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墨俁川之戰

指数 墨俁川之戰

墨俁川之戰(墨俣川の戦い)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源平合戰中的一場戰役,發生於治承五年(1181年)四月二十五日。 治承四年(1180年),源賴朝在富士川之戰中擊退平家之後,平家再度進行追討。治承五年(1181年)4月,以平重衡為將,派往東國。源氏方面則派源行家在墨俁川(現長良川)東岸佈陣。兩軍隔著墨俁川對峙,源行家趁夜發起奇襲,企圖渡河。然而,平氏軍看見了渾身濕漉的士兵,認出了是敵人,行家的奇襲被識破,源氏大敗。在此戰役中,源義圓(源義經的同母兄)、源重光、源賴元、源賴康等源氏一門戰死,源行家的次子源行賴被俘,行家突破矢作川敗走,受到平家的追擊。但聽聞源氏大軍自東面而來的時候,平家沒有繼續追擊便撤退了。 Category:源平合戰 Category:尾張國 Category:美濃國 Category:大垣市.

19 关系: 富士川之戰尾張國平家平安时代平維盛平重衡平氏矢作川美濃國長良川東國治承源平合戰源義經源行家源赖朝源氏日本1181年

富士川之戰

富士川之戰是於日本平安時代晚期治承四年十月二十日(1180年陽曆11月9日)發生在駿河國(現為靜岡縣)富士川之戰役。由平維盛所領軍的平氏大軍在富士川一地與源賴朝的軍隊遭遇,此役是後世泛稱源平合戰的眾多戰役之一。.

新!!: 墨俁川之戰和富士川之戰 · 查看更多 »

尾張國

尾張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亦稱“尾州”(びしゅう),其國領約為現在愛知縣的西部。.

新!!: 墨俁川之戰和尾張國 · 查看更多 »

平家

#重定向 伊勢平氏.

新!!: 墨俁川之戰和平家 · 查看更多 »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它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長岡京(784年至794年)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平安时代的称呼来自其首都的名字。它之前是奈良時代,之后是镰仓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也是日本古代文学發展的顶峰。在平安时代中武士阶层得到發展,到这个时代的后期,武士阶层从贵族手中夺取权力,建立幕府。 平安时代日本在804年、838年有兩次遣唐使交往(894年未成行)。天台和真言密宗佛教得到發展。 894年废止遣唐使之后,開始發展日本独自的国风文化。.

新!!: 墨俁川之戰和平安时代 · 查看更多 »

平維盛

平維盛(),平安時代末期的武將。他是平清盛的嫡孫,平重盛的嫡男。異母弟平資盛、平清經、平有盛、平師盛、平忠房、平宗實。官位從三位右近權中將,人稱小松中將。.

新!!: 墨俁川之戰和平維盛 · 查看更多 »

