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指数 禹

禹,远古时期中国神话人物,姒姓,夏-后-氏,传说名文命,後世尊稱为大禹,是黃帝軒轅氏玄孫,因在大禹治水中成功治理洪水之患的故事而广为人知。传说中,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的开创者,定都于安邑(今山西夏县)。禹在尧时被封为夏伯,因又史称伯禹、夏禹。.

76 关系: 司马贞后稷后羿夏县夏朝夏朝君主列表大禹陵天子姒姓嫘祖宗庙尚书山西省上古时代中原常璩丹朱三官大帝下元節九州 (中國)九州 (中国)九鼎人類应龙会稽山北川羌族自治县嵩山周朝周易六十四卦列表商均商汤王逸神誕禹山禹州市禅让制科学 (期刊)绍兴市羌族牧野之战盘古王表百家讲坛遂公盨道教荒服顾颉刚...颛顼西王母说苑诸侯鲧禹治水貴族黄帝黄河阳城县走婚柳诒徵杞國正月母親水仙大王水仙尊王河流有莘氏昌意流亡浙江省 扩展索引 (26 更多) »

司马贞

司马贞(679-732),字子正,河内(今河南省沁阳)人,唐朝官员、历史学家。 生平没有详细记载。仅知司马贞官至朝散大夫、国子博士及弘文馆学士见于《史记索隐》序 朝散大夫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河内司马贞。开元时,任润州别驾。编纂有《史记索隐》三十卷。重要的史记集解者。《史记索隐》在开元二十年(732年)左右成书,成书后不久司马贞逝世,年约五十三岁。.

新!!: 禹和司马贞 · 查看更多 »

后稷

#重定向 弃.

新!!: 禹和后稷 · 查看更多 »

后羿

后羿,或羿,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擅长射箭的人物。.

新!!: 禹和后羿 · 查看更多 »

名可以指:.

新!!: 禹和名 · 查看更多 »

启,是中國夏朝第二任君主。治水英雄的禹的儿子,母親是塗山氏族的女子。兒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據《竹書紀年》,啟在位39年,78岁駕崩。 相传禹本來要按照禅让制傳位给皋陶,皋陶早亡,因此决定传給大業子伯益。禹死後启按照尧舜禅让和舜禹禅让的惯例避位,讓伯益作君主。结果却是諸侯也離開伯益的根據地到启的根據地,臣子和人民也支持启,所以启即位。史籍记载:“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及禹崩,雖授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啟,曰‘吾君帝禹之子也’。於是啟遂即天子之位,是為夏后啟。”启晚年时,其子武观为争奪天子位挑起叛乱,彭伯寿率师出征西河,平定了这场叛乱。启晚年生活奢侈腐化,终日沉迷于歌舞声色之中,加剧了阶级矛盾,为后来的太康失国埋下了伏笔。 大唐武周女皇帝武則天建武周時,尊封被奪位的伯益為“齊德尊聖皇帝”。.

新!!: 禹和启 · 查看更多 »

夏县

夏县是中国山西省运城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东临垣曲县、西接盐湖区、北靠闻喜县、南依平陆县。面积1352.6平方公里,根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共有人口35.2821万人,县治在瑶峰镇。县名来自夏朝。.

新!!: 禹和夏县 · 查看更多 »

夏朝

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夏部族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依據史書記載,夏、商、周三代皆为封建王朝,君主與諸侯分而治之,而夏朝是第一個世襲的氏族封建王朝。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製的礼器,其年代約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器时代初期。 虽然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且迄今为止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历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夏朝的存在性始终无法被证实。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有可能是夏朝都城的遗迹,不過目前仍在尋找確鑿的依據来釐清。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夏代共传十四朝,十七--,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夏朝作为中国传统历史的第一个王朝,拥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后人常以“华夏”、“诸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新!!: 禹和夏朝 · 查看更多 »

夏朝君主列表

没有描述。

新!!: 禹和夏朝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大禹陵

大禹陵是大禹的纪念陵墓,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东南8公里禹陵乡禹陵村,墓在会稽山下,坐东朝西。China.org.cn.

新!!: 禹和大禹陵 · 查看更多 »

天子

天子,中國共主及帝王之頭銜,意指上天之兒子,象徵統治天下之權力源自上天。 黃帝、堯、舜都被尊為天子。周朝以「天子」為君主正式名號。自秦始皇始,中國統治者都冠上皇帝頭銜,也稱天子,類似於單-于-、天皇、可汗等稱號。天子的命令又稱「聖旨」,即“德为圣人”的旨意。明清兩朝皇帝使用的「奉天承運皇帝」一辭,彰顯了帝王權力受命於天,西方稱君權神授。「天」在此意為「天神」或「上帝」、「天公」。.

新!!: 禹和天子 · 查看更多 »

姒姓

姒姓是中國漢族上古八大姓之一。祖先是夏朝开国君主大禹,至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目前分布各地的姒姓后裔不足2000人。.

新!!: 禹和姒姓 · 查看更多 »

嫘祖

嫘祖 ()是中國上古人物。 《史记》提到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她发明养蚕,为“嫘祖始蚕”。嫘祖是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嚣、昌意二子。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这就是五帝中的“颛顼帝”。 据《隋书·禮儀志》记载,北周尊嫘祖為“先蚕”(即始蚕之神)。《通鉴外纪》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之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萝以供衣服。”.

