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大甲鎮瀾宮

指数 大甲鎮瀾宮

大甲鎮瀾宮,俗稱大甲媽祖廟、大甲媽,位於臺灣臺中市大甲區順天路158號,大甲火車站正前方200公尺處,主奉天上聖母媽祖,為台灣媽祖信仰的知名廟宇之一。近年來,大甲鎮瀾宮媽祖的遶境進香發展成宗教界的盛會,曾遠赴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之外,最有名的就是大甲媽南下遶境進香活動。.

136 关系: 基隆聖安宮原住民十八羅漢印度千里眼千歲信仰南山寺 (漳州)南斗星君台中客運台中市市區公車台中市公車154路台中市公車157路台中市公車167路台中市公車170路台中市公車171路台中市公車172路台中市公車210路台中市公車212路台中市公車213路台中市公車214路台中市公車215路台中市公車216路台中市公車305路台中市公車658路台中市公車93路台中市公車95路台中市公車97路台中朝聖宮台灣媽祖信仰台灣元宵節台灣民間信仰后里區士紳大安大安港大甲區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大甲鎮瀾宮大甲車站大甲文昌祠天后天后宮太陽星君太歲外埔區媽祖宗覲庭寺庙巨業交通上海城隍廟...中台灣客運中國临济宗三官大帝三重先嗇宮一江山岛战役平埔族乾隆廣澤尊王伽藍住持彰化南瑤宮彰化天后宮彰化縣佛誕佛教徐承邦地藏菩萨北港朝天宮北斗奠安宮北斗星君圓寂判官嘉義縣善才龍女哪吒农历三月光绪玄壇真君灶君神农祖師福建福德正神禪宗西天二十八祖禅宗烈士無黨團結聯盟牌位癸未韋馱莆田市道光鐵砧山青岛市順風耳顏清標香火觀音佛祖註生娘娘魁星豐原客運豐原慈濟宮貞節媽鳥母辛亥进士蔡振南鄭成功臺中市臺中市公車路線列表臺灣臺灣鐵路管理局苗栗客運雍正雲林縣虎爺林氏貞孝坊東南客運檀越水神民國法人法院泉州市清朝湄洲岛星君明治海岸線 (臺鐵)新竹關帝廟新港奉天宮斗姥元君文昌帝君日本1924年 扩展索引 (86 更多) »

基隆聖安宮

基隆聖安宮,為台中大甲鎮瀾宮分靈廟宇,主奉天上聖母媽祖,為台灣媽祖信仰的廟宇之一。位於基隆市中山區中山三路111巷59號。 目前基隆聖安宮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為霜進春,基隆聖安宮管理委員會總幹事為吳玉輝。.

新!!: 大甲鎮瀾宮和基隆聖安宮 · 查看更多 »

原住民

原住民,旧称土著,是指某地方較早定居的族群,皆源自外来者(尤其是入侵者)对本地人(或族群)的称谓,原意指当地居民、原居民,但多具有土番、番人、土人等落后的贬意,然而到了二十世纪后期逐步形成了一个法律学方面的范畴,指的是正遭受到外来者侵蚀的文化独特的群体。當前對於原住民議題的討論多半應在民族國家所進行的殖民事業的脈絡之下來理解。外來統治者為安撫或控制原住民,以遂行其統治目的,會制訂各種不同的政策,而往往對於原住族群的生活方式多加干擾,甚至可能造成滅族的結果。 即使前一階段的殖民主義擴張已經在二次大戰之後的解殖民運動後告一段落,但類似的問題仍存在於原住民與解殖民之後成立的新興國家之間。有時後者會被稱為「內部殖民」,而與傳統的「外部殖民」加以區別。 本土居民一词被广泛的采用是起始于19世纪人类学和人种学的学科,韦氏字典将之定义为“某一群体的人团结于一个共同的文化、传统意义上的血缘关系,他们通常有着共同的语言、社会机构和信条,而且往往构成了一个不受支配的有组织团体。” 中文在討論此一問題時,亦有原住民族一詞的使用,它與原住民主要的區別在於:前者強調各原住民族群各自作為一個「民族」(people),而在國際法上應有包括追求民族自決等相應的集體權利;後者則或作為通稱、或僅指涉原住民個人作為在異族統治下的民族國家中受到內部或外部殖民的個別原住民個體。 目前尚不存在一个普遍接受了的“本土居民”的确切定义,然而,最经常被各方所认可及援引的四个要素是:.

新!!: 大甲鎮瀾宮和原住民 · 查看更多 »

十八羅漢

十六羅漢(或稱十六阿羅漢、十六尊者)是釋迦牟尼佛的得道弟子。佛經只有列出十六羅漢,並無十八羅漢,但中國民間附加了兩位。首十六羅漢的名字早有佛經所載,但附加的兩位「罗汉」仍存不同說法。.

新!!: 大甲鎮瀾宮和十八羅漢 · 查看更多 »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新!!: 大甲鎮瀾宮和印度 · 查看更多 »

千里眼

千里眼,表意指「可以看見千里以外事物的眼睛」。在中文語境中,千里眼也常被用於形容視力好的人。 於現代可以分為幾個解釋:.

新!!: 大甲鎮瀾宮和千里眼 · 查看更多 »

千歲信仰

#重定向 王爺千歲信仰.

新!!: 大甲鎮瀾宮和千歲信仰 · 查看更多 »

南山寺 (漳州)

南山寺位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地处九龙江南岸的丹霞山山麓,1983年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88年被列为漳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的阿弥陀佛石造像于1996年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原名为“报劬院”,是唐开元年间太子太傅陈邕所建,北宋乾德六年(968年)刺史陈文重修,改名“崇福寺”,漳州知州章大任题匾“南州法罄”,明朝改称南山寺。 南山寺为典型的汉传佛教寺庙风格,中轴线分别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藏经阁内有大石佛、白玉佛(清朝从缅甸传来)、大钟、明朝刺血书《华严经》、清朝光绪皇帝御赐贝叶经,合称南山寺五宝。 阿弥陀佛石造像由一块天然巨石雕成,高一丈八尺,为唐代遗物。.

新!!: 大甲鎮瀾宮和南山寺 (漳州) · 查看更多 »

南斗星君

南斗星君,與北斗星君並稱,是道教中重要的星君,掌管南斗六星。分别是:『司命星、司禄星、延寿星、益算星、度厄星、上生星』。據說,南斗星掌理人類的壽命長短,俗說:「南斗註生,北斗註死。」楊炯《渾天賦》:「南斗主壽祿,東壁主文章。」民間傳說南斗星君與北斗星君在每年除夕下凡,考察人間善惡。 另說南斗星君是司命星、司禄星等六星君的統一稱呼。.

新!!: 大甲鎮瀾宮和南斗星君 · 查看更多 »

台中客運

臺中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英語:Taichung Bus Company, Ltd.),簡稱臺中客運、中客,是一家臺灣汽車客運業者,主要行駛臺中市公車,並有七條國道路線從臺中市通往臺北、新竹、臺西、北港、嘉義、竹山以及埔里。.

新!!: 大甲鎮瀾宮和台中客運 · 查看更多 »

台中市市區公車

#重定向 臺中市市區公車.

新!!: 大甲鎮瀾宮和台中市市區公車 · 查看更多 »

台中市公車154路

、 台中市公車154路目前行駛自臺中女中到大甲區公所,為台中市公車新幹線,沿線並非沿途停靠,僅停靠部分站牌,主要行駛於中清路、國道一號、國道四號、國道三號,由台中客運營運。 新幹線公車車身皆有該路線意象,154路之意象為「大甲媽祖」。.

新!!: 大甲鎮瀾宮和台中市公車154路 · 查看更多 »

台中市公車157路

#重定向 臺中市公車157路.

新!!: 大甲鎮瀾宮和台中市公車157路 · 查看更多 »

台中市公車167路

#重定向 臺中市公車路線列表.

新!!: 大甲鎮瀾宮和台中市公車167路 · 查看更多 »

台中市公車170路

台中市公車170路目前行駛自大甲體育場到梧棲,此路線大部份行駛於臨海路。.

新!!: 大甲鎮瀾宮和台中市公車170路 · 查看更多 »

台中市公車171路

台中市公車171路目前行駛自大甲體育場到大安港,此路線大部份行駛於中山南路。.

新!!: 大甲鎮瀾宮和台中市公車171路 · 查看更多 »

台中市公車172路

台中市公車172路目前自大甲行駛到永安,主要行駛於大安港路。.

新!!: 大甲鎮瀾宮和台中市公車172路 · 查看更多 »

台中市公車210路

台中市公車210路目前行駛自大甲到一安定(經土城),途中主要行使於新厝路、土城路。.

新!!: 大甲鎮瀾宮和台中市公車210路 · 查看更多 »

台中市公車212路

台中市公車212路目前行駛豐原到大甲體育場,經水美。.

