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姑孰

指数 姑孰

姑孰即今当涂县,境内有姑溪河,沿长江有采石矶,为兵家必争之地,今属马鞍山市。桓温驻军于姑孰,时为东晋军事要地。境内有石臼湖,盛产螃蟹。 分类:当涂县.

5 关系: 东晋当涂县石臼湖采石矶桓温

东晋

东晋(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中國朝代,乃西晉司馬氏政權的延續。因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造反,建都洛陽的西晉亡國,琅琊王司馬睿在群臣擁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晉元帝,史稱東晉。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当时北方多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连年征战,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 東晉雖然是司馬氏政權的延續,但司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朝廷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個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導,其後又有陳郡謝氏的謝安、謝玄等等。而世家大族中的代表者有南下的王、謝、袁、蕭等僑姓,和本身居於江南的朱、張、顧、陸的吳姓。最初東晉有賴權臣王導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攏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從中原南下的士族,並以司馬氏作為共同擁戴的對象,司馬氏實際上成為傀儡。世家大族本身並不真正忠於司馬氏,尤其是他們本身都擁有大量田地,以至擁有自家部隊(即所謂「部曲」),有足夠實力抗衡司馬氏政權。最初有王導主持大局,東晉政權得以穩定,故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但晉元帝以降則內亂頻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後期又有孫盧之亂等。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晉元帝及世家大族挾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76年,前秦苻坚滅掉代國,統一了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其後苻坚開始率兵南侵。383年,苻坚率約八十七萬兵馬大幅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逃回北方。之後苻坚力量衰弱,因此原本統一的北方再次分裂為多國。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後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于刘裕。 420年,刘裕篡位建立南朝宋,開啟南北朝時代,東晉亡。.

新!!: 姑孰和东晋 · 查看更多 »

当涂县

当涂县位于中国安徽省东部,是马鞍山市下辖一个县。当涂为江南水乡,风光秀丽、人文荟萃。.

新!!: 姑孰和当涂县 · 查看更多 »

石臼湖

石臼湖是天然的淡水湖泊,由古丹阳湖分化而成,总面积196平方公里,是江苏溧水区、高淳区和安徽当涂县三县间的界湖,為南京地區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 石臼湖和固城湖等古为丹阳湖。 石臼湖南岸的高淳县武家嘴,原为渔村,因贫穷被称为“渔化子村”,后发展造船、水运业致富,现有“金陵首富村”、“中国民间水运造船第一村”之誉,户均拥有资产六百万元。.

新!!: 姑孰和石臼湖 · 查看更多 »

采石矶

采石矶位于中国安徽省马鞍山市西部的长江边。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原名牛渚矶,三国吴时更名采石矶;位于长江东岸,为牛渚矶突出长江而成,江面狭窄,形势险要,自古为江防重地,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江淮參軍虞允文大败金兵于此,史称采石之戰。 采石矶是一处以诗仙李白为灵魂,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底蕴,以“翠螺浮大江”的山岳型自然景观为特色,以文化欣赏和休闲为主要功能的风景区,采石矶有太白楼、三元洞、联壁台等古迹。采石矶为“长江三矶之首”(另燕子矶和城陵矶)。 相传为唐朝诗人李白酒醉捉月溺死处,許多人前去弔唁李白,其中不乏好事者在附近的石壁上題詩來讚頌李白。直到明朝時期的一位文學家,名叫梅之煥,於遊山玩水時正好經過此處,見到石壁上好事者們所寫的詩詞之後連聲嘆氣,喚過書僮取來筆硯,在石壁空白之處題上了《--石江邊》一詩:「--石江邊一抔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用來諷刺這些功力不到家的好事者。.

新!!: 姑孰和采石矶 · 查看更多 »

桓温

桓溫(),字元子,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縣龍亢鎮)人。東晉重要將領及權臣、軍事家,譙國桓氏代表人物。官至大司馬、錄尚書事。宣城內史桓彝長子,因領兵消滅成漢而聲名大盛,又曾三次領導北伐,掌握朝政並曾操縱廢立,更有意奪取帝位,但終因最後一次北伐大敗而令聲望受損,受制於朝中王氏和謝氏勢力而未能如願。死前欲得九錫亦因謝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時也未能實現。因桓溫獲賜諡號宣武,故《世說新語》稱其為「桓宣武」。其子桓玄後來一度篡奪東晉帝位而建立桓楚,追尊桓溫為「楚宣武帝」。.

新!!: 姑孰和桓温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