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夏威夷歷史

指数 夏威夷歷史

夏威夷歷史是構成美利堅合衆国第50個州的夏威夷州的夏威夷群島的歷史。 夏威夷在史前時代,渡過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亞人在這里過著傳統的生活。1778年詹姆斯·庫克發現夏威夷群島之後,夏威夷被捲入了近代化的大潮之中。經過了各島之間的內戰,建立了歷史達100年的統一國家夏威夷王國,隨著和歐美人開始接觸,社會也開始快速變化。19世紀前期確立了宗教基礎和希望實現經濟發展的歐美殖民者及他們的後裔,逐漸開始爲了確保經濟權益而開始追求政治權力,其影響力也逐漸加強。在甘蔗種植園和其交易中獲得大量土地和收益的成功者們為追求產業發展開始從日本等地大量召集廉價勞動力,夏威夷社會混合了多種人種,孕育出複雜的文化。 白人勢力滅亡了夏威夷人國家,以近代化為藉口于1900年將夏威夷合併入美利堅合衆國領土。並且受美國和日本勢力的抬頭及其對立的激化的影響,夏威夷作為太平洋上重要的軍事據點得到了開發,以勞動者身份前往夏威夷的大量日本人移民受到了嚴重的歧視。夏威夷雖然作為現代化觀光都市實現了發展,然而夏威夷也面臨開發伴隨的環境污染、歷史遺跡的破壞以及人口增加引發的地價和物價高漲,夏威夷事務協會所提倡的夏威夷人獲得自治權等眾多問題。夏威夷也在摸索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

14 关系: 卡美哈梅哈一世夏威夷島夏威夷州夏威夷王國夏威夷群島太平洋威廉·麦金莱字母岩刻復活節島美利堅合衆國詹姆斯·庫克朗格朗格日本

卡美哈梅哈一世

卡美哈梅哈一世(Kamehameha I,),被尊称为卡美哈梅哈大帝,是夏威夷王国的开创者。其名字全稱為Kalani Paiʻea Wohi o Kaleikini Kealiʻikui Kamehameha o ʻIolani i Kaiwikapu kaui Ka Liholiho Kūnuiākea。他原是夏威夷岛的一个酋长,经过多年征战,于1810年统一了夏威夷群岛。 卡美哈梅哈的出生颇具神话色彩,据夏威夷当地历史记载,他是在彗星照临大地后出生的,因此生来就注定要统一夏威夷。据考证,哈雷彗星于1758年回归时,夏威夷全岛均可看见,而该年份又与卡美哈梅哈的年龄相符,因此可以推断他的出生年份当是1758年。 卡美哈梅哈在保持土著传统的前提下向西方学习,将其统治的夏威夷王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在几乎整个19世纪中保持独立(除了在1843年曾被英国占领5个月),直到1898年被美国吞并。因此他有了太平洋的拿破仑的绰号。 category:夏威夷王國君主 Category:夏威夷原住民.

新!!: 夏威夷歷史和卡美哈梅哈一世 · 查看更多 »

夏威夷島

夏威夷島(Hawaii)是夏威夷群島中的最大島嶼,又稱大島(Big Island);位於群島最南端,面积10414平方公里。 全島有豐富的火山活動,岛上有五个盾状火山,設有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華人又稱火山島,其中冒纳罗亚火山海拔4170米,它的大喷火口直径达5公里,常有熔岩喷出,1881年、1950年曾大喷发,是世界著名的活火山。 全島屬夏威夷縣範圍。主要都市有東側的希洛與西側的科納市(Kona,又稱Kailua-Kona)。 島上以生產夏威夷果仁與科納咖啡為主要農產事業。 島上並有高度超過4000公尺的冒納凱亞火山,設有天文台群。台灣與美國合作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陣列望遠鏡(Array for Microwave Background Anisotropy,AMiBA )則設在此島的冒納羅亞火山。.

新!!: 夏威夷歷史和夏威夷島 · 查看更多 »

夏威夷州

夏威夷州(夏威夷語:Mokuʻāina o Hawaiʻi,State of Hawaii)在1959年8月21日成為美國的第50個州,由夏威夷群島所組成,位於北太平洋中,所在的大洲是大洋洲。距離美國本土3,700公里,屬於太平洋沿岸地區。首府為檀香山。在1778至1898年間,夏威夷也被稱為「三明治群島」(Sandwich Islands)。 夏威夷是距今最近加入美國的州份,與美國其他各州有著明顯的區別:它除了是美國最南方的州外,也是美國唯一一個全部位於熱帶的州;它與阿拉斯加州是美國各州中,僅有的兩個不與其他各州相連的州份,也是美國唯一一個沒有任何土地位在美洲大陸的州。論美國所有領土而言,夏威夷州是除了美國海外屬地和群島以外,最南端的一州,但非最南端的領土(美國最南端的領土在美屬薩摩亞群島)。在族群分佈上,它是兩個非白種人居多數州份的其中之一,比起其他各州,夏威夷州擁有最大的亞裔人口比例。生態及農業方面,它是全世界擁有最多瀕危物種的地方,也是美國唯一生產咖啡具有工業規模的州份。.

