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

指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

德源隱修院是屬天主教本篤會聖奧提來會的一所修道院,位於現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江原道首府元山市附近。修道院原來是漢城(今首爾)的傳教修士團,於1920年代遷至德源,接管新成立的元山宗座代牧區。由於朝鮮自1949年對基督徒施以迫害,使當地教會活動停止。但是德源自治會院區形式上仍然被列為天主教會目前僅存的自治會院區之一。.

44 关系: 基督徒坡州市大邱廣域市天主教天主教會宣福禮宗座從缺宗座公報宗座署理安邊郡川內郡平壤庇護十二世延吉隱修院德国修道院圣本笃國家安全保衛部公里公教報元山市元山農業綜合大學倭館隱修院第二次世界大战韓國西伯利亞鐵路首爾高原郡自治會院區金日成英里耀德集中營殉教江原道朝韩非军事区朝鮮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權朝鲜人民军方濟 (教宗)文川市懺悔贖罪堂 (坡州)拉丁禮2007年5月

基督徒

基督徒(Christian)是對基督宗教信徒(教徒)的稱呼,泛指相信耶穌是基督和神的儿子及跟從其教導的人,現泛指基督宗教教會的成員,包括天主教信徒、正教會信徒、新教信徒、獨立教會信徒在內的基督教各宗派人士,部分信奉基督教但不加入任何基督教教派的信徒,亦可被稱或自稱為基督徒。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語境所稱的「基督徒」有時指新教信徒。此名稱出自《新約聖經》,當時其著作所用的通用希臘語將基督徒稱為「」(),意思是“基督的人”。 「基督徒」一詞多次出現在《新約聖經》的書信部分,例如在與:從安提阿的教會聚集起首,他們被稱為基督徒;及後,希律·亞基帕曾對保羅表示,「保羅少許的說話,便叫亞基帕作基督徒嗎!」。《彼得前書》裡,彼得把「基督徒」與「受苦」連在一起,也指出「基督徒受苦,不是羞恥,而是榮耀上帝的事」。在保羅傳教時代,基督徒較常以「聖徒」自稱。聖經提到耶穌給基督徒的大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基督徒 · 查看更多 »

坡州市

坡州市()是位於大韓民国京畿道西北部的市。本市市界上的板門店為南北停戰區的最前線位置。該市也是所有非軍事區南緣的韓國行政區域中唯一一個市。 坡州於1996年3月設市,總面積682.6平方公里,下設5邑9面2洞。.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坡州市 · 查看更多 »

大邱廣域市

大邱廣域市(),簡稱大邱,是大韓民國第四大城,為韓國直轄的廣域市,至2018年估計人口約2,501,673人。面積883.63平方公里。 大邱是个工業城市,主要工业包括纺织、冶金和机械。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历史上大邱曾是朝鲜半岛的南部商业中心(首尔是中部中心;平壤是北部中心)。大邱盛产高--的苹果和甜瓜,因此得名“苹果城”,除此之外,还有“纺织城”、“时装城”的美称。 大邱舉辦了2002年韓日世界盃足球賽、2003年夏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2011年世界田徑錦標賽、2013年世界能源大會、2015年世界水論壇大會及2017世界室內田徑錦標賽等多項大型國際活動,使大邱躍升為揚名世界的國際城市。.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大邱廣域市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宣福禮

宣福禮(Beatificatio.;Beatification,字根來自beatus,受祝福的),又稱為宣福、列福、列福式,是天主教會追封已過世人的一種儀式,用意在於尊崇其德行,認定其信仰足以升上天堂。天主教徒相信,以真福者的名號禱告,真福者將會為祈祷者向天主代禱,會有更好的成效。 經過宣福禮之後,此人可以享有真福者、或真福品(Beato,Blessed)的稱號,其位階僅次於聖人。.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宣福禮 · 查看更多 »

宗座從缺

#重定向 教座出缺.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宗座從缺 · 查看更多 »

宗座公報

《宗座公報》(Acta Apostolicae Sedis,缩写为 AAS)是天主教会圣座和梵蒂冈城国的憲報,由梵蒂岡出版社發行。一般每月一刊。 主要刊登教宗發出的公開文件(無論是直接或者經行政機關發出的)以及各項任命。前身是1865年出版的《聖座公報》,以目前名稱首發於1904年5月23日,當時庇護十世在位。.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宗座公報 · 查看更多 »

宗座署理

宗座署理是天主教的地區教會的職務名稱,負責以教宗名義照管由於特殊原因或當地教會規格不足因而未經由教宗成為教區的宗座署理區。 ;或是在教區教座缺出時,在選出新主教前的代管者;以及少部分情下該教區主教無法行使牧職代替照理者。.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宗座署理 · 查看更多 »