新!!: 大甲鎮瀾宮和台中市公車212路 · 查看更多 »

台中市公車213路

台中市公車213路目前行駛自豐原到大甲體育場,經下----,此路線大多走甲后路。.

新!!: 大甲鎮瀾宮和台中市公車213路 · 查看更多 »

台中市公車214路

台中市公車214路目前行駛自后里馬場到大甲火車站,此路線大部份行駛於安眉路、六分路、甲后路,又稱為外埔六分線公車。.

新!!: 大甲鎮瀾宮和台中市公車214路 · 查看更多 »

台中市公車215路

台中市公車215路目前行駛自豐原到大甲體育場,此路線走甲后路經麗寶樂園。.

新!!: 大甲鎮瀾宮和台中市公車215路 · 查看更多 »

台中市公車216路

台中市公車216路目前自大甲行駛到南埔,主要行駛於興安路與南安路。.

新!!: 大甲鎮瀾宮和台中市公車216路 · 查看更多 »

台中市公車305路

#重定向 臺中市公車305路.

新!!: 大甲鎮瀾宮和台中市公車305路 · 查看更多 »

台中市公車658路

台中市公車658路主線目前行駛自大安區公所到惠文高中,延駛路線目前行駛自海墘國小到惠文高中。主要行駛於臺灣大道與國道三號,臺中市區沿線並非沿途停靠,僅停靠部分站牌,由中台灣客運營運。.

新!!: 大甲鎮瀾宮和台中市公車658路 · 查看更多 »

台中市公車93路

台中市公車93路目前行駛自大甲區銅安厝到高鐵臺中站,由台中客運營運,此路線大部份行駛於台中市海線之主幹道,為海環線。.

新!!: 大甲鎮瀾宮和台中市公車93路 · 查看更多 »

台中市公車95路

台中市公車95路目前主線行駛自正英臺灣大道口經外埔區公所到外埔老人文康中心,副線行駛自正英臺灣大道口往土城方向不經外埔區公所到外埔老人文康中心、土城、一安定,往正英臺灣大道口則經外埔區公所不經外埔老人文康中心,由中台灣客運營運。.

新!!: 大甲鎮瀾宮和台中市公車95路 · 查看更多 »

台中市公車97路

台中市公車97路行駛於國立苑裡高中至臺中國際機場,經苑裡站、龍德家商、大甲幼獅工業區、日南火車站、大甲區公所、大甲火車站、大甲、 大甲高中(中山路)、清水,提供工業區上班族通勤之運具選擇,亦提供苑裡鎮、大甲區、清水區、沙鹿區民眾至臺中航空站大眾運輸新選擇。.

新!!: 大甲鎮瀾宮和台中市公車97路 · 查看更多 »

台中朝聖宮

台中朝聖宮,是位於臺灣臺中市北屯區民政--的媽祖廟,為參與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的台中地區信徒所建的大甲鎮瀾宮分靈廟。 目前台中朝聖宮管理委員會榮譽主任委員、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董監事會顧問為卓三夫,台中朝聖宮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為李煥湘,台中朝聖宮管理委員會總幹事為朱富國。以上資料.

新!!: 大甲鎮瀾宮和台中朝聖宮 · 查看更多 »

台灣媽祖信仰

媽祖信仰是臺灣普遍的民間信仰之一。由於早期移民多自中國福建閩南地區渡海而來,且臺灣四面環海,海上活動頻繁,因此海神媽祖成為臺灣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無論是大小街莊、山海聚落,還是通都大邑,都可看到媽祖廟。僅臺灣一地就有媽祖廟510座,其中有廟史可考者40座,內建於明代的3座,建於清代37座。 媽祖信仰傳到臺灣以後,逐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特色。甚有學者認為媽祖已發展出與中國媽祖不同的特性:「『媽祖』在福建的南方原是『出海媽祖』,僅是漁民的守護神。但在臺灣的媽祖已成『過海媽祖』,她在歷史上已成離開中國的移民祈求平安到臺灣的過海守護神。雖每年有大量香客絡繹不絕至中國湄洲媽祖廟進香,但實際上臺灣媽祖可以說已紮根於這塊土地,成了一部獨立於中國媽祖外,自成體系的臺灣本土神祇。這種見解獲得若干學者的附和。 值得注意的是,臺灣媽祖信仰還包括官方、宗族、姓氏族群移民的崇拜。由於媽祖姓氏為林之緣故,臺灣各地林氏宗親都是喜稱媽祖為姑婆祖、祖姑,藉以拉近媽祖和林姓之間的親密關係,林姓亦常自稱為媽祖的裔孫、族孫,甚至組織有大規模的共祭團體,如:臺北地區以林姓為主的「七角頭正龍社天上聖母神明會」、中部「二十四庄林祖姑天上聖母會」、雲林縣六房天上聖母。 由媽祖信仰所伴隨之祭禮規儀、民間傳說與節慶習俗等人文活動,是臺灣重要的漢民文化代表之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目前授證的國家重要民俗中,與有關媽祖信仰的即佔了五項,分別為:白沙屯媽祖進香、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彰化南瑤宮媽祖徒步笨港進香、北港朝天宮迎媽祖與雲林六房媽過爐。.

新!!: 大甲鎮瀾宮和台灣媽祖信仰 · 查看更多 »

台灣元宵節

臺灣的元宵節,亦稱為上元節,隨著17世紀的第一批漢人移民傳入,與新正、清明、中元、端午、中秋並列為漢人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而隨著工商業的發達,與1980年代末期以來假日旅遊風氣的盛行,臺灣人慶祝元宵也因文化上的差異而和其他華人地區的元宵節有所區別,最具特色者即為各大城市舉辦的元宵燈會活動。.

新!!: 大甲鎮瀾宮和台灣元宵節 · 查看更多 »

台灣民間信仰

臺灣民間信仰是臺灣民間廣為流傳的傳統信仰,包括揉合中國民間信仰儒、釋、道三教合流的漢人移民信仰以及臺灣原住民傳統信仰,前者隨著閩南、粵東移民由華南地區渡過臺灣海峽東來,於臺灣落地生根,逐漸產生具有本土風格的民間信仰,但大體上仍奉祀原有中國民間信仰的神明;後者有些仍保留原始特色,而部分信仰(如阿立祖信仰)則有漢化的情形。.

新!!: 大甲鎮瀾宮和台灣民間信仰 · 查看更多 »

后里區

后里區是臺中市的市轄區,位於臺中市北端,大甲溪與大安溪之間,原名「內埔」,後因與臺灣省屏東縣內埔鄉同名,改以轄內最大聚落「后里」為名。氣候屬亞熱帶氣候,夏季多雨、冬季乾旱。特產有紅龍果、巨峰葡萄、高接梨、馬鈴薯等;此區亦是台灣製造薩克斯風的產業聚集地(如張連昌、薩得爾公司等),使后里成為臺灣西洋樂器製造地。.

新!!: 大甲鎮瀾宮和后里區 · 查看更多 »

士紳

#重定向 紳士階級.

新!!: 大甲鎮瀾宮和士紳 · 查看更多 »

大安

大安指的可能是以下地名或其他名稱:.

新!!: 大甲鎮瀾宮和大安 · 查看更多 »

大安港

大安港可以指:.

新!!: 大甲鎮瀾宮和大安港 · 查看更多 »

大甲區

大甲區,中華民國臺中市市轄區之一,位於臺中市西北角。地形主要以大甲扇狀平原為主,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在產業發展上,農業為臺中市第二大蔬菜生產區,重要產物有芋頭與稻米等,工業則主要以金屬製品、機械設備製造與腳踏車工業所形成的產業聚落為主。每年農曆三月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名列世界三大宗教活動之一。.

新!!: 大甲鎮瀾宮和大甲區 · 查看更多 »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為台灣臺中市大甲區大甲鎮瀾宮,於每年農曆三月間舉行長達九天八夜的大甲媽出巡遶境,終點在嘉義縣新港鄉新港奉天宮,去程行經駐駕廟宇依序為彰化南瑤宮、西螺福興宮;返程行經駐駕廟宇依序為西螺福興宮、北斗奠安宮、彰化天后宮、清水朝興宮。該活動於2011年經行政院文建會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活動」。.

新!!: 大甲鎮瀾宮和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 · 查看更多 »

大甲鎮瀾宮

大甲鎮瀾宮,俗稱大甲媽祖廟、大甲媽,位於臺灣臺中市大甲區順天路158號,大甲火車站正前方200公尺處,主奉天上聖母媽祖,為台灣媽祖信仰的知名廟宇之一。近年來,大甲鎮瀾宮媽祖的遶境進香發展成宗教界的盛會,曾遠赴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之外,最有名的就是大甲媽南下遶境進香活動。.

新!!: 大甲鎮瀾宮和大甲鎮瀾宮 · 查看更多 »

大甲車站

大甲車站位於台灣臺中市大甲區,為臺灣鐵路管理局海岸線的鐵路車站。.