平重衡

平重衡()是平安時代末期的武將、公卿和歌人。他是平清盛的第五子,為清盛的繼室二位尼(平時子)所生。位階原為從三位,後陞正三位,因此被稱為三位中將。根據《玉葉》記載,平重衡擅長和歌,文采出眾,武藝高強,勇力過人。而且相貌堂堂,因此被比作「牡丹」。同時,平重衡在源平合戰中也是平家的重要將領,曾多次擊敗源氏。 平重衡出生時正值伊勢平氏政治權力達到巔峰的時刻。6歲時(1162年)即被敘為從五位下的官階,次年被封尾張守。1179年又陞任左近衛權中將。此時,因平家的權勢日益增大而受到後白河法皇的猜忌。1179年3月,內大臣重盛因病辭職,法皇的寵臣藤原成親即發動鹿谷事件,欲除平家。但被平清盛發現,將成親逮捕流放。11月幽閉法皇,遷法皇於鳥羽北殿,廢止了院政。在此事件中,重衡作為平家的使者,向法皇通報了藤原成親謀反一事。 治承四年(1180年)5月,以仁王與源賴政聯合天下源氏,舉兵反對平家。重衡被平清盛派往鎮壓。治承四年12月(1181年1月),重衡率軍攻打支持以仁王的南都諸寺,與僧眾交戰,燒毀了園城寺、興福寺、般若寺。這次事件後來被稱作「南都燒討」,被當作平家最大的惡行之一,平重衡也因此被南都的僧眾刻骨仇視。 治承五年(1181年)3月,源行家趁平清盛逝世之際攻打平家。在墨俁川之戰中,平重衡率領平家武士大敗源氏,殺死卿公義圓,暫時阻擋了源氏的進攻。 壽永二年(1183年)5月,平家在俱利伽羅峠中大敗後,放棄了京都。平重衡追隨宗盛出城。平家在屋島站穩了腳跟,在此期間,重衡在戰場上非常活躍。同年10月,他在水島之戰中擊斃源氏的足利義清;11月又在室山之戰中打敗源行家,給了木曾義仲以沉重打擊。義仲不得不派兒子源義基為人質,與源賴朝聯盟。翌年正月,賴朝派蒲冠者源範賴、九郎判官源義經支援義仲。 此間,平家曾一度自攝津、福原出兵,欲奪回京都;但同年2月,平家在一之谷遭範賴、義經的重創。重衡在逃跑中跨下之馬中箭,為源氏所俘。隨後被押解進京,由土肥實平看守。後白河法皇遣藤原定長為使,希望以釋放重衡為條件,換取被平家據有的三神器,但被平宗盛斷然拒絕。同年3月,重衡被解往鐮倉。源賴朝對平重衡的才器甚為尊重,差妻子北條政子的侍女千手之前伺候重衡。 元曆二年(1185年)3月,平家在壇之浦為源氏所滅,重衡之妻藤原輔子被俘。同年6月,應南都僧眾的強烈要求,平重衡被引渡到南都,於木津川畔斬首。他的首級被號令於般若寺門前示眾,屍身則被藤原輔子帶往高野山安葬。重衡死後,其妻藤原輔子隨建禮門院隱居並出家為尼。而千手之前得知重衡的死訊後亦因思念而死。 今京都府木津川市木津宮之裏的安福寺建有平重衡的供養塔。 Category:平安時代武士 Category:平安時代後期貴族 Shigehira Category:被處決的日本人.

新!!: 墨俁川之戰和平重衡 · 查看更多 »

平氏

平氏是由日本天皇在平安時代賜姓的皇族之一,第一批改姓平氏由桓武天皇稱為桓武平氏、仁明天皇系屬稱為仁明平氏、文德天皇系屬稱為文德平氏以及光孝天皇系屬的光孝平氏,一般而言,平氏多指桓武天皇的平氏。 桓武平氏又分为很多支流。其中以葛原親王流最为繁盛,其他还有万多親王流、仲野親王流以及賀陽親王流。此后,葛原親王的长子平高棟的后裔又称为高棟王流;三子平高望的后裔则称为高望王流。日本昌泰元年(898年),平高望将其子国香、良兼、良将派往各个领地,此后平氏在地方上的势力更加巩固。这一时期以关东武士集团为基础形成了“坂東平氏”,其中,平高望的側室之子良文的子孙在关东地方分散成为三浦氏、土肥氏、秩父氏、千葉氏等武家,所以良文流也被称为“坂東八平氏”。平国香的孙子平維衡,为避乱迁往伊势地方,其后裔称为“伊勢平氏”,属于坂東平氏的庶流。 平維衡之曾孙平正盛的直系后裔,被称为平家。平安時代末期,平正盛之孙平清盛将平氏政权带到了荣华的顶峰,但随即衰落。在源平戰爭中,平家被源家击败后覆亡。由於池禪尼在平治之亂後曾保住了賴朝的性命,因此賴朝同意保住其子平賴盛官位和莊園,成為在壇之浦之戰後伊勢平氏中唯一倖存的一支。《平家物語》一书描写的就是这一支平氏。平家也泛指伊勢平氏。.