新!!: 禹和嫘祖 · 查看更多 »

宗庙

宗庙是漢字文化圈国家君主、貴族供奉祖先灵位的祠庙。“宗,尊也;庙,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之说。宗庙在中国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明清时期宗庙被称为太庙。位于河南安阳境内的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是迄今发掘出来的最早的宗庙遗迹。上古至中古時期只有皇室和貴族才可以有宗廟,數目也有嚴格規定,不能僭越,《禮記·王制》載:“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大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大祖之廟而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大祖之廟而三。士一廟”。當時平民沒有設置宗廟的權利,《荀子·禮論》載:“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國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廟,所以別積厚者流澤廣,積薄者流澤狹也。” 在古代,宗廟被視為國家的象徵,常與「社稷」並稱,毀壞宗廟往往會受到重罰。如《唐律疏議》把毀壞宗廟視為「謀大逆」之罪。.

新!!: 禹和宗庙 · 查看更多 »

尚书

尚書可以指:.

新!!: 禹和尚书 · 查看更多 »

尧(拼音:Yao),伊祁姓,陶唐氏,名放勳,起初被封于陶,後遷徙到唐(今临汾和襄汾),所以又称唐尧,中国傳說歷史中的人物,是五帝之一。传说出生于“三阿之南”。道教中為天官大帝,三官大帝之一,誕日為上元節。.

新!!: 禹和尧 · 查看更多 »

山西省

山西,简称晋,中国一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地區的有獨特的语言、風俗以及历史,省內土地豐足、矿产資源豐富,位處汾河沿岸一帶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稱作华北的「漁米之鄉」。省會太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新!!: 禹和山西省 · 查看更多 »

上古时代

一般上古时代是指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对世界各地上古时代的定义也因此不同。在中国上古时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时代。在两河流域和埃及一般指公元前5000年以前的历史时代。因为上古时代没有当时直接的文字记载,那个时候发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无法直接考证。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带有神话色彩。 根據上述定義,中国上古时代传说的帝王有: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帝挚、尧和舜。 近代以來,中國史學界常統稱先秦史為上古史,而將夏代以前的傳疑時代概稱為「遠古」,因此目前一般提到中國上古時代,多指整個先秦時期。.

新!!: 禹和上古时代 · 查看更多 »

中原

中原是漢族傳统中的一个地域概念,是指以中国河南省为核心延及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是華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後被漢族视为天下中心。在中國古代的地緣思想中,起源於中原的華夏文明是世界的中心,而華夏文化之外的人群被稱為「化外之民」或者「四夷」古人常将“中国”、“中土”、“中州”用作中原的同义语。。 古代中原地區是華夏部落的原居地,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王朝自视文明,自称「中国」,以别于四夷部落。古代中原地區的中心是豫州全境及冀州南部 现代一般使用中原地区称谓,常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以河南省全境为主体,包括陕西省东部、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山東省西部、江蘇省西北部、安徽省北部。.

新!!: 禹和中原 · 查看更多 »

常璩

常璩(约291年-約361年),字道將,东晋蜀郡江原小亭乡(今四川成都崇州三江镇)人,史学家。.

新!!: 禹和常璩 · 查看更多 »

丹朱

丹朱,本姓祁,名朱,丹朱最初的封地在丹渊(丹水),故称之为丹朱,是中國古代君主帝堯十子中的长子,傳說堯創下圍棋以教丹朱,。.

新!!: 禹和丹朱 · 查看更多 »

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指的是道教中掌管天界(天府)、地界(地府)、水界(水府)三界之神:「天官」、「地官」和「水官」,閩南語俗稱「三界公」,客家話稱為「三界爺」,又稱「三元大帝」,三官大帝掌握了天府、地府、水府間的一切行政事項,是極為崇高的神祇,神格僅次於玉皇上帝,所以民間寺廟常配祀於玉帝殿前,同受敬仰。 閩南人會在廟宇或家宅門口設置香爐,祭祀上天高真,泉州人稱之為「天公爐」(玉帝爐),認為是祭祀玉皇上帝所用;漳州人卻稱之「三界公爐」,因為古時王公、貴族、或者有敕額的寺廟才允許祭天,一般庶民不能祭天,連冬至、新正、玉皇誕、謝平安等祭祀玉帝時都往往呼請三界公做為代表。今日臺灣人已通稱天公爐。.

新!!: 禹和三官大帝 · 查看更多 »

下元節

下元節為中國節日之一,時間在農曆十月十五,是「水官大帝」禹的生日,相傳當天禹會下凡人間為民解厄之日,這天人們會準備香燭祭品拜祀水官大帝,以求平安。因此又稱「消災日」、「謝平安日」、「下元水官節」。 此時,正值農村收穫季節,武進一帶幾乎家家戶戶用新穀磨糯米粉做小團子,包素菜餡心,蒸熟後在大門外“齋天”。又,舊時俗諺曰:“十月半,牽礱團子齋三官”。原來道教謂是日是“三官”生日,道教徒家門外均豎天杆,杆上掛黃旗,旗上寫著“天地水府”、“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消災降福”等字樣;晚上,杆頂掛三盞天燈,做團子需三官。民國以後,此俗漸廢,惟民間將祭亡、燒庫等儀式提前在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時舉行。 而其中三界爺(三官大帝)分別是:天官堯、地官舜、水官禹,而其生日分別是:上元節(元宵)、中元節、下元節。.

新!!: 禹和下元節 · 查看更多 »

九州 (中國)

#重定向 九州 (中国).

新!!: 禹和九州 (中國) · 查看更多 »

九州 (中国)

九州,中国古代的一种地理区划概念,傳說為漢族先民大禹所劃分,故又稱為禹迹。《尚书·禹贡》《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及《容成氏》等先秦典籍中均有“九州”区划的记载,但相互之间存有差異。九州概念的产生时间雖有争议,但产生於先秦時期己成為學界的共識。 至汉武帝时,依據《禹贡》九州和《职方》九州,将京畿地区之外的疆域划分为十三個刺史部,但魏晋以后随着行政州份增多以致行政區劃與九州完全脫鉤,《禹貢》九州成为人們理解現實世界的地理座標之一。 “九州”作为一个地理区域范圍,又稱為赤縣神州或十二州,“赤縣神州”一詞最早出自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十二州”源自舜将九州改为十二州的传说。九州的范圍東至東海,含遼東地區在內,北以戈壁大漠及燕山山脈作為漢民族地區與草原遊牧民族地區的分界線。西以河西走廊、巴蜀與藏地相接,向南囊括嶺南地區。古代九州的地理范圍與古代漢族傳統聚居地區重疊,稱為“華夏九州”或“漢地九州”。.

