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天文學臨時編號

指数 天文學臨時編號

天文學臨時編號是天體在被發現后即時給予的命名。當計算出可靠的軌道資料后,臨時編號就會被一個正式编号取代。但由於小行星被發現的數量太多了,因此絕大部分在發現之後的短時間(數年至數十年)內都不會計算出軌道,因此會有很長的時間都使用臨時的名稱,而不會有正式的命名。.

26 关系: ASCII天體天體命名太阳系婚神星小行星小行星28978小行星90377小行星序號小行星衛星伽利略衛星彗星土星冥王星灶神星穀神星D/1993 F2行星环衛星麥克諾特彗星舒梅克·利維九號彗星週期彗星列表林神星法葉彗星木星智神星

ASCII

ASCII( ,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是基于拉丁字母的一套电脑编码系统。它主要用于显示现代英语,而其擴展版本EASCII則可以部分支持其他西欧语言,并等同于国际标准ISO/IEC 646。 ASCII第一次以規範標準的型態發表是在1967年,最後一次更新則是在1986年,至今為止共定義了128個字元;其中33個字元無法顯示(一些终端提供了扩展,使得这些字符可顯示为諸如笑臉、撲克牌花式等8-bit符號),且這33個字元多數都已是陳廢的控制字元。控制字元的用途主要是用來操控已經處理過的文字。在33個字元之外的是95個可顯示的字元。用鍵盤敲下空白鍵所產生的空白字元也算1個可顯示字元(顯示為空白)。.

新!!: 天文學臨時編號和ASCII · 查看更多 »

天體

天體(astronomical object,也稱為celestial object)是在可觀測宇宙中,經由科學確認其存在的物體、或是結構。 天體可能像恆星、行星、彗星等結合較緊密的星體或類星體,也可能是指一個複雜的,彼此關聯較鬆散的結構,如星團、星系,其中可能包括許多其他的星體,甚至有其他更小的結構。 天體的例子包括行星系、星团、星云及星系,而小行星、 月球、行星、恒星等則算是星體或類星體。彗星若只考慮其以冰和灰塵組成的彗核,是一個類星體,但若考慮彗核及其彗髮、彗髮,則是一個關聯較鬆散的天體。.

新!!: 天文學臨時編號和天體 · 查看更多 »

天體命名

天體命名就是為天文觀測所見到或發現的天體取名字。 在古老的時候,只有太陽、月球和數百顆恆星以及肉眼可以看見的行星有名字。但在過去的數百年,天文學上辨認出來的天體數量已經從數百顆增加至數十億顆,而且每年還有更多的新天體不斷的被發現。天文學家需要一套辨識系統,能明確且不含糊的分辨出這些天體,同時對令人感興趣的天體給予特別的名字,而且這些名稱必須是有意義的,能夠呈現這些天體的特質。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是全球天文學家和其他的科學家認可,能為天體命名的唯一機構。為了能給予任何天體一個明確的名稱,該學會已經建立一套命名系統,能系統化的為各種不同的天體命名與排列順序。.

新!!: 天文學臨時編號和天體命名 · 查看更多 »

太阳系

太陽系Capitalization of the name varies.

新!!: 天文學臨時編號和太阳系 · 查看更多 »

婚神星

婚神星(英语:3 Juno)是人类發現的第三顆小行星,也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小行星之一,是由較重的石質組成的S-型小行星。它在1804年9月1日被德國天文學家卡尔·路德维希·哈丁以一架普通的2英吋口徑望遠鏡發現的,以羅馬神話中位階最高的婚姻之神朱諾來命名。.

新!!: 天文學臨時編號和婚神星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

小行星是太陽系内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 至今為止在太陽系內一共已經發現了約127萬顆小行星,但這可能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少數這些小行星的直徑大於100公里。到1990年代為止最大的小行星是穀神星,但近年在古柏帶內發現的一些小行星的直徑比穀神星要大,比如2000年發現的伐樓拿(Varuna)的直徑為900公里,2002年發現的誇歐爾(Quaoar)直徑為1280公里,2004年發現的厄耳枯斯的直徑甚至可能達到1800公里。2003年發現的塞德娜(小行星90377)位於古柏帶以外,其直徑約為1500公里。 根據估計,小行星的數目應該有數百萬,詳見小行星列表,而最大型的小行星現在開始重新分類,被定義為矮行星。.