新!!: 墨俁川之戰和平氏 · 查看更多 »

矢作川

作川()是流經長野縣、岐阜縣和愛知縣,注入三河灣的河川。一級水系矢作川的主流。也写作矢矧川。.

新!!: 墨俁川之戰和矢作川 · 查看更多 »

美濃國

美濃國(),又稱濃州,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山道,領域約為現今岐阜縣的南部。.

新!!: 墨俁川之戰和美濃國 · 查看更多 »

長良川

長良川(),古名「墨俣川」,岐阜縣郡上市的「大日岳」為源流,與「木曾川」、「揖斐川」合稱為「木曾三川」。.

新!!: 墨俁川之戰和長良川 · 查看更多 »

東國

東國,是日本在近代以前的一個地理概念,為大和朝廷對東海道鈴鹿關、不破關以東地方稱呼。東國的地域包括了關東地方、東海地方。此外,東北地方被稱為蝦夷或陸奧。.

新!!: 墨俁川之戰和東國 · 查看更多 »

治承

治承(1177年八月四日至1184年四月十六日)是日本的年號。這個時代的天皇是高倉天皇與安德天皇。 治承年號使用的時代發生源平合戰。.

新!!: 墨俁川之戰和治承 · 查看更多 »

源平合戰

源平合戰,史稱「治承·壽永之亂」,是指从日本平安時代末期治承4年(1180年),至元历2年(1185年)的6年间的大规模内乱,也被看作是衔接日本古代与日本中世时期的历史事件。在后白河法皇皇子以仁王举兵反对以平清盛为中心的平氏政权,但迅速败亡之后,各地逐渐响应,并最终随着平氏政权的逐渐崩溃,以源赖朝为中心的坂东平氏所构成的关东武士政权(镰仓幕府)登上历史舞台。 源平合战对日本历史有着重大的影响,它反映了律令制末期武士集团权势的崛起及公卿集团的逐渐衰败。1179年,后白河法皇被平清盛软禁,平安时期的院政制度开始崩溃,而在源平合战结束后,平氏政权瓦解,源赖朝1180年进驻镰仓逐渐完善幕府体制,并于1192年就任征夷大将军,武家政权开始正式主导王权,所谓“二元政治结构”形成。 一般来说,坛之浦水战标志着源平合战的结束,但也有人将此后镰仓的奥州征伐视作源平合战的一部分。.

新!!: 墨俁川之戰和源平合戰 · 查看更多 »

源義經

源義經(--元年-文治五年閏四月卅日,即),為日本平安時代末期,出身於河內源氏的武士,知名的將領,曾任左衛門少尉兼檢非違使(俗稱為判官)。 父源義朝家系乃清和源氏其中一支,河内源氏的棟樑源賴信的後代,世世代代在東國武家人材輩出。義經為源義朝的第九子,幼名牛若丸(うしわかまる)。在平--治之亂中為平清盛所敗後,源義經在7歲時被送到京都鞍馬寺學習。之後他投奔奥州,受到奥州藤原氏當主藤原秀衡的庇護。及長,源義經與兄長源賴朝一齊舉兵討伐平家,在著名的戰役源平合戰中戰功彪炳,威名顯赫。但也因功高震主為源賴朝所猜忌,最終兄弟反目成仇。源賴朝在全國追捕義經。義經在走投無路之下再度投靠藤原秀衡,秀衡死後,其子藤原泰衡繼為家督,泰衡因畏懼源賴朝,領兵突襲源義經,源義經自知必死,把自己鎖在佛堂,誦經祈求往生淨土,在左右手弁慶等所有家臣戰死後,義經為避免妻女受辱,拔刀刺殺了愛妻鄉御前與4歳的愛女龜鶴御前,切腹自盡。 源義經為日本人所愛戴的傳統英雄之一,而且由於其生涯富有傳奇與悲劇的色彩,在許多故事、戲劇中都有關於他的描述,在許多神社中也奉祀著源義經,並與戰國末年的真田信繁、建武中興時代的楠木正成並列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劇英雄。.