新!!: 大甲鎮瀾宮和大甲車站 · 查看更多 »

大甲文昌祠

大甲文昌祠(又稱大甲文昌宮)位於臺中市大甲區,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11月27日公告為三級古蹟。原為義塾,建於大甲城西門的舊大甲街西側,主祀文昌帝君、朱熹、韓愈、魁星。二戰後後配祀孔子,亦稱「大甲孔子廟」。.

新!!: 大甲鎮瀾宮和大甲文昌祠 · 查看更多 »

天后

天后,在古代汉语中,多作为尊号存在,为某一女性人物的特定称号。在现代汉语中,“天后”多作为一种修辞手法,用来赞誉某女性在乐坛或其他某一领域成就极高、无出其右。.

新!!: 大甲鎮瀾宮和天后 · 查看更多 »

天后宮

#重定向 媽祖廟.

新!!: 大甲鎮瀾宮和天后宮 · 查看更多 »

太陽星君

太陽星君,為道教的太陽神,主掌太陽。道教尊稱「日宮炎光太陽星君」,又稱「大明之神」,俗稱「太陽帝君」、「太陽公」。.

新!!: 大甲鎮瀾宮和太陽星君 · 查看更多 »

太歲

太歲(又稱歲陰)是中國古代天文和占星中虛擬的一顆與歲星(木星)相對並相反運行的星。爾後,演變成一種神祇信仰。.

新!!: 大甲鎮瀾宮和太歲 · 查看更多 »

外埔區

外埔區,位於中華民國臺中市西北方,介於大甲溪與大安溪之間。氣候屬亞熱帶,地形屬於河階型。農特產有蜜紅葡萄、馬鈴薯、百合、稻米、洋菇、火龍果等。.

新!!: 大甲鎮瀾宮和外埔區 · 查看更多 »

媽祖

媽祖(莆仙語:Mâ-cô;閩南語:Má-tsoó͘;閩東語:Mā-cū)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包括東亞其他地區(日本琉球)及東南亞沿海地區濱下武志,《中國、東亞與全球經濟――區域與歷史的視角》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275頁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 、天后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媽祖的影響力由福建莆田湄洲傳播開來,歷經千百年,對於東亞海洋文化及中國沿海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被學者們稱為媽祖文化。2009年10月,妈祖信仰入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新!!: 大甲鎮瀾宮和媽祖 · 查看更多 »

宗覲庭

宗覲庭,是中國清朝官員,於1828年上任台灣府經歷,隸屬於台灣道台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官職品等則為正七品以下,該官職主要從事台灣府府內典簿奏章的收發與校注,也分掌章奏文書。其因對大甲鎮瀾宮建廟有功,故鎮瀾宮設有其牌位。.

新!!: 大甲鎮瀾宮和宗覲庭 · 查看更多 »

寺庙

寺庙,即寺院(佛寺)與庙宇的合称,有時統稱為廟、廟宇,台灣常稱宮廟,一般專指東亞傳統宗教供奉神灵、神话或传说人物、历代贤哲、历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筑,實際上不限於佛寺與廟宇,還包括祠、道觀等。功能包括祭祀以及讓信眾祈求庇佑的寺廟。一般所稱寺廟不包括祭祀祖先的家廟,但一些名人的家廟由於亦受宗族以外的信眾參拜,故同時有著寺廟的性質。 由於東亞傳統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響、習合的情況,如三教合流、佛道雙修、神佛習合等,加上與民間信仰、巫覡宗教合流,因此寺廟的名稱、性質多變,甚至同一間寺廟同時具備多種性質。.

新!!: 大甲鎮瀾宮和寺庙 · 查看更多 »

巨業交通

巨業交通股份有限公司(英語:GEYA Bus Transportation Co., Ltd.),簡稱巨業交通,是一家主要經營臺中市市區公車與公路客運的業者。.

新!!: 大甲鎮瀾宮和巨業交通 · 查看更多 »

上海城隍廟

上海城隍庙(),是中国上海著名景点,道教正一派在上海的最主要的道观。 老城隍庙位于上海老城厢中部,现属黄浦区东南部,临近豫园。明朝永乐年间由原金山神庙改建而成。城隍庙内供奉有三位城隍,分别是霍光、秦裕伯和陈化成。清朝道光年间,老城隍庙达到全盛,占地面积达到约50亩。民国时期,庙宇屡遭火灾;民国15年(1926年),重建了大殿。文化大革命期间,老城隍庙受到冲击,庙宇被挪作他用。1994年,老城隍庙被修复,重新成为道观。目前,老城隍庙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等殿堂,总面积约一千余平方米。 老城隍庙周边庙会逐渐发展成为上海年代最为久远的商业区域,各种小吃餐厅、古玩商铺和小商品市场鳞次栉比,有绿波廊、宁波汤团店、松月楼等著名食府,尤以小笼馒头、梨膏糖、五香豆等食品最为出名。.

新!!: 大甲鎮瀾宮和上海城隍廟 · 查看更多 »

中台灣客運

中台灣客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台灣客運(CTbus),為統聯客運關係企業。.

新!!: 大甲鎮瀾宮和中台灣客運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大甲鎮瀾宮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临济宗

临济宗,禅宗南宗五个主要流派之一,自洪州宗門下分出,始於臨濟义玄(?-867年)大師。义玄从黄蘗希运禅师学法33年,之后往镇州(今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临济院, 广为弘扬希运禅师所倡启“般若为本、以空摄有、空有相融”的禅宗新法。这种禅宗新法因义玄在临济院举一家宗风而大张天下,后世遂称之为“临济宗”,而黄蘗禅寺(位于江西宜丰黄檗山)也因之成为临济宗祖庭。因其禅风比较刚劲,故而后世与理论较为细密的曹洞宗相比,称“临济将军,曹洞士民”。.

新!!: 大甲鎮瀾宮和临济宗 · 查看更多 »

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指的是道教中掌管天界(天府)、地界(地府)、水界(水府)三界之神:「天官」、「地官」和「水官」,閩南語俗稱「三界公」,客家話稱為「三界爺」,又稱「三元大帝」,三官大帝掌握了天府、地府、水府間的一切行政事項,是極為崇高的神祇,神格僅次於玉皇上帝,所以民間寺廟常配祀於玉帝殿前,同受敬仰。 閩南人會在廟宇或家宅門口設置香爐,祭祀上天高真,泉州人稱之為「天公爐」(玉帝爐),認為是祭祀玉皇上帝所用;漳州人卻稱之「三界公爐」,因為古時王公、貴族、或者有敕額的寺廟才允許祭天,一般庶民不能祭天,連冬至、新正、玉皇誕、謝平安等祭祀玉帝時都往往呼請三界公做為代表。今日臺灣人已通稱天公爐。.

新!!: 大甲鎮瀾宮和三官大帝 · 查看更多 »

三重先嗇宮

#重定向 先嗇宮.

新!!: 大甲鎮瀾宮和三重先嗇宮 · 查看更多 »

一江山岛战役

一江山島戰役是1955年1月18日上午7時許,中国人民解放军與中華民國國軍於第一次台灣海峽危機中在浙江省一江山島進行的戰役。解放軍華東軍區部隊发动攻岛作战,此为解放軍首次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大舉進攻大陳島門戶一江山島。戰鬥历时两天,至1月19日2時,解放軍佔領該島。国军一江山島指揮官王生明阵亡,副指揮官王輔弼被俘,其餘守軍阵亡500多人,遭俘500多人。.

新!!: 大甲鎮瀾宮和一江山岛战役 · 查看更多 »

平埔族

#重定向 平埔族群.

新!!: 大甲鎮瀾宮和平埔族 · 查看更多 »

乾隆

乾隆(z;,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中国清朝第六位(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清属蒙古尊其为腾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执政时间第二长的中国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為尊敬其祖父康熙,提前讓位於嘉慶帝,之后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四年。 嘉庆帝登基后改元嘉庆,但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新!!: 大甲鎮瀾宮和乾隆 · 查看更多 »

廣澤尊王

廣澤尊王(923-938,Kóng-tik-chun-ông,19世紀的漳泉聖會報常記載做郭聖王(發音為Keh-sìng-ng(廈門音),特別的是王讀做ng不是ông)是中國福建泉州三邑的南安鄉土神,又稱「保安尊王」、「保安廣澤尊王」。俗稱「郭相公」、「郭聖公」、「郭聖王」、「翹腳王」、「聖王公」等。.

新!!: 大甲鎮瀾宮和廣澤尊王 · 查看更多 »

伽藍

伽藍來自於梵語的“samghārāma (सँघाराम)”,音譯作「僧伽藍摩」,簡稱“僧伽藍”、“伽藍”。「僧伽」(samgha)指僧團;「阿蘭摩」(ārāma)義為「園」,原意是指僧眾共住的園林,即寺院。 另應注意,「伽藍」今人多念「茄藍」(ㄑㄧㄝˊㄌㄢˊ,qiélán)」,然「घा」(ghā)之聲母為牙音,音譯之「伽」當為牙音,唯後顎化為「ㄐ(j)」聲,音韻學之角度觀之,讀「加蘭(ㄐㄧㄚ ㄌㄢˊ,jiālán)」,較近於原音。 被誉为“《文学版清明上河图》”的北魏传世之作《洛阳伽蓝记》中描述伽蓝是“花果蔚茂,芳草蔓合”之地。 根據唐朝貞觀年間由西域返唐朝的玄奘法師所注《大唐西域記》記載:.