安邊郡

安邊郡()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江原道北部的一個郡,北臨海,西靠馬息嶺山脈,東枕太白山脈,南大川流貫其中,形成了朝鮮半島東岸少見的平原——安邊平原。下分1邑、2勞動者區、28里。 1018年起稱安邊。原為咸鏡南道一部份,1946年歸江原道,江原線經過,當地並設有大型導彈基地。 Category:江原道.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安邊郡 · 查看更多 »

川內郡

川內郡()是朝鮮江原道最北的一個郡。.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川內郡 · 查看更多 »

平壤

平壤,正式名稱為平壤直轄市(),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於朝鮮半島西北部,大同江横跨市区,東側是平安南道的大同郡、檜倉郡及南浦特别市的大安郡及龍岡郡、南側是黃海北道的黃州郡、延山郡及-松-林市、北側是平安南道的成川郡及平城市。 平壤位于朝鲜半岛西北部地势低--的地段,因地势平坦而得名“平壤”。也是平安道名稱中“平”字的來源地。城市西北部是低矮的山岭,东部是丘陵和的平原。大同江和它的支流普通江流经市中心。 因城内遍布柳树,平壤又稱“柳京”。朝鲜政府提倡植树造林並推动环境保护的政策,平壤的山水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平壤市民的人均绿地面积达到58平方米。 平壤是传说中朝鮮族的始祖檀君在西元前1122年建都的王儉城所在地,為朝鮮半島歷史最悠久的城市,有乙密台、练光亭、大同门、普通门等年代久远的古迹。虽然平壤在朝鲜战争中被毁坏几成废墟,平壤很快得到重建,20世纪70、80年代,平壤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兴建了主体思想塔、人民大学习堂、五一体育场、平壤凯旋门等地标性建筑。.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平壤 · 查看更多 »

庇護十二世

可敬的教宗庇護十二世(Venerabilis Pius PP.,),原名尤金·派契利(Eugenio Maria Giuseppe Giovanni Pacelli),天主教會第260任教宗(1939年3月2日—1958年10月9日)。2009年12月19日獲列為可敬者。 任內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庇護十二世 · 查看更多 »

延吉隱修院

#重定向 延吉修道院.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延吉隱修院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修道院

修道院是一类基督教修道場所,由修道院長(abbot)管理的隐修院教堂或以大教堂为中心的寺院建筑群。大修道院一般包括一整套建筑,以适应自给自足的教会组织的需要。 修道院长「abbot」這個詞來自亚拉姆语,其意義是“父親”。他在團體是耶穌基督的代表,由團體中發永願的會士所推選出來的。基本上,他有責任照顧整個團體和其成員在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他必須要明智的安排每一個人在團體中特別的職責。除了日常事務的安排,院長也是整個團體神修上的指導者和父親。 這就是隱修的起源:埃及的聖安多尼為首,他們拋棄世上的榮華富貴,離開自己的家庭,到沙漠中專務祈禱。教會史上不少聖人都是來自隱修傳統,像聖額我略那齊盎、聖巴西略、聖金口若望、大馬士革聖若望、聖伯爾納、聖十字架若望、聖大德蘭、聖小德蘭等等。簡單的說,隱修的目的,就是捨棄世界的種種享受,而把自己完全奉獻給天主,專務祈禱,並靠著體力勞動養活自己。可以看作是不流血的殉道。 隱修院的核心:感恩祭典—彌撒聖祭,彌撒聖祭是任何一種天主教隱修院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隱修院自然不例外。天主為人奉獻自己,並臨在於聖言、聖體及聖血中。而修士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天主,並藉著分享教會的神聖祭獻,達到默觀與補贖的成果。彌撒時間則每座修院稍有不同。 隱修院的修士們在禮儀、默觀頌讀,個人祈禱和勞動中求得平衡。修士全心尋找天主,度簡樸澹泊、勤勞克苦、靜默的隱修生活,以恆常祈禱,為世界和教會轉求天主。隱修士不出外從事使徒工作,但在隱修院外圍,視修院的人手多寡而定,備有客房提供給靜修的男女使用。隱修院的使命簡單來說就是成為隱修士,完成在基督奧體內的職責,在隱修院內專心致意尋找天主,實行福音的勸諭,並為教會內所有的兄弟姊妹祈禱。基本上,度隱修生活是天主聖神的召叫,全心侍主、愛主,萬事以基督為圭臬,正如聖本篤在其會規上所說:「愛基督在萬有之上」(七十二章)。 勞動也是隱修士們重要的職責,聖本篤會規提及「每座修院要自食其力……幾時他們靠雙手操作度日,才算是真正的隱修士。」因此,每座修院視所處地區的情況及資源,發展出修院特有的事業。例如美國中部的革責瑪尼(Gethsemani)隱修院生產水果蛋糕及乳酪,加州新明谷(New Clairvaux)修院種植核桃及加州李,比利時的隱修院則大多出產啤酒等。 天主教的隱修概念源自於中古世紀,希望透過更專注的隱修,為世人祈禱。一般修士可以在外傳教、行善,但隱修士除了祈禱、默觀、勞動外,不得外出;即使家人見面,也必須事先申請會客時間,看病時才能由他人陪同外出。但大多數隱修院的修士們歡迎來訪的客人一起至聖堂,參與彌撒、祈禱及經課。 不過各隱修院的規範仍有差異,某些隱修院,發過願的修士,幾乎終身不外出。.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修道院 · 查看更多 »