新!!: 禹和九州 (中国) · 查看更多 »

九鼎

九鼎据传是禹在建立夏朝後,用天下九牧所貢之金鑄成九鼎,象徵九州。《春秋公羊傳注疏》认为九鼎代表天子的地位:祭祀的时候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诸侯用七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時行九鼎大禮。《尚书正义》则在第十五卷《召诰》中倾向于“九鼎”其实只是一只鼎。因为九牧贡金为鼎,所以名叫“九鼎”。无论哪种解释,鼎都是國家擁有政權的象徵,進而成為國家傳國寶器。據說,秦滅周后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遷咸陽。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九鼎已不知下落。有人說九鼎沉沒在泗水彭城,秦始皇出巡泗水彭城,曾派人潛水打撈,結果徒勞無功見《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 第六,原文:「……始皇還,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

新!!: 禹和九鼎 · 查看更多 »

人類

#重定向 人.

新!!: 禹和人類 · 查看更多 »

应龙

#重定向 應龍.

新!!: 禹和应龙 · 查看更多 »

会稽山

会稽山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南部,长约100公里。会稽山最高峰为香炉峰,海拔354.7米。会稽山为中国五大镇山之南镇。隋代开皇十四年(594年),会稽山诏封为“南镇”。 《史記》中“禹封泰山,禪會稽。”与“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大禹陵位于会稽山山麓,由禹陵、禹祠、禹庙三大建筑群组成。在会稽山山麓禹陵村,夏禹姒姓后代世代为禹守陵至今。這里也是越人心目中的聖地(越國王室出自少康)。 早在2000多年前,绍兴先民在会稽山上从野生榧树中人工选择和嫁接培育成了香榧这一优良品种,现已形成面积约400平方公里的会稽山古香榧群。2013年5月29日,绍兴会稽山的古香榧群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单位。.

新!!: 禹和会稽山 · 查看更多 »

北川羌族自治县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中国四川省绵阳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也是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总面积311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3万人。东接江油市,南邻安州区,西靠茂县,北抵松潘县、平武县。县政府驻地为永昌镇,距绵阳市中区72公里,距省会成都186公里。.

新!!: 禹和北川羌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嵩山

嵩山古名又称外方、嵩高、崇高,位于河南省中部,属伏牛山系,地处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的中岳。总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嵩山又分为少室山和太室山两部分,共72峰,最高峰连天峰高达1512米,峻极峰海拔1494米,古诗曰:“嵩高维岳,峻极于天”,中岳嵩山无论从自然地质还是文化遗存上,都堪称五岳之尊、万山之祖。 1982年,嵩山被中国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评选为“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5月8日,嵩山少林景区又被中国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嵩山是儒释道共处的圣地之一,不仅是中国道教圣地,汉传佛教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新儒教的诞生地。.

新!!: 禹和嵩山 · 查看更多 »

周朝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王朝,也是最後一個完全施行封建制度的世襲王朝,分為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從周武王滅殷商建國並定都镐京(宗周)起,至周幽王亡國止,是中華文明的全盛時期之一。該時期的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皆深刻地影響着後世(2007年):《西周史與西周文明》〈引言〉,第1頁。。東周都城為洛邑(今河南洛陽),其時代又可分為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與戰國時期(前476年-前221年)。前256年秦昭襄王廢黜周赧王,東周亡。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各國,建秦朝(2007年):《春秋史與春秋文明》〈引言〉,第1頁。(2007年):《戰國史與戰國文明》〈引言〉,第1頁。。 周人崛起於周原,在鞏固國力後於武王伐紂滅商朝建立西周。三監之亂的危機,於周公東征後平定,並且藉由大量分封諸侯來穩定東土。西周國力於成康之治時達到顛峰,在昭穆時期持平。共懿孝夷時期國勢漸衰,最後發生國人暴動與共和行政。宣王中興只是西周的迴光返照,宣王後期周室混亂,最後於周幽王發生犬戎之禍,西周亡。東周時,平王東遷使周室核心以成周為主,周室與諸侯作戰失敗使「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已經一去不返。春秋時期的尊王攘夷運動產生出春秋五霸等霸主。到戰國時期以下克上事件不斷,戰國七雄彼此合縱連橫。周室最後被秦國廢除,七雄最後也由秦所統一。 周朝的中央權力為王權,周王是周室的最高權力者,也是諸周族的宗主。由上至下縱切為君臣關係的封建制度,由尖至錐的橫切為血源關係的宗法制度,再以禮樂制度與井田制鞏固整個尖錐,維繫周王與諸侯國、官員、國人、野人的關係。春秋中葉後禮樂崩壞,典章制度逐漸瓦解。思想逐漸走向諸子百家。 周朝是以周族為代表和主體的華夏族語周邊諸族交往、融合的重要時期。自西周實行分封制後,中原華夏族文化同四周的方國文化相互交流與融合,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地區性文化。周朝從文字產生到春秋中葉,書面文學逐漸形成,古代散文由句而篇,由簡而繁的過程。詩經中的作品顯示四言詩日漸成熟。西周青銅器具有樸素、寫實的風格,聞名的有《毛公鼎》、《宗周鐘》、《散氏盤》、《大盂鼎》、《大克鼎》與《虢季子白盤》等等。.