新!!: 大甲鎮瀾宮和伽藍 · 查看更多 »

住持

住持又稱方丈、堂頭和尚(亦簡稱「堂頭」)、住職(住持職的簡稱),是佛教寺院之中,出家僧團的管理者與領導者,為「久住世間護持佛法」之義。寺院具一定叢林規模、能掛單接眾,才有一個住持的職位。沒掛單接眾的寺院只有一位當家師(監院又稱監寺、院主、主首、寺主)。 「住職」一詞在日本較為常用。華人也稱道教宮觀的主持者為住持。.

新!!: 大甲鎮瀾宮和住持 · 查看更多 »

彰化南瑤宮

南瑤宮是臺灣彰化縣彰化市南瑤里的一座主祀天上聖母的媽祖廟,建於18世紀清朝乾隆年間,在彰化縣城南門外。香火鼎盛,屢稱靈驗,有「彰化媽蔭外方」之名。現為中臺灣的重點古廟,1985年4月25日中華民國内政部公告指定為三級古蹟(今為縣定古蹟)。.

新!!: 大甲鎮瀾宮和彰化南瑤宮 · 查看更多 »

彰化天后宮

彰化天后宮是一座臺灣中部主祀天上聖母的廟宇,位於彰化縣彰化市永樂街。.

新!!: 大甲鎮瀾宮和彰化天后宮 · 查看更多 »

彰化縣

彰化縣(Tsiang-huà-kuān;Chông-fa-yen)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有「臺灣米倉」之稱,位於臺灣本島中部,東邊以八卦山脈與南投縣接壤,西邊濱臨臺灣海峽,南邊以濁水溪與雲林縣為界,北邊以烏溪與臺中市為界。彰化縣古稱「半線」,地形上以平原為主,北邊屬於彰化平原,南邊則是濁水溪扇狀平原。彰化縣是臺灣本島面積最小的縣,是臺灣人口第一大縣,也是臺灣設籍人口唯一超過百萬人的縣市。本縣常與臺中市及南投縣合稱中彰投地區,或與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等三縣市合稱彰雲嘉地區。.

新!!: 大甲鎮瀾宮和彰化縣 · 查看更多 »

佛誕

佛誕,通常是慶祝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誕生的日子,又稱「浴佛節」、「灌佛會」、「龍華會」、「華嚴會」等。 紀念的日期,在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一般訂為農曆四月初八。 而在南傳佛教、藏傳佛教的一些地區,將佛陀誕生、出家、成道、湼槃於同一日紀念,稱卫塞节,日期訂為陽曆5月份的一個月圓之日(望日),常常是農曆的四月十五日。例如2014年,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衛塞節皆定於在5月13日(農曆四月十五)。北傳佛教則稱四月十五日為「佛吉祥日」或「佛顯日」,認為佛在出生七日時顯示祥瑞,而天龍八部皆奔來供養佛祖,屬於佛誕的餘緒,通常與佛誕合併慶祝,而不獨立慶祝。.

新!!: 大甲鎮瀾宮和佛誕 · 查看更多 »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新!!: 大甲鎮瀾宮和佛教 · 查看更多 »

徐承邦

徐承邦,台灣街頭盲人歌手。出生時因為育嬰箱的氧氣過濃,而導致視神經受損,因此被醫師判定:「如果要眼睛能看見,只有等待奇蹟」。母親在徐承邦很年幼時就把他送進啟明學校,小學一年級就離開父母而住校,成長過程中也非常艱辛。 在五、六歲時,徐承邦在爺爺的薰陶下,開始接觸音樂,學習吹奏口琴,在啟明學校就讀期間,接受更有系統的音樂訓練,先後加入符音合唱團、小精靈樂團。也許是因為看不見的關係,玩起音樂來格外專注認真,對音樂節奏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獨特敏銳感覺,不管是薩克斯風還是口琴,在他手中就像是有了生命。從啟明學校畢業後,憑著他清亮的歌聲,參加過92年獅子會舉辦的歌唱比賽,榮獲第一名,也於2004年參加中廣流行之星自強組得第三名,並以個人或團體參加過個種活動的演出。徐承邦在多次歌唱比賽中獲獎,想踏入音樂界但缺乏展演的舞台,於是選擇街頭獻唱方式,來向眾人推銷自己的歌藝,20歲開始當街頭藝人,四處走唱,人潮聚集的地方,有時在台北淡水老街,有時在台北捷運公館站1號出口人行道 、台北捷運劍潭站,有時也會在宜蘭羅東運動公園。 2007年帶著辛苦賺來的積蓄,懇求唱片公司幫他發片,終於有了第一張的專輯《靠近》。自掏腰包發過專輯後,並且到不少電視節目中演唱讓更多人聽到了他的歌聲,在受到歌迷的鼓勵下,打算再靠自身力量發行第二張唱片,好不容易存下二十萬元錄音費用,未料於2011年11月前於銀行領錢時,赫見帳戶僅剩千元不到,報案才知遭其未成年親友盜領花用殆盡,而打亂了一直以來的錄音計劃。他雖心寒提竊盜告訴,卻未被打敗,四處走唱盼再湊足費用,徐承邦樂觀地說:「我就是想圓夢,再辛苦也不怕!.

新!!: 大甲鎮瀾宮和徐承邦 · 查看更多 »

地藏菩萨

地藏菩薩(क्षितिगर्भ ),常稱幽冥教主地藏菩薩,音譯為「乞叉底蘗婆」丁福保佛學大辭典「地藏」條目。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為漢傳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觀音、文殊、普賢一起,深受世人敬仰。以其「久遠劫來屢發弘願」,即在於『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故被尊稱為大願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之梵文名「क्षितिगर्भ」(Kṣitigarbha),音譯為「乞叉底檗婆」,「ksiti」(乞叉底)有大地之意,「Garbha」(檗婆)有胎藏或含藏之意,故云「地藏」。其梵文名字原無「王」字,或為尊稱而加。.

新!!: 大甲鎮瀾宮和地藏菩萨 · 查看更多 »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臺羅:Pak-káng-tiâu-thian-kiong),俗稱北港媽祖廟,位於臺灣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178號,是一座主要奉祀天上聖母的廟宇,1694年(清康熙33年),由樹璧和尚(臨濟正宗第34代)自福建省湄洲天后宮(朝天閣)迎請媽祖金身,於北港建廟收徒傳法。朝天宮被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自樹壁傳下17代禪宗法脈結束後,管理委員--取代原本僧侶管理系統,但至今仍聘請佛教僧侶任住持及駐廟法師。 目前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董監事會的董事長為蔡咏鍀先生。.

新!!: 大甲鎮瀾宮和北港朝天宮 · 查看更多 »

北斗奠安宮

北斗奠安宮,是位於臺灣彰化縣北斗鎮光復里的媽祖廟,為北斗鎮的信仰中心,其媽祖稱為「東螺媽」,列為彰化縣歷史建築的舊殿還是《戲說台灣》裡常見的場景。.

新!!: 大甲鎮瀾宮和北斗奠安宮 · 查看更多 »

北斗星君

北斗星君,與南斗星君並稱,是道教中重要的星君,掌管北斗七星,分別是“贪狼星(天枢星)、破军星 (瑤光星)、巨门星 (天璇星)、禄存星 (天璣星)、文曲星 (天权星)、武曲星 (开阳星)、廉贞星 (玉衡星)。”民間傳說北斗星君與南斗星君在每年除夕下凡,考察人間善惡。據說,北斗星君能夠決定人的死期,俗話說:「南斗註生,北斗註死。」《三國演義》中孔明病重,在幕府中設祭祈禳北斗,以求延命不死。 另說北斗星君是贪狼星、破军星等七位星君的統称。.

新!!: 大甲鎮瀾宮和北斗星君 · 查看更多 »

圓寂

圓寂,佛教用語,涅槃的另一個漢語譯名。這個譯名由玄奘創造,採用諸德圓滿、諸惡寂滅之意。現今佛教出家僧侶過世,多稱為圓寂,因此它也被當成死亡的同義語。.

新!!: 大甲鎮瀾宮和圓寂 · 查看更多 »

判官

判官可以指:.