新!!: 墨俁川之戰和源義經 · 查看更多 »

源行家

源行家()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一名武將。出生河內源氏,是源為義的第十子,也是源義朝和源義賢的弟弟。因此按照輩分來說是源賴朝和木曾義仲的叔父。人稱新宮十郎或十郎藏人。 源行家原名義盛,其同胞妹妹鳥居禪尼是在熊野三山擔任要職的行範的妻子。由於住在熊野新宮,被人稱為新宮十郎。在1159年的平治之亂中,源義盛參加了兄長義朝的叛亂軍。戰敗後成功逃回熊野並隱居20餘年。1180年(治承4年),後白河法皇的第三皇子以仁王向各地的源氏發出舉兵討伐平家的令旨。攝津源氏的源賴政召義盛出山,補八條院的藏人一職,並改名「行家」。從此以後被人稱為十郎藏人。 源行家勸說侄兒源賴朝起兵反對平家,但後來卻同賴朝的部下不和。1181年(養和元年),行家同平家方面的平重衡在墨俁川交戰,行家大敗,逃往三河國的矢作川,隨後投奔賴朝。行家向賴朝請求領地,但被賴朝拒絕;因此投奔木曾義仲麾下。 1183年,源行家同木曾義仲麾下的楯親忠帶兵防禦位於能登國志雄山的平家軍。隨後木曾在俱利伽羅峠之戰中大敗平家,取道宇治川,與木曾義仲進入京都謁見後白河法皇。行家與義仲爭奪拜謁的順序,被封為從五位下備後守;但行家不願要備後國,改封備前守。法皇沒收了平家的土地,賞賜給行家和義仲。 木曾義仲的部下在京都胡作非為,引起了法皇和公卿的不滿。源行家意識到了這一點。當時平家的勢力在屋島站穩了腳跟,為了避免惹禍上身,行家自請率兵征討西國的平家。在播磨國的室山被平知盛、平重衡擊敗,逃往和泉國。 次年源賴朝派遣源範賴、源義經攻滅木曾義仲的勢力,召行家回京。此後源行家同源義經關係親密,但是同賴朝有矛盾。行家以和泉國和河內國(河內源氏的發源地)為中心,建立了自己的半獨立式根據地。 1185年,平家在壇之浦之戰中滅亡後,源行家同源義經結盟,後白河法皇也下達了討伐源賴朝的院宣。然而支持行家的武士很少,不久以後源賴朝率軍上洛,反將源行家和源義經封為朝敵。行家和義經試圖逃往西國以尋求平家餘黨的支持,但在大物浦遭到了暴風雨的襲擊而失敗。源賴朝的追兵隨後趕到,行家藏匿在和泉國近木鄉的在廳日向權守清實(後畠中城)的屋敷中。翌年被當地人告發,為北條時定的部下逮捕,同次子家光、三子行賴一起被斬首。.

新!!: 墨俁川之戰和源行家 · 查看更多 »

源赖朝

源賴朝(),日本鎌倉幕府首任征夷大將軍,也是日本幕府制度的建立者。他是平安時代末期河內源氏的源义朝的第三子,幼名「鬼武者」,或者是「鬼武丸」。著名的武將源義經是他的同父異母弟。.

新!!: 墨俁川之戰和源赖朝 · 查看更多 »

源氏

源氏是日本一個著名的氏族,活躍於平安時代,最著名的分支為清和源氏。平安時代末期,與另外一支氏族平氏爆發了源平合戰,最終勝利,而開啟了幕府時代。.

新!!: 墨俁川之戰和源氏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墨俁川之戰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1181年

没有描述。

新!!: 墨俁川之戰和1181年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