新!!: 禹和周朝 · 查看更多 »

周易六十四卦列表

卦序根据河图洛书和先后天八卦推衍而得,分上下两经。体现了“天圆地方”、“天动地静”的思想。 本列表列出《易經》所記載的六十四卦,分別為上經的三十卦及下經的三十四卦。.

新!!: 禹和周易六十四卦列表 · 查看更多 »

商均

商均,中国上古时期人物,五帝之一的舜的儿子,根据皇甫谧的《帝王世纪》他的母亲是尧的女儿女英。史书记载,他和舅舅丹朱(尧的长子)的情况相同,也是不贤不肖。所以舜就把天下禅让给治水有功的大禹。有学者根据《竹书纪年》,认为禹是将舜放逐到湘江流域,夺得天下之位的。.

新!!: 禹和商均 · 查看更多 »

商汤

汤,商朝的创建者(约公元前17世纪在位)。子姓,名履,今人多称商汤,又称武汤、天乙、成汤、成唐,商代金文和甲骨文称為唐、成、大乙(太乙),又称高祖乙,原商部落首领,与有莘氏通婚后,任贤臣伊尹和仲虺为左右相,以亳为前进据点,积极治国,准备灭夏朝。 当时夏朝,帝桀在位,夏朝国势渐衰,矛盾异常尖锐,汤乘机起兵,首先攻灭葛(今河南宁陵北)及十多小国和部落。接着又克韦(今河南滑县东南)、顾(今河南范县东南)、昆吾(今河南许昌东部)等小国。经过11次战役,使得夏王朝空前的孤立無援,又利用有娀氏的反叛,起兵于鸣条之战打敗夏桀王,一举灭夏。由于商汤以武力灭夏,打破君王永定的说法,因而史称“湯武革命”。汤建立商朝后,对内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心,从而扩展了统治区域,影响远至黄河上游,氐、羌部落都来纳贡归服。 成汤在商代文字称为“唐”。在祭祀先祖时,殷商人也称呼成汤为“成”、“大(太)乙”。.

新!!: 禹和商汤 · 查看更多 »

王逸

王逸,字叔師,南郡宜城(今屬湖北)人。東漢文學家。 生卒年不詳,漢安帝時為校書郎,漢順帝時官至侍中。所作《楚辭章句》,是現存最早的《楚辭》註本,也是第一部《楚辭》全註本。王逸認為《九歌》的前身就是當時楚國民間的祭祀歌詞。經過屈原的整理改造,才是今日《九歌》面貌。所作有賦、誄、書、論等二十一篇,《漢詩》百二十三篇,今多亡佚。明人輯為《王叔師集》。王延壽是王逸之子。.

新!!: 禹和王逸 · 查看更多 »

,在不同語言中有不同的含義,常和宗教、神秘學、儀式性的習俗有關。其中一種含義是超自然體系中的至高者(The Most High),不受自然規律限制,反之卻高於自然規律,主宰宇宙萬物和整體世界(Holist World),能對物質相位(Material Phase)施加直接或間接干涉。在所有的人類社會中都存在這種概念化的偶像(Conceptualized Idol),但因各地文化風俗和宗教、信仰、意識形態有異,人們對神的認知完全分歧,導致法西斯思想、無理排他、種族主義、鎖國政策、軍國主義等充滿攻擊性的社會取向(Social Orientation)。.

新!!: 禹和神 · 查看更多 »

神誕

誕是指神佛的生日,也包括神佛的顯靈日、得道日之類的日子。日本把這些日子稱為緣日,是與神佛有緣之日,如神佛的誕生、顯靈、誓願等選定有緣的日子,亦是進行祭祀及奉養的日。信眾相信在該日參拜的話,一般上相信會靈驗。 近代以后,為神社等而進行的祭祀(露店等大量出現)的日子亦不少。.

新!!: 禹和神誕 · 查看更多 »

禹山

禹山位于河南省邓州市西南部,禹山上有禹王庙,本以祷雨得名,得名雨山,后讹为禹。.

新!!: 禹和禹山 · 查看更多 »

禹州市

禹州市为中国河南省下辖县级市,由许昌地级市代管。夏朝建都于禹州,大禹封国于禹州,夏启即位于禹州,禹州因大禹而得名。禹州市禹王大道与画圣路交汇处有一座高大的手拿石耜的大禹石雕像,便是“大禹像”,为如今禹州的标志性雕像。全市城镇化率45.25%,供水、供气、供暖覆盖率分别为95%、80%、55%,绿地率34%;森林覆盖率27.6%,林木覆盖率40.2%,绿化覆盖率41%。 地理上,禹州位于河南省中部,许昌市西北部,北距郑州80公里,总面积1,472平方公里。禹州经济总量位居河南省前列,2015年禹州市GDP总量5,123,810万元。禹州全市辖4个街道、19个镇、3个乡、2个管委会。市政府驻颍川街道。 禹州最著名的特产为神垕镇的钧瓷,北宋时期与汝、官、哥、定瓷一起称为五大名瓷。禹州还是历史上中药材主要集散地,据称唐代药王孙思邈曾长期在此行医。另外,禹州还是河南省主要的产煤区之一。 1989年被命名为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2006年、2007年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陶瓷文化之乡”和“中国大禹文化之乡”,2008年被列入全省首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2011年被命名为“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2013年、2015年先后荣膺“中国中原瓷都”“中国环境艺术陶瓷生产基地”称号,2017年被正式命名“国家园林城市”,2018年被全国爱卫办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新!!: 禹和禹州市 · 查看更多 »

禅让制

禅让制(),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稱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沒有血緣關係的禅让更是不把權位當作一家人私有,把他讓給賢能的人,是一種理想的政治制度,由部落推選出來。.