新!!: 天文學臨時編號和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28978

小行星28978(2001 KX76)是一柯伊伯带天体,於2001年5月22日被發現。其直徑小於822公里,半長軸約為39.5天文單位。它與海王星的軌道共振為3:2,因此被分類為冥族小天體。 目前對於該天體的認識只有很少,根據光譜觀測顯示,它的表面含有碳及其化合物。 該天體以希臘神話中狂妄的拉庇泰人国王伊克西翁來命名。 Category:冥族小天體 Category:2001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天文學臨時編號和小行星28978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90377

賽德娜(英文:Sedna)為一顆外海王星天體,小行星編號為90377。它於2003年11月14日由天文學家布朗(加州理工學院)、特魯希略(雙子星天文臺)及拉比諾維茨(耶魯大學)共同發現,它被發現時是太陽系中距離地球最遠的天然天體。賽德娜目前距離太陽88天文單位 ,為海王星與太陽之間距離的3倍。在賽德娜大部分的公轉週期中,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比任何已知的矮行星候選都要遙遠。賽德娜是太陽系中颜色最紅的天體之一。它大部分由水、甲烷、氮冰及托林(Tholin)所構成。國際天文聯會目前並未將賽德娜視為矮行星,但是有一些天文學家認為它應該是一顆矮行星 。 賽德娜的公轉軌道是一個離心率較大的橢圓,遠日點估計為937天文單位,所以它是太陽系中最遙遠的天體之一,比大部份的長週期彗星都還要遠。賽德娜的公轉週期約為11,400年,近日點約為76天文單位,天文學家可以藉此推斷它的起源。小行星中心目前將賽德娜視為黃道離散天體,這類天體是因為海王星向外遷徙造成的引力擾動,从柯伊柏帶散射入高傾斜和高離心率的軌道內。但是這種分類已經引起爭議,因為賽德娜不曾接近海王星,所以海王星的引力擾動無法造成它的軌道如此橢圓。一些天文學家認為賽德娜是人類首度發現的首顆歐特雲天體,其他天文學家則認為賽德娜的橢圓軌道是一顆通過太陽系附近的恆星所造成的,它可能位在與诞生太陽的星團(一个疏散星團)之內,甚至有天文學家認為賽德娜是太陽從其他恆星系所捕捉到的天體。認為賽德娜的軌道是海王星外天體存在的證據。共同發現賽德娜和矮行星鬩神星,妊神星,和鸟神星的天文學家米高·E·布朗認為它是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外海王星天體中最重要的一顆,因為瞭解它的特殊公轉軌道可能可以得知太陽系的起源及早期的演化資訊 。.

新!!: 天文學臨時編號和小行星90377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序號

小行星序號適用於小行星和矮行星,由國際天文聯合會設置的分支機構小行星中心處理。它們最後的完整格式包含三個部份:依據發現的先後順序配賦的文字與數字,軌道確定後給予的編號,以及由發現者所指定或臨時的名字,,語法上則是--(數字) 名稱,像是(50000) Quaoar和(90377) Sedna;也有將括號省略,直接記為50000 Quaoar和90377 Sedna,完全依據天文學家或學報的選擇。然而,在實際上,數字可能是作為編目和詞條最合理和有效的選擇,並且也許完全被採納了。 自從伽利略發現木星的衛星之後,小行星的衛星 (像是(87) Sylvia I Romulus) 的名稱,就斷斷續續的使用羅馬數字來標示。 彗星的名稱也由小行星中心處理,但是彗星使用另一套大同小異的編目系統。.

新!!: 天文學臨時編號和小行星序號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衛星

小行星衛星是指環繞另一顆小行星運行的小行星。而小行星所帶的衛星和其大小相近時則會用另一個術語——雙小行星。 小行星衛星如何形成目前尚不清楚,有各種可能存在。較為接受的理論是從主小行星受到撞擊而剝離的碎塊形成,也有可能是重力大的小行星擄獲較小的小行星而形成。 第一顆確認的小行星衛星是環繞艾女星(243 Ida)運行的艾卫(Dactyl)。是在1993年由伽利略號探測船所發現。 1998年在香女星周圍發現第二顆小行星衛星。截至2004年2月為止,以地球上的望遠鏡又另外發現了37顆小行星衛星。 目前已發現的小行星衛星所環繞運行的小行星分佈在小行星帶、特洛伊小行星群、近地小行星群及古柏帶。 休神星則是双小行星的例子,為兩個相等星體環繞共同重力中心運行。 林神星和兩個較小且相似的雙胞胎衛星林卫一((87) Sylvia I Romulus)及林卫二((87) Sylvia II Remus)則是第一組於2005年8月10日發佈確認屬於三元小行星(asteroid trio)的特殊例子。 2008年,阿雷西博電波望遠鏡發現近地小行星有兩顆衛星。這顆小行星於2001年被發現,直徑僅約2公里,被發現的兩顆衛星各約1公里與300公尺,而且其軌道面相同,可能為數十億年前同時生成而非捕獲。過去也曾發現具有一顆衛星的近地小行星,這顯示近地小行星為重星系統的機率並不低。重星系統可讓天文學家精確計算出小行星的質量。.

