣品質的最主要因素。通风系统按照使用场所可分为工业通风和居住通风两种,工业通风需要满足OSHA的规定,居住通风需要满足规范ASHRAE 62.1的要求。 通風可依其驅動力來源區分為自然通風(natural ventilation)與機械通風(mechanical ventilation)。自然通風是依靠建築物內外的氣壓差異或溫度差異所造成的空氣流動;機械通風又稱為強制通風(forced ventilation),利用通風機械(風扇、送風機、抽風機)所產生的動力促使室內外的空氣交換和流動。機械通風適用於自然通風量不足或室內會產生有害或可燃氣體,其優點為風量穩定,且可隨需要來控制通風量,但缺點為消耗能量。 自然通風又可分為風壓通風與浮力通風,風壓通風(wind-driven ventilation)依靠自然風力作用在建築上所造成的風壓差異,造成空氣流動與室內外的空氣交換;浮力通風(buoyancy-driven ventilation)則藉由空氣溫度差異所造成的浮力,促使空氣上下對流、交換。 机械通风又可分为正压通风,负压通风和平衡通风(balance supply & extract)。正压通风采用机械送风和自然排风的通风模式;负压通风采用自然送风和机械排风的通风模式;平衡通风采用机械送风和机械排风的通风模式。.

新!!: 室內空氣品質和通風 · 查看更多 »

氡是化學元素,符號為Rn,原子序為86,屬於稀有氣體,無色、無臭、無味,具放射性,是鐳自然衰變後的間接產物,最穩定同位素為222Rn,半衰期為3.8天。在常規條件下,氡是密度最高的氣體物質之一。它同時也是唯一一種常規條件下只含放射性同位素的氣體,其輻射可以對健康造成損害。由於其放射性很強,所以針對氡的化學研究較為困難,已知化合物也很少。 釷和鈾在地球形成時已經存在。在它們緩慢衰變為鉛的過程中,氡會作為衰變鏈的一部份自然產生。釷和鈾的自然同位素半衰期都長達數十億年,因此這兩種元素連同鐳、氡等衰變產物,在今後幾千萬年後的豐度仍將和今天的程度相近。, Agency for Toxic Substances and Disease Registry, U.S. Public Health Service, In collaboration with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December 1990.

新!!: 室內空氣品質和氡 · 查看更多 »

挥发性有机物

揮發性有機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首字母縮略字:VOCs),有時也用TVOC來表示 (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如果在氣壓101.32kPa下,該化合物的沸點在50℃-250℃,就是揮發性有機物。它們會在常溫下以氣體形式存在。按其化學結構的不同,可以進一步分為八類:烷類、芳烴類、烯類、鹵代烴類、酯類、醛類、酮類和其他。VOC的主要成分有:烴類、鹵代烴、氧烴和氮烴,它包括:苯系物、有機氯化物、氟里昂系列、有機酮、胺、醇、醚、酯、酸和石油烴化合物等。 例如,甲醛,它由油漆及傢俱中揮發出來,其沸點只有-19°C。.

新!!: 室內空氣品質和挥发性有机物 · 查看更多 »

懸浮粒子

懸浮顆粒或稱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PM))、大气颗粒物(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颗粒(particulates),泛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或液滴,顆粒微小甚至肉眼難以辨識但仍有尺度的差異。在环境科学中,人類活動造成的過量顆粒散布與懸浮為空气污染的主要指標之一,但可能造成生物體不適或影響生態及能量圈循環範圍涵蓋尺度廣泛,從水霧、塵埃、花粉、皮屑、過敏源、霾;人為排放廢氣、灑布農藥、肥料、以及廢棄物如畜牧的糞便遇風揚塵等,一直到前驅物在大氣環境中經過一連串極其複雜的化學變化與光化反應後形成硫酸鹽、硝酸鹽及銨鹽。 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以下简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 (µm)的颗粒物称为颗粒物(PM10);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为细颗粒物(PM2.5),例如室內的二手菸霧。颗粒物能够在大气中停留很长时间,并可随呼吸进入体内,积聚在气管或肺中,影响身体健康。.

新!!: 室內空氣品質和懸浮粒子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