新!!: 禹和禅让制 · 查看更多 »

科学 (期刊)

《科学》(Science)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為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 該期刊的主要關注點是出版重要的原創性科學研究和科研綜述,此外《科學》也出版科學相關的新聞、关于科技政策和科学家感兴趣的事务的观点。不像大多數科學期刊專注於某一特定領域,《科學》和它的對手《自然》期刊涵蓋了所有學科。根據期刊引證報告,《科學》在2014年的影響因子為33.611。 雖然《科學》是美國科學促進會的期刊,但發表文章并不需要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會員資格。《科學》收到世界各地作者的論文。發表文章的競爭極其激烈,因為發表在這樣高引用率期刊上文章可以為作者吸引關注并有助於其職業發展。但是提交給編輯的文章只有不到10%會被接受發表,所有的研究文章在見刊之前皆須同行評審。.

新!!: 禹和科学 (期刊) · 查看更多 »

绍兴市

绍兴市(普通话:Shào Xīng;吴语:Zau Shin),简称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浙江第四大城市。旧称会稽、山阴,越文化中心。现在是中華人民共和国纺织业与小电机、节能光电工业的中心。 绍兴是浙江的文化中心之一,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是有名的水乡、酒乡、桥乡,绍兴风景秀丽、人才辈出,著名的文化古迹包括兰亭、禹陵、鲁迅故里(包括鲁迅故居、三味书屋、咸亨酒店、百草园等)、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秋瑾故居,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賀知章故居等名人故居,东湖、沈园、吼山、新昌大佛寺等,古代越王“卧薪尝胆”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绍兴纺织业、小电机、节能照明、生物酿造业极发达,纺织业出口产品占世界纺织面料交易额的60%,绍兴中国轻纺城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交易市场。另外,绍兴出产的黄酒(又称绍酒)更是闻名遐迩,成为国宴专用酒。根据酿制工艺和口感不同,绍兴黄酒又分加饭酒、花雕酒、善酿酒等。.

新!!: 禹和绍兴市 · 查看更多 »

羌族

羌族,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是古羌人的後裔之ㄧ,自称尔玛。“羌”是他称,源於其以羊为图腾,是中国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总人口30万。有口语,文字失落。羌族至今仍保留自己独特的民族传统、生活文化与信仰,信奉自己的天神“阿爸”,也兼信别神,多神崇拜,也有很多人信仰藏传佛教。.

新!!: 禹和羌族 · 查看更多 »

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是殷商帝辛(周朝稱之為紂王)軍隊和周武王軍隊的決戰,史稱「武王克殷」、「武王克商」、「武王伐紂」。由于殷商先征西北黎,后平东夷,虽取得胜利,但是窮兵黷武,加剧了國家財政負擔、社会和阶级矛盾,招致灭亡,最后兵败自焚,故《左传》稱:“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新!!: 禹和牧野之战 · 查看更多 »

盘古王表

古王表,记述从盘古王到大禹时代的史表,本刻于四川盐亭天垣盘垭村盘古王表龟碑,相传为大禹在其出生地天垣盘垭村亲立。不过其真实性值得怀疑,没有一本权威正史记载大禹曾经到过四川。清末學者何拔儒為研究權威。.

新!!: 禹和盘古王表 · 查看更多 »

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CCTV-10)一款著名的科教讲座式栏目。曾名列2006年“《假日100天》优化生活特别贡献奖”,在2008年、2009年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联合推出的《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年度报告当中获选为“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CCTV栏目”第一名。 该栏目选材广泛,曾涉及文化、生物、医学、经济等各个方面,逐步发展至今,现多以文化题材为主,并较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其演播风格与学术性的理论研究相比较为平易,同时亦追求内容的学理性与权威性,力求雅俗共赏。该栏目自2001年7月9日开播以来,截至2006年10月已播出1000余期,许多先前并不为百姓熟知的学术界著名人士由幕后推出,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将许多晦涩知识传播于民众之中,虽然在个别议题上曾略受微辞,但整体而言,大多数观众都给予此栏目较高评价。.

新!!: 禹和百家讲坛 · 查看更多 »

遂公盨

遂公盨(燹公盨)是一件西周中期后段的青铜器。盨是古代用来盛粮食的礼器,从簋转变而来,流行于西周时期。该盨“呈圆角长方形,高11.8厘米,口径24.8厘米,重2.5千克。器口沿下饰鸟纹,腹部饰瓦纹,两侧有一对兽首形耳,垂环和盖已失,圈足中间有桃形缺口” 李学勤.

新!!: 禹和遂公盨 · 查看更多 »

道教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的祭天、祭祖等崇拜活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方仙道,與道家、陰陽家的「五行」「陰陽」和等思想合併形成黃帝學派,在漢朝時融合老子的學說形成黃老道,後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道教。 道教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為「以『道德』为核心概念」的哲學家神化了。直到漢朝中後期才有教團產生。张陵在益州(今四川省)的鹤鸣山修道,创立了天師道,信奉老子為太上老君,建立二十四治作为传教区域。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唐大潮,《中國道教簡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ISBN 7-80123-229-1。唐代尊封老子,說老子(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中原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術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尋求有關实践練成神仙的方法。 现在學術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修仙、修真境界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中國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煉氣與導引,內丹修煉,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

新!!: 禹和道教 · 查看更多 »

荒服

#重定向 畿服.

新!!: 禹和荒服 · 查看更多 »

顾颉刚

顾颉刚(),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古史辨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

新!!: 禹和顾颉刚 · 查看更多 »

颛顼

颛顼是中國歷史中的一位傳說人物,為五帝之一。父親是昌意,昌意相传是黄帝與嫘祖的次子,封於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僕為妻,生顓頊。顓頊性格深沉而有謀略。十五歲時就輔佐少昊,治理九黎地區,封於高陽(今河南杞縣東),故又稱其為高陽氏。黃帝死後,因顓頊有聖德,立為帝,居帝丘(今河南濮陽),時年二十歲。.