新!!: 天文學臨時編號和小行星衛星 · 查看更多 »

伽利略衛星

伽利略衛星是木星的四個大型衛星,由伽利略於1610年1月7日首次發現。這四個衛星可以用低倍率望遠鏡來觀測到,如果沒有光害,且環境極好,甚至可用肉眼勉強看到木衛三和木衛四,利用數位單眼相機搭配合適的望遠鏡頭也可以輕易的在較無光害的地方拍下這幾顆伽利略衛星。.

新!!: 天文學臨時編號和伽利略衛星 · 查看更多 »

彗星

彗星(Comet,有時也被誤記為慧星)是由冰構成的太陽系小天體(SSSB),當他朝向太陽接近時,會被加熱並且開始釋氣,展示出可見的大氣層,也就是彗髮,有時也會有彗尾。這些現象是由太陽輻射和太陽風共同對彗核作用造成的。彗核是由鬆散的冰、塵埃、和小岩石構成的,大小從P/2007 R5的數百米至海爾博普彗星的數十公里不等,但大部分都不會超過16公里。 彗星的軌道週期範圍也很大,可以從幾年到幾百萬年。短週期彗星來自超越至海王星軌道之外的柯伊伯帶,或是與離散盤有所關聯 。長週期彗星被認為起源於歐特雲,這是在古柏帶外面,伸展至最近恆星一半距離上,由冰凍天體構成的球殼。長週期彗星受到路過恆星和銀河潮汐的引力攝動而直接朝向太陽前進。雙曲線軌道的彗星可能在進入內太陽系之前曾經被沿著雙曲線軌跡被拋射至星際空間,則只會穿越太陽系一次。來自太陽系外,在銀河系內可能是常見的系外彗星也曾經被檢測到。 彗星與小行星的區別只在於存在著包圍彗核的大氣層,未受到引力的拘束而擴散著。這些大氣層有一部分被稱為彗髮(在中央包圍著彗核的大氣層),其它的則是彗尾(受到來自太陽的太陽風電漿和光壓作用,從彗髮被剝離的氣體、塵埃、和帶電粒子,通常呈線性延展的部分)。然而,熄火彗星因為已經接近太陽許多次,幾乎已經失去了所有可揮發的氣體和塵埃,所以就顯得類似於小的小行星。小行星被認為與彗星有著不同的起源,是在木星軌道內側形成的,而不是在太陽系的外側。主帶彗星和活躍的半人馬小行星的發現,已經使得小行星和彗星之間的差異變得模糊不清。 ,已經知道的彗星有4,894顆,其中大約有1,500顆是克魯茲族彗星和大約484顆短週期彗星,而且這個數量還在穩定的增加中。然而,這只是潛在彗星族群中微不足道的數量:估計在外太陽系的儲藏所內類似的彗星體數量可能達到一兆顆。儘管大多數的彗星都是暗淡和不夠引人注目的,但平均大概每年會有一顆裸眼可見的彗星,其中特別明亮的就會被稱為"大彗星"。 在2014年1月22日,ESA科學家的報告首次明確的指出在矮行星穀神星,也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有水氣存在。這項檢測是通過赫歇爾太空望遠鏡使用遠紅外線技術完成的。此一發現是出人意料之外的,因為彗星,不是小行星,才會有這種典型的"噴流萌芽和羽流"。根據其中一位科學家的說法:"彗星和小行星之間的區隔是越來越模糊了"。 古代也有彗星出现的记录,古人一般認為彗星是凶兆。.