新!!: 夏威夷歷史和夏威夷州 · 查看更多 »

夏威夷王國

夏威夷王國是在1810年由歐胡、茂伊、莫洛凱、拉奈及夏威夷等島嶼的小型獨立部落在經過一場直接且血腥的戰爭後所統一成立的王國。領導戰爭且統一夏威夷群島的酋長,後被尊為卡美哈梅哈大帝。卡美哈梅哈受到暴風雨的阻礙,未能把握住在考艾島的勝利。然而考艾的酋長後來也臣服於卡美哈梅哈的統治。夏威夷王國的統一終結了夏威夷群島各部族的封建社會,轉型為一個具有現代雛型的、獨立的,與歐洲各帝國相仿的君主立憲體制。 至今仍有不少夏威夷原住民主張恢復夏威夷王國。.

新!!: 夏威夷歷史和夏威夷王國 · 查看更多 »

夏威夷群島

夏威夷群島(Hawaiian Islands),太平洋中北部的岛群。 夏威夷群島在1778至1898年间也被称为三明治群島(Sandwich Islands),波利尼西亚群岛的一部分,是由19個较大的島嶼和其他小岛組成的群島,成因多为火山岛或珊瑚岛。位處北緯19°至29°之間,北回归线穿过本群岛。属于太平洋、大洋洲,呈東南-西北向排列,共長2400公里,面积16705平方公里。其中面積最大的島为最東南的夏威夷島,當地人慣稱為「大島」,而人口最多則是作為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所在的歐胡島。最高点为冒纳凯阿火山(Mauna kea)海拔4205米。 夏威夷群島屬於夏威夷-天皇海山鏈的其中一部份,而這些火山島是由地殼中的熱點所產生的。 群岛常年受东北信风控制,终年高温多雨,为热带海洋性气候。虽然地处热带,但受海洋调节作用,气温不至于太高。 夏威夷群島1959年設為美國領土的第五十州,為夏威夷州,是美国的两大海外州之一,首府在檀香山。.

新!!: 夏威夷歷史和夏威夷群島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

太平洋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面積1.813億平方公里,它從北極海一直延伸至南極洲,其西面为亞洲、大洋洲,東面为美洲,覆蓋着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加起來還要大。赤道将太平洋分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北面連接白令海峽,南面則以南緯60度為界。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 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由航海家麥哲倫命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面,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新!!: 夏威夷歷史和太平洋 · 查看更多 »

威廉·麦金莱

威廉·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一译威廉·麦金利,第25任美国总统。他领导美国在美西战争中击败西班牙,提高关税,保护美国工业,维持金本位制度,反对推行通货膨胀政策。虽然他的总统任期因為刺杀事件的发生而缩短,但是他仍然开创了一个共和党执政三十多年的时代。 他是最后一名参与过美国内战的总统,以列兵军衔参军,以少校军衔退伍。内战后,麦金莱到俄亥俄州坎顿从事法律工作,娶艾达·萨克斯顿为妻。1876年,他入选国会,成为共和党在关税问题上的专家,他保证,提高关税会为美国带来繁荣。他在1890年的大选中遭到了惨败,因为他在同年提出的麦金莱关税法案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而且执政民主党重新划分了选区,使得形势对他不利。1891年,他获选为俄亥俄州州长,上任后的取态中立,既不倾向于资本家,也不倾向于劳动工人。1896年,麦金莱在顾问马克·汉纳的帮助下,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得到了共和党总统提名。他举行了一次前廊竞选运动,主张推行硬通货政策、高关税政策,并承诺,提高关税会使得美国经济再次繁荣起来。最终,麦金莱击败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威廉·詹宁斯·布莱恩,当选总统。 美国经济在麦金莱时期快速增长。1897年,共和党议员纳尔逊·丁利提出了丁利关税法案,法案的目的是保护制造业者与工厂工人,让他们免受外国同行的危害。这个法案得到了麦金莱的全力支持。1900年,他确保了国会顺利通过金本位法案。麦金莱希望西班牙能赋予古巴独立地位,而非镇压当地的叛乱。美西谈判失败后,他向西班牙发动了美西战争。美国很快在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西班牙在和谈后交出了波多黎各、關島与菲律宾等主要海外殖民地。美国虽然承诺会赋予古巴独立地位,但是古巴仍然由美军控制了一段时间。1898年,美国又吞并了独立的夏威夷共和国,使夏威夷从此成为美国的领土。 麦金莱在1900年大选中,通过以无政府主义、经济繁荣与自由铸银为重点的竞选运动,取得了民众支持,再次击败了布莱恩。1901年,他被一名无政府主义者刺杀身亡,副总统西奥多·罗斯福顶替了他总统的位置。历史学家认为,他参加的第一场总统选举,也就是1896年的大选,是一场重新转型的选举,标志着内战后的第三政党系统让位予进步时代的第四政党系统。麦金莱在美国总统历史排名居中。.