新!!: 禹和颛顼 · 查看更多 »

西王母

西王母是中国神话中的女仙。最初的形象是豹尾虎齿善啸的怪物。早在殷商卜辞中,就有“西母”之称,有论者认为这指的就是西王母。在后代逐漸演變為道教上古神灵,成為中國神話中最重要的女神之一。近代由於羅教系民間秘密宗教的盛行,許多人把無生老母(同一人)與西王母視為同一神,號稱「母娘」。又稱“西王金母”,“王母娘娘”,“瑤池金母”、“金母元君”、“西灵王母”、“九靈太妙龜山金母”、“西池极乐金慈圣母”、“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等,全称为“上聖白玉龟台九灵太真無極聖母瑤池大聖西王金母無上清靈元君統御群仙大天尊”。 关于西王母的姓名,唐代段成式作《酉阳杂俎·诺皋记上》记载“西王母姓杨,讳回,治昆仑西北隅,以丁丑日死。一曰婉妗。”故西王母姓名为杨回、字婉妗。 《八仙上寿宝卷》与沪剧《庵堂相会》的唱词中说王母是上八仙中的一柱。.

新!!: 禹和西王母 · 查看更多 »

说苑

《说苑》,又名《新苑》,为西汉人刘向所著杂事小说集,宋朝人曾巩校阅。全书共二十卷,收录了先秦到西汉期间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附有作者的评论,体现了儒家的思想和观念。在《四庫全書》中為子部儒家類。 Category:子部儒家類 Category:漢朝典籍.

新!!: 禹和说苑 · 查看更多 »

诸侯

诸侯国中文狭义上主要是指中国历史周朝時分封制之下,由中原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天子对封地的称呼,也被称为“诸侯列国”、“列国”;封地君主最高统治者被赐与“诸侯”的封号。现代多数情况,“诸侯”和“诸侯国”混淆使用。 诸侯国,广义上指封建时代(封建社会)及其以前人类文明时期共主(天子、皇帝)对其家族、功臣给予的封地,直至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取消世爵。 少数时期,与中原朝廷对抗的軍閥割据势力,也被稱為諸侯。如東漢末年的袁紹、袁術、張魯、張繡、劉表、劉焉、馬騰、韓遂等地方將領,晚唐以武力自居,不理會朝廷的軍事藩鎮河北三鎮,五代十国南方的吳越、南吳、閩國、南唐、荊南、南楚、前蜀、後蜀、南漢和北漢等政權,或者元朝末年的陳友諒、張士誠羣雄等。.

新!!: 禹和诸侯 · 查看更多 »

鲧(?-唐堯七十年),字熙。黄帝的後代,顓頊五世孙,大禹之父,封崇伯。.

新!!: 禹和鲧 · 查看更多 »

鲧禹治水

大禹治水是中国漢族先民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大禹授命于舜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新!!: 禹和鲧禹治水 · 查看更多 »

貴族

貴族指的是奴隶制、封建制、君主制、教会制、种姓制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特有的群体,通过血缘、姓氏等某种特有的制度来继承知识、权力、财富而形成的传统。通常贵族财富多于其他人。在現時,一些国家和地区依然有完整的贵族传统。 貴族同其他阶级的最明显区别是拥有世袭爵位或者拥有对世袭爵位的继承权,其特點是世襲以及擁有與爵位相對應的特權,受到國家政權和君主的保證。終身爵位的擁有者一般不被認為是貴族;其他勋位、荣誉称号的拥有者也不被认为是贵族。高级官僚往往可以凭借贡献获得赐爵,大多是终身爵位;军事将领可以凭借战功获得封爵或赐爵,或是世袭爵位,或是终身爵位。由貴族祖先衍生出來的家族,僅擁有貴族血統但無世袭爵位,則通常被看做是世家或士族;他們或許仍然具有崇高地位與影響力,卻因為沒有實質性的爵位和相應的特權,而成為貴族階層中的邊緣者。.

新!!: 禹和貴族 · 查看更多 »

黄帝

帝,遠古時期中国神話人物,為《史记》中的五帝之首。神话传說其父亲少典为有熊国君,黄帝本姓公孙,因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长居姬水,后改姬姓,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又称有熊氏。中國歷代皇帝多為黄帝設廟祭陵等來取得象徵的統治正當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性人物,被称为中華民族的祖先。根據山海经大荒西經記載,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始均傳說為拓跋鮮卑的早期首領,在魏书中有明確記載。另外根據大荒北經,黃帝生苗龍,苗龍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為犬戎,肉食。因此北狄和犬戎皆為黃帝之後。 黄帝和炎帝並列的說法例如炎黃後裔、炎黄子孙也成為了漢人以至清朝以后全體中國人自称的說法之一。神話中的炎帝及黃帝可能為遠古部落聯盟共主。根據《山海經》,炎帝在阪泉之战敗給黃帝而後蚩尤糾集炎帝的部屬再於涿鹿之戰敗給黃帝。.