新!!: 大甲鎮瀾宮和判官 · 查看更多 »

嘉義縣

嘉義縣是臺灣的縣,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全境環繞嘉義市,西邊濱臨臺灣海峽,東邊以阿里山山脈以及玉山主峰接壤,東北邊與南投縣相鄰,南邊以八掌溪與臺南市相鄰,東南邊與高雄市相鄰,北邊以北港溪、石龜溪與雲林縣相鄰,北回歸線通過縣境南部。縣治位於太保市,嘉義縣內轄有2市、2鎮、14鄉(含1個山地鄉),共有18個鄉鎮市。境內的民雄鄉、水上鄉、中埔鄉及太保市為嘉義都會區的衛星城市。 嘉義縣古名「諸羅縣」(Tsu-lô-kuān),地處嘉南平原,為重要農業產區。境內水利建設堪稱完備,土地肥沃,以農產聞名,沿海地區為重要漁業產區,為國內重要產地,加以阿里山的森林資源,曾盛極一時。經時代變遷,阿里山成為國際著知名的觀光風景區、縣內之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則為國際知名的博物館、高跟鞋教堂為獲得金氏世界紀錄之全球最大高跟鞋形建築。觀光業、工業及農漁業皆為縣內重要產業。.

新!!: 大甲鎮瀾宮和嘉義縣 · 查看更多 »

善才龍女

#重定向 金童玉女.

新!!: 大甲鎮瀾宮和善才龍女 · 查看更多 »

哪吒

哪吒(漢語拼音: nézhā ,注音:ㄋㄜˊ ㄓㄚˋ,又音ㄋㄨㄛˊ ㄓㄚˋ),亦作那吒,為中國神話、印度神話人物,考據係源於佛教護法神,融入中國文化,而後也興盛於道教與臺灣民間信仰。在佛教傳說中,哪吒是一名青少年天神(原型可能是古波斯的神靈),法力高強,擁護佛法,是毘沙門天王的後裔,也是釋迦佛的弟子,稱哪吒太子、那拏天等。 在道教中,哪吒姓李,父親是托塔李天王,上有二兄金吒、木吒,排行第三。哪吒係太乙天尊的高徒,也是玉皇大帝手下的主要將領之一,統帥五營神兵。道教的頭銜為太子元帥、中壇元帥、火轮天王、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三壇海會大神等,民間一般尊稱太子爺、三太子,哪吒是華人崇敬的神靈,於很多民間故事中出現,也出現在《西遊記》、《封神演義》等多部文學作品中。 相傳哪吒割肉還母、削骨還父,後來被其恩師以蓮花化身復活,終於修成正果,香港科幻小說家衛斯理(倪匡)曾經這樣評價過哪吒:「常常羨慕哪吒三太子能夠削骨還父,割肉還母,了卻了血肉之軀,從此自由自在,再也不必受父母所生肉體的束縛。蓮花化身之後,便進入了生命的高級形態,以靈魂為主的生命形式,摒棄了百無一是的臭皮囊。.

新!!: 大甲鎮瀾宮和哪吒 · 查看更多 »

农历三月

农历三月,为农历第三个月份(如果之前没有闰月),蚕月、花月。季春,建辰之月(龙月),律中姑洗。在日本稱呼農曆三月為「彌生」,有「草木茂生」的意思。.

新!!: 大甲鎮瀾宮和农历三月 · 查看更多 »

光绪

光緒(a;;公元1875年至1908年)為清朝第十一位皇帝載湉的年号,前後三十四年。同治、光緒兩朝,常被合稱為同光,如同光體、同光中興。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溥仪即位之初沿用。.

新!!: 大甲鎮瀾宮和光绪 · 查看更多 »

玄壇真君

壇真君,全稱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道教神祇,相傳姓趙,名朗,字公明,以字行,也有人稱其為趙玄壇、趙光明,「玄壇」是指道教的齋壇,有護法神之意,是四大護法元帥之一,故又稱玄壇元帥,善使鐵鞭,並以神虎為座騎。 民間相傳趙公明為「武財神」,居五路財神之首,為天官中路元帥,因玄壇真君統領「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四仙專司迎祥納福、商賈買賣。故成為財神。不少人會將趙公明與其四位部下,合稱五路財神,希望祂們可以為信徒帶來東方、南方、西方、北方與中央五個方位的財運。客家人則稱之為銀主公王。 臺灣民間信仰之中,玄壇真君與福德正神(土地公),是公司、商社的財神與守護神祇,習俗滲透至今,定正月初五開工日(即玄壇真君巡遊人間之日),十二月十六尾牙日(即土地神年終的牙祭日,商家或機關在此日宴請員工)。 同時,玄壇真君為三十六官將或四大元帥之一。.

新!!: 大甲鎮瀾宮和玄壇真君 · 查看更多 »

灶君

君,俗稱灶神、灶王、灶公,道教中稱「九天司命定福東廚煙主保灶護宅真君」,簡稱「司命真君」,又有尊為「九靈元王保灶護宅天尊」者,是中國神話中主掌廚房和飲食的神,另有專司監察民眾善惡與防備火災的職能,大部分人認為其為男性神。.

新!!: 大甲鎮瀾宮和灶君 · 查看更多 »

神农

农氏,又称烈山氏,或稱连山氏,相傳生存年代在夏朝以前,現存文字记载多出現在在戰國以後。相傳“神农尝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中國人视之為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守护神,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

新!!: 大甲鎮瀾宮和神农 · 查看更多 »

祖師

師 可以指:.

新!!: 大甲鎮瀾宮和祖師 · 查看更多 »

福建

#重定向 福建省.

新!!: 大甲鎮瀾宮和福建 · 查看更多 »

福德正神

#重定向 土地公.

新!!: 大甲鎮瀾宮和福德正神 · 查看更多 »

禪宗西天二十八祖

西天二十八祖佛教禅宗的開始,指釋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以「拈花微笑」教外別傳传法给摩诃迦叶尊者。迦叶被尊為禅宗始姐,傳至菩提達摩,共二十八代。.

新!!: 大甲鎮瀾宮和禪宗西天二十八祖 · 查看更多 »

禅宗

禅宗,又称佛心宗、宗门。2500年前,釋尊在靈山法會以佛心印心的方式,將佛陀心印傳給禪宗初祖摩訶迦葉尊者。爾後才由摩訶迦葉尊者創立禪宗門派,直至第28代禪宗祖師菩提達摩方傳至中國,因禪宗的傳承不在於文字,甚至並非衣缽,而在於釋尊及代代祖師傳承下來的釋尊心印,因此非大根器者難以瞭解並繼承,故歷代幾乎都只傳大根器者,並未公開傳法,直到六祖惠(慧)能 大師一花開五葉,才有第一次普傳,五葉,也就是五個支脈,分別是臨濟宗、法眼宗、曹洞宗、雲門宗、溈仰宗。 禪宗祖師會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人,又稱作「機鋒」,為的是要讓弟子們悟入第一義諦、真如法性、自性清淨,名為開悟。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意指透過自身真修實證,並將禪融入日常生活中,直到見性,也就是真正見證自己的本來面目。然「見性」並非事畢,而是才剛剛踏入佛道的「無門之門」,真正懂得「空性」的真實義,由此「悟後起修」,一直到淨除二障: 煩惱障與所知障後,成就佛果。 净土宗与禅宗是对中国汉传佛教影响最大的两个支派。在中國歷史上,禪宗發展可分成四個時期,由菩提達摩至中國開始,至惠能大宏禪宗為止,此為禪宗的開始,可稱為早期禪宗。由六祖惠能門下,洪州、石頭二宗,發展為五宗七派,此為禪宗的發展期,時間約當晚唐至南宋初。自南宋初年臨濟宗大慧宗杲起而倡話頭禪,曹洞宗宏智正覺倡導默照禪,至於明朝中晚期,此為禪宗的成熟期,又可稱為中期禪宗。至於明朝中葉淨土宗興起,此時佛教的特色為禪淨合一,與儒、釋、道三教合一,禪淨合一的影響,使得當時的僧人唯以唸佛坐禪為主,禪宗逐漸失去創新的生命力,為禪宗的衰落期,又稱為晚期禪宗,始於晚明至清朝結束為止。清末民初之際,有鑑於佛教的衰微,虛雲大師起而中興禪宗,為近代禪宗中興之祖。 禪宗最盛行的流播地區主要為中國江南以南,集中於兩湖、兩江、廣東、福建一帶。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流传时间最长,影响甚广,至今仍延绵不绝,在中国哲学思想及艺术思想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影响深远,自唐代创立后流传于中國、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地區,至今不衰,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鈴木大拙至美國弘法,禪宗在歐美頗受歡迎,因而將禪宗的影響力推至世界各地。.