新!!: 天文學臨時編號和彗星 · 查看更多 »

土星

土星,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至太阳距离(由近到远)位於第六、体积則僅次於木星。並與木星、天王星及海王星同属氣體(類木)巨星。古代中国亦称之填星或鎮星。 土星是中国古代人根据五行学说结合肉眼观测到的土星的颜色(黄色)来命名的(按照五行学说即木青、金白、火赤、水黑、土黄)。而其他语言中土星的名称基本上来自希臘/羅馬神話传说,例如在欧美各主要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葡萄牙语、德语、意大利语等)中土星的名称来自于羅馬神話中的农业之神萨图尔努斯(拉丁文:Saturnus),其他的还有希臘神話中的克洛諾斯(泰坦族,宙斯的父親,一说其在罗马神话中即萨图尔努斯)、巴比倫神话中的尼努尔塔和印度神话中的沙尼。土星的天文学符號是代表农神萨图尔努斯的鐮刀(Unicode: )。 土星主要由氫組成,還有少量的氦與微痕元素,內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外圍由數層金屬氫和氣體包覆著。最外層的大氣層在外观上通常情况下都是平淡的,雖然有时会有長时间存在的特徵出現。土星的風速高達1,800公里/時,明顯的比木星上的風快速。土星的行星磁場強度介於地球和更強的木星之間。 土星有一個顯著的環系統,主要的成分是冰的微粒和較少數的岩石殘骸以及塵土。已經確認的土星的衛星有62顆。其中,土卫六是土星系統中最大和太陽系中第二大的衛星(半徑2575KM,太陽系最大的衞星是木星的木衛三,半徑2634KM),比行星中的水星還要大;並且土卫六是唯一擁有明顯大氣層的衛星。.

新!!: 天文學臨時編號和土星 · 查看更多 »

冥王星

冥王星(小行星序号:134340 Pluto。天文代號:♇,Unicode編碼U+2647)是柯伊伯带中的矮行星。冥王星是第一颗被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冥王星是太阳系内已知体积最大、质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在直接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中,冥王星体积排名第九,质量排名第十。冥王星是体积最大的海王星外天体,其质量仅次于位于离散盘中的阋神星。与其他柯伊伯带天体一样,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冥王星相对较小,仅有月球质量的六分之一、月球体积的三分之一。冥王星的轨道离心率及倾角皆较高,近日点为30天文单位(44亿公里),远日点为49天文单位(74亿公里)。冥王星因此周期性进入海王星轨道内侧。海王星与冥王星因相互的轨道共振而不会碰撞。在冥王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上阳光需要5.5小时到达冥王星。 1930年克莱德·汤博发现冥王星,并将其视为第九大行星。1992年后在柯伊伯带发现的一些质量与冥王星相若的冰制天体挑战冥王星的行星地位。2005年发现的阋神星质量甚至比冥王星质量多出27%,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因此在翌年正式定义行星概念。新定义将冥王星排除行星范围,将其划为矮行星(類冥矮行星)。 冥王星目前已知的卫星总共有五颗:冥卫一、冥卫二、冥卫三、冥卫四、冥卫五。冥王星与冥卫一的共同质心不在任何一天体内部,因此有时被视为一联星系统。IAU并没有正式定义矮行星联星,因此冥卫一仍被定义为于冥王星的卫星。 2015年7月14日新视野号探测器成为首架飞掠冥王星的宇宙飞船。在飞掠的过程中,新视野号对冥王星及其卫星进行细致的观测。.

新!!: 天文學臨時編號和冥王星 · 查看更多 »

灶神星

星, 小行星序號為4 Vesta,是太陽系最大的小行星之一,平均直徑。它是海因里希·歐伯斯在1807年3月29日發現的,以羅馬神話中家和壁爐的女神Vesta命名,中文翻譯為灶神星。 灶神星是繼矮行星穀神星之後,質量第二大的主帶小行星 ,佔有主小行星帶總質量的9%。 質量雖然比智神星多一點點,但體積卻比較小,是體積第三大的小行星。灶神星形成岩質行星剩餘的原行星(內部分異)。一、二億年前,灶神星曾經被撞擊,產生了許多碎片,並留下兩個巨大的撞擊坑,而且南半球有著很高的密度。這次事件的一些碎片已經墬落到地球,成為HED隕石,提供了有關灶神星的豐富資訊來源。 灶神星是從地球可以看見的最亮的小行星,它距離太陽最遠時的距離只比穀神星最近的距離遠了一點,不過灶神星的軌道完全都在穀神星的軌道之內。 NASA的''黎明號''太空船在2011年7月16日至2012年9月5日進入環繞灶神星的軌道,進行了將近一年的探測,然後前往穀神星。研究人員繼續分析黎明號收集到的資訊,期望能更了解灶神星的形成和歷史。.