新!!: 禹和黄帝 · 查看更多 »

黄河

-- 黄河,在中国古代称作河水、大河,简称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也是世界第六长河流。中国的兩條母亲河之一,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噶達素齊老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源头位于青海巴颜喀拉山的雅拉达泽峰,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玛曲、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黄河依次穿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蜿蜒东流,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莱州湾)。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公里,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公里,流域面积只有2.3万平方公里。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公里,南北宽1100公里,总面积达795000平方千米(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中游因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1977年錄得最高含沙量達920千克/立方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由于兴建水库以及流域林草覆盖率提高等原因,近年来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黄河及黄河流域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

新!!: 禹和黄河 · 查看更多 »

舜(拼音:shùn),中國漢族上古時代的五帝之一,名重華;生於姚墟,故'''姚'''姓,后居于妫水之边,故妫姓。冀州人,都城在蒲阪(今山西永济)。舜為四部落聯盟首領,以受堯的「禅让」而稱帝於天下,其國號為「有虞」。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號,故後世以舜簡稱之。中庸引述孔子稱舜「德為聖人,尊為天子」。.

新!!: 禹和舜 · 查看更多 »

阳城县

阳城县是山西省晋城市的一个县,位于山西省南端中段,面积1968平方公里,人口約40万,共辖17乡(镇)及1个办事处。.

新!!: 禹和阳城县 · 查看更多 »

走婚

走婚是摩梭人的一種婚姻模式。摩梭人是母系社会,在日間,男女很少單獨相處,只會聚會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對意中人表達心意。男子若是对女子倾心的话,在日間約好女子後,會在半夜的时候到女子的「花樓」(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間,獨立於祖母屋即「家屋」外),傳統上會騎馬前往,但不能於正門進入花樓,而要爬窗,再把帽子之類的物品掛在門外,表示兩人正在約會,叫其他人不要打擾。然后在天亮之前,男方必须离开,這時可由正門離開。除非已得到女方長輩承認關係,否則於天亮或女方家長輩起床後才離開,會被視為無禮。.

新!!: 禹和走婚 · 查看更多 »

铜(copper)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Cu(来自cuprum),原子序数29。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帶金屬光澤、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以及組成众多種合金。铜合金机械性能优异,电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是青铜和黄铜。此外,铜也是耐用的金属,可以多次回收而无损其机械性能。 人类使用铜及其合金已有数千年历史。古罗马时期铜的主要开采地是塞浦路斯,因此最初得名cyprium(意为塞浦路斯的金属),后来变为cuprum,这是copper、cuivre和Kupfer的来源。二价铜盐是常见的铜化合物,常呈蓝色或绿色,是蓝铜矿和绿松石等矿物颜色的来源,历史上曾广泛用作颜料。铜质建筑结构受腐蚀后会产生铜绿(碱式碳酸铜)。装饰艺术主要使用金属铜和含铜的颜料。 铜是所有生物所必需的微量膳食矿物质,因为它是呼吸酶复合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关键组分。软体动物和甲壳亚门动物的血液色素血蓝蛋白中含有铜。鱼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血液中则是含铁的复合物血红蛋白。铜在人体中主要分布于肝脏、肌肉和骨骼中。铜的化合物可用作、杀真菌剂和木材防腐剂。.

新!!: 禹和铜 · 查看更多 »

柳诒徵

柳詒徵(),字翼謀,亦字希兆,號知非,晚年號劬堂。學者,歷史學家、古典文學家、圖書館學家、書法家,中國近現代史學先驅,中國文化學的奠基人,現代儒學宗師。江蘇鎮江丹徒人。 柳詒徵,字翼謀,逢原子。光緒五年己卯十二月廿五日(西元1880年2月5日)卯時生,邑增生,宣統己酉科(1909年)優貢,候選教諭。歲貢生、候選訓導、例封修職郎姨丈子攸女。.

新!!: 禹和柳诒徵 · 查看更多 »

杞國

杞國,是中國歷史上自商朝到戰國初年的一個諸侯國,國祚延綿1000多年,國君為姒姓,禹的後裔。商汤灭夏后,分封夏朝的后人于杞,此后杞国时存时灭。周朝初年,再次赐予杞國封号,自東樓公起,有史料可考的傳了二十位國君。直到西元前445年,杞國亡于楚國。 杞國是小國,史書罕有記載,《史記》雖有「陳杞世家」記載陳、杞兩國的歷史,但對杞國的描述只有二百七十多字,而且還特別說:「杞小微,其事不足稱述。」這樣的小國,在周圍強鄰的壓迫下,被迫屢有遷徙。杞國最初大致在今河南省杞縣一帶,後來遷到今山東省新泰,後又遷至昌樂、再至安丘一帶。 杞國雖小,但也有其重要意義,那就是杞國人乃是夏朝王室之後,存有夏禮,因此孔子曾爲考察夏朝之禮而到訪杞國。只是由於杞國文獻也多散失,因此孔子感慨道:“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論語·八佾》)。 歷史上還流傳著一些和杞國有關的故事,《列子·天瑞》中所說的杞人憂天的故事,就發生在杞國。該成語雖說往往用來形容庸人自擾的無謂擔憂,但也有人認爲,這和杞國多經磨難而造成的國人憂患意識有關。 目前爲止,發現的杞國存在的考古證據不多。共計有六塊殷墟甲骨文提到了杞侯或杞地,可作爲商代杞國存在的證據。而在杞縣尚未找到杞國遺存,縣城中曾有後人建的東婁公廟,祭祀杞國開國君主東婁公(即東樓公),該建築在1949年後也已被拆毀。在新泰,清朝的道光和光緒年間曾出土過一批杞伯每亡所做的青銅器,2002年新泰周家莊又發現了杞國的貴族墓葬群,證實新泰曾是杞國所在地。另外,1962年,武漢市文物商店曾收購到一件杞伯每亡的簋,1966年,山東滕縣出土了一件每亡的鼎。.