新!!: 大甲鎮瀾宮和禅宗 · 查看更多 »

烈士

士,是一种对为正义事业牺牲生命或捨身取義者的荣誉称号。 在中華民國方面,一開始乃指稱參與推翻清朝統治而犧牲的革命家,如陸皓東、史堅如、秋瑾、林覺民、鄒容等。後來擴及北伐、抗日戰爭、國共戰爭等役的犧牲人士,如張自忠、高志航、薩師俊、戴安瀾、張靈甫、黃百韜、梁敦厚、熊其佬、邱清泉、吉星文、喻英奇等將領。 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1980年6月4日國務院發布的《革命烈士褒揚條例》,“革命烈士”称号由人民政府授予在“革命斗争、保卫祖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壮烈牺牲”的人;获得革命烈士称号的,由民政部向其家属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2011年7月20日,國務院第164次常務會議通過,《烈士褒揚條例》自2011年8月1日起施行;2011年8月1日,《烈士褒扬条例》施行,《革命烈士褒揚條例》同時廢止,革命烈士称号改為“烈士”。201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施行。 比照中華民國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革命烈士的敬奉除了互相敵對立場的差異之外(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追认的朱瑞、葉挺,中華民國政府認其為亂黨),在對於中國抗日戰爭的犧牲人員中,敬奉的對象是一樣的,如張自忠、戴安瀾、趙登禹等軍事將領。 不僅中國,世界各國(尤其以軍事鬥爭勝利而執政的政權)都有對建國先烈的尊稱,例如:法國會針對法國大革命時期推翻王政的人物而敬奉;大韓民國會紀念在抗日與韓戰中戰死的人士;美國則是尊奉獨立戰爭為對抗英軍而戰死的軍人、與南北戰爭中聯邦軍方面的犧牲軍事人物。.

新!!: 大甲鎮瀾宮和烈士 · 查看更多 »

無黨團結聯盟

無黨團結聯盟,簡稱無盟或無黨聯盟,是中華民國的政黨之一,於2004年6月15日成立,發起人為10位第五屆立法委員,包括不少曾在主要政黨立委初選中失利的政治人物以及地方政壇的有力人士,主打中道力量,然而無盟在立法院歷次表決的立場比較傾向泛藍,亦在多次立委選舉中獲中國國民黨禮讓參選。2008年時曾為國會第三大黨,現則衰退至第五大黨,僅有高金素梅一席立委,但地方議會席次有顯著增長。.

新!!: 大甲鎮瀾宮和無黨團結聯盟 · 查看更多 »

牌位

位在東亞傳統禮儀和習俗中,是用以祭奠列代神明、聖賢、祖先及亡者的木牌, 上面書寫及雕刻神靈、先人或亡者的名諱,以及寫上一些吉祥話,象徵祂的神靈附着於此受人崇拜。可是,現代的牌位已經不侷限採用傳統的檀木、檜木、沉香木等木材製作,亦有以仿玉、玻璃鋼、壓克力等合成材料製作的產品。 牌位在日、韓語中稱爲「位牌」,在中國一般亦稱爲「神座」、「神牌」、「神主」、「神位」、「祿位」、「香位」、「靈位」、「蓮位」或「木主」 、福州民系稱為「牌套」(pe2-tʰɔ5);神位裝置於小闈閣內時稱爲「神龕」,供奉祖宗牌位的闈閣通常也稱為「祖龕」。.

新!!: 大甲鎮瀾宮和牌位 · 查看更多 »

癸未

未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0个。前一位是壬午,后一位是甲申。論陰陽五行,天干之癸屬陰之水,地支之未屬陰之土,是土尅水相尅。.

新!!: 大甲鎮瀾宮和癸未 · 查看更多 »

韋馱

韋馱(梵語:Skanda),原譯作塞建陀、私建陀,簡稱建陀,後“建”被誤寫為“違”,再簡化為“韋”,變成韋陀。是佛教的知名護法神,為執金剛神之一。韋馱天的形象,原本是夜叉相,但現今一般是作身穿盔甲、手持寶杵的天將軍身相。世傳他統領東、西、南三洲巡遊護法事宜,保護出家人,護持佛法,故寺院都會供奉祂。也有人將韋馱菩薩的形象印在佛經與佛教典籍的末页,以此表示護持正法之意。.

新!!: 大甲鎮瀾宮和韋馱 · 查看更多 »

莆田市

莆田市(興化語平話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辖的地级市。莆田市史称兴安、兴化,又称莆阳,莆仙。自古是福建中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誉。 莆田市现辖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一縣四区和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两个管委会。湾口的湄洲岛是海内外闻名的和平女神妈祖祖庙所在地、妈祖文化的发祥地。.

新!!: 大甲鎮瀾宮和莆田市 · 查看更多 »

道光

道光(a;;1821年—1850年)是清宣宗旻宁的年号,共使用三十年。 道光三十年正月清文宗即位沿用。.

新!!: 大甲鎮瀾宮和道光 · 查看更多 »

鐵砧山

鐵砧山(鐵砧山風景特定區),位於臺中市大甲區、外埔區一帶,北臨大安溪,山頂地勢平坦,遠望形似一座鐵匠打鐵用的鐵砧,因而得名。最高點位於外埔區境內,海拔236公尺,有一等三角點及47號三等三角點基石各一顆,為台灣小百岳之一。 鐵砧山昔為軍事重地,經建設,已成臺中海線地區觀光旅遊地點之一,山上之望海亭,可遠眺外埔區、大甲平原與大安港,黃昏時可望見海面上漁船點點。.

新!!: 大甲鎮瀾宮和鐵砧山 · 查看更多 »

青岛市

青岛市(),简称青,别称胶,又被誉为琴岛和岛城,是中国的地級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区域中心城市。青岛经济发达,在北方城市中,经济总量仅次于京津2个直辖市。 青岛位于中国海岸线的北部、胶东半岛南侧,西接广阔腹地,近代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受到重视。继而1891年清政府驻兵建置,1897年德国租借建设港口和铁路,青岛遂因“一港一路”而兴,进而成为德日在华商贸的中枢。近代青岛,在德租时期完成从偏远渔村到商贸城市的演变;日据时期又兴起以纺织为首的制造业,转型为工商业城市,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伴随城市发展兴起的交通、建筑、通信、教育和科研等方面均在中国乃至亚洲占据重要地位。青岛城市构建发展模式的西化从建置初一直持续半个世纪,使青岛拥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包括外国人)和较高的开放度,居民对国外的文化、社会制度和现代化有着较高的认同感;相反也造成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青岛积蓄不深,在作为现代文化依托的高校人才因在共和国建国初期的政策调整外迁流失及其他各种人为因素的作用后,青岛一度沦为“文化沙漠”;进入21世纪后,青岛積極引进高校人才,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致力于营造出“文化绿洲”的環境。 青岛现为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宜居城市;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沿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以及中国海洋科研及其产业开发中心城市,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青岛拥有国际性海港和区域性枢纽空港,是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8个国际会议城市之一。2017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青岛入选“世界电影之都“创意城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质检总局山东检验检疫局、山东海事局、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等单位的总部均设于青岛。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残奥会和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分赛场设于青岛,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于青岛举办、2018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年度峰会于青岛召开。.

新!!: 大甲鎮瀾宮和青岛市 · 查看更多 »

順風耳

順風耳,表意指「能夠聽到隨風而來之聲音的耳朵」。在中文語境中,順風耳也於被用於形容聽力好或者知道很多八卦傳聞的人。 於現代可以分為幾個解釋:.

新!!: 大甲鎮瀾宮和順風耳 · 查看更多 »

顏清標

顏清標(),綽號「冬瓜標」,台灣臺中市沙鹿區出生,私立神州高中畢業,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基金會董事長、無黨團結聯盟榮譽主席,曾任多屆立法委員,後因貪污案遭到褫奪公權,在地方派系屬於台中市黑派大老。.

新!!: 大甲鎮瀾宮和顏清標 · 查看更多 »

香火

香火可以指:.

新!!: 大甲鎮瀾宮和香火 · 查看更多 »

觀音佛祖

#重定向 觀世音菩薩.

新!!: 大甲鎮瀾宮和觀音佛祖 · 查看更多 »

註生娘娘

註生娘娘,俗稱「註生媽」,又作「--」,是閩南、台灣一帶最受尊奉的生育女神,主管婦女的懷孕、生產,是許多不孕婦女或懷孕婦女的信仰寄託。註生娘娘的造像,多是左手執簿本,右手持筆,象徵其記錄家家戶戶子嗣之事。.

新!!: 大甲鎮瀾宮和註生娘娘 · 查看更多 »

魁星

魁星,原稱奎星(注意:不是奎宿),指北斗七星的第一至第四顆星,這四星為斗魁(又稱璇璣),另三星為斗杓。 魁星與文昌帝君、朱衣帝君、孚佑帝君、文衡聖帝,合稱「五文昌」。同受士人學子尊奉。 另一說指「奎星」是離斗柄最遠的星天樞。.

新!!: 大甲鎮瀾宮和魁星 · 查看更多 »

豐原客運

豐原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英語:Fengyuan Bus Transportation Co., Ltd.),簡稱豐原客運、豐客,是一家中華民國的巴士客運服務提供業者。該公司成立於1945年10月22日,其總部現位於臺灣臺中市豐原區。 該公司所提供之服務曾與臺鐵東勢線同為臺中山區地帶對外主要公共交通管道,並在東勢線停駛後全面接掌相關服務。.