圣本笃

努西亚的聖本篤(Saint Benedict of Nursia,),又译圣本尼狄克或聖本德,意大利天主教隱修士,本笃会的会祖。他被誉为西方隱修制度的始祖,于1220年被封为圣人。.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圣本笃 · 查看更多 »

國家安全保衛部

#重定向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保卫部.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國家安全保衛部 · 查看更多 »

公里

--亦稱--( → kilometre、),是一种長度計量單位,等於一千米,是國際單位制之一,符號为km。.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公里 · 查看更多 »

公教報

《公教報》(Kung Kao Po,1928年—)創刊於1928年8月1日,是天主教香港教區擁有及出版的中文報紙。近年由於多篇關於政治及社會事務的社論被香港主流媒體報導,受到社會的注意。 逢星期日出版,以小報尺寸印製。內容包括香港、外地教會新聞,專欄、社論,《喜樂少年》 (針對青少年的副刊)等。 除了在各教堂發售外,該報亦設訂閱服務,因此亦在香港以外的華人天主教會流通。部分內容亦可在網站閱讀,並存有最近五年的過期報紙。自2003年10月19日起,更在報紙網頁以MP3形式提供粵語有聲版。.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公教報 · 查看更多 »

元山市

元山市(),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江原道首府,位于东朝鲜湾的港口城市,2008年人口36萬3127人。在元山也有朝鲜人民军海军基地。.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元山市 · 查看更多 »

元山農業綜合大學

元山農業大學(원산농업대학,Wonsan Agricultural College)於1948年9月1日建校,前身為金日成綜合大學 農學系,是朝鮮獨立後的第一所農業大學。 該校占地面積達40多平方公頃。設有10多個學學系和一些研究所、博士院。學制為5年。2009年,改名為元山農業綜合大學。.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元山農業綜合大學 · 查看更多 »

倭館隱修院

#重定向 倭館修道院.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倭館隱修院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韓國

#重定向 大韩民国.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韓國 · 查看更多 »

西伯利亞鐵路

西伯利亞鐵路(Transsibirskaya magistral),又稱西伯利亞大鐵路,是一連串連接莫斯科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鐵路網絡。全長9,289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鐵路線。該線設有通往蒙古國、中國和北韓的支線。此線自1916年連接莫斯科和海參崴。 此鐵路在1891至1916年在亞歷山大三世和皇太子尼古拉(後來的尼古拉二世)委托下交由俄羅斯政府監督興建。鐵路在完工以前已經吸引不少遊客寫下遊記。俄羅斯也表達了透過連接西伯利亞鐵路和瓜達爾港參與中巴經濟走廊的意願。.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西伯利亞鐵路 · 查看更多 »

首爾

首尔(,官方英語拼法:Seoul,國際音標:),正式名稱為首爾特別市,為韓國首都,同時為韓國及朝鮮半島最大城市,位于韓國西北部的汉江流域,地處朝鮮半島中部。公元前18年,朝鲜三国时期的百济首先定都于此地,之後成為高麗王朝的南京和朝鮮王朝的國都,現今為韓國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截至2017年,全市人口約1千萬;以首爾為中心的首都圈人口則達2千4百萬。 首尔曾举办1986年亚洲运动会、198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與日本合辦)、2017世界棒球經典賽等国际体育赛事與2010年二十国集团峰会等国际会议,並獲選為2010年的世界设计之都。都會區內有昌德宮、水原华城、宗庙、朝--鲜王陵、南漢山城等5處古蹟列為世界遗产。.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首爾 · 查看更多 »