新!!: 禹和杞國 · 查看更多 »

桀(),中國夏朝第十七任君主,亦是最後一任君主,华夏族,名履癸,發之子。 传统史书將桀描述成一個暴君:他對政事不聞不問、沉溺女色之餘,還施行暴政。《通鑑外紀》載:“(桀)罷民力,殫民財。為酒池糟堤,縱靡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結果商汤起兵,湯誓說:“有夏多罪,天命殛之”,桀伐有娀氏於有娀之墟鳴條(今山西安邑);在鸣条之战,桀戰敗,夏朝就此滅亡。桀哀叹說:“孤悔不遂殺湯於夏台使至此。”不久病死于南巢之山(今安徽省巢湖市)。。後世有「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說法。亦有把桀亡國的原因推給其妃妺喜。.

新!!: 禹和桀 · 查看更多 »

正月

正月(zhēng yuè/ㄓㄥ ㄩㄝˋ),避嬴政讳又称端月,是華夏曆法第一個月,一年之开端,建寅之月(虎月),孟春,律中太簇。 正月初一一般在立春附近,雨水一般在正月之內。正月处于北方的农闲季节,也是庆祝新年到来的一个月,在习俗中通常把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都称为春节。 中国傳統,正月还称为建寅、孟春、杨月、太簇、泰月、春王、新正。在日本則稱為睦月,有「和睦融融」之意.

新!!: 禹和正月 · 查看更多 »

母親

母親簡稱母,或稱媽媽,是一種親屬關係的稱謂,是子女對雙親中的女性的稱呼。母親和子女是重要的直系親屬關係之一,通常具有親密關係。 一般指生育小孩的女人(即生母);但在有些狀況下,僅養育小孩,或再婚配偶、結誼長輩,或是僅提供卵子讓精子與之結合(例如捐卵等),但並未親自生育小孩的女人也可如此稱呼。.

新!!: 禹和母親 · 查看更多 »

水仙大王

#重定向 水仙尊王.

新!!: 禹和水仙大王 · 查看更多 »

水仙尊王

水仙尊王,簡稱水仙王,是中國海神之一,以貿易商人、船員、漁夫最為信奉。早年民眾所稱的水仙王是海神媽祖的五名從神,為馮璿兄弟三人及蔡某、丁仲修等五人。但是時至今日,各地供奉的水仙尊王各有不同,以善於治水的夏禹為主。各地奉祀的水仙尊王各有不同,一般有伍子胥、屈原等人,或其他英雄才子、忠臣烈士與大禹合併供奉,稱為「諸水仙王」。.

新!!: 禹和水仙尊王 · 查看更多 »

河流

河流(江、河、川、江河、河川、河道)是自然汇入海洋、湖泊的流水,通常为淡水。在少数情况下,河流流入地下或者在汇入另一水体之前便干涸。河流有時會匯入另一條河流。较小的河流可能会被称作溪、支流等。 河流是水循环的一环。河流中的水主要来自其流域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和其他诸如地下水补给、泉以及自然积雪(比如冰川)存水融化。河川学是研究河流的科学,湖沼学则是研究内陆水体的科学。 地球外星球上尚未发现河流,尽管在土卫六上有大量烃形成的类河流。其他行星上的峡谷可能是曾经有过河流的证据,特别是火星,理论上推理认为在適居帶的行星或卫星上也可能存在。.

新!!: 禹和河流 · 查看更多 »

有莘氏

有莘氏,夏商的一个部落名,又称有辛、有侁。 居住在今山东省曹县西北,商朝的开国之君商汤娶有莘氏之女为妻。周文王娶有莘氏之女太姒为妻,居住在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和夏同姓,皆为姒姓部族。.

新!!: 禹和有莘氏 · 查看更多 »

昌意

昌意,是黃帝的一個兒子。 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有二子為嫘祖所生,長子為玄囂,次子昌意。據載黃帝二十九年,嫘祖於若水(雅砻江)生昌意。黃帝七十七年令昌意降居於四川若水。其後昌意娶蜀山氏女昌僕為妻,生子高陽,即帝顓頊。後來昌意北遷至中原,建昌意城(今河南樂西北),顓頊後於黃帝崩後繼位為部落首領。.

新!!: 禹和昌意 · 查看更多 »

流亡

流亡或逃亡,指任何人或團體,因為自然災害、受到侵略、迫害或其他負面因素而離開出生或定居的國家、地區。流亡未必指在國外流亡,如唐玄宗幸蜀,也可以稱做流亡。 強迫他人流亡的刑罰稱為流放。世界各國都有流放的刑罰,流放地通常是離島或極為偏遠的地方,使被流放的人難以返回原定居或活動的地方。如大英帝國時常流放罪犯到澳大利亞、俄羅斯帝國則多將異議分子遷徙至西伯利亞,日本幕府將軍則多流放公卿、武士到北海道或佐渡島、隱岐島。中國,清初多流放罪人至東北盛京、寧古塔、尚陽堡,中葉以後則常常是伊犁或烏魯木齊。.

新!!: 禹和流亡 · 查看更多 »

海,是指佔地球表面积70.8%的咸水区域。海洋调节着地球的气候并在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人类从史前时期就开始在大海中旅行并探索未知的海域,但现代真正的海洋学研究始于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挑战者号远征。海洋通常被划分为四个或五个大的部分和其余的小的部分,其中大洋的主流分划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而较小的分划---"海"则数量众多,如地中海。 由于大陆漂移,现今北半球几乎被陆地和海洋平分(约2:3的比例),而南半球多是海洋 (约1:4.7的比例)。Reddy, M.P.M..

新!!: 禹和海 · 查看更多 »

浙江省

浙江省,是一个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临东海,北连长江三角洲,与江苏省接壤,太湖位于两省之间,东北一角邻上海市,西接江蘇省和江西省,南连福建省。境内最大的河流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为杭州市。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尤以發達的民营经济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浙江与江苏、安徽、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地區生產總值位居中國第四位。.

新!!: 禹和浙江省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伯禹夏禹夏禹王大禹姒文命帝禹戎禹文命禹王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