新!!: 大甲鎮瀾宮和豐原客運 · 查看更多 »

豐原慈濟宮

豐原慈濟宮,俗稱豐原媽祖廟,是一座位在臺灣臺中市豐原區的媽祖廟,建於清雍正年間。其旁側為豐原廟東夜市。.

新!!: 大甲鎮瀾宮和豐原慈濟宮 · 查看更多 »

貞節媽

#重定向 林氏貞孝坊.

新!!: 大甲鎮瀾宮和貞節媽 · 查看更多 »

鳥母

鳥母,又稱婆者、婆姐、婆祖,為華人信奉的女神,專責保佑幼童,是七星娘娘、臨水夫人、註生娘娘等神祇的從神,傳說其鳥首人身,或者人身而附有羽翼,故稱「鳥母」,有四位、六位、十二位、廿四位、卅六位、七十二位等說法,輔佐註生娘娘等女神,保佑婦女護產安胎,或者區分所送子嗣之賢愚。閩南人、臺灣人大多相信,鳥母就是床舖的女神「床母」,能保佑嬰兒、幼兒平安長大,故每逢七夕必祭拜之。.

新!!: 大甲鎮瀾宮和鳥母 · 查看更多 »

辛亥

辛亥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8个。前一位是庚,后一位是壬子。論陰陽五行,天干之辛屬陰之金,地支之亥屬陰之水,是金生水相生。 太平天国时,曾把“亥”改为“开”。因此1851年在太平天国记为辛开。.

新!!: 大甲鎮瀾宮和辛亥 · 查看更多 »

进士

进士原是科舉的科目之一。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到了元朝以後,惟存進士一科,遂成為科舉功名的最高等級。民间又称考中进士为“金榜题名”。.

新!!: 大甲鎮瀾宮和进士 · 查看更多 »

蔡振南

蔡振南(台羅:Tshuà Tsín-lâm,),出生於台灣嘉義縣新港鄉,台灣男歌手、男演員、作曲家、填詞人。.

新!!: 大甲鎮瀾宮和蔡振南 · 查看更多 »

鄭成功

鄭成功(),原名鄭森,字明儼、大木,幼名福松,為南明政权的将领。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Koxinga)、鄭賜姓、鄭國姓、朱成功。因受永历帝敕封為延平王,而稱鄭延平。其孫鄭克塽追諡為潮武王,後世則多尊稱延平郡王、開台尊王、開台聖王、開山王、東寧王等。 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曾為海盜,後為南明水師將領,出身明朝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安平鎮(现分屬中國福建省泉州市轄下的晋江市安海镇及南安市石井镇),母田川氏出身於日本肥前國平戶島(今日本長崎縣平戶市)。鄭成功生於平戶,六歲時回到閩南故鄉,及長被送往金陵求學,成為監生。后继承发展父业,曾垄断福建和东洋的贸易,凡福建商船出海均需向郑氏纳税,因此与荷兰人的远东利益冲突(见台湾荷兰统治时期)。在明朝尚存时,尚与佔據台灣西南部的荷兰人和睦共处。而在南明政权陷落后,郑成功的基地僅剩廈門、金門,为其大軍覓得其它據点,正好此時何斌向鄭成功建議攻取臺灣,驅逐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控制,以建立反清復明基地,鄭成功遂禁止福建商船与荷兰人贸易,断其殖民利益大半,最终成功驱逐荷兰人在台灣西南部的殖民勢力,以台湾西南隅为基地建立明鄭政權。 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乃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海島廈門、金門。永曆十五年(1661年)率軍約2萬5千人自金門料羅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臺南市境內)的駐軍,開啟南明延平郡王在台灣澎湖的統治,但不久即病死。鄭成功死後,臺灣民間陸續建立廟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為重要。.

新!!: 大甲鎮瀾宮和鄭成功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

臺中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在臺灣中部,是臺灣中部唯一的直轄市。臺中市中央為臺中盆地,是臺中市的人口稠密區。台中市與周邊相對的地理位置上,北與臺灣省苗栗縣、新竹縣接壤,南與臺灣省彰化縣、南投縣為鄰,東隔中央山脈與臺灣省花蓮縣相鄰,東北有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之分水嶺毗鄰臺灣省宜蘭縣,西望面臨臺灣海峽。總面積約2,215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9.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二的城市,也是「臺中都會區」的核心都市。2016年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中市列為Gamma-等級之城市,在臺灣入榜城市之中排名第二位,為臺灣重要的國際都市。 「台中」意即「台灣之中央」,名稱係始於日治時期,是台灣的地名之中最晚出現的名稱。在台灣清領時期臺中開始出現聚落,城市雛形則是在台灣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形成,。日治時期因日人刻意打造一座現代化城市,以市區改正政策將早期市區規劃整然有致,整治流經市區的綠川和柳川,植有柳樹,幽靜美麗,彷若京都鴨川,而有「台灣的京都」之稱。.

新!!: 大甲鎮瀾宮和臺中市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公車路線列表

臺中市公車為臺中市政府交通局公共運輸處管轄,一般市區公車路線(0路~999路)皆採以里程計費(2016年2月1日起,使用悠遊卡、一卡通搭乘臺中市公車,享有10公里內免費,及單次搭乘上限60元優惠,本列表除A1~A3三線機場接駁公車外,一般市區公車路線皆適用此優惠);機場接駁公車路線(A1路~A3路)採計次計費,每次全票100元、半票50元,並採取搭車前一~三天預約路線班次;小黃公車則是由計程車車隊服務,行駛路線與現今公車行駛路線相符,欲搭乘該路線須前一天預約路線班次。 本列表僅提供目前的路線資訊與營運規章,欲查詢昔日路線與營運規章,可利用上方「檢視歷史」的功能,點選本頁歷史版本。.

新!!: 大甲鎮瀾宮和臺中市公車路線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大甲鎮瀾宮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鐵路管理局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臺灣鐵路局、臺鐵局、臺鐵,或逕稱為鐵路局)是中華民國交通部所屬之獨立事業機構,負責經營臺灣的傳統鐵路系統-臺灣鐵路,為臺灣第一家、也是規模最大的鐵路業者,2016年9月底,在職員工共13,099人,營運路線共有13條,長度達1085.3公里《2010年臺鐵統計年報》,第5頁;若含非營業路程的路線里程,路線長度可達1114.5公里(2010年臺鐵統計年報,P94)。,並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委託經營阿里山森林鐵路。其亦為國際鐵路聯盟準成員。 臺鐵局的創建,可追溯至清朝時代的1887年由臺灣巡撫劉銘傳成立的全臺鐵路商務總局,為臺灣鐵路運輸肇建之始;但機構之前身,為日治時代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簡稱「鐵道部」),現今的組織編制與路線規模多奠基於此時期。其徽章於1950年代啟用,是由代表臺灣的俗體字「--」字、加上鐵軌的橫斷面所組成。.

新!!: 大甲鎮瀾宮和臺灣鐵路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苗栗客運

苗栗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英語:MiaoLi Transportation Co., Ltd.),簡稱苗栗客運或MLBUS,是一家苗栗地區的公路客運業者,服務範圍擴及部分新竹縣市地區及臺中市大甲區。目前尚無營運國道客運路線。2016年,交通部公路總局公布14家特優遊覽車公司,苗栗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上榜。.

新!!: 大甲鎮瀾宮和苗栗客運 · 查看更多 »

雍正

雍正(p;,公元1723年至1735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清世宗胤禛的年号,前后共13年。因為雍正帝之前曾被封雍親王(v),即位後採用雍正一詞,除取其名「禛」之諧音外,亦有正統、名正的意思,以辟民間奪位的謠言。 雍正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新!!: 大甲鎮瀾宮和雍正 · 查看更多 »

雲林縣

雲林縣(Hûn-lîm-koān;Yùn-lìm-ye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有「農業首都」之稱,位於臺灣本島中部偏南,西邊濱臨臺灣海峽,東邊以斗六丘陵與南投縣相隔,南邊以北港溪、石龜溪與嘉義縣相鄰,北邊以濁水溪與彰化縣相鄰,共有1市5鎮14鄉,縣政府設於斗六市。荷治時期,雲林為荷蘭東印度公司之海防要塞。1622年明朝海盜顏思齊與其部將鄭芝龍等登陸大笨港地區,為臺灣最早的大陸漢族移民拓墾。雲林縣大部縣域位處臺灣西部的嘉南平原上。特產有文旦、茂谷柑、雲頂茶、酸菜、西瓜、木瓜、甜瓜、軟枝楊桃、濁水米、醬油等。山區的古坑鄉發展出咖啡產業。雲林縣以農漁業、糖業為主要產業,青壯年人口外移,第二、三級產業在臺灣西部各縣市中規模較小,然而縣內有全國最大的石化工業區。.