新!!: 天文學臨時編號和灶神星 · 查看更多 »

穀神星

星(Ceres,; 小行星序號:1 Ceres)是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主小行星帶中最亮的天體。它的直徑大約是,使它成為海王星軌道以內最大的小行星。在太陽系天體大小列表排名第35,是在海王星軌道內唯一被標示為矮行星的天體。穀神星由岩石和冰組成,估計它的質量佔整個主小行星帶的三分之一。穀神星也是主小行星帶唯一已知自身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天體。從地球看穀神星,它的視星等範圍在+6.7至+9.3之間,因此即使在最亮時,除非天空是非常的黑暗,否則依然是太暗淡而難以用肉眼直接看見。1801年1月1日意大利人朱塞普·皮亞齊在巴勒莫首先發現了穀神星。最初被當成一顆行星,随着越來越多的小天體在相似的軌道上被發現,因此在1850年代被重分類為小行星。 穀神星顯示已經有區分成岩石、核和冰的地函,並且在冰層之下可能留有液態水的內部海洋。表面可能是水冰和不同的水合物礦物,像是黏土和碳酸鹽,的混合。在2014年1月,在穀神星的幾個地區都檢測到排放出的水蒸氣。這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在主小行星帶的大天體床不會發出水蒸氣,因為這是彗星的特徵。 美國NASA的機器人曙光號在2015年3月6日進入繞行穀神星的軌道。從2015年1月,曙光號就以前所未見的高解析度傳回影像,顯示表面有著坑坑窪窪。兩個獨特的亮點(或高反照率特徵)出現在撞擊坑內(不同於早些時候哈伯太空望遠鏡在一個撞擊坑中觀測到的影像。);出現於2015年2月19日的影像,導致考慮可能有冰火山 或釋氣的發想。在2015年3月3日,NASA的一位發言人說,這些點符合含冰或鹽的反光物質,但不太可能是冰。在2015年5月11日,NASA釋放出高解析的影像,顯示不是一個或兩個點,實際上在高解析的影像上有好幾個。在2015年12月9日,NASA的科學家報導,穀神星的亮斑可能是一種類型的鹽類,特別是“滷水”,包括硫酸鎂等硫酸水合物(MgSO4·6H2O);也發現這些斑點與富含氨的黏土相關聯。2015年10月,NASA釋出了由曙光號拍攝的真實色彩穀神星影像。.

新!!: 天文學臨時編號和穀神星 · 查看更多 »

D/1993 F2

#重定向 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

新!!: 天文學臨時編號和D/1993 F2 · 查看更多 »

行星环

行星環是指圍繞著行星運轉的宇宙塵和小顆粒形成扁平盤狀的區域。最廣為人知的行星環就是圍繞著土星的土星環,但是太陽系的其他三顆氣體巨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也都有自己的行星環。 最近的報告 認為土星的衛星麗亞可能也有自己的環系統,它可能成為唯一擁有自己的環系統的衛星。.

新!!: 天文學臨時編號和行星环 · 查看更多 »

衛星

衛星,是環繞一顆行星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體。如地球的衛星是月球。不過,如果兩個天體的質量相當,它們所形成的系統一般稱為雙行星系統,而不是一顆行星和一顆天然衛星。通常,兩個天体的质量中心都處於行星之內。因此,有天文學家認為冥王星與冥衛一應該歸類為雙行星,但2005年發現兩顆新的冥衛,使問題複雜起來了。.

新!!: 天文學臨時編號和衛星 · 查看更多 »

麥克諾特彗星

麥克諾特彗星(正式編號:C/2006 P1)是一顆由澳大利亞的天文學家罗伯特·麦克诺特在2006年8月7日發現的彗星。它在2007年1月上旬,過近日點前亮度大增,是30年來最亮的彗星(只計最亮光度);也是70年來第二亮的,僅次於1965年達-17等的池谷·關彗星;比1947年的南天大彗星C/1947 X1、1976年的威斯特彗星C/1975 V1、1996年的百武彗星以及1997年的海爾·博普彗星都還要亮。一月底前在南、北半球較高緯度地區,白天肉眼可見。.