新!!: 夏威夷歷史和威廉·麦金莱 · 查看更多 »

字母

字母是字母系統中的字位,是書寫時最基本的單位。像希腊字母及英文字母等。一個字母系統基本會有二十多至三十多個字母,例如英文字母系統中共有26個字母。 字母組成了音位,而音位表示了口语中的語音。在輔音音素文字(例如阿拉伯文)中也有字母,但其中只有輔音字母,沒有母音字母。 其他不使用字母的文字系統有音節文字(例如日文),每個符號表示一個音节,或是語素文字(例如汉字),每個符號可以表示一個字,或是由多個符號表示一個詞。.

新!!: 夏威夷歷史和字母 · 查看更多 »

岩刻

岩刻是指在山崖等岩石上雕刻出图案或文字的艺术形式。全世界到处都有岩刻,通常属于远古人类的杰作。“岩刻”不同于“岩画”或“摩崖石刻”。 Category:雕刻.

新!!: 夏威夷歷史和岩刻 · 查看更多 »

復活節島

复活岛(西班牙语:Isla de Pascua、拉帕努伊語:Rapa Nui),另有依照英語音譯為伊斯特島(Easter Island),是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屿,位于智利以西外海约3600到3700公里处,坐标为,约与智利港口卡尔德拉在同一纬度,较圣地亚哥偏北,为智利的特殊领地。复活节岛是世界上最与世隔绝的岛屿之一,离其最近有人定居的皮特凯恩群岛也有2,075公里遠。为瓦尔帕莱索大区瓦尔帕莱索省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域。该岛形状近似呈一三角形,由三座火山组成,面积为163.6平方公里。与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并为智利在南太平洋的两个属地。.

新!!: 夏威夷歷史和復活節島 · 查看更多 »

美利堅合衆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夏威夷歷史和美利堅合衆國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庫克

海軍上校詹姆斯·庫克,FRS,RN(Captain James Cook,),人稱庫克船長(Captain Cook),英國皇家海軍軍官、航海家、探險家、製圖師,他曾經三度奉命出海前往太平洋,帶領船員成為首批登陸澳洲東岸和夏威夷群島的歐洲人,也創下首次有歐洲船隻環繞紐西蘭航行的紀錄。 庫克年少時曾於英國商船隊服役,1755年加入皇家海軍後,他參與過七年戰爭,後來又在魁北克圍城戰役期間協助繪製聖勞倫斯河河口大部份地區的地圖,戰後在1760年代為紐芬蘭島製作多張精細的地圖。庫克繪製地圖的才能獲得海軍部和皇家學會的青睞,促成他在1766年獲委任為HMS奮進號司令,首度出海往太平洋探索。 庫克曾經三度出海前往太平洋地區,在數千公里的航程途中深入不少地球上未為西方所知的地帶。透過運用測經儀,他為紐西蘭與夏威夷之間的太平洋島嶼繪製大量地圖,地圖的精確度和規模皆為前人所不能及的。在探索旅途中,庫克也為不少新發現的島嶼和事物命名,大部份經他繪製的島嶼和海岸線地圖,都是首次出現於西方的地圖集和航海圖集內。在歷次的航海旅程中,他展現出集合航海技術、測量和繪圖技術、逆境自強能力和危機領導能力等各方面的才華。 1779年,庫克和他的船員在第三次探索太平洋期間,與夏威夷島上的島民發生打鬥,他在事件中遇害身亡。庫克對航海科學和地理學方面的知識作出貢獻,他對後繼者的影響一直持續至20世紀,不少地方均建有紀念碑和雕像以表揚庫克的成就。不過,他的探索成就同時啟引了西方國家後來對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化,使當地原居民的生活面貌和方式產生巨大轉變,這方面的影響長久以來都是政界和學術界的爭論焦點。.

新!!: 夏威夷歷史和詹姆斯·庫克 · 查看更多 »

朗格朗格

朗格朗格(Rongorongo)是在复活节岛上发现的一套符号,被认为可能是文字或类文字。可能用于书写古拉帕努伊语。19世纪60年代被发现,不久后即有不少写有朗格朗格的木板被基督教傳教士损毁。现有样品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共约24块。至今尚不能完全破解。.

新!!: 夏威夷歷史和朗格朗格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夏威夷歷史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