新!!: 大甲鎮瀾宮和雲林縣 · 查看更多 »

虎爺

虎爺,是臺灣民間信仰與中國民間信仰中一種以虎為形象的神祇,俗稱虎爺公、虎爺將軍、虎將軍,尊稱為下壇將軍、山軍尊神。俗曰:「土地神轄山中虎」,虎爺最早是山神、土地神及城隍爺的座騎;後來更演變成王爺、媽祖等諸神的座騎,並有守護廟境、村莊、地區與城市之功能。.

新!!: 大甲鎮瀾宮和虎爺 · 查看更多 »

林氏貞孝坊

林氏貞孝坊是一座豎立於臺灣臺中大甲的清代貞節牌坊。該牌坊乃為表彰淡水廳大甲街地方人士余榮長之妻林春娘(文獻多記為「春娘」,而「娘」字為舊時對單名婦女之通稱,故其人原名應為「林春」,而櫟社詩人蔡子昭所撰碑記即寫有「諱春」二字)之貞孝事蹟,而興建於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之紀念性建築物。 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8月19日,此牌坊經中華民國內政部指定為臺中縣三級古蹟。 此外,林春娘在當地除貞孝事蹟外更有禱雨事蹟,並被當地居民奉為「貞節媽」,還有神像供奉於大甲鎮瀾宮之內,成為「大甲三神」之一。.

新!!: 大甲鎮瀾宮和林氏貞孝坊 · 查看更多 »

東南客運

東南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英語:Southeast Bus),簡稱東南客運,於2002年6月18日創立,與建明客運屬於大新集團旗下公司,主要經營臺北聯營公車、臺中市公車、高雄市公車。 東南客運是台北第一家推出「大窗車」的公車業者,其車身採用熱帶魚彩繪,於2002年開始營運時曾造成轟動。 在台北和高雄分別以「東南客運、悠遊台北」、「東南客運、悠遊高雄」為主要行銷訴求。.

新!!: 大甲鎮瀾宮和東南客運 · 查看更多 »

檀越

檀越,佛家術語,梵文為Dana-pati,又稱檀越主、旦那主、檀那主,義為施主,即布施寺院、僧侶衣食,或捐獻香火錢舉辦祭典、法會等的善信。《中华佛教百科》:“檀”字為梵文,意为“布施”;“越”字是漢文,指的是「越」過苦海。 《大般涅槃經》卷十一:「寧以熱鐵周匝纏身,終不敢以破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衣服。」 「檀越」一詞不分男女,雖然通常指男性,但是女性亦可稱之,如清代臺灣臺北富商黃阿祿嫂被稱為「艋舺大檀越」。.

新!!: 大甲鎮瀾宮和檀越 · 查看更多 »

水神

水神、海神、河川神、湖泊神都可以統稱水神,其稱呼廣泛。.

新!!: 大甲鎮瀾宮和水神 · 查看更多 »

民國

#重定向 中華民國.

新!!: 大甲鎮瀾宮和民國 · 查看更多 »

法人

法人(legal person)是依法律所創設之一種權利義務主體,相對於自然人(natural person)。.

新!!: 大甲鎮瀾宮和法人 · 查看更多 »

法院

法院是在現代國家中職掌審判、解決爭議、解釋法律、執行司法權的機關。負責審理人與人、人民與政府或政府各部門之間的爭議,並作出判決。隨各國採取法律制度的不同,法院也有不同的架構。法院还可以通过司法程序对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指定的法律和政府官员的行为是否违宪进行审查,称为违宪审查权或司法审查权。法院的概念,以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义,广义的法院,指一切审判机关,包括宪法法院、行政法院和特别法院等;狭义的法院,则特指普通法院。.

新!!: 大甲鎮瀾宮和法院 · 查看更多 »

泉州市

泉州市(ipa)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是闻名海内外的国际花园城市,是福建省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三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9年居福建省首位。 泉州,简称泉或鲤,又称刺桐城、清源、溫陵,地处福建東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东南沿海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点,為第一批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馆,中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祖籍地,同时泉州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与发祥地,闽南文化保护的核心区与富集区,历史文化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中世纪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2013年8月26日泉州被国家文化部评为首届中国东亚文化之都,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齐名。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素有“中国品牌之都”、“民营特区”之称,拥有国家驰名商标数目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爱拚才会赢」是泉州的城市精神。泉州是中國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泉州港是中国规模亿吨以上的重要大港。2015年,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部分,泉州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2015年7月,中国工程院把泉州市作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

新!!: 大甲鎮瀾宮和泉州市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大甲鎮瀾宮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湄洲岛

湄洲岛(莆仙語:Bí-ciu-dô̤),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湄洲鎮轄島,位處湄洲湾口,距大陸約3公里,是妈祖的诞生地,也是莆田第二大岛。陆地面积14.35平方公里,人口3.8万,年均气温21℃,海岸线长30.4公里。1998年被辟为福建省对外开放旅游经济区,1992年设立国家旅游度假区,2012年被列入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1953年2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民国国军曾在湄洲岛发生湄州岛战斗。.

新!!: 大甲鎮瀾宮和湄洲岛 · 查看更多 »

星君

星君,道教認為,每顆天上的星體,都有主宰之神明,謂之星君。如吳承恩《西遊記》:「老孫這去,不消啟奏玉帝,只到南天門裏上彤華宮,請熒惑火德星君來此放火,燒那怪物一場。.

新!!: 大甲鎮瀾宮和星君 · 查看更多 »

明治

明治是日本明治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時間為1868年10月23日(旧历9月8日)至1912年7月30日。.

新!!: 大甲鎮瀾宮和明治 · 查看更多 »

海岸線 (臺鐵)

海岸線是指臺灣鐵路管理局經營竹南至彰化間的鐵路幹線。由於海岸線的路線位置較為靠近臺灣西部的海岸,尤以苑裡至竹南間甚為靠近,而且路線走向也與臺中線相當,加上興建時間較晚,為了能與臺中線被稱為山線做為區別,相對於海岸線則被稱為「海線」。「海線」這種稱法也被臺灣鐵路管理局在時刻表上使用。.

新!!: 大甲鎮瀾宮和海岸線 (臺鐵) · 查看更多 »

新竹關帝廟

新竹關帝廟,是一座位於臺灣新竹市東區的關帝廟,於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市定古蹟;該廟主祀關聖帝君,從神關平太子、周倉將軍,配祀純陽祖師、岳武穆王、文昌帝君、倉頡先師、魁星星君、關公三代祖先、太歲星君、赤兔馬與牽馬校尉等神尊。.

新!!: 大甲鎮瀾宮和新竹關帝廟 · 查看更多 »

新港奉天宮

新港奉天宮,是臺灣著名的媽祖廟,位於嘉義縣新港鄉新民路53號,座落於新民路與中山路口,坐北朝南略為偏西,明定為祠廟類三級古蹟,主要奉祀天上聖母。 新港奉天宮是全臺灣少數把虎爺供奉於桌上的廟宇,也是全國金虎爺會的大本營。.

新!!: 大甲鎮瀾宮和新港奉天宮 · 查看更多 »

斗姥元君

斗姥元君(又写作斗母或斗姆)是中国道教的女神,也是北斗众星之母。名字的“斗”指的是北斗众星。而“姥”字(古字也寫成姆),意思就是母親。斗姥元君在道教信仰中出现得很晚,但地位却很高;原本是佛教的摩利支天(觀音菩薩或准提菩薩化現)信仰,摩利支天在唐代以前由佛教传入中国后,被道教所敬奉,尊為“斗姥”,即「北斗众星之母」。对斗姥元君的信仰当然也源自于古人的星宿崇拜,但由于斗姥是北斗众星的长辈,所以比群星更为尊贵。 她的尊号则有“斗姥天尊”、“先天道姥天尊”、“北斗九真圣德天后”、“中天梵气斗姥元君”以及全称的“先天斗姥紫光金尊摩利支天大圣圆明道姥天尊”等。在《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中则给斗姥元君加上了“九灵太妙白玉龟台夜光金精祖母元君”这样一个称号,將其地位上抬,索性与西王母混为一谈。.

新!!: 大甲鎮瀾宮和斗姥元君 · 查看更多 »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即文昌武烈梓潼帝君,簡稱梓潼帝君、文昌君,是保護文運與考試的神祇。中國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說,可見南方文昌帝君信仰之盛。文昌帝君是蜀王張育、梓潼神亞子與文昌星君等三個神靈合併而成的神明。時人認為「蜀王張育」即為梓潼神「亞子」的轉世化身,梓潼神為文昌星君轉世,三神合併,故稱其「張亞子」,受士人學子敬奉。文昌帝君與大魁帝君、朱衣帝君、純陽帝君、關聖帝君,合稱為「五文昌」。 巴蜀地區(今四川、重慶),認為文昌帝君為武神、境主神、克瘟之神。.

新!!: 大甲鎮瀾宮和文昌帝君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大甲鎮瀾宮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1924年

请参看:.

新!!: 大甲鎮瀾宮和1924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大甲媽祖大甲媽祖宮大甲媽祖廟鎮瀾宮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