新!!: 天文學臨時編號和麥克諾特彗星 · 查看更多 »

舒梅克·利維九號彗星

#重定向 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

新!!: 天文學臨時編號和舒梅克·利維九號彗星 · 查看更多 »

週期彗星列表

本條目列出太陽系內經國際天文聯會給予永久編號的週期彗星。截至2014年末,太陽系內擁有永久編號的週期彗星共有314顆。 週期彗星指的是任何軌道週期小於200年,或其兩次通過近日點時都被觀測到的彗星(如池谷-張彗星)。(有時「週期彗星」也用來指任何擁有週期性軌道的彗星,儘管它的週期可能超過200年。) 彗星通常會在它第二次通過近日點時獲得永久編號,所以有不少未獲永久編號的彗星,例如P/2005 T5 (Broughton)。如果彗星在經過近日點幾次以後無法再觀測得到,或者因各種原因已經被毀滅,它的編號字母就會變為「D」。同樣,擁有永久編號的彗星在消失以後,編號中原有的「P」就會換為「D」,如3D/Biela(比拉彗星)和5D/Brorsen(布羅森彗星)等。 彗星一般會以發現者來命名,有少數彗星以進行軌道計算的人命名,如2P/Encke(恩克彗星)和27P/Crommelin(克羅瑪林彗星)。由於各大行星對彗星的攝動效應會隨時間遞增,所以一顆彗星的長期軌道是很難計算的。在電腦計算時代之前,有些天文學家會為此奉上整個職業生涯。然而,一些彗星還是因為氣體及其他物質的噴發而改變了軌道,以致後來的天文學家無法再觀測到它。與長週期彗星不同的是,有永久編號的彗星下一次經過近日點的時間和位置可以非常精准地計算出來。 不少週期彗星都擁有重複的名稱,例如9個舒梅克-李維彗星和24個尼特彗星。國際天文聯會利用開頭的數字(如181P和192P)進行區別,而在一些出版物中,擁有同一個名稱的週期彗星會有自己的一套序號(181P和192P分別亦稱舒梅克-李維6號彗星和舒梅克-李維1號彗星)。非週期彗星則排列在這種序號之間:C/1991 B1排在2號和3號之間,C/1991 T2在5號和6號之間,C/1993 K1和C/1994 E2則在9號以後。 在彗星的正式編號中,位於「/」之前的字母分別為:「C」表示非週期彗星,「P」表示週期彗星,「D」表示已無法找到或已解體的彗星,「X」表示無法準確計算彗星軌道(通常適用於歷史上較早發現的彗星),最後「A」表示誤認為彗星的小行星。 有些彗星目錄會為週期大於30年的彗星標上「C」,直到它的回歸能夠被確認為止。.

新!!: 天文學臨時編號和週期彗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林神星

林神星(87 Sylvia),直徑280千米,由諾曼·羅伯特·普森於1866年5月16日發現。它亦是第一顆被發現擁有超過一顆衛星的小行星。.

新!!: 天文學臨時編號和林神星 · 查看更多 »

法葉彗星

法叶彗星(4P/Faye)為一颗周期彗星,由法叶(Herve Faye)于1843年11月25日在法国巴黎的皇家天文台所发现。 在1844年間,經過天文學家的計算後,確定法葉彗星為短周期彗星。 1999年5月6日的回歸,彗星的最大亮度只有達到13等。2006年11月15日法葉彗星再度回歸,最大亮度約為8等。 4P/法葉彗星 Category:1843年发现的天体.

新!!: 天文學臨時編號和法葉彗星 · 查看更多 »

木星

|G1.

新!!: 天文學臨時編號和木星 · 查看更多 »

智神星

智神星(英語、拉丁語:Pallas),小行星序號是2 智神星(2 Pallas),是人類繼谷神星(太陽系最大的小行星之一)後所發現的第二顆小行星。估計它的質量是小行星帶的7%。智神星直徑為,比灶神星稍大一些,但是其質量卻比灶神星輕10–30% ,所以智神星是小行星帶中第三重的小行星。智神星可能是太陽系中最大的不規則天體(也就是本身的重力不能使外貌呈現圓滑),也可能是殘餘的原行星。 天文學家海因里希·歐伯斯在1802年3月28日發現智神星,那時被歸類為行星。事實上,19世紀初期發現的小行星都曾經被歸類為行星,直到1845年有更多的小行星被發現之後,才重新分類。 智神星的表面似乎由矽酸鹽組成;表面光譜和密度類似於碳質球粒隕石。智神星有異常高的軌道傾角(高達34.8°)、高離心率,類似冥王星,所以太空船很難前往智神星拜訪。.

新!!: 天文學臨時編號和智神星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臨時編號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