高原郡

原郡()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咸鏡南道的南部一個郡,南鄰江原道。西高東低,東部為金野江、箭灘江、德池江等沖積的金野平原。面積250平方公里,2008年人口94,963人。下分1邑、1勞動者區、18里。 1413年改稱高原。.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高原郡 · 查看更多 »

自治會院區

自治會院區(Abbatia territorialis;Territorial abbacy)是羅馬天主教地區教會的一種形式 。 一般而言隱修院院長對於其管轄的修院擁有領導權,但大都僅限於修院的圍牆內部,或者是立誓服從的修會會士。然而自治會院區修院長則是擁有修院鄰近地區所組成的自治會院區的信徒及堂區的管理權。如同主教對於其所轄教區擁有的管理權威般。 在實務上的部分而言,就是由修院提供附近的信眾靈性上的服務,像是早期在異地傳教時有時會以修院為中心建立的教會團體。修院的教堂可供信徒參與宗教儀式,而有神職身分的會士們也可充任轄下堂區的本堂神父。修院院長雖然在聖秩三階中只有司鐸品(神父)的身分,但在教會法規定下依然擁有相同於教區主教的管理階級。因此自治會院區院長除了不能如主教准許修士接受聖秩聖事成為執事或神父外,對於會院區內的教務能作到的和教區主教差不多,包括對不從屬他轄下修院但是從屬自治會院區的神職人員的管轄。 如同其他修院團體,自治會院區院長是由修院成員中按會內制度選出的,但是他們必須經由教宗同意才能就職,如同一名主教要經由教宗認同才能被按立。 在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後,教會的核心逐漸放在各地教區及主教的聖統體系上。許多自治會院區被取消,並以新的教區取代,或是原屬於自治會區的轄區被轉移到既有的教區名下。今日只有部分在歐洲以及一個在朝鮮的自治會院區被保留。.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自治會院區 · 查看更多 »

金日成

金日成(朝鮮語:김일성,),原名金成柱(김성주),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國父」、先后任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和总书记。由1948年开始,直至其去世一直担任朝鲜最高领导人,掌權長達46年之久,也是金日成主義的核心。其子金正日和孙金正恩亦先后接掌政权。 執政期間在其與蘇聯、中國兩邊交好下,朝鮮透過外交往來、經貿手段獲得大量援助,生活水準一直高過韓國,直到1970年代末情況才被扭轉。1992年被朝鲜授予“共和国大元帅”军衔,1998年修改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宪法规定他为“共和国永遠的主席”。.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金日成 · 查看更多 »

英里

英里或哩(读音:lǐ或yīnglǐ,英語:mile)是使用於英國、美國、前英國殖民地和英聯邦國家的長度單位。 沒有統一符號,有mi, ml, m, M等用法,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現在推薦使用mi。.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英里 · 查看更多 »

耀德集中營

#重定向 耀德政治犯收容所.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耀德集中營 · 查看更多 »

殉教

殉教,又稱殉道,意指为了宗教或信仰而不畏迫害和杀戮,以致牺牲生命。.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殉教 · 查看更多 »

江原道

江原道可以指.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江原道 · 查看更多 »

朝韩非军事区

朝韩非军事区(),是指一段橫越朝鮮半島、作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邊界三八线的緩衝區地帶,又常稱朝鲜半岛非军事区、韓國非軍事區、朝鮮非軍事區等。1953年7月27日在經歷將近三年的朝鲜战争後,四方決定於板门店签署《朝鮮停戰協定》,自此确立了以38度線及其周圍地區所組成的朝韩非军事区。 這條非軍事區將整座朝鲜半岛分成南北兩側,並穿過了北緯38度線一角,在非軍事區的西端位於北緯38度線南方,東端則在北緯38度線北方,大體上與作為朝鮮與韓國國界的38度線平行,因而韩朝分界线在中国大陆也普遍称为“三八线”。非軍事區北部地區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控制,南部地區則由大韓民國控制;而非軍事區的管理與監督,則由軍事停戰委員會負責嚴格禁止雙方試圖進入朝韓非軍事區內。直至今日,這條非軍事區兩側仍是敵對的,附近的居民人數也極少。 整條非軍事區長達248公里,寬度則大約為4公里,這條非軍事區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多軍人駐守的國界地帶。隨著非軍事區往西方延伸即為北方界線(NLL),這條黃海的內海上邊界也成了一個常發生軍事衝突的重點處。 2018年4月27日南北韓高峰會‎‎簽署了《板門店宣言》;自5月1日起,停止軍事分界線一帶一切敵對行為,將南北韓非軍事區轉成和平地帶。.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朝韩非军事区 · 查看更多 »

朝鮮

#重定向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朝鮮 · 查看更多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權

朝鮮人权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人权状况,根据许多媒体的报道,朝鮮是当今世界上人权最恶劣的国家之一。.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權 · 查看更多 »

朝鲜人民军

朝鮮人民軍(朝鲜语:조선인민군)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国家武装力量,采用了典型的政令和军令一体化的指挥体制。军事指挥方面由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负责,中央军委委员长担任最高司令官统帅全军,目前最高统帅是金正恩元帅。整個朝鮮人民軍下轄有五大軍種,分别包括:陆军、海军、空軍、戰略軍、朝鮮人民軍特種作戰軍和特種部隊。這些部隊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人民武装力量部(相当于国防部)管轄,其下再有常设领导机关总参谋部和总政治局。 1978年,金日成指示將「朝鮮人民軍創建日」由原本的2月8日改為4月25日,將朝鮮人民軍改定調為是自1932年組織的抗日部隊所發展而來。2018年1月22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发布决定,将2月8日定为朝鲜人民军建军节。报道称,1948年2月8日是宣布朝鲜人民军诞生的日子。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为发扬光大朝鲜人民军创建者、建设者金日成的革命业绩,作出上述决定。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还决定,将金日成创建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的1932年4月25日定为朝鲜人民革命军成立日。 有評論認為,朝鮮是當今世界中最具軍事色彩背景的國家,擁有全世界人数排名第四的軍隊(不分男女25人中1人是軍人),约110万名武裝人員的龐大規模,其中約有20%的17到54歲的男性是屬於正規軍的行列。此外,後備軍事動員能力也十分驚人,學者估計如果戰事發生後,將會再有800万人投入戰場的行列,戰爭潛力巨大。在整個北朝鮮國土上,眾多的軍事設施連成了一密集的網絡。在國內,朝鮮擁有許多大型武器的生產線,以及密集的防空系統。而朝鮮在軍事排名上也佔了許多名次,如在全球擁有数量排名第三的化學武器,储存有大约2500吨至5000吨,种类涉及芥子氣、光氣、沙林等多種致命毒氣或毒劑。這些武器可裝載於火炮、導彈、飛機或軍艦上。具有世界上人數最多的特種作戰部隊(估計有180,000人左右)。 自1953年7月27日聯合國軍支持的韓國,同蘇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的朝鮮在板門店簽署了《朝鮮停戰協定》後,朝鮮的龐大軍力便持續與大韓民國國軍及駐韓美軍在朝韓非軍事區兩側對峙著。不過朝鮮因為其在經濟上的困境,導致許多軍事設備無法按時汰換而大多都已結構老化嚴重,這也常被視為朝鮮的軍事能力一大缺陷之一。 但朝鮮人民軍仍然是被美國、韓國以及日本等鄰國視為一個重大的威脅,因為它仍然具有能力摧毀附近的都市城鎮,但2010年後其核武計畫有顯著進展,2015年更疑似列裝了發射小型彈道飛彈的新浦級潛艇,若有水下核打擊能力理論上朝鮮將有極高成功率毀滅或重創首爾和東京,許多國家並不能再以和朝鮮開戰只會是有限局部戰爭的角度來看待。.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朝鲜人民军 · 查看更多 »

方濟 (教宗)

#重定向 方濟各 (教宗).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方濟 (教宗) · 查看更多 »

文川市

文川市()是朝鲜城市。位于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国江原道北部。面积277.52平方公里。临日本海永興湾,南与元山市、北与川内郡、東南与法洞郡接壤。此地多山脉,有河流。66%的土地是森林。下辖16个洞14个里。文川市具有锌、金、银、石灰石、白云石、花岗岩、粘土等资源。产无烟煤,工业发达。水产,水果和畜牧业也十分活跃。粮食是主要的农产品。境内有铁路。.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文川市 · 查看更多 »

懺悔贖罪堂 (坡州)

懺悔贖罪堂是韓國京畿道坡州市一家天主教聖堂,距離DMZ20公里。目前屬天主教議政府教區。 聖堂外貌是以由瑪利諾會神父興建的、位於現在朝鮮新義州市的真砂洞教堂為藍本,而內部則參考了本篤會士興建的德源自治會院區聖堂:前者韓戰時期在空襲中被炸毀,而後者1949年被朝鮮政府佔用,修士被殺或被遣返德國。 聖堂在2003年開始修建,2006年完工,惟因兩韓關係惡化、資金耗盡,延至2013年6月25日方被祝聖。.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懺悔贖罪堂 (坡州) · 查看更多 »

拉丁禮

#重定向 拉丁禮教會.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拉丁禮 · 查看更多 »

2007年5月

没有描述。

新!!: 天主教德源自治會院區和2007年5月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